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十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
課前準備:
1、 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教師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相應詩句、圖畫和音樂。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唐代詩人朗士元的《聽鄰家吹笙》:“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雖然我們不知道詩人在寫這首詩身處什么季節,但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詩人看到了無數盛開的桃花。今天,我們身處萬物凋零的秋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春》這篇教學設計>文章看到一個明媚的春天。(出示“春”動畫)
通過相關的詩和畫面營造一個美麗的氛圍,吸引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師:首先,讓我們聽著音樂,朗讀課文,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為我們創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樂朗讀,請大家注意讀出語氣基本語調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質樸。同時朗讀層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漸快。首先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一、二兩個小節,然后四個小組依次來讀一讀三至六小節,我們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最動情。最后四個小節全班齊讀,請大家注意銜接自然一些。
(學生配樂朗讀)
初步了解朗讀要求,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品味課文語言。此過程也是學生掌握朗誦要求的起點。
三、品味語言。
師:本文共分為三段:盼春、繪春、贊春,其中寫得最形象、最生動、最美麗的是第二段,而這一段又可以分為幾幅畫面?
生: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回答的很好,我覺得全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這六幅畫面,剛才我要求同學們劃出你認為最值得欣賞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現在我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從中選出一幅你覺得寫得最美的畫面,在下面小聲朗讀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自己所選段落)
師: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你選擇了哪些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回答時突出你喜歡什么詞句?這個詞句有什么特點?表達效果如何?
生:我覺得春草圖這一句話寫得很好——“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它讓我感到春天的人很快樂。
師:人為什么會感到如此快樂呢?
生:因為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的感染。
師:所以,這里實際上是突出小草的生命力。
生:我覺得“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寫得很好,它寫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師:為什么要強調“偷偷”,是不想讓人發現嗎?
生:是因為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了小草已經出現了。
師:這里正如一首唐詩中所說的:“天街小草潤如酥(s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里所表現出的就是這種意想不到的欣喜。
(學生與教師一起重復這首詩)
生:我覺得“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一句寫得好,這句寫出春天百花爛漫的情景。
師: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比喻、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手法讓你們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學情分析
生命教育課本中強調,身體健康是生命發展的基礎。“生命在于運動”。我國的武術運動源遠流長,尤其強調的是健身性和攻防意識。本單元共七課時,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安排這一單元教材主要依據新課標要求來選擇,同時,這一教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因此,課的構思與設計始終圍繞課改的精神和理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潛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同時培養想象力、實踐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次課以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為目標,內容采用:隊列操練──形神拳套路學習。在學習形神拳套路過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啟發、點撥、分組練習等方法,加強形神拳套路的學習和武術攻防含義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法采用各組輪流表演規定套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組織教法還采用異質分組同時練習法,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和培養同學間合作能力。通過套路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攻防能力和動作應用能力,同時,培養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武術健身價值及攻防含義。加強身體鍛煉。
2.技能目標:90%以上學生掌握形神拳套路的連貫動作,發展身體綜合素質,以及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
3.情感目標:培養武術攻防意識和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品質,體驗成功感。
三、教學流程
(一)課堂導入與熱身階段:隊列操練加強行為規范的養成和培養體育骨干。
(二)達成目標階段復習形神拳套路:重點掌握套路的連貫性,加強形神拳套路的理解,攻防意識的培養;通過展示演練,培養同學相互學習與評價的能力,以及體驗成功感的快樂。
(三)課的尾聲
1.放松操:調整呼吸、靜心放松;
2.培養自評、互評的學習評價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比較詳盡地評介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全文結構緊湊,語言生動精練,把這幅名畫寫得具體、細致,栩栩如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描述畫面的部分。
2、基本讀懂課文,了解《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及其在我國繪畫史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
教學重、難點
了解《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并想象畫面內容,激發學生對古代燦爛文化的熱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將通過閱讀一篇課文來欣賞一幅世界名畫——《清明上河圖》。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師:這幅畫是我國藝術瑰寶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幅畫到底畫些什么?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價值呢?讀了課文,我們就會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己試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注意讀準帶注音的字的字音。
2、指名讀課文,正音指導。
三、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默讀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點?
