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能快速抓住課文內容及主要事件。
2、學習抓住一些看似不經意的文字或者補充一些被省略的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并學習辨證地看待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抓住關鍵字詞,從細節多方面分析概括楊修的性格。
3、充分利用想像并描述有關情節。
教學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楊修死因。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人們常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三國有無數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運者,也有被埋沒甚至被殘殺的不幸者。今天,讓我們走進羅貫中的《楊修之死》,共同來關注楊修的命運。
二、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ppt出示:《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走進文本,解說人物
1、 師:楊修才華橫溢,連曹操的得力干將夏侯惇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文中有一句話,是夏侯惇對楊修的高度評價.。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注意圈點重點字詞,并從文中找出這句話評價的話來。
師: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師:請找出評價的話。
生找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教師引導學生讀出佩服之氣。
2、楊修的“真知——”可以從文中哪些事情上看出來呢?請快速瀏覽課文,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破解門中“活”、破解一合酥、破解“雞肋”口令、破譯操夢中殺人真相、破譯操試子才干、破譯操問軍國大事。
師:楊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能,還料事如神。所以后人有詩贊曰:
Ppt出示: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3、真知?真不知!
師:難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師:是啊,“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楊修可真算曹操的知己。然而曹操卻對這位知己動以殺心,最終殺掉了他,徒留后人很多感慨。如此說來,楊修“真知魏王肺腑”嗎?
生答:不知
師:何以見得?
1、明確:“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對于楊修的多次犯忌,曹操有怎樣的心理反應?請看屏幕:
Ppt出示:
楊修的表現曹操的反應
破解門中“活”——心甚忌之。
分食“合”中酥——而心惡之。
道破夢中殺人真相——愈惡之。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惡之。
教授曹植斬殺門吏——大怒,亦不喜植。
預設答條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殺修之心。
破解口令,擅自行動——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師:楊修所做的事情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矛盾沖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最終借軍法斬了楊修。楊修曾慨嘆曹操的近侍是“夢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夢中人”。表面上楊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實際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
2、而此時,死神也悄悄地向他走來,34歲的楊修,命喪九泉。可憐、可悲、可嘆啊!楊修的悲劇,我個人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悲劇。那么,楊修到底有著怎樣的性格?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解讀楊修的性格呢?
Ppt出示:小說這東西,人人都能讀,但是,要真的讀出點韻味,卻又是非常之難,作家真要說的話,是從字縫里滲出來的。
——葛紅兵(文學批評家)
師:請同學們圈點出那些能表現楊修性格的詞語,小組合作交流,品析楊修的性格,一會一起分享。
明確:“便、竟、徑、指而嘆”
(學生分析,教師引導,啟發。)。
師:剛才的品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恃才放曠、狂妄輕率、賣弄聰明、疏放不羈的楊修。而文中的曹操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請用簡潔的語言點評一下。
生點評:一個陰險殘忍、虛偽多疑、狡猾奸詐、老謀深算的曹操。
3、探究楊修之死因
師:小說中的曹操被固化為一個奸雄,其實,在歷史上,睿智的曹操愛才如命,求賢若渴。有陳琳為證,曾經在袁紹手下干事的陳琳,在一篇檄文里將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別有才,因而在打敗袁紹以后不僅沒有殺他,還收為己用。
師:那么,一個愛才之人為何屠殺有才之士呢?關于楊修的死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請看屏幕:
Ppt出示:
“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明李贄
“禰衡之死,是因為他太不了解人;楊修之死,則因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們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究竟應如何相處。”——易中天《品人錄》
師:對于這兩種觀點,你是否贊同?如贊同,請從課文或小說中找出依據;如不贊同,提出自己的見解。
師:(學會思索)
四、結束語:這堂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但老師心情很是沉重,我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也思索了很多,常情不能自已,于是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曾經的風流才子,當年的刀下冤魂,小說中的楊修走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索……
智慧之心,焉能度他人之腹;鋒芒太露,怎能避他人之妒。聰明一時,反誤了卿卿性命;韜光養晦,或許能頤養天年。斯人已逝,后輩扼腕需謹記,人可聰明,但恃才逞能不可取,三思后行,惟謙虛謹慎大智慧。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插敘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學習通過典型事件刻畫人物。
3、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
知識鏈接:
1、作者及作品: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眾,但時局動亂、政治腐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郁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以古鑒今,抨擊時弊。他是繼施耐庵之后,又一個以小說創作流芳百世的小說家。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
2、背景介紹: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楊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負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學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庖官()恃才放曠()麾軍()夏侯惇()譖害()
綽刀()佯裝()伺機()食訖( )
2、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適庖官進雞湯
②數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曉其意
④丕如其言
⑤植然其言
⑥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3、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力求簡潔明了。
①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②(操)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④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寫了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幾件事?對楊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應?
