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1
一、教材分析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一節包括兩部分內容,即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及二者之間的協調。前者內容相對簡單,教材首先闡述了體液調節的概念,然后以列表的方式比較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特點。教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應注意用實例來說明。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協調,教材安排了一個“資料分析”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對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過程的分析,理解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是如何協調的。之后,教材又對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作了總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在這節內容中,教材注意突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對于維持穩態的貢獻,并注意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健康問題相聯系。
二、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重點 :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2.教學難點 : 人體的體溫調節與水鹽調節的分析。
三、教學策略設計
本節內容一方面是對前兩節所學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揭示兩種調節方式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新課的導入可以從復習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開始,著重引導學生回顧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機制。強調指出,神經調節是以反射為基本活動方式,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激素調節則是通過體液的傳送,作用于靶細胞、靶器官的調節方式,這樣也就引入了對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
2.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推論。在這種教學策略中,側重訓練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體溫調節的實例中,可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把思維引向深入。
(1)不論是在炎熱的環境中,還是在寒冷的環境中,人的體溫總是保持恒定的,這種恒定有什么意義?
(2)一個物體溫度的高低取決于什么?人的體溫高低又取決于什么?
(3)人體通過什么途徑產生熱量?通過什么途徑散失熱量?
(4)寒冷的環境中,要維持體溫的恒定,產熱的結構發生什么變化?散熱的結構發生什么變化?如果是在炎熱的環境中呢?
(5)人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什么調節和控制的呢?如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
(6)在這個實例中,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是怎樣的?
(7)人體的體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恒定嗎?哪些情況下可能導致體溫失恒?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應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維持體溫的恒定?
最后根據討論,通過圖解歸納體溫調節的機制。實例二的分析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進行。著力引導學生揭示和概括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明確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協調作用對于維持動物和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意義,這是兩個實例分析的直接目的所在。
3.補充:
①什么是脫水?
②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受中樞神經系統調節舉例
③毒品成癮的機理
4.拓展題P33 1、2題
五.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思維,逐層深入構建知識,訓練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用毒品成癮的機理知識為載體,潛移默化的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滲透。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達到了教學目的。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2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屬于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3節,本節內容不僅能起到比較、歸納“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兩種生命活動調節方式的作用,加深了學生對它們的理解,還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理解生命活動調節中的“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兩個重要的生命活動調節過程,達到升華知識的目的。
一、教學難度
1、直接用教材中問題討論“過山車”進行教學導入和情景創設,這對于一線城市的學生來說是絕佳的,但是對于二線三線城市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是在電影電視中看過“過山車”,并沒有親身體驗,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很難有共鳴,有些教師索性將教參中的答案讓學生記下,沒有達到激疑、激趣的預期效果。
2、本節知識中介紹了體液調節概念,以及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難度較大,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教學思路不清晰,課堂節奏紊亂,氣氛沉悶的狀況。
3、體溫調節過程的插圖和老版教材比較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多老師片面認為插圖變簡單了,沒有意識到這是教材給教師留下的發揮空間。
4、可供參考的資料有限,網上和各種參考書中雖然有一些教學設計,但是教學流程都是大同小異,在實際教學中的很多教學難點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教學改進
2.1改進教學流程
在大多數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學流程通常是這樣的:
這個教學流程實際使用過程中我發現不太科學,因為從事物的認知規律來看,認知的過程應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水鹽調節和體溫調節對于學生來說在實際生活中是更熟悉,更有體會的,從它們開始入手教學更容易,更自然,同時這兩種調節的過程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對它們的突破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僅如此,這兩種生命活動調節的過程中都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配合完成,這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發現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在生命活動的調節中是協調的、聯系的 高中英語,如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血糖平衡調節和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過程,則能讓學生更清晰意識到,在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同時受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控制,然后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總結這兩種方式有哪些具體聯系?
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可以通過提問激疑,“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有聯系,但是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區別呢?”這樣順理成章的過渡到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比較來,而這一切顯得水到渠成,教學思路更自然、清晰,學生更容易理解。我的教學流程可以用下面的簡圖來表示。
2.2靈活情景創設
絕大多數的教學設計是以教材的問題討論“過山車”進行情境創設和課堂導入,可是我在兩個班上通過實際教學實踐一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很多同學并沒有親身體驗過“過山車”,所以教材問題討論中的幾個問題他們都沒反應,后續的課堂教學氣氛也顯得十分沉悶。
課后我進行了反思,覺得可以更換問題情境,針對我的教學流程是先進行兩個生命活動調節的講解,最后進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所以我直接針對水鹽調節進行情景創設和課堂導入,如下:
師:最近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宮鎖珠簾》(宮2)大家應該看過吧?
