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長相思》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游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結合注釋讀懂詩詞大意,進一步學習品味有畫面感的詞語,體會詩人情感的閱讀方法,學習詩人融寫景和抒情為一體來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背誦復習,初步感知
(一)、背誦《泊船瓜洲》、《秋思》
1、導入:師: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心中,鄉愁又是什么呢?
2、板書課題,理解“長相思”,初步了解詞(又稱長短句,分上下闕而詩每句字數一樣。),問: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憶江南、漁歌子。)
3、了解作者。納蘭性德:本名為成德,后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著有《飲水詞》、《通志堂集》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
(二)讀詞《長相思》,要求
1、自由讀兩遍詞,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聒讀音和寫法)和多音字(更)的正確讀音。)
2、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自由讀兩遍。
(三)結合誦讀穿插討論——“更”為什么要讀平聲?——什么人聽得到打更的聲音?更聲對這些人意味著什么?——“風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風,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二、聯系插圖,讀懂詞意
(一)默讀《長相思》,看看書中的插圖,讀讀書中的注釋,想想這首詞向我們展現那些景物并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山、水、榆關 —— 不舍
千帳燈—— 孤獨
風、雪—— 失眠
故 園—— 思鄉
(二)讀后討論:作者的“身”在哪里?長相思讀完你看到了那些畫面?(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看到了翻山越嶺的畫面。
——看到了風雪交加的畫面。
——看到了刀光劍影的畫面。
——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
——看到了眺望家鄉的畫面。
師:這里站著好多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這些站著的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小河大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三)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們是從哪兒讀懂的?
(板書:心系故園)師:同學們,作者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們連起來,長相思讀到這里你讀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四)小結。師: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懷著這份感情,大家齊讀《長相思》。
三、展開想象,讀出詞情
(一)配樂朗讀,想象詞中的情境
走進作者的心中。配樂《愴》,師生輪讀《長相思》,想象意境。
(二)自由朗讀詞展開想象,配樂《琵琶語》
師: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請同學們選擇一個畫面、一種場景,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播放音樂、畫面)
師: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暢談著……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茶,嘮家常……那還可能是(學生在音樂聲中寫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好一幅恬靜安閑的村居圖。——故鄉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針針納入寒衣的線啊!——故鄉就是妻子那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啊!——一個多么寧靜、多么美好的團圓之夜啊!——故園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樂融融的生活。
(三)對比引讀
師: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下闕)
師: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里,數著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
師: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么快樂啊!可在這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學生朗讀詞)
四、互文印證,讀透詞心
(一)質疑問難
師:詞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如下預想)——你為什么要遠離家鄉去從軍呢?——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你離開家鄉已經有多長時間了?——你在行軍途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二)互文印證
師: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試問我為何輕易的離別,一年和家人能團圓相聚多久?)師:還有誰也想這樣問一問詩人?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誦讀:——長亭外,楊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圣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古道邊,芳草萋萋,傷感的朋友深情地問他——(齊讀此句)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齊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月光下,秋風瑟瑟,孤獨的納蘭性德深情地問自己——(齊讀此句)詩人如此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卻要踏上征途,我們感受到詩人(舍小家顧大家的愛國情懷)。
(三)回歸課文,小結,并會背誦。
師: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中。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讀:長相思。
師引: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生讀:長相思。指名學生背誦《長相思》。
五、區別詩詞,感受異同
討論:再次讀三首詩詞,在讀中討論他們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1、格式不同。詞又稱之為長短句,分上下闋而詩卻每句都字數一樣。
2、三首詩詞表達的情感相似,都蘊含著深厚的思鄉之情。
3、表達的方法不同,《泊船瓜洲》是借景抒情,《秋思》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是結合了他們的特點,融寫景、敘事為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六、課外拓展,背誦詩詞
萬水千山,隔不斷思鄉情,千辛萬苦,抹不掉思鄉情,別時容易聚時難啊!你們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問君何事輕別離,一年能幾團圓月——納蘭性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在這字里行間寫不盡的是鄉愁,當我們如他們那般遠離故鄉、獨自一人在異地他鄉之時,在我們心中總會記得背誦這些詩。
《長相思》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奇觀。求之于詞,則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夜深千帳燈”……差近之。
二、題解:
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三、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衛。生平避談世事,故詞也主要寫離別相思及怨夏悲秋等個人生活感受。詞的風格直抒胸懷,婉約清新;但過多哀思,情調消沉。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纏綿悱惻,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寫旅途思鄉,也寫得悠長動情。
四、朗讀課文,直到能夠背誦
五、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1、整體感知
(1)、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么樣的景物,你能確定是哪里的景物嗎?
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
(2)、體會出這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表達羈旅懷鄉的.感情。
2、互文見義:詞的上片用“山一程,水一程”的旅途上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下片用“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的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余,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于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3、賞析加點字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系故園。
六、拓展練習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與納蘭詞有何不同?
《長相思》教學設計 3
【設計理念】
語文,是洋溢著靈性的美!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在平等交流中來感受和積累這一美的過程。中國古代經典詩詞,更是靈性與唯美的集中體現。經典詩詞說到底,是對宇宙萬物的洞悉、對人生的了悟,并以完整的形態出現,所以,詩詞只能去“會”、去“意”、去“悟”,而這最好的策略是體驗誦讀,任何支離破碎的分解,都是缺憾!“詩活在誦讀,誦讀保護了詩的存在!”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生字,能從字正腔圓的、通順流暢的朗讀過渡到情感誦讀,培養語感。
2、通過想象畫面、情景體驗和誦讀的方法,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詩詞的特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古代經典詩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在想象、情景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構建“征途”、“故園”意象,體味“相思”,感悟“人性”。
【教學流程】
一、初讀·印象畫
1、板書課題,(相思)相思是愁!離愁,春愁、鄉愁。
鄉愁,在李白的`筆下,是撒滿床前的月光,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請大家自由朗讀《長相思》,看能不能發現些什么?