2、討論、交流
⑴、這幅畫畫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描繪市郊的景象,第二部分描繪了汴河上和河面的拱橋上的一派繁忙的景象,第三部分描繪了汴河兩岸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⑵、這幅畫的特點:利用鳥瞰的構圖方式,將浩大繁復的場面置于長不過兩丈、高不過一尺的畫面上,無論狀物畫人,筆筆精到,一絲不茍,惟妙惟肖。
四、精讀重點段落,想象大意
1、從描述圖畫內容的三段文字中,自選喜歡的一段,讀熟讀懂。
2、討論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明白的問題。
3、自己練習口頭描述圖畫中所畫的場景,描述時盡量加上自己的想象。
同位互相交流、練說。
4、師:誰愿意扮演解說員,向游人介紹你喜歡的那個場景?
指名交流。
師引導評議:介紹時是否展開了想象,是否比較形象地描繪出了圖畫上的場面。
五、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自讀最后一段,想想讀了以后有什么體會,與同學交流交流。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清明上河圖》的藝術成就,及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六、自由朗讀課文,圖文對照欣賞名畫
七、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畫面內容。
板書設計:
市郊景象 農民繁忙
清明上河圖 汴河兩岸 欣欣向榮 極其珍貴
整座街市 繁榮昌盛
教學反思:
在完成了《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的教學以后,我認真回顧了整個教學過程,總體感受是:有一得,有一失。
抓住重點,引導學生讀文想象,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這堂課的最大收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在以往的多數略讀課文的教學上,我都沒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總是不放心這不放心那,結果幾乎是將其等同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了。在設計《清明上河圖》的教學時,我首先確定了一個目標:要通過閱讀這篇課文,讓學生認識這幅世界名畫,“看一看”這幅世界名畫。所謂“看一看”,自然不是指真的去目睹一下,而是指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腦海中去想,去看。于是,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著這個目標,通過“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快速閱讀,整體感知”等環節,一步步地為讀文“看”圖做好了鋪墊。在“精讀重點段落,想象欣賞”環節,學生的解說讓我這個“游人”似乎真的感受到了汴城市郊的寧靜與繁忙、汴河兩岸的欣欣向榮和街市的繁榮昌盛。
沒能充分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這堂課的最大缺撼。這篇課文雖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文中對畫面的描述生動具體,而且飽含著對作品贊賞的情感,適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考慮時間的問題,指導得不夠充分。現在想來,如果在學生自選重點段落,練習讀熟練以后,即討論交流時,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語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不僅能夠水到渠成地解決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問題,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文想象,想象“看”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圍繞一天,通過對具體的事例的描述,展示了人們珍惜時間,在一天里做出的成績,教育人們要珍惜時間,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綠蔭如蓋”、“羞愧”、“饞涎欲滴”、“游手好閑”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內容,懂得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重點:讀文體會: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學準備:師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名言、詩歌、名人故事。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過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個小伙伴“佩佳”是怎么過一天的嗎?讓我們走進課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讀課文,讀準讀順
1、自由小聲地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相互檢查,讀勾畫出的生字、新詞,相互幫助。
3、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的情況。綠蔭如蓋 佩佳 羞愧 饞涎欲滴 翻耕砌墻游 手好閑 麥茬地。
4、分段抽讀課文,比一比哪位同學讀得更準確、更流暢。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 二 課 時
一、精讀課文,習得方法
(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詞語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來共同探討。
(二)全班交流匯報讀書收獲,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研讀重點詞語。
1、“游手好閑”
①、說說“游手好閑”的意思。
②、讀課文1~5段,勾畫出能夠回答佩佳在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詞語。
板書:睡 坐 吃 嬉戲
③、小結:他這一天什么事也沒做,只是吃、睡、玩,這就叫“游手好閑”。(板書:游手好閑)
④、練習讀好這部分課文,通過讀來表現佩佳“游手好閑”。
2、“羞愧”
①、說說“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媽媽的眼睛?
③、課文還有一處描寫佩佳羞愧難過的心情,請用線勾畫出來。從“低下頭”這個動作你體會到什么?
④、媽媽是怎樣幫助佩佳認識自己的錯誤的?讀課文6~10段。通過媽媽帶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們在這一天的工作成績。
⑤、讀這部分課文,讀出媽媽語重心長幫助孩子的語氣。
⑥、齊讀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學生試著補充出“……”省略的內容。
二、拓展升華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嗎?
2、你有像佩佳這樣的“失去的一天”嗎?
