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7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指導朗讀、理解課文
1、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板書課題]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檢查讀音。
二、讀課文,理解青蛙和鱉對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樣的地方,鱉住在什么樣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樣的井里?它的態度是什么樣的?畫出相關的句子,談談你的認識
3、鱉住在什么樣的環境里,他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態度是怎樣的?和相關的詞句談談你的感受
4、鱉和青蛙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同?
三、對青蛙和鱉的不同見識,感受青蛙的淺陋無知
1、提問:他們的生活環境差別這么大,青蛙卻仍然自吹自擂,盡情的夸耀
2、誰愿意告訴大家,鱉和青蛙為什么對井有不同的態度?
3、聽了鱉的話青蛙有什么表現呢?
[板書]
“井底”、“大海”
4、指板書小結:青蛙盲目自大是因為它的見識淺薄。
5、同學們討論一下,生活當中有沒有像青蛙一樣沒見過世面卻又安于現狀,容易滿足的人
四、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意思
1、放幻燈及教學錄音。
你最喜歡讀幾句,讀給大家聽聽。
第二課時
一、指讀課文
二、談談這篇課文給你的啟發
三、表演“井底之蛙”,進一步體會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來到海邊之后,你會看見些什么,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帶上頭飾即興表演,大家評議。
3、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小結:小鳥和青蛙都是說的實話,可是由于它們所見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井底之蛙”是一個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狹小、自以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啟發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對比古文,體會文言文的韻律
師范讀古文:
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對照古文找出課文中相關段落。
跟讀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頓和朗讀的節奏
五、課堂練習
1、提問:
(1)你在學習這課生字時有什么發現沒有?誰能告訴大家?
2、聽寫生詞
3、寫一寫:為什么青蛙原來覺得自己很快活,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把握詩中記事寫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點。
2、學習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詩通過記事寫人來抒情,這是區別一般抒情詩的最主要的特色。
2、難點:
詩人在構思詩篇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這一點較難捉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介紹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時母親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胡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貧苦的大堰河家去撫養,5歲時被領回家中讀書,但依然受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的空氣里長大的”。這首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
二、播放朗讀錄音
三、課文分析
1、提問:根據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展脈絡,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些什么?詩人的感情又是怎樣的?
明確:
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與我的關系。感情:懷念與痛悼。
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了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戀與感激。
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一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現實。感情:同情與控訴。
第四部分〔12~13〕: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抒發了詩人對大堰河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感情:謳歌與贊美。
詩,是十分講求意象的一種文學體裁,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所謂“意象”,用艾青的話說就是“純感官的,具體化了的感覺”。是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這四部分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感情線索,那就是詩人對大堰河的摯愛以及對舊社會的痛恨。有了這條感情線索,才使本詩成為一個藝術整體。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記事寫人來抒發的,而這些事又是通過一系列的意象來表現的,這一系列的意象又寫出了人物形象。
2、提問: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來寫?
明確:描寫了一系列圖景,有“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園地、長滿青苔的石椅”,給人創造一種孤獨、凄涼、冷落的意象。
3、提問:在第二部分中回憶了大堰河對我的愛撫,作家是怎樣來表現這種愛的?
明確:詩人不惜筆墨進行了鋪排,先用8個排比句刻畫出8個細節,這8個真切、動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寫得非常具體、充分。還寫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來襯托出大堰河對我的愛。大堰河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勞動是極繁重的,作者用了6個排比句寫出來,然而她卻是“含著笑”,這表明她的勤勞與善良,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種愛是超越了功利關系的偉大而無私的愛,真正的母愛。又通過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意象的描寫,有切糖、夸畫、贊兒,特別是那個夢,表現她具有美麗、豐富的內心世界。
4、提問:在第三部分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寫大堰河的葬斂之薄?
明確:用了“同著……”五個意象,猶如五組電影的特寫鏡頭,給大堰河這一勤勞、善良、普通農村婦女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詩人的感情也升華到了極致。這與前三段中通過塑造大堰河形象來進行抒情不同,作者拋棄了具體的敘述或描寫,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發似的激情。
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艾青曾經多次說過:“詩人必須說真話。”他還說:“詩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別人的心。”這首詩正是依靠真情實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動人的意象,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這點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工具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二、新課引入
教師: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
我們能看見太陽、電燈,是由于它們能發光,光線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我們為什么又能看見人、教室、書本這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呢?這是因為他們能反射太陽、電燈等光源發出的光,這些被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本節我們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規律。
三、新課教學
1.光反射的規律
1、教師:光傳到兩種不同物質的分界面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墻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并在黑板上畫出圖:
教師向學生介紹以下名詞:一點、兩角、三線.
