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設計之三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畫》教學設計之三,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畫》教學設計之三1
一、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
作為數學老師,我一直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校領導把民族課程作為校本課程,我希望學生也能在數學課堂上通過感受、體驗、探究等方式,讓土家族課程回歸生活,提高人文素養。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動手實踐培養土家族審美能力,拓寬土家族文化視野,讓學生能夠感受土家族繪畫的風格,體驗土家族民族繪畫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養。
[能力目標]:能熟悉土家族繪畫的特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動手,體驗數學知識在土家族繪畫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造性活動。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平移、旋轉、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等設計有關土家族的存牌、手抄報等。
三、教學重點
動手設計有關土家族文化的繪畫,感受數學知識要素民族文化上的豐富體現,體驗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學難點
分析土家族特點,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造性活動。
五、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采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情境創設法為主要的教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數學。
2、學法: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的學法是參與體驗、小組合作。
六、教學用具繪畫工具等
七、教學過程
在課前準備階段,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風民俗的資料,為進入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一)通過多媒體欣賞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內裝飾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獨特鮮明的土家族風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紛紛發言。(設計意圖:初步了解民族繪畫形式,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
(三)小組合作,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對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畫出獨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裝飾圖片,同時想想用了哪些數學知識
(四)小組交流展示,每個小組拿出自己小組內的作品上臺展示,同時介紹自己的主題,以及用到的數學元素,同時評比出最佳創作和最佳合作小組。
(五)新課小結
《畫》教學設計之三2
一、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兒在活動室里運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蓋、小剪刀、幾何體、夾子等)在隨意擺弄臉譜造型,有的用瓶蓋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圓形做嘴巴……幼兒們想象豐富,創造熱情高漲,體會著創作的快樂。 為了進一步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我將這種活動遷移引申到美術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設計了《替換想象畫》這一活動方案,旨在于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嘗試和交流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的果敢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借助相似造型,大膽表現與創造人物臉上的幾個部位。
2、在活動中發展大膽想象,勇于創造及表現的能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引導幼兒細致觀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變化,積累對人物刻畫的基本經驗。
2、材料準備
(1)數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磁帶。
(3)水果、字母、數字、蔬菜、食品、動物、圖形等背景圖。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欣賞與感知
(1)師:小朋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動畫課件:《給老師畫像》
(動畫顯示老師教畫畫和“我給老師畫像”的過程。圖片、朗誦、背景音樂同步播放。)
(2)引導幼兒說出老師畫像里臉上的幾個部位分別是什么?(出示老師畫像)
(3)讓幼兒認識“替換想象法”。
2、隱性示范與思考
(1)展示逐步變化的多媒體畫面,一支小魔筆從基本點出發,慢慢變成了一個圓形,暫停后,請小朋友猜猜,這支小魔筆究竟想畫什么?(讓幼兒充分發揮,大膽表述)
(2)小魔筆畫出一張娃娃臉,讓孩子說出臉上還缺少什么?
(3)小魔筆施魔法(動畫顯示小魔筆晃動身體: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4)引導幼兒用屏幕上動畫顯示的圖片來替換娃娃臉上的其他部分,及講述為什么這樣替換?
(5)引導幼兒進行主題創作。
3、討論與操作
(1)觀看背景圖,自由交流討論。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
4、展示與體驗
讓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與展示,讓幼兒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畫》教學設計之三3
設計意圖:
幼兒對玩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玩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境,經過幼兒的想象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圓點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及多樣的小水花,以引發幼兒的興趣。針對幼兒現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按照自我的意愿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
活動目標:
1、敢用多種色彩來表現小雨點,養成正確取筆、放筆的好習慣。
2、學習動手畫圓與直線,對繪畫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油畫棒、白紙。
2、知識準備:范畫下雨及雨點落在池塘里出現小水花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資料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1)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教師問:“要怎樣畫呀?(個別回答)教師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2)、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小雨點落到池塘里會怎樣樣?(幼兒講講)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畫出大小不一樣的水暈及水花。
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
1)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樣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2)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好看的雨等)
三、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齊來看漂亮的七彩雨。(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1)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池塘里的水暈是什么樣的?有多少個?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景。
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能否添加自我喜歡的東西
四、結束部分:
1、讓幼兒把畫好的畫交上來自由欣賞,并來評評哪個幼兒畫的七彩雨最漂亮。
《畫》教學設計之三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漫畫的特點及其社會功能、審美價值,使學生能用簡練的線條對事物進行夸張,提煉,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以簡練的線條將生活當中的事物以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難點:怎樣使學生通過聯想將素材加工提煉,用漫畫的方法表現出來。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上講臺講一個笑話,教師提出問題∶除了用語言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笑話,還會有哪些形式?