3、師生交流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故事,課后利用資料辦一期班報。
4、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知識。希望同學們從小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按照新課程大綱的要求,這一領域應適當淡化專業技能的訓練,而注重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種表現方法,培養創造力。因此,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規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盡可能拓寬廣度,幫助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大膽表現出創意和個性。
在教學中,建議教師結合課本的文字和圖片,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直觀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實踐,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去獨自觀察、探索和表現他們所發現或想象的事物,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體現。另外,更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的實際情況,千萬不要上成專業或純技法素描課,要保護他們僅存的稚氣,避免因過分強調傳統素描的清規戒律而扼殺學生的創造性,爭取做到作業無一雷同、各具特色、張揚個性。
一 學習目標
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識.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出有一定創意和立體感的作品.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和感受優秀素描作品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增強學生對未知世界探索和表現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表達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時代個性。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去理解物體的明暗和立體感,用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教學難點:淡化透視和三大面、五大調子,以具體的實例說明明暗產生的一般規律,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創作,使作品彰顯學生的個性和時代特征。
三 學習材料
教具:課件、范畫、學生用石膏幾何體、靜物襯布、調光臺燈。
學具:(1)收集的圖片、照片、下載的資料。
(2)喜歡的寫生物品。
(3)自己喜好的明暗表現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四 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 調試多媒體設備、準備范畫、靜物,組織教學。 學生準備資料、材料和學習工具。
2、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嘗試畫一個圓和一個球體,比較圓形和球體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回答:一個是平面的形,一個是有明暗的體積。 體積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利用明暗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是素描的一種基本方法。瀏覽明暗立體感強的作品
學生感興趣的卡通等。 思考平面的形到明暗立體的形成。
出示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3、討論與分析 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老師在實物展示臺上放上六面體和球體請一學生用調光臺燈照射物體。
學生討論,發表明暗變化的看法。
老師總結學生討論分析的明暗變化的規律:
明暗色調不同:
光源和物體遠近不同
光源的強弱不同
光源與物體的角度不同
觀者與物體的距離不同
物體本身的色彩不同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調節臺燈時遠時近、時強時弱、角度變換,學生前后左右距離不同多視覺的觀察等,使學生對明暗的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討論:明暗變化的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六面體有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間色的變化,球體明暗變化逐漸過渡等。
問題:明暗色調不同我們怎樣去表現?用什么手法表現?
指導學生看書本中的學生作業思考后再回答問題。
加強學生對明暗變化的印象,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學具,如文具、蘋果、等拿出來,感受明暗變化的規律,觀察六面體為什么有黑、白、灰的變化,球體的變化形成調子等。(光與明暗的關系:三大面,五調子。)
學生明白明暗變化的規律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一球形,要求每一學生也畫一球形添加明暗,表現立體感。
展示學生作業趁勢引導學生學習明暗的各種表現手法。(球形添加明暗時間要短,學生有感受就達到目的)
展示課前老師準備的蘋果各種不同的明暗表現方法,如鉛筆調子畫法、結構畫法、鋼筆畫法、淡彩畫法、水墨技法、黑白塊面畫法、剪紙拼貼、電腦制作等。展示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同一蘋果用具象、意象和抽象去表現。
說明明暗表現使用不同的媒體、不同的表現手法,作品創造的意境不同。 學生配合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調節臺燈時遠時近、時強時弱、角度變換。學生前后左右距離不同多視覺的觀察等,使學生對明暗的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多元化及現代藝術觀念的滲透,鼓勵學生從傳統的圈子跳出來,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作欲望。
4、實踐活動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擺靜物,石膏幾何形體靜物寫生﹙整體—局部—整體的寫生步驟﹚①三角形構圖有主有次,②整體到局部進行塑造,③明暗處理概括、簡練回到整體。
請學生利用所學的明暗知識,根據不同題材展開豐富聯想,運用不同技法不拘形式的用各種工具和方法,完成一張有一定創意、個性的素描作品。
教師巡視指導
①指導學生畫出物體的位置注意畫面構圖,題材不限,最好來自生活。
②畫出物體的明暗色調,明暗五調子的表現要求大體清楚、準確。
③嘗試用多種技法表現深淺不同的明暗層次,更可以表現想象、意象中的事物。
五 課堂小結
1、肯定成功的作業,發現每個學生的成績,給學生以希望。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談創作意識。
2、鼓勵學生不斷學習,畫出更好的作品。
六 板書設計
1、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2、明暗的變化規律 電子白板 范畫
3、明暗素描表現技法
設計思路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規律,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直觀引導為主線,主要運用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對明暗的知識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還可以有多種的表現方法。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在教學中,以直觀的感知為主線,讓學生實際操作并觀察、總結出明暗的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運用直觀的課件啟發學生打開思路自由的表現。這樣在師生的互動學習中激起學生的興趣,并在興趣的引導下,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學習。為有效實現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課件、繪制范圖、出示實物模型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以觀察法、探究法、練習法為主要學習方法。新課程提倡然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結合本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由淺入深的觀察、實踐,教師適當的啟發、引導,使學生一步步的學習,領悟、表現。這樣,教師只是作為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探索欲,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的
一、理解本文說明事物特點的幾 種方法。
二、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別。
