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漸變的美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 1
設計理念: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
《漸變的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九冊的一節美的體驗課。在教學中僅僅圍繞觀察漸變的美、體驗漸變的美、設計漸變的作品、表現出漸變的作品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創造潛能,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享受漸變的美、體驗漸變的美。
教材分析:
《漸變的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漸變的圖形、體驗漸變圖形的美,理解漸變可以是寬窄漸變、粗細漸變、大小漸變或某種顏色的深淺漸變,也可以是明度漸變。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術、熱愛藝術的思想感情。
學生分析:
農村小學生對漸變的圖形了解較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漸變的圖形或物體。但學生的求知欲望是相當高的,且學生對教材中的海螺、漣漪很了解很熟悉,學生肯定很感興趣。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體驗漸變的美。
3、引導學生設計一種漸變的美并表現出來。
4、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術、熱愛藝術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創造設計一件漸變的美術作品。
3、表現出自己創造設計的一件漸變的美術作品。
教學難點:
表現出漸變的美術作品。
教學準備:
海螺、彩色筆、美術紙、剪刀、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海螺,讓學生觀察海螺的特點。
學生:觀察海螺的特點,發現海螺是由小到大慢慢變化的`。
教師:揭示課題《漸變的美》。
二、觀察、體驗、理解漸變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的漸變的圖形或物體,引導學生體驗漸變的美。
學生:欣賞教材中的漸變圖形和物體,感受、體驗各種漸變的美。
教師:你知道有哪些漸變?
學生:寬窄漸變、粗細漸變、大小漸變、深淺漸變、明暗漸變。
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漸變的圖形或物體?
學生:學生舉例。
三、創造設計
教師:你能用剪、貼、畫等方法制作一個漸變的圖形或物體嗎?你準備怎樣做?
學生:若干學生說出自己的做法。
教師:你能把自己設計的漸變表現出來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設運用剪、貼、畫等方法完成一件漸變的美術作品。
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四、展示漸變的作品
讓學生在班上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五、師生共同評價
教師:你喜歡哪件作品?它美在哪?還可以怎樣改進?
學生:學生互評并提出改進措施。
六、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若干學生談收獲。
七、作業
繼續完成作品。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理解漸變的概念,包括色彩漸變、形狀漸變等基本類型。
掌握至少兩種創作漸變效果的方法,如繪畫中的色彩過渡、圖形的大小漸變等。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漸變藝術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
組織學生進行漸變創作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如果采用小組合作形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藝術創作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漸變之美在生活和藝術中的廣泛存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美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漸變的概念,尤其是色彩漸變和形狀漸變的特點與表現形式。
學會運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創作漸變效果的作品,如繪畫工具繪制色彩漸變、手工制作形狀漸變的立體作品等。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在創作中巧妙地運用漸變原理,創作出富有創意和美感的作品,尤其是在色彩搭配和形狀變化的協調性方面。
對于一些較難掌握的漸變創作手法,如在電腦軟件中制作復雜的漸變圖形,如何讓學生克服困難并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講解漸變的概念、類型、特點及創作要點等理論知識。
欣賞法:展示大量漸變藝術作品,包括繪畫、設計、攝影等不同領域的`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漸變之美。
實踐法:安排學生進行漸變創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漸變作品的創作思路、表現手法及審美感受等,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思維碰撞。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展示一組對比強烈的圖片,一張是色彩對比鮮明、形狀突變的圖片,另一張是具有優美漸變效果的圖片(如漸變的彩虹、逐漸變大的花朵等)。
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兩張圖片給自己的不同感受,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漸變的美。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漸變的概念
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漸變是一種逐漸變化的過程,可以是色彩、形狀、大小、位置等方面的緩慢改變。
舉例說明生活中的漸變現象,如太陽升起時天空顏色的漸變、海螺的形狀由小到大的漸變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漸變的概念。