生:看過!(同學們都笑了)
師: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憐兒和雍正皇帝深陷險境,身受重傷的憐兒口渴想喝水,但是根本找不到水,雍正皇帝情急之下咬破指頭,讓憐兒喝血,竟然給憐兒解了渴,那么請問渴感是如何形成呢?喝血止渴,這科學嗎?帶著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今天的這節課—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吧!
就這樣學生們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因為電視劇中的場景他們很熟悉,口渴對于他們同樣是有生活體驗的,而且很快在他們的頭腦中就建立起來了“渴感是如何形成的?是簡單的缺水嗎?產生了一種科學和生活經驗之間的沖突”。同樣也起到了情境創設和課堂導入的作用。接下來我又提出在生活中我們通常在哪些情況下會口渴,同時結合教材中水鹽調節的過程圖解,把剛才提出的問題分解成兩個小問題①渴感形成于哪些結構有關?②渴感中樞在哪?③層層深入又提出喝血能止渴嗎?這樣也同時達到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要多思考,要學會質疑,對他們也進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2.3活用教材問題討論
教材中的問題討論“過山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素材,而且里面有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如腎上腺素的功能等,還能深層次讓學生理解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經過我的一番思考之后,我覺得可以把它放在課堂教學最后,讓其以一個“課后思考”形式出現,并且提出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
師:電影電視中我們看到的“過山車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感受?生活中你碰到的哪些情形可能會給你相似的感受?”
生:緊張刺激,看恐怖片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有相似的感受。
師:你會出現哪些生理上的反應呢?
生:心跳加快,甚至出冷汗
師:這些生命活動會涉及到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嗎?
最后引導學生理解到“心跳加快”其實與腎上腺素有關,然后同學生一起總結腎上腺素的.功能,和一些知識要點。
靈活使用教材問題討論之后,發現效果還不錯。我將它安排在課堂教學最后作為一個“課后思考”,學生在已掌握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系統知識之后,就更容易把他們遷移到只是一般了解問題情境中來。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他們都能經過思考回答出來;并且我在提問時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設問題,沒有拘束在教材的問題框架里,這讓我意識到“教材問題討論”實際上是為教師提供一個情景創設的素材,所給出的一些問題只是一種參考,必要時可以增減,也可以自設。如果生搬硬套,有可能成為一種教學負擔和學習負擔,而沒有實現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真正目的。
2.4充分利用教材體溫調節插圖
教材所提供的插圖非常不錯,但這并不意味老師可以不動腦筋,如果我們深入研究教材的插圖,可以發現插圖的結構進行了適當的“留白”,給教師留下了很好地發揮空間,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豐富一下教學圖解和適當地補充一些知識(通過下面我改進的體溫調節圖解可以看出)加深學生對“體溫調節”的理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生物教師,應該多動腦,多反思,多“磨課”,這樣我們就不僅能感受到教學的快樂,也讓我們獲得了在教學上的成長。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③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④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教學重點
①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
②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教 師:制作電腦課件,設計游戲。
學 生:復習人體神經系統組成和功能的知識。課代表準備一個做相反動作的游戲活動,并配以音樂。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復習提問
①人體神經系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②神經系統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復習舊知:
①神經系統各部分的組成。
②神經系統各部分的功能。 創設復習情境。
導言
反射 參與活動:
①打手。
②抓手指。 示范活動。
講述游戲規則。
組織學生活動。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做的這兩個活動是在你們的什么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
①概念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和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①一個同學到前面,讓另一同學站好,雙手背后。教師在第一個同學背后用牙簽扎他的手。
②拿出解剖針,示意第一個同學扎第二個同學的手。
實驗:膝跳反射
小組討論:反射的概念。
進行交流。 引發學生思考:神經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精講:基本方式是反射。強調剛才我們做的兩個活動都是反射。
帶領學生繼續活動:
①牙簽扎手。
②拿出解剖針,示意學生到前面來重復上面的活動。
指導學生做膝跳反射。
引導學生通過這幾個活動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小結反射的概念。
②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具有的。
復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的。
活動:做相反的動作。 舉生活中反射的實例并分析。
解釋教師提出的問題。
交流。
小結。
參與活動。 引導學生舉例并分析。
提出問題:以上所舉實例中,哪些反射是生來就具有的?哪些反射是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的?
