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老師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三維融通表述):
1、通過同學們秋游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開展學習,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獨立計算,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恰當地選擇計算方法(口算和筆算),體會到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可以根據計算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計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搜集和處理數學信息,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分鐘)
師:今天見到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學習我特別高興。一高興我就想把自己開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嗎,前幾天我和我們班里的同學一起去秋游,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解決嗎?意圖: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處處不再。生:愿意。
師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解決問題”
師:到了景區,看到了碧波蕩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議去劃船,我們一起來到了租船處。出示幻燈片。
二、課堂授課
(一)例題
1、讀題,批畫,分析題意(3分鐘)
師:請你按照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找找,在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意圖:教會學生觀察的順序,以及解決問題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條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師:在你們說的過程中,老師把這些重要的信息進行了圈畫,這種方法叫批畫,就是把重要的數學信息圈畫出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這種方法,同學們可以在在面的問題中嘗試使用。我們接著理解題意。意圖:交給孩子審題的要點師:什么叫“限乘”?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師:我們知道了這些數學信息,那你們猜老師遇到了什么難題?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條件,提出問題的能力。生:老師不知道租幾條船?
師:你們真厲害,就是這個問題難住了老師,那誰能將這個問題用數學語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我們找出了條件,也找出了問題,將條件和問題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實際問題。請你輕聲地讀題。生:讀題
師:說說這道題什么意思?
生:有30條船,每條船坐4人,可以租幾條船?
師:這道題讓我們求可以租幾條船實際就是讓我們求什么?生:說不出來
師:學具演示,老師這有30人,4人拿出來坐一條船,那就是再求什么?生:求30里面有幾個4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師:求30里面有幾個4用什么方法計算?生:除法
師:誰能列式?板書:30÷4
師:那你們能幫老師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生:自己解決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3分鐘)
教師巡視,收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匯報結果
預設:(1)畫圖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條)2(人)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條)2(人)租7條船
(4)豎式計算
3、生匯報結果并比較(3分鐘)
師:展示學生解題策略,說說自己解題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條船上坐4人,可以坐幾條船?實際上就是求30里面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30÷4=7(條)2(人)師針對學生方法,進行評價
如果有學生沒有使用畫圖方法可以教給學生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說說途中每個動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圖:培養學生解決策略的方法,圖形結合理解題意。
10分鐘情境創設:到了中午,我們都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食物準備野餐,這時愛學習的小紅給我出了一道她買東西時遇到的數學問題。
出示圖片(3分鐘)
小紅拿了20元錢去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還剩幾元?師:剛才我們學習的觀察法和畫批的方法,標出重要的信息。生:批畫
師:說說你畫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師出示,強調問題我們要用曲(qū)線畫出來。
師:我們把這些條件和問題放在一起,又組成了一個新的`實際問題,誰能完整的把這道題讀一讀。
師:想一想我們求最多可以買幾瓶實際就是讓我們求什么?生:實際就是求20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
師:下面請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同學沒有思路可以按照我們畫圖的方法,畫一畫,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計算(2分鐘)
師:聽了小紅的提問,小強也給我出了道題?你們在幫老師解決一下。(3分鐘)師:請你按照審題要求在圖中批畫出重要信息。生:批畫,匯報
師:你們到找到了數學信息,要正確解答這個問題,需要提醒大家點什么?生:同學們所花的錢必須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師:那小強可能買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們小組一起來寫寫這道題,看看那組寫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寫完一種方案后要答清楚你買了幾個什么。生:創設自己的方案,5分鐘展示方案(3分鐘)
總結買的兩點規律
(1)錢有剩余
(2)錢沒剩余出示主題圖
情景創設:我們吃飽了喝足了,接著往前走,走著走著看到了一個大花園,花園里有黃色的康乃馨,紅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園丁阿姨正在扎花,我們就過去幫忙。可是阿姨說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趕快在你的練習紙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課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師:我們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細看圖,我們還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師:下面小組合作看看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這樣的幾束?生:合作交流
預設:生學生做不出來,老師演示生:在完成
生:匯報交流(教師指導)
三、總結收獲
今天這節課上同學們和我一起重溫了秋游的過程,我們也一起解決了一些問題,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及余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圖片、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上。
一起來數一數吧!(貼12個蘋果圖)
下面老師就用這12個蘋果和大家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我想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盤子里,誰來幫我分一分?(指名上臺操作)老師用彩筆、尺子把學生分蘋果的`方法畫在記錄單上。
老師的分法和他的分法一樣嗎?都是把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大家說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戲操作中感知余數
1.這個游戲你們想玩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盤子、蘋果圖片和記錄單,一起來看看游戲規則吧!