2、從全文看,課文采用了哪種敘述方式?有何作用?
3、結合下列語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
①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②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
③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
④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4、關于楊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歸之于楊修,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種觀點?說說理由。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曹操身邊的一位重臣,是楊修的朋友,你會對楊修提出什么忠告?對曹操進言什么?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楊修之死》,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楊修之死》所在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為古典小說名著。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而本文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突出,有助于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是極好的落實單元教學重點,完成單元教學任務的載體。
二、說學情
九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小說閱讀能力。有許多的三國小故事也為學生所熟知,這個時期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有初步的思辯能力。但他們這個年齡,普遍辨證思維能力不足,同時他們在古典文學名著積累及三國時代的背景知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只在屏幕上展示,不讀)
在內容的取舍上,對學生在預習中能獨立解決的就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掌握,如字詞的拼寫,淺顯文言語句的理解;對學生模糊的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透過平淡文字分析人物”就確定為重點,對有爭議的需要借助外力解決的如“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就確定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引導點撥法、想象體驗法、涵泳品讀法、研討辯論法
(二)學法
初三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學法:圈點勾畫法、自主質疑法、品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楊修之死》以學生感興趣的楊修死因為主線,串起“梳理情節”“咬文嚼字”“質疑探討”和“反思感悟”四個教學環節,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符合漸進分化的教學原則。在分析中得出結論,在結論上提出質疑,在質疑中深究文本,最后走出文本,反思感悟人生。下面,具體說一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走進文本。此設計從視覺、聽覺方面多維度刺激了學生,調動了學生的閱讀文本的興趣。
環節二、此環節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了文意,然后聚焦情節,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教給學生內容概括這種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閱讀文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時為后文對楊修死因的探討提供一個平臺。隨著楊修的有才和曹操忌才心理的挖掘,我們初探出了第一個死因,但這是唯一的嗎?隨著質疑,我們進入到下一個教學環節。
環節三、咬文嚼字,再探死因。此環節以方法為指導,以“品讀、演讀”學生活動為載體,品讀重點撥,請看視頻;演讀重學生體驗,請看視頻。通過這兩個活動讓學生學會“準確把握、推敲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然后學以致用的去分析曹操的性格,隨著楊修的恃才放曠和曹操的陰險狡詐性格的得出,我們探出了楊修的又一死因,還有奇譚的原因嗎?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我們過渡到下一教學環節。
環節四、質疑探究,眾說死因。此環節通過老師出示名人看法,激發學生思維,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請看視頻,增強了學生合作質疑探究的能力。然后鼓勵學生進行個性表達,請看視頻,充分尊重學生閱讀體驗,增強了辯證思維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學名著的豐富底蘊,激發他們有讀一篇文章而去的一本書的興趣。
環節五、反思感悟,智慧人生。此環節通過學生談人生啟示,請看視頻,達到了讀文本悟人生的目的,提高了他們的心智。
最后一個環節,布置作業,積累提升。意在夯實基礎,通過寫作提高認識和能力。
六、說教學效果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成功之處:
一、思辨的課堂。
死因到底是什么,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不斷地在結論中去質疑,在質疑中學會思辨。
二、厚實的`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感受的資料,厚實了語文教學。
三、收獲的課堂。
一方面學生夯實了以往小說的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從文本中獲得了啟示,讓課堂充滿了智慧和營養。
當然,這也是一個有缺憾的課堂。在解讀文本時,我考慮到所任教學生對名著閱讀積累不足,而無法站在整部著作高度上進行全面的解讀,我們只是讀出了羅貫中眼中的楊修死因,而沒有站在曹操識才、愛才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鑒于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創設有效、科學而富于張力的活動,大膽的去引導學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學會多元個性的解讀文本,要在充分挖掘文本價值上下工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楊修之死》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課文記敘曹操殺害楊修的經過和緣由,主旨是表現楊修的聰明才智和“恃才放曠”的思想作風,也揭示了曹操的復雜性格:既十分奸詐,又有深謀遠慮。
二、說學情
