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上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自己掃清文字障礙,尤其注意掌握下列詞語:
駭 擄 悚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煩瑣 懼憚
2.利用默讀技巧,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
1.借鑒本文詳略安排的技巧,能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運用。
2.通過閱讀或與同學討論,能比較準確地把握長媽媽的性格特點,能夠體會到作者對她的感情。
情感目標
1.體會文章體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
2.散文又稱美文,體會本文流暢的文字美和淳厚的人情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自己掃清文字障礙。
2.利用默讀技巧,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3.借鑒本文詳略安排的技巧,能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運用。
難點
1.通過閱讀或與同學討論,能比較準確地把握長媽媽的性格特點,能夠體會到作者對她的感情。
2.體會文章體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
3.散文又稱美文,體會本文流暢的文字美和淳厚的人情美。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篇幅較長,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住課文內容,然后再著重研讀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事,分析課文時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學重點,做到綱舉目張。
四、教學方法
默讀、討論
五、教學媒體
投影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可以指定一個學生回答)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奇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
講解新課
板書標題、作者,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回顧《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入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憶散文共10篇。其中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陸續發表于《莽原》半月刊,以《舊事重提》為總題。1927年7月,魯迅添寫《小引》和《后記》,將它們結集出版,改名為《朝花夕拾》。第一版由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為魯迅自己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都是魯迅回憶往事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魯迅的成長道路。它們文筆優美,感情深沉,都是散文中的佳品。除了選入課本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阿長和山海經》等作品,還有《范愛農》、《無常》等名篇。
質疑、討論、解疑:
1.默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2.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討論后總結)
1.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2.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的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閱讀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板書;如有條件,也可以將表格用投影或大屏幕展示):
選取典型的生活片斷,運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具體刻畫長媽媽的形象
先抑(善意的)后揚(深情、真摯的)
略寫
第一部分(1-17節)
長媽媽的稱呼、由來及一些不好的習慣
(1-5節)
長媽媽麻煩的規矩
(6-11節)
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
(12-17節)詳寫
第二部分(18-28節)
渴慕《山海經》又沒好機會買
(18-20節)
長媽媽買來《山海經》
(21-28節)升華
第三部分(29-31節)
對長媽媽的懷念和祝福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
1.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2.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那么,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學習新課:
一、解讀課文:
(一)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
思考: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吃福橘,說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托了她怎樣的愿望?
解析:
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
(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
而當“我”說:“阿媽,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態溢于言表)
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辟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托著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而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說人死了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解析: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盡管這些規矩都是迷信的說法甚至有些愚昧,但這正是長媽媽用她自己的方式來關心、愛護“我”。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二)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敘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這種敬意中就因為她謀殺“我”的隱鼠而消失,那么,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而且一生不變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讀下面的文章)
(三)默讀第18-28自然段
1.默讀后請同學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后來,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 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2.分析“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的含義。
分析: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3.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明確: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總結:她雖然有些饒舌、多事,又有很多煩瑣的禮節、規矩,但這些都和她所處的時代及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而從本質上講,她則是一個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等美德的勞動婦女,是陪伴魯迅成長并稱得上是啟蒙老師之一的人物。
二、鑒賞課文:
1.為什么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系的事?
記敘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敘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著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記敘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表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但這并不說明略寫是可有可無的。略寫往往是記敘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說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2.寫作特色——洗練的字詞、獨特的句式和生動的細節描寫。
作者用詞十分講究,準確而得體,如寫長媽媽肖像體態是“黃胖而矮”,她喜歡說小話,令“我”“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這些神態動作描寫特別傳神逼真,毫不夸飾但很生動。夏天睡覺,長媽媽又在床中間擺“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余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活畫出了這個人物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
(讓學生課下摘抄他認為最精彩的細節描寫或句子,并自己給這些句子加上評語)
三、布置作業
(一)閱讀《朝花夕拾》中的其它文章。
(二)摘抄你認為最精彩的細節描寫或句子,并自己給這些句子加上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