(1)同桌兩人一組合作。
(2)1人將蘋果分放到盤子里后閉上眼,另1人快速把他的分法用彩筆和尺子在圖上畫出來,兩人再一起看看你們想的一樣嗎?
你問我答,用鉛筆填出分的結果:
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4)規定時間內,比一比,哪一組的分法多?任務完成的快。
2.學生分組操作,進行活動,教師巡視。
3.一起看匯報要求:
(1)每一組選一人匯報,另一人可以補充。
(2)匯報時完整地說:我們小組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
(3)一個組匯報,其他組認真聽。和你想的一樣,請做個標記。匯報完畢,如果同意就鼓三聲掌,有意見就舉手,一個組匯報過的其他組不重復匯報。
4.學生分組匯報,老師記錄。
預設:第一個出現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還剩()個。
有和他們的分法一樣的嗎?指名到黑板前來分一分并說出想法。
指黑板提問:這是幾個一盤?能放幾盤?也就是幾份。
這()個能放一盤嗎?為什么?那這()個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來的)算一份嗎?
這種分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記錄單上把黑板上的這種分法畫出來嗎?指名展臺前畫。
反饋:每()個一盤,能放()盤,分完了嗎?把沒分完的圈起來。圈出來的這部分表示什么?為什么余下了?余幾個?補寫:余()個。
還有別的分法嗎?有就繼續匯報,沒有就同桌繼續合作。(同上)
師生互動,請小組臺前匯報:
1人說分法,1人黑板上擺出來,教師繼續記錄,其余同學邊聽邊把同樣的分法做上標記。
8.看老師的記錄單:有多少種分法?你能把這些分法分分類嗎?
一類是正好分完了沒有剩余,另一種情況是沒分完有剩余。
板書:沒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嗎?)
9.像這種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況,生活中你遇到過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進一步深化理解余數的意義
1.看記錄單: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這種分法,誰會用算式表示(生說師寫在記錄單上)
選兩種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兩人可以一人寫一個。(學生列式)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如果5個一盤,能放幾盤?算式怎么列?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盤)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帶單位)
12÷5=2(盤)剩2(個)(帶單位)
12÷5=2(盤)......2(個)
你認為哪一個算式能夠表示圖的意思?
3.(結合分蘋果圖)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這2個呢?(剩下的2個)沒表示出來行嗎?
你認為該怎么辦?數學上規定用6個小圓點表示剩下的,在小圓點的后面把剩下的數寫上。板書:12÷5=2(盤)......2(個)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個蘋果,每5個放一盤,能放2盤,還剩2個。
在記錄單上選擇一種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開始寫得不對的改正過來。
檢查反饋:板書學生列的算式
提問:每一個數表示什么?或者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說)
5.這些算式你會讀嗎?
誰試著讀一下這道:12÷5=2(盤)......2(個)
(板書)讀作:12除以5等于2盤余2個。(小圓點怎么讀:余)
練習:指名讀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課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觀察一下你們列的算式和老師黑板上的算式
除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總數)它叫(被除數)
除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每份數)它叫(除數)
等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份數)它叫(商)
小圓點后面的數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數)
誰能給它起個名字呢?(板書:余數)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沒分完或不夠分剩下的數)
像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數表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板書: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齊讀課題。
追問:有余數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嗎?(板書:平均分)
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寫成這樣?6個小圓點后面的這個數表示什么?從哪兒剩下的?(總數或被除數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數的單位怎么帶?(和被除數的單位帶一樣的。)
三、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1.有21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每人分幾個?)用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擺、圈、列算式。
匯報:結果是什么?(每人4個,還余1個。)你是怎么解決的?