2、初讀四遍。
前兩遍:生字、多音字讀準,字正腔圓。后二遍:講究節奏,有味道。
教師通過引讀、帶讀、試讀題目,引導學生按兩個層次朗讀,層層落實。
板書:詞的朗讀要求:順、懂、味
3、兩讀過后談感受
師問:詞讀到這兒為止,《長相思》在你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
帶這各自的印象和感受齊讀詞,讀到詞的字里行間。
二、再讀·形象畫
1、過渡語:長相思啊長相思,作者為什么要如此的長相思呢?學詞只有印象和感受還不行,這還需要走進詞人的心靈世界。現在請大家在走進課文,默讀課文,仔細結合資料下邊的注解,弄懂詞的大意?
(先講大意,再講解學習古代詩詞的“意會”作用。)
2、師:現在蔣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詞的大意“意-會”沒有?
一是:作者的“身”在哪里?(板書:身在征途)
二是:作者的“心”在哪里?(板書:心系故園)
3、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打上圓圈再聯起來)會有什么新發現,新體會?
(啟發學生開放思維,感受和體驗作者相思之情)
師談話:一個遠離,一個牽掛,遠離越久,牽掛越長,征途越遠,相思越長,所以題目是《長相思》,
出示地圖,(介紹背景)
一說:身心分離的內心世界。
二讀:齊讀作者身心分離的那種心情
三、品讀·新印象畫
1、師范讀,生跟讀,親近文本,展開聯想和想象,構建“征途”意象。
2、開放思維,創造想象,描寫浪漫生活,構建“故園”意象。
四、悟讀·現實畫
a)師談話:美好而浪漫的畫面和場景,卻在現實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只有“聒碎鄉心夢難成”(板書:碎)
b)指導悟讀。誰來再讀讀《長相思》?
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楊柳依依,春暖花開,沒有親人的關懷和問候,只有……
在這里,晚上,沒有皎潔的月亮,沒有甜美的飯菜,更沒有和妻子,兒女一起的溫暖與幸福,只有……
在這里,沒有(學生寫的場景)只有……
c)齊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長相思,請同學們想象畫面,進入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心靈,齊讀《長相思》。
五、研讀·人性美
a)師談話:同學們,詞讀到現在,我已經能夠真切的體會到(聲中帶情),那么作者作為一名出生于宦官之家,書香門第的才子,又是名門望族,為什么還要忍受相思之苦、相思之痛,這是為什么?
(生自由回答)
b)出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重點感悟“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c)板書:“愛祖國建功業”(人性美)
d)總結
《長相思》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分析
《長相思》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五課中的第三首古詩,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暴雪之聲的。
第二組課文的主題是“月是故鄉明”,這首詩正是情意綿綿的思鄉佳作,形象地詮釋了“月是故鄉明”。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能讓學生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淀。同時受到思鄉、愛鄉這種高尚情操的熏染。
學生學情分析
本次的教學對象是農村五年級學生,據了解本班學生對古詩相關知識知之甚少,覺得古詩內容難理解,學起來很吃力。不過他們對于古詩的學習已有一定的基礎,已有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理解、感悟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兒童特有的表現需求、探究需求、被認可的需求,都有利我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思想
《新課標》要求古詩的學習重在感悟積累,讓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次教學內容和本班學情,我把情意殷切、韻味深遠的文字符號轉化為一種具有生命體驗的情感符號。即通過“讀、想、議、寫、吟、唱、舞”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引領學生輕扣詩歌的大門,從而讓他們在詩海中徜徉,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工具書,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熱愛。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工具書,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讀、想、議、寫、吟、唱、舞”等教學方式 ,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詞人暗藏于詞中的無限情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讀出詞的韻味。
2.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淀。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讀出詞的韻味。
2.走進詞境,體會詞人暗藏于詞中的無限情思 。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思鄉的詩歌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意境渲染,喚醒體驗
1.激情導入
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詩人王安石的內心生起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之情;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詩人張籍的內心則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么,當夜深人靜、風雪交加的時候,詩人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
【設計意圖:開課的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是促使學生主動地走進文本。本課前兩首思鄉名句的引入能喚醒學生的體驗,既有助于引導學生走進美妙的古詩世界,奠定思鄉這一情感基礎,又有利于積累古詩名句,厚實文化積淀。】
2.板題,讀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題)
3.質疑:讀了這一詩題,你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二、配畫面,知詩人。
(課件顯示納蘭性德簡介)師簡介納蘭性德。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 一讀,讀準音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課件出示古詩)
2.生展示讀,生互評。(注意“更、聒”的讀音)
(二)二讀,讀詩味
1.我是這樣讀古詩的,你們聽聽,和你們讀得有什么不一樣?師讀。
2.生說不同之處。
3.生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讀古詩。(搖頭晃腦讀、打節拍讀、手舞足蹈讀)
4.生展示讀,師評。
(三) 三讀,讀畫面
詞讀到這里,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讀的層次性。在讀熟的基礎上整體感知古詩,在整體把握后經歷一次潛心會文的過程,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另外,教師動情的引讀,不同的讀詩方法讓學生耳目一新,能激起他們對詩歌的喜愛之情。】
四、研讀內蘊,走進詩韻內核
(一)何處:初步感受征途之艱
1.作者身在何處?你怎么知道的?(師板書:身在征途)
2.想像上闕的情境,感受征途不易。
自由朗讀詞的上闕,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境?你有什么感受?
3.自由讀、齊讀。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讀中體會征途之艱。
(二)何聲:對比感受故園之美
過渡:我們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那里有怎樣的聲音呢?
1.學生自由朗讀詞的下闕,想像下闕的情境,找出字里行間的聲音來。(抓住“聒”體會)
2.寫話練習。(播放背景音樂)
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境呢?選擇一個畫面,一種情境,用手中的筆、更用心中的情把它們寫下來。
匯報交流。
3.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有的`只是(師指詩句引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三)何心:質疑追問情歸何處
1.作者身在征途,心在哪里?(師板書:心系故園)
2.《長相思》讀到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孤獨、思念、破碎、痛苦、傷感......)
3.情境質疑:詞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重點解決為何不歸)
(四)互文印證
1.這次出行,納蘭性德寫下了好幾首詩詞。在一首《菩薩蠻》的詞中,他留有這樣的詞句:“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課件出示這首詞)
2.看畫面聽音樂,反復誦讀此句。
(五)回歸課文
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師板書:輕?重!)
