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3. 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重點
1. 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 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 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熱愛生命》全文;
2. 作者的有關資料;
3. 外國小說賞析方法的資料。
學生準備:
1.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
2. 查找對《熱愛生命》的賞析材料;
3. 通讀全文,試作批注。
教學設想
1. 本文篇幅較長,擬采用批注式閱讀;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進行歸類整理;課上對文本進行閱讀,合作探究,分組對抗,辯論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課后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義。
3. 課前的資料搜集,合作整理擬用2~3天,課堂學習1~2節課,課后拓展1~2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無法說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說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為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為之驚嘆。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就給我們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二、自主合作,整體把握
1. 讓學生談談本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本文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跟蹤中,最終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歌頌生命的無比強大。
2. 瀏覽課文,作批注。
教師講:批注是閱讀理解的一大關鍵手段。在勾畫圈點中品讀美文,篩選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內容,創造性地理解文章。批注能幫助我們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和錘煉語言(煉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劃,運用不同的筆色符號和旁批、總批等形式,批與注結合,大膽設疑推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亂畫、不粗心、勤動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注的閱讀心得、評語、訂誤和校文等。該法的優點在于:
(1)批注所感。如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文學贊嘆、異議、質疑、評價等感受,順手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注一閃念。采用眉批,能及時將閱讀中所產生的一閃即逝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3)利于理解、記憶。眉批留下的墨跡,有利于讀后研究,加深理解、記憶,還有助于發揮獨到見解。總之,眉批后,每隔一段時間,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發揮,否則,時過境遷,與時俱逝,前功盡棄。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給課文作批注。
1. 教師范例:
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心里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懼。這不是害怕他會束手無策地死于斷糧的恐懼,而是害怕饑餓還沒有耗盡他的最后一點求生力,而他已經給兇殘地摧毀了。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給風刮緊了的帳篷。
對狼嚎聲音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下,荒野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
2. 學生快速閱讀,對“荒原覓食”部分作閱讀批注,然后匯報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合作學習,自述所得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談談自己自讀之所得,聽聽別人的收獲,互相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
(交流以個人所得為起點。有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但沒有無可交流的學生。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可在交流中體驗成功。交流以范圍分為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以內容分為全面交流和專題交流。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顧個人交流、匯總交流、專題交流幾種形式。)
四、質疑解疑,把握內容
1. 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疑。
2. 教師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問題。
參考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沒有名字,加上一個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為“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后是什么支撐著他往前走的?
參考答案:是對生命的熱愛。雖然傷殘滿身,體質極度虛弱,但他的心沒死,他對生的渴望之火沒有熄滅,所以,他能向著那一點生命的目標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進。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為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饑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么抗爭?
參考答案:“他”與其說是同饑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說是在與恐懼抗爭。作者用精湛的文學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抗爭。讓我們從字里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是無法詆毀的,它會讓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么,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獸,或是饑餓、疲憊,生命都會幫助你戰勝它。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么真理?
參考答案: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2
從容說課
《熱愛生命》是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1906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于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饑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贊歌,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著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寫法上,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在閱瀆中,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追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踉蹌、窒息、輾轉、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詞語。
2.了解杰克·倫敦的人生及創作經歷。
3.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標
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征,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杰克·倫敦“善于刻畫毅力堅強的人們”(高爾基語),描寫細致是課文的突出特點。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研討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著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學追求,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征意味,激發積極有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較法 引導學生將課文與七年級下冊中的《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荒島余生》(笛福)進行聯系引申,在對照中更為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誦讀,感知情節結構,梳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研讀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演播美國西部風情及淘金圖片)
同學們,說起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我們自然會想到他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和拼搏中蘊蓄生命的北方小說。北極地帶嚴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堅強的人們,傳遞著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去了解一個美國西部淘金者絕境求生的艱難歷程。(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杰克·倫敦簡介
杰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于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 出獄后,他一邊拼命干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后輟學。后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為“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杰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寫英國倫敦貧民窟和工人的悲慘生活《深淵中的人們》(1903)、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說《鐵蹄》(1908)等許多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罪惡,有力地控訴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公開號召用階級斗爭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杰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寧贊賞的《熱愛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漸脫離社會斗爭,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物質享受也寫了不少粗制濫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倫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馬丁·伊登一樣,在精神極度空虛和悲觀失望中自殺身亡。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情節結構,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嶝巖(chán):高而險的山巖。
踉蹌(liàng qiàng):走路不穩。
輾轉(zhǎn zhuǎn):
①(身體)翻來覆去。
②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骸骨(hái) 鰷魚(tiáo) 窒息(zhì)
