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首先檢查生字掌握的情況。
2、師:這個題目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板書:王維)你們會背嗎?指名握學生背誦。
3、這么多同學都會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詩句中的幾個生字填出來。請拿出練習紙來,填空。
九月九日()山東兄弟
()在()鄉為()客,每逢()節()思親。()()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出示正確答案,學生對照糾正
4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文本,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讀文悟情。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詩前兩句。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話告訴我們什么。
2、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從“15歲”、“兩年”這兩個帶有數字的詞語中你讀出什么了?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會是什么心情?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他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重陽節)重陽節是農歷的幾月幾日呢?
(2)這是個怎樣的節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詞來說一說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
(4)這樣的情景,還讓你想到哪些詞?(熱鬧非凡 人山人海 喜氣洋洋)
(5)是呀,這重陽佳節可真熱鬧呀,據了解,重陽節人們不但要登高游玩,人們還會品嘗重陽糕,還飲菊花酒。真是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長安城呢?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作為一個異鄉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這兩段內容對應了是古詩中的哪幾句的意思?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你知道“獨”是什么意思?“異鄉”指哪里?“異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節”即美好的節日,在這里指哪個節日?“倍思親”指怎樣思念親人?
你能用文中的話或者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互說,指名說。
4、理解了這兩句詩,我們再來讀一讀,一定會讀的很好。指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詩后兩句。
1、過渡: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讀后評議,他讀得怎么樣?指導朗讀。
(2)師簡介“茱萸”。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3、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4、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過渡:王維還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范讀,生自由讀,齊讀。)
6、這段話對應了詩中的哪幾句呢?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這兩句的意思嗎?能給大家說說嗎?
帶著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讓我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
4、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板書:憶)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齊誦古詩。)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說詩人僅僅在重陽節的時候才更加思念親人嗎?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維看到家家戶戶吃著團圓飯,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除夕之夜,王維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這句詩現已成為許多身處他鄉的游子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業紙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堅守邊疆的子弟兵們,看著天上一輪圓月和自己的形單影只,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誦:——————————
2、讀一讀作業紙中思鄉的詩,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抓住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課文的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重點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含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學設計。
3、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及“獨、異、倍”三字的妙處。
學習難點:
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板書課題)
2、誰知道這篇課文是圍繞課題中的哪個詞寫的?
3、誰能幫大家回顧一下課文內容呢?(出示幻燈片)
4、同學們說的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王維,一起去體會他那濃濃的思鄉情懷吧。
二、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1)、王維為什么在九月九日這天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2)、他思念親人時,想到了什么?
(3)、我能結合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4)、我還讀懂了……
2、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傾聽、補充。
三、展示交流
相信大家對課文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你可以通過朗讀來表現,也可以回答問題,還可以聯系自己,談談感想。
四、拓展閱讀
1、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思鄉情。你知道哪些?(《靜夜思》《楓橋夜泊》)
2、老師這里有幾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古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王維《雜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古》
自由讀一讀,感受詩人的情懷。
3、齊讀古詩,并把它們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積累本上。
五、布置作業:
1、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或父母聽。
2、我能摘抄并背誦有關思念家鄉或親人的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3
一、讀題質疑、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是佳節?“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誰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二、自主讀書、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把它劃下來。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佳節重陽節思念兄弟回憶異鄉
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
3、請學生當小老師讀。
4、顛倒詞語順序,再請學生讀一讀。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三、組織交流,討論解疑:
1、經過幾遍的讀書,同學們已經能夠讀通讀順課文了,我們再來回顧剛上課時,大家提出的疑問。什么是佳節?(美好的節日)你知道我們中國傳統的佳節都有哪些嗎?課文中指的是哪個節?(重陽節)重陽節是在什么時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從書中知道的,表揚學生真會讀書。)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們還知道了是王維每到節日的時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了解王維。(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今山西人,九歲就開始寫作,被視為“神童”他是唐朝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詩文而且擅長書畫,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過渡:是呀,重陽節就是每年的陰歷九月初九,等到這一天,人們都會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了。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王維寫的這首詩中的一句話。)
3、請同學們讀讀王維寫的這首詩好嗎?(生自由讀詩)
4、這首詩,你能讀懂哪句話?你是從課文當中哪些地方讀懂的呢?老師建議你們再一次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劃下你讀懂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學生說讀懂了什么?
