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之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之、初、性、善、習、教、遷、貴、專、幼、玉、器、義”13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之、相、近、習、遠、玉、義”7個漢字。
3、大致了解所選句子的意思,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4、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大致了解選編文本的含義。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漢字。
3、初步了解《三字經》這本兒童啟蒙讀本。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師出示《三字經》書本圖片,向學生簡要介紹這本書:古時候兒童學習的啟蒙讀物,每句話都是三個字,所以叫做《三字經》,內容十分豐富。
2、師激趣:古時候兒童學習的課本,今天我們學起來也會十分有趣。《三字經》開篇的第一句話是“人之初”,這也是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
3、師板書課題,指導生字“之”的寫法:“之”有三筆,第一筆點畫居中,第二筆橫撇略扁,最后一筆平捺,注意運筆的變化。
4、指名生朗讀課題,認識生字“初”:左右結構,衣字旁加個“刀”字。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認真傾聽,交流聽后的感受(讀起來很有節奏感,很好聽等)。
2、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隨文識字學詞。
(1)學習第一句話。
指名生朗讀第一句,出示字詞卡片:性、善、相近、習、遠,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翹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認讀。
出示這句話中的一對反義詞“近—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詞意。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一句話,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2)學習第二句話。
指名生朗讀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遷、貴、專,指名多生認讀。
學習“教”這個多音字,生說說這個字有哪兩個讀音,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讀第四聲。師小結:在“教師、教室、教育”這些詞中讀第四聲;在表示“教別人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讀第一聲。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二句話,全班齊讀。
(3)學習第三句話。
指名生朗讀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認讀,說說還在哪些詞語中見過這個字:幼小、幼兒園。
指導學生讀好這個問句。
全班齊讀第三句話。
(4)學習第四句話。
指名生朗讀第四句話,出示生字卡片:玉、器、義,指名生認讀。并為它們口頭組詞,以便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強理解。
再次指名生朗讀第四句話,全班齊讀。
4、生再次輕聲自由練習朗讀文本,爭取讀正確讀通順,同位之間相互練讀。
5、指名生分小節朗讀課文,全班齊讀,讀出課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節奏。
三、再讀課文,鞏固識字
1、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與同位合作朗讀,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2、師再次隨機出示詞語卡片,通過指名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等方式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正確熟練地認讀本課生字。
3、獨立出示本課13個生字,鼓勵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詞語中也見過這些漢字,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理解句子意思。
4、師小結:在識記漢字的時候,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偏旁、與形近字進行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識記,這樣歸類識字,效果會更好。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漢字:之、相、近、習、遠、玉、義。
2、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3、生自主觀察這些漢字,交流書寫要領,師在生交流的基礎上行重點指導:“近、遠”是半包圍架構,其中“斤、元”書寫時要略小,最后寫走之兒;“義”字先寫中間的點,再寫撇、捺、注意撇畫比捺畫略高。
4、師范寫,生認真觀察并進行書空練習。
5、生自主描紅、臨寫,師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書寫情況并及時反饋。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三字經》的內容,還讀熟了其中的幾句話,認識了很多的漢字。那么,《三字經》中的這些句子究竟藏著什么意思,為什么值得古代和現代的小朋友沒學習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指名生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三字經》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質疑導入
1、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生認讀。
2、指名生朗讀課文。
3、師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熟讀了《三字經》中的一些句子,那么,這些句子里究竟藏著什么意思,使它們成為古代小朋友必須學習的內容,同時又值得我們現在學習呢?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三字經》。
二、精讀句子,理解意思
1、學習第1小節。
(1)生自由朗讀第一句話,說說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問題,師給予解答,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詞組、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下列詞語:
初:剛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近:差不多;習:性情和行為;相遠:差別很大。
(3)鼓勵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大致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師適當小結: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純潔的,只是因為后天的學習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為就有了好壞之分。
(4)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5)指名生朗讀第二句話,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說說這句話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師適當講解:“茍”是如果的意思,“遷”指的是改變;“貴以專”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專心致志。
(7)在弄懂詞語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師給予鼓勵和肯定,并適當小結: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志。
(8)生齊讀第二句話。
(9)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體會,師相機點撥:小朋友們剛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們長大以后就會有很大的差別,這段話告訴我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節奏地齊讀第1小節。
2、學習第2小節。
(1)生自由朗讀第2小節,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并嘗試與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還有哪些詞語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師適當講解:
非所宜:這是不應該的。老何為:長大了還能有什么作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義:知識和道理。
(4)鼓勵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大致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5)師適當講解: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不應該的,如果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長大了以后還能有什么作為呢?玉石不經過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為精美的物件,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6)師小結: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7)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學習都有哪些好處,師予以鼓勵。