教師提示小說情節: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著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布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著。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著他的血跡尾隨著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著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為了活著回去、為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斗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學生自由誦讀全文,思考:
小說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臨著哪些生死考驗?他為什么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
學生篩選、概括,教師點撥:
主人公所面臨的生死考驗有饑餓、惡劣的天氣(“接下來是幾天可怕的雨雪”)、個人體力的極度虛弱、傷病以及野獸的威脅(“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并頑強地生存下來,是因為他堅韌頑強,不畏艱難險阻。他雖然身體衰弱無比。并且時常處于昏迷之中,卻有著驚人的意志力。在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偉大與堅強也最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作品所要弘揚的正是這樣—種硬漢精神。
3.學生重點研瀆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體會主人公堅毅頑強、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探究:小說的象征意味非常濃厚,這是西方許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清揣摩文中顯著的象征物“狼”的隱喻。
學生合作探討,教師明確:
杰克·倫敦“為生存而拼搏”并獲得成功,他喜歡用”狼”自比,小說中的場景構設無疑是他對社會進化論思想的體現。艱難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隨其后的饑餓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臨的選擇是簡單而清晰的:要么戰勝對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對方戰勝,淪為犧牲品。主人公以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勝,成為真正的“強者”。小說啟示人們,生命是神奇而寶貴的,只有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才能讓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
4.學生聯系《偉大的悲劇》(茨威格)中探險家斯科特歸途覆沒和《荒島余生》(笛福)中魯濱孫荒島求生的經歷,深入領會小說的深刻意蘊。
四、研讀,體驗延伸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可以說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一方面,這篇小說的整個故事情節都帶有傳奇色彩。作者將主人公安置到一個困苦險惡到極點的生存環境中,讓其經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另一方面,這又是一篇極為逼真的小說,我們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為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2.請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在其他書刊或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類似的人或動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灘等。
教師出示小短文《面對逆境》,請學生感悟生活哲理。
面對逆境
林景云
兩年前看到一篇動物哲理短文讓我記憶深刻。故事是這樣的:一只山羊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井很深,山羊竭盡全力也無法脫離困境,它不停地呼救卻無濟于事。幾天過去了,山羊已經精疲力盡,只能閉著雙眼等待厄運降臨。忽然,一陣嘈雜的聲音傳來,一群人帶著鐵制工具來到井邊,山羊頓時看到一線生的希望,用僅有的一絲微弱叫聲以示求救,可是來不及了,井外鏟土的聲音淹沒了一切,土掉在山羊身上時,它只能無助地哀鳴,不一會兒土堆埋沒半個身體,山羊忽然不作聲了。它用勁抖落背上的灰土,奮力將四蹄抽了出來,接著每落下一把土,山羊都把它結結實實地踩在腳下。枯井里的土越填越高,山羊離井口越來越近,它抖擻精神跳出“死亡陷阱”,從容地走向大自然。
山羊在瀕臨絕境中。憑著自己的力量與機智擺脫了死神,的確令人嘆服。無論是人或動物。一種與生俱來的求生欲望在危急時刻就會煥發巨大原始潛能,創造生命的奇跡,所謂“急中生智”“絕處逢生”,這是逆境中求得生存的本能。逆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激發人的聰明才智與內在潛力。身處逆境可以更懂得成功的艱辛,更經得起失敗的磨礪,他們將壓力變為動力,在不懈的奮斗中創造人生價值,在辛勤的耕耘中獲得豐收的碩果。
3.學生有感情誦讀全文,體驗反思生命價值。
投影小說開篇詩作:
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財富,
活過并經歷痛苦;
能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
即使輸掉了最后的賭注。
五、課堂練習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石縫間的生命(節選)
林 希
①石縫間那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②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采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杷最后一線生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線石縫里。盡管它們也能從陽光里分享到溫暖,從雨水里得到濕潤,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它們面對著的現實該是多么嚴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現了驚人的奇跡,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它們只有三兩片長長的細瘦的薄葉,那細微的葉脈,告知你生存該是多么艱難;更有的。它們就在一簇一簇瘦葉下自己生長出根須,只為了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便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到的石縫。這就是生命,如果這是一種本能,那么它正說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
⑤或者就是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們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長得那樣茁壯,它們的莖顯得堅韌而蒼老。它們的葉因枯萎而失卻光澤。它們已經不能再去為人們作佐餐的鮮嫩的野菜,卻默默地為攀登山路的人準備了一個可靠的抓手。生命就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又被環境改變著,適者生存的規律盡管無情。但一切適者就是戰勝環境的強者。生命現象告訴你,生命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縫間只有這些小花小草。也許還只能引起人們的哀憐,而最為令人贊嘆的。就在那石巖的縫隙里,還生長著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它們聳立在懸崖斷壁上,聳立在高山峻嶺的峰巔,只有那盤結在石崖上的樹根無聲地向你訴說,它們的生長是一次多么艱難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縫間尋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會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為永遠的死寂。
⑧愿一切生命不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生命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錘煉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⑨石縫間頑強的生命,既是生物學的又是哲學的更是美學的,它向你揭示出笑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⑩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變得神奇輝煌。
1.“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對這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生命的尊貴、輝煌壯麗。在于野草青青、綠遍山山嶺嶺,使大自然充滿生機,顯得輝煌壯麗。
B.在于環境無論怎樣艱難,都頑強不屈地生長。
C.是相對于無生命的巖石而言。生命是有機體。巖石扼制不了生命,生命卻征服了巖石。
D.在于落在石縫間也能生長,倘在肥沃的大地上,就更加旺盛繁茂,輝煌壯麗。
2.“生命就是這樣地被環境規定著……生命就是拼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3.松柏的形象包含著什么樣的情和理?
4.“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凄凄艾艾”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5.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尋求最艱苦的環境”應如何理解?
6.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向你揭示出怎樣一個美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7.從野草到山花到松柏的結構安排有什么好處?
參考答案:
1.B
2.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對適者強者而言,生命就是拼搏,而弱者因為不知拼搏就會被淘汰。
3.山石間的松柏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榜樣。在任何困厄的境遇中,只要頑強不屈地拼搏,足可以創造出神奇輝煌的業績的,作者刻畫松柏的形象抒發了崇敬、贊嘆之情。
4.如果命運把你安排在非常艱苦的環境里,也不必悲觀消沉,而要樂觀頑強,奮力拼搏。
5.最艱苦的環境最能錘煉人,它能使自己的智慧能力得到提高,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6.無論環境怎樣困厄也無所畏懼。要永遠蓬勃向上,面對人生。
7.層層深入地把石縫間生命的奇跡一步步推向新的境界,深化了主題。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還在,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簡單而實用的道理。為了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讓我們熱愛生命吧!讓我們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輝,讓我們為自己擁有堅強而美麗的生命而自豪。
七、布置作業
閱讀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選取獨特的視角、或內容、或寫法,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熱愛生命
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鐘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書設計
熱愛生命
杰克·倫敦
“這個人”:堅韌頑強、不畏艱險
饑餓
惡劣的天氣
個人體力極度虛弱
傷病
野獸威脅
“狼”隱喻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組教材內容后學生對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認識,結和單元主題寫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培養提高學生選材、組材和寫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加深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在搜集的資料中確定自己的內容。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習作指導
一、直入主題。
師:第五單元是以什么為主題的文章?
師:本節課我們就圍繞“生命”這一永恒的話題進行寫作。
板書課題《感悟生命》
二、寫作指導
1.回顧課文、剖析寫作方法。
師:第五單元中那篇課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從中感悟到了什
么?
