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的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記敘的順序。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阿長的品格風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畫人物的方法。
3、正確認識阿長性格中的缺點。
4、對重要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和主題深度的把握。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的特點,尊重認知規律,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可采用“導讀法”;也可采用“整體感知一重點的研讀一揣摩遷移”三步走的模塊式;也或采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講講、讀讀、議議的方法。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了解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為在初一時,我們已經學習了從中選出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可怕的美女蛇故事吧?
是啊,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無限的神秘情趣,那么大家還記得講故事的長媽媽嗎?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選自《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
二、解題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情思雋永、蘊涵深刻的佳作。在這篇文章里,魯迅通過對幼時保姆長媽媽以及她為我尋找《山海經》一書的有關情景的追憶細膩而饒有風趣地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的認識過程,贊頌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懷念之情。
三、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
要求: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②給段落標上序號。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解決生字詞。(將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抄寫在黑板上,請學生上來完成。)
瘡疤(chu
āngbā)詰問(jié)懼憚(dàn)霹靂(pīlì)璣(jī)
震悚(sǒng)駭(hài)擄(lǔ)孀(shuāng)懿(yì)
惶急(huáng)渴慕(mù)臍(qǐ)絮說(xù)
驚駭:(書面語)驚慌,害怕。
震悚:(書面語)因恐懼而顫動。
詰問:(書面語)追問盤問責問。
懿:(書面語)德行美好。
擄去:把人搶走。
惶急:恐懼的意思.。
瘡疤:喻痛處、短處和隱私。
粗拙:粗糙,低劣。
璣:不圓的珠子。
(二)具體研習。
1、明確目標。細讀課文化,研習以下幾個問題。
(1)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C、她懂得許多規矩;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童年魯迅對長媽媽的感情是怎么樣的呢?這種感情有怎么樣的變化呢?
(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3)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說,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
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四、課堂小結
解說:這一環節主要是對學生在研習中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現象進行表揚,給予鼓勵,對不良現象要明確指出,并要求改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根據習題三,析讀課文中買《山海經》的部分。
2.課外閱讀(朝花夕拾)。
附: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情感不大佩服——不耐煩——
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阿長煩瑣、愚昧、迷信善良、樸實、真誠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情況
二、研習課文
(一)、齊讀第十八—二十八自然段
1、在這部分中,作者詳細敘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請學生復述買書的原因、經過、結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遠方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可遠方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有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他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他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2、文中寫了哪些人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
文中寫道那位遠房叔祖的疏懶,別人又不肯真實的回答“我”,而長媽媽主動來問,“我”知道他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他說了,就連“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助“我”。這里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長媽媽的善良和對“我”細致入微的關愛之情
3、“我”為什么會覺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文中用了“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我”沒有料到長媽媽會幫我買《山海經》,也表現了“我”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
4、文中哪些地方書寫了作者的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里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這里用了在記敘中抒情的手法。
(二)指導學生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要求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詳寫“買《山海經》”一事?
設計這個問題是想讓學生明白,事件的詳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現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詳寫,其他事略寫,毫無疑問,買《山海經》一事,是使“魯迅”最為感動、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關于這件事的敘說也最為激動人心,成為全文的中心,理應詳寫。
(三)指導學生分析、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
如:寫長媽媽是個普通勞動婦女,作者除簡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來歷外,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后經提醒,仍是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充滿歡樂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三、課堂總結
1.對兩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2.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
3.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四、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對看課后練習四,寫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附:板書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
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豎手指、睡覺姿態、古怪儀式、講長毛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B、對比、映襯法:
手法:先抑后揚
課后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8-04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2-20
阿長與《山海經》課件05-10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2-20
阿長與山海經課件08-01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匯總12-20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原文07-13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學設計包(包括課件教案導學案)12-06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3篇12-24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3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