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精選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詞并能背誦詞;了解詞的大意,體會詩人憂國憂民、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詩詞、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詞的大意,體會詩人憂國憂民、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詩詞、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習就知,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師:唐詩宋詞是我們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璀璨的明珠,那是數以千計的偉大的詩人、詞人留給我們的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一個。
知曉作者。(新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是著名的抗金將領。他的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溫習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簡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寫作背景并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題目是:書江西造口壁。學生讀題(要求讀出節奏)再揭示本詞的詞牌名——菩薩蠻。問:我們還學過哪些詞牌名?(憶江南·漁歌子·清平樂如夢令……)再度。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次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學習詞創設情境。】
二、初讀詞,感受詞的韻律。
自由讀詞,要求讀準,讀清。個別讀,集體評議。再讀,齊讀。師范讀。學生再讀,齊讀。【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詞,讓學生讀準字音。老師的示范讀,為學生學習讀詞提供方法。】
三、再讀詞,體會詞的情感。
1、輕聲讀詞,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2、學生回答。
四、品讀詞,領悟詞的情感。
是啊!詩人愁啊!他為何而愁呢?
(一)、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1、指名讀。
2、清江,指的就是我們的母親河贛江。
師:詞人看到那滾滾向東流去的清江水,想到中間流淌的是什么?(行人淚)行人中都會有誰呢?(難民、士兵、男女老少……)多少行人淚?請用一個詞代替“多少“。(很多,許多,無數,數不清……)
3、讀詞句,展開想象。
當你讀到這句詞的時候,那無數的行人流的是什么淚?
【設計意圖:通過邊讀邊想象,讓學生走進文本。同時,也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良好體現。】
4、教師引讀:郁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人們失去親人而流下的悲痛的淚呀!
郁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人們逃離家鄉而流下的心酸的淚呀!
郁孤臺下的清江水呀!你流淌的.是子民失去國家而流下的心酸的淚呀!
【設計意圖:老師的引讀把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一次的拉進。那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引導”作用的良好體現。】
(二)、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1、生讀。
2、長安在這兒指當時的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而此時作者卻望不到,他的心情如何?再讀。
3、比較“可憐”
讀到這,讓老師想起我們曾經學過一首詩《暮江吟》中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同樣是“可憐”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有什么不同?而此時詩人可惜的是什么?(可惜的是無數的山擋住了自己的視線,可惜的是那無數的山也阻斷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所以,詩人愁呀!他愁的是如今的國家已經支離破碎。
【設計意圖:通過“可憐”一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那延綿不斷的山巒擋住了作者遙望故都長安的視線,但它擋不住什么?
生讀。那無數的青山擋住了我的視線,還擋不住什么?再讀。(四)、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想著,想著,天色漸漸暗下來。國愁家恨讓詞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的心里怎樣?
生讀。知道什么意思?(余:“我”的意思。鷓鴣:一種鳥,鳥名。它的叫聲悲切,聽起來好像在說“行不得也,行不得也”。)再讀。引讀:
看到那一半是水一半是淚的清江水怎能不讓人愁呀?讀
想到如今的長安只能引頸遙望,而且望不到,怎能不讓人愁呀?讀
想起如今的國家支離破碎,人們顛沛流離,那山林深處傳來的鷓鴣聲,真讓我愁上加愁呀!讀
齊讀詞。同學們,這是辛棄疾,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詞人,讓我們一起朗誦他的動蕩的南宋發出的收復祖國山河的吶喊吧!(配樂朗誦)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復的誦讀,品讀詞句。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讓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生情。】
五、讀寫結合,提高認識。
1、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然后學生匯報)
2、背誦詞。
【設計意圖:語文就是培養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將自己的感觸付諸筆端,培養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是對作者辛棄疾愛國情感的一次很好的小結,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
拓展詩篇,升華情感。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從遠古走來,我們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看到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看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他們一直以天下為念,執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鼓舞著我們!(幻燈片展示詩句)
好!讓我們再次誦讀這些詩句,感受偉人的情懷、英雄的氣魄,讓他們的精神熏陶我們,我們通過努力也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愛國詩句,既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得到升華,又讓學生在知識積累上得到豐滿。】
(學生齊讀)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布置作業搜集愛國詩詞
板書設計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憂國
愁——愛國
憂民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領會韋莊詞“顯而疏”的藝術特色;了解全詞上闋由情而景,下闋由景而情結構的藝術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語言。
②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詞人飽經離亂、輾轉漂泊之苦。
教學重點:
1、了解本詞情景巧妙結合的表達技巧,把握詞中景中情、情中景。
教學難點:
感受詞人思歸而不能歸的深層原因,美景背后的離亂之苦。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說到江南,也許我們眼前會浮現“玉人吹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也許會遙望“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西子湖”,也許會傾聽“舊時堂前的小橋流水”。如果是畫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畫才能畫盡它的.文采風流。那么文人筆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麗的風景呢?江南好,小橋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風流;江南好,杏花煙雨。所以會“人人盡說江南好”,思江南,憶江南,望江南。不知身處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樣的感受?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韋莊的《菩薩蠻》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論世
1、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于蜀。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二人齊名,號稱“溫韋”。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介紹:這是韋莊避亂在南方寫的一首詞,共五首。主要歌頌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人物的秀麗以及對家鄉的思念。
三、設疑自探
1.本次創設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2.詩人開篇即寫“江南好”,“江南好”體現在哪些方面?
