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實踐交流中,讓學生感受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量杯1石子2枚、正方體2個、長方體1個、太空杯1個盒子若干
學具準備:
橡皮泥少量
課前準備:
文具數學書,小學數學作業本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準備的,就可以靜息了。
教學過程:
環節一:烏鴉喝水
師:同學們都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其實在這個故事里還蘊含著有趣的數學知識呢!來,一起欣賞!(電腦出示烏鴉喝水動畫)
師:烏鴉最后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師:放了石子,為什么水面會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間,把水往上擠。
師:哦,原來是這樣: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導致了水面上升。所以烏鴉喝到了水。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在這部分教學中,開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聲辯的事介入學習的主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環節二:模仿烏鴉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師:我把烏鴉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來看:現在,在桌面上有兩個量杯,里面放了同樣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會怎樣?
生:上升
師:為什么?
生:因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間。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劃一下?不要動。
師:假如我把這枚大石子放進去,水面會怎樣?(上升)會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劃一下。
師:帶著你們的猜測,看這里,老師真的放進去,引導學生觀察。
師:和你猜的一樣嗎?為什么一個上升的多一些,一個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間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間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環節三:舉生活中的例子,得出體積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的物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占空間的大小)。在我們生活中就有這樣占空間大小的例子。講桌占有一定的空間,數學書也占有一定的空間,講桌占的空間大,課本占的空間小。
誰還能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郭老師占的空間大,我占的空間小;文具盒占的空間大,一支筆占的空間小;書柜占得空間大,空調占的空間小、
師總結:同學們舉得例子可真不少,看來,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樣,許多物體都占有空間,并且是有的占空間大,有的小。數學上,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篇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36—3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與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在操作、交流中,引導學生掌握在不同環境中比較體積大小的多種方法,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3、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的基礎上,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基礎觀念的重要載體。對以后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有著重要鋪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難點: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觀察、實驗。
教學準備:
量杯、紅薯、土豆、一個水壺、一個保溫杯、一個塑料水杯、一個大的長方體盒子、一塊香皂、蘋果、橡皮泥、用小正方體拼插的形體等。
教學設計: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片斷)在學生觀看后引導學生思考:
師:烏鴉想到什么辦法喝到水?
師: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會升高?
生:水占的空間,石子也占空間,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間把水擠壓上去了。
(板書:占空間)
【設計意圖】這個動畫片與本節課所學有共通之處,用它引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現象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操作活動、感悟概念
活動一:體積的認識
師:(教師出示一個粉筆盒)找一找比粉筆盒占空間大的物體?
生:課桌占的空間比粉筆盒占的空間大。……
師:再找一個比粉筆盒占空間小的物體?
生:橡皮占的空間比粉筆盒占的空間小。……
師:看來,物體不僅占空間,還有大小之分。(板書:大小)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粉筆盒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粉筆盒的……
生:體積。
師:(教師出示實物)水杯的體積呢?鉛筆盒的體積呢?蘋果的體積呢?
生:水杯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水杯的體積。……
師:我們說了這么多物體的體積,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呢?
生: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聊天式”的教學活動,體現了一種“雙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看、找、想、說等活動中,體驗“物體占空間的相對大小”,感悟出“體積”的內涵,在教師的追問中,學生在不經意間對“體積”的概念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輕松,學生活潑,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氣氛悄然形成。
活動二:比較體積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較體積差距大的物體。
師:(教師端出裝有保溫杯、塑料水杯、一個長方形較大的空盒、香皂、蘋果的一個托盤)比一比這些物體的體積。
生1:蘋果比保溫杯的體積大。
生2:在這些物體中,長方形盒子的體積是最大的,香皂的體積最小。
師:這么快就計較出來了,你們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來的唄!
師:體積差距較大的物體,我們可以一眼看出來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板書:看)
2、比較體積相近的物體。
師:(教師拿出一個土豆和紅薯)說一說誰的體積大?學生說法不一。
師:看不出來,想想辦法,你有什么好辦法?
生1:稱一稱哪個重,那個的體積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長方形的空盒子比蘋果輕,但長方形空盒子的體積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學生1掂一掂,感到蘋果比長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顯看出是盒子的體積大。)我錯了。看來,物體的體積是指所占空間的大小,和物體的輕重無關。
生3:在杯子里放滿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紅薯,看看哪個量杯溢出的水多,哪個物體的體積就大。
師:是受了烏鴉喝水的啟發吧。
生4:給2個容器倒同樣多的水,把土豆、紅薯放進水里,比哪個水上升的多。
師:你們想用誰的方法?你們想親自動手試一試嗎?做實驗,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生1:兩個容器倒的水一樣多。
生2:放物體要輕輕地放,防止水濺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讀數時,要平視。……
小組合作:每4人為一組,工具:兩個量杯、一桶粉紅色的水、一個土豆、一個紅薯等。小組分工合作,再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實驗是科學的、合理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師:你們的結論是什么?你們是怎么發現的?
