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中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探討“我為什么而活著”,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指導學生朗讀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中發現他的人格魅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曾經不止一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奧妙。今天就讓我們來聆聽羅素的聲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這個問題的。
二、重點講析
1,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曾出任過兩次英國首相的祖父把他撫養,后來成長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婚姻與道德》等。他被稱為:1,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2,未來時代的先知3,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4,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三、設疑討論
1.作者一生有幾種追求?分別是什么?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2,具體分析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能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先讓學生起來回答,然后老師進行總結)
3,作者把這三種激情聯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出羅素是怎樣的一個人?
(羅素為了這三個原因而活著,那么這三個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其實他們是彼此聯系的,那么是通過什么聯系的呢?又能從中看出羅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讓學生討論,慢慢引導出來,比如“有愛心,有責任心,敢于奉獻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胸懷寬廣,精神崇高等”)
4,問題: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比較好的句子從文中找出來,說明理由。
(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
臨絕望的邊緣。“像颶風一樣”說明激情的.無比強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難,“瀕臨絕望的邊緣”指的是作者渴望減輕這些苦難但是無能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語言含蓄生動,充滿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撼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測的深淵。句中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后邊的語句解釋前邊的“孤寂”的感覺。其意思是說,沒有愛情滋潤的感覺就象親身經歷過可怕孤寂而產生的戰栗的感覺。處于這種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時會感覺到除了自己,這世界好象再也沒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盡頭,沉在沒有情感,沒有溫暖的無底深淵之中。作者的語言運用得含蓄、深刻。
(3)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卻總把我帶回塵世。這句話點明了愛情、知識和同情心的內在聯系。在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滿理性的話語表明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愛情、知識的真正動力,這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他追求愛情,是因為那里有人類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追求知識,是因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獻給人類,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愛人類,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典題拓展
師: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知道羅素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崇高而具有博大胸懷的人。知道人活著就要有一個目標,現在我們就來一個實話實說的節目,現在正處于青年時期的你們,應該為什么而活著呢?
,(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當他臨終的時候就可以驕傲的說,我已將我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獻給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忘掉自身!
也就是忘我!
找一件事情寄托所有的注意力!
只有這樣人類才有可能平靜自己不安的心靈,
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葛優《活著》
(3)因為生命短暫
因為未來不能假設
因為活著,一切就有可能
活著就是要去感覺去改變
就要表現的與死不同
人生就是活個過程
五、小結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是有區別的,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同學們,好好設計一下你的人生藍圖,讓我們朝著夢想中的那個目標去努力奮斗,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六、作業布置
完成相應的課后練習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語言,感受哲理性的語言表達。
2、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理解羅素的生平及其積極、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懷,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在不懈的拼搏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理解羅素積極、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
同情苦難的具體內涵。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引入
生命是寶貴的,人又是為什么而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
羅素(1872—1970)20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作家。獲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物的分析》《婚姻與道德》等。
三、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1、課文朗讀錄音。
2、積累語言
(1)生字詞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遏制:制止,控制。
颶風:發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強烈風暴。
瀕臨:緊接,靠近。
俯瞰:俯視。
深不可測:深得無法測量,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四、課文內容
1.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文章開篇提出總的觀點,然后具體論述這三個方面,最后一段總結全文,所以本文的結構是
2.羅素為什么而活著?
(1)羅素為什么渴望愛情?
首先是因為;其次是因為;最后是因為。
(2)羅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
羅素第一個方面的知識是;第二個方面的知識是方面的知識,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等;第三個方面的知識是指方面的知識,如三大宗教、馬列主義等。
(3)作者同情苦難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年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逝世當天,還為以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五、課堂小結
鴿子,為和平為生;湖水,為萬物而生;鮮花,為大地而生;樹木,為地球而生。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為某個目標而奮斗,生命的枯榮全看你怎么去栽培,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當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羅素追求愛情,知識,同情心,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數人的就好!
六、布置作業
1、練習冊。
2、背誦課文。
3、積累關于愛情,知識,同情心的名言或詩句。
關于愛情
裴多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維斯冠:愛情是生命的火把。
關于知識
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李大釗: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
關于同情
白朗寧: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
雪萊: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3
【知識目標】: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結構。
【能力目標】:
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作者崇高的品質和博大的胸襟。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
【教學難點】
本課必須突出學生的活動,通過活動,深入作者內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誘導、探究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一、運用網絡查閱有關作者伯特蘭羅素的資料,如作者簡介、作品風格、有關圖片及評價性的文章等。
二、疏通字詞,做到熟讀成誦。
三、讓學生思考:你有怎樣的人生設想?你的人生目標又是什么?
