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班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議論文。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體裁特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洗澡、機械、逆時針、玫瑰、領域、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要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板書),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有些也是從事實中得出道理的,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出示圖片(桃花心木、五根手指)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用事實說明道理的,請看老師板書。(板書課題)齊讀。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課題的?(學生發言)本文作者葉永烈先生用了淺顯易懂的語句來解釋,請同學們翻開書快速地找一找。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哪個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怎么解釋的?一起讀出來。(學生讀)
這里的“?”和“!”分別指什么呢?(?指發現問題,不斷追問,指通過探索,解決疑問,發現真理。)
師: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也就是(生接:把?拉直變成!)
三、學習事例
1、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呢?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件出示)學生匯報,相機板書
2、交流感悟事例: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個事例,同學們認真默讀第一個事例。
想一想這個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用問號標注,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用“!”畫下來。(為什么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引讀:“他認為,在北半球……; 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師:這個真理是怎么誕生的呢?為什么謝皮羅教授能從洗澡水的.現象中發現真理呢?(你能從書上找找關鍵的詞句說一說嗎?)交流,學生匯報。
師:敏銳地注意、緊緊抓住問號不放、反復的實驗和研究。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從謝教授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生答)
師:是呀,(出示課件)引讀“謝皮羅教授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找到了真理”這句話。
3、后面兩個事例請同學們按照老師剛才講的方法,對照表格自己完成。
出示表格
學生匯報交流
4、這三個事例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匯報。
師:這三個事例中的事情都是最平常的小事,這種最平常的小事,用我們書上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生:司空見慣)
師:正因為他們善于(引導讀)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找到了真理。
的確,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生接)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師:這里的四個詞語能不能調換順序呢?(不能)對啊!發明是一種創造,而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創造才稱得上“成就”。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語表明了科學貢獻的層次和大小,是按照順序來排列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語句。(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5、看來,發現真理并不難,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生接)那么,當你解決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這里的“見微知著”如何理解?(生:看見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也就是從細小的事情中,不斷探索,得到最后的真理。這和我們的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聯系呢?(首尾呼應)
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最后才能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
四、拓展事例:
你還知道哪些從司空見慣的小事中見微知著,發現真理的事情嗎? 學生舉例。
做實驗
老師也要用事實來說明這個道理,請看:(實驗)
老師在這水槽里裝了些水,這兒,還有兩個小瓶,里面一個是洗衣粉浸液,一個是食用酸醋。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液體,有顏色嗎?(沒有)老師可有辦法,讓它們變出顏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變紅),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后頭,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攪勻(使水槽水恢復無色。)
神奇嗎?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疑問,留待你課后去尋求答案。
只要你記住: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只要你……(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五、總結、 小練筆
這篇課文通過三個事例,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讓我們也仿照這種寫法寫一寫,出示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2
一、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選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本框題所在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該問題也是《生活與哲學》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單元中最終是由“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來實現的。本框題是所在單元的歸宿,是對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關系的整體呈現與升華,是如何正確看到我們周圍世界問題在世界觀上的升華,是單元的最基本的知識目標之一。
二、學生分析
1、認知起點:學生已學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等內容,基本具備學習本框題的相關知識和經驗。
2、學習興趣: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通過探究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個人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學習障礙:學生喜歡熱鬧,但動機不夠明確,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學習中有畏難心理;即興探究的能力較差,需要老師的適時啟發、引導和點撥;有的學生還習慣于“等、靠、要”。
4、學習難度:本節課的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學習中難免會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課標的要求。
三、設計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為指導,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科探究理論和多元智力理論,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來組織實施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習積極參與、體驗、感悟,主動獲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從課堂的主宰變為課堂的主導,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多元選擇,激發他們的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堅持用教材為主,做到用教材與教教材相結合,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取舍與調整;堅持生活邏輯為主,做到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結合,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思路。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真理的含義;理解真理是客觀的、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應用具體的事例分析說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和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進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道理。結合真理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把漫畫、動畫、圖片等課件展示給學生。
①情境喚起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經驗出發,通過直觀有趣的情境設置,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②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每一階段的學習都以問題帶出,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③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漫畫、文字材料、動畫等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增強直觀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組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潛能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突顯,生生之間的思維得到融合、交叉、提煉和升華。同時培養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樂。
⑤例證歸納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經驗出發,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感悟,歸納出新的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培養探究精神。
②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去認識真理。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
④通過學習,使學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而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依據: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并有很強的德育功能)。
難點:真理的客觀性(依據:比較抽象,理論層面較高)。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1
——用ppt顯示德國詩人萊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圖文并茂)引出學習探究的問題
認識名人,了解目標、思考本節課的問題
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新的學習探究活動。創設形象情景,引起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創設情境2
——探究活動一,用ppt演示:實用主義者詹姆士的話: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圖文并茂)。
設疑:
①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哪里?