21÷5=4(個)……1(個)為什么這樣列式?
21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個還能繼續分嗎?
怎樣做能夠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幾個,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幾個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平均分(沒分完有剩余)
12 ÷()=()(盤)
12 ÷()=()(盤)
12 ÷()=()(盤)……()(個)讀作:12除以()等于()盤余()個。
12 ÷()=()(盤)……()(個)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糖的活動,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在分糖過程中,明白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試商)。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如何試商。
教學準備:
教師:糖圖,多媒體課件,
學生:每組一包糖(14塊),彩筆,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感知余數。
1、師:今天,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師:好,我們倒出來看看,是什么?喜歡嗎?(老師倒出袋子里的糖)
生:是糖。喜歡!
[評析: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兒童喜歡吃糖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2、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14塊糖,如果每人分一塊,這些糖最多能分給多少人?
生:可以分給14個人。
師:對嗎?好,我們一起分一分。(課件演示:14塊糖,一人一塊,我們就一塊一塊的圈起來,最后分給了多少人?)
生:14個人!
師:如果每人分2塊呢?能分給幾個人?
生:如果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你想的真快!我們來看,(課件演示:14塊糖,每人分2塊,一起數!)
生:分給了1個人,2個人,3個人……
師:誰來說說分的結果?
生:有14塊糖,每人分兩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回答的真完整!
[評析:分東西是孩子們經常做的事情,教師創設數學原形的生活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這兩次老師帶領學生分,一是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二是給下面的活動做一個示范,以便于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式。]
3、師:按這樣分法,每人還能分3塊,4塊,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幾塊呢?
生a:我想每人分4塊。
生b:我想每人分7塊。……
4、師: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一個機會,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這些糖,看最多能分給幾個人,然后在圖上圈一圈表示出來,好嗎?比比哪個小組的分法最多!開始吧!
5、學生小組活動分糖,并在圖中畫圈兒表示。
6、學生分小組匯報:
(1)、師:分完了嗎,同學們?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們組分的情況?
組1:我們小組有14塊糖,
第一種分法是,每人分3塊,一共分給了4個人,還多著兩塊。
第二種分法是,每人分5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最后還多4塊。
第三種分法是,每人分7塊,一共分給了2個人,正好分完了!
(2)、師:聽了他的匯報,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第一種分法還多著2塊?
生答:因為,每人分3塊,剩下的2塊不夠分給一個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
師:你同意他的說法嗎?
問的同學點頭表示贊同。
生2:那你第二種,還剩4塊呢,怎么也不分了?
生答:那是每人分5塊啊,所以剩下的4塊也不夠給一個人,否則就不公平了!
師:有道理嗎?老師把你們分的情況展示出來。
(在黑板上貼出他們組的分法)
(3)師:誰還有不同的分法?說說你不同的那種。
組2:我們組是這樣分的,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剩2塊。還有一種,是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也剩下2塊不能再分了!
師:他這兩種分法都剩了2塊,是不能再分了嗎?
生:是,因為第一次每人分4塊,第二次每人分6塊,都比2塊多,所以不能再分了!
師:同意嗎?你解釋的真清楚!
7、師:剛才老師還分了兩種,(貼上)你們看,同樣是分14塊糖,大家想出了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過分,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我發現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師:你們發現了嗎?就按你說的把它們分成兩類可以嗎?(師生共同分)這樣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評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嘗試,在小組內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為下面充分理解余數的含義作好鋪墊]
二、探究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師:這些正好分完的,我們以前學過了,會列算式嗎?以它為例,怎么列?
生1:14÷2=7(人)(師板書)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有14塊糖,每人分2塊,可以分給7個人。
師:這個怎么列?(指最后一種分法)
生3:14÷7=2(人)
師:說說什么意思?