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用虛線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教師: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么光反射時遵從什么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2.2-3,讓從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紙板入射到鏡面上的O點,觀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紙上畫出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復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書: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原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3、講述反射光路圖的畫法:
例:下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學生練習:投影儀膠片。
(1)畫出下圖的入射光線。
(2)如圖,畫出反射光線,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多大?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鏡子和白紙反射太陽光或燈光。
問:為什么鏡子反射的光很強,白紙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們來研究這兩種情況。
教師: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體表面上時的情況如圖: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鏡面反射:每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這個方向的反射光很強,而其余方向無反射光。
演示四:把幾根大頭針垂直插入硬紙條中表示“法線”,把硬紙條任意彎折后“法線”不再平行。(圖上)
強調: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個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們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
教師分析實例:同學們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這是因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發生鏡面反射,光線強度比粉筆字漫反射的光線強。怎樣避免這種情況?讓“反光”部分粗糙,這樣就可以發生漫反射,減弱反光部分來的.反射光,同學們就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粉筆字反射來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義。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掛圖:
這是一幅( )?學生答。
板書:梅花
2、喜歡梅花嗎?你能說出描寫梅花的詩句嗎?
3、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點有( )。指名答。
4、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多少人對梅花情有獨鐘,多少文人、畫家贊頌梅花。今天,老師配合大家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
板書:魂
5、齊讀課題《梅花魂》。
二、探究本課學習思路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以同學們自學為主:
投影出示:
本課教學目標:
1、自學為主,讀懂課文,解決課后思考題。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用——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用~~~~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動?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4、分小組討論不理解的問題。
三、討論講解重點問題
1、小組匯報:
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未解決?
2、小組互助合作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并重點講解以下問題:
⑴ 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哪幾件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課文的開頭與結尾有什么聯系?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① 自由讀開頭、結尾。
② 指名說。
③ 齊讀。
⑶ 課題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樣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節。
② 自由讀。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圖,是為了( )?祖父愛梅花,就是( )。
⑤ 齊讀。
四、指導朗讀
1、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練讀。
2、自由讀文,指名讀(可范讀)。
3、指導讀13節:
⑴ 讀這段應注意什么?
⑵ 指名讀。
⑶ 齊讀。
4、導讀開頭、結尾:
⑴ 學生說如何讀。
⑵ 小組練讀。
⑶ 指名讀。
⑷ 齊讀。
五、總結本文思想內容
六、布置作業
1、讀有關鄉愁的文章。
2、寫摘錄筆記或讀后感。
【板書設計】
品格
梅魂花 靈魂 愛國心
骨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設計理念:我國的文學創作歷來講究一個“情”字。“情者文之經”“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脈,“文”是“情”的載體。可以說,小學語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讀好文章,總能讓人如癡如醉。語文教材正是培養兒童情感的好材料。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兒童的情感世界純真多彩。帶領孩子們在課文表達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在教學中,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種內驅力,學生就能學得主動,學得愉快,這既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保證,也是成功教學的快樂境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瀑布原來的雄偉氣勢和而今的枯竭情景,從而產生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走進過去。
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大瀑布的葬禮》,齊讀一遍課題。大家還記得這條瀑布叫(生: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上節課我們圍繞這場葬禮的特殊之處這個話題進行了研讀,誰來說說特殊在哪里?為什么要給大瀑布舉行這場特殊的葬禮(隨機打問號在瀑布名邊上)這是同學們上節課提出的另一個話題。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繼續研讀。
2、那就自由讀讀這3-8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過去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雄偉壯觀的,現在的卻是奄奄一息的。)根據回答隨機提問:哪些自然段是寫過去的瀑布呢?另外兩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呢?或哪些寫現在的?
二、今昔對比,探尋原由。
1、先請同學們讀三、四自然段,圈劃出描寫雄偉壯觀的詞句,再試著讀出那份氣勢。開始!(圈劃好詞句的,請自由讀讀)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教師點詞語后,下去隨機點讀)
(1)重點指導: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
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它的雄偉壯觀?還有補充嗎?(最大、洶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點紅后三個詞語。
我們讀讀后面三個詞語,來表現它的氣勢。(指生讀)
(2)重點指導:尤其是每年汛期。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售”“馱”“賣”等14個生字,積累“買賣”“出售”“栩栩如生”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討論法
課時安排: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搜集非洲小朋友、動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關圖片,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非洲兒童圖片)談話: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嗎?(非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黑色的皮膚)你們想和他們做朋友嗎?今天梁老師就帶著大家走出亞洲,走進非洲,來認識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書揭題:《賣木雕的少年》區分“買”和“賣”,并指導書寫。
3、從課文的題目中,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大家?