同學們:你們喜歡漫畫嗎?你們都看過哪些漫畫?(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2、教師小結:漫畫是一種讓人開心,令人發笑,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揭示本課課題:《漫畫》。
二、講授新課。
1、播放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漫畫作品。
2、讓學生分組討論漫畫的社會價值、漫畫的特點及漫畫的分類。
(1)漫畫的社會價值: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和娛樂性(搞笑型和人物創造型)。
(2)漫畫的特點: 令人發笑;具有多種表現方法(比喻法、對比法、誤會法等);夸張的構思和夸張的造型。
(3)漫畫的分類: 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卡通漫畫。從篇幅上還可分:獨幅漫畫,四格漫畫,系列漫畫,長篇故事漫畫等。
三、課堂實踐。
1、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針對每題進行創作。
2、讓學生在黑板上分組進行夸張法、比喻法、對比法等的練習。
四、教學評價。
1、學生互評。
2、教師點評,評出優秀的合作。
3、師生共同探討漫畫的表現方法。
五、教師示范。
1、教師示范漫畫的創作練習。
2、教師小結:漫畫的表現方法主要有比喻法、夸張法、象征法、對比法、誤會法等。
六、課后拓展。
從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創作一幅或一組漫畫(可獨立完成,也可小組集體創作)。
《畫》教學設計之三5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并通過組合構成各種畫面,并能用拓印、壓印、拼貼等方法制作葉子畫。
2、幼兒能充分發揮想象,大膽嘗試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葉子。
2、制作材料:白紙、顏料、鉛筆、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1、創設氛圍,引起幼兒興趣。
師:秋天到了,你發現樹上的葉子有什么樣的變化嗎?
(請幼兒說說、唱唱、表演一下樹葉飄落的情景)
〔運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方式,將幼兒的活動興趣激發起來,使他們較快地進入一個有一定目的且積極主動的狀態。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便采用問答、音樂、律動等融合引導幼兒進入主題,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運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葉子的認識。〕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想象。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并說一說它像什么。(幼兒自己尋找、想象)
〔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銀杏葉像什么?”“扇子”“它還像什么?”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而且也為下一個制作環節打下的基礎。〕
3、幼兒制作葉子畫。
(老師觀察幼兒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構圖,表現事物特征。)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4、展示幼兒作品,幼兒自評。
(傾聽幼兒介紹,提出恰當意見。)
〔針對幼兒喜歡成人或同伴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加以關注和肯定的心理特點,我讓小朋友相互介紹作品或向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也促進了老師和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注重的評價絕不局限于幼兒的操作結果,而應包括幼兒各種能力、意志品質、情緒情感等全方位的發展狀況。活動最后,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后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創作精神。〕
《畫》教學設計之三6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前排、靠邊、一幅畫、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教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具準備:
楊桃的實物或圖片 多媒體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
嗎?(板書:楊桃)
2、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楊桃?
師小結:楊桃基本上是橢圓形的,大多數有五條棱。在
我國華南地區經常能見到這種果實。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
與楊桃有關的課文(板書:畫楊桃)
3、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一遍課文,把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3)讀生字新詞所在的句子,結合詞句和生活實際了解字義、詞義。
3、檢查自學效果。
(1) 指名讀詞語(帶音節),重點強調
叮囑: 詞義,近義詞。
嚴肅:肅的筆順,做出嚴肅的表情。
審視:讀句子,結合句子理解詞義。給“審”選字義。
教誨:近義詞“誨”右邊的“每”還可以加上什么偏旁?