6、齊讀古詩。
(過渡: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么字寫的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仔細看看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處于什么位置?你覺得那個字比較難寫,自己用手指畫一畫,要擺好左右之間關系的字。
2、學習“佳”“倍”“扶”“憶”(指名書空、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3、課下請同學們多讀讀課文,讀出感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2、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新詞。
2、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內容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游子吟》一詩嗎?(齊背)在《母親的恩情》一文中就包含有這首詩。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與《游子吟》一樣,也包在一篇課文中,現在就請跟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
1、板書課題,隨機教學“佳”、“倍”二字。
2、同學們還記得學習文包詩的方法嗎?(指名回答),現在就請同學們用以前學習文包詩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生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效果
a、出示生字詞,自由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b、寫字指導。
師范寫“采”、“念”、“幼”“憶”,生書空。
生描紅本課生字,師巡視個別指導。
展示寫的好的作業。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很準,現在看你們能否把課文的句子讀順了。
4、指名讀文。讀后同學自評。
5、讀過這篇課文你讀明白了什么?
6、生交流,談讀后的理解。(課件展示茱萸,并作以介紹)
三、理解感悟。
1、在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盡發出如此的感嘆,再次引讀課題。
(1)不同的人,因為感受不同,會有不同的讀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思念親人的心情,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悲傷,難過,憂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課題。課題是一句,它出自哪首詩?
作者是唐朝大詩人——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這里的“山”指的是華山,山東就是華山的東面。簡筆畫畫出華山,并在華山東板書華家鄉,西邊板書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王維的家鄉和親人就在華山的東面。“憶”是什么意思?
回憶、想念。
2、朗讀古詩。
你讀得真好,字正腔圓。但你還不是王維,你沒有讀出王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提醒你們,這首詩是詩人王維的思親之作,應該怎么讀,誰愿意再試一試?
你真了不起,還沒有學習古詩,你就能讀得這么好。是聽你朗讀,我們好像就看到了大詩人王維思念親人的憂愁和感傷。你能再讀一遍,讓我們再感受一次嗎?
3、同學們,詩歌是詩人情感的抒發,是詩人心靈的獨白。要想把詩讀得更好,我們就要理解古詩的意思,走進詩人的內心,與詩人心靈相通。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詩人的心靈,與詩人對話。
同學們都認真預習了課文,請你告訴我讀了幾遍課文?
如果讀了5遍后,課文還不能讀好,你會怎么做?
你們能這么做,就一定能感到語文學習會走越來越有滋味。讀了這么多遍課文,相信大家都能把課文讀得文從字順。但要想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與文中的人物一起高興,一起悲傷,一起笑,一起哭。現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維了,請打開書,用大詩人王維那顆思念親人的心來讀課文,盡情感受文字的溫度。
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4、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
剛才我說,文字是有溫度的。有些句子,我們一讀,就感到心里熱乎乎的,有些句子讀后,我們感到很難過,心里就有一種涼涼的感覺,這就是文字的溫度。你們讀出來了嗎?
(課件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誰告訴我們這句話的溫度是熱的還是涼的?
指導朗讀。真的有點涼。告訴大家,為什么是涼的?
引導:一年有365天,兩年就有七百多天,七百多天沒有見到親人了,心里是多么思念啊,心情是多么難過啊,所以這句話是——
你的離家時間還不夠長,你的心里也不夠悲涼。再讀!
生齊讀。師:讀出了這句話的溫度,你能讀出這句詩的溫度嗎?(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對,詩人王維孤獨一人,漂泊他鄉,舉目無親,內心多么凄涼。
相機指導。齊讀。
5、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及時課件出示該句。
你讀這個句子有什么感受?
