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故事的內容及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熟讀的基礎上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熟讀感悟,聯系生活實際深化理解。
教具:投影、書、課外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刻舟求劍》這則寓言,誰能說一說,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生回答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鄭人買履》。
齊讀課題。
這則寓言的作者是韓非子,誰能介紹一下你預習到的關于他的一些事。生回答
二、理解課文
(一)讀準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同學們現在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讀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糾正字音度duó度dù
2、學生再讀課文,注意那些你把握不準的字的讀音。
3、指名讀課文,糾音,
4、齊讀課文,讀出停頓
(二)、再讀課文,讀懂理解
1、看來同學們已經能夠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書中給的譯文,結合譯文,以小組為單位一句一句相對應的來理解課文。把你們小組有爭議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咱們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2、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課文,提出有爭議的或不懂的。
3、生一句一句的翻譯課文。
4、用自己的話講暈則寓言故事。同桌互講,全班講。
三、感悟寓意
1、討論:為什么鄭人買不到鞋?
引導理解寓意,有道理即可。
適時板書:不知變通,墨守成規,不講實際……
2、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3、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課文借一個寧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后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后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后兩部分的內在聯系都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引發思考。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工具書和課后注釋,理解故事內容,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并能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將全文譯為白話文。
2、結合圖畫,能講鄭人買履的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2、剖析生活中類似的事例,凈化學生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字義,將文言文譯成通順、完整的白話寓言故事;
2、理解兩則寓言故事內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學策略與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詞、義,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譯成白話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漿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床前。”(出示課件1)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好嗎?
生:鞋
師:你們真聰明!那誰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則與履有關的寓言故事——《鄭人買履》(板書課題)。
二、板書課題,指導書寫。
“履”指導書寫:“第三筆要長一點,這雙鞋才能蓋住腳”“最后一筆是捺,和第三筆的撇相呼應,這樣平衡,這雙鞋穿起來才走得穩”學生寫寫練練,師巡視。板書“鄭人買履”,“這個寓言故事是兩千多年前法學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寫的,韓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說說。(出示課件2)鄭人就是古時候鄭國的一個人,那么從題目上你知道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什么事嗎?(一個鄭國人買鞋的故事)
三、質疑課題,讀通課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會千古流傳。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探究什么樣的問題呢?(學生質疑)看來,我們得好好讀讀寓言,把這些問題弄個水落石出。我們先一讀寓言,大家認為初讀寓言應該讀幾遍?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學生回答)師肯定要求:不管幾遍,只要把寓言讀正確,流利,也就是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讀通寓言就可以了。聽明白了嗎?現在我們先一讀寓言,開始。
2.學生讀課文,師巡視。
3.師檢查一讀情況:讀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師提出“度”的讀音問題。大家看文中有幾個“度”,分別讀什么能辨別出來嗎?(學生先交流讀音)師告知讀音規律:這是個多音字,在表示“動作”的時候,它讀“duó”,在表示尺度的時候讀“dù”,誰愿意讀課文幫大家把這個字音區別開來?指名讀書,檢查讀音和節奏,指導學生把書讀正確。
四、理解寓意,讀懂課文。
1. 看來大家一讀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讀通是不夠的,我們還得二讀寓言,把書讀懂,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現在做個選擇題:你們讓老師當服務員還是講解員?講解員就是一句一句講解,幫助大家理解課文:服務員就是你們自己結合注釋理解,遇到不懂的問題舉手示意,我這個服務員隨叫隨到。(學生回答)看來你們的自主意識很強呀,老師喜歡你們這樣的學生。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理解寓言:
2.學生二讀寓言,師巡視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
3.交流匯報。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個詞,或發現了什么問題都可以和大家交流匯報,“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相信連老師在內我們這么多臭皮匠一定會賽過幾個韓非子的。(出示課件3)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在交流匯報的同時指導朗讀)
交流回報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之”的含義,(點擊課件4)并指導學生說說寓言的大致含義。交流完畢再讀寓言,師引導學生抓住寓言中的對話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師:同學們,這則寓言故事雖然很短,但描寫準確,生動,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語言描寫得生動傳神,并且給我們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幾句人物語言的描寫?對了,總共3句,我們先來看第一句怎么讀?大家讀的時候要結合全文去讀。