預設:A《觸摸春天》通過描寫盲女安靜捕捉叢林中的蝴蝶,從中感悟到:誰都有享受春天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B:《永生的眼睛》告訴我們一個人給予他人的最大的幫助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通過對一家三代捐獻眼角膜的事來寫的。
C:《生命生命》通過介紹磚縫中的小瓜苗、求生的飛蛾及自己的心跳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雖然生命是短暫的,但是可以將有限的'生命釋放出無限的價值,要珍惜生命。
D:《花的勇氣》花能迎風綻放那是它的勇氣。
1.拓展思維、豐富內容。
(1)介紹張海迪、杏林子事跡。
你有什么感受?
(2)干裂土地中生長的小苗及汶川地震中求生的小男孩。
你感受到什么樣的生命的意義?
3.擴展主題、確定寫作對象。
師:你還知道那些事物能體現生命的意義呢?
(1)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
四、方法提示: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忠于職守的警察叔叔……他們用勞動創造著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觀察小動物,從小動物開始,寫熱愛生命的故事。
2、觀察植物,從描述花草樹木的特點開始,寫一些關于生命的故事。
3、從遵守交通法規方面談一談熱愛生命的意義。
四、確定主題,進行寫作。
1.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題目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你的文章題目是什么?
2.學生創作。
五、作品展示。
板書設計
動物習性,頑強生存
植物生長,不為境況
展現生命的現象
敘事清楚,說明道理
第二課時,作文講評
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一節課的寫作,進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使學生懂得發現別人的優點,就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教學重點:用不同的修改符號修改文章。
教學過程
一、修改題目
教師:昨天我們進行了寫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成果。先來看看幾名同學的題目
(用幻燈片展示習作的題目,學生瀏覽)
教師:瀏覽了題目,你們有怎樣的感覺?
(學生發言)
教師:是啊,好的題目是文章的眼睛。
(出示:“巧設題目”)
二、展示精彩的語句
1.教師:朗讀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其他學生說一說好在哪里?
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幾點說:用詞準確、修辭方法、完整、語句優美。(學生一讀、其他學生評價)
2.教師:有的同學沒有機會來展示,請你們去發現、去賞識他。(四個人一小組交換瀏覽畫出好的句子)
出示:“賞識建議”:
1.展示介紹他人習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方式自由。
2.用簡潔的詞語把精彩點寫在黑板上。請畫上兩顆星。
三、尋找病因。
1.出示病句,尋找病因。
(缺少主語、用詞不當、不通順等)
2.學生組內互改,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出示:拜師求教)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運用修改符號)
五、二次創新行文。
六、總結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不斷的讀文章、修改,再讀文章再修改一定會修改出一份滿意的作文來。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2、能夠多角度、多側面欣賞文學作品,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研讀品味精彩片段,領悟課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體會小說心理描寫的特點,把握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欣賞文學作品,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學生反復閱讀、熟悉課文,查閱相關資料;教師查閱作者、作品等相關資料,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了《安妮日記》這篇課文,我們的眼前仿佛還浮現著安妮“從一個房間徘徊到另一個房間,在樓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來會唱歌的鳥被剪去翅膀,不斷地用身了撞擊那沉暗的鐵條”的身影;我們的耳邊仿佛還回響著安妮那“放我出去,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去!”“必須好好活下去!”的聲音。小安妮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憧憬無不震撼著我們的心。
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篇歌頌生命的文章:《熱愛生命》。教師領讀文中最震撼人心的情節:“人狼搏斗”。
二、作者簡介
杰克·倫敦,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幼年窮苦,自食其力。曾到北方阿拉斯加參加淘金者的行列。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埋頭寫作,成為職業作家。長篇小說:《野性的呼喚》、《海狼》等,短篇小說《熱愛生命》曾受到列寧的贊賞。在逝世前幾天,手里還捧著它。這篇小說為何有如此的魅力?
三、學生初讀課文,概括中心
這篇小說通過一個受傷的淘金者在唯一的同伴拋棄他之后,孤零零地一個人在草原上拼命尋求生路,他以熱愛生命的巨大內在力量和堅強的耐心、意志,維持了生命,戰勝了病狼,并最終被科考隊員營救的故事。
四、學生再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1、故事的開端(1~4段)
主人公從極度虛弱中終于醒來,感到了新的恐懼,發現了一頭灰狼。
板書:發現狼。
2、故事的發展(5~9段)
一個晴天,他來到河邊,看見無際的大海,模糊的覺得有了希望,繼續前行,但是一條和他一虛弱的但仍貪婪的病狼始終跟著他,并用饑餓的眼光看著他。
板書:與狼同行。
3、故事的繼續發展(10~15段)
內在的生命動力逼著他前進,他發現了同伴遺留下來的口袋,但不想拿走,一直提防著病狼。
板書:繼續與狼同行。
4、故事的高潮(16~21段)
在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用盡全身力氣,咬斷了狼的咽喉,吸了狼的血,維持了生命,戰勝了狼。
板書:殺狼
5、故事的結局(22~23段)
他被捕鯨船上的科考隊員發現,被救上了船。
五、三讀課文,自主學習
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了解故事情節,為下節課的人物分析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一、研讀賞析
閱讀課文,學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小說之所以產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課文通過“他”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畫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頑強?在塑造這一人物時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1、共同賞析精彩片段。
⑴ 抽讀52頁第二、三自然段寫主人公見到馴鹿骨頭的段落:
“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以前還是一頭小馴鹿……難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變成這個樣子嗎?生命就是這樣嗎,呃?真是一種空虛的、轉瞬即逝的東西。”
“他蹲在苔蘚地上,嘴里銜著一根骨頭,吮吸著仍然使骨頭微微泛紅的殘余生命……有時砸到自己的指頭,使他一時感到驚奇的是,他并不覺得很痛。”
提示:這是在主人公饑餓難忍、無處覓食之時的思維獨白和動作描寫,一頭可愛的小馴鹿只剩下了骨頭,他聯想到什么呢?(聯想到自己,聯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這說明即使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斗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縮呢?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讓他感到欣喜,可見對生命的熱愛,對生的渴求。同時他不覺得痛則說明身體的虛弱,反應開始遲鈍了。
⑵ 人和病狼最后較量的情節是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齊讀最后兩段:
“他只是從夢里慢慢蘇醒過來,覺得有條舌頭在順著他的一只手舐去……這個人已經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
在這部分中,寫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人與狼搏斗的動作、過程。哪些詞語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個瀕臨死亡的人最后為什么能戰勝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才有可能發生。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終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終于,狼死掉了,像“鉛液”一樣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戰勝了狼,殺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過上述對主人公內心世界和細節、動作的`刻畫,揭示了主人公身處困境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頑強不屈同自然作斗爭的堅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可以反復閱讀,把握語氣,體味情感。
⑶ 同時,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點的斗爭中不斷磨煉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養了頑強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為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
2、學生自由解讀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談認識,談感受,體會這樣寫的作用。重點從人物心理、動作、細節描寫等方面進行賞析。
建議:如果學生基礎較差,教師還可以作進一步的提示、指導,如成功的心理描寫是小說的一大特色,可指導學生探究:作者對“他”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怎樣的刻畫,表現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點?
