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梳理圓柱與圓錐的特征、面積、體積計算公式,能靈活地根據問題情境,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
2、溝通立體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圖形網格,使所學知識進一步條理化和系統化。
3、引導學生以類的觀點去觀察與分析圖形,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柱、圓柱圖片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構建體系
1、導入
師:認識這個圖形嗎?如果它的一個底面向圓心無限縮小到一個點的時候,它變成了什么圖形?
生:圓錐
師:圓柱和圓錐之間有什么關系?
圓柱和圓錐之間還有很多的奧秘和聯系,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柱和圓錐。
板書:圓柱與圓錐
2、梳理匯報圓柱圓錐的知識
(1)特征
(觀察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2)表面積、側面積
(3)體積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整體、系統地感悟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疏通環節很重要,通過圓柱變圓錐,及平面圖形與圓柱圓錐的關系,喚醒已有的知識、方法及經驗,以“平移”“旋轉”等方式在再現與強化立體圖形的運動,很好地完成了對單元知識縱向和橫向的結構化】
二、變式應用
1、根據情境選擇合適的解決策略
師:運用我們所整理的這些知識,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請看下圖:
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的木桶。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呢?
生提問題
師總結問題,并解決問題
師: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這些數據來準備材料?
小結:解決問題時要結合生活實際確定最合適的取值
2、根據圓柱的動態變化解決問題
師:我們繼續奔跑,都說孩子們有天生的創造力,我給你們一個圓柱,你想怎樣加工和創造呢?
生羅列加工方法
師根據加工方法提出數學問題
師:聯系我們解決的問題,你有什么體會
小結:復雜的數學問題都是有簡單的數學問題演變而來的。
【設計意圖:練習不是把不同的學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線上進行訓練,,而是使不同的學生通過練習得到不同的發展。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找到可以去挑戰和自我實現的習題資源,同時教師進行分層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借助課件理解題意,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選擇方法,不僅有助于知識與概念的深化,更能促進思維與能力的拓展】
三、觸類旁通,提升應用
師:通過對圓柱的加工,使我們對圖形的思考更立體,更全面了。還有哪些圖形可以這樣削、切,接呢?
小結:當我們用觸類旁通的視角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又可以發現新知識,這就是溫故而知新,也就是復習的意義。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圓柱體積。
2、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圓柱體積。
教學難點: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填空:
(1)把圓柱體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后,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因為長方體的體積=,所以圓柱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2)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圓柱的體積公式是。
2、口答:(求體積,只列式不計算單位:cm)
①s=0.5h=10
②r=2h=5
③d=4h=2
二、鞏固練習
1、p27第1題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p27第2題
①引導看圖明確要求哪個杯里飲料最多,應看哪個杯里飲料的體積最大。
②獨立計算。
③集體訂正。
3、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半徑4分米,桶高10分米,這個油桶最多裝汽油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汽油重0.85千克,這個油桶最多裝油多少千克?(鐵皮厚度不計)
4、p27第3題獨立完成。
三、提高練習
1、p27第4題
獨立完成,然后交流方法。
小結兩種方法:
①先算出50枚1元硬幣的體積,再算1枚1元硬幣的體積;
②先算出1枚1元硬幣的厚度,再算出1枚1元硬幣的體積。
2、一個圓柱體體積是100、48cm3,底面半徑2cm,求圓柱的.高。
四、全課小結
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sh=πr2h=π()2h
五、達標檢測
1、求體積。
①底面直徑8cm,高10cm;
②底面半徑3cm,高8cm。
2、有一個圓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徑2米,池深20分米,現往池內注入1.5米深的水,求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
3、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直徑40厘米,桶高50厘米,若每升水重1千克,這個桶最多能裝水多少千克?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里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階段,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因此,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遷移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編寫上遵循了“特征—表面—體”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圓柱(鋼管、墊片等)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教材比較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編排了較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單元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探究,要讓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提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感受事物間的聯系。
4、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負責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表面積的計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2、難點: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和區分
第1課時圓柱的認識和側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例1;練一練;《作業本》第1頁。
教學目標:認識圓柱,知道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知道圓柱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沿高剪開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及運用側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長方形的關系及側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圓柱模型(可以展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口算)。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教師依次出示題目。
二、導入新課
先后拿一個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正方體形的物體,提問:我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他們有什么特征?
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了,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
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1、圓柱的認識。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而圓柱則有一個曲面,有兩個面是圓,從上到下一樣粗細,等等。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出示目標:1.認識2.看懂
大家剛才認識了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柱形物體的投影片。
現在我們沿著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于是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隨后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線。
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
請大家再觀察一下,這些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發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并且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教師指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然后在圖上標出底面以及兩個圓的圓心O。
指出: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指出: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然后在圖上標出高。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圓柱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圓柱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
2、鞏固練習
(1)做第3頁“練一練”的第l題。
(2)出示(投影)一組立體圖形,辨析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為什么?
3、教學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出示一個帶完整商標的罐頭盒。這個罐頭盒是什么體?(是圓柱體。)
“它的側面是哪個面?”然后沿著罐頭盒的一條高剪開,再將商標紙打開,平展在黑板上。現在商標紙是什么形狀?(是長方形。)沿著商標紙的邊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再將這張長方形的紙包在圓柱的側面上。
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展開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與圓柱底面的高有什么關系?
小結: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教學例1。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征(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水槽6套。
2、多媒體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圓錐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課件演示:屏摹上顯示一個圓錐體,將它的底面、側面、高和頂點閃爍。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問題—————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進行新課
1、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鑒這種方法,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么?(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的形狀有什么關系)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等高)
(2)為什么?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因為圓錐體的體積小)
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里)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指名發言)
的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學們匯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么樣的倍數關系。
(3)學生分組做實驗。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公式:
師:這里所說的底面積和高指的是誰的底面積和誰的高?
四、嘗試應用:
1、課件出示引入題中的三堆沙子,同時添加數據:
(1)底面積是10平方米,高是0.6米。
(2)半徑是2米,高是0.6米。
(3)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0.9米。
通過計算你認為這三堆沙子夠不夠?
2、從做實驗所用的材料中任選一個圓錐,通過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3、(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7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2)一個高是30厘米的圓錐形玻璃杯裝滿水,現把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水杯里,水在圓柱形水杯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圓柱形的木塊,底面半徑是1分米,高是3分米,把它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你知道圓錐的體積嗎?去掉部分的體積呢?去掉部分的體積相當于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
五、推薦作業:
墻角有一堆沙子,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堆沙子的體積嗎?
六、小結:
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獲。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7
第一課時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18-19頁,練一練、練習五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
2、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各一面。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18頁例1,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
2、知道什么什么樣的形體是圓柱和圓錐。
3、在課本上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練習五的1-4題。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你預習的兩個立體圖形,分別叫什么?
2、剪下第125、127頁的圖形,用硬紙板做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
3、反饋練習五的完成情況。
二、合作探究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
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
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3、討論“練一練”。
⑴讓學生各自從教材提供的圖片中找出圓柱形的和圓錐形的。
⑵交流說一說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2、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
⑵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⑶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3、做練習五第4題。
教學反思: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教材第34-----35頁復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厘米,高7厘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2、做復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系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范文05-17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7-02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03-16
《圓柱與圓錐復習課》教學設計05-18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7-05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與反思06-16
圓柱與圓錐的教學反思06-13
圓柱圓錐的教學反思06-21
《圓柱與圓錐》教學反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