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征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征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
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
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后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后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這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⑴根據回答板書:分述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么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么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騰細浪")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么特點(理解"磅礴")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板書: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理解:"岷山""三軍""盡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板書:無限喜悅
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次戰斗,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贊頌了紅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腳an和以下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金沙/水拍/云崖/暖,
萬水/千山/只/等閑。大渡/橋橫/鐵索/寒。
五嶺/逶迤/騰/細浪,更喜/岷山/千里/雪,
烏蒙/磅礴/走/泥丸。三軍/過后/盡/開顏。
教師范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略)。
附板書:
15長征
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大無畏精神
總寫萬水千山只等閑。英勇豪邁氣慨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涯暖,歡快心情
分述大渡橋橫鐵索寒。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無限喜悅
長征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的夸張手法的作用。
3、背誦全詩,并能講出大意。
課前預習
1、毛澤東有關詩句、故事等。
2、長征的路線圖、長征的圖片、歌曲等。
教學過程
一、名人回顧:投影“毛澤東畫像”
1、生生交談,說說毛澤東的豐功偉績。
2、過渡:是他們的正確領導,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結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長正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毛澤東心潮澎湃,為了謳歌長征的勝利,達到陜北時,就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并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請同學們聽《長征》詩歌,邊聽邊播放錄音,投影紅軍長征系列片。
3、同學們你們聽了這首詩歌,也目睹了長征的過程,誰能說說毛澤東的這首詩反映了什么?詩中哪一句最能反映《長征》這首詩的主題?
4、學生討論,并半數學生討論過程中的詩句(略)。
5、從你們歸納出來的詞語小結:毛澤東寫了這首詩,熱情地贊頌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二、學習新詩
1、談話:我們都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說說學詩的方法?(板書)學詩的方法(略)。
2、因為《長征》這首詩是一首律詩,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先來讀一讀。
1)自由朗讀,質疑生字讀音。礴bó、丸wán、岷mín。
2)三人小組輪讀。
3)個人讀。
4)表演讀。
5)師生評讀。
3、好,我們剛才都熟讀了這首詩,你們認為你們讀出了這首詩的感情沒有?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體會詩意,所以才沒有把這種感情流露出來。
4、創設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播放《長征》歌曲,讓學生從總體上體會長征的豪邁氣勢。
師言述:聽這首激動人心的歌,我們好像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山谷烏蒙蜂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仿佛回蕩著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著紅軍戰士攀著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潛力岷山好像還映著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嗎?
5、檢查自學情況,學生發言。
6、生:老師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河,也就是詩人所說的“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師:但紅軍他們不怕這千難萬險,紅軍用自己的雙腳走過來了,把萬水千山只看得很平常。只用了一個詞來表達,表達戰士們的什么精神?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板書:只等閑。
7、請同學們用豪邁的語氣來賞讀。
8、詩中涉及到的山名、水名,你們能搞清嗎?
9、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板書出來)。
1)山名:五嶺、烏蒙、岷山。
2)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3)紅軍長征的線路圖,請學生上來講。
10、講述(介紹時代背景)。
11、小結: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一次。
12、過渡:現在詩歌的時代背景懂了,全詩主要的內容懂了,我們抓住這兩句的意思,再繼續自學,想想每個詞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
13、學生質疑。
三、帶入情景(播放紅軍長征歌)
導語:啊,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詩人怎能一一寫下,在這里毛澤東選取了兩座山,兩條小河為代表,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
1、請學生上來畫一畫,體會體會并解釋詞語“五嶺、逶迤”。
過渡: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五嶺,又越過烏蒙,征服了一座一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對比句子:誰能用一個詞“像”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點:在這里毛主席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進一步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高山峻嶺只等閑。
4、指導朗讀,學生賞析。
過渡: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更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里毛主席也選了兩條。
5、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并仿造上面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兩句詩,或個別學生把紅軍當時渡金沙江的場景描述一下。
過渡:你們講的多精彩啊,描述的多驚險啊。同學們,你們說,面對洶涌的江水,狡猾的敵人,紅軍要渡金沙江該怎么辦,紅軍師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板書;騰、走。
6、讓學生自由表演片斷(詩歌、唱歌、打快板等)。
7、學生齊讀這兩句,師生賞讀。
過渡: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長征途中的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
8、誰有條理地說一說。
板書: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橋下,橋頭,紅軍。
過渡: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詩中的“暖”、“寒”。
寫出來什么、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板書:暖、寒。
9、指導朗讀①男、女生輪讀②表演讀
提示:律詩當中四句是一對一點,非常整齊。
10、講讀七、八兩句。
11、請同學們齊讀最后兩句,提出問題。
(為什么“喜”、為什么“盡開顏”)體會到了毛澤東此時的什么感情?