示例:
⑴ 課文中寫他見到比爾的骨頭時,“突然間,他不笑了。如果這真是比爾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爾呢?如果這些有紅有白,啃得精光的骨頭,真是比爾的話?”
主人公從這一堆有紅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頭中,看到了一種可怕的兇兆:難到比爾的命運不正是自己將要面臨的殘酷現實嗎?同時主人公那寬厚善良的心也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他有許多理由怨恨和鄙視死掉的同伴,然而這種感情卻一下子為他對死者的憐憫所抵消了。他覺得不該嘲笑一個曾同大自然作過斗爭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個曾一度同他共過患難的同伴,盡管他有不可寬恕的過失。
⑵ 課文寫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卻可望而不可即,“那條船離他不過四英里路……無論如何他也爬不完這四英里路。這一點,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還非常鎮靜”“他仍要活下去……盡管奄奄一息,他還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鐵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多么堅強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緊接著用比喻,用動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盡仍不屈服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鮮明地把他奮力抗爭的感人動態烘托出來。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劃著,憑著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也就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著,“找到一絲毅力,比較堅強地劃著”。出色的描寫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雖虛弱到極點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襯托出他堅強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學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理解不同,欣賞的角度不同,對課文的理解自然會有所不同,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應充分肯定。
3、分析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邊閱讀邊圈點批注。
4、小結:
通過對課文的欣賞,讓我們從字里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它會讓你活下去。“他”與其說同饑餓和死亡抗爭,不如說是與恐懼抗爭;杰克·倫敦作為文學大師,用精湛的手法,生動逼真地描繪了這場戰爭。故事情節緊張,卻沒有一點作者人為的痕跡,它只是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它告訴我們,請敬畏我們的生命,熱愛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盡享生命的美麗與神奇。
二、拓展訓練
1、“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沒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誤嗎?談談自己的想法。
2、課外閱讀《熱愛生命》全文。
3、學生展示搜集的有關熱愛生命的資料,并談感受。
4、我們時常在各種媒體中看到中學生因生活、學習的不如意而自殘,甚至輕生,學習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啟發?你能對他們說點什么嗎?(可根據情況選擇內容)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A、在學習中了解杰克·倫敦小說的創作特色。
B、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C、小說的象征意義:展示“人”的偉大與堅強。
過程與方法:
采用快速閱讀方法整體感知內容,運用尋讀、精讀的方法品味人物心理描寫、環境描寫與關鍵性詞句,進行評點與批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這篇小說,使學生認識到:人的堅強與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每一健康健全的人應當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要有奮斗、前進的拼搏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研討探究法、引申比較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
1、放音樂朗誦詩歌: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同學們,正如詩人所說,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19世紀末,在和美國北方領土相鄰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帶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人卷入了“淘金熱”,可是幸運者畢竟是鳳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夢斷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地荒原里。誰能描述一下極地環境?有這樣一個淘金者,被同伴拋棄、沒有食物、沒有御寒設備,還傷了一只腳,他是怎樣掙扎并生存下來的呢?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熱愛生命》中那一場殘酷的人與自然之戰吧。
2、展示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學目標和作者簡介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完成《熱愛生命》基本信息積累表
2、理清思路
饑餓覓食——產生幻想——遇病狼——與狼決斗
三、研讀與賞析
小組討論,完成表格,然后想一想課文、哪些語句令你感動,讀一讀,說一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質疑問難,鼓勵其從課文中發現值得思考、探討的話題。
1、主人公遭遇了那些困難?
2、他是如何克服的?
3、克服的動力是什么呢?
2、分組討論,交流回答
1、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么?
2、小說的象征意義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樣的主題?
四、品味與啟示
作為淘金者,他遇到了饑餓、寒冷、野獸這些困難,但是憑借他的意志,對生命的熱愛,讓我們看到了他人生的輝煌,他的成功。其實每一種職業,每一個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難,該怎么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出“他”對你的啟示
(1)要勇于面對失敗。
他全身疲乏、傷痛,他失敗了,但這只是氣力的失敗,他的信心與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他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取得了勝利,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
(2)要勇于面對孤獨。
當一個人去面對眼前的厄運時,就應勇敢地面對孤獨,不埋怨,不放棄,最后終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與敵人斗爭。
與狼長時間的周旋,表現出這個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顯示出非凡的毅力與堅忍的`決心,體現出人類戰勝強大勢力的偉大力量與氣概。
(4)要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與逆境的較量中不時流露出對周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陽的暖意、感受周圍活躍而健康的生命。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充滿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斷激發出他的潛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戰勝失敗、面對孤獨、超越死亡的勇氣和毅力。
五、想象和聯想
1、是否能聯想到某些名句、來加深感悟嗎?