是什么字,怎樣組詞?
“確、度”還可以組什么詞?
(2)搶讀不帶音節的新詞。
(3) 認讀詞
三、通讀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想: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用一句話說一說。(學生說)
3、選出你認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
(1)“我”畫楊桃。
(2)“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
(3)“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把它畫成了五角星。
(4)“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卻
得到老師的肯定。
四、課堂練習,課后質疑。
1、比一比,組詞。
晌( ) 誨( ) 幅( )
響( ) 梅( ) 福( )
2、先組詞,再照樣子寫幾組。
丁( ) 角( ) 申( )
叮( ) 確( ) 審( )
3、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板書設計:
6、畫楊桃
zhǔ
叮 囑
嚴肅 審視 教誨
作業:
1、抄寫生字。
2、繼續讀課文。
3、按課后練習繼續預習課文。
《畫》教學設計之三7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對已學過命令的組合使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對已學的命令的正確使用學會如何畫車輪。
[教學難點]:綜合應用學過的命令進行熟練的語言編寫。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正三角形、正六邊形及正十邊形的命令嗎?大家再來復習下怎么畫。生動手,師講解。
師:要是我們畫的正多邊形的邊數越來越多的話,那么這個正多邊形就接近圓了,通常我們就用正36邊形來代替畫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畫圓。
二、新授
活動一:畫一個邊長為10步的正36邊形
師:大家動手畫個邊長為10的正36邊形
生動手,展示:
大家看看象不象圓了(很接近圓了)
試一試:
1、大家來畫下書P63圖2,想一想可以怎么畫?
師:除了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外,還可以用其他邊數更多的正多邊形來表示圓,如360邊,邊數越多這“圓”就越光滑越接近。
2、讓我們來試試畫邊長為10的正360邊形吧。
師:象圓嗎?(不太圓)要是把步數改成1呢?再試試。(象)
活動二:用重復命令畫直徑為80步的車輪(P64圖3)
師:這車輪的輻條長度就是半徑。我們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前進命令后就是正36邊形的邊長,已經知道圓的半徑,那么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174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0174
思考下這車輪怎么分解?(分解為米字形和圓形)
下面大家動手試試看
大家看看上面的命令畫出來的效果怎么樣?(不好有偏差)知道原因嗎?(不夠圓)那么怎么樣才能更好能?(畫360邊的)怎么修改?
試一試:
1、同學們看看書P65圖5怎么畫,這個太陽的半徑為80步,光芒長20步,二者間相距10步。
提示:先想想分幾步,每步畫什么?
(第一步:畫一個圓;第二步:將海龜抬筆移到圓心;第三步:畫類似“米”字形的空心光芒。)
2、大家從書P66圖6中挑選你最喜歡的圖形用LOGO命令畫出來,大小可以自己決定。
[教學反思]
……
《畫》教學設計之三8
教學目標:
1、了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涂色的方法。
2、能準確地認識色、調色和涂色,個體完成涂色練習并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
3、能表現出對世界名畫的欣賞、臨摹與組合的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富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
教具準備:
水粉顏料、水彩筆、毛筆,調色盤,小水杯、掛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課件欣賞荷蘭畫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導提問:你見過這些畫嗎?特別是最后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課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畫,你們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學生組內交流、討論。認識色彩是繪畫的語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簡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風格)
二、探索思考
1、引導思考:這幅畫主要有那些顏色?
2、探索調色方法:這些顏色是怎樣調配出來的呢?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注意要做到切實的交流探討。
三、探索體驗
1、根據教材的提示,用大紅和檸檬黃進行調和,把產生的橙色與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樣?為什么?