漸變的類型
色彩漸變:展示不同色彩漸變的圖片,如從紅色到黃色的暖色調漸變、從藍色到紫色的冷色調漸變等,講解色彩漸變可以通過調色、混色等方式實現,常見的有線性漸變、徑向漸變等形式。
形狀漸變:展示形狀漸變的圖例,如圓形逐漸變成方形、三角形逐漸演變成多邊形等,說明形狀漸變可以通過對基本圖形的變形、組合等操作來完成。
(三)作品欣賞(10 分鐘)
展示一系列不同風格和形式的漸變藝術作品,包括著名畫家的繪畫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中色彩的漸變)、現代設計作品(如海報設計、包裝設計中的漸變運用)、手工藝品(如漸變染色的紡織品、漸變雕刻的木質作品)等。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時,從作品的主題、漸變元素的運用、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四)創作實踐(15 分鐘)
布置創作任務:要求學生選擇一種或多種漸變類型,運用所學知識和自己的創意,創作一幅漸變藝術作品。可以使用繪畫工具(水彩、油畫棒、彩鉛等)、手工材料(彩紙、剪刀、膠水等)或簡單的圖形設計軟件(如果條件允許)進行創作。
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給予學生技術上的支持和創意上的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
(五)作品展示與評價(10 分鐘)
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采用小組內先交流展示,推選優秀作品再在全班展示的方式。
評價環節,先請學生自評,介紹自己作品的創作思路、運用的漸變技巧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或主題;然后請其他同學進行互評,從漸變效果、創意、美觀度等方面發表評價意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向。
(六)課堂總結(5 分鐘)
回顧本節課所學的漸變的概念、類型、創作方法等主要內容。
再次強調漸變之美在生活和藝術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繼續關注漸變現象,運用漸變原理進行更多的藝術創作,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持久興趣和熱愛。
(七)課后拓展(可選)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漸變實例,并拍攝下來,制作成一本漸變實例相冊或電子文檔,下節課進行分享交流。
推薦學生欣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漸變藝術大師的作品專集或相關藝術展覽,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加深學生對漸變藝術的理解和認識。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認識漸變是一種有規律的變化,能夠識別常見的漸變形式,如顏色漸變、形狀漸變、疏密漸變等。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操作,掌握漸變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能夠感受漸變在藝術作品和生活中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對藝術創作的熱情和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清晰地理解漸變的概念和多種表現形式,如顏色的層次過渡、形狀的逐步演變、元素排列的疏密變化等。
學會運用手工繪制(如畫水彩畫、彩鉛畫)、手工制作(如剪紙、折紙)等方式來呈現漸變效果,掌握相關的技巧和步驟。
教學難點
在創作中如何根據主題和創意需求,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漸變形式,使作品達到和諧、美觀且富有內涵的效果。
對于一些需要精細操作和耐心完成的漸變創作,如用細筆繪制細膩的色彩漸變,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毅力。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教師通過現場演示漸變作品的制作過程,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漸變的創作方法和技巧。
啟發式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 “如何讓這個圖形產生漸變的效果?”“哪種顏色搭配能讓色彩漸變更吸引人?” 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
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創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和相互啟發,拓展學生的創作思路。
四、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3 分鐘)
教師展示一個神奇的 “漸變魔術”:在一張白紙上,用一支彩色筆從紙的一端開始輕輕涂抹,顏色逐漸加深,然后換另一支筆繼續涂抹,顏色又逐漸變化,最后形成一條色彩漸變的彩帶。
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做到的嗎?這種逐漸變化的效果是不是很有趣?” 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漸變的美。
(二)知識探究(10 分鐘)
漸變的定義與特點
教師講解:漸變就是事物在一定的秩序和規律下,逐漸地、連續地發生變化。它不像突變那樣突然和生硬,而是給人一種柔和、自然、流暢的感覺。
舉例說明:展示一些自然中的漸變現象圖片,如山脈的起伏變化、海水顏色由淺入深的過渡等,讓學生觀察并體會漸變的特點。
漸變的類型
顏色漸變:展示不同顏色漸變的色卡和藝術作品,講解顏色漸變可以從色相、明度、純度等方面進行變化。例如,從紅色到橙色的色相漸變,從淺藍到深藍的明度漸變等。
形狀漸變:用簡單的圖形(如圓形和方形)演示形狀漸變的過程,說明可以通過對圖形的拉伸、變形、組合等操作實現形狀的漸變。比如,將圓形逐漸拉伸成橢圓形,再進一步演變成矩形。
疏密漸變:展示一些元素排列疏密不同的圖案,如由密到疏排列的點、線等,解釋疏密漸變可以營造出空間感和節奏感。
(三)作品賞析(10 分鐘)
展示多幅優秀的漸變藝術作品,包括繪畫作品、設計作品(如標志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手工藝品(如陶瓷作品、編織品)等。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賞析作品:
觀察作品中運用了哪種或哪些漸變類型?