②在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中,什么樣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在老師點撥下探究真理的科學含義。詹姆士關于真理含義的理解是錯誤的,是一種實用主義真理觀。只有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認識才能夠被稱為真理。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聯系舊知識進行思考探究、討論交流。學生發言,各抒己見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歸納“真理”的科學含義。
利用設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創設情境3
——探究活動二,用ppt演示:漫畫“下雨好不好?”
設問:為什么對同一對象有不同的認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嗎?適時引導、點撥,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結合生活實際、自己的實際進行對照思考、討論交流,發言。閱讀課文,并舉一反三,獲得感悟,形成理念。用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問題,通過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深化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的主觀因素會影響人們的真理性認識,從而把握真理的客觀性。
創設情境4
——探究活動三,展示:“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設問:你能幫助他們回答這個問題嗎?為什么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答小孩的問題?難道真理不止一個?教師適時引導、點撥,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行歸納。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運用所學的物理和地理知識解釋“辯日”問題。閱讀課文進一步探究其它問題。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將問題生活化、趣味化;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沿著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果,更進一步把握真理的客觀性。
創設情境5
——探究活動四,用ppt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學發現的材料。
設問:新的科學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這又說明了什么?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歸納。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相對于特定的范圍和過程來說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超出了這一條件和范圍,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也會成謬誤的。所以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我們不用怕犯錯誤,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錯誤。閱讀課文,聯系舊知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討論交流和回答問題。以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通過層層設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沿著問題思路獲得探究結果: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創設情境6
——探究活動五,播放flash:關于人與自然的環保教育材料。
設問: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為什么?適時引導、點撥、歸納,滲透德育,形成理念。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實踐是不斷向前推進的,人的認識也在不斷向前發展,人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也是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觀賞動畫鏡頭。讀課文,聯系舊知思考問題。分組討論交流。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小組之間評價。用新鮮的手段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將課堂的學習與社會和生活的實際有機聯系起來。通過學習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進全面升華。同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是學習探究有關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內容,首先強調了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然后講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最后得出結論: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應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動手做好相關的筆記。簡化內容,重溫知識,強調重點。
鞏固新知出示練習題,評講習題,進行方法指導。討論完成練習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
拓展與延伸播放歌曲《紅日》,出示拓展題(作為課后作業)(見附錄)輕松、動情地聽音樂,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鞏固重點,訓練學生做開放試題的能力,這也是新課程的命題方向。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1、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動:動眼看、動口議、動情讀、動耳聽、動腦思、動手做,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課堂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3、在探究活動中,反映出學生的素質差異較大,以后要多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要對他們持開放式的評價態度。
4、本節課的容量偏大,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是不是“熱熱鬧鬧”就好呢?我個人認為探究式的教學必須立足于課堂,不能讓學生去打消耗戰,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創設好情境,設置好探究的問題。二是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學習的舞臺上,我們怎樣來照顧和扶持弱者?是強弱搭配好,還是強弱分層好?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獲。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第一部分提出觀點,第二部分證明觀點,第三部分總結觀點。)
2、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你是怎樣理解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3、作者在課文的第一段就開門見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接下來作者舉了三個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說說這三個事例的內容?
4、這節課繼續學習課文的二三部分,體會作者運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了解議論文的形式,學寫一篇議論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導語:作者在課文的第二部分舉了三個事例,這三個事例與前面的觀點有什么聯系呢?默讀事例,思考:
(1)、三個事例的“問號”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2)、三個例子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邊讀邊畫并在書上批注。
2、讀后交流:
相同點: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3、大家講的很好。有沒有人能把三個故事間的相同點分析透徹些?(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4、你真棒!課文讀的很仔細,分析的也很有道理。書上有一段話和你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
5、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也是課文中的哪句話的意思?(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6、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的含義是:看出問題,不斷發問、追根求源。!含義是:不斷解決疑問,找到真理。)
7、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一樣,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課件: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仔細看這四個詞,你發現了什么?任意換位置可以嗎?(這樣的排列,符合人們人是客觀事物的規律,也揭示了人們找到真理的一般過程,偉大的成就往往就來自于細小的發現。)
8、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出一個嗎?(魯班上山,手被植物葉劃傷,后來發明了鋸。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后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雷達、風車……)
三、學習第三部分:
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但是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作者最后是怎樣總結自己的觀點的?