教學設想
一、安排二教時。
二、緊緊抓住"說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內容: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理解說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現教學內容多而雜的現象。
三、理解本文準確用詞的特色。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掌握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層次,理解總和分的關系。
二、初步了解說明文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提問:課前預習,文字上有什么疑難需要解答嗎?(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如學生無問題,不必多花時間。)
導言。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三十年代 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 拱橋是我國傳統橋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杰出代 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三、四段。提問:預習時,要求制作"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讀課文以后,填寫前兩項("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 ‘勺,填得怎樣了?抽查,評價,出示小黑板,根據小黑板所填的前兩項內容,共同訂正。指名讀課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導填寫趙州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
分散讀第六段,示范,5;導填寫關于盧溝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勺的內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紹兩座石拱橋的結構似外,有哪些關于外形方面的介紹的句子?學生看課文回答,明確:第五段有"拱上加橋,……美觀",有"全橋……飲澗";第六段有"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
提示:這兩段以外,還有哪些?還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紹。
結論:由此可見,中國石拱橋本身的特點就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盧溝橋還有它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況,范讀第八段,引導理解:盧溝橋的紀念意義和歷史事實。提問:中國石拱橋為什 么能有光輝的成就呢?它的發展又是怎樣呢?分散讀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導學會抓課文主要內容。第九段介紹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傳統","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紹發展的情況:這段中間四句,用事實證明,全班朗讀"解放后,……150米"四個句子。
小結(指導邊看課文邊在書上的某些段本寫明要點,并在一些句子下邊標單橫線,不要離開課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層次:(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_(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美,而且結構堅固")。(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并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對象。(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具體數字一結構(河堤沖毀,橋卻"從沒出過事")一形式("每個 柱頭上……惟妙惟腎’)一贊語("世界上獨一無二‘勺一景點("盧溝曉月")一特有的紀念意義(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7)綜述解放后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梁事業的新發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后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 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 )。這樣,在段落內采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局部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系,是有內在聯系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系。提示;第九段的寫法,是不是總與分的結構關系呢?回答,"明確:這一段是用疑問句開頭,提出問題,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說明,沒有總結的句子。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種有總有分的方法。
提問:《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它傳播廠有關石拱橋的哪些知識?試從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來理解。提示課文句子: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3.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5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議論,回答,明確:l.傳播石拱橋的結構知識。2.傳播石拱橋的歷史知識。3.傳播盧溝橋的結構知識。4.傳播趙州橋的結構知識。5再現盧溝橋形式的優美。
小結:說明文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傳播有用的知識的文章。上邊五個句子,就是從結構、外形、歷史各方面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現在先初步了解;以后還要進一步探討。
三、布置作業
思考,上邊舉出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與它們相同的表述方法。
復習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了解故事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2、了解課文內容,以問題為線索,理解為什么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教師出示兒歌,師生共同拍手朗誦: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蟲抓,保護莊稼頂呱呱。小朋友,請記好,保護青蛙很重要。
朗誦完畢,師問:孩子們,喜歡青蛙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則關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范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范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了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
2、學生自學:
⑴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⑵ 自學檢查。
⑶ 糾音后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⑷ 教師結合課件和學生一起進行生字學習,進行有重點的指導。“沿”第五畫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答”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合”。“蛙”右邊是兩個土,并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準字形,會組詞。
⑸ 師:相信小朋友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么你能從課文中找到它們,并呼喚它們的名字和它們打招呼問好嗎?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
四、課后思考
師:小朋友,你認為天大嗎?說說有多大?那么小鳥和青蛙眼里的天有多大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師:小朋友,上節課,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了課文的主角小鳥和小青蛙,現在,大家再來朗讀一遍課文,找出小鳥和小青蛙的三次對話,想想它們為什么對天的看法不一樣?