九年級的學生由于環境、年齡和知識儲備等各方面的限制,對教育制度及其人際關系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所以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問題,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本。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把握小說的情節,明確本文的矛盾沖突,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品讀,合作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獨特手法,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愛讀名著的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分析曹操、楊修的性格特征,明確二人之間的矛盾。難點為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獨特手法。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采用談話法:人們常說“三國看智,水滸看勇”。睿智的曹操深知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要想蕩平四海,一統華夏,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求賢若渴,還頒布這樣“唯才是舉”這樣的一道求賢令。當年袁紹手下陳琳曾寫過一篇檄文,將曹操及其祖上全都罵了一遍,曹操后來破袁,非但沒有殺陳琳,而且還令其為幕僚,就是看中陳琳的才氣。其實,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位有才之士,有詩為評: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此人便是楊修,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的腳步,去探尋一起愛才之士為何殺掉有才之士。
(二)初步感知
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識,在講解課文之前,學生自由瀏覽課文,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教師進行適當講解。在解決生字詞之后,我會設置如下問題: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小說講了哪些事。旨在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默讀的方式,熟悉課文主要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進而梳理文章內容,以此達到感知文本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內容,以更好地理清小說的思路,揭示小說的矛盾,分析小說中的人物特征。因此,在研讀部分,我先會采用提問的方式:通過剛才對內容的把握請抓住他們各自的表現,品析曹操和楊修二人的性格特征。(這些問題的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分析的能力,同時為后文楊修死因的分析做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為細致地品讀,對此精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會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楊修的死因。
討論結束以后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在學生回答過程中適當進行點撥,并在回答結束之后進行相應總結和點評,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探尋楊修死因的本質:難道僅僅是兩個人的性格原因嗎?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楊修的死因,以及曹操這個人物形象,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找出文中描寫曹操和楊修的語句,結合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的《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對待狂士禰衡的故事,仔細品味。
全班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最后總結:易中天曾經說過“禰衡之死是在于他不了解人,而楊修之死,是因為他他了解人了。并且這兩人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究竟該如何相處”。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禰衡則是不知彼,亦不知己,禍從口出。因此,我們做人要謙遜有禮,不能太過于張揚,鋒芒畢露必會成為眾矢之的。
(四)鞏固提高
在此環節主要通過開放式的問題來深入對文章的理解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我會提問學生:你是怎樣評價曹操其人和小說中曹操的形象。并在大屏幕上補充相關資料。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結合學生所談感受,再次回顧本課所學的內容。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并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
基于此,我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回去之后找一找《三國演義》中其他人物的篇章,讀一讀,試說一說你喜歡的三國人物,通過典型的事件,試分析你喜歡的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下節課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故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點字詞
3、初步認識分析事物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教學重點:
1、分析楊修和曹操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有關的文學常識。
二、學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解決學生的質疑。
三、處理字詞
四、布置預習題
1、為復述文中的七個小故事作準備。
2、為辯論準備材料,男同學持“思考和練習”中的第一個觀點,女同學持第二個觀點。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10分鐘)
1、女同學的代表復述前三個故事:
①“雞肋”的故事;
②“改修花園”;
③“一盒酥”。
2、男同學的代表復述后四個故事:
①“夢中殺人”;
②“簏中物”;
③“斬吏出門”;
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題(抽簽選作答的學生)(5分鐘)
1、(男)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并解釋其意義(用幻燈投影)
①雞肋()。
②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③數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漢字并解釋其意義(用幻燈投影)。
①竟取匙與眾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③延棄弓cao()刀。
三、完成搶答題(為避免濫答,答錯者倒扣10分)(5分鐘)
1、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搶答后教師明確答案:“身死因才誤”是的敘事線索。
2、敘事的方式有:
①順序、②倒敘、③插敘、④補敘。屬哪一種方式?