生3:有14塊糖,每人分7塊,可以分給2個人。
2、師:看來這些沒剩余的,難不倒大家,那這邊有剩余的分法,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種,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分給了4個人,還剩2塊,你能試著寫寫嗎?在本子上試試!
3、學生試寫。
4、展示學生的寫法:
a、(14—2)÷3=4 b、14÷3=
c、14÷3=4余2 d、14÷3=4……2
師:寫好了嗎?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
這是誰的?說說你的算式什么意思?
生a:我先從14塊糖里去掉2塊多余的,再用12÷3=4(人)。
師:好,這是你的想法!我們再來看下一位同學的,為什么這樣寫?
生b:因為有14塊糖,每人分3塊,所以用14÷3,可是下面不會算了。
師:噢,誰也遇到這個困難了?舉舉手!沒關系,我們來這位同學寫的(出示第三種寫法)解決你們的困難了嗎?
生:解決了。
師:怎么解決了,它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他在后面寫了個余字。
師:(問第三種方法的主人)你是這個意思嗎?
生c:是!
師:你們覺得這樣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你可真聰明,幫我們大家解決了困難!這還有一種寫法呢,你能看懂嗎?(出示第四種寫法)跟上面一種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了省略號代替了“余”。
5、師:對啊,他發明了一種符號來表示剩余,想法不錯!其實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不過為了書寫簡便,人們就習慣用六個點來表示剩余,看老師寫一遍:14÷3=4……2,讀作:14除以3商4余2。(齊讀一遍)
6、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14塊糖,每人分3塊,可以分給4個人,還余著2塊。
師:4在這兒表示4(人),2表示2(塊),(板書單位名稱)指的哪兩塊?生:指圖中余下的2塊。
師:大家會寫了嗎?下面這些,請你任選一種寫出來!
7、學生練習,然后匯報。( 教師板書)
生1:14÷4=3(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4塊可以分給3個人,還余2塊。
生2:14÷5=2(人)……4(塊)
有14塊糖,每人分5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4塊。
生3:14÷6=2(人)……2(塊)
有14塊糖,每人分6塊可以分給2個人,還余2塊。
8、師:大家仔細觀察,我們今天學的除法跟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學的除法有余數,以前的除法沒有!
師:他剛才用了一個詞,什么?
生:余數!
師:什么是余數?
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數!
師:在這兒,哪些是余數?
生:2、4。(學生邊說教師邊指)
師:這個詞用的好,我們就把這些數稱為余數!象這樣的除法,我們叫它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知識的遷移,數型結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創造,去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后面練習幾次讓學生寫算式,說含義,整個環節處理的比較扎實,到位。]
三、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師:大家真厲害,通過分糖,又認識了一種新的除法,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又帶來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塊?
生:16塊。
師:如果每人分5塊,最多能分給幾個人?余幾塊呢?怎么列式?
生:16÷5=3……1
師:我們看是這樣嗎?(課件驗證)和你想的一樣嗎?
2、師: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塊,變17塊了,如果還是每人分5塊,現在能分幾人余幾塊?怎么列?
生:17÷5=3……2
3、師:仔細看,“啪、啪”又添了兩塊,變成多少了?
生:19塊。
師:這次能分幾人?余幾塊呢?
生:19÷5=3……4
4、師: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還是只分給3個人啊?
生:剩下的不夠5塊。
師:好,再添一塊,現在夠了嗎?能分幾個人了?
生:能分給4個人了。
師:我是這樣列的:20÷5=3……5,余5塊行不行?為什么?
生:因為剩下的5塊還能分給一個人。
師:同意嗎?仔細看算式,(演示課件)余下的5塊又分給了一人,剛才3人變成了4人,這樣對了嗎?
5、師:剛才余5塊不行,還能再分,那6塊呢?7塊呢?
生:更不行了,還能再分。
師:看來當每人分5塊時,最后可能會余幾塊?
生:可能會余1、2、3、4塊。
師:也就是說只要余下的比5塊少就行,是嗎?你能說說,余數和除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余數不能超過除數!
