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生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談生命》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觀念,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探究含蓄深沉的語言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生字詞。作者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聽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篇章結構。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可作如下提示:
[電腦多媒體]
第一部分:(“我不敢說……像什么”)揭示話題。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來生”)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結尾”)總結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質。
2、細讀課文,把握內容大意。
思考:作者把生命的過程比喻成什么?
“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引導到“一江春水東流,一棵小樹成長”再到“一江春水東流匯入海,一顆小樹成長葉歸根”。
四、研讀課文,感悟生命。
1、探讀“一江春水”部分的內容。
(1)自由朗讀“生命像一江春水”部分,提醒朗讀時感情的變化。
(2)作者認為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那么,在流動的過程中,他遭遇了什么?
又喻示了人的生命歷程的哪些境遇?
(3)那朗讀時哪個“有時候”應讀得激昂些,哪個讀得舒緩些?
(4) 那么,在人生命的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態度又是怎樣?
(5)“行程的終結”預示著生命的終結,此時你認為“春水”心態是怎樣的?
2、研讀“小樹”部分的內容。
(1)、齊讀“一棵小樹”部分的內容,
思考:生命像一棵小樹、在生長的過程中,它歷經了哪些階段?
四季(春、夏、秋、冬)
(2)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了“一棵樹”?成長順序
(3)、結合小樹的生長過程,談談小樹在每一個階段的是如何度過的?
(4)、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5)、面對死亡,小樹作何反應?
(6)其實我們生命也有四季,結合小樹四季特點,談談我們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樣的特點?并談談你的啟示。
五、品析佳句、再悟生命。
師:下面讓我們齊讀最后一部分。讀什么呢?讀你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啟發教育意義,請同學們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反復品讀、揣摩,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然后告訴老師你記住了什么,你獲得了什么。
學生交流所感所悟
六、仿句練習,體驗生命。
結合我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生命還像什么…”
生命像一輪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圓圓缺缺構成了他的一生。
生命像大海,有時驚濤駭浪,有時風平浪靜,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生命像一顆流星,劃破長空,綻放光彩。
七、教師小結:
生命本來很抽象,可是經過我們大家一說,就很形象了。其實,生命是珍貴而短暫的,在我們的人生四季中,快樂與痛苦相生相伴,成功和失敗交替存在,我們只有以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態度,才能飛的更高。
五、布置作業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出生命過程的一個片段。
六.課后反思 :
《談生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掌握生字,掃除閱讀障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文字、圖片皆可。
教師:介紹作家作品知識、背景知識、文體知識等,制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生命是什么,我們常常發出這樣的慨嘆。摯愛文學的冰心老人告訴我們,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會獲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只有歷經風雨才能莊嚴燦爛。江流入海,落葉歸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點快樂與痛苦,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會擁有更燦爛的人生。
板書課題:談生命——冰心。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家作品
①學生小組內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記憶,主要培養學生的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交流表達能力。
②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記憶,而是讓學生作一般性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
A、圖片數組。略。
B、作者簡介一則:
冰心(1900.10.5—1999.2.28),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
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于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檢查生字詞情況
通過幻燈片展示題目和答案。①②題讓學生筆答,③題讓學生口答。設計此環節的目的,讓學生進行字詞積累,同時使形式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
驚駭( ) 梟鳥 ( ) 羞怯( ) 緋紅( ) 怡( )悅
蔭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據拼音寫漢字。
chán巖( ) 云yì( ) 休qì( ) 驕shē( ) 穿枝fú葉( )
③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A、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B、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
C、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
三、整體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雖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層次來。以下內容在學生書面概括的基礎上,通過幻燈片展示。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書面概括能力。
第一層(頭兩句話),提示話題。
第二層(“生命像向東流……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顯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三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顯示“一棵小樹”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四層(最后的部分),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揭示生命的本質,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滿哲理性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抒發了一位世紀老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和絕唱。
你認為下面這些說法對不對?為什么?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進行小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繪出奔流入海的壯觀畫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歷程應當有歡樂和痛苦,這樣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結尾暗示人們,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為編織美麗的人生創設了機遇。
D、我們個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麗的。
如果以上說法沒有說出你心中的感受,請你盡管提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教師適時適當參與學生的交流,并給予指導。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在于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別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讀探究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基本程序是:甲學生提出問題(前面學生提出的問題后面的學生不再重復)——乙丙等學生幫助解決——教師幫助解決難題或總結歸納。某些問題如果與下一個環節相同,則在這個環節處理。
說明:這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多,幾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內容也非常不確定,但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非常高,用時也最長。這是教學本課的最主要的環節。過程略。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思善問的習慣和大合作學習的意識。
2、教師引導探究
本環節基本程序與上一個環節相同。問題與答案皆通過幻燈片展示。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一是補充學生沒有想到的問題,二是突出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①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A、作者為什么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呢?請根據文意或語境寫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義;“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
B、在文中作者分別將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并加以充分展開,請你談談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現象,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A、對“不是每條一條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這句話揭示出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奮斗中才能體現。或
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斷進取,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干擾。或只有不斷流動,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斷生長,生命之樹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中包含這什么哲理?
提示:這是一個比喻句,意思是說: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
五、拓展延伸
本環節問題通過幻燈片展示。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一是把學生的目光從課堂引向社會人生,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二是訓練學生的仿寫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1、作者說;“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生命的認識。
2、對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闡釋:“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出來。”請你試著用生動的語言,仿寫這個句子。
六、布置作業
1、將本課所有的生字詞進行分類整理。
2、書面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設計本教案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交流表達能力,我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圖片資料,并在小組內交流展示。這個環節,每個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達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讓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生再次獲得學習的自信。
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我又設計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個環節(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讀探究”的第一個環節)。這也是教學本課的最主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多,幾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內容也非常不確定,但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非常高,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問題,然后由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幫助解決,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分層次教學”中“如何分層”這個難題,因而效果也就特別好。
《談生命》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聯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樹”的隱喻意義。
2、誦讀積累一些優美語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體驗。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可以通過一些初生的生命圖片(嬰兒、新芽、樹苗等)或一些激發學生感受生命可貴的語言入手。
自讀課文,梳理行文思路。
1、開篇揭示話題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狀況。
3、以“一棵小樹”喻示生命的力量。
4、點明、深化主題。
二、學生質疑或教師設疑
參考問題: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別是什么?
2、兩個比喻的含義是否重復,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匯入大海,大樹回歸泥土的心態?
4、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話所揭示的哲理?
三、學生可以通過誦讀、討論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材料學習,豐富感受
五、暢談“苦與樂”,寫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觸的句子,班級交流或編輯成一個小冊子
《談生命》教學設計4
一、直接引入:今天我們學習《談生命》。
先做一個小游戲:若果去掉“談”字,你還可以在“生命”前面或后面加什么詞?
