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難點字。啟發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范寫難點字,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1、快速讀文,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節,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了解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 勘探 巖石 波痕 煤炭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創根問底
2、接讀課文,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
二、研讀
針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問題假設:
1、文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這本書里有什么?有字嗎?有圖畫嗎?
3、讀了這本書,我們能知道什么?
4、這本書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演讀
1、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角色選定。
熟讀對話。
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編動作。
2、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演、創、猜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奮學習的熱情。
四、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學生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范寫學生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五、拓展
1、通過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2、布置課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模適當的的自然界的奧秘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興趣地培養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布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儲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1、中國化石網
2、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是地質歷史時期中曾生活于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將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稱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稱今生物或現生物。大部分古生物已經滅絕,僅有少數古生物仍延續至今,稱為活化石。古生物死亡之后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或遺跡稱為化石。
3、化石與地層
構成地球表層成層的巖石,叫做地層。地層本來是一層一層地沉積而成的,一般來說,先沉積的地層在下面,后沉積的地層在上面,所以下層地層的年代比上層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斷運動,地層也會隨著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層順序發生某些變化。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
地層一層層地重疊,像書頁一樣,保存著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歷史記錄,化石就像這巨大歷史書中的文字。人們根據地層中的巖石,可以分析出地層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斷當時生命世界的根據。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學中做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并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明確計算功的大小的表達式,以及表達式中每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3.能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通過觀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欲,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樹立自尊、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功》這一節以前,學生已學習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等知識,功是力的另一種效果。學習功是對前面知識的延續和應用,同時也是學習后面功率、機械效率、能等知識的必要知識儲備。本節從日常生活常見的具體實例入手,讓學生分析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條件。然后介紹了功的計算公式、單位以及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力學問題時,如果從能量角度研究,有時會更簡便。研究功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變化,為研究能量轉化過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礎。對功的概念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關系的建立。
本節內容由“力學中的功”和“功的計算”兩部分構成。其中,“力學中的功”通過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學生認識到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為功的計算打好基礎。“功的計算”明確了功的計算方法,從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難點是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辨析,對做功有初步的認識。結合實例,區分力是否對物體做功,認識做功包含兩個必要因素,強調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一致。要求學生能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
教學難點: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三、教學策略
學生已學習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識,但對于什么是做功還沒有直觀的認識。本節課從物體對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動的物體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學中功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對日常生活常見的具體實例入手讓學生分析力作用在物體上后,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理解什么是功。對于“功的計算”公式的得出、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均采用演示實驗方法,讓學生直觀觀察、思考中使學生總結得出本節所授知識,避免生硬的教學,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學習中來學習知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讓學生說一說,含有“功”的成語或詞語,指出其中“功”的含義。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點評:現代漢語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貢獻的意思,物理學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力學的“功”。
板書課題:15.1力學中的“功”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將學生的語文知識與物理課堂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
(30分鐘)
一、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
(1)叉車把貨物舉起;(2)小明想把大石頭移開,但沒有搬起。
讓學生討論叉車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導完成物體的受力分析,明確是哪個力對貨物的移動做出了貢獻,從而初步得出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課件展示:
(1)人把物體提到樓上;(2)工人推著車向前運動;(3)小孩子用力推車,車未動;(4)吊車吊著重物靜止在空中。
讓學生標出物體受到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再說出幾個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教師引導:下面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例1:起重機吊起重物靜止在空中,問拉力是否做功?貨物的重力是否做功?
例2:起重機吊著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例3: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將會怎樣?
學生回答后接著問:假如一個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物體不做功的情況:(1)有力而沒有距離,不做功;(2)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不做功。(3)有距離(運動)而沒有力,不做功。
學生思考并回答:叉車的工作有成效,體現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貨物舉高了。小明的工作沒有成效,體現在他雖然施了力,但并沒有使大石頭移動。
學生分析并回答。(1)人把物體提到樓上時,人施了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人做了功;(2)工人推著車向前運動時,工人施了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工人做了功;(3)小孩子用力推車時,小孩施了力,但車沒有移動,小孩沒做功;(4)吊車吊著重物靜止在空中時,吊車施了力,但重物沒有移動,吊車沒做功。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分析討論后回答,
有力沒有距離,不做功。
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不做功。
物體靠慣性運動,有距離(運動)而沒有力,不做功。
運用事例對比進行思考,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具體的實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對于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特別是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對哪幾種情況下,不做功情況的分析,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學生對做功的理解與認識。
二、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說出你猜想的依據。
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達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1焦=1牛?米(1J=1N?m)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分析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為什么?
