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16—18頁的《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面積的含義;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應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進行操作、討論、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加強。
4、滲透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初步教育。
教學重點: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轉化思想的滲透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起疑導思
師:同學們,喜歡上公園嗎?來,讓我們一起去公園走走,好嗎?
(播放公園噴水頭正在給草地澆水的圖片)
師:到了公園,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噴水頭正在澆灌草地。
師:你能提出一兩個數學問題嗎?
生1:噴水頭旋轉一周,噴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生2:澆灌了多大面積的草地?
……
[說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從生活的情境出發,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師:這些問題都很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澆灌了多大面積的草地呢?
師:剛才有的同學看到噴水頭旋轉一周形成了一個圓形,求澆灌部分的面積,實際上就是求(圓的面積)。
圓的面積指的是哪一部分?我們把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師:繼續看,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圓的面積越來越大。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半徑長了,面積也就大了;半徑決定圓的面積。
師:看來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是有關的。
[說明:數學新課程“強調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再加以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結合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學習數學知識與方法,應該說是北師版教材堅持新課程理念的一大特點,它體現了數學活動的數學化特征。情境使學生產生“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呢?”的疑問,學生平靜的水面泛起浪花,并急于想解決問題,對問題的思索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點燃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熱情,為進一步尋找解決策略明確了方向。]
(二)首次探究自主估算巧設玄機
師: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到底有什么關系?你準備怎樣去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生:我們如果能先確定半徑,再試著找出它的面積,也許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學習紙:正面畫有兩個圓,上面標有半徑的長度;背面在方格紙中畫有與正面同樣大小的圓]
(1)師:好,這兒有兩個圓,一個半徑是1厘米,另一個半徑是2厘米。任選一個你能估出它的面積嗎?
生試估,師評價。
(學生有點困難時)
師:請大家翻到學習紙的背面,有兩個與正面面積相等的兩個圓,這里每個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那每個方格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再試估一下,你選擇的圓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說明:在半徑已知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試著估出圓的面積。沒有方格的幫助,學生一時無從下手,再利用背面方格紙的幫助,體會用方格估算圓面積的好處。對于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面積單位),學生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本次估算,目的是為學生建立表象,隱含估算圓面積的兩種策略:一種與整個大正方形比;另一種先用1/4圓與小正方形比,再用整圓與大正方形比。]
(2)師:再請大家拿出手中的圓片,你能估出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可能有:貼到方格紙上;對折再對折,量出半徑。
師:你是怎么想的?還真有辦法!剛才我發現有更奇特的方法。
能不能將上面兩種方法綜合一下。
[說明:由有方格圖的支撐,到沒有方格,學生必定無意識的從上面的兩次活動中總結經驗并加以應用。在估圓片面積這一環節,承載著太多的意義:一使學生借助上面活動形成的表象,進一步強化估算的方法,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二誘發學生利用上面活動的思維慣性,尋找圓片半徑,進而將圓片對折再對折,既隱含另一種估的策略,更隱含將圓片等分4等份的玄機,使學生主動探索(剪成4等份)成為可能。]
(3)師:剛才我們在估算圓的面積時,都有意無意的拿圓的面積與圓外的大正方形的面積比。(出示圖)
師:如果不知道一個圓的半徑,你還能表達出它的大概面積嗎?
生:(先計算)圓的面積小于4r2。
師:誰來說說這里r2指的是哪部分的面積呢?
生:小正方形的面積。
師:我們是不是也可這樣理解,將1/4圓看大一些為r2,那么圓的面積就會小于4r2。能不能將這里的扇形看小一些呢?那圓的面積就會大于(2r2)。
得出:2r2<圓的面積<4r2
師:看樣子,圓的面積還真與半徑有關系。大膽的猜一猜,圓的面積最有可能是多少?