【教學思路】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熟讀全文,并讓學生暢談讀完這篇思想隨筆的諸多感受,從整體上感知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通過課堂活動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深入思考小說的主旨,理解其中所折射出的時代信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導入新課,引出課題
“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類何止這樣千百次地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又簡單又復雜。托爾斯泰說:“為自己的幸福活著的人,低劣;為別人的幸福活著的人,渺小;為大多數人的幸福活著的人,高尚.”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余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三問自己:
一問:人從何而來?
二問:人為何而生?
三問:人死后又會如何?
(學生討論思考,作答后老師亮出史鐵生的經典名句)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她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就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身邊的魔鬼或戀人。
——史鐵生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沒有唯一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們如何來度過?下面,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位大師他自己關于生存意義的思考,看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二、介紹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社會學家,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分析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羅素出生于英國威爾士的一個輝格黨貴族世家。祖父約翰羅素勛爵,在1840年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羅素的母親也是出生貴族,她在羅素2歲時便去世了,2年后,羅素的父親也去世。雙親去世后,他在祖母和家庭教師撫養、教育下長大。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極為嚴格,精神上無所畏懼,敢于蔑視習俗,曾以經文“勿隨從人作惡”題贈給羅素,這句話成為羅素一生的座右銘。1890年,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哲學和經濟學。于1893年獲得數學學位,而后在第四年轉學哲學,并獲得倫理科學學位。羅素曾四次結婚,三次離婚。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完成了70余部著作,主要著作有《數學原理》、《哲學大綱》、《教育與美好生活》、《羅素自傳》三卷本。1950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給他的評語是:“欲以褒揚他的哲學著作。從這些多彩多姿、包羅萬象的著作里,我們知道他始終是一位人道主義與自由思想的戰士。”被西方稱為“百科全書式的作家”。
2.寫作背景
《我為什么而活著》是羅素晚年為其所撰自傳而作的一則序言,文章以飽含情愫的如椽巨筆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種強烈的感情,表達了他對摯愛與知識的執著追求,以及對人類和平與安寧的莫大關心,為我們彰顯了一個思想家的博大情懷和崇高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
(以上環節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預習結果,并討論交流,最后由教師出示幻燈片做小結歸納。)
三、初讀作品,暢談感受
1.學生活動:請談一談你讀完這篇思想隨筆后的感受。
(學生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暢所欲言)
2.展示資料,總結感受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愛因斯坦
總結:這篇思想隨筆似乎信手拈來,但卻耐人尋味。充滿激情,充滿感慨,充滿智慧,作者巧妙地將生活圖景和自然景色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情文并茂,發人深省。又一次深刻地闡述了“我為何而生”這個古老的哲學命題。
四、再讀作品,理清思路
1.思考:文章的結構是怎么樣設置的?
點撥:總—分—總。開頭總提,中間三段對第一段內容進行具體闡述,最后總結。
2.理清文章的情節:
第一自然段:開宗明義:坦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三種單純而強烈的感情。”
第二自然段:說明追求愛情的三點理由:帶來狂喜,擺脫孤寂,夢見天堂。
第三自然段:說明追求知識的理由。
第四自然段:闡述對人類苦難的同情。
第五自然段:總結并有所升華:人是值得活的,愿意再活一次。
五、學生活動,把握主旨
1.活動準備
把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每一小組分別對作者一生中的三種追求進行分析探討。
第一組:愛情之花
第二組:知識之花
第三組:悲憫之花
2.活動要求
老師出示活動任務后,每一組的組員積極參與討論,老師在學生活動中要及時給予適當的點評,及時鼓勵,對于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處理。結合文本,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生活有所思考。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把握文章的結構,體會羅素隨筆簡潔而又富有哲理的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對人生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羅素的生平及其積極崇高的人生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觀,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命題產生自己的思考。教學難點:在閱讀中品味本文語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帶有的理性色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寓言導入)
百年不遇的旱災,大地干涸,動物們紛紛出逃。黃鼠狼、山羊、黃鶯一行向著傳說中的諾亞雨林走去。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他們又累又餓,頭頂盤旋的禿鷲不停地叫道:“活著多累啊,倒下吧,讓我吃了你們吧!”黃鼠狼不屑道:“我還年輕,還沒活夠呢,我不能死!”小黃鶯深情地望著遠方道:“不行,如果我倒了下來,媽媽一定會傷心的,我不能死!”山羊先生也不例外,他笑著對禿鷲說道:“禿鷲先生,等我把動物王國的《史記》寫完,那時你也許會有吃我的機會吧,現在,不行!”
