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的反思1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們雖踏實教學,但忙于瑣碎的事務,往往忽 略了對課堂教學設計的及時反思,這不但不利于今后教學的提升和引領, 而且對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滯礙。而且,教師不能只把教案寫 得詳細周全,滿足于“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 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 所感,才能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 反思應成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它們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 這對于促進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重要。對教育技術研究方法的探索 不能脫離教學活動進行,這樣才能避免“坐而論道”和“紙上談兵”。基 于這些認識,我們提出“教學設計反思,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 這一課題。
1. 關于“反思”的解讀。這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教學“研究”不再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師不能被動的等待別人把 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假思索的運用到教學中去。教師自己應該是一個 研究者,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 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這是一種在行動中的研究,研究 的對象和內容就是行動本身。這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 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 施新課程的保證。
2. 關于“教學設計”的解讀。 “教”如何促成“學”?教學設計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 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它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 路時,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二是引導他怎樣去辯明方向。它表現為一種 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喚起內在的精神 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而我們反思教學設計,正是在教學行為中正 確審視教學設計在“教”對“學”中強調幫助、引導。
3. 關于“方法和策略”的解讀。
(1)教師反思教學設計方法和內容的研究。教學設計應體現創造性的引導 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的重要保證,教學設計的方法和 策略應體現其科學性、合理性、探究性。
(2)教師自我反思教學設計方法和策略的研究。“量”的表現:開展課堂 教學實驗,通過集體備課、教學實踐、教后反思、優化教學設計。“質” 的表現:提升教育教學觀念,強化專業發展意識,提高研究工作能力。
(3) 提高教師反思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研究。即建立民主、科學的課題管理機 制。是教學研究真正成為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永恒動力。并通過制度化建 設,在學校中形成一種崇尚學術、崇尚研究的氛圍,這是保證教學改革和 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有力的內在機制。
1. 關于解決教師反思教學設計方法和內容的研究策略。本階段研究以“課 堂教學實踐的反思”為研究重點,以課堂教學為研究陣地,進行反思研討 活動。反思研討中,側重對學生學習活動設計以及學習表現行為進行分析 性研究,從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反思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方 法、教學策略的反思以及學習結果與教學模式、學習結果與學習行為、學 習結果與教學媒體傳遞的.關系反思,還包括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法,學習任 務的設計方法,學習環境的設計方法的反思。
(1)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觀察記錄,便于課堂上及時反思調整。
(2)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反思觀察和記錄。
(3)通過對教材再解讀再理解,進行反思教案設計的合理性。
(4)同伴互相觀摩評議反思教學設計。
2.關于解決教師自我反思教學設計的研究策略。開展課堂教學實驗,集體 備課、教學研究、教后反思、優化教案等研究手段,加強研究意識。描寫 反思日記,撰寫反思論文,進行專題性探討活動,深化課題研究的深度。 參加教育教學評優課和論文比賽,促進教師研究能力的提高。 反思教學設計和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吻合度。反思教學預設和效果的差異 度。反思教學方法應用的切合度。
3.關于解決提高教師反思教學設計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管理措施)建立 科研領導小組。由陸惠興校長親自指揮,設立科研管理小組,挑選科研意 識、責任心、事業性強的青年骨干教師擔任課題研究成員,并聘請專家當 顧問,建立一個有教育教學領導負責,精干實驗者承擔的健全的課題組組 織網絡。學校為確保活動正常有序的開展,分別出臺《教科研制度》《課題 管理制度》《教科研獎勵制度》,定期組織校內學術研討活動。為各課題組 內及組間交流研究中的問題和活動進展等提供方便,學校確保在教科研究 中提供時間、經費、指導的方便。課題組每兩周開展一次研討活動一次研 究課,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寫一篇專題論文或一則案例評析。 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 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本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 教師素養——教師通過對自己切身的教學實踐過程計劃、行動、觀察 和反思,解決不斷變化的教育實踐情景中的具體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專業 實踐水平。質的研究法有助于改變廣大教師依靠教育技術專家學者的研究 和試點的惰性,促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成為運用教育技術改革傳統 教育的行動者和研究者, 學生素養——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 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 作的能力。 學校教研水平——培養具有教科研水準的師資力量,具有展開教學工 作的智能與技能,善于分工合作、勇于探究、大膽實踐的教科研能力。 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的標準:在你的教案設計 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 何檢驗? 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在你的 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 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 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 教學設計反思可從以下途徑著手: 一、總結精彩片斷,思考失敗之處。
教學設計的反思2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2、能用實驗方法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
教學難點:按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給食物分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我們吃什么》。(揭示課題:我們吃什么)
二、新授。 (一)探究人為什么要吃食物
1、師:我們每天都要吃各種食物。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為什么要吃食物呢?
2、 師:剛才同學們講得都很好,那么你們經常吃的,最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食物分別是什么呢?(指名說說)
(二)指導學生給食物分類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把這幾種食物寫在卡片上了,我們來給這些食物分分類好不好?各小組先討論,你們準備按什么分類,想一想怎么分才既快又好?再給這些實物卡片分分類。 生:匯報,先說按什么來分,怎么分的?(不同的分法展示一下) 師:給食物分類的標準很多,大家的分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有的
方法老師都還沒想到呢,你們真聰明!
如果從營養學角度來分類,怎么分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40頁,自學P40-P41。同時思考: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呢?
3、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看書學習,你們知道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有哪些?
(指名匯報)教師同時粘貼板書。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 礦物質
師述:同學們,其實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都是人體所需要的主要營養,人體所需要的主要營養還有《我們吃什么》教學設計
一種,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板書:粘貼:水) 食物中營養成分都各具作用,把你知道的作用介紹給大家(學生匯報)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作用呢?(切到課件大屏幕)
4、師小結:比如蛋白質、水是長身體的主要成份,淀粉、脂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維生素和其他元素能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抵抗力,所有哪種營養我們都離不開。
(三)探究食物的營養標簽
1、一遇到我們人類加工的食物時,分類就產生了疑問。生活中經過加工的食物很多,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它是怎么加工出來的,那分類的問題就更大。
2、這些加工過的食物含有哪些成分,我們怎么知道?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它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標簽。(課件)
5、從這些營養標簽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6、把你帶來的營養標簽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7、小結:了解了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和作用后,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
那你們知道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人們是怎么得到的嗎?(交流探究---科學家不是依賴于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來的偉大知識大廈之中。 ——盧瑟福)
這句話送給同學們,說明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 (四)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檢測食物中的淀粉。
師:想成為科學家之前我們要學做一個能吃出營養和健康的美食家,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個饅頭,想分給大家吃,出去洗手太麻煩了,我用碘酒把手指消消毒再來給大家分。(饅頭是分好了,現在你們敢吃嗎?為什么?)指名說一說觀察到的顏色變化,說明什么。(花卷里含有淀粉,碘酒是淀粉探測器)
2.談話:難道只有花卷里有淀粉嗎,還有什么食物也含有淀粉,我們可以怎樣來檢驗其他的食物中是否也含有淀粉呢?大家用棉簽在你們自己帶來的食物上分別滴一滴碘酒,看看有什么發現?(交流:通過剛才的檢測,你有什么發現?)
3.小結:通過檢測我們發現,食物中淀粉含量有多有少,一般糧食類含淀粉比較多,水果、蔬菜類含量較少。
4、有些食物除了用眼睛看,查看營養標簽外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進行檢測。就像米飯、面條、面包這些食物,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會變藍。那我們怎樣檢測食物中的油脂呢?
5、檢測食物中的油脂。 師:油,我們用手去摸會有什么感覺?(滑滑的)有的食物里含就有豐富的油脂,我們如何來檢測呢?花生也是油脂類食物,怎樣才能知道花生里有油脂?關于營養,還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油水、充足,面色紅潤”哪種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脂肪呢?怎么檢驗?
討論交流,實踐操作。(將花生米放在準備的一張白紙上,用手壓,白紙上就出現了油跡,用手摸就會有滑滑的感覺,這說明花生里含有油脂。)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證明了()和()里含有淀粉,而且()的淀粉含量比()多。也用實驗證明了花生米里含有油脂。這就驗證了“任何真理都可以用實驗來檢驗”這一句話。
我們又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測食物中其它的營養素呢?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來研究!
(五)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食物。 1、師:(出示課前統計的全班同學最愛吃的食物統計表。)看見這張統計表,你有什么發現?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2、討論:如果我們平時只吃一種或少數幾種食物行嗎?為什么?
想想看,如果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這種做法科學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吃?