1、同學們,謝皮羅、波義耳、奧地利醫生、牛頓、瓦特等等眾多的科學家用一個個不爭的事實生動地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再來對比科學家們成功的事例,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發現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可是他們解決問題,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條件卻是驚人的.相似。你覺得他們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看書上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仔細讀讀,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條件?(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就——(解答了若干個問號,)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這是在說哪句話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作者在這里重申自己的觀點,和文章的開頭怎么樣了呢?(相互照應)
2、同學們,找到真理需要我們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可是這些能力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再讀讀這兩句話,如果理解起來有困難,還可以求助周圍的伙伴,發揮集體的力量。
說說吧,你讀懂了什么?
文中說“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你覺得誰是這樣的人?
你覺得他們為了發現真理都準備了什么?
四、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后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
五、總結全文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接著運用事例證明觀點,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認識了議論文這種寫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試試寫
一篇議論文?
六、小練筆: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七、結束語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發問,大膽設問,這樣才能求得真知,因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板書: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
司空見慣?——善于發問——!真理
鍥而不舍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會寫“誕、澡”等11個字,會寫“真理、定理”等28個詞語。
2、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的含義。并說說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3、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謬誤。同學們,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喚起學生對真理這個話題的興趣)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2、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簡單交流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葉永烈探討真理為什么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道理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誕(dàn)生 鍥(qiè)而不舍
3、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誕”“澡”“械”“域”“鍥”,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誕”右部是“延”,不要寫成“廷”;“澡”是三點水旁;“械”“域”不要忘寫倒數第二筆短撇;“鍥”右上部是“豐”和“刀”,不要寫成“豐”和“刃”。)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第1自然段,說一說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什么。
(標題本身就是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2、學習第2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號代替,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指的是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指通過探索,解決了問題,發現了真理。這里用符號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能讓我們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和“!”的區別和聯系。)
3、課文是通過哪三個具體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論點的?
(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什么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有同一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
4、默讀課文,說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以及它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真理的發現需要我們有敏銳的直覺,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斷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斷追求、鍥而不舍的韌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解開疑問,發現真理。)
四、交流探討,見微知著。
三個事例中,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的?默讀課文,找到并勾畫出來。推此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
“……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2、我發現,他們都是從生活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見微知著)
五、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學習了課文是怎樣提出論點,然后怎樣通過三個具體的事例去論證這個論點的。這就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文先提出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用三個具體的事例去論證自己的觀點,層層深入。)
3、導入新課: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科學家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質疑,追根溯源,直到解決,進而得出真理。下面這節課就讓我們從文章的過渡詞或者過渡句談起。
二、朗讀課文,分清詳略。
1、全文寫了三段論據進行論證,這些論據中間是怎么銜接起來的?
(“無獨有偶——”“最有趣的是——”:過渡句和遞進作用)
2、朗讀課文,思考在三段論據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個人都遇到了很奇怪的問題,并且都抓住問題不放,鍥而不舍,追根尋底,最終發現真理。)
三、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第一個事例中的謝皮羅教授發現了什么問題?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后去研究問題并最終得到他的真理的?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最終憑著對科學的執著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得出了真理。)
2、第二個事例中的密卡爾遜教授發現了什么問題?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后去研究問題并最終得到他的真理的?
(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這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經過研究,最終魏格納推論出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
3、第三個事例是一位奧地利醫生發現兒子睡覺的時候,眼珠轉動起來,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后去發現他的真理的?
(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后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4、這三個事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每個事例都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來敘述的。)
四、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快速瀏覽課文,體會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
(開頭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論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結尾引用華羅庚教授的話:“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這句話呼應開頭,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使文章讀起來一氣呵成。)
2、學習了本篇課文,你知道議論文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才能將自己的觀點闡釋清楚嗎?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又可分為三部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3、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你是否知道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是什么?
