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設計方案10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懂得學習、做事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所見有限。
2、學會本課兩個生字,理解“坐井觀天、井沿、說大話、井口、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在朗讀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懂得人要開闊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貼畫(青蛙、小鳥)、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請一起讀課題——《坐井觀天》
2、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個故事,好嗎?
請小朋友看一段錄像。
二、看錄像,了解故事內容。
1、看錄像前,老師有個要求,邊看邊思考: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的事?它們在干什么?
2、播放錄像。
3、反饋。生答思考題,師板書,結合課件演示。
青蛙圖 天 小鳥圖
有
不過井口那么大 多 無邊無際
大
小朋友真聰明,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來讀懂。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21頁,自己找個朋友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等會我們比賽,誰讀得最好。開始讀書吧!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找朋友讀課文。
2、指名接讀課文。
3、學生評議。
四、第一次爭論。
1、課文中的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誰對誰錯呢?
指名講。
2、贊成小鳥的請舉手,贊成青蛙的請舉手。
3、既然小朋友意見不一致,那我們就來開展一次小小辯論賽,同意嗎?贊成青蛙的我們稱為青蛙方,請坐到左面,贊成小鳥的我們稱為小鳥方,請坐到右面。
學生交換位置。
五、再讀課文,找出有力的證據。
為了證明自己方是正確的,對方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有充足的理由,對嗎?請你們再讀課文,找找書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個詞可以作為你的證據,同時也拿出你從課外搜集的資料。
開始你們組去研究討論吧!
六、第二次爭論。
1、兩組爭論。
師說:“現在請小鳥方發言。”學生發言。
師說:“現在請青蛙方發言。”學生發言。
師及時指點。
七、朗讀課文,體會寓意。
1、剛才小朋友爭論得相當精彩,看來準備都很充分,現在我們進行讀課文比賽。青蛙方讀青蛙的話,小鳥方讀小鳥的話,直接對話,行嗎?要讀出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很肯定的語氣。
自由練習——指兩名對話——集體對話。
2、讀到這里,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除了這個內容以外,還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是批評有什么錯誤的人呢?
指名答。
3、看來“坐井觀天”這個詞是不好的,貶義的,古代這個故事中的青蛙因為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而今天我們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來為青蛙說話,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知識,我真佩服你們。
八、角色換位。
1、有一天,有人來井里打水,水桶盛滿水往上提時,不小心把青蛙帶了上來,而那只小鳥又下來喝水,因翅膀受傷無力再飛出去,這樣變成小鳥(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現在青蛙、小鳥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說些什么?
2、現在請你們組里討論,等會派代表來說,看哪邊說得更精彩。請小朋友好好動動腦筋。
3、兩邊派代表發言。
九、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維生素C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節,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有關知識。
學情分析
本文為略讀課文,學生只要能讀順讀通,理解內容,弄清維生素C對保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課堂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課內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老師每天都給同學們一顆維生素C,你們知道維生素C嗎?
2、那維生素C是怎樣被發現的,又是被誰發現的呢?
3、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維生素C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再讀課文,質疑(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海上兇神”這種怪病有什么癥狀?
病重的船員是怎么對哥倫布說的?他們為什么要這么說?
病重的船員為什么在荒島上能轉危為安?“海上兇神”這種怪病的原因是什么?
病重的船員在荒島上是靠什么維持生命的?
3、疏理學生質疑,布置學習活動:
①動筆讀書:讀讀找找,自己解疑。
②真情播音員:文中有許多感人的話,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
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4、交流。(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哥倫布簡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等)
三、總結延伸
課件出示有關維生素的小知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簡介莫泊桑。
2、談話導入:像莫泊桑這樣的大作家,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樣拜師學習寫作的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師的經過。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師的結果。
三、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莫泊桑為什么要拜師?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莫泊從小就熱愛寫作?(酷愛、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對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樣?(焦急萬分)
4、簡介福樓拜。
5、用自己的話說說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6、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2。
2、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受到美的熏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準備:觀察日出的景象,了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準備日出的錄像片斷或者有關的掛圖、一段優美的音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導讀”要求
1.請學生自由讀讀“導讀”的要求,交流:從“導讀”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師小結。
二、談話導入
1.大家觀看過日出嗎?請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結:日出的景象壯觀迷人,很多作家詩人都曾贊美過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重點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讀音。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幾種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寫了在天氣晴朗時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3.讀了課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
四、細讀課文,解決疑問;感受日出的壯觀
1.通過剛才讀課文,我們發現:作者描寫了天氣晴朗時和有云時兩種日出的景象,那么這兩種景象你更喜歡哪一種?請大家先仔細讀課文,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大家從一些重點的語句里感受了日出的壯觀景象,想不想看看當時的景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日出的錄像片斷)仔細觀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樣。
[意圖:運用電教手段,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景象,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日出的壯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為解決學生的疑問作鋪墊。]
4.提問、交流:(1)課文讀到這里,知道作者為什么說這是偉大的奇觀了嗎?