小結過渡:就這樣,納蘭性德將自己對故園的無限思念和依戀寫進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長相思》。
【設計理念:要讀出詞的韻味,首先要入情。了解作者經過的地點,感受路途迢遙、軍旅不易,這是思鄉的情感基礎之一;充分想象征途、故園兩個世界里的聲音,思鄉情感在對比中自然爆發。當然,“長相思”僅僅理解為軍旅之怨、思鄉之情是不夠的,結合詞人的背景、責任、理想等因素也可能是他不遠離征途的重要原因,學生的思緒在此停留盤旋,全詞的格調頓添亮色,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多元感悟古詩詞的意識。另外,教師深情的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讓學生品嘗到詩的語言美、情感美,從而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五、吟詩, 舞詩, 唱詩
1.過渡:將你的體會融入到你的聲音里,隨著音樂,再來讀一讀。 (配樂齊讀)
2.情到深處總想一吐為快,現在把你的感受用你喜歡方式表現出來,可以搖頭晃腦讀,可以做動作讀,還可以打節拍讀……(配樂個性朗讀)
3.唱讀。我們現在學的這首詩古人還為它配了曲,想聽嗎?學生邊聽邊試著吟唱。師引導學生和著音樂來唱讀。
【設計意圖:經過細細品味后,我們理解了詩意,體悟了詩情,為詩中優美的語言陶醉著,被詩中綿綿的情思感染著,大家心中有千言萬語要一吐為快,這時讓學生以吟、舞、唱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可謂“水到渠成”。至此,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六、拓展視野,走向自主語文
師配樂小結:納蘭性德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他的詞既婉約自然又大氣磅礴,想更多地了解納蘭性德,請讀《納蘭詞》,想讀懂《納蘭詞》,請更多地了解納蘭性德的瑰麗人生!
【設計理念:學生要真正學會品讀古詩詞,一是要有學習的主動性,二是要有實踐的方法與目標。以進一步走進《納蘭詞》為驅動,鼓動學生去《納蘭詞》里實踐,感悟詞人詞心,這既是課堂學習延伸的需要,也是語文課堂從“教練場”走向“游泳池”,引領學生到詩歌的海洋里去徜徉。】
七、自主作業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輕? 重!
心系故園
教學小結與反思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情而來的。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寫、吟、唱、舞”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課我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 想象能使學生盡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熏陶感染。本節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為了體悟詩情。這種熏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后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長相思》教學設計 5
設計理念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寫了南方將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風聲雪聲而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境入情。讀中感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達。主要抓住“故園無此聲”來反問和追問,在反問中展現了行軍艱難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問中大膽設想了故園溫馨之境,詞中短短的五個字“故園無此聲”,并未直接寫故園卻勝過千言萬語,正是作者的巧妙之處。兩種情境的碰撞自然會出現強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對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詞情,真是難眠之時心好苦。而開課的寫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這種思鄉之苦的原因,只有——長相思。最后在學生的深情朗誦中結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能感知詞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看注釋、插圖,查閱資料,想象,對比等方法進入詞境,感悟詞情。
情感與態度: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入詞境,感悟詞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兩首背景音樂,一首傷感,一首輕快。自制演示文稿。
教學流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引入文本。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在他擔任侍衛期間,曾多次跟隨康熙出巡,寵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納蘭性德隨御駕東巡,去往山海關外盛京(沈陽)途中,寫下了《長相思》這首詞,成為了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二、初讀《長相思》,感知大意。
1、讀準讀通。(抽生讀,相機指導)
2、結合注釋、插圖了解詞的大意。(討論交流)
3、把自己的體會融入其中,爭取讀出詞的韻味。(各種形式展示)
三、反問“故園無此聲”,品行軍之艱難。
出示:“故園無此聲”一句
1、“故園”指什么?
2、“此聲”指什么聲音?
3、“故園無此聲”,反問(?)有此聲(讀詞的上闋找答案)
(1)山水之間有此聲
①看插圖結合想象,說說可能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過一座山,涉過一條河的意思嗎?你還感受到什么?
③帶著感受朗讀。
(2)榆關那畔有此聲
①行軍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是榆關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②想象關外會是怎樣的情景呢?還會有哪些困難?
(3)千帳之外有此聲
①看插圖結合想象,描繪“夜深千帳燈”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帶著感受朗讀。
小結
師:一路爬山涉水,鞍馬勞頓。生:山一程,水一程。師:耳畔唯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清寒的時節,蒼涼的去處,目的地還在榆關那邊。生:身向榆關那畔行。師:耳畔更是?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生:夜深千帳燈。師:不絕于耳的仍是?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是多么的艱難啊!
四、追問“故園無此聲”,憶故園之溫馨。
“故園無此聲”,故園有(?),(輕快的音樂漸起)任由學生發揮想象。
師:在夏日納涼的庭院里……在全家團圓的中秋之夜……攜妻兒到野外游玩……邀友人閑聊暢飲……
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和感受。
五、兩相對比,悟心碎之情。
1、師: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有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故園有的是親友關愛,故園有的是溫暖舒適……難怪在這樣一個寒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夜晚會:(生讀)“聒碎鄉心夢不成”
問:這顆被聒碎的心是怎樣的心?
2、創設情景寫話,體驗思鄉之切。(傷感的音樂夾雜著寒風朔雪之聲)
萬丈穹廬下安扎著營帳,帳內燈光點點,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一更接一更,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連做一個思鄉夢都做不囫圇,做不安逸,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我們走進一個個軍帳去看看吧:兩個小戰士索性嘀咕起來……一個老兵在帳內輾轉反側……站崗的哨兵眺望著故鄉的方向……一位將軍在油燈下寫起了家書……納蘭性德……
把自己想到的畫面用幾句話描繪一下。生交流。
3、問:納蘭性德如此思念故鄉,他為何要離開故鄉?為何不趕快回到親人身邊去呢?