師:換句話說,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比除數小)
[評析: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讓學生明白剩下的不夠每人分的塊數所以出現了余數。并且余數一定比除數小,否則,還能再分。整個推導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只是在巡視時,對于學生的疑難問題,及時地引導,點撥,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真正的當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研究試商方法:
1、師:你看,通過分糖,我們進一步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現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題,你會做嗎?試一試:
(1)13÷5=?可以結合剛才分糖的過程想想!再來一道。
(2)17÷4=?算的不錯,下面可要搶答了,想好就舉手,瞪大眼睛,準備好了嗎?
(3)22÷7=? 28÷5=? 34÷6=?
2、師:我出的題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的越來越快?有什么竅門嗎?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
生:我先想的口訣,五六三十,所以商5,然后用34-30得4是余數。
師:你想的口訣,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
生:因為24離34太遠了。
師:哦,要想得數最接近34還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訣,是吧?
他的方法行不行,我們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大量的口算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在快速運轉,最后想出試商的捷徑。然后反饋,教師及時總結,讓學生真正明白試商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兩道自己試試!
23÷4= 32÷5=
師:第一題是怎么想的?
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23-5得到余數3。
2、判斷:
師:大家學的那么帶勁,把小動物們也吸引來了,瞧,他們還帶來了自己做的題,幫他檢查一下好嗎?(判斷并改正)
3、實踐題:
師:我們班同學可真棒,幫小動物們改正了錯誤,哎,今天我們班來了多少人?
生:30人。
師:幾個人一組?
生:5個人一組。
師:分了幾組?怎么知道的?
生:30÷5=6(組)
師:如果4人分一組,能分幾組呢?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解決好嗎?
[這個環節的練習分為3個梯度。 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 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小結:
師:這節課,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又充實的40分鐘,希望大家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數除法的例子,說給你的同伴聽!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活動組織方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1、注意創設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本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創設了以分糖為主的學習情境。而分糖是學生平常經常做的事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于他們的身邊,這樣就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
2、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分糖情境中,通過親自動手分糖、畫圖、列算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的含義,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多媒體課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理解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環節,借助課件演示,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數型結合,形象,生動。
5、分層練習,實際應用,提高應用意識:
練習設計有梯度:第一題是基礎題,純粹的計算。第二題,判斷。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辨別小動物做的對不對,不僅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讓他們嘗試了幫助別人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題,實踐題。全班30人,如果每組4人,可以分幾組,還余幾人?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教師(出示下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并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請同學們邊說邊擺一擺。
學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
教師: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隨學生匯報板書:6÷2=3。
教師:6÷2=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這個算式表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語言表達、算式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教師(出示下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教師:請大家用手中的學具邊說邊擺一擺。
教師:在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剩下一個草莓沒地方擺了。
教師:這一個草莓沒地方擺了,也就是剩下了1個,多了1個。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教師:請你們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察,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基本方法,選取典型案例。
教師(出示學生資源):這是我們班同學的想法(呈現下面3種方式)。請大家仔細看看,你同意用哪一個表示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教師(針對①):剩下的1個草莓不表示出來行嗎?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針對②和③):后面的兩種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剛才分的過程嗎?7、2、3、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看來大家都認為需要把剩下的1個草莓表示出來,后面兩種表示方法都對,只不過在數學上規定這樣表示(板書如下)。
7÷2=3(盤)……1(個)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數表示什么?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教師: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隨學生回答呈現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幾個一份分的結果算式表達6個每2個一盤分了3盤,恰好分完6÷2=3(盤)
7個每2個一盤分了3盤,還剩一個7÷2=3(盤)……1(個)
教師(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對比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為繼續探究奠定基礎。)
二、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按要求操作并記錄
教師(出示下圖):用4根小棒可以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教師:很好,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用小棒來擺一擺這樣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不同數量的小棒,請你們用手中的小棒一個一個地擺出像這樣的獨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圖),并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擺的結果算式
(注意:教師課前為每組學生準備小棒,小棒的數量在8--16之間,且盡可能保證每組學生的小棒數量不同。)
學生活動,教師巡察,了解學生情況。
2.組織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并隨著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書
根數擺的結果算式
8根□□8÷4=2(個)
9根□□19÷4=2(個)……1(根)
10根□□1110÷4=2(個)……2(根)
11根□□11111÷4=2(個)……3(根)
12根□□□12÷4=3(個)
13根□□□113÷4=3(個)……1(根)
14根□□□1114÷4=3(個)……2(根)
15根□□□11115÷4=3(個)……3(根)
16根□□□□16÷4=4(個)
3.通過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教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數,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余數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2)余數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想的?
