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設計說明】
1、指導思想:
⑴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要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并且應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所以,在新課程指導下的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知識。
⑵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性、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強調課堂應該是開放的、生成性的課堂。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設疑、答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對文本的解讀與知識的落實。
2、主要特點:
本篇教學設計,力求準、穩、實,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將老師的教轉化為導,通過情境引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大膽質疑、積極探究,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之間形成積極互動的局面,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產生活躍的心理狀態和興奮的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豐收。
作為文言文教學,加強誦讀是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把握人物的重要方法,因此,本篇設計注重誦讀教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知識,形成基本的技能。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的有關知識以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提高文言閱讀的能力。
3、整體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根據文意背誦課文。
4、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學習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自始至終以朗讀為教學的手段和依據,運用多種形式朗讀,教師誦讀、學生自讀、學生領讀等,力求做到熟讀成誦。
2、問題導讀法。教學過程中,以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把握文章內容,掌握學習的重點、難點。力求以問帶講,以答帶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使其善于動腦,敢于發言。
【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貳、軍、辭、鄙、陪、敢、濟、肆、闕、與10個詞語。
2、學習古人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領會和學習燭之武的勸說藝術。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古代有句話:一言九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句話說明口才的重要性。無獨有偶,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整體把握
1、解題: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述公元前630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2、復述故事情節:
讓學生根據圖片提示復述課文情節(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順序如下)
三、研習課文
第一步,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準字音,聽清句讀。
2、學生自讀課文,讀清節奏,讀清句讀。對照注釋,結合上下文疏通文意,圈畫詞句疑難點。針對疑難,四人一組,分組討論。
第二步,精度課文,質疑探究,解決疑難字詞。
1、小組內質疑,組內自行解答。
2、組長質疑,學生或教師解答。
3、教師質疑,學生解答。(教師質疑重點落在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并注重向課外遷移。)
重點實詞:貳、軍、辭、鄙、陪、敢、濟、肆、闕、與
重點虛詞:之、以
重點句式:
⑴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⑵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第三步,內容研讀(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問題串連全文,并適時的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誦讀文章。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加強討論與交流,把握課文內容。)
1、學生齊讀第一段,思考:燭之武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的?
提示:秦晉圍鄭,鄭國危如累卵。
此時引出對寫作背景的介紹:
背景資料: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無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值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兩年后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一學生領讀第二段,討論: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這一段對表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由男生齊讀第三段,全體同學考慮: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
提示:說辭僅125個字,卻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地道出了秦、晉聯盟的虛偽,亡鄭對秦的不利,晉國的貪得無厭和背信棄義,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題,句句打動對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
(最后,女生齊讀。)
4、學生齊讀第四段,討論:晉侯在秦軍撤退時為什么不乘機襲擊秦軍?
提示:主要考慮到仁知武的道理。
第四步,重點難點分析(仍以問題討論的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加強對文本重點內容的把握,完成文章的難點學習。)
1、細讀課文第三段,燭之武具體運用什么方法全退秦師的?請給題目中的燭之武和退秦師之間加上一個合適的字,表明你的觀點。(大家討論)
可加的字如:
(智)退:利用矛盾,施攻心術,動之以利,曉之以理。
(勇)退:燭之武關鍵時刻深明大義,不計得失,舍小存大,顧全大局,挺身而出,夜縋而出,知難而上,義無反顧。
(巧)退:既有運籌帷幄、了然于胸之計謀,又有巧舍如簧、字字千均之言辭。
2、燭之武的這段說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請加以分析。你認為,隨著燭之武卻說的步步深入,秦伯的內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請揣摩秦伯的心理,并在燭之武說辭的每一層后,試著補充秦伯的對答之辭。(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提示: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從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到君之薄也。
第二層,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到君亦無所害。
第三層,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到唯君圖之。
觀點舉例:第一層后:這跟我有關系么那又怎樣
第二層后:有道理讓我考慮一下
第三層后:還真是這樣我差點上它(晉國)的當
(說明: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燭之武的勸說藝術。)
(討論之后,讓學生反復誦讀本段,并力求當堂背誦。)
第五步,人物形象分析。
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后發言,師引導學生歸納。
1、燭之武:
⑴ 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⑵ 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
⑶ 口若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
2、鄭伯:
⑴ 善于納諫。
⑵ 勇于自責。
⑶ 善于言辯。
3、秦伯:貪婪,自私,不講信用,見利忘義。
4、晉文公:貪婪,但理智,能隱忍不拔,隨機應變,審時度勢,雄才大略。