(1)第一處:“吾忘持度!”可用遺憾后悔的語氣,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語氣,還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處:“何不試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語氣,也可用旁觀嘲笑的語氣,還可以用氣憤責備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處:“寧信度,無自信也。”可用執拗可笑的語氣,可用傲慢無禮的語氣,可用懊惱生氣的語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讀寓言,表演再現。
1.大家都讀懂了寓言,接下來老師希望同學們把這個寓言故事變成自己的故事,你們可以選擇講故事給別人聽,還可以幾個同學組合,把這個故事用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表演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文言文說。下面就請同學們開始準備,待會兒我們來匯報,看看哪個同學故事講得生動,哪組同學創作的課本劇最有創意,合作得最愉快!現在開始。
1.學生活動,師巡回指導。
2.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六、談思說解,升華感悟。
師采訪表演鄭人的同學:這位鄭人,請你從兩千多年前回到21世紀,此時你最想對所有的人說些什么?(學生發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最想對這位鄭人說些什么呢?(學生交流感受)同學們,鄭人買履的故事許多人看了這篇寓言,大概都覺得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傻得實在有點可笑。但笑過以后仔細一想,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并不少見。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卻讓父母幫助做。在學習上,應該自己做的數學題,卻不動腦而去抄襲同學的作業。相信習慣、理論、成規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據實際得出的體會與結論,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許多場合、許多人身上。
最后,老師想用歌德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課件5)
歌德說得好:“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
這句話是說,具體的現實永遠高于理論的教條。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3個認讀字,3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
3.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教材簡析:
《鄭人買履》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出現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它敘述了一個寧愿相信自己的腳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的鄭國人的故事,諷刺了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簡短有趣,用鄭人的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事情經過,鄭人因不相信自己的腳而返回家拿尺碼,最終因“市罷”而“不得履”。第二部分,借鄭人與路人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引讀者深思。前后兩部分的內在聯系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引發思考,揭示寓意。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
2、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教具準備:
1、預學單(見附錄1)
2、課件
設計總述:
《鄭人買履》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出現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小學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這樣的:“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而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講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時提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
根據這些要求,作者在設計《鄭人買履》時,有一個中心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今天學的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我使用最多的一個方式就是誦讀,通過自讀、互讀、抽讀、練讀、齊讀等各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了解意思,品味韻味。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注重給學生一些文言文學法的浸潤,如要把古文讀通順、讀出韻味來,要參照譯文來理解故事,邊想著意思邊背古文會更容易背誦等。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咱們今天要學習《寓言二則》其中的一則,這也是咱們小學階段第一次學習文言文寓言,來,齊讀課題。
2.師: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鄭人買履”是什么意思?【解題】
生:鄭國人買鞋。
師:你從課題哪個字讀出了鞋子的意思?再好好讀課題——
3.師:《鄭人買履》選自《韓非子》,關于韓非子這個人與《韓非子》這本書,哪位同學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
4.師:知道嗎,韓非子是韓國國公的兒子,他的父王卻不認可他的政治主張,他就把自己的思想寫成了《韓非子》一書,結果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大力贊賞,《韓非子》這本書也成了歷代帝王必讀之書。厲害吧,那我們趕緊來讀讀他的《鄭人買履》吧。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自讀: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是一篇文言文,老師建議大家一定要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自己讀通了才停。
2.正音:剛才我巡視的時候發現,這兩個字音部分同學還有點問題,誰能來讀給大家聽?這一課還有一個很難的多音字,一起來讀讀。【讀準字音】
3.同桌互讀:把這幾個字放回課文,讀給同桌聽聽,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了。
4.抽讀:已經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了,誰敢站起來大聲地讀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都像他那樣讀讀,這一次,注意斷句。
5.齊讀:練好了?拿著書,我們一起來——【讀通句子】
大家每一個字音都讀得很準,課文讀得很流利,而且還讀出了古文的一點點韻味。但是,把古文讀流暢了,只是我們學習的第一步。
三、參照譯文,讀懂故事。
1.出金鑰匙:要深入理解課文,我們還需要一把金鑰匙,接下來,我們就用它來繼續學習。請同桌兩人,一人讀古文,一人讀譯文,一人一句,讀完以后,交換再讀。明白了嗎?開始。
2.準備好接受檢查了嗎?我來讀古文,你來讀譯文,準備。
3.敢跟我換一換嗎?
