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必修三《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版必修三《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散文,感情飽滿真摯,語言清麗自然,駢散結合,于整齊之中見參差,和諧流暢,適宜誦讀。所以,教學此文要以反復誦讀為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面對貶謫所表現出的方正高潔的氣節、澹泊寧靜的心態、豁達自適的胸懷,體會文章語言特色。(讀——悟——品)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面對貶謫所表現出的方正高潔的氣節、澹泊寧靜的心態、豁達自適的胸懷。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豁達情懷。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體會文章清麗自然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豈懼竹樓之易朽?”與“度斯樓之不朽。”所蘊涵的作者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與賞析結合。
【教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黃州”這個地名,同學們會想到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賦》和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代表的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正如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所說:“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然而,你也許不知道在蘇軾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學家也曾因直書史事而被貶至黃州,并且,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懷佳作。那位文學家叫王禹稱,那片佳作叫做《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王禹稱,走進他的黃州竹樓,去欣賞竹樓的美景,體悟作者的情懷。(出示課題)
二、預習檢查
1、請同學介紹作者,教師補充。
2、抽查課文誦讀情況:
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其余學生聽讀、并指出錯誤之處。全班齊讀課文。
3、師生共同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疏通文意過程中的不解之處。)
三、解讀課文,體會文章意蘊,理解作者情懷。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我們從《蘭亭集序》中讀出了王羲之對生命的思考,從《阿房宮賦》中讀出了杜牧對統治者的忠告,從《滕王閣序》中讀出了王勃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那么我們能夠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么呢?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誦讀課文,體會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心境與感情。
學生讀后暢談自己的閱讀感悟(談談自己對文章所表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求能夠結合文中具體語段或語句進行挖掘分析,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或發表不同觀點,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與感情。
適時引導。學生討論:
1、課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竹樓視聽之美時,為什么略寫所見之景,而側重于從聽覺角度來寫聲音?(從聲音角度更能體現竹樓的獨特之處,由于竹的共鳴效應,竹樓里的音響效果不同尋常,作者認為這些和諧宜人的美妙聲音“皆竹樓之所助也”,體現作者對竹樓的喜愛,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竹樓環境的清幽寧靜,這正是作者選擇在“雉堞圮毀,蓁莽荒穢”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樓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尋求寧靜,可見作者雖身處困境,心靈卻依然平靜,表現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潔的氣節和處變不驚、淡泊寧靜的心態。)
2、從課文第三段中,我們從作者的閑居生活中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形象?(閑居所著之裝——身披鶴氅,頭戴華陽巾,儼然隱居之示。閑居之樂——讀書,賞景,飲酒,品茶,送夕陽,迎素月,這樣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超然塵世之外,與自然為伍,與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現出作者身處逆境而豁達自適的樂觀情懷和對名利紛擾、富貴宦達的厭棄。身落塵網里,新在從容中。)
3、在課文第四段中,作者將自己的竹樓與四大名樓作對比的意圖何在?(以樓明志。四大名樓高大華麗,卻是藏污納垢之處,我之竹樓雖然簡陋,卻盡顯高雅;聲色歌舞乃昏庸權貴和俗夫之事,非騷人之事;騷人自當持守高潔。于對照之中,再顯淡泊的志趣。)
4、在課文第五段中,“豈懼竹樓之易朽乎?”與“庶斯樓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蘊涵了作者增樣的感情?( “豈懼竹樓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語,四年之間,奔走不暇,可謂命運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無奈與哀怨;也是曠達之語,雖命運多舛然居竹樓一日,就當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憂慮竹樓之朽。“庶斯樓之不朽也”則是對后人的深沉囑托,也是曠達語。天下際遇坎坷卻不肯流于世俗,不肯喪失品格的賢士很多,竹樓為我所建,也是為天下同命運的賢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樓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則意味著不以屋喜,不以己悲的賢士品格不朽。這樣,無論“我”今后命運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圖以自己在艱難中對淡泊清高的執著去感動天下賢士,使得這種品格得到升華。——竹樓不朽,賢士的精神不朽!)
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小結:(課件)
竹樓之美美在寧靜(環境幽靜心靈寧靜)
竹樓之樂樂在雅趣(心歸自然遠離塵俗)
竹樓之雅雅在高潔(環境幽雅為人儒雅情趣高雅)
身處逆境持守淡泊莊重高潔
四、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學生討論:同樣是在黃州,同樣是遭貶謫的命運,同樣是豁達自適的胸懷,蘇軾寄情于雄偉壯麗的赤壁,而王禹則對黃州遍地生長的竹子情有獨衷,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竹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實在不是一種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于潛僧綠筠軒》)鄭板橋說:“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鄭板橋集補遺》)千古以來文人雅士,多樂以竹為對象吟詩作文作曲繪畫,表現狷介人格,展露隱逸意趣。王禹偁被貶黃州,而其地多竹,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來抒發自己的身世之嘆。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竹、贊美竹,而是描寫以竹所構建的竹樓,實際上是他的“心靈宅宇”。
“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這種抒情的方式委婉的表達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顯得含蓄雋永,意味深長。你還能舉出幾例嗎?
示例
畫菊
南宋故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卜算子·詠梅①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五、賞析文章清麗自然、和諧流暢的語言風格。
學生誦讀課文2、3段,說說文章語言特點。(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教師引導:可以聯系本單元所學文章進行比較,發現其異同點。
共同點:都運用了駢散結合的句式。整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參差有致,自由流暢。
不同點:《蘭亭集序》和《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的語言清新雅致,樸素自然;《阿房宮賦》和《滕王閣序》的語言則是極盡鋪排,辭采華美。
小結
清麗自然的語言。(與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
駢散結合的句式。(整齊和諧之中見參差,使語言更加自由流暢)
六、布置作業。自選一種物象,挖掘其象征意義,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篇隨筆。
【語文版必修三《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