(學生言:生命禮贊、生命之歌,等等。師提示學生做旁批。)
二、簡介冰心:
(屏顯)冰心生于1900年,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中有許多詩文書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在許多文史家的眼中,冰心是中國20世紀童心、母愛和良知的化身。
三、課堂內容概述:
一課四學:一學結構簡析,二學識記雅詞,三學美段品讀,四學哲言背誦。
四、教學詳情:
(一)一學結構簡析
1、學生默讀課文,動筆劃分,思考對課文結構層次的理解。
2、學生談自己對課文結構層次的理解,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之后歸納:
(屏顯)
第一層:全文總起,引出話題。
第二層:生命如水,波瀾起伏。
第三層:生命如樹,由生而死。
第四層: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3、師:這篇課文是典型的詠物抒情的文章。總起:引出話題;細細描寫物;最后議論抒情。如《蟬》《陋室銘》《紫藤蘿瀑布》《貝殼》等均屬于此類文章。
(師提示學生做筆記:詠物抒情文章的一般結構: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點出哲理。)
(屏顯)課文層次及層意。請學生于書上旁批:精致的結構。
(二)二學:識記雅詞
1、(屏顯)詞語及字音
挾(xié)卷 巉(chán)巖 驚駭(hài) 瘠(jí)薄 屏(bǐng)息 蔭(yìn)庇
梟(xiāo)鳥 狼嗥(háo) 睥(pì)睨(nì) 憤懣(mèn) 緋(fēi)紅 云翳(yì)
學生小聲讀,并在桌上空書生字。
2、(屏顯)生詞及詞義解釋
懸巖峭壁:陡峭的山崖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
斜陽芳草:傍晚時西斜的太陽,芳香的花草。形容優美的景致。
穿枝拂葉:穿過枝條,擦過樹葉。
杜鵑啼血:傳說杜鵑鳥啼叫時,嘴里會流出血來。這里形容杜鵑鳥啼聲的悲切。
落葉歸根: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他鄉的人最終總要回歸故土。
學生齊讀詞語 (請學生旁批:精美的語言)
師:在“談生命”旁批注“生命的禮贊”,再加上這些精美的語言,就叫文采斐然。
(三)美段品讀
師:我們現在的任務是:朗讀、品美。
1、(屏顯)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再來尋夾岸的桃花。
學生齊讀
師:所有文字,用四個字來概括:“以喻為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用側筆來表現生命的美——奮斗的壯美。(學生旁批:筆力豐美)
2、(屏顯)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仍催逼著它向前走。
學生自由讀
師提示:讀的時候,注意起伏變化。學生再次齊讀
師:新生的生命——奮斗的過程——享受美好生活——艱難困苦——走向老年
學生再齊讀
師:請大家觀察這一段文字,美感在哪里?
學生發言,教師評價,適時點撥指導。
師:根據學生的感悟,歸納美之所在——
(1)句式“有時候……有時候……”,表現出結構之美、反復之美。
(2)節奏之美
(3)抒情之美:贊美、贊嘆生命
(4)象征之美:吟詠春水的生命,象征人生的經歷
(5)力度之美:讀起來激動人心。
(6)畫面之美:“桃花”“晚霞”等,極富動感,又有生命的長度的具體呈現。
師:提示學生旁批:美在句式,美在節奏,美在抒情,美在象征,美在力度,美在畫面,等等。
(屏顯)
美在用“一江春水”的東流比喻了人生的各種經歷。
美在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比喻了人生的全部過程。
美在用一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起伏波瀾。
美在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句式精致、語言生動。
美在每個比喻都表現出表達生動內海豐富的特點。
3、作業布置:試著用五個“美在”概括“生命是一棵小樹”這一層的內容。
師:提示學生旁批:精妙的手法。
(四)四學哲言背誦
學生自由誦讀文章的第四層,找出自己覺得最富有哲理的語句進反復吟誦。
練習背誦哲言。
學生展示背誦。
教師對學生背誦的哲言略作講解。
(屏顯)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發言中注意與學生平等對話。
師:提示學生旁批:哲理光芒,精深的意蘊。
五、課堂總結:
(屏顯):
精致的結構
精美的語言
精妙的手法
精深的意蘊
《談生命》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生命”為主題,選取四篇描寫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現象、探究生命的規律和本質的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冰心《談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長的現象,講述生命的一般進程,從而引導我們要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
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能夠對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導他們從生活經驗出發,領會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認識,并結合自身的體驗,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尤其是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關于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學生在以前都學習過,在本課作者運用得更多更妙。
二、課型、課時:講授課、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的寫法;
2、領會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妙處;
3、領會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品味關鍵語句,說說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2、給文章分層,理解作者精巧的構思;
3、反復朗讀、體味有關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快樂而痛苦的人生過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2、珍愛生命,戰勝困難,享受生命中的快樂與痛苦。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的寫法。
(二)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啟發、討論。
六、教具:多媒體、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生命:
(多媒體展示生物圖片)同學們已經學過了生物學,認識了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見這些生命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談論)今天讓我們走進生命的世界,隨著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質。(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由學生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導入,從學生經驗出發,由生命現象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的本質。
(二)整體感知,初探生命:
課文只有一段,但是層次很清晰。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請完成下列問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挾卷 巉巖 梟鳥 蔭庇 芳馨 云翳
2、解釋下列詞語:清吟 蔭庇 芳馨 驕奢 云翳
3、課文說生命像什么。
學生邊閱讀邊勾畫。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拓展:作者化抽象為具體,這種手法我們在余光中的《鄉愁》中學到過,把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4、據此給文章分層。
學生根據第3步和以前學習經驗給課文分層。
第一層(課文第一句):提示話題,引出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生命像小樹。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設計意圖]解決生字詞,理清文章層次和思路,整體把握課文。
(三)朗讀第二層,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層的中心句。
一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并思考討論。中心句是“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學生思考討論,提醒學生注意四個“有時候”。“一切”指巉巖、細細平沙、暴風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可以分為兩類:快樂(細細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巖、暴風雨)。
4、春水是怎么對待這一切的?
學生抓住有關語句朗讀賞析。
5、作者寫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想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交流。
[設計意圖]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過一江春水流動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歷程,并為下面學生合作學習提供范例。
(四)分組合作,朗讀第三層,發現并解決問題,感受生命的價值。
問題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季節順序)
2、前面作者寫出了春水的生命歷程,那這部分寫了什么?
3、小樹享受了哪些快樂?(朗讀并賞析)
4、小樹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讀并賞析)
5、作者為什么兩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6、作者寫一棵小樹的生命歷程想表達什么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樹”,通過一棵小樹生長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歷程。
(五)鞏固練習,書寫生命:
1、同學們,關于生命,你們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請用“生命還像……”的句式仿照課文寫一句話。
學生寫一句話。
2、再仿照課文對這句話加以具體描述。
學生寫具體描述的句子。
3、請學生朗讀自己的話,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仿寫,學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歷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六)閱讀第四層,感悟生命:
1、過渡:生命不僅像春水、小樹,還像小草、樹葉等等,其實我們的整個宇宙都充滿著生命。面對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學生談感悟,師生評價。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請結合本文、自身經歷和閱讀其他文章的感受談談。
一個學生讀作者的感悟,其他學生說對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中的“云翳”“美麗的黃昏”?并據此理解最后一句話。
學生思考比喻的本體,理解詞語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學生的理解,這樣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七)總結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為背景音樂)冰心被稱為“世紀老人”,她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其“愛的哲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讓我們盡情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吧!其實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們知道哪些人在享受著生命中的痛苦呢?(學生談論)我們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自信,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設計意圖]結合冰心老人的經歷,進一步明確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難而上,奮勇前進。
八、作業設計:(第一、二題選做一題)
1、用“生命還像……”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2、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段話,并開展討論。
3、課外閱讀蘇聯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再次感受生命。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和閱讀,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享受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
九、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時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樹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樂和痛苦相生相成
語言美:比喻、擬人、排比
[設計意圖]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語言美來賞析課文。
十、課后反思:
《談生命》教學設計6
一、情境導入
許多名家都在探討生命的奧秘,生命的奧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筆下,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談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動與生長。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讀優美詞句,認識生命的本質。
文章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感情,可以通過朗讀體會得到。大家要注意讀到感情激越處要情調激昂,聲音響亮;讀到感情平靜處要語調深沉。讀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調高昂,字字蘊含力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生命的本質和規律。
同學們回家預習課文了,誰來給大家讀讀下列詞語
大屏幕出示:
驕奢
挾卷
掙脫
梟鳥
蔭庇
芳馨
云翳
指生讀,一起糾正,齊讀兩遍。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師范讀,學生思考:
作者是如何解說生命的?她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
(老師讀完,回歸問題,學生簡單交流后回答。)
師小結:正如同學所說的那樣,文章用一江春水東流入海,一棵小樹長大葉落歸根來比喻一個人生命的全過程,并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進行了形象的解說。接下來,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對生命解說最生動的一部分,思考這樣兩個問題:見研讀探究“讀一讀”。
三、研讀探究
讀一讀:
1、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動的過程中,他曾有過怎樣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樹,在生長過程中,他經歷了哪些階段?