(2)作者說“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五、感情朗讀。
1.讓我們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日出的壯觀景象。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然后可以把自己讀得最好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2.請部分學生朗讀(可配樂),大家評議。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日出的美和壯觀。(在此環節后,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練習背誦。)
3.我們和巴金爺爺一起欣賞了海上日出,你想說什么?
[意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美讀,把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把自己閱讀后想說的心里話說出來,和作者形成共鳴。]
六、布置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搜集、閱讀其他的描寫日出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大家一起欣賞了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課文里的生字掌握得怎么樣呢?
[意圖:通過檢查,了解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把字詞教學落實好。]
2.你們抄寫了哪些喜歡的詞句?讀給大家聽。
[意圖:鼓勵學生積累喜歡的詞句,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借鑒。]
二、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
1.同學們抄寫了這么多喜歡的詞句,這些句子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組討論。)
(1)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
(2)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3)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
(4)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語句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準確生動的描寫,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日出的壯觀美景。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受到啟發。]
三、背誦課文
1.課文寫得這么美,想不想背下來?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小組內背誦。
3.全班指名背誦。
四、擴大閱讀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描寫日出的文章,簡單說說好在哪里。
2.各小組推薦喜歡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圖:通過搜集,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擴大了閱讀量,將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
五、布置作業
課后搜集巴金爺爺的其他文章閱讀,可以舉行一個巴金爺爺文章閱讀會。
六、板書設計
日出前:淺藍 紅霞越來越亮
日出時:負 縱 升 沖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云:躲時 透過 直射 亮光
日出后: 厚云:鑲 透出 出現 染成 光亮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2、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奇妙)
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
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1、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
例如
馬鈴薯
收獲
家畜
飼養
微生物
效率
2、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3、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4、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A、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B、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隆)
C、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5、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后講奇妙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詞。
2、師述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1、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B、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2、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講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A、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B、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3、學習第三段。
(1)各自反復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奇妙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A、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B、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C、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D、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克隆之謎》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克隆之謎》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2、尼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練習。
1、說說克隆這項技術奇妙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2、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板書:
植物
無性繁殖
低等生物
高等動物
7
克隆之謎
培育
造福人類
挽救
培植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品味言語情味;發掘作家情思;反觀現實生活;滋養學生心靈。
二、整體思路
以“意思”為主線,以“生命”為重心,以“活”為切口,以“言語”為立足點。
三、教學流程
1、發現“意思”:
⑴ 整體感知全文。
⑵ 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
2、沒“意思”:
⑶ 從文簡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會》相當沒意思,因為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建議將其拿掉!