生交流后,回到開課的寫作背景齊讀。
結束語:身在旅途,軍營帳篷中,作為貼身侍衛,侍君保皇,是義不容辭的天職。但這并不妨礙作者的思鄉之情呀!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風雪之聲聒碎鄉心的難眠之夜,真是“身在軍營心系故園”啊,只有——長相思!(生感情朗誦全詞)
板書設計:
行軍之艱難
↓
長相思
↑
故園之溫馨
《長相思》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1、結合詞意,用貼切的情感朗讀課文。
2、通過細讀詞句,正確理解詞的字面、全詞的意思。
3、理解關于詞的初淺的常識。
課前準備 :
1、查字典,掌握“畔、帳、更、聒”四個字在這首詞中的正確讀音和意思。
2、聯系地圖,大概知道:作者從何處出發?此時身在何處?前往何處?聯系資料,了解:作者此行的目的。
3、閱讀關于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和兩種不同理解的賞析,初步形成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
4、反復朗讀課文,思考:用怎樣的語氣來貼切地讀好每一句詩。
教學過程:
一、初讀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與停頓。
2、揣摩朗讀,同學互演,有不同意見的小組提出來。
二、細讀
1、理解上闋(què)詞意,用貼切的感情朗讀上闋。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確解釋。交流預習過程中你對這句詞的意思的理解;介紹“互文見義”,這是古詩文寫作中的一種方法,意思為:越過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試著用一個詞語表達“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從何處、在何處、向何處”。讀詩句——看地圖——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帳燈”,并理解其含義。介紹辛棄疾的《破陣子》;將辛棄疾的沙場英雄氣概與納蘭性德從心底流露出的對自然生活的渴望與欣然作比較,感受納蘭性德深深的愛與痛。用貼切的情感朗讀上闋。
2、理解下闋詞意。
(1)理解“風一更,雪一更”的.正確意思。(互文見義)讀“風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個什么詞語?交流你對“風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夢不成”,“無此聲”。“聒”,嘈雜的是什么聲音?因為什么而“夢不成”?“此聲”指什么聲音?家鄉真的“無此聲 ” 嗎?
(3)用貼切的情感朗讀下闋?
3、朗讀全詞。用下闋中的一個詞概括全詞的主題。
4、理解真正的“故園”“鄉心” 。
(1)真正的“故園” 指什么?字面意思:故鄉;含著意思:自然、自由的生活。
(2)真正的“鄉心”指什么?“故鄉”在何方?納蘭性德真正思念的是什么?
5、這首詞有令你感動的東西嗎?你為何感動?
6、完成作業本作業。
《長相思》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學會“榆 畔 帳”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重點難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詩句的意思。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師:同學們,在李白的眼中,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兩岸的徐徐春風。那么,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詞,納蘭性德的《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3.師簡介,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呢?
長相思分為上闕和下闕兩個部分,內容多為思念家鄉或者思念親人。
4.簡介納蘭性德。
二、整體感知
1.①(指名讀)誰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榆關 那畔,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②解釋字詞。
2.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再讀,解決詩歌節奏。
下面,我們全班一起,把這首詞有節奏地讀一讀,
三、學習詩句
(一) 默讀
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聯系書上的插圖和注解,想想這首詞主要在講什么。
(二)學習上闕
請一個同學讀詞的上闕。
1.誰來說說,作者身向何方?(板書:身)
在榆關
2.那山海關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地嗎?
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那畔)
是的,……(簡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從“一程一程”體會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萬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遇到什么困難?(路陡,山高,水深 ……)
4.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上闕的意思?
5.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出行軍的艱難來。
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將士們“山一程”的 爬山之難,誰還能通過朗讀體現“水一程“的涉水之難呢?
齊讀。是啊,行軍多難啊 !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和納蘭性德一起艱難行軍的將士們,來,把上闕讀一讀。
(二)學習下闕
是啊,夜深了,勞頓了一天的將士們本該在營帳里好好休息,為什么他們營帳里的燈還亮著呢?
請同學們輕聲讀詞的下闋,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1.為什么燈還亮著?
2.是什么聲音勾起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
3.這樣的聲音在將士們聽來好聽嗎?哪個詞告訴你聲音嘈雜不好聽?(聒)
你是怎么體會的?(出示風雪畫面)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園無此聲
好一個故園無此聲!那故園指哪里?故園會有什么?
想想故園會有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 它寫下來。
(故園有什么樣的什么,有……的……,還有……)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下闕的意思?
6.誰來讀一讀下闕
是啊,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故園那美好的畫面全都碎了,故園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納蘭性德連夢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這是怎樣一種身心分離的痛苦啊!
指名與師合作讀。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小河,這里只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熟悉的大槐樹,這里只有……
師:在這里,沒有故鄉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喚,這里只有……
誰還想再讀?假設你就是納蘭性德,正在忍受思鄉之苦的納蘭性德。
齊讀。
四、配樂讀,悟感情
納蘭性德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他在忍受著身心分離的痛苦啊,同學們,身向榆關,心卻在故園的僅僅是納蘭性德一個人嗎?