(8)全班有節奏地齊讀第2小節。
3、生再次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通過師生對讀,同位對讀、拍掌伴奏讀、開火車讀等方式讀出《三字經》的節奏和韻味。
三、練習背誦,適度拓展
1、生自主練習背誦課文,在背誦過程中,師適當指導:可以先分句背誦,再連起來背誦;再背誦的時候結合句子的意思幫助記憶。
2、指名生分句背誦,分小節背誦,全文背誦。
3、適度拓展。
(1)師過渡:這節課我們只學習了《三字經》中的四句話,但是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經》中豐富的內容,難怪古代、現代的小朋友都要學習它呢!接下來,老師再從《三字經》中選兩句話,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
(2)師出示:“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師范讀,生自主讀一讀。
(3)指名生說說在這兩句話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師適當補充,講述“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的故事。
(4)生齊讀出示的兩句話。
四、課堂小結
《三字經》不僅讀起來郎朗上口,易于背誦,而且還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豐富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多讀一讀,相信你從中一定會得到很多的收獲。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復習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過程:
完成配套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人之初
重視教育——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善于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課文選自國學經典《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學中真正將識字與讀文,朗誦與理解結合起來,將識字與讀文作為教學重點,把朗誦與理解視為難點,并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巧妙地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處處從學生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自主識字,靈活運用各種識字方法,掌握教學重點;理解韻文意思時,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將識字課教學變成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現階段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教科書采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學情分析: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誰的紅花多”(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教學結束后統計并給予獎勵)“闖關”“登高峰”(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闖過一關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學習,就闖關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學于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教學目標:
1、運用字理、借助語境認識9個生字,會寫“之、遠、近”3個字。
2、誦讀課文,感受三字經的節奏。
3、初步了解“教”“習”的重要性,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學重點:識字與讀文教學難點:朗誦與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視頻、圖片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漢字視頻“網、日、燕、傘”發現了什么特點?
2、指生讀課題“人之初”
天鵝圖識記“之”,字形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點是她的頭,橫撇是她的身體,捺是她舞動的裙擺。指導寫“之”【設計意圖】:通過漢字視頻,讓學生了解漢字與事物像,漢字又像畫,漢字中還藏著故事呢!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經,學生自由讀,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2、指學生分行讀
3、認讀生字,與漢字交朋友(指生認讀,大屏幕圈生字)
4、生讀文,邊讀邊圈生字
5、分行讀文、學字
(1)初:左右結構,字理識字,本義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記憶方法:用刀剪斷臍帶的胎衣,嬰兒的新生就開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剛剛開始的意思,春天剛開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剛開始:人之初,性本善。
(2)性:左右結構。可以這樣記: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邊“忄”,右邊“生”字,合起來就是“性”。
(3)善:上下結構,字理識字,為什么“善”與羊有關?善良,友善,翹舌音,可用字歌記憶:小羊坐地上,張口說“善良”。
理解:班級哪個小朋友做什么事,讓你覺得她善良呢?幫助別人,夸她,讀: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讀:人之初,性本善。我們都愛護花草樹木,夸我們機自己,讀:人之初,性本善。
(4)習:獨體字,用字歌記憶:“羽”丟半邊就是“習”。字理識字,小鳥學飛行,你和媽媽學會了什么?出示圖,小寶寶和狼媽媽學會了什么?生活環境不同,人就不一樣了,讀:性相近,習相遠。和媽媽在菜市場長大,孩子會什么樣子?讀:性相近,習相遠。在做學問的人群中長大,會什么樣子呢?讀:性相近,習相遠。
(5)多種形式讀前兩行
(6)教:字理識字,左右結構。多音字:jiāo(教書);jiào(教師)。
(7)遷:半包圍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并組詞。
(8)貴:上下結構,“貴”:貝部,表示與錢物有關。本義:物價高,與“賤”相對。
(9)專:獨體字,翹舌音,組詞:專心致志、專注、專門。
配樂,聽故事,聽了故事,告訴王義的父母:教之道,貴以專。
告訴李遷的父母:茍不教,性乃遷。
(10)多種形式讀后兩行
6、明白意思會讀得更好
7、多種形式讀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讀法間休:《三字經》動畫版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內容,通過講故事進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導孩子理解了三字經的含義,還鞏固了漢字的認識。
三、展開
1、認讀生字:獨體字(習、專)習、習、習是獨體字,我把習字送回家。
上下結構(貴、善)
左右結構(性、教、初)
半包圍結構(遷、遠、近)
2、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導寫字“遠、近”
【設計意圖】通過歸類識字,讓學生識記字形,掌握合體字的構字規律,有利于識記生字。
四、提升
《三字經》作者王應麟,南宋著名的大學者,今浙江寧波人。它用最簡單的形式,講述了最豐富的內容,既是兒童最好的啟蒙教材,也是現在成年人學習國學極好的讀物。建議同學們多讀、多理解、多運用它。
【設計意圖】拓展三字經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多讀經典,多理解、多運用,為閱讀寫作打基礎。
五、小結:今天呢們跟誰交了朋友?(說說認識的生字)
六、板書設計
人之初
獨體字:習、專上下結構:貴、善
左右結構:性、教、初半包圍結構:遷、遠、近
之遠
近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3
教科書分析:
1.課文選自《三字經》中的四句話,分為兩個小節,分別闡述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雖然本課是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但是“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這一個課標要求沒有變,而且一年級的課文是識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學時間、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
3. 一年級下學期,會寫字的學習已經進入以寫合體字為主的學習階段,記認字形,尤其是記認字形的細部是保證會寫字掌握的關鍵,因此,一下在寫字指導環節,要設計字形學習的步驟,通過學生記字方法的運用,引導進行形近字比較,音形義結合,認記會寫的字。
4.教科書采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因此,教學該課文要注意主題內容線索,樹立單元整體觀念,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主題內容的感悟。