3、總結:大家通過本課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人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好多的營養,不同類的食物能給我們提供不同的營養。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營養。如果只吃我們愛吃的食物,就會形成偏食的習慣,也會使我們缺乏一些生長所必需的東西,這樣營養就不夠全面,經常這樣就會損害我們的健康。所以,不愛吃的食物我們也要吃,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能偏食、挑食。希望同學們講今天的所學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四、板書設計:
這節課上已有幾天了,一直沒來的及將反思及時的訴諸文字,但腦海里還是在思考這節課的得敗成失,今天忙里偷閑,趕快談談感想。
當時選擇上這節課的時候挺為難的,這節課從內容的選擇上較容易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較緊密,學生有話可說,上課時應能與教師較順利的溝通。難的是教學時間為一課時(如分兩個課時上的話,每節課內容就單調了,而且本節課的知識點聯系很緊,不能截然分開),本節課教學內容又較多,學生動手環節也不少,如何合理安排各知識點的教學時間,對上課節奏的把握是一種考驗,稍不留神,就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另外本課實驗環節不好操作,尤其食物不好準備。怕學生帶的參差不齊,最終還是上了這節課,源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效果的信任。 課前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將大量需要展示的食物圖片,食品標簽,主要營養成分表等制成ppt,節省了時間,將“統計全班最愛吃的食物”,這一教學任務(需要較長的時間)安排在課前就完成了。準備好了,并且制成條形統計圖展示出來,也增強了學生對數據收集、統計與分析能力,并且學生全程參與,學生也十分高興。
課上的還算順利,學生給予了積極的配合,課堂節奏基本上按照思路進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還不錯,自學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也進行了訓練,學生的感情認知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當然也有遺憾,1、課堂上學生在聽其他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時沒有爭辯意識,這一點就要靠教師認真仔細的傾聽學生發言并順勢引導,比如有個孩子說雞蛋分在蔬菜類。例如,在本課結尾階段本以為經過一節課的講授,學生已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在出示課前進行的“統計全班最愛吃的食物”統計結果,讓學生談談有什么發現時?還是應該給予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談發現。現在想想,還是鋪墊不夠,在前面的教學中,時間有些多了,以至于后面有些局促2、課前應該利用好學生自身的探究學習方式,通過各種手段來獲取關于六大營養的知識,并在課堂上交流展示。這樣學生更自主,更有興趣。
課上完了,但教學還在繼續??我會在今后的課上課下下足功夫,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課堂上的掌控能力,組建完善自己,上出更優質的課。
教學設計的反思3
一、深入學習課文
1、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⑴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課件)
⑵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⑶明確推理過程:(課件出示)
①推理性填空:
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
②完成作業: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那么()。
③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討論、悟理)
⑷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⑸反饋誘導:
我們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課件演示)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⑹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
⑺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2、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⑴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⑵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愿不愿意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要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⑶學生表演,師生相機點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為理解內容服務,是活用文本的體現,能使更多的同學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
3、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學生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原來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同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超越文本,學當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想到被晏子反駁的啞口無言,他眼看著斗不過晏子,心里卻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來,見你們這班跟隨在晏子身后的小記者,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輕蔑地說道:“哼,齊國太無能了,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記者們,面對楚王的侮辱,你們準備怎樣反駁呢?
(討論,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聽了你們的反駁,只好說:“……!”
(通過練說,讓學生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處變不驚是取得成功的保證;出色的語言表達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具備的重要才能。)
三、開招待會,齊夸晏子
1、在出使任務即將結束的時候,晏子和楚王準備召開一個記者招待會。愛提問的小記者們,你們可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有什么問題就當面問問晏子和楚王。
(角色扮演,回讀文本。)
(再次回讀文本,使學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升華。)
2、各位小記者,我們的報道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齊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著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簡短的幾句話來夸夸我們晏子大夫嗎?
(以新聞報道的格式練寫,部分投影交流。)
四、小結延伸,積累運用
我們這班小記者在這次隨訪中表現出色,就連智慧超人,能言善辯的晏子也不住地點頭稱贊。
課件演示:
晏子捋著胡子,高興地說道:“你們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聰、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們現在刻苦努力,多加鍛煉,將來必成大器。再過幾天,齊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國,諸位還愿意隨我一道出訪嗎?回去后,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國的相關資料,做好出訪前的準備。
(用好語文重在積累。讓學生到課外查找有關楚國、齊國、秦國的資料,擴大閱讀量,符合新課程理念。)
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楚王
反駁
不敢不尊重
教學設計的反思4
本課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設計抽象的微觀概念的教學活動過程。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易觀察事物的變化事實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比較、分析、演繹、推理,再現科學探究“經歷”,既培養抽象思維,又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形成由宏觀到微觀的抽象分析思維能力。這個學習過程不能僅靠教師講述就能得到較高課堂效率的,而要在學生“親身經歷”的思辨中,通過教師的'“拉”與“推”——引導、點撥下逐步達成。
為此,對本課題的教學設計,做了如下的安排:
1.本課題設計安排2課時完成,目的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將問題及疑慮在課堂中得到充分暴露,得到及時糾正并學到正確的描述、分析、推理的方式方法。
2.用足、用好教科書中的每一個信息資源。讓學生體會認真閱讀教科書的重要性,同時明確教科書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首選資源。
3.認真總結以往教學積累的資料,更深刻的領悟,在第三單元組織進行物質結構知識啟蒙教學的設計意圖,以及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尺度。
教學設計的反思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文中的五副對聯。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生詞及文中五副對聯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你留心過春聯的內容嗎?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學課文,學習生字詞。
1、范讀課文。
2、檢查預習效果。
⑴指名讀生字。
開火車讀。
哪些字讀的時候要注意?
齊讀。
⑵指名讀二類生字。
開火車讀。
齊讀。
⑶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祥和描繪欣欣向榮歌頌
辭舊歲技巧奧妙開卷有益
齊讀。
這些生字你是怎樣記的?(哪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
(相機描紅練習)
⑷從課文中找出生字詞,并讀出生字詞所在的句子。
理解“欣欣向榮”、“開卷有益”
3、自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
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讀給大家聽。
5、理清脈絡: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內容特點作用
三、作業:
1、描紅。
2、課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欣賞春聯。
1、同學們,置身于今天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覺?
指名說。
2、自讀(請你讀一讀,欣賞一下這些春聯)。
3、挑選出一副你最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二、精讀春聯。
1、出示春聯(老師也帶了五副春聯,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
2、自由大聲朗讀。
3、你讀出了哪副春聯的意思?能否用你優美的語言描述一下?
指名說。
4、這五副春聯的內容有什么區別?
5、拓展:周圍的春聯哪些與這五副春聯同類?哪些春聯與這五副不同類,是寫其它方面的?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的春聯?
6、春聯的內容真豐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點呢?
7、復習對子。
提起對仗,老師想起以前我們曾做過關于對仗的練習題,是什么題目呢?你能說出幾個對子嗎?
8、找對子。
春聯中也藏著不少對子,你能從前面的這五副春聯中找到嗎?指名說。
四周的春聯中也有,你發現了嗎?
9、指導朗讀。
過渡:對得如此工整的春聯,我們該怎樣讀?書上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請你找出來。
①自由練讀。
讀前面的五副春聯,希望你能讀出“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感覺。
②指名讀。選你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副讀。
③指名評議
三、背誦春聯。
過渡:如果我們下功夫背誦一些名聯,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聲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妙。你想不想背呢?
1、自由練背黑板上的五副春聯。
指名背。
2、拓展。
(我們教室四周的'春聯都是同學們精心準備的,也很美,你想不想背呢?)
自由練背。
3、南背對抗賽。
(南邊兩大組為一組,北邊兩大組為一組,南邊有人說出上聯,北邊必須有人接出下聯,再反過來進行)
①要求所說春聯必須是教室里張貼的。
②接出下聯就加1分。
四、贈送春聯。
新年就要到了,同學們都想給自己的朋友送一些禮物。其實,春聯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禮物,既能使他們體會到歡樂、祥和的氣氛,又能使他們從中學到不少知識。課后,請你將這最寶貴的新年禮物送給他吧。
今天,老師還帶了一副春聯,請一位同學代表全班贈送給客人老師(贈春聯),讓我們一起祝客人老師新年快樂(鼓掌)!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春聯》教案之四,春聯,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設計的反思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情調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理解課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6個生字,掌握“傲”、“君”、“須”,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深層意境及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題板快
知詩人,解詩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詩嗎?老師也很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理解“贈”,也就是送的意思,類似的贈寫詩還學過什么?《贈汪倫》李白寫給汪倫的,那么我們今天學習的《贈劉景文》又是誰送給誰的呢?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詩、詞、散文以及書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多媒體出示讀)
劉景文是蘇軾的朋友,與蘇軾友誼很深,有一天,他們在一起飲酒賦詩,蘇軾寫下這首詩送給劉景文。
師:看了《贈劉景文》這個詩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為什么贈?”、“贈什么?”、“為什么只贈劉景文”。
二、初讀板快
古詩,讀通讀順:
1、同學們的問題真不少,讀懂了這首詩,你們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2、自讀、指名讀、齊讀:
⑴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
第一二行容易讀得生硬,朗讀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讀得不好,指導后再練,再反饋,“贈”、“擎”、“猶”、“橙”這幾個字稍難讀些。
⑵讀出節奏:
自讀、指名讀。
⑶提示停頓、出示抑揚頓挫的“頓”: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三、理解板快
解字詞、明詩意:
碰到讀不好的時候,就要反復進行訓練,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來考考大家,這首詩是寫到了哪個季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書。既然寫的是秋末冬初,我們一定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那么具體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呢?