(分組準備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個問題(略談、詳談)。
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聯系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來談。
明確:四個有時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體現出了生命的不同境遇,體現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種狀態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師:那朗讀時哪個“有時候”應讀得激昂些,哪個讀得舒緩些?
(明確后,女生讀舒緩部分,男生讀激昂部分。)
學生評價朗讀,師指導后,全班讀其中的一個有時候,進一步體會情感。
解決第二個問題,師:誰先來說說自己的認識?
指2~3生談。
明確:生命如小樹經歷了四季。
師:生命也有“四季”,你覺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生命各階段的特點。
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命來談談。
指生讀。
師過渡:生命如一江春水在不斷地流動,如一棵小樹在不斷地生長,作者對生命的詮釋不僅生動,而且對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讓我們齊讀最后一部分。
四、拓展反思(評點式閱讀)
師: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啟發教育意義,請同學們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語句,反復品讀、揣摩,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勾勾畫畫,圈點批注,師巡視。)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評價,引導分析完、分析透重點語句。
(重點是:要記住……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師:最好的東西要留在心底,不斷地回味,它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導意義,讓我們銘記那些給我們啟示最深的語句。(2~3分鐘背背)
師小結:今天我們跟隨冰心老人一起經歷了一次生命的歷程,讓我們懂得了:生命中有歡樂,也有痛苦,有順境也有逆境,在順境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逆境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只有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
五、作業
仿照冰心老人的寫法“生命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生命”的看法。
《談生命》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理解“驕奢、蔭庇等的詞義;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體會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講練結合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和語言提煉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整體感知全文內容,正確理解文意;運用跳讀、精讀品味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對生命體質的認識,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通過欣賞課文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通過體驗反思將作品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3.情感與態度目標: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培養學生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學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重點:
認識生命的本質,品味探究精妙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悟生活,養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方法:
朗讀法、品味法、練習法、延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生命”二字}教師:同學們看到“生命”二字,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景物和句子?
(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回答,暢所欲言。如:①我想到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②我想到了“偉大”,我覺得世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個生命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偉大的過程。……)
教師:是的,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又是亙古不變的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談到生命這個話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教師寫完標題。)
二.走進作者:
教師:同學們,你能介紹一下作者冰心嗎?她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根據課前的預習以及知識積累回答)
教師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后,屏幕展示“冰心小檔案”,請一名同學朗讀。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長樂人,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其父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更激發了她的愛國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預科學習。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五四”時期,在協和女子大學理科就讀,后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愛國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的影響。她的作品熱衷于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容的“愛的哲學”。
三.初讀課文:
教師:現在請大家根據要求自己朗讀課文。
(教師出示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找出生字新詞;
②讀出感情,品味作者對人生的認識。
(學生朗讀課文后,指出生字新詞,師生共同解決)
屏幕出示鞏固字詞①給加點的字注音。
驚駭( ) 梟鳥 ( ) 羞怯( ) 緋紅( ) 怡( )悅
蔭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據拼音寫漢字。
chán巖( ) 云yì( ) 休qì( ) 驕shē( ) 穿枝fú葉( )
③解釋詞義:蔭庇 驕奢 云翳
四.品味文章: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
⒈這篇課文中,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它們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命狀態?
(學生或自己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回答:①比做“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②奔流向前———匯入大海;歷經四季——葉落歸根;幸福、快樂、痛苦、悲哀)教師板書。
⒉在這幾種生命歷程中,“春水”“小樹”表現了怎樣的心理品質、情緒狀態?
(學生答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的意思即可給予肯定)
⒊作者說人生的真諦是什么?
(生答:人生的真諦是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永遠痛苦。)
五.欣賞課文:
⒈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吧,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讀給大家,并說一說為什么?
教師示范:我喜歡文中的“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它強調了人生的主動性,要想充實的度過人生,關鍵在于自己要從積極的人生態度出發,珍惜時間,珍視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順的時候,更不能被厄運壓倒,對生活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息的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學生從內容上說,語言上說,結構上說,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⒉教師:同學們你認為文中哪個詞語值得積累?
(學生根據自己的看法提出,只要提出就應給予鼓勵。如:卑微、渺小、吟唱、芳馨、云翳等)
教師:(把同學說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力用這幾個詞語說一段話,說不定我們這里還有第二個冰心呢?
(學生能用上幾個詞語,語言連貫,有內容且健康就給予表揚。)
六.體驗與反思:
⒈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不要求答案統一。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要不灰心,要勇敢樂觀有韌性,堅信雷雨過后就是彩虹;成功時,不被勝利沖昏頭腦,要清醒的地認識到人生應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感謝生命。)教師板書。
⒉在作者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從雪山發源最終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樹,歷經四時,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好,現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例句說說生命像什么?
(學生:生命像一輪月亮,歷經圓缺,把清輝撒向大地。 生命像一棵小草,歷經風吹雨打,展示自己的綠色。)
七.教師小結:
這篇文章中我們領悟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荊棘滿路,這需要我們很好的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祝愿同學們再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勇敢樂觀的面對困難,珍視生命,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生命像春水:奔流向前———匯入大海
談生命 感謝生命
生命像小樹:歷經四季——葉落歸根
教學反思:
這節課基本上能實現教學的預期設訂。
⒈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出信心,我設計的幾個環節,如初讀課文時字詞的積累,品味課文時幾個簡單的問題,欣賞課文時語句和詞語的提煉,都是從注重學生的語文基本功的角度出發。
⒉設計了“欣賞課文”這一環節,學生可針對文章的語句,提出非常多的看法,幾乎設計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內容也不確定,學生對這樣的問題參與熱情高,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看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再次獲得學習的自信。
⒊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設計了“連詞成句”“仿寫”的環節,培養語文興趣體現生活處處皆語文的廣闊天地。
⒋力求實現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談生命》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的課文全是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它們的入選體現了新課程關注生命、關注人生的人文理念。
《談生命》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是世紀老人冰心的一篇運用比喻、象征,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語言優美,文筆生動。
文章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后直抒胸臆,升華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不喜歡這類無故事情節的,又是談人生哲理的文章,應對中考成了大部分學生的主要目的。教師只能運用多種手段,適當引導學生回到這個人類一直思考的問題上來。
【設計思路】
教學本課時,為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運用“分塊式”教學結構,將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板塊,即:創設情景,激發導入;整體感知(圖文結合配樂賞讀);品讀文章(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拓展延伸(仿寫,思考生命的意義);歸納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
2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3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一則新聞導入,是學生回到“生命”這個話題。再由圖片展示,進一步加深“生命是個歷程”的印象。
2簡要回憶作者。圖片展示。
3學習生字詞,提示重點詞。
二課文研讀
1教師配樂朗讀部分課文,盡可能讓學生感受美的意境。
2學生配樂朗讀剩余部分課文。
3思考: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②作者為什么要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呢?