提問: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回答?(學生回答)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活著的理由的權利,無論他們選擇了什么,都是無可厚非的。我們今天來聆聽當代思想文化巨人羅素的聲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走進羅素
(學生簡要介紹作者,讓學生對羅素產生敬慕感,拉近作者與學生的距離。)
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后來成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20世紀初,取得了現代數學基礎研究的重大成果“羅素悖論”及解決這一悖論的“類型論”。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
羅素一生追求真理,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多次發表聲明和演講。二戰期間,還因為反戰坐了六個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羅素、愛因斯坦和各國科學家發起了禁核簽名運動。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偕夫人到英國國防部門前靜坐示威,結果被判兩個月的監禁。
(過渡:羅素是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為世人所敬仰,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個,愛因斯坦曾經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三、聆聽羅素
1.全體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要求:注意把握節奏、語速和情感,體味本文優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含蓄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思考:作者為什么而活?揣摩好我們找學生朗讀。(從容、激昂、無奈)2.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作者為什么而活?板書:愛情知識同情心
(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明確:這用“颶風”設喻,表明這三種激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無比強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無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中”是說這些追求而面臨種種挑戰,是人生的苦難但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把握羅素人生追求的內涵,從而理解這位大學者崇高的品質和博大的胸襟。
2、鑒賞課文內容表現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義豐富的語句。總體把握作者的觀點,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羅素的崇高的品質和博大胸襟。
2、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
3、本課型必須突出學生的活動,但怎樣看待作者的這些觀點,必須給予有力的引導,讓他們正確認知自己為何而生的問題。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誦讀,以探究學習為主。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讓人感動的圖片和影象資料,通過展示來打動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有同學知道剛才那首歌的題目?《為了誰》是呀,我們為了誰,為了什么而活著?同學們,你們想過嗎?(找幾個回答)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尋找著答案。歷史中孔子是為“仁”而生,孟子是為“義”而生;當代的人呢?醫生為治病救人而生,運動健將為夢想而拼搏,還有地震中奮不顧身的很多人,他們都在告訴我們到底該怎么活著,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通讀文本,了解全文結構特點,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愛因斯坦曾經說
朗讀指導:
1、朗讀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
2、邊讀邊勾出關鍵句。思考,羅素為什么而活著?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幻燈)
三、全體學生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羅素為什么而活著?(抽生)板書
愛情、知識,對人類的關愛,就是羅素活著的全部內容。文章開篇提出總的觀點,然后具體說這三個方面,最后一段又是總結。所以,全文采用的結構是——
生:總——分——總。(齊讀1段)
師: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嚴謹。那么我們具體看看羅素的人生內容吧。
四、速讀2、3、4段。然后采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
1、羅素為什么渴望愛情?(齊答)
愛情:相信大家都渴望自己將來能擁有幸福美滿的愛情,關于愛情羅素曾這樣說過。(幻燈)
羅素一生經歷過三次愛情。他追求愛情,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師點:愛情是自私的,但羅素在真誠地追求愛的過程中,卻讓自己的胸懷變得更寬廣,更博大。板書:博大)
2、.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識?(齊答)
羅素第一個方面的知識,是有關人的。第二個方面,實際上就是說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等。第三個方面,則是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如三大宗教、馬列主義等。(幻燈知識:)
他在學術上取得這樣多的成就,所以(板書:博學謙遜)
3、.作者同情苦難的具體內涵是什么?(抽生)
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我們就來看一看羅素在他一生身體力行為了人類的和平作出了哪些貢獻。(幻燈)
同情:(板書:博愛崇高)
4、其中哪一種追求是令他最執著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愛和悲憫,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沒有愛和悲憫,那么我們片面追求愛情、知識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結果?追求愛情會產生愛情恐怖主義;追求知識會成為災難的幫兇。愛的意識和悲憫意識。
所以三者能否交換順序?(愛情,自然樸素的精神追求;知識,提高素質的精神追求;同情心,道德層面的精神追求)
5、那么最后羅素對自己的一生作了怎樣的總結?(齊讀5段)
他覺得自己一生為愛情、知識、同情心而活著是值得的,他多想再活一次,再為人類奉獻他的一切,可是正象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說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6、那么,像羅素一樣心憂天下,悲天憫人的人多嗎?請舉例
如:被訂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滴著鮮血仍眷顧著紅塵的'苦難的人們;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正因為有悲憫之光的照耀,這個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涼,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會前進,才會象歌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7、當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點,下面我們立足于愛情、知識、同情心的關系的基礎,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分成三組討論愛情觀、知識觀、同情心。(幻燈展示名言)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在天原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8、那么現在我想再問一次大家我們到底應該為什么而活著?(觀看資料《灰色的震撼》)
然后: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這一生能多掙點錢,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幸福的活著就足夠了;但是,當我看見非洲的難民,地震中的人們,以及身邊的很多苦難的人們時,我知道我錯了。那么,同學們,你們看了這些之后有什么感想呢?我們到底應該為什么而活著?