全班一起讀。(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正在風雪之夜苦苦思念家鄉的將士們,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
1.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把整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2.范讀(配樂):
3.男生女生讀,齊讀
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這里只有——
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溫暖,這里只有——
在這里,沒有牧童的 短笛,沒有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聲笑語,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師:愛故園,思親人,字字化作——
生:(齊讀)長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達思念家鄉的詩詞或歌曲,讀一讀或唱一唱。
配套資源(點擊可預覽)
《長相思》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會認“榆、畔、聒”3個生字和“更”一個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4.在抓住景物、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停頓。(出示課文)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詞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讀對了嗎? 注意“榆”“畔”、“聒”、“更”的讀音。
3.指導學生畫節奏線,讀出節奏。
4.指導讀詞題。
5.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在字面上以空格的形式分開,而在朗讀是要注意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6.詞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三、想象畫面,理解詞意
1.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
3.小結: “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4. 納蘭性德的心在哪兒?指名答。板書:(心系故園)
5.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連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6.一個遠離,一個思念,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感覺讀出來。
7.同學們,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什么了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8.同學們,納蘭性德如果身在故園,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
9.引讀,背誦
10. 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小結并板書:碎
11.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齊讀《長相思》(配樂)
四、感悟詩境,體悟詩情
1.指名背誦邊塞詩,體會納蘭性德報國而又思鄉的情懷。
2.全班配樂朗讀。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分別找出詞中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語句。
2.收集有關思鄉的詩句。
板書設計: 長相思
納蘭性德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長相思》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感情朗讀感悟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1. 導入新課.-----朗誦鄉愁
師朗誦鄉愁。
2.讀課題。
師范讀課題,生跟讀。
3.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的一首思鄉詞。
(出示幻燈片:納蘭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詞人,他的詞主要是寫離別相思之情。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初讀。
請大家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讀正確。
生讀《長相思》。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生字
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釋。
(2)出示停頓的地方。
師范讀。
男女同學分上下闋讀看看。
(男女分角色朗讀長相思)
2.同桌交流。
生讀,讀完后和你的.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3.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首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三、品詩詞——(深入品味詩的情感)
1.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認真地品讀詞或句,并及時做旁注。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作出指導
2.反饋交流、引領提升
小組交流。
(師板書)
作者的心在哪兒呢?你從文中的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
全班一起讀。
3.仔細研讀。
生閉上眼睛,老師要播放一段錄音,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一起走進他的征途。
播放課件。
交流。
4.想象意境。
故園無此聲啊,故園無此聲。那么在納蘭性德德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當中,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
(播放雨韻)課件——音樂、詩詞、畫面:“憶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讓生想象自己是納蘭性德,那此時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對比引讀:
(播放琵琶語)
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有的只是──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里,數著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么快樂啊!可在這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
我的家鄉多么美好呀!故園,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寧靜詳和……而身在塞外,聽到的卻只有風雪交加,感覺到的只有寒冷孤寂,臥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這種心情,誰人知曉呀!這種身心分離的痛苦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那就是——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讀)
再一次感情朗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苦、那種痛、那種碎讀出來!
四、背誦全詩,積累語言
1.師生演繹長相思。(師演唱,生朗誦配合)
2.課后拓展。
師:同學們,思鄉的詩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后還可以去收集。
《長相思》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長相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第一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本單元為“自然之趣”專題,從不同角度描寫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物。和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一起入選本單元的還有王維的《山居秋暝》、張繼的《楓橋夜泊》,以及日本的清少納言的《四季之美》、巴金的《鳥的天堂》、賈平凹的《月跡》。《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羈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既有長途羈旅風光,又寫到戍邊打仗的南方將士,在北方的風雪聲里因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而作者于清麗自然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細膩哀婉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山高水長的場景及氣勢龐大的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并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升華了羈旅情懷的主題,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長。
【教學目標】
讀詞,能字正腔圓、有韻味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知意,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反復誦讀“山一程,水一程”和“風一更,雪一更”,在情與景的融合中了解詞的意思。
想象,通過對故園的想象,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軍旅之行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長。
叩問,在移情叩問中升華情感,賦予語文課堂以力度和深度。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配樂誦讀積累思鄉詩句,入情入境。教師導語:遠離故土時,一縷春風、一片落葉......都會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思鄉的心弦。這種思念之情 為 我 們留 下了許多千古絕 唱——教師 導語 :今天 我 們 要 一 起走 進一 段風 雪, 感悟一份 離情。
【設計意圖:配樂誦讀思鄉的詩句,能讓學生迅速進入誦讀詩詞的狀態,又能積少成多積累詩詞。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有助于學生走近作者的內心世界,為理解詩詞的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2、聚焦作者
設身 處地 :如 果 你是侍 衛中 的 一員, 這樣一路 走 來有何感 受?
教師導語:在康熙的身邊有一位侍衛,他叫納蘭性德。他學識廣博、詩詞造詣深厚,被后人譽為“滿清第一詞人”。此次他以三品武官、一等侍衛的身份隨皇帝東巡祭祖,他用細膩的筆觸寫下了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感。
【設計意圖:對作者及寫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理解詞意打下基礎。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引發學生的求知之心。】
3、品讀
感悟一、讀出語感
請翻開課本93頁(課件)把《長相思》仔細讀2遍,注意讀準字音,力爭字正腔圓。
讀詩詞,不但要讀得準確,還應該讀得有節奏,請再讀2遍,注意停頓和輕重緩急。
讀詩詞,不但要讀得正確、讀得有節奏,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韻味來。欣賞課件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夠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讀出詞的語感。】
教師導語:故園的生活真是其樂融融啊!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板書: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面寫個大大的“碎”。)
【設計意圖:讀中想象,讀出“詞情”是這一板塊的重點。學生身在課堂,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詞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抑望、孤獨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學生的想象是極其豐富的,家鄉美麗、溫馨,安寧、祥和,體味到“故園”二字所承載的無窮韻味。然而“聒碎鄉心夢不成”,軍旅途中的帳篷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教師板書一個大大的令人心碎的“碎”字......再次朗讀課文,令學生蕩氣回腸,唏噓不已。】
叩問感悟“相思”情
教師導語:《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破碎之心。我想,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了,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為什么還要從軍呢?指生回答。
教師導語:.一路跋涉,一路風雪;一路行軍苦,一路相思情。他也曾問過自己,就在此次征途中納蘭性德還寫下了另一篇詞作《菩薩蠻》。分角色表演。
教師導語:.是啊,這么多的人,因為納蘭性德的出征都難以入眠,都在盼望他早日回家。千言萬語,道不盡相思離別情;萬語千言,說不完相思離愁意。
【設計理念: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注重情感體驗,入情入境,以情感人,讀出情感。分角色環節,旨在讓學生更深入體相思離愁意】
教師導語: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板書“輕”)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嗎?真的對離別無所謂嗎?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在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啊!(生默讀《長相思》)
教師導語: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啊,我是何等地重離別啊。可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我舍不得離開年邁的老父,舍不得離開溫柔的妻子,舍不得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園啊!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長相思》中。這節課的最后,就讓我 們 在悠 揚的吟唱 聲中再一次感 受 這濃 濃的 思鄉之 情吧 !