提示:一江春水在匯入大海的過程中有無數個險灘,正如人生中遭遇許多挫折一般,而同時春水又會遇到無數平坦如砥的坦途,正如人生中的歡樂一般。這種快樂和痛苦時而交替產生,正如我們人生各種境遇都會經歷一樣。
③能否借用文中的語句具體說說它經歷了哪些快樂和痛苦?
提示:他的痛苦是遇到了巉巖前阻和暴風雨,而他經歷的快樂是遇到了細細的平沙。
投影展示:巉巖、平沙、暴風雨、晚霞和新月,并作適當解說,注意適當引用古詩詞
④作者把生命還比作一棵小樹,那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呢?
提示:因為小樹的生命歷程也預示著人的生命,它的生長與人的生命歷程是吻合的。小樹是由小樹苗慢慢長大的,人也是由嬰兒慢慢成長起來的。樹和人都有一個逐漸長大的過程,最終歸于消亡。
⑤用文中的語句具體說說小樹經歷了哪幾個成長階段呢?
投影展示:嫩葉→繁花→果實→紅葉→干枝,并作簡單解說。(也可以說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⑥作者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作喻,將生命作了具體的描繪,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對生命的本質作了直接的闡釋,讓我們共同來找一找。
⑦找出后,學生齊讀。
⑧師生共同詮釋。
三課文品讀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文中那個詞告訴了我們他如何面對它遭遇的一切?
提示:他“享受”他所遭遇惡一切。
2“享受”只有人才會,水也可以嗎?還有哪些詞能看出水具有人一樣的情感?
提示:用了“憤激”、“奔騰”、“怒吼”、“回旋”、“催逼”、“沖倒”等詞語,表現出一江春水情緒上的波動,與人的反應很相似。它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積極昂揚向上。
3除用詞以外,寫一江春水的句子還有哪些值得品味的地方?(可以讓學生讀“有時候……”幾句。)
4能否把這種感悟讀出來?
提示:我們讀這幾句話時要讀出情感的變化:在遭遇暴風雨和巉巖前阻時要讀出“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的氣勢,遇到巉巖和暴風雨時應是一種昂揚向上的情感態度,所以語速要快,同時幾個動詞要重讀,語調要深沉。讀“平沙桃花”、“晚霞新月”時語調要輕柔舒緩,讀出快樂而平靜的情感。
5生命又像一顆小樹,那么作者又是運用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樹的情感的呢?(指名學生回答)
提示:這樣的寫法讓人感受到語言的美。
6根據“一江春水”表現生命曲折、豐富多彩的形式或根據“一棵小樹”表現生命成長過程的形式,仿寫:生命像什么什么。示例:生命像一只蠟燭,生命像一杯咖啡……(稍后指名學生回答)7大家覺得冰心的比喻好在哪里?
提示:有縱橫,有時空,向前,向上,這是一種意境的美。
8結尾談生命本質的句子,有哪些可以當成名言警句來讀呢?找出來,再讀一讀。
提示:這是一種哲理的美。
四課文小結。
冰心老人是這樣感悟生命的。(投影展示。)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學生齊讀。
五拓展延伸
1請大家繼續完成仿寫句子,
2孟子說“舍生取義”,這和冰心對生命的看法有無矛盾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將仿句結果整理成書面作業。
3完成《百練百勝》18—20頁。
板書設計:
談一江春水不同境遇向前流動
生意境美語言美哲理美
命一棵小樹不同階段向上生長
《談生命》教學設計9
教學設想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不久前重新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它不僅哲思深邃,宏闊形象,鮮明生動,而且文字精煉老道。全文是一篇“一段文”一氣呵成,但是又思路清晰,章法嚴整。,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后直抒胸臆,升華哲思,說出了作者歷經百年滄桑,備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和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教學本文,重點在引導學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觀念
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品味精粹而蘊含豐富的文字
3、培養健康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樹立珍愛生命的觀念
2、認識生命的本質,養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品味、探究精妙語言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反映世間萬物生機勃勃的畫面,同時配以激昂高亢的鋼琴曲《命運》,讓學生思考看到畫面都產生了哪些聯想。學生欣賞多媒體畫面,聆聽音樂。
(設計意圖:渲染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文本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奠定基礎。)
三、教師為學生提供四種學習方法
朗讀法;點評法;構圖法;質疑法。學生從四種學習方法中任意選擇一種進行自主學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利,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個性化閱讀提供平臺。)
四、說話練習
教師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出示三個與生命有關的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從中自由選擇,進行表達。從教師給定的三個開放性題目中任意選擇一個進行說話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意在尊重每一個學生對生命的獨特感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五、課外延伸
教師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目,進行課外延伸。學生可以互相交流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利用圖書館,現代網絡技術等語文課程資源,以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進一步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
六、教師指導學生填寫閱讀體驗報告單和自我評價單
學生從“知識上的收獲,思想上的收獲,方法上的收獲”三個方面填寫閱讀體驗報告單并進行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反思
《談生命》是冰心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的讀書活動。我認為語文課堂上絕對不能少了學生的朗朗書聲,通過朗讀,學生不僅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通過朗讀,引領學生在文本中多走幾個來回。
在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和做批注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通過對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的點評賞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達到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的目的。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可能會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閱讀體會寫在書中,以實現學生學習的深入和主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本節課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方法。針對本文畫面感強,適合朗讀以及語句含義深刻等特點,我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學習方法,即:朗讀法,構圖法,點評法,質疑法。學生猶如進入了學法超市,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學生的愛好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促進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課堂教學不能只是就文本講解文本,而是應當以文本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我設計了“創作天地”這一環節,里面設計了三間創作室:
1、以“生命”為話題說一段話。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樹,你還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難,昂揚向上的人的事跡?
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將語文學習的空間由課內拓展延伸到了課外,實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化,也使學生逐步意識到“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進而愛生活,愛語文。
《談生命》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領會象征手法的運用,體會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分出層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達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制作"中國現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關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積累。
2、制作課件。
課件一:根據課文內容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騰而下的氣勢;(2)水流遇阻、憤激怒吼的勇猛;(3)過淺灘,靜靜細流、一瀉千里;(4)雷雨交加、濁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滯緩;(6)千條江河,流入大海。
課件二:喜歡繪畫的學生可根據課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的內容,用自己的筆描繪出你喜歡、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樹。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綠的小樹;②平原上、巖石上、城墻上伸展的小樹;③在大樹擠壓下掙脫而出的小樹;④夏天滿樹繁花,蜂蝶飛舞,小鳥枝頭歡唱;⑤長到中年的茂盛的樹;⑥秋風瑟瑟中長滿果實的樹;⑦朔風怒吼、落葉盤旋的老樹。
從中感悟一種生命的誕生,生命力的強大,進而對頑強的生命力產生一種崇敬之情,為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言一::地球養育著無數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覺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覺不到生命這樸實的形式下面蘊藏著多么豐富的哲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以散文的形式揭示這一人生哲理的。
導言二:我們在初一時學了《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兩篇散文,文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們的心靈。誰還能記得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和理解?(對學生回答做鼓勵性肯定……)
我們今天還要學習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紀老人冰心是怎樣揭示生命的真諦的。
二、介紹作家、作品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全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2、昕配樂朗讀帶感知課文,大屏幕出示問題,邊昕讀,邊思考。
研究問題:(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從幾方面來寫的?語言上有無明顯標志?