(①準確、嚴密;②概括性和簡潔性;③運用修辭手法,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
真理誕生于一
百個問號之后日常生活 發現問題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視學生自讀自悟,在交流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同時重視聯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得到真理。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教材六班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議論文。課文題目“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蘊含的善于觀察、不斷發展、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主旨,是創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的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另外本課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里秉承著“引導學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深入學習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入情入境,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領悟課文內容,體會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體會并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石蕊試紙、鹽酸、堿及重點詞句的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與文本有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揭題質疑。
1、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你們都提出過什么問題?發現過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是的,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們不斷進步!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預設:“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什么意思?課文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呢……)
[設計意圖]
從學生愛提問題的實際出發,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到底寫了什么內容呢?他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是我們本課重點研究的問題。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讀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用平時常用的方法解決。)
2、學生自學后課件出示:檢測訓練
(1)讀準下列詞語。
誕生 漩渦 花圃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2)引導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啟發聯系上下文理解。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a、課文主要用幾個事例,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b、課文主要用三個事例說明只要善于觀察,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發現真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既符合學生閱讀規律,又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三、自主感悟,體會內涵。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用哪三個事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呢?請默讀,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2、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呢?請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為什么感受最深?并在重點地方做上批注。
(二)學生自學后集體交流檢測。
1、全班交流: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為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啟發、及時指導朗讀。)
(1)當學生談到對謝皮羅教授發現誰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有關的事例感受深時,課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讀。并思考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當學生讀到對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遇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的感受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波義耳看到水落在濺上鹽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跡般地變紅了時,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3)當學生談到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發現了眼珠轉動合做夢有關的感受時,可根據文中重點詞”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讓這位醫生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有關呢?指導學生朗讀。
2、你們明白了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 的含義了嗎?請說一說。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卻由于他們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于是就成了“發現”、“發明”、“創造”、“成就”。你知道什么叫“打破沙鍋問到底”嗎?這說明什么?
(板書:善于發現 不斷探索 發現真理)
4、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學生不理解的語句。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6
教學目的:
1、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后”;
3、理解關于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的相同點,以及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用事例說明觀點的寫法,初識議論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所列舉事例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以“三”引入,激發興趣:
1、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你知道哪些與“三”有關的故事?哪些與“三”有關的成語或名言?
2、讀課題,指導“誕”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你能從課文中發現多少個“三”?
2、匯報交流:
⑴、三個故事三個人物:分別簡單說說是哪三個人三個故事?
⑵、三個地方三個方向:順時針、逆時針、沒漩渦
⑶、三百多年:說明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對比發現:
三個例子,三件事,三個人!大家仔細讀文,老師這里有一張表,你們能對照著書填一填嗎?(表見后)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事例?這三個事例有什么相同之處?
2、課文中哪一段話可以概括你們剛才的分析?
3、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概括這一段的內容,是哪一個詞?
4、分別說說每件事例中的“微”和“著”分別指什么?
5、這一段中有一個“?”和一個“!”,它們分別指什么?
6、從“?”到“!”的過程容易嗎?科學家們是怎么做的.?從這些描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三位科學家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了我們什么?
四、小結關系,明確寫法
1、聯系三個例子的相同點,你發現了什么?
2、用不同事例說明同一個觀點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3、你還知道哪些事例能夠說明他的觀點?
五、拓展練筆,鞏固寫法:
1、選擇其他事例,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觀點;
2、選擇另外一個觀點,再用事例去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7
一、復習回顧。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2、作者例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證明這個觀點?
二、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1、默讀課文3—5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選用著三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要求: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書上做好批注,想好后在小組的同學里交流交流。)
【學法提示】想一想、劃一劃、圈一圈、寫一寫。如:每個事例里“司空見慣”的現象是什么?(用——劃,再想想)“?”是什么?(用~~~~劃,讀一讀、感悟到了什么?),“!”是什么?(用雙~~~~劃,讀一讀)科學家是怎樣把“?”拉直變成“!”的?(用……劃,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
2、誰能大膽地說說自己的想法?(課堂交流,師生點評)
“洗澡水的漩渦”的事例:卻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復實驗和研究
“紫羅蘭的變色”的事例:立即敏感地意識到許多實驗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的事例:感到很奇怪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反復的觀察實驗
3、比一比、讀一讀: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進行了反復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
從這三個事例中你們發現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善于發現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追根求源、鍥而不舍,終于發現了真理。)
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科學家們把“?”拉直變成了“!”,都發現了真理。因此,科學的發現需要的是——“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舍”,有利地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4、齊讀第二自然段。讀后提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你們還能再舉例子嗎?(自由發言,適機點評【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魯班發明鋸子、瓦特發明蒸汽機、魏格納蚯蚓發現歐美洲板塊學說、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
讀到這里你對“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有什么新的認識?
三、品讀課文,學習升華。
1、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想法?
2、課文中哪些句子對你深受啟發,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3、這兩段對課文有什么作用呢?