3.本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本詞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四、解疑合探
答案預設:
1、(1)意象:春水、畫船、雨、壚邊人、皓腕
(2)意境:清新明麗
2、江南好:
(1)好在景美。“春水碧于天”,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景色(風景)美。(或: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色)從視覺角度寫:描繪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綠,令人心曠神怡。
(2)好在生活美。“畫船聽雨眠”描繪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繪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從聽覺角度寫:聆聽著淅瀝的雨聲,漸漸入眠,十分愜意閑適。
(3)好在人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寫出了江南的人美。比喻生動貼切,極言其皮膚之白皙、細膩,因為賣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動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對皓腕加以特寫。
3、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和人物美,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抒發了詩人漂泊難歸的愁苦之感。
4、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樂景襯哀情 比喻 頂針
五、質疑再探
1、賞析“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體會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的風格。
(1)、客居他鄉的人總是為思鄉之情所苦,這首《菩薩蠻》卻寫道:“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久居他鄉的人都會思念家鄉,作者卻說,不到老的時候就不要回鄉,否則會因為過早離開江南而遺憾、惆悵,從側面表達了對江南極度的贊美和留戀之情,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系,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想還鄉而不能還鄉的苦衷。
寫作背景:黃巢起義之后,藩鎮混戰,韋莊避亂江南長達十年之久。本詞就是他避亂江南時期所作。 聯系作者的寫作背景,當時正處在唐朝將滅之際,中原地區烽火連天,今若還鄉,目擊離亂,只令人斷腸,故惟有暫不還鄉,以待時定。
2、賞析“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當壚賣酒的女子肌膚似雪,如卓文君般美麗。
壚:酒店砌臺安放的大酒缸。《史記·司馬相如傳》:“而令文君當壚。”
《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游人要添興,不入酒家又往何處?而那個時代的詩酒風流生活,是少不了女子的。 酒家女操作用手,所以特寫其“皓腕”。潔白的手腕如霜雪凝成,其美貌自不難想見。為什么只提酒家女呢?賣酒少女猶如一輪明月,姣好而明媚。她攘袖舉酒,雙腕如凝脂如霜雪。是酒色醇香誘人,還是秀色醇美醉人?寫當壚賣酒的江南女子人如月亮般美好溫柔,肌膚似雪。人似月色清麗,腕如霜雪凝脂,酒不醉人,人已醉矣。 (《紅樓夢》里也有這樣的例子,形容薛寶釵“雪白的一段酥臂”。使寶玉頓時成了一個呆雁。)美女加美酒,已經融入江南人的血液,成為江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客居于此,樂不思歸。
總結: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的風光美和人物美,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以樂景襯哀情,抒發了詩人飄泊難歸的愁苦之感。表面上似乎盛贊江南的無限風光,接天秀色,但無論它“水碧于天”也好,“人秀似月”也罷,讀來總覺那一抹有鄉不得還,有家不得歸的離愁怨意深切入骨,總也擺脫不得。
六、運用拓展
比較鑒賞: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詞三首,試比較白詞和韋莊此章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簡析:兩人的詞都用簡潔清新的語言勾勒了江南風光秀麗的圖畫,并融進了深深熱愛、依戀江南的感情。韋詞在依戀江南的同時,還表達了漂泊難歸的愁苦之情。白詞是用清麗淡雅的語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韋詞把人物形象的刻畫也納入其中,更有了一種冶艷意味。可以說,白詞呈現的是江南山水圖,而韋詞是江南仕女圖。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簡單介紹溫庭筠,讓學生能基本說出“花間詞”和“溫韋”的詩詞風格。
2、通過分析,讓學生能感受并說出詞中的人物形象(慵懶的女子形象),并進一步體會人物內心的孤寂無聊。
3、介紹詩詞中運用的表現手法,能讓學生基本把握詞中的白描和反襯手法,并能結合具體詩句作一定的鑒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關于“詞”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體詩。詞起源于民間,中唐后較多文人從事創作,晚唐五代趨于繁榮,極盛于宋代。 “詞”的別稱:詩余、曲子詞、樂府、長短句等 分類: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詞有“詞牌”。一段稱為一“闋”。
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二、唐五代詞
(一)花間詞