學情分析: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多的學習,課堂常規、課堂紀律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困難的,因此仍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中,例如“比比誰的紅花多”(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獎勵一朵小紅花,課堂教學結束后統計并給予獎勵)“闖關”“登高峰”(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闖過一關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學習,就闖關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學于玩中,以喚起注意,維持學習興趣。(注:這類激勵、激趣活動應根據教師教學風格、習慣不同而選擇設置,并成為常態,故教學設計無需呈現這類活動的設計。)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 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
4. 能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注意部件和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書寫要求和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做。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朗讀課文。
2.能正確認讀“之”等13個生字新詞,正確讀記“初始”等8個詞語,正確讀寫“之”等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字經》是我國蒙學讀物之一,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教師:“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太”等7個會寫字的田字格字卡;課文圖畫PPT。
學生:每人一套“太”等13個會認讀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一)復習會寫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詞。
1.導語: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我們先復習這一課要求會寫的字中已經會認讀的字。自由朗讀這些詞語。
PPT出示有關字詞:相遇 遠方 近處
2.反饋指導:指名讀,相機正音。齊讀。
3.小結:這些紅色字體的字,我們學習完課文,就要求能正確寫了。
(二)復習激趣導入,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導語:小朋友們,我們上學用的課本有語文書、數學書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什么嗎?(《三字經》)對,《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會了大家怎樣做一個好孩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兩組,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么。請看老師板書課文題目。
1老師板書題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務:自己借助拼音讀準題目。
3.反饋指導:指名拼讀“之、初”后讀題目;訂正后全班齊讀課題。
4.釋題,明確主要學習目標。
過渡語:同學們,“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那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怎樣的呢?課文又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學習了這課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準確通順了,就能知道了。
二、學習朗讀課文
(一)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課文
1.出示任務: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節把它讀準。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2. 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相機正音。
3. 出示任務:再朗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讀音,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個體讀,同桌互讀互糾。
4. 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5.小結:朗讀做到讀準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學習把課文讀通順
1.導語:《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朗讀時要講究節奏。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意思的理解,嘗試通過打拍子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個體朗讀,同桌互讀交流。
2.反饋指導:指名分小節在班級上朗讀,師生共同按要求評議;一個讀完評議一個。
3.自由練習朗讀后,全班一起擊掌打拍子朗讀。
4.小結:《三字經》的朗讀要講究節奏,朗朗上口,所以我們一般可以采用擊掌這樣的方式打拍子來朗讀。
三、學習會認讀的字
1.導語:同學們真會朗讀!那么,這課會認讀的字寶寶單獨拿出來,你能把它們都正確認讀嗎?
出示任務:在課文中圈畫出會認讀的字,然后借助漢語拼音讀準。
2.反饋指導:
(1)訂正會認的字的圈畫。
(2)出示會認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讀(學習速度中等的2—3個學生)相機指導(含音難字讀音指導)。
(3)全班齊拼讀。
3.會認的字口頭組詞。
出示任務: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字在生活中,它們會和哪個字寶寶組成詞語的呢?同桌說一說。
4.反饋指導。
①逐一反饋,學生組詞正確的,就以字卡為中心板書成詞語;如學生用同音字組詞的,則把這個詞語板書在副板書位置,以示區別和糾正。
②如果學生組的詞語是日常常用詞語,可相機讓學生口頭用詞語說一句話。(注意說話數量的把控,不要喧賓奪主。)
③將學生組的詞語帶讀一、兩遍。
④小結:同學們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詞語,其實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生活認識很多字,知道很多詞語的。
四、背誦課文
1.導語:掌握了會認讀的字,我們就能把課文讀得更好了,也能嘗試背誦課文了。
出示任務:繼續用擊掌的方式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嘗試把課文背誦下來。
個體練習,同桌互背互糾。
2.反饋指導。
指名背誦指導后,全班一起擊掌背誦。
五、會認讀的字認字的初步評價
1.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2.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
六、圖文結合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導語:我們學習了會認讀的字,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下面我們結合課文的圖畫,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1.結合生活,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1)出示任務:請朗讀課文,試著自己說一說你讀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邊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后,教師大致講一講意思: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最好辦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沒有知識,能有什么作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2.圖文結合,了解課文,感悟課文主題。
(1)PPT出示任務1: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圖中的媽媽和孩子在干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演一演。
(2)反饋指導:
預設:圖中的媽媽正在教育孩子放鵝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圖中的媽媽正在教孩子怎么放鵝呢……(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
(3)PPT出示任務2:媽媽為什么要教育孩子呢?請你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并用波浪線劃出句子。
(4)反饋指導:
預設:“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老師板書相關語句)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導語: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因為什么事情而教育你呢?他們是怎樣對你說的呢?你們在爸爸媽媽的教導下,學會了什么本領呢?