四、總結全文。
1、現在你對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2、課文學完了大家還有什么“?”嗎?(學生質疑,教師視時釋疑)
五、作業。
1、摘抄課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并讀一讀、想一想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等。(打上“△”)
(1)課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讀一讀。
(2)找出寫具體事例的段落,大聲地自由地讀出來,然后在小組里試著用
【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司空見慣“?”————————“!”真理提出問題
洗澡水的漩渦為什么與地球自轉有關|
紫羅蘭的變色是什么制成石蕊試紙事例證明
睡覺時眼珠轉動有什么關系測量做夢次數、長短|
(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舍)總結全文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搜集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興趣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認識他是誰嗎?
(播放課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蘋果的偶然落地引發了牛頓的思索,經過反復研究,他終于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科學家,你覺得他們是靠什么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呢?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刻苦鉆研。)
二、直奔重難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認真讀這段話,你能讀懂這段話的意思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2、學生質疑,相機解決疑問:
“司空見慣”是什么意思?“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這段話中的“?”指什么?“!”指什么?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3、科學家們把“?”拉直變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怪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這句話,齊讀。)
三、學習三個具體事例
1、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舉了三個真實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體寫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讀3~5自然段,自學批畫:每個事例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每個科學家是這樣把“?”拉直變成“!”的?
⑴ 自學批畫。
⑵ 小組交流討論。
⑶ 全班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關鍵語句。
3、這三位科學家把“?”拉直變成“!”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師小結:只有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反復研究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所以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是的眼珠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為什么這幾位科學家能夠從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呢?
1、出示: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能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你讀懂這句話的意思了嗎?指名談體會。
3、句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能夠調換順序嗎?為什么?
4、齊讀這句話,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五、總結,導入下節課內容
科學發展史上,像這樣的事豈止三個,還有哪些事例能夠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呢?課后搜集有關故事。這些真實的事例能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下節課接著學習。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真理的基本屬性──客觀性;理解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明確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的特點,進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景、材料的分析判斷,思考體會,理解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明確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通過辨析讓學生感受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真理的信念;理性地看待追求真理過程中出現的謬誤。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真理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的認識與理解;關于對謬誤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懂得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依學情而定)
2.難點:真理只有一個;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三、教學策略
“真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比較抽象,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可借助學生已有的數學、地理等知識創設綜合學習的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懂得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和發展真理。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猜猜他是誰?
教師: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自然科學家,為了明辨地球與太陽的位置關系,結果被教會施以火刑。他是誰?
學生回答。
教師:布魯諾。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教師:看PPT材料,他是一位西班牙青年科學家,提出血液小循環說,這與教會所宣揚的有關血液的觀點相對立,于是他受盡迫害,卻毫無畏懼。這是誰?
學生回答。
教師:塞爾維特。
教師:這些人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真理!如果我們將真理擬人化,把它想象為一位女神,那么真理女神到底有什么魅力,讓人甘愿為之終生奮斗,不懈追求呢?
學生回答。
過渡:真理女身之所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其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內在品質美,顧名思義,就是真,這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源。怎么理解“真”呢?──引出真理的相關知識。
環節一設計意圖:導入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入真理課題,并通過具體人物事例讓學生嘗試思考真理的魅力,為后面學生自己追求真理進行情感鋪墊。
環節二:真理的含義、基本屬性
教師:關于對地球形狀的看法有很多。請大家思考,眾多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中,哪一個是真理性的認識?為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真理的含義。真理是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教師:真理和認識誰的范圍更大呢?主觀同客觀相符的是真理,那么不符的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
教師:主觀同客觀不符的認識就是謬誤。
剛才同學們對地球形狀的看法有很多,你通過什么來判定你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就是真理呢?
學生回答。
教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近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實測和分析得出地球是“梨形的”,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因此,在眾多關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中,經過實踐檢驗的符合客觀的正確認識只有一個,即真理只有一個。這說明真理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女神真理的魅力。首先,女神真理“追求真”,即對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其次,正是因為求真,這就決定了女神的價值觀十分專一,即對同一個確定對象的認識會產生很多種,但真理只有一個。
教師:借助剛剛已學的知識,現在請同學們辨析以下觀點。
強權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領袖之話就是真理。
被多數人承認的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學生辨析。
教師:總結學生答案。得出以上觀點全部從人的主觀出發認識真理,這些都屬于唯心主義真理觀。而剛才我們講到真理具有客觀性。
教師: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出女神真理還有哪些其他品質?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10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名言警句?