哪些詞語讓感到高興,心里熱熱的?
(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歡度節日)
出示“一年一度”的“度”的意思選擇
理解“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逛街的時候嗎?
你們全家人扶老攜幼逛街時,你的心情怎樣?
這就是這句話中的詞語——生接:興高采烈。讀得還不夠高興,再讀。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你們能讀出這種高興,讀出重陽佳節大街上的熱鬧嗎?請試一試。
生自由練讀這句話,然后師指名讀,讀得很好。
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課件出示句子,生齊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不由嘆道——(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生讀)。
四、總結。
五、作業。
教學反思: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課堂應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所以對于本文,我抓住“思親”一詞,讓學生在讀文中感受作者王維遠離家鄉后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濃濃深情。讓學生通過讀文感受作者的那份難言的思念,用換位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所道出的真情。從而感悟這首詩的意境。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借助課文內容,結合詩句的理解,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悟古詩寫作是有感而發,嘗試組織語言,理解詩歌的寫作是有背景和緣由。
教學重難點:
1、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2、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指板書) 學生齊讀。
2、我們知道這句話出自王維的一首詩,那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古詩)誰能讀好它嗎?
指名讀、齊讀。
3、每逢佳節,這里的佳節指的是(生接重陽節),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4、同學們了解的真多,重陽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日,每到這樣的節日,王維會倍思親。
5、你能說說“倍思親”的意思嗎?(更加思念親人)我們再來讀好它。
二、教學第二小節
1、王維為什么會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故事,走進他的內心。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哦,原來是王維看見長安的人們在歡度節日呀,(出示第二節)再讀讀這段話,你的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抓重點字詞。
2、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啊!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一看?(指名朗讀句子。)
3、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長安街上的熱鬧吧。(齊讀句子)
三、教學第一節
1、看到別人都是家家團圓,是如此的幸福,可王維怎么樣呢?
是的,他(出示: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5歲,只比我們大了6、7歲,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孩子呢,卻已經離開家鄉兩年了,700多個日日夜夜,想想看,這兩年來,他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想象說話。
2、這么小年紀,本該在父母身邊好好地享受父母的關愛,而如今卻獨自一人在外求學,他的內心是多么孤獨呀!(板書:孤獨)
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3、這就是詩中的(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我們一起來。
誰來讀出王維孤獨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4、看著大街上熱鬧的景象,王維的內心是格外的孤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內心世界。老師讀第一節,同學們讀第二節。
師生合作讀第1、2節。
5、在這樣的情景中,王維觸景生情,不由自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嘆。出示兩句詩,齊讀。
四、教學第三節
1、王維孤單一人,不由傷感起來,在這美好的節日里,他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小節,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第3節
學生練習說話。
2、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
齊讀。
3、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說就是——思緒萬千。
他還想到了什么?
生答:如今我們卻一句
是呀,他和兄弟(天各一方)同學們,王維所在的長安,在華山以西,而家鄉在華山以東的山西蒲州。一山之隔,千里迢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你能讀好這兩個詞嗎?(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4、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他們彼此牽掛,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那濃濃的思親之情。(指名讀,齊讀。)(板書:牽掛)
這真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讀)。
讓我們來回味王維無盡的思緒吧。男生讀山這頭的王維,女生讀山那頭的兄弟,老師讀兩者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分角色朗讀這一段文字。)
5、那時的快樂,現在的孤獨、王維與親人彼此牽掛,難怪他會“每逢佳節倍思親”。
五、學習詩
1、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詩題)
(1)同學們,15歲的王維孤身一人,作客他鄉,這就是——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2)重陽節,家家戶戶歡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讓王維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就是——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3)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王維想到兄弟們肯定和往年一樣,頭插茱萸,攜手登高,嬉笑歡樂,可獨獨少了自己一個人,這就是——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王維將自己濃濃的思念,凝于筆端,寫下了這首思鄉名詩。就讓我們當一回小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配樂指讀)
3、多么動情呀!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配樂齊背)
4、但是,到了現在,這個佳節已經不只指重陽節了,而是所有美好的節日,比如:
中秋節,爸爸媽媽出差在外地,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節,邊防戰士守衛邊疆,不能回家,他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元宵節,哥哥在外國讀書,不能回家,他會深情地吟道:每逢佳節倍思親。
5、其實,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你知道哪些?