生:買木雕的少年是誰?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是怎樣的木雕?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世界地圖還有非洲小朋友的圖片,直觀形象的讓孩子們初步感知非洲的情況,之后板書課題,讓學生質疑,讓孩子們提出由課題想了解的問題,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認真聽課文范讀。
(1)注意讀準字音,把本課的詞語或是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
(1)提問: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組合作討論,
我到非洲旅行時,開始想要(),但是因為(),只好放棄了,最后( )。
(3)課文圍繞木雕寫了哪些事?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3、交流反饋
在班內交流,個別同學試說,教師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初步朗讀課文,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參與討論,通過教師出示的總結提綱完成內容填寫,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三、再讀課文、識記字詞
1、幻燈片出示本課詞語:
買賣 出售 馱著 構思新奇 五官端正 掏出 飯館 一堆 一模一樣 付錢 標準 牙齒 莫西奧圖尼亞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栩栩如生
2、開火車試讀詞語。
3、整體讀詞語。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并試著分析識記方法。 強調:“售”字書寫時要注意隹字右邊有四橫;“馱”字右邊是大;“館”食字旁右邊不要寫成宮;“辨”字的辨析;“齒”的筆順書寫。
4、考考你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攤點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
(設計意圖: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從字的讀音、詞語的認讀,個別生字的辨析書寫等方面讓學生認讀生字和詞語,以個別讀、開火車讀、整體讀方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識記,加
強學生對生字詞語的積累和運用。)
四、品讀課文、升華情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
2、指名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
3、通過朗讀,你覺得少年是一個這樣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學的地方?
(少年對中國人很友好,朋友之間很尊重對方,熱情、充滿關愛,少年把中國人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師總結:本課我們了解了大瀑布的美麗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聽朋友介紹木雕、然后挑選木雕,接著放棄木雕,最后少年贈送了木雕。認識了一位把中國人當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為這么說這樣做呢?我們下節課來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本課為第一課時,所以要加強學生朗讀的訓練,只有熟讀課文,才能正確把握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感悟少年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初步體會非洲少年與中國人之間的友誼,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作業布置
認真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并把詞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課后認真搜集有關非洲的資料圖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學分享。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體會本文寓準確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能根據天上的云彩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作生動的說明。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說明事物的妙處。
【教學難點】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么,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學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游季節,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么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云識天氣(幻燈片1演示),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二、小組合作預習,展示與評價
(一)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峰巒( ) 一霎間( ) 彌漫( ) 暈頭轉向( ) 月暈( )
崩塌( ) 勻稱( ) 籠罩( ) 薄云( ) 諺語( )
點綴( ) 頃刻( ) 預兆( ) 輕盈( )
2、辨析下面形似字,為其注音并組詞
綾( ) 卷( ) 幕( )
凌( ) 劵( ) 暮( )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預兆:
輕盈:
彌漫:
征兆:
4、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姿態多種多樣。( )
(2)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
(二)初步感知
1、為什么“看云”能“識天氣”?用文中的一句話作答。
2、指出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
(1)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2)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白色的綾紗。( )
(3)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 )
(4)積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云。( )
三、朗讀,整體感知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幻燈片3演示)
四、演讀,理清層次
1、明確任務:各合作學習小組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
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幻燈片4演示)
2、對照課文和幻燈片,各小組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幻燈片5-11演示)
3、小組展示,課堂交流與評價。
4、小結: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明白了它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對我們認識天氣有很大的幫助。課文告訴我們,除了云的形狀,還有云彩也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天氣,請同學對照課文完成表格。(幻燈片12演示)
6、總結:課文用三個小節給我們介紹了兩種通過云來識別天氣的辦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會發現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文的層次也十分明了。(幻燈片13演示)
五、課堂小組合作與探究,展示與評價
1、怎樣看云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主體部分對云和天氣關系作了具體細致的介紹。
(1)閱讀第三節,完成下表
云 名形 態位 置厚 度天氣征兆
卷 云
卷積云
積 云
高積云
(2)閱讀第四、五節,完成下表
云 名變化過程形 狀位 置天氣征兆
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3)閱讀第六節,完成下表
云彩名產生和分布情況色 彩天氣征兆
暈
華
虹
霞
由以上三個表格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看云的 和 來預測天氣,還可以通過看云上的 來預測天氣。但是,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 。
2、課文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并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3、文中第2段揭示了云的形態和天氣關系,它與后面的三個語段是什么關系?句中“往往”和“常常”兩個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4、本文介紹了如此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起來卻感到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六、課外延伸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教師補充。(幻燈片15演示)
3、布置作業:收集并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7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