2、出示課題,齊讀。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3、明確:題目就是本文提出的觀點。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課文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詞語: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鍋問到底。
3、理解“見微知著”。
4、文中科學家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微小的事情,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
根據生答板書:漩渦、變色、轉動;自轉、試紙、做夢
5、小結:科學家們從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發現真理,這就是“見微知著”。
三、品讀感悟課文3——5自然段
1、科學家們發現問題以后,是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嗎?(板書:? !)
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劃出這三個小故事中描寫科學家反復實驗和研究的句子。
出示句子: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
●于是,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
2、品讀第一句,感受科學家研究過程的艱辛
1)生自由讀一讀句子。
2)指名讀,生評價。(“緊緊抓住”、“反復”讀重音)
3)齊讀。
4)為什么要強調“緊緊抓住”、“反復”這兩個詞呢?“反復”、“反復”,你讀出了什么呢?(指生回答)
實驗的過程是漫長的,是艱辛的,請同學們仔細地、反復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謝皮羅教授會在怎樣惡劣的條件下艱難地做著實驗?(生自由讀后回答)
5)創設情境,教師引讀。
我們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們都躲在溫暖的`被窩里享受著生活,但……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赤道上熱得讓人窒息,但……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
6)困難再多再大,謝皮羅教授從來都不曾放棄過,從這可以看出謝皮羅教授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呢?根據生答板書:鍥而不舍
3、品讀二、三兩句,進一步感受真理誕生的過程。
過渡:不僅謝皮羅教授具有這樣的精神,同樣的,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一樣具有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
1)這兩句話又該強調哪些詞呢?指導朗讀二、三兩句話。
2)請同學們用心地讀一讀4、5兩個自然段,想象一下,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還產生了哪些一連串的問題,他們是怎樣實驗的? 選擇其中一個人物說一說,同桌交流。
3)生自學后匯報。
a根據生匯報師板書: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必定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科學家們這樣追究事情的根源,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根據生答板書:追根求源
b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還會有十個、五十個、一百個甚至更多的問題,只有把這些一連串的問題一一解決了,才能誕生真理,所以說:(生接讀)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4)讓我們想象科學家們研究時的畫面,用情地讀一讀這兩句話。(生齊讀二、三兩句)
4、小結。
看似簡單的真理,卻要科學家們經過這樣復雜的艱辛的研究,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獲得,此時此刻,你對科學家們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敬佩、崇敬、佩服、感激……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表達我們對科學家最崇高的敬意。
生齊讀三個句子
四、總結
當他們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過的歷程時,他們激動、驕傲、興奮地告訴世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也從生活中的小事發現問題,在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找到了真理呢?
這樣的事情是舉不勝舉的,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六、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機械、玫瑰、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了解議論文的形式,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能說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你能回答完整這些名言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失敗是——成功之母。團結就是——力量。
2、我們剛才交流的這些公式定理、格言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指名輪讀課文,指導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檢查生字詞的預習。
(1)匯報生字的自學情況。讀生字及組詞。
(2)說一說哪些字書寫時要特別注意?
指導書寫“械” “域”字。“械”的聲旁為“戒”和“域”的聲旁“或”都有“戈”。 “戒”的來歷是雙手拿一把長戈作“防備敵人”。“或”最早的意思為“持戈在邊境巡邏”。了解了他們的來歷,我們就不會寫錯了。書寫時還應注意“戈”的長撇應與里面的部分相互避讓。
“逆”字是里面是“前”的上部分,下面是山字帶尾巴。
(3)出示生詞,交流對“逆時針”的理解。齊讀。
洗澡機械玫瑰領域逆時針
(4)書寫生詞,點評。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找出觀點,初步理解。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0課,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很不一樣,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多數是寫人,寫事,寫景,狀物,而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的觀點。通過熟讀課文,你知道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課件出示第一段。板書:提出觀點)
2、作者在提出這個觀點之后是怎么解釋這個觀點的?
(1)指名回答,課件出示。
(2)聯系實際,故事引入,理解詞語“司空見慣”
司空見慣的意思是什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們已經司空見慣了?
你們對“司空見慣”的理解是就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誰想過“司空見慣”這個詞語怎么來的?為什么叫“司空”“見慣”呢?
(師講解:“司空”是古代的一個官職,專門工程。相傳唐代司空李紳請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詩人劉禹錫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勸酒,并歌舞助興,極盡奢華。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意思是你李司空花天酒地,習以為常,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于心不忍。后來就有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
(3)這里的“?”和“!”分別表示什么?(“?”表示對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產生了疑問;“!”表示經過不斷的探索,終于發現了真理。 “!”表示最終找到的真理。把“?”拉直變成“!”的意思就是解決了許多問題,找到了答案,發現了真理。)
(4)但是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直觀形象,讓別人印象深刻。)
(5)帶上理解,一起再讀一讀這個語句。
二、學習事例,體會內涵。
1、作者用什么來證明這是一個真理呢?請你認真默讀課文,嘗試完成表格。
2、這三個事例有相同之處,那就是都是從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真理。你也能舉出這樣的事例嗎?