4.現在大家讀懂古文的意思了嗎?好,那《鄭人買履》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請你先自己說給自己聽聽。我要抽一個同學。【古文、譯文互讀,了解故事大意】
你把金鑰匙用得很好,故事講得真清楚!可是我有個小疑問想請教你,課文里,這個字,為什么第一處讀duǒ,后兩處讀dù呢?【浸潤學法:古文中的多音字需要根據它的意思來確定讀音。】
四、梳理情節,揭示寓意
1. 你不僅會講故事,還很會讀書。他剛剛說,有個鄭國人想買鞋,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古文中是怎么說的?我沒有聽明白他是怎么做準備的呢。【梳理結構,指導朗讀。】
2.可是,意外狀況發生了——鄭人“已得履”,才突然想起自己“忘操之!”于是只好給老板說——鄭人一拍腦門一跺腳,對老板說——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里。
那他想了個什么法子來應對這突發狀況呢?請把他的辦法勾出來,勾完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我們想法一致不一致。
3.是的,鄭人“反歸取之”,結果卻是——
4. 這都是什么腦子啊,我滿心疑惑地問/這人也太笨了,我問問他:“何不試之以足?”——
5、剛剛我們的對話,在古文中也有,找到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預備起——
6.故事讀到最后了,鄭人買到鞋了嗎? 是的,“不得履”。【啟發思維,揭示寓意。】
鄭人為什么買履而不得履呢?
這個“度”到底有什么作用?
那鄭人用“度”來買鞋這個方法對不對?
這就奇怪了,為什么文中的鄭人用這個方法卻沒有買到鞋子呢?
也就是說,當時間條件不允許他回家取“度”時,就應當放棄原來用“度”買鞋的方法,而采用另一個此刻的最佳方案,那就是——試之以足。
7.看看,咱們班同學都比這個鄭人會動腦筋,聰明的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了嗎?寓言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是的,大家說得都對,作者描寫了這樣一個行為不可思議至極的鄭人形象,其實是想借著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和大家說得一樣,那就是——做什么事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
8.現在,誰知道了鄭人沒買到鞋的真正原因?
9.正是因為鄭人的呆板不知變通,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鄭人買履的故事也傳為了千古笑談,漸漸的,“鄭人買履”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當人們見到固執呆板,不知變通的人辦事時,就說他是——鄭人買履。【積累成語:鄭人買履】
10.故事有趣吧,來,拿著書,再讀這篇有趣的文章。這篇課文還要求背誦,敢接受我的挑戰嗎?看著大屏幕,我說一句,你背一句。準備。你們發現背古文的竅門了嗎?
是的,邊想著意思邊背,就不容易背漏了。不信,試試,鄭人買履,起—【浸潤學法:邊想著意思邊背古文。】
五、拓展閱讀,溫故知新
1.同學們真厲害,這么快就把這篇有趣的課文背下來了。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古文,古文讀起來非常有趣,老師這里還有一篇選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同學們試試,能不能自己把它讀通呢。【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將課堂所得學以致用】
2.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多動腦筋,隨機應變,不要鄭人買履,也不要守株待兔。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課外大量閱讀,積累更多的中華經典。下課。
教學反思:
《鄭人買履》這篇課文的語文訓練點很多,我在課堂上沒有引導學生深入地挖掘鄭人、路人的一些動作、神態、語言,進行讀寫結合訓練,而是以文言文為切入點,領著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借著誦讀課文,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品味文言文的韻味,學習讀文言文的方法,也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與寓意。
通過不停的誦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這一教學的重點目標也就水到渠成地達成了。而“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這一教學的難點也在梳理故事情節、抓取重點語句品味并朗讀的教學過程很順利地撕開了學生思維的口子,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繼而達到了揭示寓意的目的。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文中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句子,講寓言故事;
4、懂得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讀通課文,理解寓意,表演課本劇。
重難點的突破:
1、課前加強預習,以各種方法指導朗讀;
2、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
教學方法: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
學習方法: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1、道具:表演用的尺子和短繩子;
2、課文錄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問題: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不同體裁的文章,你能舉例說明都有哪些文學體裁嗎?