2、請用下列格式說話:“我感受到,生命因為——而——”。
六、教師寄語
同學們,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有收獲”,要有一種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學們,揚起奮發向上的風帆,能在你的生命長河中勇敢地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討論話題
課外作業:寫一篇讀后感(任意選一個話題)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6
【教學設想】
《熱愛生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蒙田的一片隨筆。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4第三單元第三課中的一篇短文。作者用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語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命的認識和態度,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這篇文章所體現的主題對于已有一定閱讀基礎的高一學生來講是不難把握的,但是生命是一個神圣的話題,需要學生自己的體悟和表達,才能完成一次對生命的思考。基于以上原因,我決定借助動態生成性主題班會的形式來展開本次教學,主題是“暢談生命”。
動態生成性主題班會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圍繞一定主題,由班主任和班委會組織領導開展的一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真理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價值的生成性資源的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對學生思想的進步和價值觀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設置這樣的教學形式是希望學生在課本積如山,試卷紛飛如雪的緊張學習中,能有那么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靜靜地思考生命,與老師朋友共同暢談生命,對生命有個全新的認識,并形成合理的生命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注意課文中一些字的字形和讀音,比如枯燥無味、躁動不安、稍縱即(jí)逝等。
2、能力目標
把握文章主旨,并能就文中的觀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甚至作些生發。
3、情感目標
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的哲思美,在靜思交談中領悟生命的珍貴,形成熱愛生命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克服學生心理障礙,讓學生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敢于樂于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和感悟。
【教學方法】
閱讀、學生共同探討并發言
【輔助教學用具】
投影儀、播放錄音的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素有“中南六省第一學校”之稱的高等學府華中科技大學,在2011年10月底短短九天的時間里發生了三起大學生跳樓事件,該事件讓這所高等學府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生命的思考。在社會節奏日益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增強的今天,人們在面對生存困境時,是應該迎難而上,還是向困境低頭,亦或是無所作為,得過且過?今天我們就要從蒙田的《熱愛生命》中去找尋應對人生困境的智慧。
二、播放錄音,感知課文
在播放錄音的時候,讓同學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并讓學生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或許會是這幾句:
“至于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
“我卻準備隨時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此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三、理解文章主題,并以此作為“暢談生命”的切入點
作者蒙田從對“度日”的理解引出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和詮釋,在作者看來生命是“值得稱頌,富有樂趣的”“是受到自然的厚賜,是優越無比的”,他熱情地贊美生命,大唱生命的贊歌。如果說1、2段寫的是生命的常態一一活著的話,那么第三段則是詮釋生命的特殊形態一一死亡。在這層中,作者深刻而又清醒地認識到“生之本質在于死”,認識到生命是短暫有限的,死亡是生命的終極歸宿,所謂“人固有一死”。那么這樣短暫的人生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又如何讓自己在死亡面前不苦惱,而是坦然接受呢?唯有“樂于生”了。“樂于生”不僅僅要享受生活,還要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蒙田他想要通過抓緊時間,有效利用時間來增加生命的分量,使生命過得豐盈飽滿。不管是生命的常態還是生命的特殊形態,作者都在向讀者昭示這樣一個主題:熱愛生命。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就文中的觀點比如生命是值得贊頌富有樂趣的,生之本質在于死,如何增加生命的分量等等主題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學生自主思考和發言的環節的'進行可能會遇到些阻礙,學生可能會怯于在講臺上表達自己,還有可能因為一時想不到什么素材,沒有情感的觸發點而無話可說,對于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將如下應對:首先我會鼓勵引導學生勇于發言,如果學生不適應在講臺上發言的話,就讓他在自己感覺最輕松的位置暢談;其次用投影儀呈現一些與生命有關的素材,比如食指《相信未來》、張曉風《敬畏生命》,還有一些名言警句“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塞內加”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一一塞內卡”“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瞿秋白”“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海倫凱勒”“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等等)
學生一邊看素材一邊靜思組織發言的內容。學生的發言可能會涉及到:
1、生命的珍貴與偉大
生命的出現,是經過大自然無數年的演變才發生的,任何一個微小的自然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扼殺生命于搖籃中。生命出現后,又從單細胞生命經過漫長的變化,出現了更復雜的生命形式。而最終擁有更高智慧、高級情感的生物人類的出現一一更體現了生命的偉大。在茫茫宇宙中,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體。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2、生命的韌性與寬度
還記得汶川地震里那個掩埋65小時后被解救的會計嗎?在與死神抗爭的兩天半里,他要忍受饑渴的侵襲,還要克服死亡的恐懼,要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支撐著虛弱的身軀,只為再見一見那美好的陽光。
蘇武在北海牧羊,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即便是這樣蘇武仍堅韌地活下來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維護民族氣節。他要活下來,和冰天雪地做斗爭,和驕橫的單于做斗爭。生命的任性成就了一個錚錚硬骨的蘇武。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拉伸它的長度,但是我們能拓展它的寬度。我們應該做許多有意義的事讓生命的樂章變得更加嘹亮動聽。
3、如何熱愛生命
我班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再加上高中知識結構與初中知識結構的不同,很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同學甚至整天上課睡覺,自我放棄。這時應引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消極性,讓他們重新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和生命的價值。幫助他們形成合理的時間觀和生命價值觀,希望他們能像保爾一樣,“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4、關于生死
《蘭亭集序》里有這樣一句話“死生亦大矣”,意思是死和生一樣都是人生的大事,現在的生命教育中往往會可以跳過死這個范疇,其實死和生是截然不可分割的概念,他們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有生即有死,有死即有生,我們應該怎樣活得精彩死得其所呢?或許應該學習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深情婉致,杜麗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真情。
四、結語
非常感謝同學們的積極發言,你們的言論充滿了智慧的光芒。相信大家在這節課一定有所得,對于生命的認識更深刻了,重拾了生活的勇氣。
生命是一部蘊含豐富內含的生活大書,不論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個階段,你都應有很強的生命意識。如果你是少年,你就要認識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養生命;你是壯年,你就要駕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保護生命。你要讓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樣,永遠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熱愛生命吧!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踉蹌、窒息、輾轉、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詞語。
2、了解杰克倫敦。