(6)反饋指導:
預設:爸爸媽媽教導我一定要上課認真,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老師引導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教導都是為了我們成為好孩子,成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讀全文,全班拍手齊讀全文。
(8)小結過渡:一個人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識,將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認真、自覺地學習,虛心聆聽大人的教導。
七、會認讀的字認字的評價
(一)同桌打亂字卡順序相互檢查糾正。
(二)游戲認字(注:所出示的字脫音節,關注學習慢的學生。)
(三)課后詞語讀記。
1.出示任務:借助拼音自由讀“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2.反饋指導:
指名讀、齊讀;
3.評價:
(1)同桌相互說類別背記詞語,看誰正確率高。
(2)同桌在班級上進行相互說類別背記詞語,師生評議。
八、寫字指導
(一)字形教學。
1.PPT示會寫的字,讀一遍。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然后班級交流。
3.根據結構給這些會寫的字分類。獨體字:習、玉、義、之;左右結構:相;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近、遠。
(二)指導書寫。
1.指導“近”“遠”的書寫。
(1)觀察并說說“近”“遠”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
(2)范寫“近”“遠”,分別提示:“近”字先寫里面的“斤”,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遠”字先寫里面的“元”,寫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2.指導書寫“習”“玉”“義”“之”。
(1)觀察并說說“習”“玉”“義”“之”各部件的占位和書寫要注意的筆畫和筆順。
(2)范寫“習”“玉”“義”“之”,分別提示:“習”字先外后內,主筆是橫折鉤,要寫得舒展,橫折鉤的豎部分,略往左斜,點提起筆與橫折鉤起筆直對;“玉”字寫王字時注意三橫的長短變化,注意間距均勻,最后一點寫在橫上面,不要掉到外面;“義”字主筆是捺,要寫得舒展,點并非在撇捺交叉點對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點在筆畫中部,呈對稱式;“之”字主筆是平捺,要寫得舒展,橫撇的角度要小,平捺要緊接著橫撇寫。
(3)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3.指導書寫“相”。
(1)指名說說筆畫筆順,訂正后全體一起書空說筆畫筆順。
(2)觀察并說說“相”各筆畫起止位置。
(3)范寫“相”,提示左窄右寬,左高右低,右邊的“目”起筆在“木”的一橫偏上一些,四橫要間距均勻。
(4)學生在教科書上描一個寫一個,反饋糾正后改錯,寫另一個。
九、總結
今天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不但學會了生字,還基本背會了課文,指導了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作業設計:
朗讀和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激發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大家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教具準備:三字經有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這本《三字經》會回答我們。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們的
二、誦讀新句子:
請一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一起誦讀
三、講解句子,闡釋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這里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討論:大家同意這個說法嗎?根據同學的回答,進一步啟發思考]
教師小結:引出,同樣的父母,一樣的家庭環境,即使是親兄弟,在天性上也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決定,無法改變,人人一樣,那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呢?我們的祖先難當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嗎?接下我們,我們看看三字經是如何解釋這個現象的
2、性相近,習相遠。“近”接近,類似;“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后天受到環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教之道,貴以專。“教”教育,學習;“貴”重要的,好的方面;“專”專一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講解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1)提問,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老師一般是誰?父親應該對教育孩子負什么責任?在孩子的成長之中,父親起了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呢?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四、復習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五、總結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善還是惡,我們都有完全一樣的開始。后天的生活環境,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心程度,使我們漸漸差別越來越大。有人經過努力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編成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專心學習,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聽父母的話。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5
一、課前導入
1.課前拍手小游戲。
2.談話導入:同學們以前讀過《三字經》嗎?有誰會背呢?(指名背誦)她背得真好,太厲害了!《三字經》是我們的國學經典之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8課就是從《三字經》里選出的兩節內容。請大家翻開課本!(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出示PPT,指名大聲朗讀PPT上的自讀要求。
“大家都聽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開始自由朗讀吧!”
2.指一名學生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這位同學說得很對,課文共有4句話,大家請看白板。第三句在這兒是個問號,表示這一句是個?(生答:問句)那課文有幾節呢?”再指一名學生回答。“非常正確,兩節。請問你是怎么分出來的呢?”(生答)
師總結評價:“你真是愛觀察的小朋友,請坐!大家仔細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緊緊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緊緊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間卻?(生答)沒錯,這就是空排的格式。就像自然段前面會空兩格一樣,詩歌每一節的前面就會空排,大家明白了嗎?”