教師演示重點小結:兩種顏色相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產生變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時應該能判斷看準色彩的傾向性。
2、在一種顏色中調入黑色或白色,看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教師演示小結:通過這一個辦法可以讓色彩發生明度變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變化,這樣就可以調出許多顏色豐富的層次了。
3、出示教材右頁馬賽克效果的《向日葵》畫中取一方格(G5),這一格是有24個小塊組成的,將它們分解開,與色譜中的顏色對號入座。
4、任意找一種《向日葵》這幅畫的顏色,嘗試調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們可以將這幅畫分解成許多小色塊,近看這些顏色,但遠一點或瞇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將橫排的A—J與豎排的1—5交叉組成編號,全班每個同學畫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剛才的練習作業抽取作業位置的編號)。
2、臨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顏色來調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顏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換蘸顏色。
五、組合展示
1、讓完成作業的學生按照底紙上的格子,找準坐標貼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導學生瞇眼睛看看,欣賞評全班同學集體組合畫出的作品。
六、教學拓展:
色彩是繪畫的語言,也就象文學語言運用的藝術一樣,色彩語言的調配也需要認真的研究與探索,今天你有收獲了嗎?
《畫》教學設計之三9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看了許多畫,今天請同學們仔細地來看一幅圖,看看這幅畫畫面上畫了些什么?(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么季節?(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這樣的,那么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二、創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開的?(春天)現在是什么季節了,為什么它還開著?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系。(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找出生字并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4、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著背誦。
1、齊讀課文。
2、試著背誦。(以最先用紅筆板書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為線索來背。
《畫》教學設計之三10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1、單元主題:
⑴ 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時也有很多不盡人意、讓人覺得頭疼的事,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呢?讀讀本單元的主題就知道了。
⑵ 課件:出示單元主題。
⑶ 學生在下在自由讀,同桌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⑷ 指名學生匯報。
2、引出課題:
⑴ 一個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們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決的。
⑵ 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識字: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本課要認的生字。
⑵ 檢查識字情況。
⑶ 全班一起先讀一讀。
⑷ 課件:出示本課要認的生字。
⑸ 開火車。
2、讀詞:
⑴ 自由讀詞,說說這些詞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 指名學生說,可以結合實際舉例子談一談。
3、讀課文:
⑴ 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⑵ 指名學生讀課文。
三、理解感悟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玲玲)講玲玲干什么?(畫畫)在畫畫整個過程中,玲玲都是稱心如意的嗎?
2、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讀,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變化的。
3、指名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高興──難過──高興。
4、從哪兒看出玲玲很高興,很難受,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讀一讀。
5、指名學生讀,老師指導。
6、思考:
為什么玲玲的心情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是誰幫助了她。
7、咱們一起把爸爸與玲玲的對話讀一讀。
8、爸爸說的有道理嗎?爸爸說的哪句話給你了很大的啟示了。
9、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10、以各種形式讀,談談你對爸爸這句話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課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這樣的事并能很好的解決,那同學們,你們在生活當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決的,現在學了這篇課文,你又會怎樣解決。
《畫》教學設計之三11
現在的初三美術教學設計內容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聯系到實際。讓學生具備,觀察周邊事物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聯想力。不但具備這些能力后,學生還要有大膽的描述所要構思的內容,與文學二者的結合。如今的教學美術不再是以前讓學生單一的臨摹一幅繪畫作品。而是以審美能力為主觀的去欣賞周邊的美然后轉換成自己的思想的再創作后描繪在紙上。這樣要求對老師讓學生在繪畫作業上就有更高的創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和老師的繪畫素質的要求。比如:我在教初三4課的《漫畫》,不光只是畫漫畫人物,還要有故事內容,《漫畫》的內容一般以諷刺內容的較多,而內容上簡單讓大眾看的明白。但在制定教學設計上就要讓學生了解《漫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事項。
一、教學目標:
1、 欣賞漫畫作品的構思特點,表現方式和藝術效果。
2、 了解漫畫的一些基本常識。
3、 初步掌握漫畫創作的常用手法。
二、教學內容:
1、 認識漫畫這種藝術形式,了解漫畫除了具體特有的諷丑惡、弘正氣、揚美善的社會功能和教化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
2、 漫畫尤其獨創性,畫漫畫就應該有些個性化的東西在里面,巧妙的構思,畫一幅活一組與眾不同的漫畫。
3、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用簡單夸張的手法了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已取得的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三、教學難點、重點:
1、 讓學生們打破漫畫創作的神秘感。漫畫創作就是通過聯想將生活中紛繁的素材,放在腦子里經過提煉加工,然后用夸張等手法加以諷刺幽默。
2、 讓同學們多注意觀察周邊的事物,大膽的作畫。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學反思:
在講完課后,不是講完就到此位置。還要經過教學反思,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1、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明白繪畫的作業沒有。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勤動腦、動手。
2、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有些還要根據當時授課氣氛來調整授課的內容。
《畫》教學設計之三12
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運用點、線、面以及其他的材料創作裝飾性的人物作品。
操作領域:根把圖片資料和自己的寫生畫變成裝飾性的人物作品。
情感領域:欣賞研究民間藝術家和畫家的作品,借鑒他們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性的人物畫,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利用點、線、面和色彩的搭配設計人物裝飾畫。
教學難點:突出作品的裝飾性。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圖片資料、繪畫工具、勾線筆。
學生:寫生作品、繪畫工具、勾線筆。
教學過程:
一、展示一幅學生的寫生人物作品。
問題一:請你描述一下,這幅人物寫生作品的外貌和動態特征。
問題二:你能不能在這幅畫上加一些東西,使它變個樣?
