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1
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詩經兩首》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課,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來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后,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系,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特點,分析比興手法。
2.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說學法:
學生學法:
1、討論交流法
2、個性展示法
3、課堂辯論法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觀點后的溝通交流,學生間的思維碰撞更有助于學生新觀點的形成和完善。個性展示法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為書面的鑒賞分析打好基礎。課堂辯論法的應用使得課堂不同的觀點立場相互較量,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入探究。
說教法:
教師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歸納法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永遠離不開朗讀法,在本次課的設計中,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包括配樂朗誦,學生朗誦喜歡的詩句,背讀和教師引讀。讓讀書聲讀書聲真正的彌漫在詩歌的課堂。本課以以主問題的設計帶起全文的賞析,因此學生的分析鑒賞在課堂的呈現上會顯得有些零散,教師借用點撥、歸納的方法,結合板書的設計能夠增強課堂的條理性,使得學生的發言更清晰。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中國被譽為詩歌的王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上溯到《詩經》,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追溯到《離騷》。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今天我們一同學習《詩經》中的《氓》。
新課導入從中國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切入,本課是學生高中語文學習中古代詩歌單元的第一課,從《詩經》入題吻合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同時《離騷》概念的引入也為本單元第二課做了鋪墊。
二、 明確學習目標
1. 了解《詩經》的特點,分析比興手法。
2.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學習目標的展示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之前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真正讓學生做到心中有
數、有的放矢。關于《詩經》,學生在初中時期學習過《蒹葭》和《關雎》,因此學生對詩經的特點和比興的手法并不陌生。詩歌女主人形象的概括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對于中關于愛情觀念的探究作為本課的突破難點。
三、 配樂朗讀,梳理概括故事情節
詩歌學習在于朗讀,在學生第一遍朗讀中選用古琴曲《鳳求凰》為背景音樂,為朗讀營造一種古韻氛圍,更易于帶學生進入詩境。朗讀后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點評指導,主要是讀音的準確和四言詩二二拍的節奏。
《氓》是一首敘事詩,學生自主概括梳理故事情節有助于理解詩歌淺層的含義,對女主人公戀愛、婚變、離開的經歷以及情感脈絡的變化有準確的把握,同時為重難點的突破做好了鋪墊。
四、 教學重難點突破
1.初探究:課文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勾畫出來,并簡要賞析。
本堂課的學習重點在于對女主人公形象的概括與認識。但重點內容突破的問題設置沒有選用“詩歌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從《詩經》手法角度“詩歌是如何運用比興手法的?”出發。引導學生從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詩句入手,這一角度突破口小,有助于學生自主理解,角度多便于學生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比興手法運用等方面發散出去,也就是用一個總問題將全文穿起。同時這樣的問題設置更便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闡發出來,正所謂“讀進去,說出來”。這樣的讀詩的角度,除去讓學生學會解讀《氓》之外,也學會讀詩鑒賞詩的一般規律。
這一環節中,詩歌內容的分析理解更注重于課堂的生成,教師重在引導而不是講授。在小組活動,先引導學生先自主理解,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級展示。這樣有助于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獨立的見解。
2.再探究:女子離開氓以后,能不能獲得幸福?
這一問題的設置事實上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在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詩歌的思想內涵。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對于正確愛情觀的探討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環節的問題設置本身就是兩面性的,富于辯論性。而學生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解讀,會在課堂上呈現思想和觀點的碰撞,在辯論聲中學生們會對正確的愛情觀有清晰清楚的認識。在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文解文”的閱讀方法,以規避學生完全脫離開文本進行無根據的拓展延伸,在本堂課上學生結合文本聯系實際的爭辯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五、 課堂小結
什么是愛,愛是靈魂的共通,愛是精神的平等。什么是愛情,朦朧派詩人舒婷用《致橡樹》給我們做出了詮釋。
本課以朗讀舒婷《致橡樹》節選收尾,以教師朗讀的聲音帶動學生一同跟讀,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與學生上一環節內容想成呼應,同時有和上課伊始的朗讀呼應,從朗讀聲氣,再朗讀聲中結束,使得整堂課的設計結構圓和。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注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初步胚芽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4、背誦課文。
重點
反復吟誦,體會感情,背誦課文。
難點
了解比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特點。
教學手段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一復習,背誦課文一二段。
二.分析課文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
(1)提問: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的情節線索是什么?