看來真理就在我們的身邊。老師想問一問,你發現了真理嗎?為什么我們很多人都不能發現真理,這就說明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么科學家們憑借著什么在這漫漫的科學長途中尋找到真理的呢?
(1)科學家:敏感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
你是從通過事例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到的?
(謝皮羅教授敏銳地注意到;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那位奧地利醫生是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很善于從小的地方看出大的問題的。)課件出示,指導朗讀。注意讀好“敏感、敏銳、很奇怪、連忙”等重點詞,讀好一個個問號。
(2)科學家:不斷探索
分別說說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謝皮羅教授緊緊抓住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波義耳呢,對一連串的問題,進行了許多次的實驗;那位奧地利醫生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他們都是反復試驗才得出結論的。)課件出示,抓住“緊緊抓住”、“反復”、“許多次的實驗”、“反復的觀察實驗”體會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并指導朗讀。
4、所以作者用了三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又作了一個小結。
(1)課件出示第六自然段。齊讀。
(2)“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是什么樣的人?(不斷發問、追根求源、)
(3)文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發現和發明有什么不同?
(4)對啊!發明是一種創造,而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創造才稱得上“成就”。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語表明了科學貢獻的層次和大小。一起再讀一讀這個語句。
三、探究結論,揭示含義
1、經過事例論證,最后得出了一個什么結論呢?請你讀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2、自由朗讀后,一生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這一段告訴你,“發現真理”難不難?何以見得?
(“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說明要發現真理并不像我們說的那么難。只要……就,這個句子也說明發現這里其實不太難。)
3、往下讀!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這一段告訴你,“發現真理”容易不容易?為什么?
(不容易。因為這里說“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就是發現真理的能力很難具備的。 “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說明發現真理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只能給”就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發現真理的,是不容易的。)
4、對比這兩段話,你發現了什么?
(這兩段話的意思是矛盾的,一段說發現這里并不難,一段說發現真理并不易。)
作者最后下了這樣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結論,他想干什么呀?
(科學發現并不難,也不易,關鍵在于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善于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點明寫法,隨文練筆。
1、課文學完了,我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再用三個事例證明觀點,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這是議論文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用三個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既清楚又明了,很有說服力,很值得我們學習。)
2、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嗎?課件出示小練筆。學生自己動手,按所學方法寫作。
3、全班交流所寫內容,互相評價,強化寫法。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3、準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以及它在全文中的作用,進一步體會科學家的思想與精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從生活中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2、老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0課,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作者用了三個事例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學習事例,深入理解
1、仔細讀讀這三個故事,在文中劃出表格中該填寫的詞句。課件示表格:人物發現現象不斷發問反復實驗找到真理
2、學生匯報,老師相機投影。
3、借助表格,再看看這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點?(小組2分鐘交流)
4、學生匯報老師引導學生體會:發現問題——不斷追問——反復研究——獲得真理
5、課文就有一句話總結這一說法的,你能找出來讀讀么?(課件示第二自然段)
6、齊讀第二自然段。那你現在明白“?”號指的是什么?“!”號呢?板:?!發現問題解決疑問不斷發問找到真理
7、葉永烈先生真有趣,居然用標點符號來說明他的.觀點。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形象、易懂、印象深刻)
8、請帶著你的理解,再深情地讀讀這段話。
9、謝皮羅教授、波義耳、奧地利醫生就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現象中找到真理的。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些例子么?
10、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投:“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齊讀。
11、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能否調換順序?(不能,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讀句子。
12、看來,科學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投影句子,學生齊讀。
13、“見微知著”什么意思?