[說明:通過逐漸抽象概括,從而估
算出圓面積的大致范圍。在學生大膽的猜想下,又孕育著驗證的必要性。]
(三)再次探究觸發靈感體會“極限”
師:現在如果知道圓的半徑,你能求出圓的面積嗎?
生:還不能,只能大致確定一下范圍。
師:看來,我們還得繼續探索下去。
[說明:教師應當善于設計這樣的情境,在其中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不足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產生觀念上的不平衡,使學生較為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并努力通過新的學習活動以達到新的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師:還記得以前,我們研究一個圖形的面積時,用到過哪些好的方法?
生:將新的圖形轉化成為已經學過的圖形。
師:舉個例子。這兩種思路,都是將新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我們能不能從中受到啟發,也來將圓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說明:開放性的設問,促發學生從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檢索有關的知識,去多方面的解決新問題。以舊引新,可促進學生知識的系統化,可掃除在新知中將要遇到的思維障礙,突出新知的生長點,將學生帶入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鄰近發展區”。]
師:來!同桌為一個小組,討論一下怎么動手?
巡視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將圓周剪直成一個正方形,剩余部分無法拼成學過的圖形;
②將兩個圓拼在一起,無法拼成學過的圖形;
③將圓片沿半徑等分成4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拼成的近似三角形與三角形差異較大,出現的可能性較小。)
④將一個圓折成若干等份,每份象一個三角形,用一個三角形的面積乘份數就是圓的面積。
師:同學們,很多同學已經有了想法了,這兒有兩種,還有其他轉化的方法嗎?如果中途想到了,也可以上來說,好嗎?
評:[③將圓片沿半徑等分成4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師:誰來現場采訪一下,聽聽他們是怎么想的,好不好!誰先發問?
預設采訪語:
為什么將圓平均分成了4份?或你怎么想到沿半徑去剪的?
你拼成了什么圖形?
8等份與4等份相比,你覺得你拼的圖形怎么樣?
你覺得應該怎么做,拼成的圖形才更像平行四邊形?
[說明:學生自然而然的將圓片等分成4份,遠比老師提前準備的8等份,16等份要有分量,而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自己“創造”的,其教育價值遠比教師“直接告訴”要大得多。]
謝謝同學們的精彩提問和發言!
師:同學們,要想拼成的圖形更像平行四邊形,應該怎么辦?
生:繼續分。
師:要不要試一試。
16等份,拼成的圖形怎么樣?32等份?
想象一下,如果64等份呢?開始有點像(長方形)了。
繼續分下去,分得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簡直成了(長方形)。
[說明:將圓片4等份、8等份、16等份,學生可以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當份數越來越多時,學生感受到不可操作性,這時就有必要借助電腦的優勢,彌補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在拼法的對比和想象中,學生體會著“化曲為直”,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師:我們把圓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形狀變了,什么沒有變呢?
生:面積。
師:要想求出圓的面積,只要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就可以了。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這里的長和寬又相當于圓的什么?
[說明:在操作活動中,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適時的話鋒一轉,學生的思維過度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讓學生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效地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運用公式鞏固提高
師: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圓的面積是r的平方的pài倍,剛才哪位同學猜對了?真的很準喲!與周長公式有什么不同?
師:現在利用這個公式,你能澆灌了多大的面積的草地嗎?
生:要求出澆灌草地的面積,還需要知道它的半徑是多少?
師:這個圓的半徑是5米。請求出澆灌部分的面積。
[說明:平時學生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條件都告訴了的。在半徑還沒有給出的情況下,讓學生去求圓的面積,學生必定會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建立在需要基礎上的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
(五)歸納總結課后延伸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會計算圓的面積;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把圓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如果遇到新問題,我們也可試著將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你說好不好!
[說明:課堂小結往往是教師一相情愿,重視的是學習的結果,而這里引導學生從探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上出發,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擴大了本節課的外延。]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4-19
小學《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8-09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教學設計(精選24篇)01-22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2-0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3-0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12-25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4-03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4-22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11-15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圓的面積》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