所謂花間詞派,因后蜀趙崇祚所選編的詞集《花間集》得名。花間詞是以唐詞人溫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征的詞派。共18人。這些作者中溫庭筠、皇甫松為晚唐人,其余多數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溫詞秾艷華美,韋詞疏淡明麗,代表花間詞派的兩種風格。“溫韋”并稱。
(二)南唐詞
南唐詞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馮延巳為代表的詞派。南唐詞,特別是后主李煜的詞,與花間詞相比,境界有所擴大。
宋詞在風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約派兩種: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蘇軾和辛棄疾,詞風雄渾開闊奔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詞風纏綿細膩,多寫兒女風情,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狹窄。
三、知人論世:
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范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艷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金荃集》,存詞70余首。
四、《菩薩蠻》
(一)誦讀詩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詞的大意
繪有山形圖畫的屏風折折疊疊/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后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三)整體把握
這首詞中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描寫了什么樣的生活情景?
描寫美麗而又寂寞的貴族女子晨起梳妝的生活情景。
五、詩歌鑒賞
(一)上闋
1、“小山重疊金明滅。”寫什么?
“小山”是屏風。一般的屏風,都是六扇相連,故云“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寫早晨的陽光。由室內裝飾小屏山寫起,敘述畫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時間為旭日東升。女子慵懶,不想早起,閨中寂寞。
2、“鬢云欲度香腮雪”寫出什么姿態?
初起床,頭發零亂未整要遮掩臉龐。把鬢發擬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賦予烏溜溜的鬢發以一親芳澤的意念。賦予靜態以動態美。
3、“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展示女子什么心態?
懶洋洋起床,慢悠悠畫眉梳妝。展示怨婦的愁緒和不得不妝扮的愛美心理,其中一個“弄”字,更彰顯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顏的心理。
鑒賞“懶”“弄”“遲”三個字的妙處。
“懶”寫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態。
“弄”寫出女子反復擺弄欣賞,極度要美,又無限幽怨的情態。
“遲”對應“懶”,渲染了女子無情無緒的神態。
(二)下闋
1、“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寫什么?
美人手持小圓鏡,面向大圓鏡,顧盼著頭發上的簪花,足見其美化自己容顏的細心和耐心。容顏美麗動人。
2、“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僅僅是寫女子穿衣嗎?
這只是孤芳自賞,容顏如花,但穿衣時看到繡在衣服上雙對的金鷓鴣時,臉上多了哀愁。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寫作手法。
3、“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
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
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
結尾兩句,說她穿上短襖,看著一雙雙用金線繡成的鷓鴣出神。鷓鴣尚懂得成雙成對,而人呢?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是成對的鷓鴣,寫出了女子的追求,愿雙雙對對,愿做鴛鴦不羨仙的理想。
六、總結
藝術風格:綺麗香艷、婉約柔媚。這首詞客觀地描寫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動作,似乎不動一點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細細體味,詞人匠心獨運地選取了一些能表現主題的鏡頭,含蓄地表達中心。此手法為白描手法。
本詞通篇寫閨怨。寫一位美人晨起化妝的情態,用白描手法。因為閨怨而慵懶,遲起、梳洗、畫眉、簪花、照鏡、穿衣。
首寫少婦所居富麗華貴的環境,繡屏掩映,陽光明滅。次寫初起身時鬢發散亂容態。“懶起”二句,敘寫起身下床后畫眉、梳妝的動態。/“照花”二句,承上啟下,寫出梳洗已畢,對鏡簪花,鏡中人面交相輝映,愈增容色艷麗。最后兩句點出少婦更換新繡羅衣,發現衣上繡的雙雙鷓鴣鳥,引發孤獨之感。
七、問題探討
試推想這首詞背后可能的隱含著的主旨(或寫作動機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稱詩言志,知人論世——屢試不第,坎坷終生。
流露出詞人懷才不遇之感。
這慵懶美麗的.女子,正是作者內在被壓制著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愛惜自己的美好品質,不能因一時挫折就墮落、放棄,這正是士大夫讀書人品格上的操守:窮則獨善其身。這或是溫自我之寫照和志氣的砥礪。
八、比較閱讀
(一)韋莊《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結合注釋自讀,思考:
1、詞人當年為避戰亂漂泊江南。一般說來,漂泊他鄉的游子總因不能還鄉而愁緒滿懷,詞人為什么說“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里?)