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圖文并茂地呈現課文內容,讓學生更易更直觀地熟知課文。
課文呈現完之后,教師先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后和學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對話。
1、第一次對話:
⑴ 指名讀第一次對話。
⑵ 交流讀懂了什么。
⑶ 指導孩子讀出小鳥又渴又累的語氣。并且加上適當的動作。
(淺顯易懂的內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以讀代講,并在讀中感知。)
2、第二次對話:
⑴ 自讀第二次對話,畫出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
⑵ 理解“大話”,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說過大話嗎?說大話對嗎?
(讓孩子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
⑶ 實驗:用紙裹成呈圓柱形朝上看,發現了什么?
(用形象直觀的摸擬觀察代替煩瑣的講解,讓孩子們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看似很難的問題。)
⑷ 讀青蛙的話,可以適當加上動作和語言。
⑸ 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說話。
⑹ 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邊讀邊評價指導。
(課堂應是學生的,本環節注重孩子主體作用的發揮和聽、說、讀等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孩子通過聲情并茂地讀,根據自己的獨特體驗,創造性的再現了課文。)
3、第三次對話:
⑴ 分角色讀第三次對話。
⑵ 用“一……就……”說話。
⑶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次對話。
4、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三、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1、孩子戴上頭飾,進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表演后孩子評議。
2、召開新聞發布會,小記者采訪跳出井的青蛙,讓青蛙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同時采訪結束時小記者把自己想說的話對青蛙和孩子們說說。
(采用兒童喜歡的角色表演和采訪的形式,給孩子提供一次語言發展、創造的機會。讓孩子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充當其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讓認知價值和趣味價值成為“黃金搭檔”。)
四、教師小結
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么錯了,就因為它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青蛙將永遠成為一只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學幫老師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生:……
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五、拓展學習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嗎?從中你學到了什么?
2、你覺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嗎?想一想。
3、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
4、查查資料或者向些人請教,看看地球、月亮和太陽誰最大。
【板書設計】
井底之蛙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了母女真情。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雨、兩4個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生活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放生日歌曲,提問: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出示課題18、借生日。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提問:
課文中誰把生日借給誰?我指的是誰?
3、再讀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你想讀哪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認識兩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媽媽說自己把生日給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
(小云的媽媽并非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別人。)
4、指導朗讀:
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沒見過媽媽過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從來,讀出納悶的語氣。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讀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里會想些什么?
(大家討論后,明白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關心媽媽,同學們應該向她學習。)
3、指導朗讀:
最后兩句話是她經過思考想出的辦法,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表現出小云的天真可愛。
五、全文朗讀
1、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讀,同學與同學讀。
2、配《生日歌》讀。
六、擴展活動
親手作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課后小結
低年級的學習貴在實字上,扎實地讀字,讀詞,讀句,讀文,能幫助學生壘好語文學習的每一塊磚。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4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正、怎、飯、拿等字的讀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辦法來記憶,指導寫字:
今:撇尖低,捺腳稍高,開口度大,撇捺相接處,點和橫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正:注意橫,豎的長度,第二橫是長橫的`一半,左豎是右豎的一半,最后一橫長,稍凸起托連豎。
雨:冂要寬,蹭的豎,不出框,最后四點兩兩對稱,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勻滴下。
兩:冂內兩個人字分布均勻,人的捺均變為點。
3、學生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內容,完成課后練習題:
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提示:紅花中的字可以做詞頭,也可做詞尾。
2、分小組比賽。
3、每組選出代表,全班比賽。
四、想象故事的結尾
1、請同學們編出故事的結尾。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講評小結
〖課后小結
注重各項學習任務的有效落實。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目標達成的前提,真正落實還需要教師在課中通過調控讓全體學生有效習得。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模式:
質疑-探究,解疑
教學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這些就是旱災造成的(看幻燈),你們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時的水意味著什么?