小結。
帶領學生做一個復雜的反射活動。
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提出問題。
小組討論,制定探究計劃。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提出探究問題并制定探究計劃。
第二課時
探究:測定反應速度
①各小組交流提出的問題和作出假設。
②制定計劃:
將自己制定的計劃在小組內交流,同組的同學討論并完善計劃。
③實施計劃和得出結論。
④匯報與交流。 實施探究計劃
各小組復習上節課提出的問題。
小組內先交流自己制定的計劃,然后通過討論完善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實施計劃,進行探究活動,根據實驗得出結論。
各小組間交流(匯報實驗過程和得出的結論),進行小結。 組織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探究活動。
以某一小組的方案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并完善計劃。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
巡回指導、幫助各小組實施計劃。
幫助各小組得出結論。
組織小結并作出評價。
反射弧
①感受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將神經沖動傳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產生沖動,傳給傳出神經。
④傳出神經:傳導神經沖動。
⑤效應器:由傳出神經的神經末梢與相應的肌肉組成。 以“抓住尺子”為例,分析反射弧的組成。
分析“手拿燙饅頭后,來不及思考就扔掉”的反射弧的組成。 引導學生以“抓住尺子”為例,分析反射弧的組成。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 4
知識目標:
1、理解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概念;
2、掌握條件反射的建立,并理解其意義;
3、理解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重要特征。
能力目標:
通過實例比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情感目標:
正確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本質區別,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說明:知識目標3是本節教學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要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明了:人類恃有的語言功能是使人類具有特殊條件反射(對言語。文字信號發生特有反應)能力的生理基礎。為此需要在認識上能夠區別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并掌握建立條件反射的一般規律,理解條件反射作為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使動物和人類具有適應環境的更強能力的生理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循認識的遞進規律,要從反射調節的特殊范例中首先抽提出二種不同性質反射的概念,然后強調對兩類反射性質的理解,再來分析建立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最后提出人類特有條件反射能力是什么。
課時安排
本節參考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
吃梅、看梅、談梅的投影片或者掛圖。實驗過程中積累的資料(幻燈片的形式)
難點、重點分析
1、難點:條件反射的建立。
分析: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是使無關刺激經過多次同非條件刺激結合之后,通過高級神經活動轉化為條件刺激的過程。怎樣結合才能實現轉化?認識這一問題,需要對無關刺激的性質、非條件刺激的性質,非條件刺激引發的非條件反射現象及其意義有所領悟之后,再分析二種刺激結合的具體方式才能有一定理解。但是在舉例說明上述問題時,由于學生個體經驗的差別以及對教材或教師講述的事例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情景想象,這就給總結規律、理解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造成一定困難。
突破難點的方法,一是要使實驗范例的呈現和介紹生動、直觀,二是要對刺激形式出現的時間規律加以強調,使學生對建立條件反射實驗的情景有較明確的了解。教學中可以這樣進行:
教師介紹小狗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實驗:
(1)給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這是非條件刺激引起的非條件反射);
(2)鈴聲,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鈴聲是唾液分泌反射的無關刺激);
(3)先有鈴聲,再給狗喂食物,狗分泌唾液(如此重復多次);
(4)在實驗(3)之后,只給予鈴聲,狗也分泌唾液(鈴聲已成為食物的信號,即成為狗分泌唾液反射的條件刺激)。
教師按如上步驟介紹實驗的同時,配合以圖像資料,最好使圖示活動起來,使鈴聲真的響起來。
然后教師可提問題:鈴聲在引起狗分泌唾液的反射時,對狗的意義是什么?啟發學生理解,鈴聲作為分泌唾液反射的條件刺激,能引起唾液分泌是為進食做好準備的反應。再進一步提出,如果先喂食物,后給鈴聲刺激,是否還能建立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呢?這樣來啟發學生認識建立條件反射的意義是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
2、重點:兩類反射的主要區別和人類具有對語言刺激建立條件反射能力的特征。
分析:本節教學目標的實現,關鍵是理解條件反射。在此基礎上更深刻地認識到人的語言功能在形成人的特有條件反射中的重要意義。
比較和鑒別是認識事物的基本心理過程。因此,突出重點就要特別強調:
(1)將非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特點加以比較;
(2)將人的語言性條件反射與一般的具體刺激信號條件反射加以區別。
教學過程:
1、引人新課:
教師可以指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但不同的反射,反射弧上的具體神經結構是不同的。特別是神級中樞,從脊髓到大腦,由低級到高級的中樞結構,在整體的神經調節管理功能上,應該是具有等級區別的,越是高級中樞參加的反射,越應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整體性。我們人類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發達程度是十分突出的,那么在認識我們反射的不同方式上、在認識我們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特征上,有些什么更值得注意的本質問題?