3、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三)情感目標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征,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理念。
【教學重點】
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征意義。
【教法學法】
1、誦讀法 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討論探究法 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征意味,激發積極有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較法 引導學生將課文與七年級下冊中的《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荒島余生》(笛福)進行比較,在對比中更為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光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播放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同學們,剛才聽了貝多芬震撼人心的《命運交響曲》,有何感受?(請學生答)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去了解一個美國西部淘金者是怎樣抗爭命運,演繹生命的?(板書標題、作者)二、作者簡介投影:杰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于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是一位隨著20世紀的誕生而崛起的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人們稱他為“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甚至譽之為“美國的馬克思”。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熱愛生命》,中篇小說《野性的呼喚》,長篇小說《馬丁伊登》、《海狼》等。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板塊之一:學生默讀全文,劃出生字詞投影:嶝巖(chán):高而險的山巖。踉蹌(liàng qiàng):走路不穩。輾轉(zhǎn zhuǎn):
①(身體)翻來覆去。
②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骸骨(hái) 鰷魚(tiáo) 窒息(zhì)
板塊之二:理清故事的發展情節,初步感知小說學生復述小說情節后,教師小結。投影:故事情節梗概:極度饑餓,以馴鹿剩骨維生。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蹤。殊死搏斗,最終戰勝病狼。
板塊之三:學生自由誦讀全文,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1、小說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臨著哪些生死考驗?他為什么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學生篩選、概括,教師點撥:投影:主人公所面臨的生死考驗有饑餓、惡劣的天氣(“接下來是幾天可怕的雨雪”)、個人體力的極度虛弱、傷病以及野獸的威脅(“這地方的狼很多”)等。
2、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并頑強地生存下來,是因為他堅韌頑強,不畏艱難險阻。他雖然身體衰弱無比。并且時常處于昏迷之中,卻有著驚人的意志力。在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偉大與堅強也最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作品所要弘揚的正是這樣一種人戰勝自然,生戰勝死的積極思想。
3.學生重點品味小說最為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體會主人公堅毅頑強、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4、探究小說的象征意義。問題設計:文中顯著的象征物“狼”的隱喻什么和主人公“他”沒有名字僅僅是指作者嗎?讀完這篇小說后你有什么啟發?學生合作探究,同學發言,相互討論補充,教師明確:投影:主人公“他”沒有名字,隱含著作者以他作為整個人類象征的用意所在。“狼”更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小說啟示人們,生命是神奇而寶貴的,只有生存的意念還在,哪怕是在絕境也不言放棄,珍愛生命,才能讓生命重獲新生。
5、讓學生聯系《偉大的悲劇》(茨威格)中探險家斯科特歸途覆沒和《荒島余生》(笛福)中魯濱孫荒島求生的經歷,深入領會小說的深刻意蘊。主人公的經歷告訴我們:人活著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進行抗爭與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勝利、抗爭命運,才能充他享受到生命的價值與快樂。
四、研讀,拓展延伸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可以說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一方面,這篇小說的整個故事情節都帶有傳奇色彩。作者將主人公安置到一個困苦險惡到極點的生存環境中,讓其經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另一方面,這又是一篇極為逼真的小說,我們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為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2、請學生講出看到過的類似的人或動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嘯等。
五、作業布置
1、 課后練習思考
2、完成本課的練習冊板書設計:熱愛生命杰克倫敦 (美國)“這個人”:堅韌頑強、不畏艱險饑餓 靠馴鹿剩骨維生惡劣的天氣 暴風雪等個人體力極度虛弱 幾度昏迷,昏迷時間越來越長傷病 爬著走路野獸威脅 “狼”隱喻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8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通過上網、閱報等形式收集有關汶川大地震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汶川大地震相關情況的了解,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生命現象的思考。
2.讓學生把了解到的汶川地震的情況和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完成“熱愛生命”主題作文。
教學重難點
對汶川地震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交流、感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小黑板)。
1.交流收集到的關于汶川地震的材料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把你感觸最深的內容記錄下來,完成“熱愛生命”主題作文。
二、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最近在我國汶川發生了一場牽動世界的自然災害……
生(齊答):汶川大地震!
師:對!今年5月12日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7.8級的大地震,波及全國十幾個省,甚至國外。最近,大家從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上不斷看到有關汶川地震的報道,這其中一定有許多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現在請大家把收集到的內容在全班交流一下,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齊答):好!
三、匯報交流。
生1:我從報紙上看到,為救援災區受傷群眾,5月12日晚上10點多鐘,錦江、武侯兩地市民深夜排隊獻血,我感到這些人真有愛心。
生2:我上網瀏覽,看到一位女大學生在接到被埋在廢墟底下的.父親的求救電話后,飛奔百里回到都江堰老家,徒手挖掘四小時,救出四位親人。這真是個生命的奇跡,血濃于水的親情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生3:當一名記者問幸存者譚斌:“經歷了生死的磨難,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他一字一頓地回答:“平安就好。”從他這句再平淡不過的話中,我理解了平安的真正含義,以后我再也不去攀爬大樹了,出行也要更加注意交通安全。
生4:我知道了各國政府、各國人民、全國各機關、單位、團體、各族各界人士都踴躍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這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啊!這種萬眾一心的神奇力量一定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驅走災難的黑暗,點燃智慧、愛心、勇敢的火把,讓弱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生5:我收集到了一幅溫總理給運送一位受傷的小女孩的擔架讓路的圖片。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這是對我們國家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的最好詮釋。
生6:我也看到了溫總理的講話:“你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幸存下來了,就要好好活下去”。這是多么溫暖人心的話,我覺得精神的力量有時會顯得更強大,溫總理的關懷會更有力地鼓舞劫后余生的災區群眾抗震救災,重建家園。
生7:電視上報道,向峨鄉現場救援臨時指揮者王婉民說:“顧不上救媽了,先救學生吧。”從這大義的話中,我體會到了共產黨員在這場生與死的較量中所表現出來的舍己為人、一心為公的廣闊胸懷。
生8: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近7萬人死亡,2萬多人失蹤,36萬多人受傷。我感受到了自然災害的破壞力之大,人的生命的脆弱。
生9:四川大地震中,傷亡最慘重的莫過于學生了,有的學校甚至無一生還者。我覺得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對學校建設工程應該高標準,高要求,嚴把質量關,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生10:電視上接連不斷地報道有許多人被埋在廢墟底下100多個小時甚至170多個小時都頑強堅持,最終獲救的故事,這些人的意志是多么堅定,生命是多么頑強啊!