2、怎樣理解“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因為江南有美好的風景、寧靜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詞人正是抓住這最能代表江南水鄉的三大特征寫出了詩意江南、悠閑江南、魅力江南。詞人的優美想象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令人向往與陶醉的水鄉世界。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在貌似不愿還鄉的正話反說中傳達出了他對故鄉的難以忘懷之情。詞人盛贊他鄉之美,并認為應該在此終老,但結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還鄉”(言下之意老了還是要還鄉)的矛盾語,再加上“還鄉須斷腸”一句的凄楚,就更襯托出那正處于動亂之中的故鄉在詞人心頭的分量與地位。
原來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土人情,是為了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憂時傷亂之痛、思鄉懷人之情。他贊江南,卻是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鄉,在盛贊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著懷鄉的凄苦和悲傷,這不能不令人潸然淚下,這正是此詞詩意醇厚,能深深打動讀者的關鍵所在。
(二)比較閱讀
溫庭筠、韋莊這兩首詞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溫詞----意象綿密,富艷精工——“密而隱”;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朗”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宋詞之旅。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的長江黃河,至今滋養著我們,在這里,我們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纏綿婉約;能聽到“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悲憤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無論何時何地,隨口吟詠一首詩詞或其中的名句,都會讓我們心中激蕩,充滿詩意。下面我們一起誦讀辛棄疾的一首詞《菩薩蠻》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生于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統治地區。
三、解題:
菩薩蠻:詞牌名。書江西造口壁:是標題。書:寫。寫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詞。造口:在江西萬安西南。這是一首懷古傷今詞。本詞寫于孝宗春熙三年(1176年)春。
同學們先自由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分詩,七分讀,要用心體味,帶著感情去讀。
(學生自由朗讀,揣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個別學生讀,教師點評)
(學生齊讀)。
四、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體現詞人內心情感的詩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詩人的情感:愁!(板書)
2)是什么直接勾起了詩人心里的愁?
明確:鷓鴣。
教師提示:這句詩“愁”有什么含義呢?是愁其國破家亡,是憂國憂民。
“聞鷓鴣”,表示要像鷓鴣“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樣投奔南宋,留在南方,絕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堅定了自己的報國志向。
辛棄疾的理想雖然是想報效國家,但實現不了這報國之路。因此一種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之愁涌上心頭。
一個“行不得也哥哥”就把他那種怎樣的情感點了出來?
明確:(板書:自憂)對,這就是他對自己無法報國的憂憤之情!
2)除了這種自憂情感外,本詞還有沒有其他情感呢?(憂國憂民的情感)
那能否在詞里面找出這方面的詩句?
明確:中間多少行人淚。(板書: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
A.理解“行人淚”
明確:逃難民眾的淚水。詞人身臨隆禧太后被追之地,聯想到當時南宋的命運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國恥未雪,悲憤填膺。“行人淚”概括了當時千千萬萬逃難民眾種種災難,也包括了許多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愛國志士的悲憤。
②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明確:二愁是無法望長安。(板書:憂民——無法望長安)
B.長安代表什么呢?為什么無法望長安?
明確:北宋都城:汴京。收復故都,收復失地,恢復民族尊嚴。:無數青山的阻礙。面對眼下所見證的悲慘史實,想到當立腳點南宋王朝的政治現實,凝望汴京,追思北宋盛時,懷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望”“可憐”兩個詞寫出了無限的忠誠,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
3)教師小結:這濃得化不開的愁成了辛棄疾的心病,究其一生,他毫不放棄地尋找解決心病的機會,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這種精神在詞中有沒有體現?