明確:的回憶部分是補敘,若放回《水滸傳》中,則是插敘。
3、請找出的三個通假字,并指出各與哪個字通假。
明確:“當”通“擋”、“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開辯論(20分鐘)
男女同學各選出四個同學分別任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第三副辯。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并說明對方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男)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女)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
五、在辯論的基礎上,總結人物性格特征。
(男)總結楊修的性格特征。
(女)總結曹操的性格特征。
楊修:恃才放曠、狂妄輕率、好耍小聰明
曹操:虛偽殘詐、老謀深算
六、總結(5分鐘)(教師完成)
1、分出勝負方。
2、明確楊修之死的原因有兩點:既是由于楊修恃才放曠,終于招致殺身之禍,也是由于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兩者缺一不可。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由于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該說:前者,即男同學所持觀點是內因;后者,即女同學所持觀點是外因,兩者導致了楊修之死。
七、宣布結束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養學生獨立讀、述、評、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見目標1、2、3
教學難點:見目標2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首先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為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作為欣賞者的我們,仿佛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了一番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涌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生: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看看作者筆下另兩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師板書課題)
師:首先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個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庖官 主簿 譖 綽刀 恃才放曠
(給加點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曠”造句)
2.熟讀課文,將文章分為三大部分,并歸納段意。
學生討論后明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楊修被曹操所殺。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記敘楊修和曹操之間矛盾的發展過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寫曹操兵敗班師。
3.初步思考:楊修和曹操給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確:楊修:恃才放曠。 曹操:陰險虛偽、狡詐奸猾。
(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只要能說出倆人性格的主要特點即可。)
三、深入閱讀
1.找生讀第一部分:
師提問:
①楊修為什么會命赴黃泉?
②曹操殺楊修是否有理?
明確:①因為從曹操所發布的口令“雞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殺掉。
② 有有理之處,也有無理之處。
有理之處:楊修身為曹操的高級幕僚,不思幫助軍隊度過難關,反而影響軍心,確實該殺。
無理之處:一是曹操確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處罰不公,斬殺了楊修,對自己的親戚卻沒有絲毫處罰。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2.生自讀課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然后把其中的重難點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解決。
師將問題總結如下:
1.本部分記敘了曹操跟楊修之間三方面六個小故事,從中可看出曹操對楊修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下列內容板書)
楊修賣弄聰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惡
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夢 愈惡
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4.吳質事件 愈惡
5.教植出門 怒
6.教植作答 殺修之心
2.第二部分從記敘的順序看屬于哪一種?本部分與題目有什么關系?
明確:補敘 目的在于說明楊修之死的深層原因,揭示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3.學生齊讀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點問題在班上交流,老師總結如下:
1)本部分內容與題目有什么關系?
明確:意在證明楊修死前的分析和預見是非常正確的,活曹操輸給了死楊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殺楊修是忌才,“惑亂軍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敗,卻又厚葬楊修,這是為什么?表現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確:曹操兵敗,證明了楊修預測的正確性,眾人對他殺楊修之舉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楊修,可以堵住眾人之口,在眾人面前表現出知錯就改的舉動,以籠絡人心。這一舉動,表現了楊修陰險虛偽的性格。
(本部分任務的完成以學生自讀、討論、質疑為主,老師只起引導、點撥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拓展遷移:
你如何評價楊修和曹操的?從他們二人身上在為人處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獲?
(讓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只要答案合理,不強求一致。)
五.布置作業:
請閱讀《三國演義》有關曹操的故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參考題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梟雄曹操
④讀《三國》看曹操
⑤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與楊修之死
——評曹操的用人原則
六.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羅貫中
楊修賣弄聰明
1.破字 忌 楊修:恃才放曠
2.分酥 惡 曹操:陰險虛偽
楊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夢 愈惡 狡詐奸猾
楊修參與曹的家事 4.吳質事件 愈惡
5.教植出門 怒
6.教植作答 殺修之心
課后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并由淺及深設置疑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循循誘導、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培養能力。導入部分,既吸引學生,又能很快將對方帶入特定的情景中。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
假如有人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哪一朝、哪一代最為人們所熟知?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它既不是巍巍大漢,也不是赫赫盛唐,而是本應該鮮為人知的一個小小的時間段——三國。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歷時不過70余年,其中既無曹操在《短歌行》中所期盼的“天下歸心”的局面,更無王粲在《七哀詩》中所向往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只是戰火紛飛,龍蛇混雜,紛紛攘攘的一片。
相信羅貫中先生從來沒有想過:他寫下的這一本書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
二、入題
1、《三國演義》及作者介紹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我國最有代表性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漢末至晉統一的一百年間歷史,描述了統治集團內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斗爭、軍事斗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塑造了劉備、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表現出鮮明的擁劉反曹的正統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時也譴責了雄豪混戰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會安定的愿望。
作者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
2、背景與情節
本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 《楊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的主要內容。原回目是從戰爭發展的進程著眼,反映三國交戰情況,曹操遣大軍去蜀,兵敗;蜀兵渡漢水,曹操退守陽平關,再敗;復兵退斜谷,此時,曹操心中進退猶豫不決,課文節選由此開始。節選部分著力敘寫曹操殺楊修的前因后果。
3、楊修介紹
字德祖,弘農華陰人,漢太尉楊震五世孫。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后為漢相曹操主薄。因才華過人,又是袁術外甥,曹操慮為后患。
三、研讀課文
問1:楊修因什么而死?“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分析楊修犯曹操之忌的幾件事情。從而分析楊修和曹操的性格。得出“性格決定命運”的結論。并且重點分析楊修參與家族統治的紛爭導致的最終的結果。)
曹操:陰險殘忍、機變狡詐、虛偽、善于權術,自私自利、殘暴、率性、不安、多疑
楊修:恃才放曠、毫無心機、疏放不羈、張揚個性
問2:關于楊修的死因,歷史上有很多爭議.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歸過于楊修自己,還有人認為另有它因,你持哪種觀點呢?