9、同學們,請分組完成下面二道題。
一組: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一切不仁不義茍且偷生的行為都應當肯定);
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人類一切倫理道德都應當改寫);
假如生命就是為了活著,那么(一切生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二組:岳飛活著是為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陸游活著是為了(“王師北定中原日”;)
余光中活著是為了(“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抽幾個有代表性的念給大家聽,并做適當的點評,然后出示幻燈片。
五、課堂小結:當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很難分出高下。羅素追求愛情、知識、同情心,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數人的,是符合社會的進步要求的。
六、作業(幻燈出示)
板書設計:我為什么而活著
愛情博大
知識博學謙遜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我為什么而活著高二教案(網友來稿)。了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么而活著”進行探討。
2、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以探究式教學為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我為什么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么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復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于英國,他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撫養成人。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后來成為一位集眾家于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三、“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愛因斯坦指一名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做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漠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
四、全體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明確結構:總--分--總。
后附板書設計
五、快速瀏覽課文,高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我為什么而活著高二教案(網友來稿)》。布置學生畫出自己難以理解句子。然后采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
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1、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的)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測的深淵。
2、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曾兩次被監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羅素因反對英國參戰,被控反戰宣傳罪而判刑6個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歲時,因反戰靜坐示、威,與他的妻子被判兩個月監禁。)
3、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解析:使用的.是比喻修辭;這種修辭特點生動形象;創設的情景是我象茫茫大海上一只浮萍被狂風吹來吹去;這一情景的具體特點是上面是強勁猛烈的風;下面是深不可測、令人膽戰心驚的無底深淵;我完全不能自拔;我將近喪失了希望。
以上這些句子,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如何理解。不求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結合你的理解,談談為什么這三種激情能完全支配著作者的一生?作者的三種激情哪一種最能引起你的共鳴?討論
1(渴望)愛情(至高無上、純潔無瑕之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識-----人類(了解苦樂);自然科學(科技的威力,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等;社會科學(三大宗教、馬列主義等)
3(同情)苦難者-----戰爭不幸者、天災受害者、人禍帶難者、貧困無助者、衰老無養者……、
七、作者是怎樣把這三種激情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我們大家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
(一)線索
1自己被愛的幸福感-----博愛(讓其他人也能走進幸福的天堂)
2獲取知識,了解人類內心的苦痛;提高人類物質、精神生活質量,為人類造福,實現終極關懷。
3直接參與救弱扶困,拯救人類災難。他深知自己身單力弱,人微言輕,但還是與那些制造人類不幸的肇事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抗爭。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終其一生,執志不渝。
明確:作者的三種激情是始終圍繞著他對人類的關愛這一衷心聯系在一起的。由此我們看出他是為什么而活著----全人類真善美
(二)、對羅素的人生評價及啟迪
他睿智,他博大精深;
他渴望知識、追求真理;
他充滿溫情、多姿多彩;
他的胸懷充滿了正義與良知,為了拯救人類苦難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顧……
這就是羅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獻給了整個人類。他多想再活一次,再為人類奉獻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滿懷著對他的崇敬之情,沿著他老人家的足跡走下去吧,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為了生活在我們周圍人都能過上快樂生活而獻出自己的一點微薄力量吧!
八、作業:
1、學習了這一課文我們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區別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有所不同。請試著設計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時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時候的追求有是什么?”為題,寫一篇想像文。
【我為什么而活著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設計04-22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07-06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薦】07-09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集合)02-15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優選)01-14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精品)02-07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熱】02-05
(熱)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10-07
我為什么而活著作文(優選)01-14
《我為什么而活著》教案(通用10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