1、感受是指秋天已過冬天剛到的秋末冬初時節。
2、荷盡已無擎雨蓋:
⑴什么是荷盡:
盡:完,指凋謝。(出示圖片)
⑵由此帶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⑶在初夏時節,荷葉是怎么樣的呢?你們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盛夏時,荷花怒放,還是用楊萬里的詩來形容,那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現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樣?出示衰敗的荷葉,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敗葉,所以作者說:荷盡已無擎雨蓋。
⑷“擎雨蓋”指荷葉:
擎,用手做一個動作,看看這個字,下面是個手,向上托,雨蓋,原指雨傘比喻荷葉就像是撐開的雨傘。課件出示,荷葉田田,你覺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撐開的雨傘啊!下雨了,老師給其中的一片荷葉來一個特寫鏡頭,你們瞧,點點水珠都被撐在了荷葉上,能像雨傘一樣撐住雨點的就是荷葉啊!
師補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敗葉。
3、菊殘猶有傲霜枝:
⑴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是寫秋末冬初呢?為什么說可以從這里看出來呢?
⑵用同樣的方法理解:
菊殘:凋謝的菊花。
猶有:還有。
⑶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還要會根據詞語來選擇合適的解釋:
傲:堅強不屈的樣子、自高自大。
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才會出現,早上起來,看見那地上白白的一層,天越冷霜越厚,(看課文插圖)當時天氣怎樣?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菊花謝了,還剩下枝條傲然挺立著,不怕風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⑷、師小結:
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潔的代表,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對荷花和菊花情有獨鐘,說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說性情恬淡,不爭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齊讀兩句)
4、正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說明都成熟了,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著孤風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無味吧?可蘇軾是怎樣卻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蘇軾對劉景文說了些什么?就像對老朋友說話一樣。
6、師小結:
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順,古詩的語言凝練簡潔,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大一部分字詞的含義產生了變化,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可以適當增、換、等,作者寫詩的時候往往要反復推敲,而我們學古詩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內涵。
四、感悟板塊
悟詩境,體詩情:
1、為什么贈?
師:就像同學們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樣,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詩贈給劉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⑴簡單介紹劉景文:
劉景文,北宋時河南開封人,是蘇軾的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蘇軾很敬佩劉景文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稱劉景文是個“慷慨奇士”。
⑵師:其實蘇軾對劉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詩中有所體現:
①君:對人的尊稱。
②橙黃橘綠:
橘古代稱嘉樹,樹有刺,結的果子卻是圓的,有傲骨,但對人隨和,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四個字中,有兩個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而且色彩斑斕、味道鮮美,在這樣寒冷的季節,是多么難得多么讓人喜愛呀。傲:堅強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自然地聯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進而明白詩人是對劉景文的一種稱贊和鼓勵。
2、感情朗讀:
⑴在詩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這樣品格的人,他對劉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這字里行間,千言萬語都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八個字里面,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自讀──指名讀──教師范讀──指導后再讀──齊讀)
⑵“荷盡/已無//擎雨/蓋,”:
凋謝的無奈,語調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冬景的蕭瑟凄清。“已無”要適度強調,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⑶“菊殘/猶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聲音稍高,強調“猶有”。重讀“傲霜”,表現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⑷“一年/好景//君須/記,”:
語調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
⑸是/橙黃//橘綠/時。”: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腦中想象橙黃橘綠的景象,表現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贊美之情。
3、師:春華秋實,這看似衰敗的景像中孕育著勃勃生機,看來同學們不但讀懂了蘇軾的詩,還讀懂了詩人的心。(齊讀)
在蘇軾的心目中劉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與節操的人,蘇軾把詩贈與好友,同時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師: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種種磨難和挫折的蘇軾,依然有開闊的視野,豪放的激,他對藝術的追求孜孜不倦,樂觀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時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真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他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讓我們來背一背這首詩吧在我們的必背古詩里還有另外四首,自讀《題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春江曉景》、《飲湖上初晴后雨》。
教學設計的反思7
設計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而且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而古詩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讀、思、議、想、說、寫等形式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進入古詩境界。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在探究活動中達到自悟自得。
學習目標:
1、認識“乞、霄、”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并愿意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1、教學課件、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與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誦讀《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億山東兄弟》)
2、那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么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學生回答: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會多讀幾遍來理解詩的意思;我會看注釋,來理解;我會把詩背下來,或者記在古詩積累本中;我會上網查資料或者看課外書;我會想去了解詩人和朝代;我會向同學、老師、爸爸媽媽請教。)
3、過渡:原來學習古詩有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資料、看注釋,還可以想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你想提醒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么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乞字是“”,氣字是“”)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杰所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生: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大家仔細聽聽,他讀準了字音了嗎?誰能把字音全部讀準?(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么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古人云:獨而無學友。(生:則孤陋而寡聞)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生: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一起學習的朋友,就會見聞少,知識淺薄)對,那就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注釋和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來解決!五分鐘夠嗎?開始吧!(學生討論)
5、時間到!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說)通過你們的合作學習,我們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也正應驗了孔子的話:三人行(生:必有我師焉),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向他人請教!
6、那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1、“碧霄”是什么樣的呢?2、詩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盡紅絲幾萬條”)問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學,(生:不恥下問)我們在讀書學習時,就應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品讀鑒賞,積累內化。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知道)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么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人們看著“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樣子嗎?(學生說)
出示課件:夜空圖。看到這樣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嗎?(學生說)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
還記得老師曾經教你們積累的杜甫的《牛郎織女》嗎?請你們背一背!(學生齊背)
根據這首詩,讓我們到宇宙中去找找這兩顆星星吧!(課件天文圖)
找到了嗎?(引導學生找,辨別方位)
原來古詩還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呢!再來讀讀這首詩吧!(學生齊讀)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杰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范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么呢?讀讀三、四行。(學生讀)(學生自由說)
可以看看課后資料袋里是怎么說的?(學生再次回答)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云錦。織女在云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云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羨慕的不得了,它們羨慕什么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
4、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是什么節日啊?(六一兒童節)
想想你們在過六一兒童節時,周圍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學生自由說)
那古人在過乞巧節又會是怎么樣的節日景象呢?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
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饋。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讀出詩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門口,在……(指學生說,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課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他們想象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b、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么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c、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杰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齊讀)
四、體驗升華,熟讀成誦。
1、詩人林杰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2、看見有的同學都已經閉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詩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來了?你們能背嗎?一起背吧!(學生齊背)
3、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積累下來,和往常一樣,打開“古詩積累本”把它記下來吧!(學生記古詩)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把它記在你的古詩積累本中吧!
總結: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收獲很大,不但復習了以往積累的古詩,還學習了一首新詩,同時還誦讀了很多很七夕有關的古詩,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詩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你們能做到嗎?(能)
下課
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重視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取向,“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充分體現了傳統“詩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體現了語文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教學設計的反思8
電功率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掌握電功率的概念,會利用電功率的公式解題.
(2)理解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
(3)通過“測量小電燈的電功率”,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了解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之間的關系.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測量,體驗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
(2)鍛煉學生根據公式P=UI設計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
教學內容:
電功率的概念,電功率的公式,理解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測量小電燈的電功率。
課前準備:
電源,電流表﹑電壓表,標有“2.5V”的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各一個,導線若干.
重點難點:
理解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之間的關系.
設計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學法指導:
觀察體驗電能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通過科學探究電功率
與用電器中電流的關系(或與用電器電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電功率概念的教學
播放一段動畫
電路中單獨接入電燈和電爐,觀察電能表的轉動的快慢情況怎樣?
討論:電燈和電爐的家用燈泡誰消耗電能更快?你認為應該怎樣衡量消耗電能的快慢?怎樣比較電流做功的.快慢?
生:接入不同的用電器,電能表的轉速不一樣。
師:這一現象說明什么?
生:不同的用電器,電流做功有快有慢。
師:在物理學中引入一個物理量來表示用電器中電流做功的快慢,這就是——電功率
(板題)電功率
師:我們把電流做的功用W表示,所用的時間是t,單
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怎么求?
生:P=W/t(師板書)
師:前面我們又學習了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把這兩
個公式結合起來,同學們有什么發現?指名學生上黑板推導,其他學生在紙上推導。
P=W/t=UIt/t=UI
師:今后計算電功率大小,我們可以有幾種方法?公式?
生:P=W/t 和 P=UI。
【單位】瓦特 簡稱: 符號:
還有那些其他單位?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閱讀小資料,找出空調、電冰箱、計算器的功率是多少?并說明其物理意義?