【設計意圖:通過情感誦讀,師生共唱千古名曲,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讀出美感。】
4、課后推薦誦讀
搜集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歌曲等,讀一讀,唱一唱,并在班級內開展一次思鄉主題的展示會。
以 《 長 相 思 》 為內容, 制 作 自己 喜 歡的 書簽。
《長相思》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背誦詞《長相思》。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長相思》,了解有關詞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詞中所表達的感情。通過作者敘寫自己赴邊關途中所見所聞,抒發了一種濃郁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詞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理解作者抒發的一種濃郁的思鄉之情。
2、會朗讀、背誦這首詞。
設計理念:
通過學生朗讀感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覺。學習過程中反復誦讀,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意境。讓學生在情景朗讀中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促成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積淀。
教具準備:
搜集作者相關的資料及代表詞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一直在堅持課外積累古詩詞,那么你們了解關于積累古詩詞的哪些方法?
2、結合這些知識,復習本學期所學習的詞。學生詩詞接龍。
3、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學習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詞的意思。
1、介紹作者。師生共同介紹搜集的資料,并齊讀作者的名字。
2、學生讀這首詞,運用以前學習過的方法:查資料,查工具書,疏通詞的內容。
3、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通過交流,初步感知詞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體會詞中描寫的景象。
1、學習上闋。
①、請學生說說上片描寫了哪些景象。(學生在黑板上做上記號)
②、學生自由畫出上片中所描寫的任意一種景象。請畫得好的同學在黑板上畫。
③、配插圖全班齊讀詞,再自由讀,融入畫中的情景。
2、學習下闋。
①、從詞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讓學生在詞中找一找。
②、你們能不能模仿這些聲音?并想象一下還有什么聲音?指明學生發揮想象回答。
③、試想一下,在這么煩躁的聲音中,作者能睡著嗎?那么這個時候他最思念的是什么?(揭示表達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
④、學生一起模仿聲音。老師范讀,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嘈雜。
四、反復誦讀,領會詞的音樂美。
1、讀詞找出詞的韻腳。
2、詞有節奏,學生給詞配上節奏誦讀。
3、讓學生自己給詞配節奏,自由誦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4、注意停頓。
5、練習背誦。
五、課堂延伸。
老師分發課前搜集的納蘭性德的其他詞,讓學生讀一讀,感受納蘭性德的詞的風格。
《長相思》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正確讀寫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2、過程和方法: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知
1、導入
師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表達思鄉之情的新的古詩,還記得嗎?誰愿意為大家背一背,還要請你說說作者是運用什么描寫手法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師述:《泊船瓜洲》中王安石通過寫景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秋思》中張籍通過敘事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2、析題
師述: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首詞,請看課題,你認為課題應該怎樣讀?
【設計意圖】
這一設計意在在復習、鞏固本課中前兩首詩同時,為新詞《長相思》的學法打下伏筆,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師述: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長相思》。多讀幾遍,什么時候讀得正確流利,什么時候停下來。
學生展示朗讀,學習更、聒。
2、再讀課文,讀得有感情。
師述:我們學過許多古詩,同學們讀起來都是朗朗上口,味道十足。你能試一試也讀出這首詞的味道嗎?
師述:讀得真有味道!老師看到同學的眼里都是智慧的目光,再看看誰是火眼金睛,你們注意到這里沒有?這是詞的特殊形式,以空格為界,空格前面的部分叫上闕(板書、注音),空格后面的部分叫下闕。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設計意在指導學生通過自由讀、展示讀、賽讀、小組合作讀等形式的朗讀,把詞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味道。同時解決多音字更和生字聒,指導學生分清詞的上下闕。
三、精讀課文,了解詞意
(一)上闕
1、了解詞意
師述:好一首長相思,唱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意思?請大家結合書下注解和課文插圖先想一想,再在小組中討論一下。同組的同學可以互相幫助。
2、指名回答
師述:你們讀懂了嗎?先來看上闕。誰來說說?
師述:你還能讀出征途的艱辛嗎?接讀身向榆關那畔行。從你們的讀中,我感受到了將士們在跋山涉水,從這身(板書)中,我仿佛看到了納蘭性德身處其中向著山海關進發。你們又看到了誰?
師述:是呵,在二月清寒的時節,在蒼蒼茫茫的曠野里,這千萬大軍駐扎下來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先自己想一想。出示課件,你能根據剛才的想象,結合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景象嗎?(這是出現在什么時間的場景?夜晚的天空是怎樣的?你能將它也融入你所描述的`畫面中嗎?)這樣的景象你能用一個詞
來概括嗎?
師述:著名的大學者王國維盛贊此句為千古壯觀,就在于納蘭性德用寥寥五字,就描繪了這幅壯觀的景象,使人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能否通過我們的朗讀將這幅畫面展現出來呢?
師述:我也加入進來,我們一起來讀怎么樣?
師述:太棒了,大家不僅讀出了路途的遙遠與艱辛,還讀出了這千萬大軍征程中的壯觀之美。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設計意在運用詞句變式法,讓學生誦讀中感悟征途的遙遠與艱辛,再結合書上插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悟千萬大軍駐扎蒼茫曠野的壯觀景象,即入情入境,走入作者內心,又為對下闕的理解打下情感基礎。
(二)下闕
師述:大漠孤煙,長沙落日,軍旅之途縱有無數壯觀美景,然而更多的卻是風餐露宿中的煎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詞的下闕。誰來說說下闕的意思?
師點撥:1、這樣猛烈的暴風雪,是什么樣的呢?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狂風伴著雪片撲面而來,令人不寒而栗。聽(課件播放),狂風就是這樣呼嘯而過。
師點撥:2、我們能否把這猛烈的風雪讀出來呢?
師指導:3、指名讀。一組試試+再加一組+全班一起來
師點撥:4、這猛烈的風雪能讓作者安然入夢嗎?當他從夢中驚醒之后,心情怎樣?請你用文中的話語概括:心碎。(板書)他為什么會心碎?多么凄美的詞句!誰能讀出來嗎?
師述:5、聽著這一更又一更的風雪聲,作者想到了他的______。(板書:故園)
師述:假如你就是作者,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中的故園是怎樣的呢?
師指導:請把你心中的故園和同桌說說吧。
師指導理解故園無此聲。
師點撥:故園如此美好,在這里,此時此刻,作者能感受到嗎?