(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師: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啟發學生展開各種想象。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師評價:是的,你已經很渴了;你是個孝順的孩子;你還不忘他人,為他人著想。)
師:是啊,多么珍貴的一罐水啊!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童話故事《七顆鉆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拿出放在課桌里的文章,放聲地讀,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三.交流自學成果
1.檢查朗讀情況
師: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我們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4個)
我們就請四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是你讀得好還是他們讀得好。
(師評價:這么短的時間你就能讀得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讀錯了,能及時糾正,你真棒;你讀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聲音很響亮,讀得真好聽。
四.研讀課文,體會感悟
1.(師:看來大家已經能讀通課文了。那么請你再仔細地放聲讀讀課文,你讀了課文之后有什么問題想問?可以把問題寫在旁邊的空白處。)
自由提問:
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
(1)為什么水罐里裝滿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為什么水沒有灑?(真是奇跡啊!)
(3)為什么水罐變成了銀的?(老師也想知道啊!)
(4)為什么水罐又變成了金的?(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為什么從水罐里會跳出七顆鉆石,還會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鉆石還會變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問題)(真是太神奇了!)(你很會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銳;你的問題很有價值;)
(6)為什么水罐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2.師:是啊,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水罐里會裝滿清澈新鮮的水?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從第一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旱災,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生病的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師: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邊,大河旁,山泉下,她會翻山越林,到處去找水,手會被樹枝割破,衣服會被樹枝劃破,跌倒了又爬起來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兒都沒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2).師: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會想,小姑娘為了她的母親,不知辛勞到處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臉被樹枝劃破了,衣服也被構破了,手指也已經流血了,她卻不喊一聲累啊,這是多么孝順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靈啊,神仙被感動了。有一位神仙從天上飛下來,給了她一罐水;終于她的孝心感動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拿著神水從天而降,用柳枝輕輕一揮,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連連向觀音菩薩磕頭謝恩)
(3.)師:好的,那么現在這個問題你能解決了嗎,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是孝心使水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師:是的,是孝心感動了上天,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澈新鮮的水。那么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嗎?好的,那我們就把這個?擦去了。(板書:孝心感天)
(4.)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部分,邊讀邊體會小姑娘對母親的那份愛。
(課件出示)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當小姑娘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3.師: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鮮的一罐水啊,可是這罐水怎么會掉在地上,而且一點兒都沒有灑呢?請大家再次仔細地放聲讀第二自然段,按照剛才的方法在文中尋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啊,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
(1.)a.學生說感悟,師引: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嗎?(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不但說得好,讀得更好。誰還想用你的朗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也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興勁兒,也體會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關心自己的媽媽。
b.學生讀文中內容,師引: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覺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為有了水;也是因為母親有救了)
過渡:第二個問題,誰還有補充嗎?
(2.)師:小姑娘,你這樣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變)
(生:我心系著母親,急著為母親去送水。母親正急需水啊)
師:你是擔心母親啊,多孝順的孩子!(真有孝心,多體貼自己的媽媽啊!)
(3).師:同學們,使水罐又一次顯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師: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這個問題我們也解決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師: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發生了兩次神奇的變化,真讓我們感動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對母親那份孝心!(齊讀)
(5).師:明明是木頭做的水罐又怎么會變成銀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誰能解開這個疑惑呢?
(學生說,師引:你從哪感悟到的呢?)小狗變得焊錫起來。
(1)師:課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寫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嗎?(課件出示小狗卻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變得歡喜起來。)
(2)師:它在向小姑娘哭訴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許它在向人們哀求,給它點水喝;
它會說:我好渴啊,求求你,給我點水吧,我快要死了。)
(3)師:而當小狗舔凈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變得歡喜起來。它會歡喜地和小姑娘說些什么呢?請你寫下來。(寫)(交流)
(生:因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獲得了新生;
因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謝小姑娘真摯的愛心。)
(師評:你很會想象;你的語言真美;你說得非常真誠)
(4)師:你能像剛才那樣概括水罐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嗎?