《靜夜思》《楓橋夜泊》《夜書所見》(指名回答)(你能背誦一下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齊讀三首詩)
6、老師這里有幾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古詩: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感受詩人的情懷。
7、讓我們再來好好欣賞這首詩,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習字冊上。
8、布置作業:
課后讓我們搜集一下,來開一個“思鄉誦詩會”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緒萬千”等詞語,會書寫“憶”字。
2、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在讀文中逐步理解市局的意思,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疑問?(什么是佳節?“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誰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后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二、自主讀書、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詞把它劃下來。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佳節 重陽節 兄弟 異鄉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遠眺 一年一度
3、請學生當小老師讀。
4、顛倒詞語順序,再請學生讀一讀。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么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三、精讀課文,詩文對照,感悟詩情。
(一)研讀第1、2小節“思鄉”: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誰能把你讀到的句子和同學們分享呢?只讀句子也行,讀完句子能說出自己讀懂了什么更好。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談談讀懂些什么?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多么寂寞,多么傷感,多么孤獨,這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詩人以一個“獨”字寫出了當時客居他鄉孤獨冷寂的心情,下綴兩個“異”更加深了那種孤獨感。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戶戶在歡度什么節日呢?(重陽節)
(2)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是多么熱鬧呀,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識記生字“扶、攜”。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識記“采”字。
(4)除了課文中寫的以外,你能聯系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想象一下大街上人們還在干什么呢?
(5)是呀,這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戶戶歡度節日是那么熱鬧,那么開心,王維看到這一切,想想自己孤單的一個人,觸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詩句中的哪個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二)研讀第3小節“思親”
1、過渡:然而,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談體會(提示:你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句話的?為什么高興?讀了這句話,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就一個重陽節去登高了嗎?)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2、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3、過渡:王維還想了些什么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范讀,生自由讀,齊讀。)
4、王維不禁提筆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一人,少了誰?王維。誰來讀?
(三)研讀第四小節“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讓我們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指多名朗讀。)
4、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指導書寫“憶”字。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齊誦古詩。)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同學們,王維只在重陽節思念親人嗎?當端午節家家戶戶飄出棕香的時候,王維會吟誦————,當八月十五家家團圓的時候,王維會吟誦———————
其實,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那些海外游子在思念家鄉時,會感嘆——————
你外出打工的親人思念家鄉時,會感嘆————
2、古今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有很多很多,出示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五、總結全文:
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親人的距離有多遠,思念的情絲就有多長,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刻,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背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生齊背。
六、布置作業:
1、課后讀熟這兩首古詩,找一找這兩首古詩背后的故事和資料看一看,你會對這兩首詩有更深的了解。
2、現在的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請你調查調查,現在的人們是怎么過重陽節的。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
王維(長安)——-----------親人(家鄉)
憶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扣題導入
1、今天賓老師要和古宜鎮二小的同學一起學習23課,板書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指導書寫課題中的三個生字。
2、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佳節?(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3、你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4、歡度佳節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但是唐朝有位詩人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
二、初讀古詩,走近文本
1、課題是一句千古絕唱,它出自哪首詩?出示整首詩。
2、這里的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陽節)。這里的“山”指的是華山,山東就是華山的東面。王維的家鄉和親人就在華山的東面。“憶”是什么意思?(回憶、想念)
3、誰來讀這首詩?