5、佚之狐:慧眼識才的伯樂。
四、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燭之武成功地勸說了秦君,憑一己之力,解救了鄭國,其勸說的藝術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提示:主要從燭之武的勸說藝術進行分析總結。燭之武的一段說辭,曉之以利害,動之以感情,言辭巧妙。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尊重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利害得失等。
2、人們評在價燭之武時,有的說他是一個志士,有的稱贊他是一個勇士,有人指出他首先是一個辯士,也有人說他具備這三種人的特點。請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提示:本題為開放題,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觀點示例:
⑴ 志士: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通過佚之狐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一個退字,盡顯燭之武的才華。由于長期未被重用,燭之武滿腹牢騷與委屈溢于言辭,以至于以老矣,無能為也已來推辭。但鄭伯的一番誠意和對國家形勢與個人利益關系的透徹分析,最終感動了他,他決心以國家利益為重,出使秦師。這足以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⑵ 勇士:兩方交戰,生死未卜;出使秦師,成敗難料。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其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的冒險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⑶ 辯士:燭之武在到了秦營之后,面對強敵,不卑不亢,侃侃而談。寥寥數語就說服了秦君,憑三寸之舌勸退強敵,可見,燭之武是一位辯士。
所以說,《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展示的燭之武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是一個勇于出使,直入敵營的勇士,是一個機智善辯的辯士、外交家。
五、歸納寫作特色(師引導學生討論后歸納。)
1、伏筆與照應:
這篇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為下文燭之武夜縋而出,出使并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夜縋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盟提供了條件。
2、波瀾起伏:
這篇課文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著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于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再如,秦國退兵后,子犯建議攻打秦軍,秦、晉關系頓時又緊張起來。晉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課文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3、詳略得當:
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后,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簡得當,層次井然。
六、作業
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燭之武退秦師再次印證了舌頭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外交是第二戰場。對此,你感受如何?請聯系你所了解的史料寫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題目自擬。
提示:可以結合史料從口才的作用等角度入手,闡述自己對口才的認識。具體史料可以聯想到毛遂義正詞嚴,說服楚王與趙國締約;藺相如用三寸之舌,捍衛了趙王的尊嚴;諸葛亮舌戰群儒等。
【板書設計】
秦晉圍鄭 秦晉退兵
五 越晉難治 妙
論 亡鄭利晉 語
救 舍鄭利秦 退
鄭 晉人無信 秦
國 晉人無厭 師
【教學反思】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這種授課方式的效果往往只是暫時的。在本設計中,打破傳統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質疑,自行討論解疑,通過這一形式,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在對重點難點的講讀中,采用比較個性化的方式:讓學生在題目的退字前添加合適的字,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深刻地了解燭之武在退秦師時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及其勸說藝術,從而讓學生了解燭之武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救國救民的行為,并學習他學習在國難當頭時,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完成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讓學生在燭之武的說辭之后想象秦伯的反應和可能有的對答之辭,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燭之武是如何步步深入的進行勸說的。
總之,本設計遵循新課改的要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文言知識,提過閱讀能力,并不同層次的對文本內容進行把握和理解。同時,授課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高,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談論與探討之中,因此,可以說,這一設計(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本單元課文都是以快樂的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豐富。目的是讓學生注意觀察夏天的景物、氣候,體會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寫了夏天的美景,又寫了夏天的情趣,是一個童話故事,旨在讓學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設計理念
根據課文設計了師生合作表演這一環節,讓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符合一年級學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同時引發學生的熱情,使學生進一步地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分角色朗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都愿意參與教學活動。學習我會認的字,讓學生充分動起來,使自學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
3.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4.保護環境、愛護昆蟲。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板書:夏夜)誰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書:多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應讀出美感,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童話故事中,讀準字音。畫出生字新詞,可以找朋友幫助解決。
(2)用________畫出你覺得最動人的句子。
(3)師:下面,我們來聽課文錄音,看誰最先聽懂課文中的故事。簡單扼要地講給大家聽好嗎?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自學落到實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轉換角色,細讀課文。
(1)師:課文哪些地方你覺得最動人,讀給同學們聽。(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
(2)想像讀:教師范讀,請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評價讀:師:請小朋友讀倒數三個自然段。師:你們讀老師來想像,好嗎?老師要根據你們是否讀出夏夜的美來評價。
(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當中去,先齊讀,再請有信心讀好的學生讀,教師指導。)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夏夜美。
出示字幕動畫課件,師生分角色朗讀。教師扮演睡蓮姑姑,學生分別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小螞蟻、小蜻蜒、螢火蟲、旁白。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等,學生對分角色朗讀非常有興趣。】
五、歌謠識字,好記好認。
1.師:我們分角色朗讀得真不錯,有幾個生字朋友不知你們剛才認識了沒有?
