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平衡》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征;理解濃度、壓強和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平衡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化學平衡的建立,這是本章教學的重點。第二部分為化學平衡常數,在最新的高中化學教學大綱(2002年版)中,該部分沒有要求。
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采用圖畫和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材以合成氨工業為例,指出在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中,只考慮化學反應速率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即化學平衡。建立化學平衡觀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中,正、逆反應速率會趨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為例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并進而以的可逆反應為例,說明在上述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這樣層層引導,通過圖畫等幫助學生聯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教學難點。
教材接著通過對19世紀后期,在英國曾出現的用建造高大高爐的方法來減少高爐氣中 含量的錯誤做法展開討論。通過對該史實的討論,使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化學平衡教法建議
教學中應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圖、本節內的圖畫等啟發學生聯想,借以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教學可采取以下步驟:
1.以合成氨工業為例,引入新課,明確化學平衡研究的課題。
(1)復習提問,工業上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
(2)明確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并提問可逆反應的定義,強調“二同”——即正反應、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同時進行;強調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所以對任一可逆反應來講,都有一個化學反應進行的程度問題。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業中要考慮的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反應速率問題,即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合成氨的產量;一是如何使和盡可能多地轉變為,即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各種條件對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化學平衡研究的問題。
2.從具體的化學反應入手,層層引導,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
如蔗糖飽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的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平衡狀態。
又如,說明一定溫度下,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可逆反應就處于化學平衡狀態,反應無論進行多長時間,反應混合物中各氣體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
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有何特征?讓學生討論。最后得出: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此時化學反應進行到最大限度)。并指出某一化學平衡狀態是在一定條件下建立的。
3.為進一步深刻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特征,可以書中的.史實為例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在一定條件下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增加高爐高度只是增加了CO和鐵礦石的接觸時間,并沒有改變化學平衡建立時的條件,所以平衡狀態不變,即CO的濃度是相同的。關于CO濃度的變化是一個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將在下一節教學中主要討論。從而使學生明白本節的討論題的涵義。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條件和化學平衡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本節的教學,系統性較好,有利于啟發學生思考,便于學生接受。
本節重點:濃度、壓強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難點: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因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等內容,不僅在知識上為本節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探討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可遷移用來指導學生進行本書的學習。所以本節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確指出,當濃度、溫度等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就會發生移動。同時指出,研究化學平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保持平衡狀態不變,而是為了利用外界條件的改變,使化學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動,如向提高反應物轉化率的方向移動,由此說明學習本節的實際意義。
教材重視由實驗引入教學,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論。反之,則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并在溫度對化學平衡影響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
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教材中采用對合成氨反應實驗數據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動原理的同時,也指出該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學生在應用原理時,應注意原理的適用范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熏陶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 2
設計思路:
在復化學平衡狀態特征的基礎上,引入化學平衡移動并分析平衡移動本質原因。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幾個主要外因分析不同因素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并歸納出平衡移動原理。在理解平衡原理的基礎上,分析不同圖像對應外界因素的變化。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的特征及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不同外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外界條件(如濃度、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進一步理解平衡移動的本質原因,認識其一般規律。
2.結合圖像分析外界條件變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根據圖像推測外界條件的變化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歸納思維能力。
2.通過分析工業合成氨反應條件的選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教學方法:
講述歸納總結。
課前準備:
學會先復。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問:請學生回答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
提問:其中“變”的含義是什么?從中分析化學平衡狀態改變的原因。
學生分析過程平衡狀態發生改變的過程得出平衡發生移動的本質原因:改變外界條件后,V正≠V逆,與V正、V逆增大減小無關,只與其相對大小有關。所以影響反應速率的外因可能會影響平衡狀態。
2.復不同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1)濃度影響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減小反應物的濃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提問:移動方向有什么特點?
