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2.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教學步驟 】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
(板書:白楊)
2.導語 。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容。 (抓中心)
(1)教師范讀。讓學生思考: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討論明確: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4.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2)查:理解生字新詞。
(3)講: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舉出反義詞 (清晰模糊),近義詞 (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于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加深理解。)
5.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抓思路)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 (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第三段 (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6.作業 :
(1)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 軟弱 動搖
(2)根據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交待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言。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講讀第一段] (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2.默讀思考: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劃出主要詞句)
3.讀后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1)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2)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4.教師小結。
[講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讀后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3)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劃出句中的關聯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師小結。
[講讀第三段]
1.教師引讀后,提問: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
3.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又回到整體)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附:板書設計
[說明: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的指導思想是,必須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閱讀實踐,使其在認真讀書中理解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內容,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使其既學習語言,又受到教育,同時掌握讀懂一篇課文的方法。為此,我采取了解詞析句、朗讀感受、小結描述三點做法,把讀、講、議、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解詞析句,深入理解
課文的思想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言文字的講解,通過解詞析句,幫助學生領會內容,體會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學時,我注意抓住關鍵詞句精講、細讀,使學生由語感進入情感,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白楊》這一課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學時,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生動形象地寫物,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恰如其分地喻人,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本課借物喻人的深刻蘊含,在講讀課文時,我采用解詞析句的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分析富有深刻含義的句子,來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詞。抓住課文中茫茫、清晰、渾黃一體、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現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進行講解。在指導學生解詞時,不但啟發學生理解詞語的本身意義,還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特定含義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導學生理解高大挺秀這個詞語時,首先指導學生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描寫參天大樹時,一般常用什么詞語?書中用了哪個詞?接著,指導學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這里表達什么意思;而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最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秀字,飽含著作者對白楊的喜愛贊美之情。這樣層層深入地講解詞語,不僅訓練了學生辨析詞義和準確用詞的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析句。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三句話,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是一種比擬的說法。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說比較生疏,也不易掌握。講讀時,我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認識這個句子的含義。首先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衛士指什么?學生脫口而出:指的是白楊樹。緊接著,又引導學生考慮:作者為什么不說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通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這樣,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認識。
課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讀感受,印證理解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于講讀教學的全過程。教一篇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講,左一個講解,右一個分析,那樣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課文,講得支離破碎,還占用了學生讀的時間。學生沒有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是得不到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如果熟讀深思,學生就會像演員進入角色那樣進入課文的意境,從中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觸到作者跳動的脈搏。
《白楊》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白楊贊美了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讀課文時,首先要使學生深入領會白楊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系起來。具體地講,就是把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和爸爸扎根邊疆聯系起來,把小白楊樹迎著風沙成長和孩子們一定會在邊疆茁壯成長聯系起來。為了使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帶讀、引讀和學生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個人讀等形式,并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之情,從而表達對建設者的敬佩之意。
課文的第二段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的特點,內涵較深,情感豐富。孩子與父親對白楊的認識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贊美它高,妹妹則稱頌它直,這只是孩子們直觀的感性的認識。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直,這么大,父親的話回答了孩子們潛在的疑問,講了白楊的特點,其中含義很深,是讓孩子們由表及里地認識白楊的品格。學習這一段,首先,我讓學生各自輕聲讀全段,思考:旅客們是怎樣議論白楊的。這是從整體上體會人物的情感。接著,指導學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部分,要求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欣喜,父親的深沉。又通過指名讀來檢查學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情況,然后通過默讀點出重點詞語,以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最后,我帶讀父親的話,借以連通學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緒。使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情緒上受到感染,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樣,講前讀,講中讀,講后讀,學生的理解會在充分的閱讀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證。
三、小結描述,升華理解
教學中,教師應當用完美的語言去啟迪、影響、感染學生。閱讀課既要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語言,也要用教師對課文理解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升華理解。
在講完白楊的形象之中,我進行了如下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街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足為奇。然而,在滿目荒蕪單調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議論的話題。這樣的小結,再現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學生情緒盎然,猶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楊的身姿,既加深了對白楊形象的理解,也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在講完白楊的特點以后,我這樣進行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小結,學生越發感到白楊樹是那么可愛,邊疆的建設者是那么可敬。于是,他們也情不自禁地隨和著老師,一起進行小結,更加強了課堂效果。可見,設計優美精彩的小結,不僅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始終處于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氣氛中,有利于他們感知豐富多彩的優美語言,提高他們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
在講讀課文結束時,我結合板書做了這樣的小結:這篇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借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里欽佩那些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設者。這發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08-18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8-27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7-20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12-19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10-19
《白楊》教學設計優秀范例07-24
《白楊禮贊》優秀教學設計01-30
《白楊》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5-20
課文《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