4、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讀讀全詩,看有什么地方不懂?——學生自由質疑,簡單的問題相機解決。
5、孩子們,以往我們是怎么學習古詩的呢?(交流學習古詩方法:查字典、讀課文理解)說得好,這是一篇文包詩,詩句的意思就藏在課文中。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走進課文,走進詩人的心靈。你們不要看書,只要用耳聽,邊聽邊想象畫面。(老師配樂朗讀全文)
6、剛才聽老師讀,你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7、是呀,我們一邊讀一邊想畫面,就能把課文讀出味兒,讀出感情來。你們想讀讀課文嗎?(生自由讀課文,約2遍。教師巡回指導。)
三、詩文對照,讀文悟情
1、剛才你們是大聲地朗讀課文。這一次啊請大家再來讀課文,這次是默讀,不出聲,邊讀邊想,哪些句子能解釋古詩,用鉛筆劃出來。(師巡視)
2、學生交流匯報。
●理解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1)課文中有一個句子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第一行詩句的意思,你找到了嗎?
(生讀句子: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2)15 歲,還是一個孩子,而且是孤身一人離開家鄉,不覺已經兩年了。一年多少天?(365天)兩年多少天?對,七百多天沒有見到親人了,心情是多么難過啊!誰來讀讀這句話?
(3)詩人王維孤獨一人,漂泊他鄉,舉目無親,內心多么凄涼!誰能讀一讀這句詩?(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哪些字最能表現王維內心的悲涼?(獨、異)請你再讀給大家聽。
(4)要想把課文讀得更好,就要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人物,現在你就是那個孤獨的王維,讓我們一起發出感慨——(獨在異鄉為異客。)
●理解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人們是怎樣歡度這個節日的?
(生讀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吟誦詩歌;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說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情感,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默寫詞語:
(1)出示詞語:異鄉異客天各一方思緒萬千
重陽佳節一年一度登高聚會
(2)指導自己復習:拿出自備本和鉛筆,看屏幕,默看,很簡單,確定不會寫錯的就“過”,覺得有點難的就隨手在自備本上寫兩三遍。
(3)交流容易寫錯的字。(“異”的豎彎鉤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導學生從詞語的意思上去理解、記憶,“佳節”同樣如此,“佳節”是美好的節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會”的“聚”字形較難,再集體書空、老師板書一下)
(4)自己背著默寫詞語(四個四個背著默),默寫結束自己對照檢查,有錯誤的自己訂正4遍。
(5)反饋默寫情況。
2、朗讀古詩: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這天創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出示古詩(畫軸)并朗讀。
3、談話揭題:今天就讓我們借助《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美文,共同走進遙遠的唐代,走進少年詩人王維的心靈,去感受他的詩意詩情。(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感悟詩意,體驗詩情。
1、揭示品讀之“中心問題”
(1)從古詩中知道,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九月九日重陽節)
(2)簡要回顧重陽節風俗。
(3)提出問題: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節日里,少年王維為何發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呢?
2、品“思鄉思親”之“孤獨傷感”
過渡:重陽節這天,王維人在哪里?
(1)屏示語段:“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王維。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
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王維的家鄉是山東蒲州)
*結合簡筆畫,體會路途遙遠,理解“山東”含義(華山的東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書)
(2)你覺得王維這兩年的生活一定過得怎么樣?
引導學生交流,板書:孤獨寂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結合詩句理解“異鄉”“異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異”字的解釋:a:有分別,不相同;b:奇異、特別;c:驚奇、奇怪;d:另外的,別的;e:分開。
指導學生聯系整首詩的意思,講的是王維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生活(京城長安),所以這里的“異鄉”是指“別的地方”,即“他鄉”,“異客”是指“別的地方來的人”,即“客人”。兩個“異”字都當“另外的,別的”講。
*緊扣“15歲”,“就”體會年紀之小;*抓住“兩年”感受離家時間漫長。
(4)體驗說話,感情朗讀:小小年紀的少年王維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學,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夠聆聽到父親的教誨,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卻無法相見,他思念家鄉卻不能回家,王維和親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獨寂寞——指板書”。感情齊讀語段。
(5)齊讀語段,結合理解詩句:難以排解的孤獨和寂寞使詩人情不自禁吟誦出了這樣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
指導誦讀:詩歌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節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這里的節奏應該怎樣讀?