師點撥:此聲指的是什么聲音?(暴風雪聲)
師點撥:故園沒有這些聲音,有的是溫馨、安寧、祥和,還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述:孩子們,一個無此聲,真是于無聲處勝有聲。這首詞將寫景、敘事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難道只有作者一個人思鄉嗎?
師述:是的,還有千千萬萬個將士的思鄉之情,所以這首詞才會讓人覺得壯美而濃烈,讀來蕩氣回腸。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下闕。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設計意在以風雪聲激蕩學生的心靈,以恰當得鋪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幫助學生感受故園之溫馨安逸,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撞擊,悟心碎之凄美悲壯。學生在這樣的情感世界里,自然愈讀愈有味道,愈讀愈見作者真心本意。
四、拓展學習,升華感情
師述:像這樣描寫思鄉之情的詩句你還知道哪些?先想想,再請你寫一句。誰先寫完誰先讀。
師述:這一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就有一些這樣的詩句,誰能讀給大家聽聽?師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在本單元后面的幾篇課文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游子飄泊在外的思鄉之情。
師述:北方的風雪勾起了作者無盡的鄉愁,他胸懷豪邁踏上征途,卻又心系故園,碎夢難圓。于是這絲絲情懷都化作這長相思。作者的這種情感也使身在異鄉的劉老師深受感染,讀著這首詞,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家鄉的秦磚漢瓦,白發雙親,來,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長相思!
師述:讀得多好啊!作者描寫的一個個景象,通過你們的讀,你們的寫,你們的思考,你們的表述,逐一展現了出來。詞讓宋代人寫絕了,但是誰又曾想到到了清朝,又出現了這樣一位不亞于宋朝的詞人納蘭性德。在見到你們之前,我以為這首詞已經讓別人讀絕了,沒想到你們讀得這么好,一句句多感人呀!會背了嗎?再來背背吧!(師生配樂背誦)
師述:你們甜美而激情的聲音,專注的目光,端坐的身姿,淋漓盡致地表達。
《長相思》教學設計 13
教材解析
《長相思》是納蘭性德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隨駕出行時寫下的一首詩,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出將士長途跋涉的情景,抒發了思鄉之情。詞的上闕記敘長途跋涉,遠離故鄉的情狀。下闕描繪行程中的夜景,風雪之聲將夢境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設計意圖
納蘭性德是位清朝的詞人,離孩子很遠,加上他自己內心的追求與無法改變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他內心細膩又多愁善感,這樣復雜的情感,孩子更難理解。我主要從讀準詞、讀懂詞、感受情感、讀懂作者內心幾個方面展開教學,每個環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推進。第一讀——讀準,第二讀——讀出節奏感和韻味,第三讀——讀懂這首詞講的是什么。在不斷的朗讀中去理解詞意,感受情感。我個人會覺得在理解詞意這點是我這堂課做比較好的。在理解詞意上,我希望不影響詩詞的意境,從景物到整體,想象詞中的畫面,想象詞以外的畫面——故園。最后輔以納蘭性德的生平簡介,引導學生理解納蘭性德的不得不離別的無奈、痛心。課堂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營造離別、傷感的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教學目標
1、認識“榆、畔、聒”等三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讀詞,并背誦詞。
3、能說出《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詞人的思緒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鄉愁這一永恒的話題。請跟我一起讀幾句詩吧!李白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岑參說——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鄉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報平安的話語;李益說——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鄉愁的聽到蘆管聲后那一個個眺望故鄉的身影。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看看他眼中的鄉愁是什么樣的。
2、《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3、現在,請大家朗讀《長相思》兩遍,第一遍注意讀準每個字音,爭取念得字正腔圓。第二遍努力把詞句讀通順,注意停頓。
二、讀準《長相思》
請生讀詞,師相機引導。
(1)“更”字讀得很準確,第一聲,古時一晚上五更,每更約兩小時。“聒”是個生字,本來指的是聲音吵鬧,在這里指風雪聲。
(2)他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一句時,停頓停得好!他是怎么停的?(你們聽得很認真)
(3)讀古詩詞,我們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得有節奏,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課題“長相思”,怎樣才能讀出韻味來?(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內心中無盡的愁緒,你已經走進納蘭性德的心了)我們模仿這兩位同學,帶著這種韻味,齊讀《長相思》。
三、讀懂《長相思》
1.字正腔圓,停頓有序,感情真切!現在請大家結合書后的注釋,想想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引導——遠行。詞人為什么會遠行呢?看了他的簡介,你會有所明白。
在出塞的路上,他見到了許多景色,請大家默讀《長相思》,找找詞中出現哪些景象。
(點擊幻燈片)他走過了山,走過了水,每走一程,都意味著離家鄉更遠了。但是他只能前行,向著哪里前行?(點擊幻燈片)——身向榆關那畔行。榆關是什么地方?——天下第一關山海關。路途遙遠,到了晚上他們住在哪里?(幻燈片)——營帳。怎么形容營帳的?——夜深千帳燈。這是一種怎樣的場景?在這個晚上,他們過得順利嗎?——不順利,遇到了風雪。(播放風雪聲)風雪聲煩擾著他,讓他睡不著覺,入不了夢,他說——聒碎鄉心夢不成。而在他的故園里,有這樣的風雪聲煩擾著他嗎?——沒有。他說:故園無此聲。
哪位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話為我們說一說這首詞所描寫的畫面?
老師有兩個問題想問大家,看看大家對詩的理解如何。
2.板書“身”,詞人的“身”在哪里?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預設:山海關、高山、船、營帳……)板書:身在征途
3.板書“心”,詞人的“心”在哪里?板書:心在故園
4.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園,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身”遠離故園,而“心”思念故園,那種矛盾、痛苦又煎熬的感情,讓我們再讀一遍這首詞。
四、創設情境,感受詞情
1.聽了兩遍我們班學生的朗讀,我被大家的朗讀深深吸引了,我也想讀。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安靜聽老師讀一遍,邊聽邊想象詞中的畫面。
師配樂范讀。
在聽的過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然而,在詞人的記憶中,故園里的生活是不是這個樣子的?
