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
2、了解他人的煩惱,重新審視并評價自我。
3、學會溝通與理解,幫助別人解脫煩惱
4、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關注并熱愛生活的情趣。
活動重點:
1、 正確認識、審視、評價自我。
2、能正確表達感受、心理和體會。
3、激發熱愛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學生:1、提前布置學生玉溪,準備好小記者的資料。2、可以自由結合,互設情景,做采訪準備。3、可向爸爸、媽媽、朋友了解少年時期的煩惱。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美國故事片《成長的煩惱》。
活動過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長的煩惱》(片段),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想。
1、你喜歡這部影片嗎?為什么?
2、你喜歡戲劇中的哪一個人物?說說自己的觀后體驗。
3、小組選一名發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爭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5、教師小結:無論你喜歡哪個任務,都無可非議,關鍵是你明白了這是一群可愛的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這些煩惱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們身邊或我們的成長中,最可貴的是不僅能說出,而且還能不斷地審視和正確評價自我,這就是笑聲中的煩惱,也是《成長的煩惱》一片帶給人的藝術 魅力。
二、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我們是否也有成長的煩惱。
1、全班分四大組,各族抽取一格題目。
2、題目打在屏幕上:(1)說說自己的煩惱一組。(2)替朋友解脫煩惱為(二組)(3)回首成長中的煩惱。(三組、四組。三組是記者,四組是被采訪人。)
3、在預習的基礎上,各組準備五分鐘后,各組進行小組擂臺賽。
4、準備好后各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其余同學可參與評析。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語言流暢,敢于直言,態度誠懇,用語禮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動小結:
全班四個大組同學的三項活動都圍繞“成長中的煩惱”這個主題展開的,大家不僅說出了自己的煩惱,了解了他人的煩惱,同時也有了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向上的態度,這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假使我們能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為他人著想,以冷靜的思索和應有的諒解去化解、釋然許多煩惱,那么,生活將變得更加燦爛美好!
四、作業:
將今天的知心話、心中情寫在作文本上,記下自己成長中的煩惱和快樂。
初中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該學習目標可以分解細化如下。
1.閱讀圖文資料,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會在地形圖上判斷某一點的海拔,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2.對照山地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坡度陡緩和等高線疏密的關系,學會判斷坡度的陡緩。
4.對照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歸納等高線地形圖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頂的特點,并準確地識別。
5.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讀出某點的海拔,計算兩地的相對高度。
2.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建立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別坡度的陡緩。
【教學難點】
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辨別坡度的陡緩。
3.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
4.根據地形剖面圖判斷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教學方法
【教法】
創設情景法、讀圖分析法、案例呈現法、總結歸納法、啟發引導法、交流談話法
【學法】
情景感受法、地圖觀察法、實踐感悟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1:設疑激趣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珍藏著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天然藝術作品。有廣闊無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和物產豐富的盆地。但是能夠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的地圖卻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將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轉化到平面圖上,地形圖又是怎樣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這一節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地形圖的判讀”。
導入2:故事導入
電影《紅河谷》里的片斷:紅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兩個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一幅圖,兩個英國人撒謊說他們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們畫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來就是這幾張蝴蝶圖帶來了英國的軍隊。這幅圖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線地形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地形圖判讀的相關知識。
初中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后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并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初中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系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第
單元的
篇課文。本單元主要體現
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
之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
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因此,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學習
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習習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法 依據 誦讀法
是一種欣賞教學法,優美的散文需要閱讀,不僅可以鍛煉朗誦能力,更可以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從而獲得語感的訓練。 對話教學法
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 情境教學法 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
2.學法: 學法
依據
預習法
初步了解文本,破除與文本的陌生感,可有效地進入文章的學習,個性化的閱讀形成個性化的理解,有助于問題思考意識的養成。 評點閱讀法
在閱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合作討論探究法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在課前讓學生通過預習打破與文本的陌生感,這也是我學法指導之一,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劉顯國老師說過:“開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導入,讓學生欣賞圖片然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從而奠定感情基調,還未真正進入文本就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情境導入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篩選關鍵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設計意圖: 本環節重在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并且通過思考問題理清全文線索,感知行文脈絡,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問題的設定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并且,我將對話式的教學模式運用其中,鼓勵學生即興創造,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聯想法,替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膩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置是為了更好的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建構主義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為了更好的展開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協作精神。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習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師進行補充。