下面我們來看一道例題:(投影)
一個小燈泡接在2.5V的電路中,通過的電流為0.3A,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電一分鐘,電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完成,師巡視,收集下面的學生存在的問題。
注:1千瓦時指的是 。 請你算一算:1千瓦時= J
二、用電器的額定功率的教學
師出示一只燈泡,指名學生上臺觀察上面的銘牌匯報,生板書。
【額定功率】
額定功率指的是什么?
【額定電壓】
額定電壓指的是什么?
“PZ220 15”的含義“220V 400W ”
指名回答:額定電壓
220V,額定功率15W
什么是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額定電壓是指用電器或電學儀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是用電器在額定電壓時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電器的銘牌,了解它們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
再出示幾個常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動15.2 探究: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你想過嗎,在用電高峰時,電壓較低,燈較暗,夜間開燈,燈較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有什么想法呢?
猜想:
你認為當電壓變化(變大或變小)時電功率如何變化呢?你的依據是什么?(請寫在下方)
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如何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我們從銘牌上可以知道一些常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我們能不能測量某個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呢?
生:能。
師:依據什么來測?
生答后板書。P=UI(若有學生回答P=W/t,教師則追問方法,作適當引導) 師:那我們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
生:小電燈兩端的電壓和小電燈中的電流
師:需要哪些器材?
電流表、電壓表等(生答不全師作適當補充,特別是滑動變阻器)
師:同學們能不能設計出實驗的電路圖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設計。
投影電路圖。
教學設計的反思9
題目:通過本次課程的培訓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
要求:
1.內容要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其中教學過程中要把每一個環節使用的媒體及設計意圖寫清楚。
2.字數不少于500字。
3.作業內容必須原創,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作業,成績為“0”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框題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四之《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
第一節內容。重點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結合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中;理解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區分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區別。
二、學生分析
高中生處于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探究能力而且易于接收新事物。但他們不能全面認識事物,看事物只會停留在表面,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質,再加上哲學枯燥難懂,所以,需要教師運用現代信息媒介把晦澀哲學生動有趣,給予正確引導讓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
三、教學策略
貫徹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到哲學比不是哲學家的事,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愛智慧之人。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理解發展的實質,能夠區分哲學上的新舊事物;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多媒體,使哲學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學道理過程化、自主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起發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
而上學的'靜止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2、難點:發展的實質
六、教學過程
2.問題: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資料和觀看以下視頻看那個小組能找出世界有哪些事物是發展的。
播放視頻:生物進化論
3.學生小品表演:電腦算命PK傳統算命
通過小品讓學生理解把握新舊事物的本質,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老師加以點撥,然后在做題加強鞏固,突破本框難點——發展的實質。
4.知識點小結。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5.集體朗誦詩歌《我相信》,不僅僅學習本框知識,而且用發展觀指導學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本詩歌激發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七、教學反思
1運用現代信息媒體運用網絡資源,讓知識生動具體,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帶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探究合作還有小組榮譽,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但也容易促發小團體思想,老師要加以引導。
3這個課堂貫徹了以人為本思想,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顯現,學生思維和課堂都活躍,這就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準備更高。
八、板書
教學設計的反思10
【教材依據】
《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單元第四課《詩經》兩首中的第一首,屬于《詩經》中“衛風”里的作品。這首詩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由戀愛到結婚再到決絕的愛情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情感內涵豐富,代表了《詩經》現實主義的風格。
【指導思想】
本節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讓學生認同中國古代優秀文學傳統,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圍繞開展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以誦讀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引,以語言活動為基本探究手段來深入研讀文本,挖掘其豐厚的思想、藝術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2、 了解賦比興藝術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3、 拓展探究讓學生發散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從課內到課外、從故事到現實延
伸、拓展。過程與方法:
1、 誦讀體會,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2、 小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認識其情感變化和婚姻悲劇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其婚姻悲劇的原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自信、自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
了解賦比興藝術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學法: 課前自主學習 課堂分組討論探究 合作交流展示
教法: 點撥 梳理歸納
【教學準備】
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學生用導學案,搜集古代婚姻制度等與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課外知識作為導學案上的知識鏈接,精美的教學課件,每一組學生都準備了課堂小黑板進行課堂交流展示。
【教學過程】
導入:無論古今,愛情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是我們羨慕且稱頌的美好愛情,但是愛情里也有不負責任,始亂終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了解一下《氓》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板書題目)
一、預習檢測:
檢測題1、簡要介紹《詩經》(括號部分設空,幻燈片展示)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歌(305)首。漢以前被稱為(《詩》)或(《詩三百》)。《詩經》六藝內容上是:(風雅頌),手法是:(賦比興) 形式以(四言詩)為主。《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
師強調:《詩經》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浪漫主義源頭是下一課即將學習的《離騷。》
檢測題2、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師生互動,共同評價修正,幻燈片展示)
詩歌內容:1、男子求婚女子許婚;2、男女戀人相思,結婚;3、勸誡女子不要沉溺愛情;4、控訴男子不要移情別戀;5、女子婚后生活痛苦;6、女子決絕離開。
故事情節: 戀愛(一二)婚變(三四五)決絕(六)
師過度:看來同學們預習的還不錯,這節課我們在大家預習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作更深一步的分析探究。請同學們帶著導學案上的問題快速瀏覽全詩,然后集體朗誦課文,注意節拍。
二、課堂探究:
導學案上“課堂探究”部分設計的四個問題給學生12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學科長組織本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展示問題形式為:每組一題,抽簽決定展示任務;剩下一個小組點評其他小組的回答并打分。問題一、二黑板展示,其他的口頭展示。
問題一: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各有何舉動?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么樣的性格?運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并填寫下表。(學生展示教師點撥,依據學生展示成果生成以下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依據文本分析男女主公性格,每一個性格的生成都要從課文找到相關依據。
氓:抱布貿絲 來即我謀 爾卜爾筮(“爾卜爾筮”說明他剛開始對婚姻的態度很鄭重其事,認真。)
任感,現在很多高中生早戀,你現在還處于為自己前途奮斗的年齡,你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那么另外一個人的將來你更是負擔不起,在你展翅高飛的時候,你給自己的翅膀上壓上太多的東西,恐怕你會成為折翼的天使。
問題二:隨著情節的發展,女主人公內心的情感是如何讓變化的?(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輔以幻燈片)
教師點撥:戀愛時: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沉醉愛河 熱情幸福
婚變時: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怨恨沉痛 心如幃濕
決絕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回頭是岸 清醒剛強
師過度:女主人公隨著情節的發展情感從沉醉幸福到清醒轉身,是什么造成了她情感的變化?她的堅強的形象也值得我們探究。
問題三:除了婚姻的不幸外,有哪些因素讓女子更痛苦?你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的?(學生口頭回答)
設計意圖:①使學生明白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發生不但是“氓”的性格多變造成的,更是時代悲劇。②教師可聯系古代婚姻制度里女子被休棄的“七出”拓寬學生知識面。
教師點撥: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以及女子在愛情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時代悲劇。
在古代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社會上都處于附庸地位。他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到一個類似“氓”這樣的丈夫,其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幻燈片展示)
問題四:“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為什么?(學生口頭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興手法在《詩經》中的運用,并了解比興藝術手法的好處。 教師點撥:不能刪去,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種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 2
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以桑葉枯黃喻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這兩句同時也是“興”,先說桑樹再說氓和女子的愛情故事,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拓展探究
女主人公決絕的轉身留給我們一個堅強背影,而男主人公氓的“二三其德”也讓我們唾棄,假如你是她(他)的朋友,請你發一條短信或者寫一首詩送給她(他)。
設計意圖:①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對“氓”的做法持否定唾棄的態度而對女主人公是鼓勵支持的態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②發散思維,鍛煉學生文筆。③與高考語言運用題掛鉤,力求表達鮮明、生動、準確、得體。
同學自由發揮,精彩展示。
四、師生共結:男主人公“氓”的不負責任讓一位癡情純真的女子遭受了婚姻悲劇,但女主人公決絕的轉身留給我們一個堅強的背影,“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們祝她幸福。我希望在座的女生同學也能像這位女子一樣獨立堅強,最后老師把課文中的這句話送給各位女同學“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五、背誦:最后讓我們一起看著板書試著來背誦這篇課文。
六、作業《氓》中哪些詩句是比興句,好處是什么?