這些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劃出文中的關鍵性句子。
問題1明確:文中作者說"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文章從三層來寫的。第一層"開頭……也不敢信來生";第二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第三層"宇宙是一個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談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為了加深讀者的理解,作者用了兩個非常恰當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但水與樹又是互不相聯的兩種事物。怎樣把它們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義態度用了這樣兩句重復的話總結這兩個比喻段:我不敢說,也不會說,也不相信有來生。我說的是從生命的降生到結束,談的是親身的經歷、感情,讓青年人把握現在。
語言標志:①然而我不敢說……也不敢信……過渡、、
②然我不敢說……也不敢信……
這兩句話把散的東西編織在一起,把全篇內容有條理地穿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去掉,材料就散了。這幾句話既是主旨,也是連接手段。
問題2明確:"要記住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3、學生放聲地、感情朗讀課文。
(大屏幕可同時播映教具準備②的課件,形象感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沒有條件可在研讀時讓學生根據課文運用想像、聯想來口頭描繪。)
4、給學生討論問題的時間,然后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適時點評。
四、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對一篇文章粗讀是為了整體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體昧和推敲重要詞句對表達中心的意義和作用,更好地領悟作品內涵。
2、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體味。
(1)作者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樹"?作者是怎樣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寫的?(分兩大組,分別研究"水"和"樹"。)
(2)分別找出描寫水和樹時抓住了它們什么特點,試說說它們的象征意義。
(3)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精彩(可從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語言表達方面)的地方,并陳述理由。
(4)你領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聯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悟?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并明確: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過形象、貼切的比喻,使其具體化。
生命一一水、樹。
(2)描寫水和樹時,都是根據這一事物的自身規律展開描寫的象征意義描寫特點
水的特點:水一一生命長河一一流淌的過程一一一復雜、曲折、多變
樹的特點:樹一一人生之樹一一春秋四季一一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作者筆下的水和樹與人的生命的規律是一致的。
人生沒有絕對的幸福與不幸,歡樂與痛苦,順境與挫折,成功與失敗,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較寬泛,可欣賞準確優美的語言,可欣賞富有哲理的議論,可欣賞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運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對比、感悟,提高欣賞品位。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歡離合、幸福、苦難比作"月有陰晴圓缺",正確對待"此事古難全"。
水一一順逆樹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陰晴圓缺
3、理解課文的深刻意義。允許學生向老師質疑,發表不同意見。
教師小結:
作者回顧一生的滄桑歷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會永遠快樂,也不會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可用學生自身經歷,調動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作品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五、布置作業
1、反復誦讀課文。
2、做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體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語言,了解其象征意義。
2、能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中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檢查舊課
1、指出不同層次的三名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一部分,朗讀完畢,師生共同評價。
(激勵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深刻、有感情地朗讀,掌握節奏、重音等朗讀技巧。)
2、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課文中寫水、寫樹都是就著事物自身規律來展開描寫的。請你找出其中相應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諦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明確:人生的真諦是不可能永遠快樂,也不可能永遠痛苦。
遇到困難時要不灰心,要勇敢樂觀有韌性,堅信雷雨過后就是艷陽天。山窮水盡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順利時,也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清醒理智地認識到人生應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
(學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體會重要句子的深層含義。
說說課后練習三中兩句話的象征意義。
(欣賞精彩優美的語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對第二句的揣摩、分析過渡到體驗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要想充實地度過人生,關鍵在自己。①《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張海迪戰勝病魔,耗時·四年創作長篇小說《絕頂頭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就病魔纏身,但沒有荒度放棄生命而是堅持寫作,呼喚生命;⑤可以引用"實話實說"節目,感受堅強的張默然的故事。
要從積極的人生態度出發,珍惜時間,珍視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順的時候,更不能被厄運壓倒。對生命保持堅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師可視情況選。)
三、體驗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題:
1、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已經盡全力學習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你想和同學搞好關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的情緒、思想狀態是怎樣的?
2、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為什么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說全。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激勵主流,互相感染。)
教師小結:在人生旅途上,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堅持前行,也會成功的。
四、布置作業
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1、我怎樣面對一一一(勝利、困難……)
2、我怎樣直面現實中的一一一(苦難、真實、丑惡……)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兩岸一滴一一入海快樂與痛苦
《談生命》教學設計11
指導思想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且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談對生命認識的散文,又基于我校是一個有較完備的教學設備的縣城中學。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個人感受進行獨立的思考,聯系社會中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思考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豐富人文素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
(3)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涵的哲理。
2、過程和方法。
課堂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散文的閱讀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有了較深的散文閱讀基礎,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興趣也很濃厚。因此,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大多內容能夠理解。我們應多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以突破文中的重、難點。
教學內容
這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都是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它們融進了作者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因此學好本單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具有有重要的意義。而學好本文對學習其它散文及今后寫散文都具有指導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清思路,理解主題,體會優美形象的語言。
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難點:理解課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及其在文中起到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老師在黑板上方的中間寫上”生命”兩個字,然后讓學生談你由這兩個字想到了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堅強。如:想到藏羚羊的故事和《實話實說>》中播放的張默的故事。)
生命是一個司空見慣但又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歷代文人墨客都談到生命這個話題,他們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悟。
1、走進冰心。
(由學生回憶有關冰心的生平和創作等內容后老師補充。)
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長樂。童年是在山東煙臺海邊度過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豐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詩人的氣質。在海邊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歲就開始閱讀《三國演義》《聊齋志異》《西游記》《水滸傳》和林紓翻譯的《說部叢書》。1913年全家遷至北京。五四運動爆發時,她是預科一年級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為了擴大宣傳效果,她開始在北京《晨報》發表《21日聽審的感想》等鼓吹愛國學生運動的時評,署名謝婉瑩。從1919年9月起,以冰心這一筆名寫了許多問題小說,引起了較為強烈的社會反響。1921年,在理預科畢業后,就考入文本科,寫出了為文壇矚目的短詩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謂“小詩的流行的時代”,當時有人將此類短詩稱為“春水體”。冰心的詩歌風格含蓄、溫婉、雋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同年她畢業于燕京大學,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學。這時期的作品中更熱衷于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容的“愛的哲學”,代表作有《悟》《寄小讀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學碩士學位后返國,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女子文理學院。其時,北伐戰爭的革命風暴使她感到超階級的“愛的哲學”的虛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將她那個能“融化消滅”世間煩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變化,寫出了《分》《冬兒姑娘》等作品,對勞動者的苦難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2、字詞積累。
巉巖(chányán)休憩(xiūqì)挾卷(xié)
梟鳥(xiāo)驕奢(jiāoshē)清吟(qīngyín)
蔭庇(yìnbì)芳馨(fāngxīn)怡悅(yíyuè)
云翳(yúnyì)一瀉千里(xiè)璀璨(cuǐcàn)
蔭蔽: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云翳:陰暗的云。本文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
驕奢:驕橫奢侈。
一瀉千里:江河水流迅速。形容文筆奔放。
3、朗讀課文。
(1)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注意正音并勾畫自己喜歡的語句。
(2)學生邊看多媒體畫面和字面邊朗讀。(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要善于聯想。)
(3)學生放聲齊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
4、梳理結構。
(學生發言后教師明確。)多媒體展示。
第一層:揭示話題。文章題目是“談生命”開篇即起波瀾
第二層: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寫出了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三層: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層: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揭示生命的本質。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規律。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精讀課文后思考、討論:
(1)“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敢說”呢?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個生命狀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態度?
(3)作者為什么把生命比做樹,比做水?作者是怎樣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寫的?