請大家看這幾幅圖:“慈母手中線”“何當共剪西窗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拿起筆,請任選一幅圖,在紙上寫一寫詞人故園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場景。
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時此刻,這些畫面全都破碎了,甚至他都無法去夢中尋找那美好的生活!
板書“碎”帶著這份濃到心碎的鄉愁,讓我們再讀這首詞。
2.師引讀,請生再讀《長相思》(播放音樂《穿越時空的思念》)
(1)在這里,沒有妻子的依依相伴,沒有窗下的竊竊耳語,只有
(2)在這里,沒有母親的慈愛目光,沒有母親的聲聲叮嚀,只有
(3)在這里,不能再和我的好友縱情歡笑,暢飲高歌,只有(完整)
3.讀到這里,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
(孤獨、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五、拓展延伸,深入詞心
1.是啊,這樣一顆復雜的心,很難想象是來自納蘭性德這樣一位皇家貴胄的身上。(出示納蘭性德簡介,請學生讀第一段。)可是他卻偏偏如一枝孑然于世的寒梅。(請學生接著讀第二段)他不是“人間富貴花”,他不愿享受這被束縛的榮華。(請學生接著讀第三段)
說到這,再讀這首詞,你是否有疑問?有沒有什么問題想要問納蘭性德?(他對故園有深沉的愛,他經常問自己,為什么還要離開家。)
2.其實,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他還寫了一首詞——《菩薩蠻》,在詞中,他這樣問自己:“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展示詩句)
3.你覺得還有誰會這樣問詩人?(妻子、朋友、父親、兒子……)
但是,圣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身向榆關那畔行”
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身向榆關
但是,為父是家里的頂梁柱,我要為你撐起這片天,我只能……
但是,這是兒作為御前侍衛的責任啊!我只能“身向榆關那畔行”
4.想一想,詞人真的“輕離別”嗎?
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5.是啊,他哪里是輕離別,明明是重離別!他只是重任在肩,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就在這樣一個思緒萬千的夜晚,納蘭性德提筆寫下這首裝滿思念的《長相思》。
感謝大家一堂課經常的.配合,我們互相引領,穿越時空,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內心世界,最后,讓我們回到題目,在朗讀聲中結束這堂課!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讀:長相思。
師引:故園心,夢不成,字字化作──生讀:長相思!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長相思》這堂課我主要從讀準詞、讀懂詞、感受情感、讀懂作者內心幾個方面展開教學,每個環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推進。第一讀讀準,第二讀讀出節奏感和韻味,第三讀讀懂這首詞講的是什么。在詩詞教學中一直有個難點——如何在不影響詩詞的情感、氛圍前提下,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詞意,我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找詞中的景物,孩子在說的過程中,我相機引導他們去想象畫面,想象場景,比如學生說在路上有山,有水,那我除了輔以相關的圖片外,大家思考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崇山峻嶺,波濤洶涌,也就能理解到路途艱辛,詞的意思學生能夠理解了,并且能夠帶著畫面感去說出來,而不是生硬的翻譯。
只想象詞中的畫面去理解情感是不夠的,要引導孩子想象詞以外的畫面,那就是詞人提到的思念的故園。我選取納蘭性德詞作中他自己所描寫的一些美好的生活場景,如“被酒莫驚春睡意,賭書消得潑茶香”,讓整堂課的詩意更加濃厚,故園的美好和此時的痛苦,對比一下子就出來了。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出示納蘭性德的三段簡介,皇室貴胄的顯赫出身和他內心深處的無限孤獨,學生就能夠感受到他的矛盾,理解納蘭性德不得不離的無奈的痛苦。最后,讓孩子寫一兩句想對納蘭性德說的話,再回到課題長相思,在朗讀中回味整首詞內容和感情。課堂中有三處背景音樂的播放,營造了很適合的氛圍,學生在整堂課中都很投入,師生配合比較完美。
當然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對學生朗讀指導上,過于重情感的帶入,而忽視引導朗讀時的抑揚頓挫,使得讀的時候顯得比較平。第二個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就是對學生發言的評價比較單一,重復的部分的比較多,而對學生思維延伸的引導比較少,導致有些問題,需要我最后的總結學生才能完全明白。今后也會不斷學習,讓教學,詩詞教學更好的開展。
《長相思》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2、背誦默寫詩詞。
【學習方法】
以朗讀為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預習導學】
1、關于作者: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代最有才氣也是最有特色的詞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善騎射,好讀書。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陳維崧評他的詞“哀感頑艷”,類似南唐二主的詞。可惜他只活了31歲,使他未能充分展現才華。
2、背景介紹:這首《長相思》是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到東北祭祖時路上寫的。當時皇帝出行還要野營,仍保持滿族傳統。一個身居京城貴族之家的青年對這種天寒地凍風雪交加的`野營生活,既不習慣,又覺新鮮,詞中寫出了他的真切感受,并表達了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整首詞辭句流暢,又不少跌宕,有些像李后主詞風。
3、知識介紹;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合作探究】
1、正音。
⑴、更()⑵、聒()
2、注釋
榆關:山海關的別稱。
那畔:那邊。指關外。
帳:指護衛皇帝軍隊的營帳。
更:遍。
聒碎:攪碎。聒,嘈雜、吵鬧。
3、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寫出譯文。
上闋:。
下闋:。
【展示提升】
各小組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其他同學補充、訂正。
【教師點撥】
一、感知理解
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纏綿悱惻,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寫旅途思鄉,也寫得悠長動情。
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余,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于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二、賞析加點字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系故園。
三、感悟課文
1、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么樣的景物,你能確定是哪里的景物嗎?
(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
2、體會出這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表達羈旅懷鄉的感情。)
【達標測評】
背誦默寫詩詞。
【《長相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相思教學設計05-23
《長相思》教學設計09-21
長相思教學設計06-11
《長相思》優秀教學設計05-13
《長相思》教學設計小結長相思優秀教案設計06-14
長相思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2-12
長相思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2-21
《長相思》教學設計(通用12篇)07-04
相思情長的徜徉作文07-24
《長相思》的教學設計(通用11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