這些漸變對作品的主題表達、情感傳遞和視覺效果有什么作用?
作品中的漸變元素是如何與整體構圖相融合的?
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賞析感受,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加深學生對漸變藝術的理解和欣賞水平。
(四)實踐操作(15 分鐘)
創作任務布置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主題,運用所學的漸變知識和技巧,創作一件漸變藝術作品。可以是一幅繪畫、一個手工藝品或者一個創意設計作品。
提供創作材料,如繪畫工具(水彩顏料、畫筆、畫紙)、手工材料(彩紙、剪刀、膠水、鐵絲等)。
學生創作過程
學生分組討論創作思路和方案,確定運用的漸變類型和表現形式。
教師巡視各小組,給予技術指導和創意啟發。例如,在學生繪制色彩漸變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示范調色和上色的技巧;在學生進行形狀漸變的手工制作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變形和組合的建議。
(五)展示評價(10 分鐘)
小組作品展示
每個小組派代表將作品展示在教室前面的展示臺上,并簡要介紹作品的主題、創作思路、運用的漸變技巧以及小組合作的情況。
評價與反饋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先由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從漸變效果的呈現、創意新穎性、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觀度等方面發表意見和建議。
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各小組的優點和努力,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方向和期望。
評選出優秀作品,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如小獎品或榮譽證書,以激勵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六)課堂總結(2 分鐘)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回顧漸變的概念、類型、創作方法以及在作品賞析和創作實踐中的要點。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漸變的奧秘,嘗試將漸變元素運用到更多的藝術創作和日常生活中,如裝飾自己的房間、設計個性化的文具等,讓藝術與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
(七)課后拓展(可選)
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資源,收集更多關于漸變藝術的資料,了解漸變在不同藝術流派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和發展,制作一份簡單的漸變藝術研究報告。
鼓勵學生嘗試用電腦軟件(如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進行漸變藝術創作,探索數字藝術中的漸變效果和創作可能性,并與手工創作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體會不同創作方式的特點和優劣。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漸變的概念、特點和表現形式,感受漸變在藝術作品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獨特美感。
引導學生掌握運用繪畫工具創作簡單漸變圖案或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通過欣賞、討論、實踐創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對美術創作的興趣和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漸變的概念,包括色彩漸變、形狀漸變等主要類型,掌握其基本特征。
學會運用常見繪畫工具(如彩筆、水彩等)創作簡單的漸變作品,如漸變的圓形、漸變的色彩條等。
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運用漸變手法進行創意性的美術創作,使作品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例如在繪畫中巧妙地結合形狀與色彩漸變來表現特定的主題或情境。
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常規思維模式,展現個人獨特的藝術視角和風格。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相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展示圖片: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組自然界中具有漸變現象的圖片,如彩虹(色彩漸變)、海螺的紋理(形狀漸變)、梯田(色彩與形狀漸變結合)等。
提問引導:讓學生觀察圖片并思考,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它們是如何給人一種和諧、美妙的感覺的?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漸變的美。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漸變的概念
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向學生解釋漸變的概念,即一種逐漸變化的過程,可以是色彩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的過渡,也可以是形狀從大到小、從方到圓等有規律的變化。