小說——《猴王出世》;古詩——《泊船瓜州》;寓言——《矛下盾》;劇本——《奴隸英雄》;現代詩——《延安,我把你追尋》;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2、那么“寓言”這種文學體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對,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小小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學習寓言不光要了解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明確其道理,從中受到啟發。我們剛學了一則寓言《矛下盾》,能背嗎?這節課,我們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鄭人買履》,(板書課題),學生將課題齊讀一遍。
3、指導書寫,明確課題的意思。
“鄭”字是左右結構,右耳旁,右耳旁的彎鉤可以寫大一點,如果是左耳旁,寫彎鉤時要寫得小一點,以便讓出位置給右邊的部分,我們做個也要學會“禮讓”;“履”字是半包圍結構,書寫時,要使“尸字頭”要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們做人也要學會“包容”。(教師示范書寫,學生按要求書寫)“履”解作什么呢?整個題目如何解呢?“履”解作“鞋”,題目的意思是“鄭國人買鞋”。
【一、讓學生舉例說明文學體裁,幫助學生整理所學過的知識;
二、由“寓言”導入,其實就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
三、指導書寫,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又教育學生做人,是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二、讀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同學們,學習課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首先請同學們看課文,聽錄音,聽聽“錄音”是如何讀的。(放錄音,學生聽錄音)
2、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工具書,互相幫助,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看哪能一組讀得最好。(小組自學,教師巡視,隨機指點)
3、全班交流讀書的情況
小組派代表朗讀——評一評,讀一讀——小組比賽讀——個別讀——挑戰讀——分男女生讀——齊讀。
【一、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同是也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
二、讀書是語文課堂上最好的學習方法,本環節采用各種不同的讀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讀書的機會,感受到成功和樂趣。】
三、說說故事,理解課文內容
1、同學們,這則寓言是文言文,我們還要將它譯成白化文,同樣還是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文中的注釋和工具書,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舉手,老師會幫助你們的;
2、小組內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輔導;
3、全班交流每句話的意思,師生互相訂正講得不合理的地方,將課文的意思講清楚。主要講清楚“先自度其足”的“度”(度量)和“寧信度”的“度”(尺碼),“反歸取之”的“反”(回到家里)和“及反”的“反”(回到集市);
4、教師讀一句文中的話,要求學生能講出那句話的意思,不會的相互間可以提醒、幫助;
5、小組內再一次相互說一說課文的意思;
6、改編成一個完整而具體的故事,講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可以引導學生補充以下內容:買鞋的原因,買鞋前的想法,來到集市上看到的熱鬧景象,沒買成鞋的懊悔樣,別人還有可能說的話,你對鄭人的評價等。
要求:語句要生動,語言要得體,有禮貌。
小組交流——派代表講故事——評一評,作進一步的補充,使故事進一步完整——再講故事。
7、議一議寓意;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導學生以“寓言通過 的故事,說明了 ,諷刺 。”的句式來說完整的話。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談看法,不求統一的答案,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
1、從整個故事來看,說明做事不要太呆板,要靈活,善于變通;2、從那個鄭國人忘了帶尺碼,說明做事不能馬虎,要小心,多帶點記性;等等。
【一、語文課上如果不從語言文字入手,不談語言文字,那么語文就失去了它固有的作用和魅力,對文言文來講,講清一些易用混淆的詞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小組交流合作,互評補充,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豐富每一個學生的想象;
三、“用教材教”,引導學生講故事,進一步豐富了教材的內容,同時將教材內容轉化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習慣,進一步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學生在創造性的語言實踐中,將享受到精神的愉悅;
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在充分理解了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地談看法,這也尊重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四、演演劇本,內化課文語言
1、同學們,則才大家說得很好,想不想演一演這個故事呀?如果由你選擇,你想演什么角色?你覺得自己適合演哪個角色呢?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
2、演前交流:
A、要演好這出課本劇,每一個角色要注意什么?集體討論。
B、作為那些圍觀的人,又可以說些什么呢?