你的忠實讀者。
3、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此為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4、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說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云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云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顯然,這里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為,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么,為什么不以“意思”為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里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
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為作家認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么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云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于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為“意思”在于“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后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后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
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后反思
此課例獲浙江省初中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第六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說明:信息技術支持導入、講授、評價等環節優化的三項作業,可以是同一節課中不同環節的技術應用,也可以是不同課中相應環節的技術應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環節優化(一)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導入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將你在導入環節上要說的話,預估的時間,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支持(請具體說明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優化導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畫面,鏈接相應的文檔)呈現在下表中。
信息技術支持的講授環節優化(二)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講授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你在下表左欄簡述講授環節的主要教學活動(一至二個),并在下表
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優化(三)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將你在該環節的教學、評價目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呈現在下表中。在“評價工具”一欄中,除量規外,其他均需信息技術的支持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并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一些近義詞,會用“欣賞”“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門員和觀眾的外貌、動作、神態,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借助課文明確觀察圖畫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借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教材中出現的油畫,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1.教師介紹油畫作品:
教材中出現的這幅油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它生動地表現了一群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之后的一場小足球賽。
2.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
學習“看圖學文”這類課文,要求同學們把看圖和學習課文相結合。通過看圖,進一步培養我們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3.初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解釋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①注意多音字讀音:
課文中出現了四個曾學習過的多音字,教師可以借初讀課文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應讀“k^ng”,不要讀成“k#ng”的音;“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的“數”,應讀“sh(”,不要讀成“sh)”的音;“蝴蝶結”的“結”應讀“ji6”,不要讀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干”應讀“g1n”不要讀成“g4n”的音。
②課文中多次出現帶兒化的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正確。如:“這兒”“兩撥兒”“小男孩兒”“小女孩兒”“快點兒”“那兒”“一塊兒”。
③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應該讀輕聲的字音。如:“地方”“陣勢”“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那個”“身子”“眼睛”。
④下面這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教師要注意糾正。如:“膝蓋”的“膝”應讀“x9”,不要讀成“q9”;“前傾”的“傾”應讀“q!ng”,不要讀成“q9ng”;“往外”的“往”應讀“w3ng”,不要讀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應讀“j9n”,不要讀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與“惕”;“億”與“憶”;“磕”與“嗑”;“津”和“律”。
⑥理解詞語: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包括生詞)質疑,引導學生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
如:“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一句中的“陣勢”一詞,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字典里查一查“陣”字,它的意思是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陣勢”的“勢”的意思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現在,再把“陣勢”一詞放回到課文中,學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詞,原是指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用在課文中,就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畫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警惕(t@):對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時刻注意著。
候補:等著替補缺額。
閉目養神:閉著眼睛,修養精神。課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憶(y@):回想。
精彩:(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課文中指小足球賽踢得緊張、好看。
欣賞:認為好;喜歡。課文里指看足球賽的大個子叔叔坐在場邊很有興致地觀看比賽。
(二)初步看圖,借助圖畫,再認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劃分結構段。
1.初步看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景物為主,還是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畫面上畫了一些什么樣的人物?
(圖畫中畫了一群孩子,還有一位叔叔。)
他們在干什么?你從畫面上哪些地方觀察到的?
(圖畫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從畫面上用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的球門和站在球門當中的小守門員,以及坐在一邊的觀眾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斷出畫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敘述這場小足球賽的。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分段。
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圖畫中的場景。是放學以后的一場小足球賽。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哪些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這篇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第3~5自然段是講觀眾的。)
那么,課文第1自然段講什么?
(第1自然段介紹了環境——場地、時間——放學以后、人物——“孩子們”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個子叔叔”、干什么——賽足球)
接著,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這篇課文首先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著,介紹了守門員,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后面的3、4、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的表現。你想一想,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劃分結構段呢?
(這篇文章應該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紹了小守門員;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紹了觀眾。)
(三)小結。
這一課是看圖學文。我們在初步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又初讀了課文。從畫面中觀察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讀課文以后,我們給課文劃分了三大段。這三段,先講放學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眾;接著介紹小守門員,之后重點介紹了觀眾的表現。這個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并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
1.《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的,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劃分的。看看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作者先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后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接著,作者又寫了小守門員。最后,分3個自然段寫了觀眾的表現。)
2.作者為什么先向我們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后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眾”這個內容,接著介紹“守門員”,最后才介紹“觀眾”的表現?
(因為這是作者觀察圖畫的順序。作者是按照觀察圖畫的順序來安排他的寫作順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畫,然后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觀察的重點落在了哪兒?大家一起議一議。
(課文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來安排層次結構的,我們又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課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描述了小守門員的表現,以及不同的觀眾的不同表現,因此,作者觀察的重點應該落在“小守門員”和“觀眾”的表現上。)
4.強調觀察的順序和重點:
我們常常提到寫文章要講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具體。其實,觀察圖畫也要講順序,要能從畫面中觀察到作者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圖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抓住了畫家所要表現的重點,用語言文字生動具體地給我們進行了描述。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借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然后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一句話介紹了足球賽的環境,也就是地點?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圖畫,想一想。
(“空”字說明來往行人不多,沒有車輛通過,從畫面上看,附近沒有大的建筑物妨礙踢球,這樣的地方正是比較理想的簡易足球場,所以,說它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2.“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你在畫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撥兒?