師:為什么看誰的水上升的多,誰的容積大?
生:水上上升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師:對于2個不規則的物體,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較誰的體積大?
生:測量。
師:可以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測量比較它們的體積。看來測量也是一個好辦法呀。(板書:測量)
【設計意圖】在用排水法測量土豆和紅薯的實驗中,實驗的步驟、實驗的注意事項,都由學生決定的。充分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感受體積差距較小的不規則物體,運用轉化的思想通過測量比較體積的大小,為后續為今后學習不規則物體體積埋下伏筆。
3、比較規則的幾何形體。
(1)師:同桌比較手中由不同個數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各種形狀的幾何形體體積的大小。(包括長方體、正方體以及不規則的形體)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的?
生1:我們的兩個形體的體積差別較大,直接看就比出來了。
生2:我們采用數小方塊的個數,哪個個數多哪個體積就大。
生3:(舉起兩個長方體)我們也是數的,但不是一個一個數的,而是先看看有幾行,每行有幾個,共有幾層,相乘得出來的。
師:數的好,數的有策略。(板書:數)
【設計意圖】認識到規則的幾何形體,可以利用“數”小方塊的方法比較體積大小。學生不同策略體現,滲透體積的計算方法。
(2)在實物投影下展示學生手中由12塊小正方體拼成的不同形狀的幾何形體,感受到體積相同的物體,形狀有可能不同。
(3)師:大家猜測一下,老師手中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幾何形體和剛才12塊小正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哪個體積大?引導學生思考僅僅通過數量比較體積的大小是片面的,還要注重每個小正方體的大小是否一致,從而體會體積單位產生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試驗演示得出不同物體集體大小比較的不同策略。希望學生對物體體積的感受逐漸豐滿、立體。
活動三:容積的認識
1、明確容器的概念。
師:(教師指一指桌上的托盤)請大家看看,這里有容器嗎?
生:水杯、保溫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師:你身邊還有容器嗎?
生:教室是一個容器。……
師:這些都是可以容納物體的物體,它們都是容器。
2、明確容積的概念。
師:(教師出示一個塑料水杯和一個保溫杯。)大家猜猜哪個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溫杯的體積大,所以保溫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內部空間大,容納的水才會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師:兩個觀點,到底誰正確呀?誰有好辦法?
生:給一個杯子倒滿水,倒到另一個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來。
學生演示:給塑料杯倒滿了水,把水倒到保溫杯里,水溢出來。
生1:老師!塑料杯的容積比保溫杯的容積大。
生2:兩個杯子的容積不一樣,塑料杯的容積大,保溫杯的容積小。
生3:物體的體積大,并不能說明它的容積就大。
師:什么是保溫杯的容積?塑料杯呢?
生:保溫杯所能容納水的體積就是保溫杯的容積。塑料杯所能容納水的體積的體積就是塑料杯的容積。
師:什么是茶葉罐的容積呢?氧氣罐的容積呢?
師: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生: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容器的容積。(教師板書)
師: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只能是水嗎?如果不是,舉例說一說。
生:可以是液體、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氣體。
師:“所能容納”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納”就是“最多能容納”,再多一點就冒出來了。
【設計意圖】用直觀演示法和談話法,讓學生認識固態、液態、氣態的物體都是有體積的,知道什么是容積并重點理解概念中的關鍵詞,豐富學生對于體積實際意義的認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3、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區別。
容積和體積有何不同?舉例說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師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體積和容積的區別和聯系,一個指外部空間的大小,一個指內部空間的大小;有的物體有容積,有的物體沒有容積只有體積;體積大的物體容積不一定大。
師:這節課我們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體積與容積。(教師板書課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拓展
1、玩一玩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個形狀,然后再捏成球體。前后捏成的兩個物體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物體雖然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體積保持不變,以加深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2、“練一練”第2題。(教材第37頁的內容)
用相同數量的硬幣分別壘成下面的形狀,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在觀察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必要時可以組織學生搭一搭,增強實際體驗。
3、“練一練”第5題。(教材第37頁的內容)
誰搭的長方體體積大?學生先觀察,然后計算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既然學生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又為后面學習計算長方體體積做了鋪墊。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合作精神和喜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具準備:
課件、兩個相同的量杯、兩個大小不同的瓶子、水、土豆和紅薯、橡皮泥一塊、飲料瓶、茶葉桶和水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探究《體積與容積》這一課。同學們,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為什么烏鴉最后能喝到水呢?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生自由發言)
師:老師這里有石頭、量杯和水,誰愿意上來演示一下?