3、演員上臺表演。
4、演后小結,第二次再演。
【一、語言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演”是把文字具體化的過程。看到文字不是目的,必須驅動想象,從文字看到一幅幅圖畫,“演”就是從文字看到圖畫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文章的旨趣,是一種可貴的情感體驗;
二、能上臺表演的學生是少數,但演前的交流卻使每一個學生都做了一回“導演”,這是一個領悟課文語言文字的過程,體現的是一種群體的合作互補,是一種研究性學習;
三、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這種選擇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積極狀態將得到極大的調動,課堂達到又一個高潮。】
五、故事總結,遷移延伸
1、故事:同學講課前收集的故事;
2、總結:我們在做事情時要靈活變通,舉一反三;不要被原有的經驗所束縛,眼界要開闊。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5
1、 教材分析
這篇寓言,通過描寫一個只信尺碼,不相信自己的腳的鄭人買履而買不到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迷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動,諷喻性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學習。
2、學生分析
學生基礎不十分好,對學習文言文和審議有難度,要多花時間識記背誦,教師還要多加引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重要的詞、句,深入領會這則寓言蘊涵的道理;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通過熟讀領會文章的含義;通過翻譯掌握重點的詞、句;討論課后題目,領會寓言蘊涵的道理。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生活、工作中不應迷信教條,要尊重客觀實際;培養隨情勢變化而變更觀念和方法的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課文,根據理解復述課文,明白寓意。
難點:引導學生從學習審議的感悟和所受到的啟發想開去,學以致用。
5、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寓言的材料,制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生字詞和作者簡介
6、課時安排:一課時
7、教學流程設計
一、從平時買鞋的方式導入新課(約2分鐘)
教師活動
1)提問:我們是怎么買鞋的?
2)板書課題
3)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人幾種鞋樣。
學生活動
1)踴躍舉手回答
2)進入新課學習
二、檢查預習情況(約2分鐘)
教師活動
1)巡查課堂,檢查作業
2) 教師糾正學生的錯讀誤讀
學生活動:
1)把作業擺在課桌上待老師檢查
2)一個學生上黑板完成作業。
三、了解寓言(約1分鐘)
多媒體展示有關寓言知識。
四、指導閱讀,了解文章(約8分鐘)
教師活動:
1)教師放錄音
2)請同學跟著老師讀課文。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
學生活動:
1)認真聽讀
2)積極朗讀,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
五、指導幫助,復述課文(約10分鐘)
教師活動
1)讓同學們翻譯課文
2)請四個同學復述課文
學生活動: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2)小組討論,怎樣復述課文。
六、理清順序,探究寓意(約24分鐘)
教師活動:
1) 這則寓言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請找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放課件制作的動畫,導出這則寓言的寓意。
3)你覺得鄭人買履中買鞋人可笑之處是什么?
學生活動:
1)分組討論,回答:
起因:把尺碼放在家中
經過:發現忘帶尺碼,回家取。
結果:集市散了,沒買到鞋。
2)思考、踴躍發言,回答自己的感受。
8、布置作業:(在黑板展示)
9、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第一層:鄭人給自己買鞋,忘帶尺碼,結果沒買到。
第二層:通過人物對話,提示鄭人固執己見。
寓意: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迷信教條而不顧客觀實際,是不會成功的。
10、教學反思:
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很高,對故事的動畫制作很有興趣,踴躍發表自己的感受,不足之處:理解能力差,還有一小部分同學在等待、觀望,有點不知所 ,有待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習了解古代文化的興趣。
2、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學習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朗讀,理解寓言內容,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展開思考,討論,可作為教學的重點。
2、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教學設想: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所選的兩篇文言學生并不陌生。在教學時,重點應在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課前搜集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
3、鄭人買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 釋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用 法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燈 謎 河南人買鞋
典故
鄭人買履
二、作家、作品
1、韓非:戰國后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曾與李斯一起受學于荀子。因見韓國日益削弱,上書韓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國強兵,韓王不聽,退而著書十萬余言。書傳至秦國,秦王大為賞識,于是發兵攻韓,迫使韓國送韓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韓非被拘入獄,后被李斯毒死于獄中。
2、《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戰國韓國貴族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初讀課文,疏通字詞字義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家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4、翻譯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5、重要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倒裝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四、整體感知
(1)聽朗讀磁帶讀課文,聽清語氣語調、節奏、句子的停頓,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準的字的讀音。聽他讀的和你讀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讀,正音(吾wú 、寧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讀。提示:有個字出現了3次,兩個讀音。你知道是什么嗎?(度duó——量長短;度dù——尺碼)為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來可不容易,老師相信你一定有辦法學會它,你準備用什么辦法進行學習呢?(師生總結學習方法。)
(4)請大家運用以上讀書方法,進一步深入課文內容,發現疑問時多讀幾遍課文,再解決不了的大家一起來幫你。
(設計自學的環節,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學習、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
2、小組探究學習
把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解決。小組中有爭議的地方提出來,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組學習情況
在學習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哪些疑問?(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點研究。)
(1)何不試之以足?(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市,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于是,趕緊跑回去拿尺碼。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買成。)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哪個小組愿意來講講這個故事,其他小組仔細聽,看他們和你理解得一樣嗎?
