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能正確寫出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1~10各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和它們的計數單位,及寫數的學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個位、十位,掌握寫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個位、十位計數單位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字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一數。
從1數到20。從6數到12。
2.讀一讀,隨著課件出示學生讀數。
3.揭示課題。今天繼續學習11~20各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復習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1.嘗試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
(1)教師介紹計數器。
師:計數器右起第一檔叫個位,右起第二檔叫十位;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就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幾個珠子就表示有幾個一。
(2)學生嘗試在計數器上撥數。
20、13、15、18、16、12、11、17、19和14。(學生任選兩個數)
2.學生交流在計數器上撥數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三)體會位值的意義并掌握寫數的方法。
1.游戲:我來說你來撥。
這個數個位上有7顆珠子,十位上有1顆珠子,它是由7個一和1個十組成的。
預設:
學生討論哪種正確表示數的方法是正確的,并說明理由。
2.借助小棒圖和計數器相對照,再次幫助學生認識個位和十位以及對位值的意義。
十位上有一顆珠子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七顆珠子表示七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七。
師:這個數怎么寫呢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先在十位上寫1,表示1個十,再跟個位上寫7,表示7個一。寫作:17
3.繼續游戲:我來說你來撥。
師:這是數個位上有一個珠子,十位上也有一個珠子,這個數會是誰?
學生猜數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猜的。
出圖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學生獨立寫數。
學生利用計數器和小棒討論“11”個位與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還是這個數(11)如果現在請你在11上任意去掉一個珠子會是誰呢?
4.繼續游戲:我來說你來撥
師: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個位上隨便撥,這個數會是多少?
反饋時學生把數獨處寫出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5.繼續游戲:我來說你來撥
出示剛才學生撥的19這個數,這次要撥的數是在這個數的基礎上個位上再添上一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
學生邊撥邊說,并寫出這個數。
出示有圖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小結寫數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撥數游戲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個位和十位以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讓學生體會位值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四)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5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7頁第8題
2.拓展提升(猜數游戲)。
用不同的形式提示你的小伙伴,讓他猜出卡片上的數。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層,意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對所學數位的理解,同時掌握寫數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2
教學要求:
1、使同學初步認知“十位”和“個位”,認知計數器,并能正確地書寫11―――20各數
2、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同學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知“十位和個位”
教具準備:
小棒若干,數位筒,計數器,投影儀,同學準備小棒和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拍手數數。
從1數到20,從20數到1
2、數一數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數
(2)先把10根圈起來,再看有幾根。
3、下面每一堆有幾個十?幾個一?
一捆加一根一捆加三根 2捆
4、導入
師:同學們,。俺們已經學會數11―――20各數,并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俺們不只要學會數數,讀數而且還要學會寫數。
板書:11―――20各數的認知
二、講授新課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數位
同學拿出自制的數位筒,讓同學隹右邊的筒里放小棒,邊放邊數
師: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邊的筒里放1根小棒來表示這10根。再在右邊放4根,這時一共是幾根?
問:右邊的4根表示什么?
(俺們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個位)
左邊的'1根表示什么?(1個十)
(俺們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數位筒上寫個位、十位
“那么14該怎么寫呢?俺們可以借助計數器來寫
數。”
2、利用計數器寫數
出示訐數器
觀察:從歷邊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計數器右邊起第一檔叫個位,右邊第二檔叫十位,十位上有幾個珠就表示幾個十,個位上有幾個珠就表示幾個一,合起來就在個位上寫幾。
讓同學寫出14,請一名同學板演
師:寫數時要注意先寫十位上的數,要從高位寫起。
3、練習。
完成例4中后兩個數,四個人一組,等待俺擺小棒現,地寫數。
討論:“20”個位上的0該不該寫?為什么?(因為個位的0起著占位的作用,表示個位一個也沒有)
三、鞏固練習
1、用數字卡片擺出,下面各數
十六十一十九 十四 十七二十
2、聽老師讀數,同學寫
121115171620
3、給小馬虎錯誤
十一寫成101 十八寫成81二十寫成2
4、做練習十四的第3―――5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3
設計說明
11~20各數的寫法是在學生已經學會數、讀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本節課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數位的概念。
數位表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時,應把看一看、撥一撥、想一想、寫一寫結合。先讓學生在自己確定有幾個十和幾個一之后,再在計數器上撥數,最后利用數位表寫數。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原則。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在教學寫數時,教師沒有必要把11~20各數的寫法都教給學生,在教學了一兩個數的寫法后,引導學生自己寫出其他的數,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計數器 20根小棒 0~20的'數字卡片 數位表
學生準備 計數器 20根小棒 0~20的數字卡片 數位表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在商店里經常會看到許多數,你能讀出下面這些物品的價格嗎?