(3)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小結并板書:余數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列舉出了這樣的有規律變化的許多算式。大家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最后又舉了一些例子進行驗證。看來動手做一做、寫一寫,舉例說一說,這些都是我們研究數學、發現規律的好方法。
4.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
教師: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下面的圖形(呈現下圖)。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誰來猜一猜?
教師就如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1)可能剩幾根小棒?有幾種情況?
(2)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小棒?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一方面鞏固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感知除數與余數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2.填一填
A÷6=5……□
教師:題目是什么意思?
教師:口里可以填幾,你能完整地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交流,互相學習借鑒;進一步體會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以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
教師:看來,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三年級數學上冊《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含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余數的現象稱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49頁主題圖,學生準備20張相同的圓形紙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喜歡體育課嗎?老師今天帶你們在體育課上學習數學知識。
出示主題圖,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生:“有打籃球的、跳繩的,有花盆、有樹、有小旗。”……
師:“誰能根據這個畫面,編一道乘法或除法應用題?”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問題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教學豎式
(1)學生嘗試列豎式;
(2)認同除法豎式的一般列法;
(3)體會除法豎式的含義。
A.用圓片代替花盆師生一起在黑板上擺一擺。
B.觀察豎式,嘗試理解豎式的每一步含義。
C.交流解惑。
三、小組交流,釋疑解難
問題二:16盆花如果每組擺5盆,結果怎么樣?
1.學生活動:用圓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擺一擺,結果用豎式表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活動理解豎式每一步的含義。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B.現在又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4.交流、評價。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含義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團隊競賽,激勵評價
甲隊、乙隊相互出題,交換解答,然后組長評價。老師可以
當好裁判,進行點撥、評價。
五、訓練提升,小結鞏固
師:同學們再把主題圖中的其他內容編成應用題,列式計算。 A組,打籃球;B組,跳繩;C組,插小旗;看哪一組的同學做得又對又快。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
六、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練習十二1、2、4題
案例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15÷5=3(組)
這道除法應用題比較簡單,屬于表內除法,學生很快就能就算出商是多少。由淺入深,為下一步做好鋪墊。
【案例二】現有21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余幾盆?
這個問題就比上一題復雜的多了,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反復讀題,理解每一個字的含義。“最多可以擺幾組?”是什么意思。對于學困生一是要予以提示,用除法計算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考慮,也就是說商數一定要商最大值,讓每個同學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理解商和余數的含義,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我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余數,認識余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教具、學具的展示、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在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動手擺圓片,認識余數,得出結論。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從中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強調了“余數要比除數小”,也就是要反復試商。應用了“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環節用的時間過多,導致一些應該有的教學活動沒有進行。如:數小棒的游戲、有趣的驗評題等教學設計,均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進行,比較遺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度,探究“合作激勵”教學模式,靈活駕馭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1]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2]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1]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2]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3]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擺一擺,填一填。
1、∮∮∮∮∮∮
【】【】【】
63=□
2、∮∮∮∮∮∮∮
【】【】【】
73=□
四、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五、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略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7頁例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 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 )盤,還剩幾個?
17÷3=()盤 ()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范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 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 條船,你覺得呢?
2. 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 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 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 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 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
同時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余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余下“1元”, 卻不增加1個面包 。你發現了一個什么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05-05
三年級上冊結余多少錢教學設計05-05
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11-06
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11-06
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07-02
三年級上《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06-28
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2-18
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2-18
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6-11
三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