舉例說明在生活中常見的漸變現象,如一天中天空顏色的變化(從清晨的淡藍色到傍晚的橙紅色)、人的頭發從根部到梢部的顏色變化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漸變的含義。
漸變的類型
色彩漸變:詳細介紹色彩漸變的種類,如單色漸變(如從淺綠到深綠)、雙色漸變(如從黃色到紫色)以及多色漸變(如彩虹的七種顏色過渡)。展示不同色彩漸變的繪畫作品或設計案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其效果。
形狀漸變:講解形狀漸變是指基本形狀在一定規律下逐漸轉化為另一種形狀的過程。例如,從三角形逐漸演變為圓形,或者從正方形逐漸變為長方形等。通過簡單的圖形示例在黑板上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形狀漸變的變化方式。
(三)作品欣賞(10 分鐘)
展示一系列包含漸變元素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設計作品(如海報、包裝設計)、手工藝品等。
對于每一幅作品,引導學生從色彩、形狀、構圖等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探討藝術家是如何運用漸變手法來營造美感、表達情感或傳達信息的。
例如,在欣賞一幅以海洋為主題的繪畫作品時,讓學生觀察畫面中海水顏色從淺藍到深藍的`漸變是如何表現出海洋的深邃和廣闊的,以及海水中波浪形狀的漸變是怎樣增強畫面的動感和韻律感的。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作品中漸變之美的感受和理解。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點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漸變在藝術創作中作用的認識。
(四)實踐操作(15 分鐘)
教師示范
選擇一種簡單的繪畫工具(如彩筆)和繪畫形式(如在畫紙上繪制一個簡單的圖案),為學生示范如何創作一個基本的漸變作品。
以繪制一個漸變的圓形為例,教師先在畫紙上畫出一個圓形輪廓,然后從圓形的邊緣開始,用逐漸加深或變淺的顏色向圓心進行涂抹,展示色彩漸變的過程和技巧。同時,講解在涂抹過程中如何控制筆觸的輕重和顏色的過渡,以達到自然、流暢的漸變效果。
接著,教師再示范一個形狀漸變的例子,如將一個正方形逐漸變為一個圓形。先畫出一個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的四個角上逐漸添加曲線,慢慢將角變成圓弧,最終形成一個圓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形狀漸變的操作步驟。
學生實踐
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和自己的創意,選擇繪畫工具和主題進行漸變作品的創作。可以是繪制一個漸變的圖案(如花朵、動物等),也可以是創作一幅包含漸變元素的小風景畫或抽象畫。
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和建議。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色彩組合和形狀變化,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作品展示與評價(5 分鐘)
作品展示
組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區或通過投影儀展示在大屏幕上。
評價方式
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首先讓學生自己介紹作品的創作思路、運用的漸變手法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或主題。然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作品的創意、漸變效果、色彩搭配、整體美觀度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作品中的優點和亮點,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方向和期望。通過評價活動,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評價能力。
(六)課堂總結(5 分鐘)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漸變的概念、類型、在藝術作品和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創作漸變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強調漸變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和價值,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美術學習和生活中繼續關注和探索漸變之美,將其運用到更多的藝術創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
(七)課后拓展(可選)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尋找身邊至少三個具有漸變元素的事物或場景,用相機拍攝下來,并在照片旁邊簡要說明漸變的類型和給自己的感受。或者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漸變知識,對自己的房間或學習空間進行一個小的創意設計(如設計一個漸變的裝飾畫掛在墻上,或者制作一個漸變的書簽等),下節課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
【漸變的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色彩的漸變》教學反思08-27
對稱的美教學設計10-30
《論美》教學設計09-21
論美教學設計10-07
論美教學設計06-30
《論美》教學設計08-14
《橋之美》教學設計10-12
《橋之美》教學設計10-12
材質的美教學目標與設計10-25
橋之美教學設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