2.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蓮剛閉上眼睛,就被嗚嗚的哭聲驚醒了。她睜開眼睛一看,是一只螞蟻趴在一根水草上。
學生根據字意做動作,閉上眼睛做睜開的動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螞蟻掉進池塘的樣子。
3.教師加上動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來吧!睡蓮彎彎腰,讓他爬了上來。
學生根據字意加動作,學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師一起前后左右動一動。伸出手做爬的動作。區分趴、爬。
4.教師根據字意講解。
出示時字。師:大家認識嗎?時間的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天。(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詳細說明。)
5.教師出示帶拼音我會認的`字:蓮、哭、根。認字,組詞,請學生根據課文說一句話。
6.教師加上動作描述:睡蓮姑姑彎彎腰,讓小螞蟻爬了上來。小螞蟻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螞蟻非常感激,連聲說:謝謝您睡蓮姑姑。師生達成共識。
7.歌謠:感激,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把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師生共同表演,走進童話故事。
師:說一說當你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你怎么做的?(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表揚。下面我們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出示頭飾:老師來扮演睡蓮姑姑好嗎?誰愿意扮演小螞蟻、小蜻蜒、螢火蟲。(幾名學生分別擔任角色。)其他同學你喜歡哪個角色就分別為他們鼓勁。
【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很感興趣,態度積極,滿懷熱情,進一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七、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從中我們知道,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如何表現?對,要伸出友愛之手。大家相互幫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麗,你們說是嗎?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一個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靜悄悄的。一只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誰救了他?
二、出示頭飾,板書。
出示睡蓮姑姑。師:她怎么救小螞蟻的?(學生表演睡蓮姑姑說的話。)
出示小蜻蜒。師:他如何幫助小螞蟻的?(學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螞蟻回家。)
出示螢火蟲。師:他做了什么呢?(學生表演螢火蟲飛來點起小燈籠。)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對上一節課的內容有所回顧,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銜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質疑解疑。
教師表演引讀:小螞蟻爬上飛機
學生表演補充: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
師:飛機是真的嗎?在課文當中指的是誰?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飛機,所以加上號。
教師表演引讀:蜻蜒飛呀飛,飛過
學生表演補充: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綠綠的)草坪,飛到一座花臺前,小螞蟻到家了。
師:小螞蟻高興嗎?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幫助他,睡蓮姑姑、小蜻蜒,還有螢火蟲。幫助小螞蟻回家,他們也很高興。看到他們互相幫助你高興嗎?
再讀:讀出夏夜的美,讀出小螞蟻到家的喜悅心情。
教師表演引讀:星星看見了
學生表演補充:(高興地)眨著眼睛。
師:星星看見了為何高興地眨著眼睛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師:夏夜哪兒美,課文中怎么說的?只是講了夏夜景色美嗎?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還體現了哪兒美?體現了小動物們相互幫助的品質美,這深深打動了星星,他高興地眨著眼睛。
【這一環節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體現小動物們的高貴品質,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1.出示習題,填上恰當的詞語。
多美的( )
高興地( )
綠綠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彎彎的( )
靜悄悄的( )
嗚嗚的( )
師:我們來看一看課文中怎么說的。
2.出示習題,你會連線嗎?