四、萬水千山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移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知識遷移,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這一時期還是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讓學生總結,能使得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作業布置能夠強化學生的反思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業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堂和課后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體結構,突出重難點,彰顯文章主題。運用色彩的變化,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初中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地位:
本課的內容選自岳麓書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第16課《絲綢之路的開辟》。課本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
1、張騫通西域
2、絲綢之路。
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對教材的處理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絲綢之路作為本節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絲綢之路變遷和衰落的探討,以史為鑒,談對當今的啟示。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熏陶,為現實服務。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本課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確立:
(一)本課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結果,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及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與啟示等。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培養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繪制絲綢之路路線圖培養學生歷史空間感及動手能力,和地理學科整合。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的交流,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祖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討和今昔對比,汲取歷史教訓和營養,以史為鑒,強化環保意識和對祖國一些方針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開發,改革開放等)。
(二)重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
1、張騫通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并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在此當中絲綢之路的形成和意義及衰落又是重點的重點。
(三)難點分析:
由于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難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讓學生認識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對當今的啟示。
四、教學方法設計: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網絡探究課的形式。
(設計意圖)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課通過網絡平臺,學生自學、搜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在此當中我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評價、作品與交流。
(設計意圖)如何有效的評價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評價,一方面學生可以更為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更有利于對學生的鼓勵和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作品與交流區可以是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重要天地,也是自我才能展示的舞臺。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下是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的。
首先在任務中安排的這四個任務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本課重難點設計的。
1、張騫出使西域,此目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課前的預習已基本可以解決。所以出使過程簡化,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果,和他的精神對我們的啟示上。通過對第三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張騫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啟迪,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思想。
2、對于絲綢之路的處理,它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應當花較多時間來探討。
這里主要從絲綢之路的由來、路線、作用、衰落、啟示五個方面層層深入進行。
絲綢之路的路線,我不僅僅是通過老師或學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個同學自己動手繪制,然后展示評比。
(設計意圖)可以彌補初一學生歷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時可以提高興趣,增強動手能力。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為了提高效率,對此我把學生分成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四個組。
(設計意圖)這樣一方面為學生指出了方向,另外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在某一個方面能更深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中原和邊疆,中國和西方文明的交流與滲透。
絲綢之路到5世紀時逐漸衰落,你能尋找它衰落的原因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的進行引導。主要原因包括少數民族地區的阻礙,中原王朝的盛衰,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當時的世界形勢,土耳其帝國當時對世界貿易的影響,環境的變遷和地理因素等。主要材料如樓蘭古國,羅布泊等歷史遺跡。
(設計意圖)通過此問題的擴展,更有利于理解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意義,如國力、內外形勢、環境、自然條件等。
六、練習反饋:
學習本課,你有什么感想?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把改革開放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你有金點子可提嗎?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歷史小論文,題目自擬,并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節課內容的升華,以史為鑒,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對我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同時結合所學為祖國的建設出點子,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這一系列的安排層層推進,分解進行,學生在自然當中就會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初中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時代的選擇》是魯教版九年級第七課走科教興國之路第一章,課文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三4·4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理解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容規定構建,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創新的重要性,并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
學情分析:
本科內容貼近時代前沿,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理解分析能力,學習起來困難較小,但是材料搜集和實地調研由于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會出現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我國科技、教育的發展現狀,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英、美等大國發展歷程的分析認識“科教興則國興”的道理,理解實施科教舉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情感體驗與價值觀:
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感受科技父創新的必要性,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改變祖國科技教育落后的狀況做出自己的貢獻。
重點:
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解科技興國輥時代的選擇。 難點:
感受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的必要性,爭做創新型號人才。
教學方法:
組織自學,啟發引導,重點點撥 教具(實驗器材、電教媒體)
多媒體課件,資料。
學法指導:小組學習、集中討論、會聯系實際分析要點,歸納要點。
板書設計:
時代的選擇:
一,科教興則國興:
1,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科技興旺則國運昌盛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
3,科技的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主要功能靠邊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
二,面對競爭和差距:
建國以來,我國在科技教育方面成就顯著,但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三,堅持走科教興國之路:
我國的科教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國必須實施科技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培養更多的人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
初中教學設計7
教學思路:
第一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然后介紹杠桿的五要素,并通過作圖來強化。再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第二種思路:首先通過實例讓學生認識杠桿,只介紹杠桿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然后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設計思路:
引入新課時采用學生體驗游戲的方法:
蹺蹺板游戲。
1、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磚塊上,作成簡易的蹺蹺板,請一位同學站在蹺蹺板的一端,分別讓體重差別很大的兩位同學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較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認識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同時讓學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響杠桿平衡的條件之一
2、讓體重大的同學站在蹺蹺板一側靠近支點的中間位置,讓體重很小的同學站在蹺蹺板的另一側最遠端。發現體重大的同學被翹起來了。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杠桿,意識到杠桿的平衡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時為后面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好鋪墊。
在實驗時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了強烈的學好本課的動力。
實驗探究二:由蹺蹺板猜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在實驗過程中,再加入用彈簧測力計斜拉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而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反思:
1.杠桿這節教學重點是要求學生根據杠桿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桿模型和理想的理論模型結合起來,比如剪刀、夾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這節還有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畫支點和力臂,這里既牽扯到數學點到直線距離,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點和力的示意圖,學生感到非常困難。
3.畫力臂并比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桿分類的基礎,一定要多練并讓學生過關。
初中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奇珍異寶”等詞語,用聯系上下文,查閱工具書,詞素分析法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祖國文化、對侵略者的情感
4、領悟課文特殊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檢查學生課前資料的收集情況
同學們,有誰去過圓明園嗎?老師布置大家查閱有關圓明園的資料,請你們向大家作個介紹。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看老師板書課題。注意兩個“圓”字不同,“毀”字的寫法。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復習。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展標。
下面我們細讀課文,重點學習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抒發對圓明園的熱愛和對帝國主義者的憎恨。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指讀,思考:這一部分主要寫的什么?
2、再讀,比較用兩個“不可估量”比用一個感覺怎樣?
3、回讀體會。讀出惋惜之情。
五、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大家思考:請你用簡練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出示課件:圓明園平面圖。觀看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4、出示課件:圓明園示意圖。理解“眾星拱月”
5、相機板書:布局眾星拱月
6、回讀體會作者用詞準確,清楚。讀出布局美。
六、學習第四部分,分小組合作學習。
1、出示課件:“學習提示:a先讀讀,看看這一部分寫了什么?b畫出重點詞語。c再讀,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2、匯報。抓“上自……下至”、兩個“最”字。
3、相機板書:文物多而珍貴
4、回讀體會。
5、引導背誦。
過渡語:圓明園真美呀!它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用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主要寫了什么。
出示課件:“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名侵略軍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整個北京城。”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初中教學設計9
初中體育教學案例——全國中學生廣播體操