明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數山”可以遮住人們眺望故國的視野,但卻不能阻擋日夜東流的江水。
問:詩人是不是單純寫自己所見到的景?怎樣體現辛棄疾的'精神?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發表意見)
明確: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動,以自然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認識,含義深厚。這兩句詩含蓄地傳達了詞人對抵抗外敵,光復山河的堅定意志。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祖國的統一是主流。
(教師點評、總結學生的意見)
小結:眼前的無數山,擋得住的是詩人的視線,但擋不住詩人愛國、報國的心!盡管詞人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盡管他受到南宋君臣猜忌,一生不得重用,在被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
但他卻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從沒被挫折打敗,縱使壯志難酬也要酬!
五、概括上片下片內容
六、概括主題
七、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辛棄疾的《菩薩菩》,傾聽了他在動蕩的南宋發出的收復祖國河山憂國憂民的吶喊,也深切體會到他那種“把吳釣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沉重嘆息,!這聲吶喊,這一聲嘆息,響徹云霄,響徹我們的心靈,成為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從遠古走來,我們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也看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林則徐,看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他們一直以天下為念,執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鼓舞著我們!
八全文板書
自憂——報國無門、壯志未酬
愁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恢復中原
必勝信念
憂民——無法望長安
八、完成課后練習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5
學習目標:
1、鑒賞詩歌
2、感知“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為什么要學習古典詩歌?
明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途徑——鑒賞。
(二)作者
溫庭筠,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花間詞的'開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詞“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三)切入詩歌
1、結合小注,自讀。
提醒注意:一個詞語有幾種不同的注解,詩無達詁。以小注②“小山”為例,結合導學案二—2分析證明此處理解為“眉”更好。
2、齊讀,整體感知內容(鑒賞第一步,參見導學案三—1),結合詞意給“女性”添加定語并作具體分析(指導學生完成)。
貴族、美麗、寂寞
整合答案:這首詞刻畫了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形象。
3、導學案三—2(先解析題目,明確這是考察對藝術手法的把握,這也是鑒賞的第二步),討論完成。
描寫:肖像、動作(細節)、著裝
4、導學案三—3,試由學生自由分析體會。
明確:所謂“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便是指詩歌內容多以描繪女子閨中生活情態為主,帶給人女性化的審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邊的分析過程及結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賞析文字,由學生完成。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鑒賞全詞通過傳神的神態、容貌、動作的描寫來曲折細膩地刻畫人物內心活動的手法。
2.把握全詞反襯手法的運用。
3.解溫詞的語言風格,正確評價其思想價值。
教學重點:
1.鑒賞刻畫描寫人物的方法。
2.鑒賞詞中關鍵字詞。
教學難點:
1.學習把握反襯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為什么要學習古典詩歌?
明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途徑鑒賞。
二、簡介花間詞和南唐詞
唐五代詞主要有花間詞和南唐詞兩大詞派。
(一)花間詞派是以晚唐詞人溫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征的詞派,溫韋外尚有薛昭蘊、牛嶠 、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等共18人 ,后蜀趙崇祚將此18人詞編為《花間集》,故名。亦稱作西蜀詞派。
溫詞秾艷華美,韋詞疏淡明麗,代表該派的兩種風格,其他人的詞作多蹈襲溫韋余風。
(二)南唐詞以宮廷為中心,以君臣為主體,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馮延巳)為代表,他們憑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情趣,以及獨特的個性稟賦和情感體驗,賦予南唐詞獨特的感傷情調和開闊的詞境,確立他們結束花間開啟北宋的承上啟下的詞史地位。
(三)花間詞派,向來是溫韋并稱。溫詞如周昉、張萱筆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結綠,韋詞如吳道子筆下的淡妝美人,疏朗清秀;溫詞如富麗堂皇之牡丹,韋詞如清新明麗之芙蓉。溫詞多密而隱,富于美感的聯想;韋詞多顯而疏,易于直接觸發情感的感動。
同學們可以通過對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和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學習,用心體會溫詞和韋詞以上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
三、作者簡介
溫庭筠,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花間詞的開山鼻祖,奠定文人詞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四、鑒賞詩歌
1、結合小注,自讀。
提醒注意:一個詞語有幾種不同的注解,詩無達詁。以小注②小山為例,分析證明此處理解為眉更好。
2、齊讀,整體感知內容,在這首詞中,塑造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結合詞意給女性添加定語并作具體分析(指導學生完成)。
貴族、美麗、寂寞
整合答案:這首詞刻畫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形象。
3、在這首詞中,作者是如何來表現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先解析題目,明確這是考察對藝術手法的把握,這也是鑒賞的第二步),討論完成。
描寫:肖像、動作(細節)、著裝
4、結合這首詞,談談你對綺麗香艷、婉約柔媚這一風格的認識。
明確:所謂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便是指詩歌內容多以描繪女子閨中生活情態為主,帶給人女性化的審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邊的分析過程及結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賞析文字,由學生完成。
明確: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感情深藏不露,但可以從懶、遲的動作中窺探出,又可從她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中發現原來她是一個孤獨寂寞的女子。此詞正是通過描寫一個女子晨起梳妝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表現她慵散無聊的心緒,自矜自憐的情懷。
6、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一句運用什么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明確:反襯。