2)壓強影響
注意適用體系適用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體系。對于可逆反應:aA(g) +bB(g) cC(g)+dD(g)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
①若a+b≠c+d,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減小的方向移動,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增大的方向移動。
②若a+b=c+d,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平衡不移動。提問:移動方向有什么特點?
提問:增大壓強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對于一個在恒容的密閉中進行的反應,向其中充入稀有氣體,平衡是否移動?恒壓時充入稀有氣體和上面哪一種情況是等效的?
3)溫度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子數增加的方向移動
②若a+b=c+d,改變壓強對平衡無影響
3、溫度
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4、催化劑
催化劑能同等程度的改變反應速率,故對平衡無影響
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1、改變反應條件會影響平衡,平衡會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2、適用范圍適用于任何動態平衡體系,未平衡狀態不能用此來分析
3、平衡移動的結果是減弱外界條件的影響,而不能消除外界條件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的判斷方法
1、改變固體、純液體的量,平衡不移動
2、改變有實際參加反應物質的濃度對平衡才有影響3、惰性氣體對平衡移動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充入惰性氣體直接從濃度分析平衡不移動②恒溫恒壓充入惰性氣體還是從濃度分析,濃度減小等效于減壓具體體系
四、應用
1、合成氨反應條件的選擇
2、影響化學平衡因素的圖像分析3、不同速率-時間圖像與外界條件的關系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 3
一、課題:
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二章第三節《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第一課時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對于本章的學習,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識的核心,對很多知識的學習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應用理論分析,研究,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的化學理論的理解,又為以后學習電離平衡奠定了基礎,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3、在教學大綱中《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C類要求。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依據教改精神,新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技能:使學生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原理,學會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2、能力方法:使學生學會利用速率——時間圖來表示平衡移動的過程,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重點: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難點:
1、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確立依據: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所以討論“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成為本節課的重點。由于理論付諸實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平衡移動原理的利用和移動過程中的速率——時間圖成為本節的難點。
五、說教法:
由于本節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改變對化學平衡影響。
2、通過對外界條件對速率影響理論復習,采取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平衡移動規律。
3、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六、說學法:
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溫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對比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層層第進的'方法,使學生發現規律,原理,使教法從實處出發。
實行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的多層次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化難為易。
七、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移動;
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
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教材是在化學平衡狀態特征下分析出改變外界條件會使平衡發生移動,自然過渡到對第二部分濃度,壓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第二部分是整節教材的核心,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生動直觀的歸納出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討論改變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最后可以讓學生把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自己歸納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八、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而且思維活躍,掌握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變探究為驗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九、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應用投影儀引導學生回憶化學平衡特征
(這樣做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由點到面的特點)
2、實驗探究,設疑導入
提出問題若改變外界條件,平衡是否發生變化?
(這樣做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而且一來就可吸引學生思考,提早進入思維的興奮區,在這中情況下由教師演示實驗2——9,2——10)此時,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得出條件改變,平衡發生變化,但如何變,可通過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抓住機會,深刻討論
學生討論后,抓住時機問“為什么外界條件改變后平衡會變化?,這種變化有無規律可循?”
教師可提示,也可由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得出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向能削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順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這樣做,不僅釋疑,而且可激發學生去解決問題,找出規律,得出結論的學法)
4、注重實際,加深理解
可通過邊講變練,使速率——時間圖象的練習得以貫徹實施,讓學生能從數學角度出發解決化學問題,達到綜合的目的。
(這部分內容,可通過計算機來演示,不僅增大課堂容量,而且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5、課堂小結:總結濃度,壓強,溫度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6、鞏固練習:課本習題一
7、布置作業:
1)課后習題三。
2)練習冊
8、板書設計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化學平衡教學設計(通用6篇)05-27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06-27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04-08
《化學平衡》教學反思(通用5篇)05-17
《化學平衡》說課稿11-23
《影響化學平衡條件》說課稿07-19
常見化學平衡圖像題的解法總結06-26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7-16
[畫風教學設計]畫風教學設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