學生認識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與力和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有關。
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重力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及功的單位。
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 學會細致地觀察并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2、 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 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2、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重點切入法
學法指導:精讀、摘錄
教學工具: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創景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一、 師生共賞:
1、 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后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啟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致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里的人們
2、 師生同賞
⑴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寫出喜歡的理由。(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為例)
喜歡的詞語 ⑴嫩嫩的、綠綠的、⑵偷偷地、鉆⑶ 理由:⑴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 無意識的、無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師交流并總結。
3、 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后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 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后描畫)
二、 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贊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三、 友情鏈接
作業布置:
⑴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
⑵在網上查閱并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章,并在讀書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第二課時
鏈接交流;: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品誦讀、贊美春的文章朗讀比賽
作者簡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樸素,描寫細膩,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讀后令人回味無窮。他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描繪自然,他的寫景散文,無不寄托著他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
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為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詞匯參考:
朗潤 醞釀 賣弄 宛轉 嘹亮 黃暈 烘托(見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盡量用上這些詞語)
交流創作:
選出佳作,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賞析。
板書設計:
春
一、 盼春。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啟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 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課后記: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學習本文,更要在誦讀中體會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教師課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借助注釋、詞典自行解決)
(二)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第一次課:設計與實踐
為了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英語的運用能力,教師設計了專門的教學環節。
話題導入與語言“熱身”部分
執教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假期泥林風景區之行的照片以及師生的語言互動來導入假期旅游的話題,并通過學生對一次旅游經歷的講述進行英語的運用與實踐。從師生互動的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信息量很有限,“熱身”環節并沒有“熱”起來;從學生的講述質量來看,英語運用的整體水平不高。
分析與診斷:教師本身語言表達的信息量不夠,示范的敘述不到位;教師的提問方式過于單一,致使學生語言發揮的空間受到限制;教師對課堂上有意義的生成關注不夠,致使學生表達的內驅力和成就感不足。
建議與改進:教師充實假期泥林風景區之旅的內容,講述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或插曲,引發學生對假期旅游話題的興趣,同時給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作好鋪墊。教師的提問采用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結合或以追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互動過程出現的一些關鍵詞或實用的短語及句型及時在板書中呈現;對于學生比較好的回答也可以及時轉述。
想象作文與現場指導部分
執教教師通過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作為原型,并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從而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述理想的假期之旅。從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英語語言實踐運用的“成果”來看,想象沒有展開,作文也多以句子的拼湊為主。
分析與診斷:教師自己想象的月球之旅根現實的泥林風景區之行混同在一起敘述,出現得比較突兀,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教師的想象力沒有充分展現,減弱了想象旅游這個話題本身的吸引力。教師提供的想象作文構思支架,以具體問題來表示想象作文可以涉及的內容,容易導致學生針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
建議與改進:教師可以充實月球之旅的描述,增加一些有趣的細節,使想象之旅更加令人神往,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嘗試用關鍵詞表述的形式替代原來以具體問題呈現的方式,并提示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些方面展開敘述,給學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和空間。
第二次課:改進與充實
第二次研究課,主要是針對第一次研究課上,師生語言互動不充分和學生想象作文質量不高的問題進行教學再設計后的實踐改進。
執教教師在個人敘述以及學生的敘述過程中比較好地注意到了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在預設的問題沒有從學生那里得到積極的回應之時,教師注意變換問題的方式或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來修正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出現了精彩的生成。在想象作文的構思支架上,執教教師采取了關鍵詞提示的呈現方式,并特意留下一些空白的選擇,讓學生靈活添加。但是,就學生的作文整體質量而言,英語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提高和改進不明顯。學生的想象在自由馳騁,但落實到用語言來表達的實踐環節仍表現乏力。
分析與診斷:從課堂觀察來看,導致學生“想象力提升與語言表達脫節”或學生習作不精彩的原因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教師在示范敘述的過程中“節外生枝”,容易讓學生在想象作文中也游離中心話題。教師在想象作文的現場指導過程中,注意到了把作文的要領用到指導修改的環節之中,但是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糾正句子語法錯誤的層次。
建議與改進:想象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想象力的發揮和英語的實踐運用兩方面都能有所進步,因此,教師在注重精彩示范的同時,要加大指導的力度,不僅要使學生的想象作文語言正確,還要追求前后意思連貫和符合邏輯,因此,在進一步的改進課上,應突出表現和強調。
第三次課:改進與提升
本次研究課執教教師,主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想象作文的現場指導,學生的習作表現出了明顯進步和提高。
學生在英語實踐的全過程中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性和較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學生的想象作文比較精彩,教師現場指導想象作文的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分析與總結: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使學生暢所欲言,營造了想象的氛圍。小組代表的全班匯報既是分享,也是對合作結果的檢驗,保證了質量。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上批改同學的作業,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從而對自己的作文也是一種促進和提高。教師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的現場評改,有理有據,真實而有實效,升華了想象作文教學的主題。學生在教師修改示范的指導下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再度加工,有助于作文出現新亮點。
經過三輪課的不斷改進和探索,研究小組認為,要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又要使學生能夠逐步用規范的并代有文采的英語來進行表達,教師從教學的設計到過程的實施再到教學的反饋應當充分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的落實:貼切的話題選擇、充分的語言鋪墊、積極的問題引導、精彩的原形示范、開放的構思支架與全面的反饋平改。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1、重點:
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2、難點: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容易寫錯。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理解“選”。
(選舉、推選的意思。)
2、齊讀課題,提問:
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我”是誰?他選自己干什么?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3、下面你們就輕聲讀課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示范
請學生說一說:
“我”是誰,他為什么選自己當班上的勞動委員?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齊讀第1自然段,指名說說這段講了什么:
班上的勞動委員李青轉學了。
2、學生自由輕聲讀第2、3自然段:
⑴ 邊讀邊想:
① 當林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時,為什么教室靜悄悄的?
② 當王寧說:“我選我”時,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③ 王寧為什么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⑵ 學生讀后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先理解前兩個問題。
“靜悄悄”就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說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這件事很認真,都在想該選誰勞動委員。“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時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大家都沒有想到。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人選自己。
⑶ 指導朗讀:
“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教室里靜悄悄的……”要讀得慢而低,顯示出教室里很安靜,大家正在思考問題。“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⑷ 讓學生多讀王寧的話,體會他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① 王寧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學習李小青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
② 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1~3自然段。
(齊讀、指名讀。)
4、齊讀第4自然段,討論:
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全班同學想念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大家用掌聲表示贊同和鼓勵。)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6篇】相關文章: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2-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八篇01-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3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7篇02-08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10篇02-0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5篇01-30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1-27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六篇01-2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2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