由于初一新生入學 廣播操《放飛理想》和《舞動青春》的教學就成了這學期的首要教學內容,廣播操《放飛理想》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習來說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僅以我的一節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來說明我是如何進行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發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游戲,并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盡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采用了傳統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并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后,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并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范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范,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課的收獲,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后加強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采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初中教學設計10
合作學習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強團結及交際的能力。此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束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課程改革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激發其創造性。而我們的農村初中傳統的語文教學卻不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廣大的農村教師往往習慣于遵從教考或固執于自己的定向思維,呆板地進行教學,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阻礙了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鑒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可以借助新課標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學習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培養其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1 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語文合作學習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視,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幾種不良的共性傾向。
1.1 分組不合理。在當前很多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多數語文教師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組的方法,這種簡單的分組方法往往會導致組別間的整體水平差異,全班學習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轉變還只是表面的變化,而非結構性的變化。在整體實力較弱或者整體學生表現不積極的學習小組內,合作學習模式就很難組織和進行,學習效果較差。
1.2 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全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另一個更為嚴重的不良傾向是組內學習重“個體”,輕“群體”。由于沒有明確分工,在小組學習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喜歡討論式的學法,樂于獨立思考,在組內討論發言時表現更為積極;而成績落后的同學則更多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獨立思考能力和積極參與討論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激發和提高。
1.3 學生的“競合”意識和技能整體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從整體上看,雖然在課堂內也廣泛采用了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組內學生合作意識較差、合作技能較低,以組為單位的團隊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相對更弱,這就出現了重“形式”,輕“實效”的弊病。
初中教學設計11
現在的'初三美術教學設計內容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聯系到實際。讓學生具備,觀察周邊事物的審美能力和豐富的聯想力。不但具備這些能力后,學生還要有大膽的描述所要構思的內容,與文學二者的結合。如今的教學美術不再是以前讓學生單一的臨摹一幅繪畫作品。而是以審美能力為主觀的去欣賞周邊的美然后轉換成自己的思想的再創作后描繪在紙上。這樣要求對老師讓學生在繪畫作業上就有更高的創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和老師的繪畫素質的要求。比如:我在教初三4課的《漫畫》,不光只是畫漫畫人物,還要有故事內容,《漫畫》的內容一般以諷刺內容的較多,而內容上簡單讓大眾看的明白。但在制定教學設計上就要讓學生了解《漫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事項。
一、教學目標:
1、 欣賞漫畫作品的構思特點,表現方式和藝術效果。
2、 了解漫畫的一些基本常識。
3、 初步掌握漫畫創作的常用手法。
二、教學內容:
1、 認識漫畫這種藝術形式,了解漫畫除了具體特有的諷丑惡、弘正氣、揚美善的社會功能和教化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
2、 漫畫尤其獨創性,畫漫畫就應該有些個性化的東西在里面,巧妙的構思,畫一幅活一組與眾不同的漫畫。
3、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用簡單夸張的手法了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已取得的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三、教學難點、重點:
1、 讓學生們打破漫畫創作的神秘感。漫畫創作就是通過聯想將生活中紛繁的素材,放在腦子里經過提煉加工,然后用夸張等手法加以諷刺幽默。
2、 讓同學們多注意觀察周邊的事物,大膽的作畫。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學反思:
在講完課后,不是講完就到此位置。還要經過教學反思,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1、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明白繪畫的作業沒有。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勤動腦、動手。
2、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有些還要根據當時授課氣氛來調整授課的內容。
初中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2.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3.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教學重點:
1.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2.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寫作實踐。
教學難點:
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選材,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一篇作文,我們訓練了以“父母的愛”為話題的作文,有一個同學的擬題、立意和內容表達都很好,但卻讓人一眼就看出是虛構的材料:父親因為我的一點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個星期的院,能讓人相信這是真的嗎?還有一位同學寫《雨天里的一把傘》,內容大致是:放學時,大雨如注,無奈之際,母親飄然而至,結果因為淋雨,母親身染小恙。雖然寫的還不錯,總覺得內容太陳舊了。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選材問題,那么我們的作文該怎樣選材呢?
二、結合實際,分析問題
1、學生結合自己選材的實際,分析選材失誤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請學生小結。
2、教師點撥歸納: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詳能熟。表現在材料老套,無法吸引讀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選擇。表現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東拼西湊,一味模仿,給人一種抄襲之感。
三、對照優秀例文,掌握選材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閱讀:
童年,是首快樂的歌。
我在幼兒園時,每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在幼兒園里過這美好的時光,是多么高興啊!