明確:一個女子的婚戀悲劇。
情節線索:“戀愛”——“婚變”——“決絕”
(2)提問:詩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概括每層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一層(1—2):追述戀愛活。
第二層(3—5):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層(6):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從詩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于往事是一種什么心情?
明確:女子在回憶往事時,心情是很復雜的。
從一二兩章詳寫他們戀愛時的幸福可看出她對氓仍懷有一些感情。
從三四五章寫他們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對“氓”非常怨憤。
思前想后,對“氓”反感到極點,斷絕關系。
四、分析詩中女主人公形象
1、詩中女主人公有著怎樣的思想性格?
A、溫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B、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C、重情——“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D、清醒剛烈堅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寫作技巧
1、對比手法
①提問:詩文中怎樣體現出氓用情不專的?
明確:使用的“對比”的手法。把氓婚前與婚后的對比。
分心討論婚前:忠厚——“氓之蚩蚩”
婚后:變心、兇暴——“士貳其行”“至于暴矣”
②提問:這首詩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
明確: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
婚前:幸福——“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載笑載言”
婚后:痛苦——“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勞累——“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③文中這兩次對比有何作用?
明確: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
2、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詩文中“賦、比、興”的分布情況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提問:詩中哪些詩句是比興句?好處是什么?
明確:“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作用:
①結構上:
A、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平鋪直敘。
B、起過渡作用。
②內容上:
A、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并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板書設計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比、興)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要求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
3.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
3.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4.《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三、教學設想
首先,解決詩中的難字難音,再次理清詩的敘事情節,并對詩進行全面理解,
讓同學們掌握字音,掌握這首敘事詩的內容和情節發展。
四、教具設備:
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出不同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經》中的一首愛情詩《靜女》,通過寫一對青年男女在僻遠的城角幽會時歡樂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這節課呢,我們將繼續學習《詩經》中的另一首愛情詩,大家請翻開課本91頁。(同時板書課題)
(二)介紹課題
現在請某某某同學來讀一下課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反問同學:為什么不是讀máng呢,在我們的現代漢語中,它不是讀máng嗎?),第二種情況,讀錯,及時糾正。
這里我想特別明確地提出氓是一個古今異義詞
氓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
上節課我們在介紹《詩經》的時候就說到,《詩經》按其內容分,可以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稱15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今天我們講的《氓》這首詩則是15國風中的衛風,大家請看注釋①
現在,大家先認真聽錄音一遍,注意詩的節奏和難字難音
(三)難字難音
匪:fēi湯:shāng
愆:qiān徂:cú
將:qiāng裳:cháng
載:zài靡:mǐ
于:xū隰:xí
說:tuō角:jiǎo
(四)情節和主題
1.情節
剛才大家在聽錄音時就應該感覺到了,《氓》是一首敘事詩,是敘事詩呢就有它的發展情節,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現在請同學們朗讀這首詩一遍,并參照注釋,試著理清敘事情節。呆會請同學來說說詩中的發展情節,并劃出相應的章節。(請同學回答問題)
《氓》這首詩是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敘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一章: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溫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過“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專一,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癡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后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后的辛勞和所受的傷害。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后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對于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一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2.主題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第四課氓
戀愛(第1、2章)(熱情、幸福)
氓婚變(第3、4、5章)(怨恨、沉痛)
決絕(第6章)(清醒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注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初步胚芽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4背誦課文。
重點反復吟誦,體會感情,背誦課文。
難點了解比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特點。
復習鞏固一復習背誦課文
二、理解性默寫
1、用賦的手法寫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2、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說,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3、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比喻愛情是美好的,但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4、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5、寫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時也寫出女子溫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后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6《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現女子未見心上人傷心難過的語句是: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7、表現女子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為妻,多年來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對愛情和婚姻充滿幻想,深深地沉溺在愛情之中,純真、熱情,能夠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練習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兇惡的嘴臉,竟然殘暴的對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恥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她已不再相信愛情,并直接勸告女子不要沉溺于愛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對愛情的忠貞,而以無比怨憤的心情,痛斥那個男子的`負義行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2、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的語句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是: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14、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癡迷于愛情的兩句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15、《衛風氓》中描寫女主人公熱戀時見到氓時高興的詩句是: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16、《衛風氓》以桑樹起興,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
17、表現女子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5分)
A、其葉沃若沃若:潤澤的樣子。
B、于嗟女兮于嗟:嘆息,“于”通“吁”。
C、女也不爽不爽:指不爽快。
D、靡室勞矣室:家務。
2下列各句,全有通假現象的一項是( )(4分)
①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②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③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④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分析衛女形象,培養堅強獨立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分析詩歌人物形象。
【課前預習】
交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解決生字詞和句子的基本理解(要求:讀標題,讀詩,讀注釋)
2、你對這首詩歌有什么疑問或思考?