5、誰能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
[首先讓學生參考注釋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學生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兩則寓言的朗讀,除了需要正確停頓、突出重音外,還應注意語氣和節奏。]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于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五、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終這個鄭國人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沒有買到?
2、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他回來沒有買到鞋,就有人說他,如果這個人早些告訴他不就買到鞋了?(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再討論。)
3、小結:可見這個人真是“固執至極”,別人勸也聽不進去。看來這則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卻能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點。
4、生活中有沒有像“鄭人”這樣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六、總結學法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言文,我們一起來總結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2、聯系實際,提示寓意。
七、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運用學到的`方法預習《刻舟求劍》,并把《鄭人買履》這個故事講給朋友聽,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2、寫一寫學習《鄭人買履》后的感受。
3、排練課本劇《鄭人買履》。
八、當堂檢測,查缺補漏:
九、仔細閱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句子寫出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十、 查找“鄭人買履”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或帶“履”字的成語,全班進行交流。如履薄冰、步履維艱、削足適履、如履平地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7
《鄭人買履》為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二冊第4課《古代寓言兩則》中的第二篇。課文用極其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腳的買鞋人,譏諷了哪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有趣好笑,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是陳述鄭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后來沒有買到鞋的全過程,然后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后兩部分的聯系緊密。用人物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點明寓意,引發讀者思考。
【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精神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為目標,緊扣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以培養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新時代學生為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背誦課文;理解文言文的含義和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告訴學生做事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實事求是。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了解古今詞義,弄懂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
電子課件、評分表、教學視頻。
【教學過程】
一、采訪激趣,導入課題
1.教師扮演記者,隨機采訪:你買過鞋嗎?你是怎么買鞋的?帶著尺碼嗎?
2.教師講解:在古代,人們也將鞋稱作“履”。板書“履”,指導寫法、讀音。
3.今天我們要學的寓言就是與買鞋有關的,我們一起穿越,去看看一個古代的人是如何買鞋的,看看他的經歷對我們有什么借鑒。
二、學生自學,圈點勾畫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數遍,讀準字音,通順句子。
2.抽查學生,正音(多音字:度、寧;易錯字:吾,遂)。
3.聽錄音朗讀,感受哪些地方讀得比自己好。
4.出示朗讀的節奏輕重,讓生練習讀出韻律來,齊讀。
三、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引導學生回顧讀懂文言文的幾種方法。比如結合注釋;反復朗讀;聯系上下文;查閱工具書等。
2.學生用總結的方法,自主讀書,試著讀懂每個詞語、句子,進而弄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小組間互相交流,特別是一些自己沒有弄懂的字詞。
4.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重點弄懂這幾個疑難句子,如:“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試之以足”等。
5.讓學生將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大家聽,其他學生認真聽,聽后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小組學習,分組展示
1.觀看《鄭人買履》的動畫短片,給它配音,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并試著加上自己的話。
2.小組內部展示朗讀,并選出選手。
3.學生自由搭配,排練話劇。朗讀鄭人和路人對話的學生,認真思考想象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心理,體會讀時的語氣情感。
4.讓學生上臺表演。
5.小組展示,由各小組學生予以評價打分。
五、總結全文,思考寓意
1.這個鄭國人最終買到鞋沒有?為什么?
2.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錯在哪里?
3.生活中有沒有像《鄭人買履》相似的人或事?
4.寓言的特點就是借助講一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學了這個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擴展閱讀,深化主題
1.展示課外閱讀《鄭人避暑》。
2.思考:這個故事又是說明了什么道理?這個鄭人是真的鄭人嗎?