生: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真摯的愛心對待小動物,她的愛心是廣博無私的!(板書:愛心如銀)
(5)師: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贊美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齊讀)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自己提問,通過學習,已經解決了三個問題,那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課文內容上的)
在學習方法上你有什么收獲呢?(生:先讀課文,提出問題,再找關鍵詞句體會、感悟,最后提煉或總結原因)剩下的幾個問題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 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
現在,很多學校里把備課和寫教案稱為教學設計了。有的學校,教學處對老師們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備課本”了,改用“教學設計本”。那里面的欄目也變了。原來的“教學目的”改成了“教學目標”。還增加了“學情分析”,“教學背景”,“教學策略”等欄目。老師們的教案雖然往這個新本上寫,內容基本上還是老樣子。這是一種認識。認為從備課到教學設計只是一種書寫形式的改變。另外一種認識就是把教學設計看得很神秘、很玄乎。說起備課,他知道怎么做;說進行教學設計,他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兩者有什么區別?有什么聯系?我認為,把備課改為教學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在書寫格式上的改變;但也不是很神秘、很高不可攀的事。漢語詞典里,“準備”的意思是“予先籌劃、打算、安排”。“設計”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圖樣等等”。顯然,“設計”的要求比“準備”要高得多。傳統備課與教學設計的關系,可以理解為:備課是教學設計的初級階段,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要求。教學設計不是對傳統備課的全面否定,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對于傳統備課的繼承、發展、深化和提高。經驗型的,業余的,無論什么水平的老師,上課之前準備一下,都可以叫備課。如果只知道備課,那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專業化的標準,進行教學設計,要求就高得多。備課可以是經驗型的,而教學設計則要有理論上的依據,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含量比較高,是一件專業化的工作。
備課是上課之前的準備。包括這一節課的程序、結構;師生的活動安排;教學的物質器材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過去說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當然還有備習題篇子,備作業等等。備課還有狹義備課和廣義備課兩個意思。狹義備課是備教材、備學生、備實驗、寫教案或者說是“三備一寫”。這些事已經不簡單。廣義備課則是時時處處都備課。老師有研究型的生活態度,勤于讀書、觀察、思考,豐富充實的閱歷、高雅的情趣修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會對教學有幫助,都屬于廣義備課。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去那里參觀也屬于廣義備課。
教學設計比備課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較專業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論、技術各方面的門道比較多。在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中,教學設計更側重于指導思想和整體的設計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慮。或者說,對于那些具體的物質準備,例如一堂實驗課的器材準備,是屬于備課范疇里面的事。教學設計不包括這些太具體的事情。教學設計的要素包括:設計的依據,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考慮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和應用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現代化的手段為我所用。
二.備課的內容
備課,首先要通讀教材。然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教學目的。備課向來比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后來也重視學科能力的培養。但還是比較看重結果,不太重視過程。備課重視基礎、重視循序漸進、重視基本的現象和事實、基本的概念和規律,基本的技能和訓練。備課還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往往采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就是從復習舊的知識,自然地引入和過渡到新的內容。并且今天講的新知識,又為今后要學的新知識進行了準備,做了預設和伏筆。備課要擬定一系列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備課還要考慮到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老師為了教好某一個概念,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物理現象和事實。常常花費很多心血設計、制作教具。備課要對練習和作業,對于課堂的板書,對于目標測試的問題,都有精心準備。這些事情都是備課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這些事情,每一件都并不簡單。把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讓人回味無窮的好課,備課考慮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應用和教學效果。所謂教學效果表現在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科能力兩個方面。傳統的備課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傳統,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出色的老師。在傳統備課里面,總的說,還是考慮怎樣教比較多。很多精致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實驗,也是為老師的講解服務的。為了幫助老師講解清楚,幫助學生觀察和領會老師所教的內容,還是立足于教。備課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重視循序漸進。很多傳統的備課和教學的原則,即使拿現代的眼光來審視,也是很科學、很優秀的。歷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師,不只是很漂亮的板書和很好的語言修養。傳統的命題考試也是有很多的講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題。但是這一切,還是傳統備課的路數。總的來說,還是考慮老師“怎么教”,考慮學生怎樣掌握知識比較多。
三.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設計是備課的專業化的要求。專業化的要求比起經驗型的做法,根本的區別在于有理論上的依據,站得高,思路開闊,顧及長遠,科學、技術的含量高。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就不僅限于研究教材和教法,著眼于自己怎樣教了。和備課相比較,教學設計的重心轉到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有效學習,或者說轉到對于學生的培養。更多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指導思想里,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為本,要體現素質教育和德育,體現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改革課堂教學的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設計一系列探究的課題;要用信息技術跟教學整合;要開發各種教學資源等等。這都是教學設計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教學設計和備課的一個更大的區別。教案中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變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括三項內容: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跟過去的理解不一樣。