看似平常之筆,實是絕妙的反襯手法。女主人公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卻是成雙成對的金鷓鴣,這不僅給她哀怨的心緒添上幾分酸楚和難堪,也點出她追求的是成雙成對、愿做鴛鴦不羨仙的理想。
規律總結:
襯托的概念
為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襯托又分為兩種形式:
1.正襯; 2.反襯。
方法指導:
如何解答襯托類題目?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襯體作主體的陪襯,突出主體。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于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而悲傷的心情。古詩中常見的一些藝術辯證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互相形成對比映襯,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最后兩句: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以成雙成對的鴛鴦襯托出人孤寂的心情。反襯也叫反映,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面作背景,烘托主體。
石頭城(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析】本詩題為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
烏衣巷(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析】本詩與《石頭城》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詩通過烏衣巷周圍景物雜草叢生,野花點點,夕陽斜照,舊時燕飛入普通百姓家寫出烏衣巷已不是昔日的烏衣巷,今日的烏衣巷一片荒涼,昔時豪門世族已不復存在。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然;也可以用側面描寫的.手法,通過對其他事物的描寫,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而且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作者對雪景的描寫可謂一絕,用的就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正是寒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仍舊迎著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卻下得緊,這是從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風猛;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那間草亭已被雪壓倒,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這是從側面入手,通過寫草屋的搖振、倒塌,火種的浸滅來間接突出風雪之猛烈。兩種描寫手法的結合,使風雪的特點更為突出。
知識遷移:
對比和反襯的區別:
這兩種手法雖然都同時出現正反兩個方面,但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反襯只突出一個方面(正),另一個方面(反)只是作為陪襯。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詩中盡管同時出現噪鳴和靜幽,但作者主要表現的是林靜和山幽,寫蟬噪和鳥鳴的目的只是為陪襯,因為蟬和鳥的聲音聽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靜。對比則不同,正反兩個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如梅堯臣的《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全詩句句對比,作者既要表達陶者的勞而不獲,又要表達剝削者的不勞而獲;既有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又有對剝削者的憎惡。兩相對照,鮮明而強烈。
課堂訓練
1、詞,又稱 、 等,濫觴于 ,興盛于 ,主要有 和 兩個大的流派。
2、溫庭筠,字 , 派之開山鼻祖,與 并稱溫韋。
3、拓展閱讀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ruó)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1) 試分析皺字的好處。
(2)試比較本詞與溫詞《菩薩蠻》的異同。
五、小結。
六、布置課后作業。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7
教學目的:
1、把握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疏”)的語言特點。
2、體會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藝術效果。
3、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4、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學重點:
1、熟讀背誦這首詩,簡要了解韋莊。
2、鑒賞這首詩似直而紆的表達藝術。
教學難點:
1、理解花間詞直抒胸臆,卻又盤旋郁結的抒情方式。
2、了解這首詞贊美江南,同時借對江南的贊美和斷然勸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處,也反襯游子不能返鄉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節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白居易的《憶江南》,請同學背誦這首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這是白居易贊美江南的詩句,今天我們來學習韋莊的一篇贊美江南的詞作《菩薩蠻》。
二、詩人及背景介紹:
1、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代詩人韋應物四世孫。韋莊生活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再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59歲舉進士,72歲幫助王建創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禮部侍郎同平章事。他的詩詞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黃巢義軍攻入長安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影響極大,被稱為“秦婦吟秀才”。在詩壇上與溫庭筠其齊名,并稱為“溫韋”,是“花間派”詞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間派:
后蜀趙崇祚收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位詞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詞,編成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取名《花間集》,后人將這十八位詞人的作品稱為“花間詞”。花間詞的題材,很有為花間月下,男女之情,還有極少部分是詠史征戍、行旅寫景。風格以辭意婉約,香軟浮艷為主。
3、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詩人早年浪游江南時所作。韋莊浪游江南時,共寫了五首以《菩薩蠻》為題的詞。這五首詞的.內容、情意、風格相近。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三、感知詩歌:
1、指定學生誦讀詩歌:
2、教師評點,并指導誦讀技巧:
這首每兩句換一次韻,且平仄重復回環,有復疊之美。誦讀時平聲音應拖長,稍做停頓;遇仄聲時則應急促一些。
3、再次請學生誦讀:
4、全班齊讀:
5、學生合作完成詞意的理解:
四、賞析詞作:
1、詞作開篇說到“人人盡說江南好”,那么大家結合詞作說說“江南好”“好”在哪里?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歸結起來“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是哪三方面?