【課后反思】
上課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很不錯,討論熱烈,發言積極。展示問題三時學生總結了三點:一是結婚前的幸福甜蜜到結婚后“氓”對女主人公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這么大的變化讓女主人公很痛苦;二是娘家人的“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讓女子失去了依靠的堅強后盾很痛苦;三是當時女人地位低下的時代因素。這個討論結果比我自己預設的答案全面,所以我以學生回答為準。拓展探究題目將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寫詩的同學大有人在,比如一位同學寫給女主人公“多年淚沾裳,愛恨兩茫茫。冷若寒風逝,此戲已散場。世事變無常,勿要空悲傷。愿有一人心,伴你天地荒。”不但給予了女主人公勸慰更是對她后面的生活展開了幸福的期盼。另外一位男同學寫給女主人公“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老矣生哀怨。”還有同學寫道“一場失敗的婚姻并不是你一人之錯,不要悲傷,不要哭泣,要樂觀向前看,相信你一定能遇到一個與你相伴終生的良人。”這位同學肯定對《詩經》里的《國風·唐風·綢繆》 比較熟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存在的問題是展示問題一時,學生回答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說女主人公溫柔純真,任勞任怨等這些性格時沒有及時點出,導致性格和情感扯到一起混為一談。另外展示拓展探究問題時,大部分同學都是寫給堅強的女主人公的,僅有兩名同學是寫給“氓”的。以后課前設計應該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可以設計成女同學寫給女主人公,男同學寫給“氓”,這樣更合理。
教學設計的反思11
教學目標:
1.讀出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
教學重點:
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情感味和品出人物描寫所展現的人情美。
教學難點:
悟出字里行間所表達的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渲染:
課前播放紹興社戲的投影片,循環播放,配上一段江南社戲的樂曲,教師簡要解說。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感受江南社戲的內容,為下面的文化之旅做好鋪墊。)
導入語:
同學們,今天我將和你們共同進行一次文化之旅,作為本次行程的導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請看:這是一座戲臺,在江南這種建筑司空見慣,但惟有這座戲臺與眾不同,它因中國一代文豪魯迅的一部作品《社戲》而聞名。這座戲臺上到底上演了一出怎樣的社戲呢?魯迅又生發了怎樣的感時情懷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歷久彌漫著書香的小說《社戲》。
環節一:讀與感
1.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社戲》的.主要內容嗎?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對課文的了解,以便安排下一環節讀文章的時間,并鼓勵學生學會預習。
2.文章描寫了一件看社戲的故事,你覺得那出社戲好看嗎?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能證明這出戲不好看的句子或詞語。
既然這出戲如此不好看,文章的結尾是怎樣寫的?
(設計目的:從“不好”與“好”的反差,抓住一個問題切入點——即文章的結尾,從而突破全篇的解讀。)
環節二:賞與評(完成目標二“品出美”)
小說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請為他們起一個綽號,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
示之以法:可從人物的相貌、性格、身份、職業等方面思考。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賞析人物性格的純樸和善良之美,換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水滸傳》起綽號的方式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并讓六大小組之間采用評比的方式,評比三個智多星。最后歸結到小說塑造鮮活人物的方法——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
環節三:品與析(完成目標一“讀出味”)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段落,讀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
(設計目的:引領學生用朗讀的方式體會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并學會用“輕、重、快、慢”的方式朗讀)
環節四:辨與思(完成目標三“悟出情”)
你認為還原后的小說《社戲》一文除了表達對故鄉純樸民風和優美景色的懷念,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設計目的: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突破,擴大學生的視野,認識魯迅的兩部代表作《朝花夕拾》和《吶喊》的區別,同時穿插背景材料補充,認識那時魯迅的內心世界
課堂留白:三分鐘讓學生的思維沉靜下來,思想沉淀下來,整理本節課的收獲,包括情感和知識兩個層面。
(設計目的:不要讓學生在激情澎湃中戛然收尾,一定讓學生躍動的心靈在課堂尾聲時安靜下來,讓各種收獲慢慢沉淀,三分鐘讓學生梳理自己的情感和收獲,帶著沉沉甸甸的收獲或者一種探尋的好奇走出課堂,探索課堂以外的語文)
結束語:
走進社戲,我們看到了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走出社戲,引起我們不絕的心靈回想。本次文化之旅即將結束,不知道你看過這個戲臺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和感受,戲臺兩側的這幅對聯或許能代表我們此時共同的感受:千米畫卷有社戲,萬般風骨存吶喊。
環節五:謝謝各位的參與,課下請大家自行瀏覽《朝花夕拾》和《吶喊》兩部作品帶來的無限風光。
設計目的:課堂永遠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點,真正的語文在課堂以外,所以每篇文章一定要了解當時作者的寫作初衷,并要與今天的生活共撞和共鳴,同時一定引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歷史,更要走向未來
附:《社戲》預習提綱
教學設計的反思12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會寫“意、總”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植樹造林的道理。
4、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2、正確、端正地寫字。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想請你們猜個謎語:尾巴象把傘,機靈又可愛。松鼠是他家,森林它最愛。
2、對。它就是松鼠,它最喜歡吃松果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來學習《松鼠和松果》。(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
3、板題:讀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課:松鼠和松果。
讀詞語卡片:聰明、活潑、主意、如果、忽然、以后、總有、眨眼睛
二、朗讀感悟
1、(出示課件1)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森林、松林)
可愛的小松鼠就生活在這片茂密的森林里,它們在松林里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又怎樣呢?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上面問題:
⑴回答問題。
⑵根據回答在黑板上貼小松鼠的圖片。
⑶想象:如果你是小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看著綠油油的松樹,吃著香甜的松果,你想說寫什么?
⑷(出示課件2)“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名朗讀這句話,齊讀。
⑸(出示課件3)說話訓練:那么……那么……
3、小松鼠一邊玩,一邊吃香甜的松果。忽然,它眨眨眼睛,想起來了──
⑴(出示課件4)“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⑵自由朗讀這句話。
⑶討論:讀了這句話,大家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⑷ 小結:我們人類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在利用森林資源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植樹造林。只有這樣我們生存的環境才會更加美好。
4、指導朗讀:這句話的結尾用了感嘆號,應該讀出小松鼠擔心和驚訝的語氣。各小隊賽讀、齊讀。
大家想一想,沒有了松樹,到處是光禿禿的,小松鼠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
⑴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⑵指導朗讀:讀出問話的語氣。指名讀,師生共同讀。
5、小松鼠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了好主意。
⑴你們看,小松鼠在干什么?(吃一個松果就埋一個松果)
(板書:埋貼:松果)
⑵想象:如果你是小松鼠,你還會怎樣做?
⑶齊讀第四自然段。
6、到了春天,小松鼠種下的松果怎么樣了呢?
(長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
⑴小松鼠成功了嗎?(出示課件6)(貼:一棵棵小松樹圖片)
⑵指導朗讀:
看著新長出來的小樹,小松鼠高興嗎?
用高興的語氣朗讀第五自然段。
⑶自由讀、指名讀、和喜歡的同學齊讀。
⑷想象:將來這里會怎樣?齊讀第六自然段。
⑸(出示課件7)討論:小松鼠在這樣的松林里生活的怎么樣?
四、擴展活動
想象小松鼠和其他小動物在松林里生活的怎樣?以后的森林會是什么樣子的?動手畫一畫。
教學反思
在上課之前,我以一個松鼠的謎語導入,再書寫板書的過程中,我順勢講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我覺得及時解決一個問題比后來單獨拿出來講效果會好些,之后我讓他們看著題目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再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之后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看一看在課文中能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要學生自己去尋找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會比平常有興趣的多。在后一階段的朗讀中,我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劃出生字詞,在朗讀前必須對學生提出要求,讓他們有目的性地去聽朗讀,而不是盲目為之。
課始學生就帶著問題,他們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就會有濃厚的興趣去讀課文。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合作學習,并在小組內提問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的習慣,嘗試提問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之后我給學生出示練習題,我將練習題劃分為等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在啟發學生領悟朗讀的語氣時,我隨機出現問題,讓學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來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最后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時,我讓學生用“……那么……那么……”來說,說話的訓練,一是有助于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教學設計的反思13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租船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和優化的數學思想。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解決租船問題的基本策略。
教學難點:通過對現實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尋找最佳方案。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春天到了,老師想組織一次春游活動,他們想去劃船,遇到了租船問題,請幫他們想一想,怎樣租船最省錢?(板書:租船問題)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出示問題:人數:32人
小船租金:24元/艘???????大船租金:30元/艘
小船人數:4人/艘????????大船人數:6人/艘
2.師:怎樣租船最省錢?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有什么想法?先獨立思考后可以同桌一組討論一下。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采樣,合作交流:
提示:大船和小船的租金不一樣,坐的.人數不一樣,每人付的錢……
大船:30÷6=5(元)小船:24÷4=6(元)
大船便宜,盡量多租大船。
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錢?32÷6=5(條)……2(人)5條大船,1條小船:30×5+24×1=174(元)師:這是最省錢的方法嗎?你還有什么想法?
(三)逐步調整,深入研究
1.生:租5條大船,1條小船,小船上還會空出兩個座位,如果不空座位會不會更省錢?
2.師:小組合作,再調整試試,看看能否說明5條大船和1條小船是最省錢的?小組合作,再次調整試一試。
3.反饋交流,上臺展示:
(四)總結過程,形成方法
1.師: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生:先假設,再調整。
2.介紹假設策略:
(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題目:P11??練習三??春游??問題:怎樣租車更省錢?