3.指名分別朗讀四句話。(強調要讀準字音,聲音洪亮)
4.男女生配合讀文。
師:“以上幾位同學一個比一個讀得認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讀一讀了。下面請咱們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賽讀,看哪一隊的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標準!”
5.拍手合作朗讀。師引導學生同桌之間拍手讀,再指名一組站起來表演讀。
三、品讀課文
1.師引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也會讀了,那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三字經》里的內容嗎?”指名回答,師引導小結:“因為《三字經》這樣的國學經典呀,里面都藏著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里有什么道理等我們去發現吧!”
2.指名讀第一句,并解釋“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師評價:“初”就是指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回答的很不錯。
3.課件出示《孟母三遷》,師解釋題目意思并加以提問:“下面老師想和大家一塊兒看一下這個故事,但是老師有兩個小問題。請同學們聽好:
①孟子的母親為什么要搬家?
②孟子的母親認為搬到那里住是的呢?為什么?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仔細看視頻。”
4.指名回答第
①個問題。師評:“你真是既會看又會聽的好孩子!孟子的媽媽因為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所以搬了家。那她覺得哪兒最適合孟子居住呢?”再指名回答第
②個問題。師評:“對,你很會思考。孟子的媽媽也是認為住在學
校附近對孟子,所以一直定居在這里。那同學們,你們也和孟子差不多大,誰來說一說,你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師加以引導:“是的,好好學習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現在就是在孟子媽媽和你們媽媽認為的的環境里,既然坐在學校里,就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大家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差別就會很大了。這就是“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了。”
5.師:“那“茍不教,性乃遷”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茍”指的是小狗嗎?”(生答:不是)師出示課件,再引導:“這里的“茍”指的是如果,“遷”是改變、變化的意思。那誰能來說一說這句“茍不教,性乃遷”的意思?”師指名回答,再相機評價,再全班齊讀句意。
6.講解“教之道,貴以專”。師引導:“如果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就會發生改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教之道,貴以專”就是說老師教育你們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專心。你們讀書、學習要和老師教育你們一樣認真才行啊!”
7.課件出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并加以講解。師先解釋“非、宜”的意思,然后指名說說這句話的全意,再用課件出示句意并分男女生讀句子及句意。接著提問:“這一句中有一對反義詞,誰能用火眼金睛將它們找出來?”(生答:幼、老)師評價再提問:“那幼、老二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師解釋“何為”的意思并利用課件出示
字義。指名說說句意,然后利用課件出示句意,再讓男女生分別讀句子和句意。
8.講解最后一句。首先課件出示句子,師指導學生看圖并提問:“這兩塊玉石,大家喜歡第一塊還是第二塊?”(生答)師再順勢提問:“為什么你喜歡第二塊?”師指名回答再小結:“對啊,我們都喜歡這塊精美的玉佩,但是大家知道嗎,它一開始就是這一塊普普通通的玉石,但是經過打磨、雕琢以后,它就成了這一塊精美的玉器。所以玉石如果沒有經過這么認真地雕琢,那它就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了。那我們人呢?人不學會怎么樣?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意思?”指名說,師再小結。“那誰能站起來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好好學習。
9.師配樂朗誦古詩。師:“同學們,老師已經會背誦這篇課文了,請大家聽老師背一遍好嗎?”師背誦,再讓學生跟著音樂背誦。“老師覺得配上音樂以后,課文讀起來都變得很好聽了,同學們想不想試著背誦一次?”學生背誦以后,師評價:“大家的聲音真動聽,配上音樂以后更加美妙了,老師忍不住給你們兩個大拇指,你們也給自己一點掌聲吧!”
四、指導書寫
1.PPT出示書寫的規范姿勢圖并提醒:“坐要坐直,頭要擺正,手腳放平。”
2.課件出示生字“相”,請學生試著講一講生字的結構、讀音及組詞。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相”字,觀察好以后,老師會請一個同學為大家講一講這個字!”學生觀察。師指名說說生字的讀音、結構、偏旁、組詞。學生說后,師再提問:“這位小老師講的頭頭是道,大家表揚他!還有沒有小老師來提醒一下同學們,寫這個字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師評價:“你的小眼睛真亮,觀察得非常仔細哦!老師就喜歡你這樣認真的小朋友!”