3.指導我會寫的字。
教師板書講解:她,女字旁,女同學用她來代替最合適,還有誰適合?媽媽、阿姨、姥姥、女老師等。為了區分男、女,男同學用哪個她、他?都有誰合適用他呢?爸爸、叔叔、爺爺等。
師:請用送、過組一個你最想組的詞語,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師:請你說一句話,要求是句子中帶有時、讓這兩個字,看誰說得通順、流利。最后學生在書上書寫生字。
五、運用新詞語,我說夏夜美。
師:剛才同學們詞語搭配得很恰當,句子說得很通順、流利。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一下我們身邊的夏夜美景嗎?看誰描述得最美。
教師出示圖片:星空、花園、池塘、街道。學生也可以不受約束,自由表達。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示、補充,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讓語言更加完善。)
六、總結。
師: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讓我們期待夏夜的到來吧!讓我們身邊經常有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讓月亮笑起來,讓星星高興地眨著眼睛,這樣夜色會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3、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秋景的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積淀情感
1、昨天我們學習了《秋天》,知道了這首詩描寫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的美麗景色和豐收景象。我們也知道了語言其實是有生命的。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地品這位兒童作家寫給我們讀的詩歌,看看他的語言到底是不是有鮮活的生命,在這首詩歌的字里行間又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學生朗讀課文。
3、教師:;這位同學的朗讀來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圖。我相信同學們昨天在自學時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們也首先用聲音來告訴我你們的理解集體朗讀全文。
二、品詞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風習習,那么秋風到過哪些地方呢?他們在那兒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詩一樣的語言來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來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嗎?
板示:秋風飄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機發現學生講述中出現的好詞好句,加以點評。
3、教師小結:看來同學也可以當詩人,因為你們也有讓語言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本領。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課文,用你詩人一樣的眼光,來欣賞這首詩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段落。然后將自己欣賞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們就評出幾個鑒賞專家。
4、學生默讀詩歌,做發言準備,教師巡視了解學情,相機指導。
5、引導學生交流
打滾、奔跑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從中體會到作者對秋風的喜愛,對秋天的喜愛。
抓一把香氣輕輕涂掉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體會到夏秋之交空氣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
嚷著、舉著、穿紅襖、披紫袍、紅著臉把原本靜止的畫面寫活了,這就是動詞的作用。這些句子也讓我們產生了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似乎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這就是擬人的作用。我們讀著讀著,就很容易在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情感秋天,我愛你!
6、學生選擇其中任意一段練習感情朗讀。
7、指名學生分小節(第二、三、四、五小節)朗讀。
三、深入理解課文意蘊
1、面對著這樣美麗的秋景,詩人的內心又涌出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來看詩歌的第六小節。
2、指名朗讀。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①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許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錯落,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顯得井井有條。
②發亮的汗珠、閃耀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人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灑下勤勞的汗水,然而內心卻是喜悅的,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果實,更是一種希望。這句話也暗含著: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4、教師小結:你們看,詩人就是使人,他們的詩句中往往是話中有話。所以我們又是在讀詩歌的時候也要學會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師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認為詩歌的最后一個小節,作者又蘊含了怎樣的言外之意呢?
(黃葉是秋天的象征,因為作者喜愛秋天的美麗景色,喜愛秋天的豐收景象,她想讓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駐人間,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陰,他也希望能透過這片枯黃的樹葉來勾起對秋天的美好回憶。通過珍藏、黃葉來表達了世人對秋天的贊美和依戀之情。)
6、練習讀好最后一個小節。
7、練習感情朗讀全文,嘗試背誦部分內容。(配樂《秋日的私語》)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選擇詩中所描繪的一種景象,以走進秋天為題寫一段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教學中應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幅畫巧妙地夸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整篇課文充滿了家庭的溫馨,內容和語言都內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寺朗讀課文。
3、養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人人都有兩棵樹,一棵左來一棵右。不長葉子不開花,天天干活不說話。
二、揭題
1、這個謎底我請小朋友把它畫在黑板上,誰來?