展示寫生作品添加后的作品,兩者進行比較,討論兩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那一幅?為什么?
小結:變化方法:添加
問題三:那我們可不可以把作品變變行,看看會有什么意想不到到的變化?
展示變形的作品。
小結:變化方法:夸張、變形
通過討論得到結論:變化后的作品更具裝飾性。
二、通過我們的加工和變形,使這幅單一的寫生作品變得更加有情趣,更富于裝飾美感。
引入課題———《人物裝飾畫》
三、欣賞。
1、古老巖畫:細部分解圖感受點、線、面結合之美。
2、民間刺繡
3、剪紙
4、皮影
5、大師作品:感受點、線、面與色彩的搭配;人物幾何形的變形,開擴學生眼界。
6、學生作品
四、看了這么多富有裝飾性的作品,你想動手畫一畫嗎?
教師演示繪畫過程:
1、先用幾何圖形確定人物的基本動態結構。
2、添加人物結構細節。
3、運用點、線、面裝飾。
提問:除了用筆畫以外還能使用什么材料裝飾畫面呢?
五、學生練習
作業要求:
1、幾何圖形確定人物的基本動態結構。
2、添加人物細部特征。
3、運用點、線、面裝飾人物。
4、色彩可以使用黑白兩色或彩色。
5、可以使用多種材料裝飾畫面。
六、展示作業。
七、課后拓展。
1、給自己的作品添加邊框,裝飾自己的家。
2、欣賞各種材料制作的人物裝飾畫。
《畫》教學設計之三13
【學習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問:
你想認識她嗎?認真看老師寫她的名──“玲玲”。如有學生姓名或親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臺教大家識記這個字,注意讀準后鼻音。(告訴學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較多)
2、板書課題,學生就課題質疑,老師隨機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會的生字詞,并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詞。
3、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運用媒體出示生字詞來檢測)
4、根據學生認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
“幅”字不要讀成“fǔ”,要讀“fú”。
“催”字要讀平舌音“cuī”。
“睡”字要讀翹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關,因此是目字旁。
“臟”字讀平舌音“zāng”,它還有一個字音是“zàng”,心臟的“臟”。
5、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本課生字的讀音。
6、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課文)。
三、理解詞意,感語課文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內容,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匯報自己這次又讀懂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會。如認為玲玲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從“滿意地端詳”“催”等詞可以看出;認為玲玲是個受動腦筋的,是個聰明的孩子,從“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可以看出來)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玲玲著急和高興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圖學著爸爸的樣子讀讀這句話。
四、交際訓練,鼓勵學生做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這樣的事,你遇到過嗎?跟大家說一說。
2、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樣做?