12元 18元 20元
2、我要買一支12元的鋼筆,我應該怎樣付錢才能使售貨員不用找錢?(用小棒代替錢擺一擺)
怎樣擺才能使別人一眼就看出來是12呢?(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擺2根小棒)
3、這里有幾個十,幾個一?
4、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數11~20各數,并且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我們不僅要學會數數、讀數,而且還要學會寫數。
設計意圖:把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時復習了上節課學習的讀數,為教學寫數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認識計數器。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寫數,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計數器)
(1)介紹計數器。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計數器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生觀察后,互相說一說)
師:從右邊起,第一檔為“個位”,第二檔為“十位”。
(2)不看計數器,讓學生說一說計數器從右起第一檔是什么位?第二檔是什么位?
(3)結合計數器講解寫數方法。
寫數的時候,如果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
2、學寫11。
(1)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并回答: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教師隨學生回答,將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1根小棒移到個位上)
(2)這個數在計數器上怎么表示呢?(同樣的一顆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
(3)提問:計數器的十位上撥幾,個位上撥幾?(十位上撥1,個位上撥1)
(4)填一填。(課件出示)
十位上的1表示1個( ),個位上的1表示1個( )。
(5)寫數。
提問:有1個十要在十位上寫幾?有1個一要在個位上寫幾?這個數是多少?(11)
3、學生擺小棒試著寫17。
(1)提問:請你先擺好數位表,然后在數位表的上面擺出17根小棒。
(2)說出17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在哪一位上寫幾。7個一呢?
(3)請同學們把它寫在數位表上。
(4)活動:讓三名學生一組合作,一名學生擺小棒,一名學生撥計數器,另一名學生在數位表上記錄數據。
4、學生獨立探究20的寫法。
(1)學生獨立試寫。
(2)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交流寫法:個位上不寫“0”行不行?為什么?(擦掉0就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設計意圖:教師具體講解怎樣寫出一個數,讓學生了解寫數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小組合作的學習中,掌握正確寫數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計數法;學會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了解這些數的數值,能正確地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學習估計物品的數量,培養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十”,能正確地數出11~20各數,并正確地讀數。教學難點初步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知道10個一是1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課件播放三個小朋友在教室前的對話——甲說:“我們班門前種了6棵大樹。”乙說:“我已經得了9顆五角星啦。”丙說:“我們小組有8個人。”談話:聽到三個小朋友剛才說什么了嗎?小朋友,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嗎?學生說到我有幾根小棒時,出示1捆小棒圖,提問:小明也有一些小棒,你知道這些小棒有幾根嗎?如果學生知道是10根,則進入下一環節;如果學生不知道這里一捆小棒是10根,則將一捆小棒展開,數一數,強調有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說明:由“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數的認識,引起學生認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數水平,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二、認識計數單位“十”談話:請大家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反饋:你是怎樣做的?(指名到實物投影前操作:先數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展開一捆小棒:這里有多少根小棒?(指1根小棒)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指10根小棒)那么10根小棒是幾個一?(板書:10個一)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提問:現在這里有多少小棒?(可能有的學生回答是10根小棒,有的學生回答是1捆小棒)談話:10根小棒也就是1捆小棒。(指1捆小棒)像這樣的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板書:1個十)請大家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么關系?(板書: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指著自己的小棒說一說:幾個一是1個十?談話:“十”在生活中的應用可廣泛了。比如,1包鉛筆有10枝,是1個十;一盒鋼筆有10枝,也是1個十……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說明: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認識11~20各數
1、擺一擺,數一數。談話:你能擺出12根小棒嗎?怎樣擺能清楚地看出是12根?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擺法,并交流是怎樣擺的。(板書:12)小結:我們擺12根小棒的時候,可以先擺1捆,再擺2根。也就是先擺1個十,再擺2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擺一擺,說一說。談話:你能擺出11根小棒嗎?學生活動后,反饋:你是怎樣擺的?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11?談話:你還想像這樣擺出十幾根小棒嗎?自己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反饋到19時,提問: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是20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學生把旁邊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指兩捆小棒,提問: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是多少?(板書:2個十是20)
[說明:擺一擺、數一數、讀一讀、說一說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十幾的組成,又有利于學生感受十幾的大小和順序。讓學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對“10個一是1個十”的理解,為以后認識更大的數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看圖說一說。
(1)出示下圖。(13本書,17粒珠子,20塊積木)讓學生數一數、讀一讀,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2)讀出直線上的數。讓學生輕聲地讀一讀直線上的數。提問:13前面的數是幾?后面的數是幾?15和17中間的一個數是幾?17和20中間是哪兩個數?18這個數是接近20,還是接近10?
