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學設計范文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這就如最平常的吃飯,總要在吃前先把飯菜準備好才能開始吃,飯菜可口就吃得香,飯菜味道不好也就難已下咽。那么,怎么樣才能準備好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飯菜即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做菜首先要買菜。買什么菜,要買多少菜都要慎重考慮,要考慮吃飯人的口味喜好、胃口大小,如果買的菜是人家不喜歡吃的,或者菜燒多了吃不了燒少了又不夠吃,那這頓飯都是做得不成功的。也就是說,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如小班兒歌教學《過橋》,正是考慮到小班是幼兒書面語言發展的基礎階段,簡短而又朗朗上口的兒歌正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最好載體。選擇這個內容就是覺得這首兒歌的動作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愛動的特點,很適合小班的孩子學習。而且,我覺得這個內容還有很強的情境性,可以籍此把幼兒帶到兒歌所特定的情境中,從而使幼兒身臨其境地感覺兒歌,學習兒歌。
兒歌《太陽和月亮》也是同樣的道理,兒歌的語言淺白、邏輯性強、情境明顯,而且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選擇在小班階段進行教學。
二、目標的確定
確定一個活動的目標就如在現有的材料中確定做什么菜、做幾個菜,讓人吃
了這些菜后吸收怎樣的營養,在哪些方面有多少的提高。比如補充多少維生素,多少蛋白質等等。
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1、知識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后。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些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欲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盤菜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食者的食欲,我覺得菜的`色很重要;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如在《過橋》的第一環節中,開始我就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進場,加上場景的布置(草地、小橋),很快就把孩子帶入了兒歌的情境,為兒歌的學習制造了氣氛。并在導入課題時滲透安全教育,讓他們過橋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其實也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過橋本身上,避免出現諸如玩水等與本課關系不大的情況。
而在《太陽和月亮》的第一環節中也是創設好夜晚的情境(關燈,拉上窗簾),自然帶幼兒進入:天黑了,回家睡覺了。并初步感受詩歌情境中的安靜。一、二分鐘后開燈、拉開窗簾,表示天亮了,很自然地進入第二情境也是第二環節的學習。
一般在引題后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就如上菜的順序,先來點開胃的,然后才是主菜,最后還來點水果。在吃主菜時,既要考慮到味道,又要考慮到營養,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么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現在以《過橋》為例重點講一下設計的流程和其中設計者一些隱性的理念。
環節二
讓幼兒過橋并提問你是怎么過橋的,了解幼兒已有經驗及其是否能用語言表達,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有意識地按幼兒說的把語言完整化,兒歌化。再用一個小故事引起幼兒觀看課件的興趣,同時完整地欣賞兒歌,在幼兒心里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逐一欣賞小動物過橋時分句欣賞兒歌,讓每一句兒歌與相應的動物相匹配,加深印象并適時地把一動物過橋的動態用兒歌的語言表述出來,為之后的完整學念兒歌打好基礎。
這兩個環節的設計其實都在為幼兒學習兒歌服務,都是圍繞過橋的主題在展開活動,把幼兒的原有經驗逐步提升為兒歌語言。
環節三
讓幼兒學小動物過橋,體驗小動物過橋時的心情、動作。因為這時候,孩子們看了動物過橋,學了兒歌,已經躍躍欲試地很想自己動一動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滿足了幼兒想動的欲望,其實也是發展了孩子的身體動作,給整個活動增添了趣味性。跳舞慶祝過橋成功,給幼兒一個渲泄快樂的平臺,讓幼兒體驗快樂,感覺快樂,分享快樂。
環節四
在這時設計一個仿編的環節,是因為孩子們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感性經驗,兒歌的語言也已經比較熟悉。我自己用一些動物的小圖片來啟發幼兒思考、模仿,是給幼兒一個學習的延續,讓他就兒歌以外的小動物是如何過橋這一問題去思考,去模仿該動物的動態、動作。并把這一事件編成兒歌,用兒歌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環節五
最后一個環節我以小青蛙的話提醒“小動物”回家來結束本次活動,這與開始的帶“小動物”們出來玩想呼應,使整個活動給人以一種完整的有始有終的感覺。
在活動的最后,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后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正如一盤好菜吃完了還口有余香,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余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在《過橋》中如果考慮到美觀,可以在草地上再放些花朵,可這樣一來就容易把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不重要的地方去,大則引起混亂、離題而去、不可收拾,小則多花心思轉移幼兒的目光,把孩子的思緒拉回到活動中來,樣多此一舉的教具準備就大可不必。
教具的制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但絕不可粗制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里寫到的準備并不單單只是教具的準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準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準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準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后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松、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幼兒教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閱讀教學設計04-11
幼兒教師教學的反思09-30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08-04
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06-25
幼兒教師教學論文09-10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13
教學設計《傾聽心靈》教學設計05-12
《雪》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春酒》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