由此便引出本節的課題。
2、分析兩類不同性質的反射: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景:
教師:“我請兩位同學前來,幫助我完成一項實驗。”……
“xx同學,請你閉上眼,向前伸出你的手臂。”
教師拿出一個課前準備好的“刺激盒”給另一個同學看:盒是鮮紅色的,兩面顏色一樣,只是有一面上露出由里刺出的幾枚按釘尖。然后將有刺尖的一面對正被試學生手指,舉在距指尖20~30cm處。
“xx同學,現在請你慢慢向正前方走,手臂要伸平。”
當被試同學手指無意碰到盒上的刺尖時,他會突然縮回手臂并睜眼察看情況。這一切被旁觀者們看個明白。
這時教師間大家“發生了什么?”然后請被試者看一下有刺尖的紅盒子。但注意不要讓他看到另一面。
教師對被試同學:“現在,如果我讓你睜開眼睛,再伸直手臂,我用這有刺尖的盒子再碰你的指尖,你會怎樣呢?“……現在我們就來試試。”
這次教師只讓另一位同學看清,使用盒子沒有刺的一面來繼續做實驗。教師對被試:“你不用緊張,我并不用力,只是輕輕地……”然后突然用刺激盒敲向被試同學的手指。于是引起他再次縮回手臂。但可能盒子還沒有碰到手指。“現在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然后,教師請另一個同學將他看到的情況一一介紹給全體觀察者。
現在教師可以提出:“我們從剛才的實驗中看到了xx同學兩次‘縮手’反應,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先后兩次縮手的反應,在刺激方式。反應規律、生活意義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嗎?
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概括出,有兩類不同性質的反射性調節:一類是先天就會的,一類是后天學會的。學會的反射是在本來就會的反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前者被稱為條件反射,后者則叫做非條件反射。
3、分析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
教師提出,建立條件反射有什么規律呢?下面,就來分析教材中介紹的訓練狗建立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的過程(見“難點分析”內容)。
然后總結出:
(1)首先要使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適時地結合;
(2)在(1)的基礎上實現無關刺激向條件刺激的轉化;
(3)條件刺激可做為非條件刺激的信號時,單以條件刺激即可引出相應反射性反應。并且著重強調,建立條件反射具有提高人和動物適應環境能力的意義。所能建立的條件反射水平越高,適應環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強。由此再進一步提出,我們人類在形成條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動物都強。在這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呢?
4、分析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能力:
教師可以問同學們:“誰吃過杏?”……“我們請xx同學說說他吃杏的體驗。”
“現在哪些同學有了分泌更多口水的反應?”
“我這有兩枚杏,”教師拿出課前準備的教具——兩只真的杏或仿真模型,“一只紅杏,一只是青杏,哪只杏更會使你流口水呢?”教師示“杏”給學生們看。“我敢說,現在有好多同學看到這么好的杏已經流了不少口水了。”
“現在我們分析一下,吃杏時流口水,看到‘杏’也流口水,甚至聽說‘杏’也流口水。這三種唾液分泌反射有何區別?”
學生應指出,不同唾液分泌反射的刺激性質有何不同,神經中樞參與的范圍、水平可能有何區別。
然后總結出,人的特有條件反射能力,是對語言這類抽象信號的刺激能建立復雜的條件反射。
最后,可以討論教材中“動動腦”部分的三個思考題。通過對類似問題的分析和解釋,及時反映一下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指導學生討論中的思想發展。比如在討論“怎樣訓練小雞到一定地點吃食?”的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一個問題進行分解:“你愿意選擇什么刺激做為后來的條件刺激方式?”“訓練的第一步你打算怎樣做?”“喂食的時間、地點等因素,你認為是否會影響訓練?”等等。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有意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體液調節說課稿11-02
神經調節說課稿06-01
神經調節的特點09-09
體液調節的特點是什么09-10
體液調節的四個特點08-31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么09-19
體液調節的四個特點具體內容08-23
初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說課稿11-10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說課稿(通用5篇)06-02
《激素調節》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