2、四一班有42名學生去劃船,大船60元限乘4人,小船50元限乘3人。怎樣租船最省錢?
3、有27名老師帶203名學生去游玩,怎樣買票省錢?
成人:40元學生:20元團體(30人及30以上)30元
4、某公園門票售價有兩種方案:
方案A:成人160元/人兒童40元/人
方案B:團體(5人及5人以上100元/人)
1、如果有5個成人、5個兒童,怎樣購票最合算?
2、如果有3個成人、5個兒童,怎樣購票最合算?
(六)全課總結,升華認識
板書設計:
租船問題
先假設,再調整
32÷6=5(條)……2(人)
30×5+24×1=174(元)
30×4=120(元)?24×2=48(元)?120+48=168(元)
教學反思:
租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目的是通過不同的租船方法,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在多種方案中通過比較、對比,得出最佳方案。
這節課的內容,在學生能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是《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充分地體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租船問題在能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這兩個問題,在計算出余數后,還要進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出條件、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相互結合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許多不足,學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計算,可是在最后的“答”這一環節就出現了問題,還有學生對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安排才是合理的。所以在上課還應盡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多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可以采用學生提問的方式來提高小組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教學設計的反思14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知識跨度很大的學科,又十分注重實際應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地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寓教于樂;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求教師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
地理教學設計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育心理學、傳播學、地理學、建構主義、教學媒體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來分析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并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長期以來,我們的地理教學設計,只重視了以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教”,而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所以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就經常會出現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的差異。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該是“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1、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出因人而 異的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符合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又要合乎學生學習的邏輯順序。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地理課程內容進行系統地梳理,分析各部分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鎖定知識的“生長點”,對選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和合理地組織與安排,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
3、教學過程設計凸現“動與導”。在教學進程的編排和教學環節的組織上,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為學生提供有助于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基本技能。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開放的教學方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5、教學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要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為他們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
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對策: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化。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暗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重適時評價。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教學設計的反思15
風——教學設計和反思
《風》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大家想不想猜啊?
聽得見,看不著,
只見花草隨它搖,
誰想抓它抓不到。
你們知道它是誰嗎?(風)
2.板書課題:風提示:第二筆斜勾
3.齊讀課題
孩子們可真聰明,一下就猜出了是風。風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我們卻摸不著,也抓不到它,你們想知道它在哪兒又做了些什么嗎?讓我們一起到葉圣陶老爺爺的詩中去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整體感。
1.初讀課文:
翻到語文書87頁,自由讀課文,滲透識字方法。(查字典、問同學、去認字條或查字表中找,猜一猜。)請你用你喜歡的識字方法去讀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
a我們來和詞語寶寶打打招呼吧!(課件出示詞語,小老師教讀)。
b現在我們把拼音帽子給它們去掉了,看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c其中有一個字寶寶你們經常見到它,可它覺得你們肯定不了解它。重點指導“游”字,填表格。
c還有一個生字寶寶特別調皮,總是帶著它的兄弟出來騙人。用填空題來區別“波”和“潑”字。
d這其中還有一個字寶寶特別希望和我們班的孩子交上好朋友。(教寫“戲”字) 生寫字,老師點評
三、感知課文內容,品讀課文。
1.我們已經認識了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現在我們要一起把它們送回家了,同桌兩位同學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同桌讀)
2.是啊,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風是這樣的神秘神奇,老師真想讀一讀。(師范讀)
3.你見過風嗎?能像老師這樣讀一讀嗎?(齊讀)
4.要是能加上動作讀就更好了。(抽生讀)
5.全班加上動作齊讀。
6.風不僅神秘,還愛和我們捉迷藏,請孩子們默讀第一小節,找找我們的風藏在哪兒了,用橫線劃出來。(提示劃完整的句子)
誰愿意讀一讀你劃的句子?生讀
請你用同樣的方法找到第二和第三小節中,風藏在了什么地方,用橫線劃出來。
7.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顫動的樹葉”到底是什么樣的?孩子們趕快伸出你們的小手,現在你們的小手就是一片一片的樹葉,風來了,樹葉在枝頭是什么樣的?哦,一片片的小樹葉在風中微微地、不停地動起來了,這就是顫動。
綠綠的樹葉被微風輕輕的吹著,誰能讀出來?(風很輕柔,要輕輕地讀)
8.你們讀得真好,讓我感覺風輕輕地吹進了我們的教室,風除了讓樹葉顫動,你們還看到了風嗎?
生:看見了,林木點頭的`時候風正走過了。
師:林木微微點頭什么樣?你能做出點頭的動作嗎?(展示PPT上的動畫) 把你的感受讀給同桌聽。
師:誰覺得你的同桌讀得好的,推薦他來讀一讀。
(評價)
9.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你們能感受到風嗎?(能)
因為河水怎么樣了?(河水起波——河水泛起了波紋)
師:是什么樣的風讓河水起波紋的呢? (微風)
師:所以這里也要輕輕地讀,誰來試試呢?(指名讀)
師:同學們,風會和我們玩快樂的游戲,所以我們讀得時候心情是——快樂的。大家試著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讀最后一句。(齊讀)
四、激發想象,拓展延伸。
1.葉圣陶爺爺在河面上、在枝葉上找到了風,孩子們也可以找到,我們看(PPT) 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紅旗飄揚
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當( )的時候,我知道 ( )。
第二幅圖你看到了什么?——衣服飄起、裙角飛揚
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當( )的時候,我知道 ( )。
第三幅圖你看到了什么?——風箏飛起來了
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當( )的時候,我知道 ( )。
最后一幅圖呢?——風車轉起來了
誰也沒有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當( )的時候,我知道 ( )。
每一句說了以后,讓全班孩子重復一遍。
五、總結
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樹葉顫動、林木點頭、河水起波......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
風有時候可愛,有時候還很調皮,你們喜歡它嗎?(喜歡)
那就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奇妙的風吧!(給孩子配樂朗讀,有時間還可以進行背誦)
教學反思
一、追求教學優美
《風》以兒童的口吻描述大自然風的特征,富有童真童趣,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內容。如何把詩歌中蘊含的優美傳遞給學生呢?我在教學中采用欣賞讀,想象讀,表演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品賞詩句,漸入詩境,生法詩情,進入一個靈動可愛的“風”的世界,真切感受風的淘氣可愛。詩歌如此優美,教學寓美于教。
二、追求學生靈氣
語文是靈性的,這種靈性潛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也是樸素的,文字常常顯
得那么的寧靜,只有當人們閱讀思考,它才能顯現豐富的內涵。我想把學生引入自然的樹林,小河,波動學生心靈的琴弦,誘發學生學習的靈氣。本想在詩歌創編中讓學生閃現指揮的光芒,如“當國旗飄揚的時候,我知道風在跳舞了”這樣的句子等,讓“風”走近學生的心靈,展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的心智得以自由的翱翔,使得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靈性和詩意。
三、追求教學扎實
怎樣把語文課上得扎實有效呢?我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把“認字學詞”和了“朗讀感受”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其教學流程清晰:
(1)積累詞語,導入新課
(2)認讀字詞,感知課文
(3)師生交流,指導朗讀
(4)發展想象,創編詩歌
(5)布置作業,閱讀延伸
所有環節,由淺入深,突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性、開放性、實踐性。“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正是我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源頭就在生活中,就在學生的只是積累里,就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拓展啟發學生的思維,構建知識的網絡,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并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2.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有效調節。
詩歌,蘊含著很豐富的教學資源,詩歌的教學也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通過《風》這一課的教學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獲。
教學設計的反思16
【課程】小學音樂
【教學內容】《采一束鮮花》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以連貫的氣息、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鮮花》。
2、教學難點:唱準弱起節奏和強拍上的休止。
【設計思路】 “唱歌教學應以審美情感為主線,通過感受、體驗音樂,達到情感性、音樂性、技能性的完美統一”。
【教學目標】
1、演唱歌曲《采一束鮮花》,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和歌曲所抒發的對母親的熱愛,
表達對媽媽的贊美之情。
2、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通過聆聽范唱、歌詞朗誦、情感體驗等方法感受歌曲, 以達到正確演唱歌曲的目的。
3、能以連貫的氣息、正確的力度和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采一束鮮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采一束鮮花》歌曲伴奏進教室。
2、練聲。
二、學唱歌曲
1、導入:(師配音朗讀)
廣闊的原野開滿了鮮花,采來一束獻給媽媽,它五彩繽紛;它芬芳飄逸;它是給媽媽的報答.啊!媽媽媽媽親愛的媽媽,你默默的耕耘,你久久的播撒,讓四季美麗如畫,讓四季美麗如畫,讓四季美麗如畫,廣闊的`原野開滿了鮮花采來一束獻給媽媽,它五彩繽紛,它芬芳飄逸,它是給媽媽的報答噢,媽媽媽媽親愛的媽媽,你默默的耕耘,你久久的播撒,讓四季美麗如畫,讓四季美麗如畫讓四季美麗如畫,啊!媽媽媽媽親愛的媽媽,你辛勞的汗水,你喜悅的淚花,讓春色鋪滿天涯,讓春色鋪滿天涯,讓春色鋪滿天涯。
2、聆聽范唱,感受情緒和節拍
3、作者簡介
4、學習難點節奏
A.附點節奏B.強拍上的休止符
5、哼唱旋律(用LU或LUI)
6、唱歌詞
7、歌曲兩部分演唱(第一部分中速、抒情地;第二部分聲音響亮、激動地)
8、跟伴奏音樂完整演唱歌曲
9、歌曲處理, 連貫的氣息、正確的力度和明亮的聲音演唱
三、拓展欣賞 歌曲《魯冰花》
四、課堂小結
為了我們的成長,母親為我們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母親的眼中會閃爍著喜悅的淚花,當我們失敗時,母親陪伴在我們身邊,支持、鼓勵我們。那么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節是哪一天么?(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你們知道自己母親的生日么?(自由回答)
在母親節或者媽媽生日這天,你都為媽媽做了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回答)
小結:同學們,現在就大聲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告訴媽媽,我們已經長大,我們懂事了,讓我們再一次唱起這首獻給媽媽的歌。唱著歌離開教室。
五、聽音樂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這是音樂教材中新加入的一首歌曲,主要抒發對母親的熱愛,表達對祖國的贊美之情的歌曲。歌曲旋律優美,情感真摯,節奏運用豐富,多次用到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休止符號以及大跳音程,在增加了歌曲難度的同時,也使歌曲的表現力得了到進一步加強。 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正確的演唱還是有難度的。
在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對音符時值的把握不清楚和識譜能力較弱情況,我在每節課開始都會練一些節奏律動和識譜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本課教學任務主要是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做到音準到位、節奏準確。在學唱過程中,主要通過聆聽錄音范唱和教師范唱來讓學生熟悉旋律并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朗讀歌詞來了解大致內容,再讓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自主唱歌詞,同時對歌唱中出現的難點部分進行歌譜的視唱,從而達到完整演唱全曲的目的。通過綜合聆聽、分句演唱、再綜合表演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潛移默化到感受、體驗到歌曲的情感內涵。處理歌曲中,孩子們的理解力讓我大加贊賞!