(4)作者對生命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什么?最能表達主題的句子有哪幾句?宣示怎樣的人生觀?
[交流后教師點撥]多媒體展示。
(1)“生命是什么”是給生命下定義,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更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東流歷程——向前、曲折、復雜、多變
一棵小樹:春秋四季——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以春水和小樹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
(3)樹的成長和水的歷程與生命有相似之處作者把很抽象的事物,通過形象、貼切的比喻,使其具體化。
(4)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人生觀: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四、體驗感悟。
1、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將生命過程比喻為一江春水的奔流歷程、一棵小樹的生長經歷,用春水、小樹來象征生命。我們來仿照這種方法,選取一個事物來比喻、象征生命。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
[點撥]生命像小說,不在于長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時,有時有淡淡的苦味;有時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風平浪靜,也有驚濤駭浪。
生命像路,有時平坦,有時崎嶇,這樣才繽紛。
生命像火把,應該使勁燃燒。
2、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難,如:父母突然下崗,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已經盡全力了,可學習成績仍無明顯改善;你想和同學搞好關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你遭受到突然的打擊和挫折……面對這些,你是怎么認識的?
[學生自由暢談]
五、課內小結。
由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獲作小結。(能圍繞本文的主題和對生命的認識談都可以。)
六、作業布置。
1、收集名人談生命的資料。
2、背誦十句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指名學生有感情的背誦喜歡的語句。
二、精讀課文,討論交流,品味散文的意境美和哲理美。
1、精讀第二部分,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選句,集體交流。只要說的有理都要給予肯定。
[點撥]值得欣賞的句子很多,但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欣賞語句會更有代表性。從句子的修辭、從句子蘊含的深刻含義、從句子的哲理美、情感美或詩意美等。
多媒體展示。
例:“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濕潤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而出”。就修辭來看,是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就詞語的表現力來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寫出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
“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什么挫折,有什么失敗,也不要緊,我們還可以重新再來。
“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這句話,寫出了我們生命在整個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讀者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我這里有個疑問,我認為語序應該調整,因為前面說是先說的江流,后說的是葉子,但后面的語序卻不對應。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復強調,否定生命“輪回”說,理性的對待生命,表現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誠摯地祝愿我們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懷。
“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2、朗讀第四層,體會文章的主題。
[議一議]正如作者說的“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謝生命”在你十幾年的生命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組交流后老師點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誠,真誠地對待自己,對待別人。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會見到彩虹。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謝父母,感謝生活。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寬容,寬容別人是一種美德。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樂觀,微笑著的人生是美麗的人生。
生命中最重要的堅強,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樂,不舒心的往事讓他隨風而去吧!。
三、交流收集的有關名人對生命的認識的資料,進一步體會生命的本質。
[學生自由暢談自己收集的資料后老師補充]用多媒體展示:
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
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柯察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創造的精彩中,人類的生命更具有其獨特的價值,我們要珍愛所有生命,更要珍愛我們人類的生命。
——恩格斯
四、體驗反思
古今往來的文人墨客就有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調”,人們也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著它的內涵,它是貝多芬在琴鍵上迸發的鏗鏘的音符,是凡高筆下絢麗的色彩。是劉翔在運動場上分秒的搏擊……面對豐富而短暫的生命,你讀了本文后有何感受呢?
[學生談后教師再談自己的感受]
例:假如生命是云,不要炫耀色彩的絢麗,也不要放浪地飄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滋潤萬物。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生命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五、質疑、解疑
對文章中有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
六、真心寄語
生命是珍貴而又短暫的,“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有收獲”,要有一種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學們,揚起奮發向上的風帆,能在你的生命長河中勇敢地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作業布置
1、做讀書卡片。
○類別:文化教育編號:001
題目:《談生命》作者:冰心
出處:
內容:
2、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談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東流歷程——向前、曲折、復雜、多變
一棵小樹:春秋四季——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主題: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樂固然幸福,苦痛也美麗。我們要感謝生命。
語言:形象含蓄、富有情感、哲理深刻。
評價與反思
這堂課我設計時強調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由于教師深諳課文的閱讀教學不是老師的分析能夠代替的,而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徜徉,讓學生在“品析語言”“欣賞語言”這樣高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習得語感,提高閱讀水平。所以,一開始就讓學生從自己對生命的聯想中走進課文,解讀文本時突出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并讓學生自由地暢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內容來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和哲理美,從而領悟了作者的主題,突破本文的重、難點。因此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另外,我組織富有美感的語言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還設計了讓學生查找資料和做讀書卡片作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由于本文的內容談的是生命的內涵,而學生涉世未深,所以如何調動學生去體驗許多深層的內涵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究的問題,我在這堂課也還突破的不夠。
《談生命》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將生命比喻成春水、小樹的深刻意蘊;
2、賞析本文一些精美而又精辟的比喻句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3、學習運用比喻的手法寫一段話。
【學導步驟】
一、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抓關鍵語句,篩選課文的主要信息,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培養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議論,然后歸納全文的內容。)
全文內容可概括為:
生命(像)春水快樂與痛苦相伴相生(文章主旨)
(比喻手法)小樹
二、賞析“生命像春水”這一內容的深刻含意(以導學生為主)
這一部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抓住主要內容,抓關鍵詞語,從而領會一系列比喻所隱含的人生意義。
思考一:生命既然像春水,生命從幼小到壯大到衰弱的全過程,你能從作者對春水的描寫中感受出來嗎?請找出體現這一過程的關鍵詞句。
思考二:作者說“生命的痛苦與快樂是相伴相生”的,這一人生的感悟又是怎樣通過春水的哪些描寫體現出來的?經過學生充分討論后板書如下:
生巉巖險阻奔騰、怒吼、回旋、沖刺一瀉千里(人生困難時期:勇于面對)
命芳草桃花快樂、羞怯浪漫行程(人生美好時期:善于把握)
像暴風雨風雨、雷電、打擊、擾亂新生力量(人生災難事情:敢于抗爭)
河晚霞新月溫暖、休憩、睡眠逼著向前(人生安閑時期:不耽于安逸)
三、賞析“生命像小樹”有關內容(瞄準中考,自擬考題,考議結合)
圍繞三個重點擬題:
1、從文中篩選表現小樹生長的全過程的關鍵語句
2、“他消融了,歸化了,也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聯系前面文章考慮)?這句話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對小樹的描寫及對河流的描寫,在寫法上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
四、賞析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以誦讀記精辟語句為主)
1、生命是渺小的,但它卻構成了整個宇宙的運行;
2、生命在于活動,否則就失去了生命;
3、生命與快樂和痛苦相伴相生(這是全文的主旨)
五、實踐運用
以“青春“為話題,運用本文所彩的比喻手法寫一段話。
要求:
1、所用比喻要力求與“青春”話題有相似點;
2、比喻力求新穎、形象,但不要怪僻;
3、仿照作者的議論,提煉出一兩句精辟的話點明題旨。
《談生命》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3.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正音,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多媒體顯示: 挾卷(xié) 芳馨(xīn) 怡悅(yí) 云翳(yì)
2.學生互讀課文,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
3.選三位同學范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評點: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
4.學生放聲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
三、思讀課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問:本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清說說你對文章思路的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2.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多媒體顯示:
(1)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能說?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2)作者將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并充發展開,請聯系思路,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又完整地闡明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3)最后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出的結論。
四、美點尋蹤,發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1.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生1: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幅幅生命的圖畫。
生2:本文語言優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生3:本文意境優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
2.賞析課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賞析:
(1)話說一江春水
多媒體播放一江春水東流入海的動感畫面。雪山、峭壁、嶝巖、平原、斜陽草樹、夾岸桃花、激電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畫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來,奔流激蕩。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來生,結合畫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著閑自己的話描述-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②品味相關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這個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四個有時候。體現流程的豐富多彩。