四、總結、指導寫作。
師:從剛才同學們交流的汶川地震的材料來看,大家對災區的情況是極為關注的,對災區的人民也是非常熱愛的。現在大家就把自己收集了解到的關于地震災區的情況寫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感受,就完成了我們今天要寫的“熱愛生命”主題作文。如果同學的交流給你的感受更深,你也可以寫。你們覺得有困難嗎?
生(齊答):沒有!
師:關于作文的題目,如果你能想到恰當的題目最好。如果不易確定題目,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感受”部分的內容進行概括提煉而得到題目。
五、學生習作。
六、賞析佳作。
教師挑選先完成的優秀作品作范文朗讀,師生共同評析其優點與不足,讓其他同學以為繼續習作和修改完善的借鑒。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從自然生命引導到人,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可愛可貴,認識到生命之間的關系以及生命的獨特魅力。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欣賞生命之美好,領略生命之敬畏的過程中享受生命的快樂,激發對生命的熱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勇于創造生命的價值,提升生命的意義。
教學重點:
形成以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的認識體系
教學難點:
學會在欣賞生命之美好,感受生命之崇高的'過程中享受生命的快樂,激發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方法:
閱讀感悟——活動策劃
學法指導:
閱讀法,交流法
教學資源:
江夏一初中教學資源網
教學用具:
相關閱讀材料、影碟
教學過程設計:
本班增刪內容
第一課時
認識多彩而獨特的生命
一、閱讀牽引,培養珍愛生命的情感。
1、 閱讀《離太陽最近的樹》、《斑羚飛渡》、,感受生命世界的可敬之處。
2、 問題導引:
①自己概括這兩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理解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 教師小結: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以它們自己的生存方式存活于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尊重它們,并維護每一個生命的自然法則。
二、 觀察探究,了解生命的獨特魅力。
1、 觀察自己的指紋,4人一組進行采集比較,觀察指紋的形狀、大小、螺紋的形狀、疏密、彎曲度,形成文字觀察報告。
2、 課外采集看似相同的樹葉,觀察它們是否相同,尋找它們的差異,得出結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3、 教師小結: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都有它各自的價值,這就是它們令我們珍惜的根本原因所在。
4、 編織生命之網。
甲蟲、蚊子、老鼠、青蛙、蛇、貓頭鷹、狐貍,請將這些動物與昆蟲構建一個生物鏈,并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認識到每一種生物在這個生物鏈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對生命體系的認識。(穿插澳洲羊的故事)
5、 思考: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破壞生命的行為呢?
——踐踏草坪,捕殺青蛙、蛇沙塵暴現象,非典疫情,印尼海嘯,樓蘭古國的消失全球變暖,海洋上升······
第二課時
維護救助生命,創造生命價值
一、閱讀《自然之道》了解生命的法則:每一種生命都有它自己的法則,不要人為的破壞,要尊重生命。
二、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了解歌曲背景,引導學生熱愛生命。
三、創設情境:在武漢東湖鳥語林里,有這樣一個活動,游客可以將金魚池中的小金魚用魚鉤釣起,釣到的金魚可以帶走,你決定取消這種活動,但是很多游客要求讓他們的孩子來釣魚娛樂,你準備如何勸說他們?
四、開展活動設計:
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工負責,完成活動任務。
1、 收集熱愛生命的名人名言
2、 收集“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圖片,給圖片配上文字解說,制作成一個圖片展板。
3、 以“加強自我保護,防止意外傷害”為主題,舉辦一次手抄報比賽。
4、 學校準備開展一次“珍惜生命”為主題的宣傳活動,你作為組織者,準備在班級發動同學開展活動:
①擬定一份具體的活動方案,方案內容包括活動的目的、時間、地點、形式和具體的做法。
②請擬定幾條以“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為主題的公益廣告,并張貼在校園主干道邊
③電視里報道了一些吸毒的青少年被抓后被強制戒毒,但他們仍不思悔改,你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準備如何勸說他們?
五、課外閱讀人物材料:白芳禮蔡振國(《讀者》2007)洪戰輝從飛。(感動中國人物)
——了解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通過自己的奮斗與命運抗爭,為別人、為社會多作貢獻,讓生命之光長久綻放。
六、組織觀看電影《我的可可西里》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隨筆這種體裁;
2、能用自己的語言將生命的本質和意義概括出來,并能將自身理解融入文中朗讀出來。
二、教學重難點:
正確認識作者對生命的態度及自身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理解。
三、課的類型:
新授課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1、導入:用汪國真先生的現代詩《熱愛生命》來向同學們提問:能從這首詩中看到什么?并抽同學回答,將同學們的回答整合總結,說出引語“今天我們來看看法國作家蒙田對生命的態度”。
2、介紹作者和隨筆這種體裁
蒙田,原名米歇爾·艾康,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散文家,其《隨筆集》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因豐富的思想內涵聞名于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正直人的枕邊書”,其中涉及了人生重大課題,如教育、死亡、友誼、愛情等。與《培根人生論》和《帕斯卡爾思想錄》一同被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經典。
隨筆,散文中特殊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形式靈活多樣,不受字數的限制,篇幅長短由內容而定。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意圖,或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是一點小感悟。
與散文不同在于,隨筆主“理”,重“講談”色彩,面向人生,重哲理感悟,而散文主“情”,重“自白”色彩,面向內心,重生命體驗。
3、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朗讀,有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并思考全文分成幾個部分
引領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先講析第一部分(1、2自然段):
抽讀,并提出問題:文中寫了哪幾種日子,哪幾種人?這幾種人對待日子的不同態度是什么?