更注重學習活的知識,生成獲取知識的能力。除了學科能力之外,現在還有檢索、提取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過去沒有的的提法。過程與方法,一個是要做中學;一個是重視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一個是了解物理學歷史發展的過程。這里面有好幾個“過程”。還有,是學生親身經歷研究的過程或實驗的過程,或展現物理圖景的過程。學生親身參與了,經歷了,這本身就是教學目標。“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親身體驗一下。什么事不只是光動嘴。不但看過,還親身做過。過程與方法這項教學目標,就是說必須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從中學到東西,得到培養。什么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一,學習是快樂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體驗,我能行,我能學會,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來物理是這樣的。第三,學了有用。不是只學到應付考試的一些東西。學了物理,就像近視眼戴上眼鏡一樣。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開朗。覺得學了物理,對于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周圍世界、自然界、家里生活,許多事情都明白了。這都是教學目標。跟過去從教材教法的角度談這一課的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目標的思路就開闊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學設計要考慮有效學習方式的設計。過去也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興趣,只要他們上課積極就行了。現在對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方式要有所設計。具體的說,有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七件事。從理論上說,學習方式有個體、群體的兩類。個體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親身經歷的體驗,在實踐、操作、技能訓練中學習。有了體驗,出現了疑惑和問題,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并不神秘。小孩掏鳥窩、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過程。都有問題提出——假設方案——制定措施——實施——結果的比對——判斷結論。教學當中,很多原來由老師口傳心授的事情,現在都設計成由學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個體學習的第三種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讓學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學技術,有文字記載的各種資料浩如煙海。人的主要學習方式還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誤認為是光聽老師講課。接受,首先是閱讀好書,吸納營養。其中有效的檢索是重要的。在書海當中,各種好資料、爛資料、垃圾資料都有。要能從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東西,這是接受學習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師設計學生平時學習活動的方式,可以選擇體驗、探究、接受;還有群體的學習方式就是合作。具體的方式就是觀察、思考、聽、說、讀、寫、做。觀察是頭一條。讓學生弄清現象和事實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師老強調:你們要注意老師是怎么講的,怎么分析的。下課之后,我告訴他,你怎么想,怎么分析不是最要緊的。況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對。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受到:現象和事實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探究課題的選擇和設計。只要抓得準,學生就探究得來勁極了。捉迷藏就是這樣,這地方找不到,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地方。
教學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什么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更不用說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以人為本,當然包括以老師為本。尊重老師的創造性。老師不應只是被動地執行大綱、教材和教法。老師要創造性的工作,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創造。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我是一個創造者,這課堂是我施展創造力的舞臺,我要創造出適合學生的出色的教學。這是老師尊重自己的表現。有的老師認為,反正這么多年我就是這么教的,愛怎怎的,就這么著吧。那還怎么能有進步呢?
教學設計要體現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必須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方法。正確的對待誤差。正確的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過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后受到自然的懲罰。現在是順其自然,要謀求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和諧共處,這就是科學精神。讓學生觀察一個現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這樣,有沒有看到不是這樣的?有沒有沒看到的,得的不是這個結論的?
教學設計要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于使用模擬的課件,而是在于幫助我們展示直觀圖景和幫助學生學習這兩方面。現在的攝像頭、投影、多媒體錄音錄象的材料、網絡等等都特別方便。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主要是發揮它們的作用。學生該寫該畫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師比劃完就下課。那是絕對不行的。老師該講、該做、該畫、該拿三角板、直尺,少一點都不行。當然繁雜的公式推導、書寫可以用課件,省點時間。但是學生應該完成的操作、書寫、畫圖、運算、討論,決不能省事。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科學評價。這是兩個大的專題。在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關于“有效教學”的二十句經典名言
一、教學目標明確,定位合理,要有意義地建構知識體系;
二、要有教學的適切的教學方式,形式力減浮華;
三、尊重學生發展為本,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四、要有整體設計,有彈性、有難點、流程清晰;
五、激發學生遷移創造的欲望和能力;
六、注意基礎目標的達成度,要有清晰的反饋;
七、注意學生有效思維時間的長度;
八、提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設計有梯度;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對教材內容拿捏有度,取舍相宜;
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個性化學習;
十一、了解學情,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聯系;
十二、老師心中有知識,教學口中無術語;
十三、基于問題的學習: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并進行假設 、推斷和檢驗;
十四、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注意思想情感的涵養內化;
十五、語言要善于激趣、深于傳情、工于達意、巧于啟智;
十六、教學情境不能過分晃動;
十七、節奏要主次分明、循序漸進、張弛有致;
十八、課堂應創設情境并與游戲相聯系;
十九、教師應有自己教學個性的亮度;
二十、語言具象、直觀,注意感性與理性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