(畫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撥兒的一個守門員、一個候補守門員。)
“拉開陣勢賽起來”中的“拉開陣勢”是什么意思?看看圖畫,從畫面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來?
(“陣勢”,原是指軍隊作戰時布置的.局勢,課文中,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拉開陣勢”就是緊張的小足球賽已經開始。從畫面中小守門員叉開的兩腿,手扶膝蓋和專注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賽已經“拉開陣勢”,比賽將非常緊張。)
3.看圖,再讀課文,從畫面上看,都有哪些人來觀看比賽?
(有“小弟弟小妹妹”,還有“大個子叔叔”。)
從文章中的哪幾個詞可以看出這場足球比賽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來了,“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
4.看圖,學習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點觀察“守門員”的一段。課文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小守門員和后補守門員;圖畫里,“守門員”也是畫家重點表現的畫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點觀察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是怎樣表現的。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門員”和“候補守門員”的什么特點來突出這兩個人物,表現球賽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等特點來突出這個人物的。)
默讀這一段,在文章里畫出表現“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的詞句。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課文先講他的外貌和神態。“留平頭”顯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視”,表現他對對手嚴加防備,十分專注的神態。“分腿彎腰,上身前傾”,表現他隨時準備撲救險球的姿勢。)
課文介紹了“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以后,為什么說“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這是作者對畫面中“守門員”的一種肯定嗎?還是贊揚?怎么理解?
(“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說明小守門員很稱職,是作者對他的肯定和稱贊。)
課文接著介紹“候補守門員”。看看圖畫,作者怎么知道他是“候補守門員”?他“一心想著快點兒讓他上場,好顯一顯身手”,是作者根據畫面上“候補守門員”的什么想象出來的?
(作者從他的衣著、神態和站在守門員背后可以看出他是個“候補守門員”。作者根據他“腆著”肚子的動作,那急不可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想象出來的。)
5.小結這一段:
作者用精練的筆墨,把全場唯一的兩個隊員的天真可愛、忠于職守的形象,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和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6.看圖,學習第三段,根據老師所列出的表格,邊思考問題,邊討論,然后把答案填寫在表格里。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講觀眾觀看足球賽的情形。看看圖畫,再讀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的?具體描述了幾位觀眾的表現?他們分別是誰?每一位觀眾的表情和形象一樣嗎?作者又抓住他們各自的什么特點來寫的?這些觀眾的表現從側面說明了什么?
(頭一句先總說觀眾的眼神:“都望著遠處的場地”。接著,按照由中間到兩邊、從小孩到大人的順序對觀眾作了具體描寫。課文一共描述了七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大個子叔叔),還附帶講了一條白狗的樣子。所描寫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樣,分別抓住這些人物的特點寫得既簡明又具體。)
“摟著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最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局勢的發展。”“局勢的發展”指的是什么?“全神貫注”是什么意思?其他觀眾全神貫注地看比賽,你是怎么知道的?
(“局勢的發展”指的是足球場上,比賽變化的情況。“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從作者對其他觀眾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中看出其他觀眾也在全神貫注的觀看比賽。)
在所有描寫的觀眾里,哪一個觀眾最引人注目?