[說明:借助實物圖,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有利于突出計數單位“十”,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實際大小。讓學生讀出直線上的數,并通過交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數的意義和順序,有效地發展了數感。]
2、讀一讀,數一數。
(1)17、14、20、12、15、6、16。
(2)從6數到16。
(3)“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按要求練習后,再由同桌合作,一個人說翻到課本哪一頁,另一個人在課本上很快找到相應的頁碼。
3、估一估。(“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左邊的草莓圖。
(1)先不數,估一估一共有幾個草莓?(板書學生估計的數)數后一起評價學生的估計。怎樣能很快知道有幾個草莓呢?(演示把10個草莓圈起來)
(2)照樣子在書上先估一估,再數出有多少把雨傘。
4、抓一抓,數一數。要求: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有多少顆,再數一數。提問:你能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嗎?學生操作后反饋,并說一說抓糖果時要注意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題。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數出20張紙,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兩次的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6、連一連。用水彩筆把11到20按順序連起來,看會是什么?
[說明:教師注意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從估計草莓的數量,到估計雨傘的數量;從抓一把糖果,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顆,到一把抓出十幾顆糖果;從數出數學書的10張,捏一捏有多厚,到數出20張再捏一捏有多厚,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地體驗和感受11到20各數的大小,發展了數感。]
五、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你認識了哪些數?學到了哪些本領?還有什么問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84、8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到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一個十和幾個一),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進制。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系的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
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識教育,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且從中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數出11~20各數,并且知道它們的組成。
2、教學難點: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學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喜歡上街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過大家一定要仔細觀察呀!
教師投影出示第84頁主題圖。
提問: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人、汽車、樹等)
你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嗎?(小組討論并匯報統計結果,教師板書數字)
教師投影演示統計結果。最后讓學生思考:我們每天都要出門,經常要過馬路,通過這幅圖,你還能想到什么問題呢?(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則并注意安全。)
2、導入新課
教師結合屏幕上的數字(例如:14、19、20)提問:這些數字你們見過嗎?
說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點評:結合情境,可以讓學生聯想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學習到有價值的數學,同時還可以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和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
二、操作觀察,探究新知
1、擺一擺,初步感知
師:小朋友請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旁,然后繼續往下數,滿10根后再捆成1捆,現在開始。(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在展臺上操作,如下圖所示)
完成后提問:小朋友已經數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嗎?那么1捆就是幾個十呀?2捆呢?
學生回答后,動畫演示小棒的捆扎過程,然后教師總結歸納:滿10根就可以捆成1捆,所以1捆就是1個十,2捆就是2個十。(師板書:1個“十”,2個“十”)
2、說一說,加深理解
⑴認識11
提問:剛才我們在擺小棒的時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個十,小朋友們請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讓小組進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問: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所以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教師動畫演示擺放11根小棒的操作過程)
強調:知道一個十和幾個一就可以讀作十幾。
教師范讀11(十一),讓學生跟讀。教師板書:十一。
⑵認識其它各數
師: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最先拿出15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如果要拿20根,你會用什么方法呢?
同組討論,指名匯報。(教師動畫演示擺放15和20根小棒的操作過程)
提問: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20呢?
歸納整理: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練習:請學生快速地拿出13根小棒。
3、讀一讀,掌握數序
教師投影出示直尺圖,提問:你能讀出我們今天認識的數嗎?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6
學習對象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教材的編寫注意貫徹
《標準》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教學數數前,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在這幅情景圖中,一個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的人及一些樹,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11—20各數。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①、 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③你猜對了嗎?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 ),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說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④擺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提問: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 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么?
③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P87 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教學反思】
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筆者認為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并把這份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里,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課重點輔導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老師領著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 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后,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使學生知道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并能比較數的大小。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學用具:
課件、小棒等。
四、教學過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紅花”的數量。
2、指名匯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匯報的數(9,18,12,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二)探索新知
1、【電腦出示教科書P73的主題圖】
教師:圖上哪些物體的數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讓學生隨著電腦演示,一根一根地數。
問:如果10根分一堆,這20根小棒可以分幾堆?(兩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幾捆?每一捆就是一個十,捆成2捆,就是幾個十?一捆里有幾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說明一捆就是一個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個十就是10各一,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0里面有幾個十?