(請小朋友畫小手)
這就是謎底。
板書:小手。
(出示蘭蘭的小手的畫)
這是蘭蘭畫的小手。你們能說說畫上是一雙什么樣的小手嗎?
(板書:__________的小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請大家一起讀。
3、學習“胖”:
⑴ 念。
⑵ 怎么記住。
⑶ 念詞語。
⑷ 組詞。
4、齊讀課題,想一想:
全家人都很喜歡這張畫你知道為什么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別著急,我們來看看書本。這就是我們要學的第6課。
(板書:6)
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把課文讀一遍,邊讀邊標出小節號,圈出生字。
2、檢查自學:
小朋友已經預習了課文,哪個小朋友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讀生字?
⑴ 讀生字:
① 小朋友領讀生字。
② 開火車讀生字。
③ 讀后鼻音的生字和詞語。
⑵ 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啊?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我請六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當小老師幫他們聽聽他們什么地方讀得好什么地方不夠好,并且用直線劃出把爸爸、媽媽、姥姥喜歡蘭蘭這幅畫的原因
⑶ 說說爸爸喜歡這幅畫是因為?媽媽呢?姥姥呢?
四、重點讀悟
1、學生反饋后,投影出示:
“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2、師提醒:
⑴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3個句子非常像。這3個字(點紅)雖然不同,但是在這里作用差不多。你看我們中國人的語言多豐富啊!
⑵ 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后面的標點符號都是!
(板書:感嘆號)
這樣的句子叫感嘆句。在朗讀的時候要加強語氣!
3、讀體會:
⑴ 讀讀第一句:
① 指名讀。
② 你猜猜看蘭蘭在什么時候給爸爸拿拖鞋啊?
③ 如果你是蘭蘭的爸爸心里怎么想?你會怎么說這句話?
⑵ 讀讀第二句:
① 指名讀。
② 蘭蘭在幫媽媽洗手絹的時候心里會想什么啊?
③ 有這樣一個乖女兒媽媽的心里很高興,誰能笑著來讀讀這句話?
⑶ 讀讀第三句:
① 指名讀。
② 你幫外婆撓過癢癢嗎?
③ 有這樣的乖外孫女真該好好夸夸,誰能?
4、讀了課文你現在能再來說說蘭蘭的小手是一雙怎樣的小手?也要說說自己的理由哦!(勤勞的、靈活的……)現在想想,全家是喜歡蘭蘭的畫還是喜歡蘭蘭的小手啊?
5、延伸拓展:
我想蘭蘭這雙靈活的或者胖乎乎的小手一定還做了很多事情。
蘭蘭的老師說:“這________的小手給我___________________呀!”
蘭蘭的同學說:“這_______的小手幫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蘭蘭自己說:“這_________的小手為我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
⑴ 先跟你的同桌說說!
⑵ 指名說。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對了,你們也有一雙靈巧的小手,我們也會寫一手漂亮的字。我們先來學習“會”:
怎么記──小老師說筆順──老師邊寫邊說注意點──生寫──展示生的字、評價。
2、“會”是上下結構的,我們再來學寫一個上下結構的字──“興”
老師邊寫邊說注意點──生寫──展示生的字、評價。
六、趣味延伸
瞧你們的小手也很能干。寫出了這么漂亮的字。老師想它在平時一定也幫別人做過很多事情。我們也像蘭蘭一樣,來畫畫自己的小手,夸夸自己的小手。并給它配上小詩,好嗎?