【課堂過程】 課前音樂:《詩經 氓》吟誦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發詩趣
1、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詩經》中的一首:《氓》
《詩經》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或活潑頑皮,無論是《兼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過學者鮑鵬山卻說“《詩經》里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主人公,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詩歌。(目標展示)
第二環節賞讀詩文,理解文意
1、教師范讀。
二、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三、學生誦讀展示。
第三環節 賞析細節,把握脈絡
1、一首好詩,我們要反復讀。要讀出韻味,讀出細節。而意象就是詩歌里表情達意的常見細節。《氓》這首詩中,有個意象值得我們關注——一條見證氓與女子愛情的河流,它就是——淇水。
2、它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3、你能不能圍繞淇水,從衛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稱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那年,淇水邊_______
4、三次淇水邊,“衛女”心情有什么不同?
(老師板書:戀愛——幸福而甜蜜;婚變——悲傷而無奈;決裂——清醒而剛烈)
5、自己揣摩一下該用何種語氣、何種表情來讀這淇水三章。
師:“淇水”是一個特定的意象,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見證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過程。
第四環節 探討人物,提升詩旨
1、讀者往往通過一個人的經歷,所作所為,能窺探到他具有怎樣的性格。那么你感受到氓中的女子是一個怎樣人?分析一個人物形象,最好能找到情感共鳴點。比如女生,你可以去思考、探討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你也具備或應該擁有?男生,你可以思考衛女身上的哪些優點值得你把這樣一個女子當作紅顏知己甚至是人生伴侶?當然你也可以去反思,衛女身上有哪些教訓可引以為鑒。
學生自由發言(重視裸讀)
2、我們看看知名學者是怎么評價這位女子的?
(1)鮑鵬山說:“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為便是那位衛國女子。”
(2)錢鐘書先生曾評價過這名淇水女子:“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旁觀其事,誠足齒冷。”
你們的思想和知名學者有很多共同點我們不妨總結一下。在這場愛情婚姻悲劇中,她有三個身份:作為戀人,她多情溫柔熱烈;作為妻子,她嫻淑勤勞、甘守清貧;她還有第三個身份:棄婦
師補充:棄婦
因婚姻破裂或丈夫變心而被拋棄的婦女。最常見的反應是?
哭訴:男子變了心,我們常常會聽到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我為他操持家務養兒育女,付出那么多,他怎么能這樣對我,殊不知這樣的抱怨模式,從詩經里的女子就開始了。“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嫁給你這么多年,我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起早貪黑,天天如此,可我的辛苦換來的是什么:“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家業有成,生活安定,對我的態度卻越來越粗暴。
被拋棄的女子該如何應對呢?
是低三下四的搖尾乞憐以求一安身之所,還是尋死覓活?隨后我們會學到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女主劉蘭芝和丈夫焦仲卿伉儷情深,但卻不得婆婆喜歡,百般刁難,丈夫被迫將其休棄,劉蘭芝哥哥又想讓其改嫁他人,劉蘭芝選擇了投水自盡。還是選擇夫妻反目成仇?