一言以蔽之,江南不僅風景美|生活美,而且江南|人更美。
3、正因為江南風景美、生活美、人美,所以才有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建議。大家有沒有想過,人人都說江南好,這里的“人人”有沒有包括詞人自己?
沒有。
4、也就是說,這是人們在做詞人的工作,勸詞人就終老在江南。大家想想人們是針對詞人什么想法而做他的工作?
一定是詞人想念家鄉,萌生了離開江南回到家鄉的念頭。人人這么說,實際上是勸阻詞人。
5、詞人韋莊是北方人,游子思歸是符合常情的事情。所謂“落葉歸根”“美不美家鄉水”。作為旁人或朋友勸止詞人歸家是不合常理的事,人們為什么不合常理地勸阻他北歸?
詞人一定有不能回鄉的苦衷。
小結:所以詞作開篇就由衷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南水鄉的依戀之情。也很含蓄地表達了有家不能歸的苦衷。這種寫法我們稱之為“似直而紆,似達而郁”(表面顯得直率,其實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達,而內容其實沉郁)。
6、“未老莫還鄉”中“莫”是什么意思?
不要。
7、“莫”“不要”是表勸止的話語,那么這勸止的話語又是針對什么事情?
詞人想回鄉,朋友勸阻他“莫”。
8、所以“未老莫還鄉”這句詩包含了三層意思,說說是哪三層?
詞人想回鄉。
朋友叮嚀囑咐他“莫”。
就是回鄉的話也等到年老后。
小結:這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的感情。
9、結合全詞說說“還鄉須斷腸”的原因?
游人沒到老年就不要離開江南回到故鄉,否則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會后悔不及。(當然詞作主旨只停留這個層面就對詞作理解顯得膚淺。)
詩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鎮割據,戰爭連連,曾在江南避亂達十年之久。如果這時回到那彌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一定會有斷腸的悲哀。
五、詞作主旨:
這首詞表面稱嘆、歌頌江南美景,實際是含蓄地表達思鄉之情,反襯出游子有故鄉而不能歸返的苦衷。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鑒賞詩歌
2、感知“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為什么要學習古典詩歌? 明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途徑——鑒賞。
(二)作者:
溫庭筠,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與韋莊并稱“溫韋”,花間詞的開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詞“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
(三)切入詩歌:
1、結合小注,自讀。 提醒注意:一個詞語有幾種不同的注解,詩無達詁。以小注②“小山”為例,結合導學案二—2分析證明此處理解為“眉”更好。
2、齊讀,整體感知內容(鑒賞第一步,參見導學案三—1),結合詞意給“女性”添加定語并作具體分析(指導學生完成)。 貴族、美麗、寂寞 整合答案:這首詞刻畫了美麗而寂寞的貴族女子形象。
3、導學案三—2(先解析題目,明確這是考察對藝術手法的把握,這也是鑒賞的第二步),討論完成。 描寫:肖像、動作(細節)、著裝。
4、導學案三—3,試由學生自由分析體會。 明確:所謂“綺麗香艷、婉約柔媚”的風格,便是指詩歌內容多以描繪女子閨中生活情態為主,帶給人女性化的審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邊的分析過程及結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賞析文字,由學生完成。
(四)板書設計:
菩薩蠻 溫庭筠
目標:
1、鑒賞詩歌
2、感知風格
(五)作業:
參見導學案與《謁金門》的比較閱讀。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通過抓關鍵詞來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詞人想表達的深層意蘊;
3.學會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來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學時長: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預習,學生收集關于這首詞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的相關資料。)
(一)新課導入
以畫入詩,明確畫是用線條和色彩來塑造形象,而我們詩詞是以文字來塑造形象。
幻燈片展示圖畫:柳宗元《江雪》
師:欣賞這幅畫,同學們有沒有聯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一首詩呢?