我替爸爸( )。
我給媽媽( )。
我幫老師( )。
我為大家( )。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池上》描繪了鄉村兒童偷采白蓮的可愛的形象,體會詩中優美的意境。
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時,以朗讀為主,讀中感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理解詩意,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感受鄉村兒童鮮明的形象。
重點:
感受詩中兒童天真無邪的形象和樸素的美感。
重點解決: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中兒童的形象和詩的意境。
教具:掛圖等
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激趣。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有的是從課文中學來的,有的是課后自己學習的,大家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會背的古詩背給同學們嗎?一句兩句也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導入。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詩,那就是:(板書)池上。
這首詩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人常常臨池而立,觀察池上獨特的風景。本詩就是描寫的他在池邊看到動人的畫面。
二、感知的詩歌,了解大意。
讀。老師讀詩題與作者,以及每句詩的后兩個詞
學生:小娃老師:撐小艇
偷采 白蓮回
不解 藏蹤跡
浮萍 一道開
教師再次換方法讀《池上》在師生互動中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
品。從反復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愛
師:從哪個字或詞中你體會到了?
生:“偷”
師:“偷”讓人覺得討厭,你讀出了可愛,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這里的小娃娃也許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私自去采蓮,我覺得他很頑皮,很可愛。
師: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諒的,不知者不為過,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實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這行為可以說是可愛的,理解得很棒,說明你讀明白了。其他同學還能感受到什么嗎?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為才一個小娃娃竟能撐出小船去采蓮,真不簡單。
生: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蓮,家長一定又擔心我們的安全啦。
師:我聽出了你們的羨慕,再讀一讀詩,讀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讀出小娃娃有一點“自作聰明”的我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刀開”我覺得他既然是去偷,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這一句中我覺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沖開浮萍,池上劃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腳亂的劃船的小娃娃,有趣極了。
畫。多美的畫面啊!有繪畫才能的同學拿出你手中的畫筆,畫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畫湖上飛動的鳥兒、蜻蜓,水中游動的魚兒,娃娃的神情等。
悟:寫下對詩的理解,交流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與提升。
幻燈出示描寫兒童的古詩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4、《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附板書:池上撐偷藏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重點
一、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
二、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領略本文的語言美。
四、體會在寫景中抒情的寫法。
五、領略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入境,導入新課。
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出春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象,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二、聽讀,感知全文。
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準確的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是讓學生說說本文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并通過教師引導概括出春天的三個特點。并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春天的美麗,感受春天的活力,啟迪學生奮發向上。
環節一、閱讀與欣賞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欣賞配樂朗讀。
環節二、掃障大比拼讓學生準確的讀出屏幕上生字的讀音。可以補充糾正。
環節三、看誰說的準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春天的哪些畫面呢?
學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風,春天的人等
提問:春天有這么多景物可寫,為什么偏偏要寫這些景物呢?
明確:因為這些景物都能表現出春天的特點。
提問:你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嗎?
明確:新——力——美
三、品讀,賞析語言。
讓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準確生動,清新優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可使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
環節四、請你當老師你認為本文寫春天寫得最好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呢?四人一組,互相說說好的理由。
四、熟讀,當堂背誦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應該讓學生當堂來背誦。可以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和注意力。
環節五、背誦不示弱三分鐘背誦比賽
五、銜接,延展課文
朱自清的散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從課文之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環節六、開拓者行動
你想當作家,請你用文章來贊美春天;你想當音樂家,請你用歌聲來歌頌春天;你想當畫家,請你用畫筆來描繪春天
自由準備,成果展示。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1個生字,掌握課文出現的新詞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最后一頭戰象在死前的變化及它所做的事情,深入體會戰象的思想感情。
3.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的一些具體描寫中,體會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預習課文,了解大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能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交流對大象的了解
1.孩子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很多事情,大象還能幫助人們沖鋒陷陣,這樣的大象叫戰象。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戰象的課文——最后一頭戰象)。
3.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么嗎?本課的戰象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4.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引導學生弄清了“戰象”的意思,還針對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 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Kou jiāo gé
日寇 香蕉 皮革
三、速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哪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回戰場——莊嚴歸去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注意把握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因為是預習過,教師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品味情感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認真讀課文,找出描寫嘎羧行為、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高尚情懷。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匯報自主合作。
作業設計:
1.繼續朗讀課文。2.抄寫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第 二 課 時 教學流程: 一、再讀課文,說印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嘎羧的事情。學到這兒,嘎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可能有“善良”“懷舊”“堅強”“忠誠”“英勇”等,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做簡單的整理,以便明確下一步的研讀目標)
(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已養成,本課課文較長,教學易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直奔重點語句進行學習,避免逐字逐句的講解。)
二、研讀語句,細感悟
1、找出描寫嘎羧行為、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英雄情懷。請你快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品一品。(學生自由研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習情況,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只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
“亢奮”怎樣理解,從哪些地方看出亢奮?(急切心情,兩只眼睛燒得通紅,嘔嘔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它急著干什么?