好日子:風和日麗哲人:打發、消磨、回避、無視、賤物“生”之
糊涂人:枯燥無味、寄托來世態
壞日子:天色不佳“我”:稱頌、樂趣、優越無比度
一起朗讀,講析第二部分:提問:為什么文中說“生之本質在于死”?讓同學們討論用原文回答,再對這個自然段進行分析。
增加生命的分量“死”
樂于生留住、彌補之態度
利用時間讓生命豐盈飽滿
板書完后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理解,舉出能體現對“死亡”的看法的例子(名言名句或名人)
讓同學們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并討論,找出體現作者熱愛生命和不懂的句子,老師講解這些句子。
A、“糊涂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來世”——現實今生的枯萎,不會有來世的花朵,要著眼于今世,活出精彩。
B、“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
C、“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生命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無可比擬,生命如此珍貴,更值得我們珍惜。
D、“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善于享受生命,在死時也不會感到遺憾。
E、“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生命是一顆飽滿的谷粒》,生命的長度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豐富它的內容和質量,希望大家的生命不會因為青春而輕。
句子分析完后,讓同學們結合現實自由回答對生命本質和意義的理解。
六、總結。
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更加燦爛多姿,雖然短暫,但美麗卻在凋謝中永恒。人生沒有返回鍵和刪除鍵,所以要慎用確定鍵和保存鍵。生命是否可愛,取決于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
我們已經學完了蒙田的《熱愛生命》,加深了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明白了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重要性,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也讓自己不留遺憾!
七、布置作業:
以文章第三段最后三句話“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體裁不限。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熱愛生命》一文,使學生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本質的意義闡釋。
2、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蒙田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的闡釋。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生之本質在于死”。
教學方法:
閱讀、探究、點撥
教具:幻燈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
由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導入,啟發學生:你認為怎樣做是熱愛生命的表現?學生各抒己見。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如何對待生命。
2、理解生命的`意義。
3、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怎樣對待生命。
三、作者簡介:
由學生介紹,教師加以強調。(見幻燈片)
四、指名讀課文,明確下列字的讀音:
賦予 () 厚賜() 彌()補 豐盈 () 躁()動不安 稍縱即()逝
五、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要談“熱愛生命”,為什么開頭卻從“度日”談起?2、作者對“度日”有何看法?
3、蒙田為什么這樣熱愛生命呢?(在原文中找答案)
4、你怎樣理解“我們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這句話?
5、文中還提到了那些人對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
6、作者的看法顯然與這兩種人不同,他熱愛生命。但他為什么卻說:“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吝惜”呢?
7、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質在于死”這句話的意思?
8、怎樣理解“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
9、作者認為熱愛生命就要學會享受生活,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作者都談了哪些方法?你認為還有哪些方法?
六、感悟課文:
學了本文,你對生命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七、拓展:
說說珍愛生命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
八、質疑:
你對本文還有哪些問題要問?提出來,共同探究。
九、小結: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因此,我們要倍加珍惜、熱愛它。它好比一道彩虹,五彩繽紛;又好像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它又像一條小船,飄飄蕩蕩;它又像一只五味瓶,充滿了酸、甜、苦、辣。我們不求人生的輝煌,但求人生的色彩,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生命,細心的呵護它,讓它放出耀眼的光芒!
十、欣賞食指的詩歌《熱愛生命》
十一、作業:
1、寫一段話,談談你對生命的看法。
2、完成練習冊的相關練習題。
板書設計:
熱愛生命
蒙田
好日子—細細品嘗
對度日的認識:
壞日子—飛快的“度”
“哲人”—打發、消磨
對生命的理解:我—稱頌、厚賜、優越無比
糊涂人—寄托來世
對死亡的態度:毫不惋惜、隨時準備
教學后記:略
高中生熱愛生命教案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 12
學習目標
1. 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刻哲理,認識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培養積極的人生觀,談生命(二)。
2. 反復閱讀,整體把握課文。
3. 比較閱讀,了解鑒賞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學習重點
1. 把握文章主題,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2. 培養鑒賞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學習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讀
1.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 誦讀課文,畫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課堂閱讀
(一)引領學生讀懂課文
1. 導入。
多年來我們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今天我們不妨打破這個格局,老師不講,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學任務。
2. 請大家對照講義一(講義一:把課文內容寫在頁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給學生寫點評),針對畫線的句子或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寫出你的點評。
3. 交流評議(理解的正誤,文采的優劣)。
A.“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經過奮斗的人,在回顧生命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寧靜,但卻有幾分悵惘和虛無。
B.“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經過奮斗的人,在回顧生命歷程時,雖然沒有遺憾,心境平和寧靜,但卻有幾分悵惘和虛無。
C.“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因為生命讓我們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悅和美麗,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談生命(二)》。
D.“快樂雖然興奮,痛苦又何嘗不美麗?”等等。
4. 歸納課文主題。
生命誕生于自然,最終又歸于自然;生命的真諦在于戰勝困難、享受歡樂、不斷前進的過程。
5. 放聲朗讀課文,將自己喜歡的語段或富有哲理的語句多讀幾遍。
6. 然而,現實中卻有兩種戕害生命的暴力行為層出不窮:一是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教師隨機點評)
(二)比較閱讀,領會議論性散文與議論文的區別
1. 閱讀法國作家蒙田的《熱愛生命》,用他的`生活態度為討論作個小結。
作者是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要求人們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說說你更喜歡哪一篇。
相同點:
兩篇文章的主題相似,都談到積極進取的生命觀。
不同點:
A.文體和表達方式不同。一篇是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而議論文則是側重于運用概念、判斷進行邏輯論證,文學性和情感性較弱。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生動地表達生命的意義;這篇文章通過對比論證,批判悲觀厭世虛無主義的人生觀,給人以警醒;倡導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給人以啟迪。
B.作家風格不同。冰心,我國現代文學著名作家,以細膩、清新的詩歌、散文見長。蒙田,法國文藝復興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與培根、莎士比亞等偉大作家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辯”“精于心理分析”“文風簡樸”。
C.語言風格不同:前者細膩、含蓄、清新;后者樸素、明辯,富有邏輯性。
3. 齊讀《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3-24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7-08
熱愛生命的教學設計06-22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3-12
人教版《熱愛生命》教學設計06-27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范文07-10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精選11篇)07-01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3篇05-02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精選11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