指導學生讀好節奏:獨在/異鄉/為/異客
王維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地在他鄉生活,你覺得他一定會感到——
生:孤獨,寂寞,憂傷……
指導讀出這樣的情感。
2、品“重陽佳節”之“熱鬧快樂”
過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請你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重陽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語段:“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陽節的熱鬧。
預設1:結合關鍵詞句和圖片、聲響體會重陽節街上的“熱鬧”景象。出示
圖片:這就是重陽節那天街上的熱鬧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熱鬧非凡、車水馬龍。讀屏幕詞語)
(2)交流二:重陽節的快樂
預設2:結合重點詞句體會重陽節人們的“快樂”情景。“興高采烈”(透過“興高采烈”這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人們臉上什么樣的表情?眉開眼笑、笑容滿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讀屏幕詞語)。
結合理解“扶老攜幼”(拆字組詞的方法理解,從這個詞語你知道重陽節帶給人們的是怎樣的快樂?享受親情的溫暖和團圓的幸福)。
(3)引讀——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因為重陽佳節,家家戶戶團團圓圓,每個人都快樂地享受著和親人在一起的幸福快樂。只有王維一個人——指板書,讀“孤獨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這就叫——倍思親。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齊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3、品王維之“思緒萬千”
(1)此時此刻,王維真是思緒萬千。(板書)誰來說說什么是思緒萬千?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王維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們在一起的快樂。體驗王維曾經的快樂:
*屏示語段:“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想象情景說話:王維清楚地記得,在家鄉時,他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歡聚一堂,快樂過節的情景——引導想象:他們怎樣過節的呢?(比賽爬山、喝酒、作詩、一起游戲)
*感情朗讀這兩句,體會王維回憶中的“快樂”。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補白省略號。這省略號好似一聲長嘆,嘆今日重陽佳節不能和兄弟們相會,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說話)從省略號里你讀出了什么?(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4)交流三:想到了此時此刻,兄弟們也一定在思念著自己。思念的人兒,心靈總是相通的。他還想到了遠在華山以東的兄弟們對他的思念:(引讀)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聚會,西望長安,卻發現身邊少了一個兄弟。是誰呀?——王維。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詩句后兩行,讀一讀)你覺得王維的兄弟們遙望長安,心情會怎樣?他們也有千言萬語要對王維訴說——他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是呀,他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是——(再讀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思緒萬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親:,他想的最多的還是——(板書:思念家鄉、親人)
王維把濃濃的思念溶進了短短的四行28個字里,提筆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讀古詩。
三、整體回歸,吟讀古詩,抒發共鳴。
1、讀著讀著,我們讀出了詩句中的思念,讀出了詩句中的情意。
2、理解運用“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已成為千年傳誦的經典名句,它表達了所有像王維一樣離開家鄉的游子的共同心聲。中秋佳節,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爺爺奶奶團聚,仰望皎潔圓月,你可以深情吟誦——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誕節,鄔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來遙寄你的祝福……
3、積累思鄉詩句:對家鄉的熱愛、思念,對親人的熱愛,思念,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是每個游子心中永遠的歌。(出示詩句并朗讀積累,在學生朗讀時,相機再次進行古詩誦讀的指導)
4、同學們,最后,就讓我們再次來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名詩,讀出每一位游子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吧。隨音樂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天各一方孤獨憂傷
思緒萬千思念家鄉、親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設計8篇】相關文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聽課教學記錄08-07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反思15篇03-16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腳印》教學設計12-22
太陽教學設計12-22
《青花》教學設計12-22
《日出》教學設計12-21
《看戲》教學設計12-21
咕咚教學設計12-20
《心愿》教學設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