3.課件出示生字的拼音和組詞,師范寫生字并及時指導。板書“相”字,師:“寫這個“相”字時,左邊的“木”要比右邊的“目”長,起筆要稍微高一些,右邊的“目”起筆豎畫是和“木”字旁的橫畫一樣高的,里面是兩橫,不要寫成“日”了喲!”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寫,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學生作業并讓學生自行評價,師再總結。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學準備:《三字經》朗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王應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個著名學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為人非常耿直,看不慣官場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來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過著隱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過的非常快樂。后來他的小孫子們逐漸長大了,他必須要讓他們學習知識,所以他為了教育他的子孫就編寫了一本歌謠,都是三個字一句,很押韻,容易朗讀,內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學、歷史等等。漸漸的,這本書被很多人知道,因為它都是三個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經》了。從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的朗讀。)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4)拍手打節奏,齊聲背誦。
3、質疑釋義。
(1)那這章《三字經》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講一講,指名講含義。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2)在匯報、質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師講故事:周處除三害
1、從前,有個人叫周處,他個子高,力氣大,常常欺負別人。人們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額虎、大蛟合稱為“三害”。后來,周處帶著弓箭來到南山把白額虎殺了,然后又去殺大蛟。大蛟受傷逃跑了,周處就一直追。人們看到周處沒有回來,以為他死了,都高興得歡天喜地。周處回來后知道了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決心要重新做個好人。后來,他離開了家鄉,拜師學藝,終于成為了一個正直的好官。
2、老師提問:
大家為什么不喜歡周處?為什么把周處和大蛟、白額虎稱為“三害”?
周處是一出生就是個愛欺負人的壞孩子嗎?
周處后來怎樣啦?
平時你是不是也欺負別的小朋友?
如果別的小朋友欺負你,你心里會怎樣?
老師小結:
人出生時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們要一直做個善良的小孩,不要學壞。我們身邊有的人小時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長大以后卻做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事。這與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和經歷的事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必須得注意,壞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壞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錯了事,及時改正了還是好孩子。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小組合作試著表演《周處除三害》
五、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三字經》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中說的那樣做,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內容選自《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堪稱識字小文典范。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
2、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音頻,激趣導入
1.教師引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么呢?(播放《三字經》的音頻文件,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2.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3.播放《三字經》的視頻文件(帶有字幕),學生看字幕,跟著聲音誦讀。
4.教師引言: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你發現《三字經》開頭一句怎么背了嗎?(學生齊背)板書課文題目,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兒歌,先圈出本課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識字或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反復讀幾遍。
2.找學生試著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讀音,集體訂正后齊聲朗讀。
3.再自由讀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讀音,多讀幾遍,注意三字一停頓。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拿出課前準備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樣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匯報:大聲領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預設:
(1)“之”:字形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少女,點是她的頭,橫撇是她的身體,捺是她舞動的裙擺。
(2)“初”:本義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處結合字理演變圖)。記憶方法:用刀剪斷臍帶的胎衣,嬰兒的新生就開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結構。可以這樣記: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邊“忄”,右邊“生”字,合起來就是“性”。
(4)“善”:翹舌音,可用字歌記憶:小羊坐地上,張口說“善良”。
(5)“習”用字歌記憶:“羽”丟半邊就是“習”。
(6)“教”:左右結構。多音字:jiāo(教書);jiào(教師)。
(7)“遷”:半包圍結構。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并組詞。
(8)“貴”:貝部,表示與錢物有關。本義:物價高,與“賤”相對。
(9)“專”:翹舌音,組詞:專心致志、專注、專門。
(10)“幼”:組詞:幼兒、幼蟲、幼苗。
(11)“玉”: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字歌:大王懷中一寶石。
(12)“器”:用具的總稱。組詞: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記憶:一只犬四張口。
(13)“義”:組詞:正義、情義、見義勇為、兄弟相擁,義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種方式認讀:學生領讀、自由讀、開火車讀。
四、作業
認會生字,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指名讀生字。
2、齊讀生字。
二、學習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讀。
三、師生互動,感知韻文含義
1.先學后教,理解第一節韻文大意。
(1)多媒體出示第一節內容,朗讀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對讀。要求注意字音,讀得流利標準。
②同桌交流第一節意思,有困難的請教老師。
③自主選擇喜歡的句子匯報自己的理解。
(2)多媒體出示本課相關畫面,教師口述韻文大意。
(預設: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貴的就是專心。)
(3)學生結合課文,自主說出第一節韻文大意。
2.先教后學,理解第二節韻文大意。
(1)教師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第二節。(師生對讀,拍手讀,齊讀。)
(2)導學:多媒體出示第一句,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意思。
①在這一句中,請你找出一組反義詞。(幼和老)
②教師導學:“幼不學,老何為”的意思就是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小朋友們能結合老師的解釋把這一句完整地解釋一下嗎?