春天,我與同學們在學校的秋千那玩,有一位同學在秋千上被我們蕩得頭昏眼花。我便更想體驗一番,就沖了上去,坐在了秋千上,雖然別人也很想快點玩到秋千,可他們用力地用心地搖著秋千。
我被他們搖地高高的,我揚起了眉毛,嘴巴張得可以吃下一頭大象了,便大聲叫道:
“啊!我好怕呀!啊!好好玩呀!”
我坐在秋千上,望著天空,突然我的眉毛像一把鎖,緊緊的,心想:咦?這不是我們音樂課上學的歌曲《小白羊》中的白羊嗎?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大片云朵。同學們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都很愉快。
我正在上著音樂課呢!老師正陶醉的彈著風琴。老師今天教我們唱著一首很歡快的歌,一直在教室中回想著。
“小燕子,穿花衣,明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明天春天真美麗!”
初中教學設計13
一、學情分析
生命教育課本中強調,身體健康是生命發展的基礎。“生命在于運動”。我國的武術運動源遠流長,尤其強調的是健身性和攻防意識。本單元共七課時,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安排這一單元教材主要依據新課標要求來選擇,同時,這一教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因此,課的構思與設計始終圍繞課改的精神和理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潛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同時培養想象力、實踐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次課以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為目標,內容采用:隊列操練──形神拳套路學習。在學習形神拳套路過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啟發、點撥、分組練習等方法,加強形神拳套路的學習和武術攻防含義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法采用各組輪流表演規定套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組織教法還采用異質分組同時練習法,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和培養同學間合作能力。通過套路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攻防能力和動作應用能力,同時,培養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武術健身價值及攻防含義。加強身體鍛煉。
2.技能目標:90%以上學生掌握形神拳套路的連貫動作,發展身體綜合素質,以及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
3.情感目標:培養武術攻防意識和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品質,體驗成功感。
三、教學流程
(一)課堂導入與熱身階段:隊列操練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和培養體育骨干。
(二)達成目標階段復習形神拳套路:重點掌握套路的連貫性,加強形神拳套路的理解,攻防意識的培養;通過展示演練,培養同學相互學習與評價的能力,以及體驗成功感的快樂。
(三)課的尾聲
1.放松操:調整呼吸、靜心放松;
2.培養自評、互評的學習評價能力。
初中教學設計14
一、教材依據: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世說新語二則第一則)《期行》
二、教學目標:1、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三、教學重點: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2、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難點:激勵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和感悟文本。
五、教學方法:活動型閱讀教學法。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講故事:《狼來了》。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3、引入:我們探討一篇關于“誠信”話題的文章——《期行》。
(二)、學法引導: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三)、組織探究:
活動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1)互動求助,讀準字音。
(2)合理停頓,讀準節奏。
A、教師范讀:(學生劃停頓符號“/”)
B、分組朗讀:(糾正其讀音與停頓的不當之處)
C、全班齊讀,教師點評。
活動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1)生生互動,理解詞句。
(2)整體理解:逐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梳理情節:
這是一篇文言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么?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反駁,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活動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1)小組復述:組長復述,其余同學補充。
(2)探究: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3)小結: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都應當講究誠信。
活動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1)人物評價: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哪一位?為什么?談談你的想法。
(2)情境體驗:假如你是太丘,回來知道故事里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元方,父親回來后,你將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來后你又將怎么做呢?
(3)感悟討論: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結束: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們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首詩歌或短文。
初中教學設計15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
2、 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歷探索、歸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三、 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放了3天,現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
2、 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2)學生歸納法則
①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律?
(+)×(+)=( ) 同號得
(-)×(+)=( ) 異號得
(+)×(-)=( ) 異號得
(-)×(-)=( ) 同號得
②積的絕對值等于 。
③任何數與零相乘,積仍為 。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乘法法則。
3、 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子中兩因數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它們的積為 。
(3)學生做練習,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例題,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初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政治初中教學設計12-29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2-30
初中鄉愁教學設計08-31
初中《觀潮》教學設計12-11
初中課文《觀潮》教學設計11-15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15篇12-30
政治初中教學設計11篇12-29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23
初中課文鄉愁教學設計范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