聚集、奔注、沖倒,挾卷、奔騰、回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2)話說一棵小樹
多媒體播放動漫flash,顯示一棵小樹的成長歷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長出嫩葉、開出繁花、蜂蝶飄翔、小鳥歡唱、濃陰如蓋、碩果累累、黃葉翻飛、葉落歸根。
學生齊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
①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上小樹的生命歷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時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體現特有的平靜和溫柔。
②品味相關詞句,感受一棵小樹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
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抬頭等詞體現了小樹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
勇敢快樂、寧靜怡悅體現了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
美在情感闡釋:
教師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過程中,流露出作者動人的情思。
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悅、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說來感情基凋是積極樂觀的。
學生大聲讀課文,悉心體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繪出一幅幅優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
五、布置作業
1.描繪一江春水時,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請根據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辭,另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鑒賞哲理美
1.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
(1)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4)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學生自由選句評析,集體交流。
明確:(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征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回說,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5)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渺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才,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7)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8)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言。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生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
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鑒賞語言
1.摘句交流
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歸納:
美在靈動、蘊藉。集中表現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兩個層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復。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為行文層次的標志,又給人旋律回轉、反復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蘊含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復強調,否定生命輪回說,理性地對待生命,表現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美在詩意。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愿,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3.仿句練習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學生自由發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愿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來釀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學生由于閱歷所限,恐怕會為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所困,教師應相機誘導,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從容應對生活,感謝幸福、感謝痛苦。
五、課堂小結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給我們至美的藝術享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閱讀冰心的散文《霞》(見課本P71),比較《霞》與《談生命》,說說它們的異同。
提示:《霞》寫于1985年.《談生命》寫于20世紀40年代。兩文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為老年人。兩文主題有相似之處,情調略有不同,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鑒賞文章見備課資料部分)
板書設計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談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長,流動;感謝--快樂、痛苦)
吾言美(靈動、蘊藉、反復、詩意)
七.教學后記
《談生命》教學設計14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作者與詞語,把握文章主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品味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感悟語言中蘊含的哲理;學習運用比喻修辭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提煉文章主要意思;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讀文章精美簡練的語言,培養感悟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能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2學情分析
《談生命》所涉及的“生命”話題是每個人都感興趣的,尤其是十四、五歲處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正渴望探索生命的奧秘而又很難詮釋生命的內涵。
九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分析思維能力,對生活、人生也會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因此,可針對課文內容,充分引導學生感受、揣摩文章哲理,激起思想共鳴,以訓練其理性思維、提煉概括能力。
3重點難點
1.重點:賞析文中優美、含蓄、富有哲理的語言,加強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2.難點:透過文章精美、簡練、富有畫面感的語言,品味文章深沉含蓄的意蘊。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可以說正是這神奇博大的生命,才成就了生命豐富的內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世紀老人冰心的《談生命》。(出示并板書課題)
活動2【活動】二、明確學習目標
1.識記作者與詞語,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優美形象的語言,感悟語言中蘊含的哲理。
3.學習運用比喻修辭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4.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能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活動3【活動】三、課前熱身
1.我會做。(多媒體出示基礎知識儲備,檢測預習情況)
(1)下面加點字的正確讀音是(A)
巉巖驕奢芳馨裹挾
A.chánshēxīnxié
B.chánshěxīnjié
(2)下面多音字的正確語境音是(B)
蔭庇掙脫空殼
A.yīnzhēngké
B.yìnzhèngké
(3)下列哪組詞全部出自本篇課文(B)
A.一瀉千里四面楚歌沁人心脾姹紫嫣紅
B.起伏催逼莊嚴燦爛飄翔喧鬧懸巖峭壁
(4)對蔭庇這個詞語解釋正確的是(A)
A.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B.樹蔭的僻靜之處,形容涼爽。
(5)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A)
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
A.擬人
B.比喻
(6)指出下面句子的表達方式(B)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
A.議論描寫
B.議論抒情
2.我認識。(學生交流搜集資料,教師補充要點)
冰心,原名謝婉瑩,我國著名的女作家、詩人。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小桔燈》,小說集《超人》。冰心作品的主題主要表現為母愛、童真、大自然。
活動4【講授】四、新授
(一)朗讀課文,感受生命的律動
1.自由放聲朗讀課文。(提出朗讀要求)
(1)讀出聲音,讀出感情。
(2)劃出你喜歡的句子。
(3)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呢?
2.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旨。
(二)精讀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
1.學生細讀文章,對文章進行圈點評注,摘抄并賞析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提示:從修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式、哲理等角度入手)。
2.學生活動(自讀自品、共讀共品、四人合作)。
3.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引導生揣摩富有表現力的、精美的、富有哲理的語句,深入領悟文中表現出來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4.教師小結。
剛才大家從修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句式等角度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同時還感悟了生命中快樂和痛苦相生相成的哲理美及洋溢在字里行間昂揚向上的情感美,今后我們在賞析語言時要借用這種方法。【投影展示:語言美(修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式)哲理美、情感美】
(三)拓展表達,升化生命的意蘊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創作方式,將心中此時涌動的情懷抒發出來。
(1)文字抒懷——你可以將你此時心中涌動的最為激情澎湃的情感用文字直接表述出來(提示:可以根據文中“一江春水”表現生命曲折、豐富多彩的形式或“一棵小樹”表現生命成長過程的形式仿寫“生命像什么什么”,如“生命像一支蠟燭”或“生命像一杯咖啡”等等)。
(2)圖片感悟——老師為大家提供了精美的圖片,你可以為它配上富有哲理性的個性點評。
2.學生自我創作。
3.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活動5【講授】五、溫馨寄語,激情勉勵
最后,老師要送給同學們一段話:生命不是簡單的由生到死的度過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要以自己的努力去證明自己不曾平庸的生活,就像這爬山虎,在克服過種種的艱難險阻之后,就必定會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和陽光。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以此來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活動6【作業】六、布置作業
1.摘抄并背誦這篇課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2.搜集閱讀與生命相關的散文、名人名言、小故事等等。
活動7【活動】七、教學反思
《談生命》是冰心老人早年寫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失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鑒于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課的設計分成三個板塊。
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生命的律動”。活動是這樣的:讓學生美美的放聲朗讀課文,并從課文中找出最能表現作者對生命感悟和認識的三句話。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篩選、提煉、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用“精讀美文,品悟生命的力量”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探究文章的寫法。活動過程是這樣的:讓學生細讀文章,對文章進行圈點評注,摘抄并賞析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提示:從修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式、哲理等角度入手)。學生或自讀自品,或共讀共品,或四人合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理解富含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這一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在發現中、點評中深入學習課文,學習散文多種多樣的表達,學習散文語言的精美。
第三個板塊:引導學生“拓展表達,升化生命的意蘊”,通過聯想體驗,由課文拓展到現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于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能積極勇敢面對生活的挫折,懂得珍惜生命。
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由于課前朗讀不夠充分,課堂上朗讀也不夠多,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生疏,使品讀不夠流暢,不夠充分。如果在閱讀這一環節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會更好!