師:把石頭放入水中,出現了什么情況?水面為什么會上升?
生1:石頭占了水的位置;
生2:石頭把水擠出來了;
生3:石頭把水壓出來了;
生4:石頭占了水的空間;
……同學們說出了各種有趣的想法。
(二)新授
(1)認識體積
1、初步感受空間。
師:老師往水里放一個蘋果,蘋果占空間嗎?放一枚硬幣,硬幣占空間嗎?橡皮占空間嗎?還有什么東西占空間?說得完嗎?也就是說,所有的物體都占空間。在水里占空間,拿出來呢?(也占空間)板書:空間。
2、空間也有大小。
師:橡皮與鉛筆盒比誰占得空間大,誰占得空間小?桌子與凳子呢?板書:大小
3、體積的概念。
師:每個物體都占一定的空間,且有大有小,這就是體積,體積是什么呢?誰能說一說?出示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同學齊讀2遍)
師:蘋果的體積是什么呢?(蘋果所占空間的大小叫蘋果的體積)。石頭呢?(石頭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石頭的體積)。
4、誰的體積大?
師:同學們的桌子上放了許多物品,與你同桌的作比較,說一說我的體積大,你的體積小
5、物體的位置、形狀發生大小,體積不變。師叫一位同學上臺,問:“你有體積嗎?老師有體積嗎?誰的體積大?”
接著請這位同學變換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問:“它的體積變了嗎?他的什么變了?說明了什么?”(物體的位置變化了,但體積不變)
師:“橡皮泥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把橡皮泥捏成球體,同時問:“它這時是什么形狀?(球體)它的體積變了嗎?他的什么變了?(形狀)說明了什么?(物體的形狀變化了,但體積不變。)
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生:媽媽把一團面搟成一個薄餅。生:爸爸把一個黃瓜切成了一片片的。)
6、實驗法,比較體積大小
師拿一個紅薯和一個土豆。問:“誰的體積大?”(同學爭論不休)
師:看來有時用眼睛看是無法分辨出誰得體積大,誰得體積小,你能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嗎?(同學獨立考慮想方法,并指名說。)
生1:把土豆和紅薯分別放入一個裝有水的量杯中,看哪個放入水中后,水面升的高。
生2:我們可以把它們放到相同的兩個量杯里,放同樣多的水,哪個水杯水漲得高,哪個體積就大。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老師認為第二種方法能夠看的`更清楚,你們認為呢?(第二種方法好)但要注意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來。下面咱們就來做這個實驗。(請一名同學做實驗,另一名同學幫助。)
師:請大家在下面注意觀察,兩個杯子的水面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紅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師:那說明了什么?(土豆的體積大,紅薯的體積小)
師:在我們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動手做實驗是個重要的學習方法。
(2)認識容積
1、出示:飲料瓶,水杯,茶葉罐。
師:請迅速給這三個物體按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
2、認識容器。
師:他們是用來干什么的?(生1:裝飲料。生2盛水。生3:裝茶葉)
師:也就是可以——容納東西(板書:容納東西)
師:還有什么能用來裝東西?(生口答)
師:像臉盆、油桶、水杯這些能容納東西的物體,我們稱之為容器。(板書:容器)
3、感受物體容積。
師:飲料瓶,水杯,茶葉罐)這三樣容器誰容納的物體多?
生:水杯容納的物體多,茶葉罐容納的物體少。
師:不同的容器盛東西有多有少,但每個容器容納物體的體積是一定的。
板書:物體的體積飲料瓶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飲料瓶的容積。水杯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水杯的容積。茶葉罐呢?
師:生活中的容器有很多,誰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
師:給水杯里裝一半水,水的體積就是水杯的容積,老師說的對嗎?(不對)為什么?
(生:應該把水裝滿)那應該怎樣說?(生:給水杯里裝滿水,水的體積就是水杯的容積。)
4、出示容積概念
師:剛才咱們研究的就是容積的概念,他到底是什么呢?指明同學說一說。出示概念: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容器的容積(同學齊讀2遍)
5、比一比。鉛筆盒與桌斗。牙膏盒與電視機盒。出示:高瓶子和矮瓶子,說一說誰的容積大?(又一次爭論)師問:“怎么辦?”(生一:給這兩個瓶子都裝滿水,然后分別倒入相同的量杯中,看哪個倒得多。
生二:給其中一個瓶子裝滿水,然后把水倒入另一個瓶中,看是裝不滿,還是溢出來。……方法很多)
師:“那一個方法簡便容易操作?(第二種)誰愿意來做實驗?(請一位同學上臺做實驗。)
師:結果怎樣?(矮瓶子裝的水多,它的容積大。)
(三)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體積于容積,他們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生1:不一樣。
生2:容積說的是里面,體積說的是外面。
生3:容積是所容納物體的多少,體積是占空間的大小。
生4:煙灰缸的體積大于它的容積。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
1、從概念上說,體積指的是物體自身的大小,容積所裝物體的多少。
2、從丈量方法上,體積是從物體外部丈量的,容積是從物體內部丈量的。
3、同一物體,它的體積大于容積,當容器壁很薄的時候,容積近似等于體積。(出示課件)
(四)復習鞏固,升華主題
1、出示課件。誰搭的體積大?