14、是的,只要你符合(板)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這些條件,你就能發現真理。誰能用“只要……就……”說一句話。
15、這正是課文中哪一句話的意思?那這句話與開頭有什么聯系?(前后照應,重申觀點。)
16、當然,見微知著、善于發問……(投句子)齊讀第七段。
17、小結:由此可見,“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還要獨立思考、鍥而不舍”,只有具備這樣的科學精神的人,才能獲得真理。
體會寫法,仿寫練習
1、請同學們回顧全文,課文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
2、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相機板書: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
3、這樣的文章叫做議論文(板書:議論文)
4、下面我們就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課件出示:妙筆生花: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等。
(1)學生完成小練筆。(你舉的例子能否證明你的觀點)
(2)請幾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板書設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議論文?!發現問題解決疑問不斷發問找到真理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
作業設計
1、摘抄課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課后繼續交流小練筆的內容,互相評議修改。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格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出示格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團結就是力量。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格言?這些格言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讀課題。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自由發言。)
3、為什么說這也是一條真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自學反饋,認讀詞語:
洗澡、機械、逆時針、玫瑰、領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也可以說“追根溯源”)無獨有偶、百思不得其解(也可以說成“百思不解”。)打破沙鍋問到底(與哪個詞意思相近?──“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舍。
2、接力讀課文,等會和同學們交流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師讀課題。(板書:?!)課文哪些語句形象化地表述了課題的意思?到文中找找看?(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生答,師:我們一起讀一讀。
這其中的“?”“!”分別指什么?作者這樣表述有什么好處?(表述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生動,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拉直”在這是指什么?(把疑問變成真理的過程。)
2、課文通過了幾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課文的哪些段落?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這幾段分別寫了三個什么事例?學生回答。
3、這三個事例中,你對哪個最感興趣?就認真地默讀一讀那一段。想一想這個事例中的“問號”是什么?用“?”劃下來;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劃下來。再想想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出示課件:
人物
“?”
從“?”到“!”的過程
“!”
4、以下教學步驟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
你對哪個事例最感興趣?給大家讀一讀吧。
事例1:
⑴這個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誰?他對什么產生了疑問?(為什么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學生邊回答邊點擊出示答案:
人物“?”從“?”到“!”的過程“!”
謝皮羅為什么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敏銳地注意緊緊抓住問號不放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波義耳這種物質到底是什么?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么樣的意義?敏感地意識一連串的問題許多實驗:大部分花草受酸堿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堿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么關系呢?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反復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⑵引讀:他認為,在北半球……;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他的結論正確嗎?咱們同學今天回家也去實驗一下,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⑶這個真理是怎么誕生的呢?為什么謝皮羅教授能從這么司空見慣的現象中也能發現真理呢?這其中歷經了怎樣的過程?(到書上找找關鍵的詞句。)
點擊示:敏銳地注意、緊緊抓住問號不放、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師:一起讀一讀,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是呀,(示課件)引讀謝皮羅教授善于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2:
⑴這個事例主人公是?他也是化學這門科學的開山鼻祖。他有怎樣的疑問?一起讀一讀。
(如生未朗讀好,師:這些可是困惑波義耳的謎團啊,該怎么讀?再來。)
⑵由此發現的“真理”是?齊讀。
(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堿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堿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
⑶這個真理是怎么誕生的呢?(到書上找找關鍵的詞句)
點擊示:敏感地意識、一連串的問題、許多實驗。
齊讀短語。從這些短語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波義耳曾說:“人之所以能效力于世界,莫過于勤在實驗上下功夫。”
師:是的,(示課件)引讀,波義耳也善于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3:
⑴這個事例主人公是?據說是一位叫彼得的奧地利醫生。他的疑問是什么?一起讀一讀。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么關系呢?)
⑵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引讀,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與夢的長短。
⑶這個真理是怎么誕生的呢?(到書上找找關鍵的詞句)
點擊示:百思不得其解、一連串的疑問、反復的觀察實驗。
讀一讀。從中讀出了什么?
(示課件)引讀,奧地利醫生同樣善于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5、的確,引讀。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有所成就。(點擊,“發現、發明、創造、成就”變紅)
這四個詞可以互換位置嗎?為什么?(是按收獲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6、同學們,你們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有什么感受?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源于什么?能不能到書上找到個詞來說說。(如“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善于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誰能用上這些詞連起來說一說嗎?(生答)師:你這些話也是真理啊!這些也正是課文想告訴我們的。一起讀一讀7、8兩段。
(示課件:只要你見微知著……)誰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就能把“?”拉直變成“!”(板書)
通過這個感嘆號,你還能感受到什么?(科學家們的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以及給世人的震撼……)是啊,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謝皮羅教授激動地對世人說(指板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化學家波義耳驕傲地對世人說……;奧地利醫生自豪地對世人說……讓我們也堅定地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7、課文學到這,同學們對課題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還能補充這樣的事例嗎?
四、隨文練筆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示課件──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
善于發問
!?
不斷探索
獨立思考
鍥而不舍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教學設計05-24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設計最新03-09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03-14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03-07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教案設計08-24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說課稿06-07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閱讀答案11-17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說課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