五、作業
制作一張小報,題目自擬,要求有三個欄目:
1、你認識嗎(集中展示課外認識的字);
2、你知道嗎(集錄課外積累的詞語);
3、你能猜出來嗎(字謎集錦)。
《畫》教學設計之三14
課型:工藝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設計制作能力。
2,掌握樹葉貼畫的方法技巧。
教學準備
學具:(1)搜集并壓平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樹葉數十張。(2)16開色卡紙作底板、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不同樹葉不同造型的設計及制作,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難點
在樹葉貼畫制作中,培養學生畫面的設計及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情況)。
(二)導人新課:
1。樹葉的形狀,老師帶你們到秋天的小樹林里找樹葉,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樹葉形狀最多。(讓學生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
2, ,認識樹葉的不同形狀。教師:我們把常見的樹葉概括成幾種基本形體。同學們也動手找一找自己帶來的樹葉的不同形狀。
3。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n, bsp; 教師:自然界中,樹木的種類繁多,樹葉的形狀各異:有心形、卵形、掌形、針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這節課我們就利用自然界各種各樣的樹葉為材料,拼制、粘貼成一幅漂亮的工藝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樹葉貼畫。
2.讀畫:出示課本范圖,讓學生初步認識樹葉貼畫。
1。首先讓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及構思。
2,接著分析各種圖形是由什么形狀的樹葉拼貼而成。
3。最后注意畫面的完整、構圖的合理性。
(二)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
1,構思設汁畫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樹葉加以適當剪裁,讓落葉變成有生命的小動物。從兩條思路啟發、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畫面設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2。把構思設計好的主題,用鉛筆先畫出草稿,布局應注意均衡、大小適中、畫面合理。
3,選擇與主題相應的樹葉,有的還可以進行修剪加工。根據情況利用好樹葉的背面及葉柄。
4,拼擺,用膠水或雙面膠粘貼在卡紙上,壓平。粘貼時要注意應從畫面遠處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順序。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選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一張有生命的小動物的畫,啟發其他學生的思路。
(五)展評作品,欣賞小結。
1.將完成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評議D
2。總結并提出要求:今天我們學會了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以后我們要觀察收集各種有趣的葉子,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成更精美的美術工藝品,裝扮我們的家或教室。
《畫》教學設計之三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初步認識山水畫空間、筆墨特點,掌握山水畫的繪畫步驟。
2.通過欣賞中國山水畫,了解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并能夠運用筆墨技巧表現簡單的山水畫。
3.增強對大自然、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和表現技巧
難點: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08年奧運會開幕式片段,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這幅畫是什么畫?”“是誰畫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教師總結:《千里江山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現手法和精密的筆法,描繪了祖國的錦繡山河,那同學們想不想通過中國畫的形式畫一下自己的家鄉呢?
(二)直觀感知
1.簡單講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概括。
2.展示《白云深處有人家》,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都描繪了什么?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總結:山石、樹木、房屋;郁郁蔥蔥,巍峨雄偉。
(三)形式分析
1.繼續引導學生欣賞《白云深處有人家》,并思考問題:作品中山有什么特點?
學:近山、遠山
總結中國畫的構圖特點三遠法,并結合作品進行講解。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作品的放大圖片,提出問題:近山與遠山有什么區別?樹木又有什么不同?
總結:干濕濃淡的變化、繁簡的變化、虛實的變化等
3.多媒體展示古今中國畫作品并總結中國山水畫意在借景抒情。
(四)示范練習
1.教師示范
樹的畫法:點、橫、個字形、介字形等
山的畫法:近景-中景-遠景
2.練習要求:構思一幅有近景、中景、遠景的風景畫,大膽的用中國山水畫的畫法畫一幅山水畫。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
1.開展美術展覽會,展示學生作品。
2.鼓勵學生談談從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
(六)小結作業
1.總結中國畫的畫法。
2.觀察家鄉的自然景色,并嘗試用中國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四、板書設計
【《畫》教學設計之三】相關文章:
畫手教學設計12-27
《畫》課件教學設計03-01
《畫》教學設計課件02-28
王維《畫》教學設計08-31
《琵琶行》的教學設計之三12-21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2-15
畫鐘面——時針、分針教學設計02-09
《撕紙添畫》教案教學設計04-20
對于《少年王勃》教學設計之三的分析11-14
《角的分類和畫角》教學設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