教學設計的反思17
教學內容:教材78~80頁,信息窗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米,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進一步體會測量的不同方式,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測量活動體會1米的長度,并通過找一找、量一量將1米轉化為具體的長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認識米,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換算;進一步體會測量的不同方式。 難點:體會1米的實際意義。
教學突破:繼續創設阿福做新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米和厘米的關系;通過實際測量1米有多長和尋找長度是1米的物體,建立1米長度的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主題圖。 學生準備:米尺。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知道,因為老裁縫和小裁縫一拃的長度不一樣,所以給阿福做出來的新衣服不合身。老裁縫決定為阿福重新做一件新衣服。這一次,老裁縫吸取了教訓,不再用拃來量了。他找來一根尺子,用尺子為阿福重新測量。但是,在測量時,老裁縫和小裁縫出現了分歧。他們為什么出現分歧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設計意圖:創設連續的情境,以出現分歧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題圖,認識1米。
(1)出示米尺。
教師:故事中的老裁縫就是用這樣的尺子為阿福量新衣服的。(讓學生也拿出準備的米尺)大家觀察這根尺子,每一個大格是多長?
學生:1厘米。
教師:老裁縫從0刻度開始量,量到衣服的另一端對齊了“100”這個刻度,小裁縫說是100厘米,可老裁縫說是1米。他倆誰說的是對的呢?(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學生議論。
學生:1米就是100厘米。
教師:對,1米=100厘米。“米”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兩個裁縫的分歧引出米和厘米的關系,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2)1米有多長。
利用手中的米尺,用手臂拉一拉,看看拉到什么程度是1米。 找一找,量一量,看看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學生尋找和測量。
(3)利用米尺,量一量教室有多長,有多寬,教室的門有多高,黑板有多長。學生實際操作。
三、自主練習。(教材第79頁“自主練習”)
1、第一題:連一連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2題:可以怎樣量?
(1)用拃可以測量哪些事物的長度?先讓學生獨立選一選。 說說你選擇的結果。
為什么測量教室的.長不用拃呢?
學生:教室的長比較長,用拃做單位太短,測量起來比較麻煩。
(2)用步可以測量哪些事物的長度?
說說你選擇什么,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小結:測量物體的長度要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適當的單位。
(3)學生用選擇的單位測量教室的長、黑板的長和凳子的長。
3、第3題:怎樣測量乒乓球臺的長?
(1)你打算有什么測量?
學生1:用步測量。
學生2:用拃測量。
學生3:用尺子測量。
學生4:用鉛筆測量。
(2)教師:如果用步測量,說說你怎樣測量。 學生談自己的測量過程。
教師:用步、拃或鉛筆等物體測量,必須首先知道一步、一拃、一枝鉛筆的長度,再實際測一測,用了多少步或多少拃,或用鉛筆量了多少次,最后根據每次的長度和次數算出總的長度。
引導學生說怎樣測量一步的長度。
(3)學生實際量一量。
4、第4題:畫一條6厘米長的線段。
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第5題。
(1)你想量什么?回家試一試。
(2)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
生活中物體的邊可以測量出長度,即長度都是有限的,因此只要邊是直的,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練習設計:
1、 填一填。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20厘米+50厘米=( )厘米 1米—40厘米=( )厘米
30cm+50cm=( )cm=( )m
5m+3m=( )m 32cm—20cm=( )cm
2、 畫一條長度是10厘米的線段。
3、 連一連。
旗桿的高度 男孩的高度 米老鼠的高度 杯子的高度
10厘米 5米 1米 20厘米 教學反思
本課的“自主練習”中出現了用多種形式或多種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在運用這些測量方式之前,要讓學生學會熟練、準確地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步、拃或借助其他物體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教師需加以引導,提醒學生步子的大小要均勻,借助鉛筆或文具盒測量時一定要做好記號等,另外在計算時注意準確。用步、拃或借助其他物體測量物體的長度很可能不準確,但這里結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測量方式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的反思18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養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案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導入環節設計]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爐旁,我們也許曾聽過爺爺奶奶講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滿神奇想象的神話故事里,我們認識了開天辟地的盤古,偉大的人類之母女媧,七夕鵲橋相會的牛郎織女,廣寒宮里寂寞孤獨的嫦娥……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另一個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進他的神話故事。
2、出示課題,讀課題。
3、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閱讀教學環節]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打開書133頁,自己去讀讀這篇神話,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幾下,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在讀不通的句子處做上記號,并多讀幾次。
二、再讀文本,感受巨人的形象
1、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個怎樣的人?(巨人)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還沒等太陽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長、步子大
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著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
——手臂長、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身軀大
三、研讀課文,感悟“精神上的巨人”
就是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嗎?(有或沒有) 課文的哪一段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2、出示:課文第四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這樣一個巨人,為什么沒追到太陽?
(4)默讀課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決。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歸納出示,顯紅:【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為什么這么渴,這么累?
(1)渴到怎樣的.程度?
喉嚨直冒煙:(你把這種渴讀出來)什么情況下你曾有類似的
一下子喝干兩條大河:同學們要知道黃河可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加上渭河里的水,都讓他喝干了,還不解渴,可見他有多渴。
齊讀
(2)他為什么這么累?(到前面的課文中去找找)
于是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太陽西斜的方向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
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跑的實在是太快了——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
(他跑的距離很長——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淵,也就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落實虞淵的理解】所以這么累)
(沒有休息——你把這種累的感覺讀出來)
(3)引讀句子:所以——就在這時候,他的喉嚨干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
3、夸父,既然如此渴如此累,你為什么還要去追日呢?
(2)出示句子::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讓他忘記了疲勞、忘記了口渴。?指名讀。
請大家讀讀這樣一份資料:
其實,夸父本是一個巨人族的名稱,他們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載天”的大山上,個個身材高大,威猛強悍,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著!可是這個地方,冬季漫長,夏季雖暖卻很短,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方落下,山上的積雪根本沒有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當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成都載天的上空,不斷地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于是他們從本族中推選出一名英雄,去追趕太陽,并把“夸父”的名稱送給了他。
(3)讀了這段資料,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撐他嗎?
(是族人對他的希望,族人對他的信任……)
(4)所以他的心理一直想著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充滿永遠光明。(讀句子)
4、可是,——這時候他還是像一座大山一樣頹然倒下了。因為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引讀第四段前半部分】
(1)指名讀
(2)“頹然”在與不在的句式比較
“頹然”去掉句子耶是通順的,再去讀讀課文中的話,說說你都感覺到了什么?