3.介紹作者韓非和《韓非子》,明白韓非的變革思想和唯物的發展論。
七、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背誦全文。
2.將這個故事講述給他人聽。
【附】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初中階段學生第一次遇到文言文,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初步學習文言文的關鍵,不能讓學生產生怕學文言文、厭學文言文的消極心理。引發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需要把文言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減少陌生感和距離感。
這則寓言是一個哲理寓言,通過一個故事講述一個道理。學生只有在讀懂故事的情節梗概之后才可以引發深思,對于故事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要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思考與個人成長體驗緊密聯系,逐步培養學生的個體意識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從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教學的最根本目的。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2、理解句意,領悟寓言所講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和寓意的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設疑猜謎:
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槳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夜晚橫臥在床前。(打一物)(鞋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有關古代鞋子的故事:《鄭人買履》。
2、請學生起來介紹作者的相關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指名朗讀課文。指導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讀《鄭人買履》時,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另外別人問話應表現出疑惑之情。
2、師生評價,正字正音。
3、學生自讀,畫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4、試著翻譯課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5、找出疑難問題。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重點詞語解釋。
(1)鄭人買履。
(2)鄭人有欲買履者。
(3)先自度其足。
(4)而置之其坐。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7)及反。
(8)市罷。
(9)遂不得履。
(10)何不試之以足。
(11)寧信度。
(12)無自信也。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釋。
(1)而置之其坐。
(2)反歸取之。
3、一詞多義。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之: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試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結構。
(2)何不試之以足。倒裝句。
(五)疏通文義。
1、理解句意。
2、講故事。
(1)事情的起因:欲買履,度其足。
(2)事情的經過:至之市——已得履忘持度——反歸取之。
(3)事情的結果:市罷,遂不得履。
(六)分析課文。
A、最能體現鄭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復朗讀。
B、運用哪些描寫方法表現鄭人特點?試各舉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樣看待鄭人?
C、這則寓言諷刺了怎樣的人?今天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諷刺那些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教條主義的人。告訴我們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現成的東西,而要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免出現不應該的失誤。
(七)興趣作業:
1、課文翻譯一遍;背誦寓言。
2、如果你是賣鞋的人,你會對這個鄭國人說些什么呢?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 篇9
教材簡析:
課文借一個寧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層,先陳述這個人從量尺碼準備買鞋到后來“遂不得履”的全過程;然后用簡單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前后兩部分的內在聯系都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點明寓意,引發思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3、教育學生做事不能過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實際。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教學難點:
除了繼續了解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是學習本課難點。
教學準備:制作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鞋?那父母領你們去買鞋時,你們都怎樣去選擇適合自己腳的鞋呢?春秋時期的鄭國有一個想買鞋的人與你們做法可不一樣,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個寓言故事《鄭人買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你們學習哪些寓言故事?你又從中明白什么道理?
3、每則寓言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那這則《鄭人買履》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相信大家在這節課一定會找到答案。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
2、學生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自度其足、吾忘持度、寧信度無自信也”這幾句中“度”的讀音)
3、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在讀“何不試之以足?”一句時,想象一下賣鞋的人現在心情怎樣?應該怎樣讀?在讀“寧信度無自信也”一句時,買鞋的人覺得自己的做法怎樣?應該怎樣讀?師生對讀)
4、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試讀。
5、同桌倆猜猜這篇古文講了什么意思?
三、對照注釋,自悟句意。
1、同桌倆對照課后注釋,一句一句地看、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說。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在檢查“寧信度無自信也”一句時,多讓幾個學生交流)
3、出示以下句子,看看“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有沒有變?
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四、回顧寓言,領悟寓義
1、播放《鄭人買履》動畫片。
2、讓學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3、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鄭人買履這樣的現象?
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動腦筋,不能照搬現成的經驗,避免出現鄭人買履這樣的錯誤。
五、課后作業
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
1、把這個小故事講給你的父母,朋友聽。
2、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3、選擇自己的小伙伴把它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4、自學文言文《刻舟求劍》,領悟寓意。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六年級下冊《鄭人買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12-30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12-26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12-16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范文03-31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范文01-13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及反思11-17
《鄭人買履》優秀的教學設計12-31
鄭人買履的教學設計范文12-28
鄭人買履優秀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