《談生命》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德育目標
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教學重點
1 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 品讀法
3 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讀課文,美點尋蹤,鑒賞文章的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生命是什么?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們聽聽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正音,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多媒體顯示:
挾卷(xié) 芳馨(xīn) 怡悅(yí) 云翳(yí)
2 學生互讀課文,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
3 選三位同學范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評點: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把握。感情激越處聲音要響亮,情調應激昂;感情平靜處要讀得深沉些。
4 學生放聲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
三、思讀課文,把握文意
1 理清行文思路
提問:本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請說說你對文章思路的看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全文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僅一句話,“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這是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思路的起點,提示話題,引起下文。
第二層:從“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和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從“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到結尾,總結上文,抒發感想,闡發哲理。
2 精讀課文,把握文意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多媒體顯示:
(1)“生命是什么”與“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為什么對前者“不敢說”而對后者“能說”呢?根據文意說說你的理解。
(2)作者將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并充分展開,請聯系思路,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明確:(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質的終極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學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選擇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對生命過程的形象化描繪,便于作者抒發對生命的獨特感受。
(2)“一江春水”側重闡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樹”側重揭示生命的價值。兩個比喻的內涵相互補充,形象有完整地闡明了生命的過程和意義。
(3)最后一層綰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作者在這一層揭示生命的本質(由卑微、渺小到生長、進化),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這是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描寫之后得的結論。
四、美點尋蹤,發掘課文的審美價值
1 請學生談談初讀課文的感受,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
生1:作者把生命還原成具體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繪出一副副生命的圖畫。
生2:本文語言優美,比喻、排比處處皆是。
生3本文意境優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
教師總結:大家談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難得的美文。下面我們將從意境、哲理、語言三方面欣賞本文的美。
2 賞析課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賞析:
(1) 話說“一江春水”
多媒體播放一江春水東流入海的動感畫面,雪山、峭壁、巉巖、平原、斜陽草樹、夾岸桃花、激電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畫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來,奔流激蕩。
學生齊讀“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來生”,結合畫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A 請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個過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這個過程的歡樂和痛苦。
B 品味相關詞句,體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這個秒年時微度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
四個“有時候”,體現流程的豐富多彩。
聚集、奔注、沖倒、挾卷、奔騰、回旋等詞體現了高昂激越的氣勢和不可阻擋的力量。
快樂勇敢、享受、憤激、心平氣和、快樂又羞怯、心魂驚駭、憩息睡眠等詞刻畫了“春水”的性格、情懷。
(2) 話說“一棵小樹”
多媒體播放動漫FLASH,顯示一棵小樹的成長歷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長出嫩葉、開出繁花、鳳蝶飄翔、小鳥歡唱、濃陰如蓋、碩果累累、黃葉翻飛、葉落歸根。
學生齊讀“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
A 請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小樹的生命歷程。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體現時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體現特有的平靜和溫柔。
B 品味相關詞句,感受一棵小樹鮮活的形象。
學生自主品評。
成果展示:小樹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連續的階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終結。
聚集、欠伸、破殼、伸出、吟唱、跳舞、掙脫、挺立、抬頭等詞體現了小樹生命力量的沖動與奮進。
勇敢快樂、寧靜怡悅體現了小樹勃發的生機、恬淡從容的情懷。
“美在情感”闡釋:
教師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過程中,流露出作者動人的情思。
在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描寫一棵小樹則不同,一開始充滿喜悅、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
學生大聲讀課文,悉心體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師總結:作者將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將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繪出一副副優美、生動的圖畫,傾注了自己的滿腔深情。讓我們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時,領悟、認識生命的本質。
五、布置作業
1 描繪“一江春水”時,“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請根據文意回答。
2 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辭,另寫兩句話,組成一組排比句。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欣賞文章的哲理美、語言美;聯系自我,對照反思,總結升華;延伸拓展,類文推薦,開闊視野。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鑒賞哲理美
1 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
(1)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4)他回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要感謝生命。
學生自由選句評析,集體交流。
明確: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歸宿。“光明”象征生命達到輝煌的頂點,“黑暗”指生命的終結。生命是一個客觀的過程,“光明”與“黑暗”相生相隨。
(2)生命是一種過程,應當從容鎮定地面對死亡,顯示了作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輪回”說,冷靜、客觀、從容地面對生命,熱愛生命,表現了著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人的一生會遇到快樂、悲哀、嘲諷甚至反對,快樂與痛苦相生相隨。
(5)雖然每一個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組成整個人類卻可以創造歷史,推動社會前進。表現出作者浩淼的思緒、寬廣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材,都能為人類作貢獻,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7)闡述生命中快樂與痛苦的辯證法,表明作者對生命規律的判斷、認識。
(8)這一句話與孟子的“生于憂患”表意相同,我們要學會享受痛苦、感謝痛苦。
2 提問: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言。
示例: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境與逆境相伴相隨。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其間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上一種幸福。
生命存在于運動之中,生命的過程是進取、斗爭的過程。
個體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個體色懷念革命最終要回歸宇宙大生命的母體之中。
生命的體驗,始而新鮮,繼而平靜,最終歸返大生命母體中則無歡喜也無悲哀。
3教師總結:本文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生命需要流動和生長,我們要享受快樂,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艱難。我們要感謝生命,不僅感謝快樂,也要感謝痛苦。我們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尋生命“生長”的閃光點,向生命的頑強不屈敬禮。我們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貴頂禮膜拜,為生命全過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鑒賞語言
1 摘句交流
請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簡要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2 教師歸納:
美在靈動、蘊藉。集中表現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樹”兩個層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復。“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為行文層次的標志,又給人旋律回轉、反復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莊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對死亡的畏懼、痛苦。語言看似平常,實則蘊涵邈遠的情思,意味深長。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反復強調,否定生命“輪回”說,理性地對待生命,表現了作者高遠的人生情懷。
美在詩意。“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是一句詩句,“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冰心老人誠摯地祝愿,希望我們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真正體驗人生的美好。
3 仿句練習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另寫兩個句子。
學生自由發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豐富的色彩,來描繪一副壯麗的畫卷。
愿你生命中有動人的音符,來譜寫一支雄壯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洌的甘泉,來釀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總是相生相成的。請聯系自己的體驗和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話題說一段話,表達自己的人生信念。
學生由于閱歷所限,恐怕會為生活中的諸多煩惱所困,教師應相機誘導,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使他們從容應對生活,感謝幸福、感謝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閱讀趙麗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
生命
趙麗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開時是美好的,花落時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決不因此自卑!要聯合起所有的同類,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獻出屬于自己的一星淺綠。大地將因此而充滿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樹。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處。哪怕腳下是一片堅硬的巖石,也要鍥而不舍地將根須鉆進石縫,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參天大樹當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禿嶺中做一棵孤獨的小樹,給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為光榮。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隨波逐流!我將高高地升起風帆,向著未有人到達過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為一股奔騰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條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頑強地流,去沖開攔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決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漂游。要化成雨,無聲地灑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樸實無華的橋吧,讓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暢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綠色的美夢了,變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從頭燃到腳……
學生思考。明確:真正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動著一顆勇敢地面對挫折、充滿自信、扎根現實、激流勇進、謙虛樸實、隨時奉獻自己的火熱的新,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幾許高貴了。
六、課堂小結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給我們至美的藝術享受。
七、布置作業
1 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2 閱讀冰心的散文《霞》(見課本),比較《霞》與《談生命》,說說它們的異同。
提示:《霞》寫于1985年,《談生命》寫于20世紀40年代。兩文寫作時間相距近四十年,其間我們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也由中年人變為老年人。兩文主題有相似之處,情調略有不同,課文的情調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板書設計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樹)
談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長、流動;感謝——快樂、痛苦)
語言美(靈動、蘊藉、反復、詩意)
【《談生命》教學設計(1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