(預設: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老了就會不懂道理,也沒有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體出示第二句,結合圖片理解意思。
①教師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圖片,解釋:玉不經過打磨雕琢,是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學:人也和玉一樣,要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請你和同桌一起說說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確要領,指導書寫
1.強調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課件出示所有要寫的生字寶寶:之、近、遠、義、相、習、玉。(喜歡哪個生字寶寶就學寫哪個字。)
3.師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1)觀察例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語文書中的書寫范例,看一看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師范寫,學生邊觀察邊書空。
(3)學生完成書中寫字練習,先描紅,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再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4)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5)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辶”的'寫法。
4.教師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小朋友們回家給爸爸媽媽背誦這篇課文吧!比一比誰背誦的《三字經》最多。
五、作業
背熟課文,書寫生字。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識別“茍”“教”“擇”“處”“杼”“竇”“惰”等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讀出節奏感。
3.了解孟母三遷、五子登科兩個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孟母三遷圖、相關事例錄像、圖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你們的爸爸媽媽疼愛你嗎?他們希望你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2)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所以我們要聽父母的話。古代的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字經》第1課《人之初》。
二、初步誦讀和感知
1.要求學生翻開課本,自己試讀課文,要求把復雜的拼音、不懂的字詞標識出來。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標記生字的情況。
2.教師范讀,或利用音頻示范正確的讀音,讓學生跟讀。學生跟讀至少2遍。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自己不同的字詞。
三、內容選講
1.內容梗概略講: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初”:開始。“人之初”是指人剛生下來的時候。
“性”:與生俱來的東西。 “習”:后天環境的影響。
人既生之后,環境影響各異,性隨之而變,逐漸變得差異越來越大。——這就是“習相遠”的意思。
先天為性,后天為習。
第二行: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茍:如果 乃:就 遷:變化 道:方法、規律 貴:可貴
以:認為、以為 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引導學生誦讀并理解。
第三行: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
老師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么?(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斷機杼:
師:想象,織機上的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又問什么要這樣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四行: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師:燕山是人的名字嗎?(地名)
義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揚:傳播
小結: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是在講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第五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學生解釋后,老師提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家長的過錯:實際上是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還要選擇好的方法。
老師:實際上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懶、不可倦怠。
小結:這句話講了為人父母、老師的一種責任。
四、誦讀感悟
1.點名一兩個孩子試讀一下課文。讓其他孩子注意他讀得對不對,指出讀錯的音。提醒孩子要注意自己讀不好的音。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要求他們校正自己讀音。
3.布置學生自由讀,要大聲閱讀課文,把文句讀通順。
4.分組分角色朗讀,一半讀上句,一半讀下句。讀2遍之后,交替讀。要求達到讀得快、讀得準。
5.教師再一次范讀,讀出感情色彩。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之、初”等13個生字,會寫“之、相”等7個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流暢地背誦課文。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激發識字興趣,培養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
4.通過對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明白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背誦,認識13個生字,正確美觀書寫7個生字。
難點: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課前根據預習提綱認真預習。
3.有條件的同學,課前可以上網或借助工具書,了解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嗎?(播放視頻)(聽完故事,你們想到了什么?
2.過渡新授:這個故事,就出自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人之初》,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
二、預習反饋
1.出示學案完成全面、書寫認真的學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學大聲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學的高質量預習提綱或課本(書寫認真、完成全面)。
3.表揚填寫預習檢查統計表比較認真的小組長:
4.展示朗讀:
指名小組內4號同學開火車朗讀課文,讀后自我評價。其它同學糾正易讀錯字正音,提出合理建議。(注意糾正之、初、善、專這四個翹舌音)
三、指導寫字
1.易讀錯的字(寫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寫出一兩個,注音、組詞):
3.我的記字辦法多。
(1)常規識字:
加一加:換一換:
比一比:組詞法:
減一減:其它辦法:
(2)趣味識字
4.小組匯報交流識字方法。
5.其他小組的同學評價并補充。(a、該小組用了哪些識字方法b、用了哪種趣味識字方法?c、我想補充以下內容:)
6.鞏固檢測:打亂順序搶讀生字。
7.生字我會寫。
(1)觀察課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樣寫正確,寫美觀,自己試著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2)易寫錯的字:之、義、遠、近
8.二人展示:展示筆順及占格。
9.師范寫
四、課后練習
1.正確書寫生字。
2.能用生字組詞并說句話。
第二課時
一、讀文引入
1.指名學生讀課文,正音。
2.把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大家一起交流。
3.齊讀課后習題中的詞語。
二、文本細讀
1.讀課文,畫出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多讀幾遍,談談自己的體會。
2.試著和小組內同學分工朗讀課文。
3.學生質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句子?
4.小組展示朗讀課文。
(方式:可以拍手打節奏讀,可以齊聲讀。也可以分句接讀)
5.生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奏韻律。)
6.匯報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多讀幾遍,讀出節奏,談談自己的體會。
7.教師點撥:(預設)
(1)、人之初,性本善: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同樣的父母,一樣的家庭環境,即使是親兄弟,在天性上也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決定,無法改變,人人一樣,那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呢?我們的祖先難當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嗎?
