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感受民俗風情;品味作者的語言特色。體味文章蘊涵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2.問題探究了解端午風俗;品讀賞析體會汪曾祺散文特點。
3.學習作者善于在平實的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美,學會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品味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蘊。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2.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
教學過程
一、說風俗
說說你所知道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
二、話端午
1、端午節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采納他的諫言,最后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后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據說屈原投江后,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撐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里面丟,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了不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2、談談我們家鄉的 “端午節”風俗。
(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香囊)
3、那么汪曾祺家鄉“端午節”的風俗如何?
學生自讀課文時行思考。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4、介紹汪曾祺:
(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小說,《蒲橋集》等散文集。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蟲》、《苦瓜是瓜嗎》
他的行文如同隨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文風閑適自由,不做刻意的雕鑿加工,不刻意追求結構的嚴謹,但在隨意中體現了整體的嚴謹與和諧。
因他博學多才,情趣廣泛,愛好書法,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有深入鉆研。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使讀者向往寧靜、閑適、恬淡的心理定勢,追求心靈的愉悅、凈化和升華。他認為:狂瀉喧囂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麗澄明的小溪邊,觀蝦賞魚聽流水潺潺,也讓人忘掉精神疲憊而頓感其樂融融。所以,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寫凡人小事的小品。
三、品鴨蛋
朗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
1、在端午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中,讓作者最為難忘的是拿一個習俗?
端午的咸鴨蛋。
2、為什么端午的咸鴨蛋讓作者久久難以忘懷?請從文中找出作者評價家鄉鴨蛋的一句話。
(第二段“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
3、請同學們跳讀課文2-6段,思考作者家鄉的高郵鴨蛋“好”在哪里?要求: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好在哪里?并結合語句作具體分析。
(作者家鄉的鴨蛋“好”在:(1)名氣大。每當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可見高郵的咸鴨蛋名氣之大;另外,()上海的店鋪里賣咸鴨蛋必標明“高郵咸蛋”也可見其名氣大。在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里專門有關于高郵的咸鴨蛋的記載,更可見其歷史悠久。(2)好吃。高郵咸蛋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口感好。(3)好看。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不似北京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4)好玩。可以掛“鴨蛋絡子”。)
4、在咸鴨蛋的種種好處中,最讓作者難以忘懷的恐怕就要屬端午節時掛“鴨蛋絡子”了。請一個同學感情朗讀課文4、5段,其他同學思考端午節掛“鴨蛋絡子”的樂趣都有哪些?
(掛“鴨蛋絡子”的樂趣在于:一挑,挑淡青殼的,挑長的秀氣的;二掛,掛在大襟的紐扣上作飾物;三吃,一高興隨時可以白嘴吃掉,淡淡的咸味。四玩,用空鴨蛋殼放螢火蟲晚上玩,好看極了。)
5、文章由“端午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層層推進,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1)對家鄉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2)這是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6、作者如此津津樂道談論“咸鴨蛋”有意義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形成你們小組的共同認識。
(認為有意義和無意義的只要說出充分的理由均可以。但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7、教師小結:在當代文壇,當人們熱衷于“大敘事”,習慣欣賞“大事物”、“大場面”、“大結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時,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審美情趣悄然興起,即著眼于“小場景”、“小敘事”,著力寫凡人小事,寫油鹽醬醋茶,寫“一地雞毛”……汪曾祺就是這種審美情趣的杰出代表。當他80年代重出文壇的時候,他的“小敘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轟動”。
四、賞語言
1、學生試讀課文第二、三段,品味汪曾琪追求平淡而有味、用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默的語言特點。
試以“我最喜歡 ,因為 。”說一句話。
(1)有表情地朗讀下列句子,并能說出所表現的作者的情感與心態。
①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
給四人小組討論時間,然后請小組代表合作發言。一人表情朗讀,其他人賞析。
討論后明確:
①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體現作者對故鄉濃厚的情感。心態是對外鄉人只知道故鄉咸鴨蛋而不了解故鄉不滿,作者的意思是故鄉不但咸鴨蛋好,故鄉值得稱道的東西應該有很多。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在極富口語話的語言中表示對他鄉咸鴨蛋的不屑,在比較中突出故鄉鴨蛋蛋黃的黃,好,充滿了自豪感。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2)兩句話在表達感情上有什么共同點?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共同特色?請同學們在剛才朗讀和品析的基礎上作總結。
討論后明確:感情上共同表達了對故鄉的濃濃深情。心態上是一種自豪感。語言風格在平淡中見深情,極富口語化。
(3)獨立探究,賞析詞語運用。
①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
②“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③“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請你說說每個句子中,哪一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讓你讀句子你會怎樣讀出其中蘊涵的感情。
(1)“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這個句子中“肅然起敬”用得好。這個詞語一般用法指對人的尊敬,這里卻用來寫咸鴨蛋,可見高郵咸蛋的名氣之大,味道之好,讓異鄉人都產生了敬佩之情。“哦”字用得極好,在口語化的語氣中聽出外地人對高郵的了解就是鴨蛋。在讀這個句子時“哦”可適當拖長音,表示出對高郵咸蛋的向往和知曉。同時讀整個句子時讀出作者的自豪感。
(2)“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汪曾祺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神韻。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以及快感,從一個“吱”字中得到了活靈活現的表現。讀句子時要特別讀出“吱”字的味道,讓人聽了看了就想流出口水來。
(3)“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2、總結歸納,體會語言風格:
在朗讀品析句子的過程中,我們真是體會到作者散文語言的風格,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這種風格特色。
(討論后明確:平淡處見深情、平淡處見風趣、平淡處見味道。)
3、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認為是贅筆者,主要是為保證結構嚴謹,這對于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認為“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上升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囊螢映雪的故事是孩子們裝螢與蛋殼之中自然想到的,表達對美好童年生活的無限眷戀,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藝術氛圍。)
五、吐鄉情
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也有兒時的真趣,也有生活的真情。用你最擅長的文學形式表達出來。
【《端午的鴨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07-22
端午的鴨蛋的教學設計12-12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12-04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11-09
關于《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02-04
《端午的鴨蛋》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端午的鴨蛋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模板12-14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范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