生:……
師:你們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應該能抓住畫中的人物)
師:同學們很聰明,畫是用線條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們的詩詞是以文字來塑造形象。二者之間有沒有某種聯系呢?這個問題咱們暫時擱置,今天我們新學一首溫庭筠的《菩薩蠻》,看看這首詞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讀課文,析形象
師:咱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生:誦讀課文,進入詩詞境界
師:讀完這首詞,說說這首詞寫什么呀?
生:(各抒己見,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妝……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回文本抓字詞)
師:噢……原來這首詞是刻畫了一個人物形象,而且還是個女子形象,同學們還知道了詞中寫到這個女子起床梳妝打扮的全過程。那這個女子有什么特征呢?來,咱們再來讀一讀,同學們再關注得深入一點。
生:齊讀課文。
師:再讀課文之后,說說該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懶……
師:何以見得?(指導學生回到詞中去找一些刻畫人物最具表現力的詞。)
生:……
師:(幻燈片展示關鍵字詞)
重疊:(相同的東西)一層層堆疊。
明滅: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用“顰”字來加深對“重疊”和“明滅”的理解。)
度:飛越,這里是紛披、散落之意。(這里形容頭發蓬亂,絲絲裊裊,半掩著面容,呈飛飄之狀。)
懶:慵懶。
遲:動作遲緩。
師:師(總結歸納):同學們,經過剛剛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用得精妙的字詞在詞性上都有規律可循。比如他們大都是些什么詞?
生:動詞、形容詞。
師:很好!剛才品讀的經驗告訴我們,分析詩詞的形象、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把握詩詞的主題情感,要重點關注詩句中的那些能夠傳情達意的動詞和形容詞。
換而言之,把握住詩句中的精妙的動詞和形容詞,將有助于更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題情感。
(四)三讀課文,悟情感
師:比如,三、四句寫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動:懶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學們帶著詞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復的誦讀三、四句,找出最能體現主人公情感的兩個字。
生:大聲誦讀,應該較容易的尋找到。
“懶”字和“遲”字,其詞人雖無一字寫情,卻句句含情,言有盡卻意無窮,這就需要我們在鑒賞時能夠充分調動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竭力去體會其中豐富的意蘊。同學們試想想,自古女子都愛美,詞中主人公卻懶得打扮,這“懶”和“遲”透露了她怎樣的心情呢?(該形象傳遞出怎樣的情感?)
生:(惆悵、郁悶、抑郁)
師:如此絕世美人為何惆悵?
①深閨寂寞。“女為悅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的詩句: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紅顏易老,青春難駐,只怕跟花兒一樣,易開易落啊!
③盛年獨處。“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詞人沒有精工刻畫女子穿衣的動作,而是把視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羅襦”的圖案上,為何?有道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師:由此可見,對于刻畫人物形象的詩詞來說,那些能夠傳情達意的關鍵詞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它們才是詩歌的靈魂所在。
師:同學們剛剛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請諸位不妨再想想,溫庭筠一大老爺們,怎就如此了解女兒心思呢?而且刻畫的還是個極美卻極惆悵的女子?
生:……
師:同學們鑒賞詩詞不要忘了其根本——“詩言志”,所有的詩詞無論塑造什么形象,最終都是借以表達詩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們分析詩歌的形象,不僅要分析詞人刻畫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詞人自己這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終記住言為心聲,詩山詞海,聲聲傳情。那么剛剛那個問題,同學們可否結合詩人生平和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來談談你的認識呢?
生:……
師:詞人表達了:對這種女性慵懶之美的贊賞,對青春年華虛度的感傷和惋惜,對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悶。別忘了“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
(四)朗誦全詞,練表達:
經過剛才一番探討,相信同學們對這首詞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課初擱置的那個問題。畫是用線條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詩詞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間有無關聯呢?后人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其實每一首詩都應該是一幅畫,讀者讀詩時,浮現在腦海中的那副畫。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展開充分的聯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語言,描寫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畫面,尤其要注意重點將剛才我們分析過的最精妙的字詞突顯出來。
生:創作,選取兩三個同學來展示。
師:評價(對學生創作中,表現出重點字詞,突出主題情感的地方要重點評)。
(五)課外拓展:
賞析溫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詞中哪些詞用得精妙?詞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賞析08-18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6-03
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譯12-02
菩薩蠻辛棄疾拼音02-15
菩薩蠻翻譯辛棄疾02-02
菩薩蠻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