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比較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度比較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度比較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學生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具任務: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短
[設計說明: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長度比較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長度比較》這一教學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直接比較和間接比較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長短。本節課的設計主要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多次實踐來逐步體驗、感知,自己概括出長度比較的基本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初步感知,揭示課題——自主探究,獲得方法——再次實踐,鞏固新知——靈活運用,發展新知”這四個環節。在導入新課時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視覺直接比較物體的長度。接著出示一些物品,是難以用眼睛直接比出長短,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揭示課題。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比較的方法,而是通過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獲得長度比較的方法。當學生基本學會長度比較后,再讓學生自選身邊的物體進行長度比較,從而新知得以鞏固,能力得到培養。此后又有意設計了當物體不能進行直接比較的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靈活運用比較方法的同時,獲知可以借助數方格等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滲透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逐步體驗、感知并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語言概括、探究等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愉悅與知識的.價值。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2、會正確運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片、實物投影儀、鉛筆、尺、彩帶、紙條、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課題
1、用視覺直接比較旗桿的高矮和小伙伴的身高。
2、創設情景,引出問題,揭示課題。(長度比較)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視覺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創設情景,揭示矛盾,引發思考,同時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獲得方法
1、探究比長短的方法
(1)提出要求,學生動手操作。
(2)小組內邊演示邊交流比的方法,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比較各種物體長度的方法,并自己歸納出長度比較的基本方法。
(4)小結:在比較物體長度時,可將物體的一端對齊,看另一端來比出長短的。
(在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獲得長度比較的方法。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能力。)
2、練一練
(1)比較繩子的長度。(教材P44第2題)
學生獨立思考并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多媒體演示比的方法。
(2)比較兩條遮住一半的紙條的長度。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鞏固了比較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部分。)
三、再次實踐,鞏固新知
1、學生自由選擇身邊的物體進行長度比較。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
2、小結:比較物體長短可以將物體的一端對齊,看另一端就能比出長短了。
(通過學生再次動手實踐,進一步體驗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在鞏固新知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四、靈活運用,發展新知
1、靈活運用比較物體的長短的方法,(教材P45第5題)滲透用一定的長度單位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2、小結。
(創設了當物體不能進行直接比較的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比較方法的同時,獲知可以借助數方格等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滲透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長度比較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長度比較》是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五章幾何小實踐里的一課。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關于長短、高低、厚薄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是學習長度測量的重要基礎。教材要求學生知道長度比較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運用。教材中注重對長度比較方法的掌握,留給學生的學習空間更大。這個空間所包含的不僅有方法的探索與習得,更有親身經歷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用眼睛直接觀察比較物體長短初步感知長度概念。
2.通過操作逐步體驗、感知并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不同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難點是:靈活運用長度比較的多種方法。
二、教學方法
小學生由于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困難。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學習長度的比較,但是實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長”與“短”的認識經驗。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從學生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于物體長度比較的感性經驗出發,首先幫助學生形成長度的初步感知,以學生自身經驗為基石,引導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運用到解決數學問題中去,使學生獲得數學的思維方法,然后進一步從具體到抽象,運用借助其他物體的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滲透間接比較長度的思想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許多奇思妙想都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社會生活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環節,我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比身高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長度的比較。
接著,通過比彩帶長短和書本的厚薄,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視覺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比較,揭示課題。
然后我出示了兩根長短不明顯的彩帶,由學生根據生活中積累的長短比較的經驗,自己探索出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來比較長度。
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同桌互相比較鉛筆長短的過程,幫助學生鞏固“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感受對于長短明顯的物體,可以選擇通過眼睛直接觀察的方法更方便快捷。
接著,我出示了引入環節的比身高圖,讓學生解釋比身高的時候兩位同學都要站在地面上,其實就是運用了“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長度比較方法。學生從中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最終服務于生活。
接下去的環節,我分別出示了被遮住一端和中間的兩根彩帶,讓學生從中體會要將物體看完整才能進行長度比較,并且對于彎曲的物體,要將它拉直后才能比較,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學習態度。
最后,通過幫助小伙伴們比較繩子的長短,從兩個物體比較長度過渡到三個物體比較長度,真正學會運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較物體長度。并從中感受兩端對齊時,彎曲的繩子比直直的繩子長。
當長短不明顯的物體不能移動時,我提供給了學生不同的工具,由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產生數學知識的樂趣與愉悅。
借用工具比較長度,是由定性比較向定量比較過渡的一個環節,從直接比較過渡到間接比較,為后續的測量長度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習用方格紙比較物體長度時,我通過制造沖突,讓學生體驗統一測量比較標準的重要性,這也為后續度量教學,統一長度單位作鋪墊。
鞏固練習:
1.找出你最長的鉛筆,說一說你是用了什么辦法。
【復習鞏固長度比較的三種方法,初步感受靈活選擇比較方法帶來的便捷性】
2.比較長方形紙的紅邊長還是藍邊長?
【可以通過折疊使物體“一端對齊,看另一端”,也可以使用工具,或者同桌合作,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靈活變通比較長度的方法】
3.請你幫3只小熊按身高排排隊。
【可以數3只小熊占的格子數,也可以先用“一端對齊,看另一端”的方法先比較出2只小熊的長度,再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使學生體會對于特殊的情況,可以采用多種比較方法相結合的方式】
【長度比較教學設計3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統一長度單位教學設計11-29
生命的長度作文12-07
一年級下冊數學長度比較練習題的總結05-20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03-08
長度單位數學課件精品05-07
如何教學漢語拼音比較好03-23
窗外教學設計12-24
《腳印》教學設計12-22
太陽教學設計12-22
《青花》教學設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