六年級數學《表面積計算中的相對論》教學設計
這是一節六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總復習課。上課伊始,教師先讓學生回憶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生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寬高+長高)2。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見學生搖頭,教師又追問了一次)
生2(不太情愿地):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寬高2+長高2。
師:這是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嗎?
生:是。
師:既然是,那為什么大家不說呢?
生:這個公式太麻煩了。
師:麻煩在什么地方?
生3:這個公式要計算這么多次乘2 ,步驟太多了。
師:那在計算表面積的時候,肯定是第一種公式簡便了?
生:是!
師:一定嗎?
生:一定!
師:同學們能保持一種追求簡便的意識的確很可貴,可是用第二種方法真的就很麻煩嗎?會不會也有簡便的時候呢?比如,當長、寬、高是某些數據的時候
(學生開始動筆舉例,不一會兒就有學生舉出這樣一個例子:長35厘米,寬25厘米,高15厘米)
教師請大家用第一種公式計算表面積,即(3525+2515+3515)2,再請學生運用第二種公式求表面積,即35252+25152+35152。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比賽,愿意用第一種方法的用第一種方法計算,愿意用第二種方法的用第二種方法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結果,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第二種方法,他們的速度正確率明顯優于選擇第一種方法的學生。五分鐘過后,學生們交流匯報。
生4:我發現這兩種方法說到底還是同一種方法,(3525+2515+3515)2用乘法分配律就是35252+25152+35152,它們是相通的。
生5:我覺得看問題不能看表面,有時步驟多的算式,計算起來反而更簡便。
生6:我覺得大多數情況下用第一種公式算比較簡便,但少數情況下用第二種方法比較簡便。
生7:我認為任何一種方法簡便不簡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生8(激動地):對,我可以舉例說明。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乘法分配律中先求和還是先求積的問題。有的時候先求和比較簡便,如7836+2236,應該這樣算(78+22)36;而有的時候先求積比較簡便,如(40+4)25就應該這樣算4025+425。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好。看來,一種方法簡便不簡便還真的是相對的,同學們能有這樣一個發現非常了不起,我們就把這種看待問題的方法命名為實小六(3)相對論。
這是幾年前我教六年級時的一則教學案例。幾年之后,當我回憶起這一教學時,仍然為當時學生的出色表現感到激動。那個時候,我還不懂什么叫新課程,更不懂其中的理念。現在回想起來,它卻讓我思考起新課程中的許多東西。
一、數學學習的價值何在?
新課程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那么數學學習的價值究竟是什么,難道僅僅是幾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么?
數學的價值有術與道之分。術是形而下,是讓數學作為工具直接參與問題的解決,這就是數學的顯性價值。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生活中數學顯性價值應用的面并不是很廣,無不是買賣東西、算算面積等幾個為數不多的問題。而相對來說,數學價值應用得更多的是隱性的道,道是形而上,是人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理性的思考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它通過改變人們的認識水平,從而改變著人們對待現實問題的`態度與方法。
比如,經過上述教學后,學生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這樣一個認識:一種方法沒有絕對的優勢,也沒有絕對的劣勢,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認識,那么他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面對許多人和事的時候,就會顯得更加成熟與理性。所以,真正的大眾數學,并不是要我們人為地生搬硬套創設過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而是更多地去挖掘數學中的隱性價值,讓它們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對應起來。
二、教學也要用相對論
在我看來,人的思維是有一種絕對化的傾向的。學生在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寬高+長高)2之后,就會認為這就是最簡便的計算公式了,他們不會想到另外一種看似繁雜的計算公式也有簡便的時候。而我們教師的思維不也同樣如此嗎?
從思維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思維絕對化屬于一種思維定式。事實上,無論是學生思維的缺陷,還是我們自身認識的偏頗,都是源自人類思維固有思維定式的特點,這原本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的是,我們不能被自己的思維定式所控制,而要站在更高的思維層次主宰自己的思維定式。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多學習、多比較,開拓自己的視野,從優點中發現缺點,從缺點中發現優點,從正確中發現錯誤,從錯誤中發現正確,學會用相對論的思維來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發現問題的本質。
【六年級數學《表面積計算中的相對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教學設計07-05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優秀教學設計06-18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教學設計06-20
數學利息計算教學設計07-09
數學簡便計算教學設計04-02
數學《鏡子中的數學》教學設計06-22
小學數學《乘加運算中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08-13
計算教學中的小學數學的論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