(大個子叔叔)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從“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結尾的這一句話,“精彩”是什么意思?可以知道“大個子叔叔”曾經是個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說明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小足球賽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興致、極感興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的意思。課文里形容小足球賽緊張、激烈、吸引人,能把“大個子叔叔”吸引,說明小足球賽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沒有一詞一句是對比賽場面的描寫,貫穿全文的內容除了對“守門員”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就是描寫觀眾觀看比賽時的動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卻使讀者經歷了一場緊張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
(三)總結課文:
這篇看圖學文“小足球賽”,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小守門員警惕地注視著對方的場地,一些小觀眾和一位大個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觀看這場比賽。配合本課的圖畫是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畫面角度新穎,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觀察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把看到畫面上的內容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使我們借助課文,明確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又憑借圖畫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浮現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產生聯想,加深對圖畫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1.辨析“注視”“望著”“盯著”三個詞語。
這三個詞語都有“看”的意思,但詞義有一些差別:“望”,有向遠處看的意思;“注視”強調十分注意地看;“盯”,則指視線集中于一點地看。
他警惕地(注視)著前方。
守門員和觀眾都(望著)遠處的場地。
戴紅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著)遠處。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用詞,既準確傳神,又避免了單調重復。
2.引導學生先理解“欣賞”和“津津有味”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釋:“欣賞”一詞有兩種解釋: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為好,喜歡。“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課文中帶有“欣賞”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應該是什么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路過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他們這場球賽。”這里的“欣賞”是認為好,喜歡的意思。
“他面帶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應該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學生討論之后用“欣賞”造句。
(生活中,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繪畫、攝影、體育比賽等事物都值得我們欣賞。例句:周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音樂廳欣賞音樂。)
④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看得有趣味,聽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時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這個詞。
例句:這本書,我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
1.能給6個多音字組成詞語,能說出同一個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話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逗號、頓號、句號、引號、冒號和感嘆號。
教學時間:
2教時
第一課時
一、習題1 給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先讓學生給多音字獨立組詞,然后全班交流。
說說詞語的意思和這個詞語是在什么地方學到過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體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聲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習題2 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讀題后嘗試練習。
再指名回答,交流、評析,然后做在課本上。
三、習題3 說說同一個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聯系課文獨立練習,指名逐題回答,討論(答案見《教參》P27)
四、習題4 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寫在括號里。
嘗試練習,討論交流,說說填上什么及為什么要這樣填的理由。(統一后做在課本上)
五、習題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輕聲讀,思考:逐題說說哪些詞語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樣改正。(統一后做在課本上)
第二課時
一、習題6 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符號。
指名讀,獨立嘗試練習,討論交流更正。
二、習題7 默讀短文,簡要復述內容。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并理解下列詞語: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
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
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干擾:擾亂。
不妨:表示可以這樣做,沒有什么妨礙。
3.各自準備簡要復述。
4.小組內輪流復述。
5.全班交流復述。
三、作業 :
完成《練習本》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要求:通過精讀課文,體會文中蘊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作者的家門口有一叢月季,上面開滿了紅艷艷的花朵,十分美麗。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板書:我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板書: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讀:你從小女孩采花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雙手捧者)
心里急(飛快地
穿過
跑)
師相機指導朗讀
4、再讀讀這段話,你看到這個小女孩的行為,你會產生什么疑問?
(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過渡:作者跟我們一樣,也產生了疑問,你們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機會終于來了。幾天后的一個清晨,小女孩又來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學習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應該問她?現在你們來做作者,老師來做小女孩,你們來文問看,看看能不能問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
2、學生問,師答(語氣不好的不回答,語氣好的回答。引導學生用溫和的語氣來說。)
3、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問的?
出示4—10自然段
4、為什么作者用這樣的語氣?
(發現小女孩已經不知所措了,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試試這樣的語氣,是不是更能讓人接近。
6、指名讀,分角色讀
7、通過詢問,作者不僅解開了心中的疑團,而且還知道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你有沒有體會到?你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自由讀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9、過渡:小女孩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讓媽媽高興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來送給媽媽。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會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媽媽嗎?為什么?
11、下面我們來聽首歌,在歌聲中希望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想想你的媽媽、爸爸為你操勞的情景。
12、聽歌曲《媽媽的吻》
13、你有沒有看見往日你爸媽為你操勞的場面,誰來說說?
14、我們再來讀一下對話,看看你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15、讀得真感人啊!如果把這個場面拍成電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員把這個場面演出來嗎?現在請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這個場面演出來。(要求:熟讀對話,練好對白)
板書: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總結:其實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書:孝心
四、學習第11自然段
1、師范讀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做嗎?(受了感動,激發了孝心)
板書:買花
3、齊讀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時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親,你看見了月季花,你又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全文
1、雖然我們手中沒花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們的孝心,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心,讓爸爸媽媽每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
2、現在讓我們聽完歌曲《媽媽的吻》在歌聲中為爸爸媽媽送上一份祝福。
(閉上眼睛,雙手握十靠額頭。)
板書: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飄香
(孝心)
送媽媽
“我”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10篇】相關文章: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03-07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15篇03-07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九篇02-07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九篇02-05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9篇02-0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九篇01-31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八篇03-12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四篇02-09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六篇01-17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三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