請以“楊修之死,在于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談談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后人詩曰:
聰明楊德祖 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 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 非關欲退兵
《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它是“三分實,七分虛”,作者站在“擁劉反曹”的立場上賦予了楊修更多的正義之氣,給了曹操更多的反面的評價。事實上,對楊修之死,《三國志》記載:“太祖既慮終始有變,以楊修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可見,主要的緣由還是因為楊修參與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紛爭。“雞肋”事件只是他殺楊修的一個借口而已。
然而我們知道,楊修的性格應該說是造成他死亡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那么,我們從楊修身上又得到了怎樣的認識呢?請從為人處事角度加以分析探討。
五、作業
1、歷史上的楊修是一個怎樣的人?
2、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
3.觀看《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理念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以“發展和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以本文為出發點,引導學生結合所知道的有關《三國演義》的文學常識談出觀點、談出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本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看VCD了解有關曹操這個人物形象,不單單停留在本文的基礎上,要從客觀上,全面的了解曹操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老師的主導地位
現代的語文教改要求老師不能局限于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盡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楊修之死》這篇文章在記敘方式上采用的是插敘的手法,一石雙鳥,將楊修的恃才放曠和曹操的虛偽殘詐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分析教材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小說中的名著,是根據《后漢書》《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以及某些傳說,經過作者的綜合加工、創作而成的。
《楊修之死》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中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要注意古代白話小說不同類型的特點,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敘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古代白話小說的藝術美。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最后階段,曹操隊伍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三、分析學生
根據班級里的學生個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在問題設計問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比如有關文學常識的問題是針對閱讀面大的學生設計的,針對講故事的部分交給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針對評論部分交給寫作能力強的學生等等。當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進來。讓他們互取所長,互補所短,在合作探究中將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征。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從而學習作者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和恰當運用插敘的結構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簡單了解《三國演義》中的部分人物,從而導入對新課的學習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合作探究:學生在教師給出的問題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研討總結,最后有小組代表歸納出來。
3、總結歸納:總結古典白話小說的寫作特點。
4、寫作訓練:在學習本課的基礎上,寫一篇小評論。
簡案
學科 語文 課題 《楊修之死》 教者 錢恒峰
學校 鍋爐中學 年級 八年二班
教育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掌握《楊修之死》這篇文章的內容、寫作技巧、和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通過分析人物性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使學生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目標:認識小說中的人物悲劇命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楊修之死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踐法、合作探究法、創設情景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教師
由學生對古典名著的了解,進行人物連線導入新課 在進行思考后進行連線,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吸引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新課分析
1、圍繞曹、揚二人的矛盾沖突選文將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 思考、準備復述。
2、請將不理解的或看不懂的地方(字、詞、句)找出來 學生動筆、動手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名學生概括七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不超過十個字) 學生發言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4、討論楊修之死的必然性 討論后回答 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5、撇開作者的看法,你認為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嫉妒,還是嚴肅軍紀,或其他原因。 各抒己見。
6、討論本文的記敘順序 討論后回答
總結
本文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了曹、揚二人的性格。從日常生活小事,到軍國大事,矛盾沖突愈演愈烈,人物性格也愈來愈鮮明。
【《楊修之死》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06-03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07-30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07-08
楊修之死的教學設計11-20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12-07
《楊修之死》教學設計優秀篇07-16
有關《楊修之死》的教學設計07-15
關于楊修之死的教學設計07-09
有關楊修之死的教學設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