2、出示課件。那一個的體積大?
3、出示課件。小明和小紅各有一瓶同樣多的飲料,小明倒了2杯,而小紅倒了3杯,你認為有可能嗎?為什么?
4、數學日記。今天,老師安排的數學作業是做一個長方體,我(小麗)覺得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找來一根鐵絲,量出它的長度,這根鐵絲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體的()。然后,計算出它的長、寬、高,依照算出的長度,折出了長方體的框架。再找來一張紙,剪成合適的大小,把這個框架包起來,剪好后紙的大小就是這個長方體的()。這個紙盒不大也不小,裝在書包的側面正好合適,它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長方體的()。既然做好了,怎樣把它利用起來呢?當垃圾盒不錯,他所能容納垃圾的體積,就是長方體的()。
(五)總結評價
師: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對自身的表現進行評價。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篇4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過“說一說”、“比一比”、“想一想”三個活動,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通過這三個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的活動中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和物體體積的一些特征(形狀改變,體積不變)。教材的編寫者意圖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促進學生對體積和容積的了解,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學生分析】
學習本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內裝水多與少的體驗,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習的基礎。把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實驗活動與抽象的概念聯系起來,并通過操作與交流,學生比較容易理解體積容積概念。
【學習目標】
1、通過童話故事和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物體體積大小的多種方法,發展空間觀念,滲透“等積變形”思想。
3、在操作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童話故事情境
1、談話
同學們一定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烏鴉還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喝水問題呢!你們想知道烏鴉用了什么數學方法嗎?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烏鴉喝水的故事吧!
2、師生欣賞《烏鴉喝水》動畫片
二、提出問題,理解體積的含義
1、提出問題
(1)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為什么升高了?
(3)小烏鴉為什么要放許多小石子?
2、獨立思考,分析問題
教師隨著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交流。板書關鍵詞:占空間大小
3、聯系生活,理解問題
(1)提問
在的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大?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小?
(2)交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4、揭示體積的概念
(1)教師舉例:杯子所占空間的大小是杯子的體積。
(2)學生理解體積含義:什么是筆盒(橡皮等)的體積?
(3)學生總結概括體積含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三、比較體積大小
1、看一看,比較講桌上物體體積的大小。
2、測一測,比較土豆和紅薯體積的大小。
師:用眼睛看很難做出判斷。想想看能用什么辦法解決?
觀察實驗,得出結論
①取兩個大小相同的量杯,在杯中倒入同樣多的水。
②將土豆和紅薯分別放在兩個量杯里。
師:請大家在下面注意觀察,兩個杯子的水面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你現在認為紅薯和土豆,誰大?說出理由并指出紅薯和土豆的體積。
3、數一數,比較幾何體的體積大小
比較由相同小正方體組成的幾何體體積大小,體驗“等積變形”思想。
四、在實驗中,理解容積的含義
1、提出問題。
液體,比如水。氣體,比如空氣,是否有體積呢?
(1)認識容器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水杯,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師:像水杯這樣能容納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
(2)設計實驗方案,感知容積的意義。(出示兩個杯子)
師:誰裝的水多?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討論,說辦法。選擇一種做實驗。
(3)初步感知體積與容積的不同
實驗小結:體積大的容器不一定盛的東西多,光看外表(體積)不能確定容器裝東西的多少,要從里面看容器裝東西的多少。
(4)歸納容積概念
師:我們把杯子所能裝的水的體積叫做杯子的容積。茶葉罐里裝滿了茶葉,它所能容納茶葉的體積,就是它的容積。你能從生活中舉例,也像這樣說一說嗎?
歸納總結容積概念: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2、聯系實際,加深對容積理解
(1)判斷:可樂瓶上標注的“凈含量600毫升”是可樂瓶的容積嗎?理解“所能容納”的意思。
(2)舉例說明筆盒、教室等的容積。
3、練習:小明和小紅各有一瓶同樣多的可樂,小明倒了3杯,而小紅倒了2杯。你認為有可能嗎?為什么?
4、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體積”和“容積”。(出示課題)
五、評價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對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
【《體積和容積》的教學設計范文四篇】相關文章:
容積和容積單位說課稿3篇11-09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2-21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2-10
體積單位的換算教學設計(通用5篇)05-11
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5-1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05-1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18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