老師說出(111520),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說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組成
手擺小棒
每個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擺出1根。
問: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現在桌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嗎?
教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全班齊讀:“11”。
12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幾個幾?2個十是多少?
教師:2個十是20,左邊的“2”表示2個十,右邊一個1也沒有,就寫0,這個數讀作二十。全班齊讀:20。
拍手歌。
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
1個十,3個一,合起來是13;1個十,4個一,合起來是14;
1個十,5個一,合起來是15;……2個十,0個一,合起來是20。
提問: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電腦出示直尺圖
(1)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
①從左往右,數越來越大;從右往左,數越來越小。
②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讓學生幫助11~20各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3)從小到大讀一讀0到20之間各數,再從大到小讀一讀。
(4)10后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5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3比15大還是小?
14和16中間的一個數是幾?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哪幾個?
4、出示計數器
(1)分清個位和十位
出示個位1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6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沒有珠子,十位2個珠子,問:用數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在個位上寫幾。
5、教學十幾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2,再在個位添上3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2+3=
學生正確說出這道題的結果并不難,但要清楚說明算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
①誰知道12+3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12是1個十和2個一,3是3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和5個一,所以得15。或用個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師說明,第一種想法是道理,第二種想法是算法,口算時怎么想都可以。
請你們試著算一算17-4=□。同學間相互說說怎樣想的?(從1個十和7個一中去掉4個一,還剩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在12+3=15這個算式中,我們把加號前的12和加號后面的3都叫加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5叫和。在17-4=13這個算式中,我們把減號前面的17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4叫減數,等號后面的得數13叫差。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如下:
小結:這節課學習的十幾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口算時,可以用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三)實踐應用
1、基礎應用
(1)數數
學生獨立數出教材第73頁“主題圖”中不同學具的個數。并說說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按要求數數
同桌互相檢查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2題。
(3)按要求讀數
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3題。
2、鞏固延伸
(1)比比誰的卡片舉得快
學生拿出寫有0~20各數的數字卡片,教師或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出答案后將相應數字卡片舉起來,速度快且正確者獲勝。
①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是什么?
②在16和19之間的數有哪些?15前面的數是什么?
③學生像老師一樣提問,學生按要求舉數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說一說在實際生活中,在哪里見到過11~20各數。
(四)課后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并且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了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和相關的加減法。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課后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用11—20各數說一句話,通過進行有關數的表述,來加深同學們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同學們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例1、例2,第74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地數出11~20個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充分感知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十進制;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初步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1、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鉛筆,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禮物,你們看是什么?(鉛筆)
請你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支鉛筆?(學生猜想)
同學們猜的都不一樣,想要知道到底有多少支鉛筆怎么辦?(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一數鉛筆的支數,得到答案12支。
二、 動手操作,經歷探究過程
1、擺一擺:
用數一數的方法同學們知道老師帶來了12支鉛筆,可是每次都這樣數多麻煩呀!怎樣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2支鉛筆呢!請同學們數出12根小棒代替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
(學生實踐活動)
2、說一說:
學生匯報,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大屏幕逐一出示各種情況)
你覺得哪種擺法最好,一眼就能看出是12呢?為什么呢?
3、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在數學中,1根小棒就是1個一,2根小棒就是2個一……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
(2)為了便于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在數學中就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這一捆小棒有幾根呀?(10根)所以在數學上給它一個名字叫十。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
(3)10個一是幾根,1個十是幾根,所以10個一是1個十。(板書: 10個一 是1個十 )
(4)在數學上只要是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就是1個十,這樣更容易看。
(讓學生把10根小棒用皮筋捆起來表示1個十)
4、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1)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出12,并說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2)出示數字11,12,13,14,15,16,17,18,19,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并說說這個數字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出示19根小棒
設疑: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呢?你發現了什么?
(這時又滿了一個十,只要是1個十就要捆成一捆。)
現在有幾個十了呢?(2個十是20)(板書: 2個十是20 )
5、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10個物體在一起的情況呢?(一盒鉛筆,一板藥片,一包濕巾,一盒巧克力,一套書等)
出示課本第77頁第7題,指導學生完成。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數字朋友呢?(出示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三、 認識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1,讀一讀:
從直尺上讀一讀各數。你發現了什么?
2、數一數:
從7數到13;從9數到20;從19數到10;從15數到8
3、找一找:
比12多1的數是幾?10和12的中間是幾?與18相鄰的數是幾?
15在那兩個數的中間?