《氓》中的女子的選擇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心。違反誓言不思恩情,那就算了吧。她選擇了冷靜理性地反思這段婚姻。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
從她被拋棄后的選擇,能看出她有怎樣的性情?
清醒、剛烈的性格。
也就說她無論是戀人,還是妻子,還是棄婦。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結局依然凄涼。
這樣就取得了雙重的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產生無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這樣的婚姻悲劇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獨立自尊,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也許就是因為這些,鮑鵬山先生認為她是中國棄婦的最完美形象!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她過于輕率、識人不明、又過于投入沉湎愛情。相比于《蒹葭》中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朦朧美,《氓》更具有現實主義的力量。
第五環節 思考愛情與婚姻
1、這樣一場以自由戀愛為開始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令人唏噓不已。也不禁令人猜測,他們婚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同學們,你們從詩中找到哪些原因?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朝三暮四。對愛妻是不忠在先,繼而無情拋棄。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葉未落的時候茂盛而潤澤,桑葉落下時枯黃而憔悴。用桑葉的變化來形容女子容貌這是詩經中的比興手法。色衰愛弛,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在那個女子處于附屬地位的年代,這簡直就是加在所有女子的頭上的魔咒。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她向所有天下所有女子發出了善意的勸告: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大家讀一讀這一節,看能不能讀出這種節奏的起伏,體會情感的變化?
小結:愛情和婚姻是一個永遠都值得爭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今后都要面對的問題。希望通過這篇詩文帶給大家更多的思考。
齊聲背誦詩歌。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了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通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范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并非注釋里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并非通假。
將:讀qiāng,愿、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濕、浸濕。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后,詩中男女發生了什么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偽熱情、善良、多情
婚后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后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么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5、布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復朗讀并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重點:
1、熟背本詩,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難點: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二、教學過程
㈠導入:(放錄音)讓學生聽歌曲《在水一方》。
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明確]《詩經》中的《蒹葭》,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詩經》中的其他作品。
㈡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㈢引入《氓》
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㈣指導誦讀
放錄音:第一遍,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二二節拍)
指名兩位學生朗讀,并讓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詩歌的語氣語調,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㈤詞匯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無—毋說—脫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的詞語(至于以為泣涕子賄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
其黃而隕:黃,名詞活用作動詞,變黃。
士貳其行:貳,數量詞作動詞,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數量詞作動詞,經常改變。
㈥小組討論理清思路(用兩個字概括詩歌大意)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板書)
㈦自主合作探究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1、學習“戀愛”部分(一二章)
⑴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明確]相見定情送別約期(布置作業:將這一部分改寫成現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任性
姑娘:溫柔體貼癡情遷就男子這也預示兩人今后的悲劇婚姻生活。
集體背誦一二章
2、學習“婚變”部分(三四五章)
⑴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⑶集體朗讀這部分。
3、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征。
4、從文中可以看出年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5、體朗讀課文后,利用課堂剩余時間背誦本詩
6、板書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注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能力目標
3.初步培養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情感目標
5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積極的愛情觀。
二導入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是一種自發的不由自主的情感沖動,同時也是個體的一種自我選擇。作為我國文學初唱的《詩經》,其中的愛情詩從文學的角度寫出了禮制完善之初時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出對人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輝。這些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里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是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本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位女性的愛情生活。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⒈簡介《詩經》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詩》被當作儒家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補充:“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之首。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作品分類:風、雅、頌
《詩經》中作品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鄭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內容生動活潑而富有生活氣息,是現實主義的源頭。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共105篇。“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會典禮,“小雅”則用于一般的宴會典禮。部分小雅來自民間。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歌詞。
表現手法:
⑴大量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⑵四言為主,章節復沓,反復詠嘆。
作品內容:史詩、諷刺詩、愛情詩、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等樣樣都有。反映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案《氓》教學設計07-11
《氓》教學設計06-08
氓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11
氓的教學設計03-18
氓教學設計05-03
氓_教學設計10-12
《氓》教學設計08-06
詩經氓的教學設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