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人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認、拼組。
學生狀況
學生64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城鎮,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對四種基本的平面圖形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圖形,但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所受學前教育較差,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不夠清楚明了,對它和立體圖形的關系更是一無所知。
教學目標
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根據它們的特征,并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養觀察、操作、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及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活動一:借玩具小熊貓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進行表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我是誰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我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拿在手里,誰來告訴大家,你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自由回答。
讓學生觸摸物體表面,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來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將學生們喜歡的玩具動物小熊貓帶進了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小熊貓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再讓學生觸摸物體的`表面,感知其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活動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讓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談話:“我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么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學生匯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②從圓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③從三棱柱上分離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體、面”之間的關系。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并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理解得還不透徹,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揭示了體和面的關系。教師同時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體和面的關系。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教師拓展性的設問,也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活動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干,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么。
師說:“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于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我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學生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學生評價結果。
【如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呢?教師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用物體描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著,分房子的游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增進了一步。】
四、活動四:實踐運用
師(出示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說:“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里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學生自由發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穿著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請學生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涂色。
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尋找身邊圖形的活動,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五、活動五:圖形拼組。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學生自由選擇。
有的學生拼出了一輛坦克;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囪還冒著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說,我要在這兒安我的家,我住這,小貓住這,等等,我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出發……
拼好后,學生們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有的學生看見了別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見學生的互相學習是多么的有效。在學生廣泛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用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東西。
展示部分優秀作品,并說說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物體。
【學生的教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學生那極其豐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創造。而這,無不得益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學生離開座位參觀,給學生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六、活動延伸
小熊貓: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小朋友再見!生:小熊貓再見。
【簡單的課后練習,為學生提了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使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
2、今天老師帶來一幅秋天的圖畫,你們看,秋天美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3、這幅圖里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愿意用數學解決秋天里的實際問題嗎?(提示課題:用數學)
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教學主題圖1
(1)、師出示圖1: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左邊有4個小朋友在捉蝴蝶,右邊有兩個小朋友在捉蟲子)
(2)、師:你還發現了什么?(大括號,問號)
(3)師:你知道這個符號叫什么嗎?對,它叫大括號,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這兩部分的小朋友合起來。大括號下還有一個問號,它表示這里有一個問題。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嗎?
(4)、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我們就應該把這兩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樣?(合起來)
(5)師:誰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剛才那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指名幾個學生說。同桌互說。全班齊說。
(6)師:誰能列一個算式?4+2=6(師板書算式)
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指名學生說說4、2、6分別表示什么?
還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不但認識了二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問號”還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現在,有一位叔叔想請小朋友幫他解決一個問題,你們愿意嗎?
2、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2,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說說這幅圖畫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個數學問題嗎?(一共有7個向日葵,摘下了3個,還剩幾個?)
(4)、這個數學問題,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方法解決?把算式寫在紙上,寫得快的小朋友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并說說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饋:7-3=47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鞏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師:李叔叔很感謝小朋友為他解決了實際問題,請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樹,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數學問題嗎?
(2)用手勢表示1:6-3=32:3+3=6為什么?
(3)看懂蝴蝶圖,說圖意,1:5+2=77-2=52+5=77-5=2
2、小結:今天我們看到了美麗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數學問題,并且都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現在,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果不知道,老師引導:我發現了這些數學問題有兩類,有些是用加法計算的,有些是用減法計算,我們應該看清楚圖畫的意思來列算式。)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說一說嗎?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減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計算,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感受與同伴交流想法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4.結合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復習導入
復習5以內數的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對口令。
師:我說1。
生:我說2,1和2組成3。
[課一開始,就采用三種對口令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復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形式靈活有效,學生復習效果好。]
2.拍手對口令。
3.舉牌對口令。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師投影顯示美麗的小湖,并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在波光粼粼,美麗的小湖里有3只美麗的鶴在快樂地歌唱,過了一會兒,1只鶴展開翅膀飛走了,(教師出示3只紙鶴,再慢慢移走1只紙鶴)。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交流體會。
2.學生跟隨教師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紙鶴,動手操作演示,3只鶴飛走1只鶴,就是從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減法計算,用“-”號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幾就用數字幾表示,也就是得數是幾。教師邊說明邊板書等式:3-1=2。(學生體驗減法的含義,也可用擺圖片操作,并表述含義。)
3.學生試讀算式。教師啟發學生說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學生舉例說說其他能用減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與教師語言描述的優美情境中,用紙鶴實物演示,學生感覺更直觀親切,并能親自參與演示,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加深了學生對減法的認識。]
例題
1.課件演示,創設問題情景:草地上雨后長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讓學生敘述情景,并試著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提出“草地上還有幾只蘑菇?”的問題。學生提問題時教師應多給與鼓勵。接著問: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電腦顯示:5-2=?
2.教師提問:5減2得幾?你是怎樣算的?學生分組交流想法,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讓不同想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的過程。不論是點數法還是用數的組成計算,教師都給與鼓勵。接著提問:如果不看圖,不數指頭,你會算嗎?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題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喜歡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學生很高興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探究故事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多種算法都給與鼓勵,保護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然后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發現用數的組成計算減法較簡單。]
鞏固練習
1.出示課件1,動態顯示:荷葉上原來有4只青蛙,“撲通”跳到水里1只。學生說說題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課件2,學生說圖意:架上原來有4只絲瓜,摘下2只,架上還有幾只?然后學生列式完成,小組交流訂正。
3.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5只紙鶴,你能用這5只紙鶴,擺出幾種不同的減法算式嗎?擺擺試試,看誰擺的多。
4.乘車游戲:5個同學做檢票員,拿著車號,其他同學每人一張票,車票上數目的得數就是的要乘的車號。游戲開始,請同學們趕快上車,檢票員檢票后,上錯車的同學給大家表演節目。
[鞏固練習中的第1、2題,采用課件演示,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第3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讓學生嘗試用5只紙鶴擺不同的算式,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減法的認識。乘車游戲,學生最感興趣,參與積極性也,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活動效果好。]
總結評價
1.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小結,說說自己本課學習的主要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2.教師結合學生表現對本課作小結。
布置作業
1.學生準備紙鶴,學具,數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減法?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06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
最新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30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5篇02-18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篇04-06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范文01-05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01-03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范文03-25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