四、實際應用:
1、 數一數,畫一畫:P76 , 1
師生共同邊數邊畫,感受先找到10,再接著數比較容易數清楚。
2、 數一數:P76 , 3、4
啟發學生2個2個的數,5個5個的數,初步建立起數感。
四、 總結收獲:
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么收獲呢?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到過11~20各數呢?
五、 作業布置:
在回家的路上,家里,電視里找一找哪里有我們今天認識的11~20各數,并把它們的組成說給爸爸媽 媽聽。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9
教材簡析:
11-20各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這些數都是兩位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及2個十合成的數,學生要理解這一點是有難度的。因此,教材先聯系小棒直觀表示這些數的含義,再利用計數器分析各個數的組成,形成數的概念。通過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
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誰能有順序地說一說,同桌之間先說,點名說。(電腦演示)。生回答。(同桌之間說一說,小組合作雛形)
2、擺出10根小棒(電腦演示)
3、如果1根小棒是1個一,那么老師帶來了幾個一,我們一起數一數。
4、變魔術(此處老師語言要有神秘感),10根捆成1捆,電腦演示。師接著問,一捆里面有多少根,一捆里有幾個十。
5、請同學們從準備的小棒中數出10根小棒,再把這些小棒捆成1捆。(拿起學生實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問: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對了,一根一根數,有10根,我們可以稱作“10個一”(板書:貼10根小棒,下面寫10個一)捆成一捆也就是“1個十”(在剛才的基礎上繼續板書:貼一捆,1個十,最后在中間加上“是”)。
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一般滿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個十。
5、.把“10個一是1個十”齊讀兩遍。師:這里“一”和“十”都是計數時常用的單位。(把“一”和“十”描成紅色)
(此處時間不用長,6分鐘左右結束)
二、認識12:
1、談話:在課桌上擺12根小棒,怎樣擺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請在卡紙上擺一擺?聽清楚老師的口令,說開始擺再擺。(卡紙上貼有雙面膠,便與展示)估計會有一根一根擺,還會有擺成1捆2根,展示兩個個學生的擺法,做對比。(直觀對比,學生直觀感受一捆,深刻感受一捆的好處)
2、提問: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這種擺法看得清楚嗎?
3、小結:擺12根小棒時,先擺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這樣的擺法表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就是12,看起來比較清楚。請個別同學說一說12的組成。
三、繼續認識11-20各數:
現在老師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學會擺小棒了嗎?
1、不要動手,腦子里想一想,怎樣擺出“11”,先擺什么?再擺什么?請個別學生說一說,11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電腦演示1捆和3根,請同學們說一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
3、你還能說一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嗎?注意要說我們沒有說過的數(同桌之間說一說,注意反饋不會說的同學),自然過渡到19。(11是讓學生說擺法,13是看小棒認數,變換多種演示練習)
4、提問: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滿一個十了,可以怎樣?
學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問:這里是把幾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處?追問:幾個十是二十?(板書:2個十是20)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認識了11-20各個數,還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
四、鞏固練習:
1、請女生從7讀到17,男生從10讀到20。(同桌之間數一數)
2、想想做做第4題,“火眼金睛”。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草莓,給你3秒鐘的時間,你來猜一猜老師帶來了多少草莓?(電腦演示,出示圖片,3秒退出)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為什么不猜5個,為什么不猜30個,初步感受估算,不是亂猜。誰有好的方法,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是多少?(數出10個圈一圈)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十幾?正確答案是14。在草莓圖的基礎上估算小傘圖,數出10個圈一圈,驗證答案。(此處培養學生數感和估計能力)
3、翻書游戲。翻開書本第10頁,再翻到第13頁,第15頁,第20頁,第18頁,第15頁,第11頁最后回到第10頁。(此處感受數的順序,數的大小變化)
4、想想做做第5題,感受生活中的數。
板書設計: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20
教后反思:
1、學過本節課后,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各數,認識11-20各數并能正確讀數,直觀感知11-20各數的大小和順序。認識了計數單位“十”,初步理解了“10個一是1個十”,培養了學生初步估計意識,發展了數感。
2、通過動手擺一擺、說一說,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認識20時,讓學生自主擺小棒,并通過交流、討論、比較來引導學生理解2捆就是2個十。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物體的個數。
2、 通過看圖數數,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
3、 在學習數學的具體情景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鞏固數序知識,滲透算法多樣化,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1—20這些數的順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例6插圖,提問: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揚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看看需要解決的
問題是什么?
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組織學生討論
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讓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對學生想出的辦法給予肯定
三、模擬訓練,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教材79頁“做一做”
2、練習十八第5題和第6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寫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1~20各數的寫法教案03-24
小學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小學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