(2)“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這是什么動作,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從“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 “象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這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是做什么的?
(象鞍上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的奇特氣味;從這里可以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慘烈,戰象對戰斗記憶猶新,對戰斗對戰友的無比懷念之情。披掛上象鞍有一種無比自豪的感情。通過對象鞍和嘎羧的簡練描繪,深情地贊頌了嘎羧的英雄形象與氣概)
“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
為什么戰象見到戰斗過的象鞍那么激動?為什么戰象披掛上象鞍又顯得那么英武豪邁?(可聯系前面的威風凜凜,逐漸衰老和現在進行對比理解,教師的誘導,使學生切身體會到。)
(3)“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時,來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jiāo)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péng)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嘎羧來到哪兒?(原來嘎羧是要回到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二十六年前,我們就是在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
嘎羧來到這里干什么?找出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證明你的觀點。
“它站在江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沖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里。)
“親了又親”的礁石,嘎羧可能在想什么?
(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從這些都感受到戰象對戰斗過的地方的留戀,同時也是對救它的人們的感謝,也是對死去的戰象的深深的懷念。)
“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péng)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
想一想,這是什么動作?結合“吼聲激越悲壯”理解
嘎羧可能在吼什么?
(“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在訴說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在告訴戰友,它也將來陪伴它們……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這是一位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
(4)太陽升到了檳(bīng)榔(láng)樹梢,嘎羧離開了打洛江,鉆進一條草木茂盛的箐(qìng)溝。在一塊平緩的向陽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來。
“哦,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頭戰象的地方,我記得很清楚,喏(nu),那兒還有一塊碑。”波農丁悄悄地說。
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叢中,果然豎著一塊石碑,鐫刻著三個金箔(bó)剝落、字跡有點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gǎo),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tuǒ)圓形的淺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冬冬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雞叫頭遍時,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什么聲音也沒有了。
我和波農丁耐心地等到東方吐白,走到坑邊查看。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嘎羧來到哪兒,它來干什么?找出它的動作
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gǎo),在地上挖掘起來。
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
嘎羧披掛了象鞍,憑吊了戰場,懷念了戰友,又在這里費勁了力氣,從早到晚挖坑,他想做什么?
(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4、戰象為人們做了許多的事,人們又怎樣對待大象的,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說出你的感受。
(1)人們發現一頭渾身是血的公象還在喘息,就把它運回寨子,治好傷養了起來。村民們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它叫嘎(gǎ)羧(suō),負責飼養它的是波農丁。
(2)“嘎羧要走的消息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給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象腿上綁了四塊黑布。”(從“泣不成聲”“系紗巾”“綁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們對戰象已經有了難以割舍的情感,人們不能忘記戰象在戰斗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人們對戰象的將要死去表達了極度的悲傷。順勢再鞏固側面描寫)
“它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村子走了三圈。” (從這里感受到戰象也已經對村寨和村寨的人們產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沒有忘記村寨的人們對它的救助,對它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5、課文里還有令你感動、令你深思的語段嗎?請有感情地讀一讀吧。[評: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通過對嘎羧行為、神態的具體描寫,讓學生感悟到具體、生動的描寫是本文一個重要的表達特點。]
三、拓展延伸,促升華
四、此時你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贊頌嘎羧,贊頌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請寫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寫下你最誠摯的贊頌吧。(學生練筆,集體交流)
五、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駐立江灘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選擇一個場景,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并寫下來。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10篇12-1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12-1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12-12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9篇01-05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七篇01-0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七篇12-15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02-01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12-26
觀潮-教學設計方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