(2)、性相近,習相遠。“近”接近,類似;“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后天受到環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細心加以教導的話,本來善良的天性也會變壞的。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這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是不能成為美玉的。一個人不經過教育,是不明白道理的。
8.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誦課文。
2.續背《三字經》的其它章節,看誰背又快又多。
3.造句
善良:
專心: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運用熟字加減等方法,結合語境認識“之、初、性”等13個生字;會寫“之、相、近”等7個生字。
2、認讀“初始、初夏、性格、個性”等8個詞語,復習“不”的變調規律。聯系生活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背誦課文。
難點:聯系生活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談話導入
1、《三字經》是中國眾多傳統兒童啟蒙讀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種。宋朝之后的讀書人基本上由此啟蒙。《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禮儀之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學習《三字經》中的一部分。
2、教師播放小學生《三字經》舞蹈表演視頻和朗讀視頻。(學生觀看)
3、觀看了視頻,你們是不是也想自己來表演?不急,我們先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領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自學檢查,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4、出示拼音,自我檢查哪些字讀錯了。教師重點指導正音。
(1)翹舌音的字:之、初、善、專。
(2)多音字:教,jiāo(教書);jiào(教師)。
5、小組比賽讀生字。
三、朗讀課文,熟悉文本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互相幫助。
3、小組比賽讀課文,看看誰讀得最流利。
4、師生拍手讀。
四、學習第1小節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師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師講解重點詞的含義。(茍:如果,假如;乃:就;遷:改變、變化。)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天性雖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環境、教育不一樣,因此所形成的習性、習慣也就相差很遠。
(2)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專心致志、堅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第1小節。
6、讀一讀,連一連。
人之初 貴以專 茍不教 性本善 教之道 性乃遷
五、寫字指導“之”“遠”“近”
1、觀察占格、結構。
2、教師講解,范寫。(重點是“之”和走之旁的書寫,平捺要舒展。)
3、學生口述筆順書空。
4、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導入
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比賽讀。
二、研讀課文,學習第2小節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
2、教師答疑解惑,師生交流。(宜:適宜,合適;琢:雕刻;義:道理。)
3、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師講解,學生體會文意。
(1)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小孩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譯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1)師:你們認為哪句話對你們的啟示最大?為什么?
(2)師:要想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你們小時候就應該怎么樣?(學生自由回答)
三、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接龍讀。男生讀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為一段)
2、學生賽讀。師生齊讀。
3、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師生互動,考考你。
(1)教師考學生。教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學生考教師。學生說上句,教師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誦全文。
6、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四、寫字指導,讀記詞語
1、出示帶音節的生字,認讀。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
3、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呢?
4、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義:起筆是一點,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線位置。
5、認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中的詞語。
[教學板書]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教學反思]
本課所學內容是《三字經》的一部分,主要是從教育和學習兩個方面來講的。本文內容雖然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理解起來較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課伊始,我播放了生動活潑的舞蹈視頻和朗讀視頻。通過直觀的感受,學生們很快就進入學習的氛圍中。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11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人之初性相近習相遠玉石意義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的形式,整體感知了《三字經》,同學們知道這兩節主要講了什么?(指名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一下。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引導學生結合朗讀感受,初步理解這兩節《三字經》的內容。
明確:第一節:講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說明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第二節:講了一個人如果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就會一事無成,是要后悔的;一個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句。
明確: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善良的本性,每個人都相同,后來因為個人的學習、成長環境不一樣,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3.理解“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一句。
明確:如果在一個人幼小的時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因為受到過不好的影響而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一句。
明確: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因為年少不肯及時學習,將來長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句。
明確: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當裝飾品的石頭,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為人見人愛的美器。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奮求學,就不會懂得禮節和道義。
6.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加一加”識字法。
明確:“加一加”識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學過的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變成的;“性”是“生”加上豎心旁“忄”變成的;“近”“遷”“遠”,分別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變成的。運用這種方法識字,既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生字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生字的寫法。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談話總結:本文通過兩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明白了從小用功學習、刻苦磨煉,長大后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人之初》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并背誦《三字經》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嚴,師之惰”。以文章內在含義指導自己的行為,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
2、明白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教學重點:
理解并背誦《三字經》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嚴,師之惰”。以文章內在含義指導自己的行為,為學生創設傳統文化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
教學難點:
明白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三字經》是傳統中國社會眾多的兒童啟蒙讀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種。宋朝之后的讀書人基本上由此啟蒙。
2、《三字經》讓我們懂許多禮儀之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學習《三字經》中第一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嚴,師之惰”。看看你平時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經》中的一樣?
二、多種方式誦讀
(一)靜心自讀;
(二)指名接讀;
(三)齊讀;
三、理解含義
1、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講一講,指名講含義。
2、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重點解釋“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一段。
3、老師補充《三字經》中的故事《孟母三遷》《竇燕山五子登科》,學生認真聽故事,聽后討論。
四、再讀
1、接龍讀。 男生讀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為一段)
2、學生賽讀
3、師生拍手齊讀。
4、讓我們再來感情地讀一讀。
五、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1)老師考學生。老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學生考老師。學生說上句,老師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六、 拓展升華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三字經》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中說的那樣做,明白教育和學習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
【《人之初》教學設計(通用12篇)】相關文章:
《人之初》教學設計(11篇)01-13
《人之初》教學設計集錦11篇01-13
《人之初》教學反思04-22
《人之初》教學反思08-26
《人之初》原文及譯文05-08
教師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通用03-07
爭吵教學設計通用15篇02-23
跳水教學設計(通用20篇)04-15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通用15篇)02-09
《絕句》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