(3)齊讀
(4)感到悲痛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還有被他追逐的太陽。
(二)師范讀:而太陽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幾縷金色的光輝灑在夸父的臉上;而此時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1、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覺得辜負了鄉親們的希望、他很遺憾)
2、交流:他遺憾什么?
3、齊讀
4、寫話:
師:這一嘆,他會在嘆些什么?他會想些什么?靜靜地想一想,拿起筆,把夸父當時的心理寫下來。
5、交流
6、把你的體會送回句子中讀(指名)
評:無可奈何 遺憾 失望
7、這一拋,拋出了什么?
2、盡管夸父已經筋疲力盡,盡管他已經不能再站起來,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用上最后一口氣,奮力將自己的手杖向前拋去,最后閉上眼睛長眠了。
四、總結拓展,升華主題
1、那么故事的結果呢
【出示】第二天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時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經變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邊,有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變成的。樹上味道鮮美的桃子,給追尋光明的人解渴,使他們精神百倍,奮勇前行。
2、此時此刻,你覺得夸父還僅僅是一個身軀偉岸的巨人嗎?
小結:是啊,夸父的這種堅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和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不僅僅是留給我們巨人形象,他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讓我們再一次帶著敬佩去讀讀這段話。
3、齊讀
4、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像夸父一樣為著理想執著追求的人,像“精衛填海”中的精衛鳥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艱難,不論海有多寬,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這句格言也訴說著同樣的道理。(讀)
讓我們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句話,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五、考考你
“夸父追日”這個神話故事最早出現在《山海經》里,是這樣記載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學了課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它的含義嗎?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我今天所上課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神話。課文是根據《山海經·海外北經》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這篇課文通過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弘揚了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
本課談話導入引出學習的內容《夸父追日》,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接著,質疑“夸父為什么要追趕太陽?”指導朗讀:“每天夜里,太陽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讓學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難,堅定信念的精神,為下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作好鋪墊.再以三個詞語貫穿著整篇課文,細細地品讀課文,從課文中體會感悟夸父的精神。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復述課文,通過初讀,熟讀、感情朗讀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復述課文打下良好基礎。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復述較機械性。背誦是對原文一定不漏、不變的陳述,而復述可以去掉一些無關緊要的詞句,可以更改部分內容和表達方式。所以讓學生由機械性復述過渡到活用性復述,是我在以后教學中應去思考的問題。
教學設計的反思19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準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松。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于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于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托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后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遺憾的是,時間的分配上還是顯得倉促。
教學設計的反思20
同組老師要上《統計》這一課,結合本周的教育沙龍主題寫下不成熟的設計,要在討論后得以成熟。
教學簡析: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描述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把一些物體簡單分類和認數的經驗,這些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以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本單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題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題呈現的是“大象過生日”的童話場景,圖中顯示大象家來了很多客人,他們或快樂地玩耍,或手捧鮮花向大象表示祝賀。教材以此吸引學生觀察,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接著,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初步產生統計的需要,要通過適當提示,啟發學生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著整理好的象形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進一步利用例題場景中小動物給大象送花的情節,引導學生把附頁上的花分類整理出每種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使學生認識。
“想想做做”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統計喜歡的水果的人數,整理出象形統計圖,并填寫統計表。進一步鞏固例題學習的知識和方法,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設計理念: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方法整理信息,獲得數據,經歷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并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對統計活動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設計“統計”一課時,重視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強調經歷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重視讓學生初步學會對結論進行分析,認識統計的意義。數學不是聽懂,也不是教會,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次的內化過程。因此,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操作中體驗、在活動中經歷、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教學過程: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客人,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豬……)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從圖上看,大象家來的客人比較多,站得亂亂的,都擠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來了幾只,小豬來了幾只,小狗來了幾只。大象也犯糊涂了,它說:“客人這么多,誰能幫我忙?”
你能幫忙想個辦法讓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它們各有幾個嗎?
(數一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揭示課題)
【思考】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學習的前提。“大象爺爺過生日”這一兒童熟悉的社會畫面,具有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動畫,悅耳的音樂,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圖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策略,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鼓勵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但考慮到學生很大可能通過數一數直接說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讓學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幫大象伯伯解決問題,同時提出“還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索,經歷過程
1.統計客人情況。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學生能說到讓小動物分開來站
師:這個辦法好!我們先來把客人分一分類。分別有小猴、小豬和小狗。(板書:分一分)
(2)學生沒能說到讓小動物分開站
提問:我們剛才看到一共來了幾種動物?
引導學生說出有3種,分別是小猴、小豬和小狗。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動物分一分。(板書:分一分)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這些小客人的頭像,我們來給它們排一排隊。(板書:排一排)
(請2個學生上臺排小動物。一個人指著圖上的一只動物報出名字,另一個人就拿一個它的頭像貼在黑板上。)(老師提供的動物頭像是有多余的,供學生選擇。)
師:其他小朋友睜大你美麗的小眼睛,觀察指的小朋友有沒有漏指,再看貼的小朋友貼得怎么樣,如果你上去貼你想怎么貼。
(1)若學生橫著貼
先強調橫著排一般要從左往右貼,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么排?(引導學生說豎著排并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學生豎著貼
師:這樣能清楚的知道來的客人情況嗎?我們的書上也是豎著從下往上排的(P76)下面的藍色的線表示什么意思?
(從這條線開始排起,我們可以給它取得名字叫它“開始線”)
師:豎著排一般要從下往上貼,要做到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么排,出示橫著排的情況。
【思考】學習數學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的過程。希望讓每個學生手腦并用都參與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過程親自感受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但現實往往是不容樂觀的,只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曹老師經過兩次試教后我還是覺得讓每個孩子各自經歷分一分,排一排后容易“散開來”,可是無法“聚起來”。而且統計這一知識,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我們老師“手把手扶著走一段”。明確指出“藍線表示開始的地方”,要求學生從下往上貼,暗示了制作統計圖必須自下而上的方法,為以后的統計教學埋下了伏筆。
師:三種小動物的隊伍都已經排好了,我們來數一數它們分別有幾只,請大家在書上填一填。(板書:數一數,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動物的只數并板書。
師:最后請你看著黑板上排的小動物和填的`數來說一說。(板書:說一說)(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師:像剛才這樣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填一填、說一說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
【思考】我們強調統計的過程,但千萬不能放棄對統計結果的分析,盡管是在小學低年級段。統計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對統計意義的理解,會用統計的結果解決實際問題。“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一次又一次引領著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海闊天空。
2.統計鮮花情況。
師:在這張圖上,我們還能統計什么?我們再來統計一下大象收到鮮花的情況。
操作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花,想一想怎樣進行統計,得分幾個步驟?先按什么分一分?(按照顏色)看看有幾種顏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顏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齊,你準備先排什么顏色的花?(建議小朋友們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順序和表中一樣。)請大家貼在虛線方框內,最后數一數每種顏色的花有幾朵并填完整表格。
巡視指導,選擇不同的統計的作業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評價作業情況。
有沒有發現多了一列(行)怎么辦?(空著)
師:經過這樣的統計活動,你知道了什么?看表,你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思考】統計教學,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是“重視經歷,強調體驗”,具體說來都要求學生重視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教師千遍萬遍的強調,抵不上學生自己親自實踐。在經過老師扶持走了一段路后我們也應該適當放手了,所以統計花朵這一過程讓學生自主經歷過程,強調學生的內心體驗。創設了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活動氛圍,讓學生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計觀念。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
師:大象今天特別開心,他想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它的生日party,大象打算給我們準備一些水果(出示大象準備的水果)可是不知道哪種水果多買一點,哪些少買一點。怎么辦呢?
我們班同學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自由答)
師:但這些結論都只能代表你一個人的想法,要知道我們班的整體情況就得用上統計的知識。
師: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統計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真了不起!老師為你們鼓掌!
師:老師考慮到20以上的數我們還沒學習,現在我們就先分小組來統計,其它方法課后再進行統計。
操作要求:因為是選你們最喜歡的水果,所以只能選其中的一種水果,把最喜歡的水果圖交給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在白紙上排一排,排好后,數一數,填表;小組內說一說,看圖和表知道了什么。看哪一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聽清楚要求了嗎?帶上你最喜歡的一種水果和你的數學書和筆集合到小組長身邊完成這一活動。
出示幾張小組統計表,讓學生說說從這張表上看出什么?
【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統計的過程很多活動都要與同學分工合作,各施其責。為了讓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價值,最后一個統計活動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將全班同學適當進行分組,對組內各位同學初步大概的分工,確立好小組長,保證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小結。
師:你們今天學到了什么新本領?(統計)
對呀,我們可以通過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好方法進行統計。
師;你還想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統計些什么?
師:看來,統計的作用可大了!課后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與同學相互交流進行一次統計。
【思考】“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統計”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的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1-24
教學設計反思01-27
教學設計與反思12-30
教學設計的反思02-19
教學設計與反思08-14
反思教學設計06-13
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設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