四、總結全詩
投影:
1、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結束。
2、聽《長征之歌》。
五、作業
1、讀《長征故事》。
2、學唱《長征主題歌》。
3、背長征詩歌。
長征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長征路線圖;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一、導入,簡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澤東圖片:他是誰?有關他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詩——《七律 長征》。生讀課題。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嗎?打開書,數一數總共有幾行?每行幾個字?(七律是古詩的一種體裁,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字是7個。偶句押韻。“長征”是這一首詩要寫的內容,所以中間有一個間隔號,要注意停頓。)
4 咱們再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讀準讀通。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課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詞?先咱們來讀讀。(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個別讀,齊讀。
4、檢查個別讀詩。
5、七律是一首詩,要想讀得更好,咱們得注意讀出韻味,讀出節奏來。(七律的節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讀,指名個別讀,齊讀。
三 交流主要內容。
現在你讀懂了詩歌的大概意思了嗎?誰能說說。
四 深入探究,感悟體會
(一)體會“長”
1詩歌的大概意思你們明白了,現在同學們再到詩中找找,紅軍在這條漫漫的長征路上走過哪些地方?用筆把這些地名劃出來。
2 出示“五嶺 烏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這么多的地方,咱們一起來讀讀。
(五嶺 烏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紅軍長征途中,僅僅只走過這三座山,兩道水嗎?你從那句詩看出他們走過許許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詩,生讀,板書:千山萬水)
4 你們看這就是當年紅軍走過的那條長征路。出示線路圖。(師述: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出發點、沿途經過的地方、結束時間。)
5 是啊,紅軍戰士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走,走過了這么多地方。這里有段文字簡要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歷程。(出示長征簡介。學生讀。)
6 咱們特別來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數據: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紅軍穿過了——11個省,翻過了——12座大山,跨過了——24條長河,行程——二萬五千里。
7 這條行程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個地球啊。現在再來讀一讀課題,你會怎么讀?
(二)、體會“征”
1 看著地圖,讀著毛澤東的詩,我們感受了這條長征路的“漫長”。但是,作為紅軍的領路人,作為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長征路的“漫長”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想想你還有什么新的體會和發現?
2 生自由讀全詩。讀后討論。(體會到了紅軍的不怕難)
3 感受紅軍一路的艱辛。
紅軍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難?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一句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翻山越嶺的艱辛?他們遇到了怎樣的艱辛?(簡介五嶺、烏蒙)在紅軍眼里,在詩人眼里,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嶺只不過是什么?那氣勢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眼里不過是什么?你再讀讀這句你還能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紅軍的大無畏精神)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這種精神嗎?
個別讀,齊讀。
作者是通過什么表達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紅軍的這種大無畏精神的?(夸張)
山再高,路再險也無法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然而困難卻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渡江過河的艱辛?(出示金沙江圖)
誰知道紅軍過金沙江的故事?“暖”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關于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補充圖片資料、)
想看看當年那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戰爭嗎?(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這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辛,紅軍傷亡慘重。)
你體會到“寒”的意思了嗎?
這一寒一暖讓我們感受了紅軍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體會到了飛奪瀘定橋的心驚膽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讀一讀。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軍過后盡開顏。
“千里雪”讓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關于雪山你知道些什么?
連鳥兒都飛不過去的茫茫雪山,紅軍卻——,他們的心情——,你從哪里體會到了?
是啊,翻過了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大雪山,紅軍勝利在望,戰士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分享這種喜悅,這種勝利吧!生讀。
4)紅軍在歷時一年的行軍路上發生了許多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老師補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八萬六千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滔滔湘江見證了他們血戰湘江的血雨腥風,悠悠赤水演繹了他們四度赤水的壯烈神奇,冷冷鐵索感受了他們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皚皚雪山鐫刻著他們頑強攀登的斑斑足跡,莽莽草地目睹了他們彈盡糧絕時的艱辛生活……終于,在1935年10月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行軍路,勝利到達了目的地——陜北!)
5)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
4、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此刻你讀懂了這個“征”字嗎?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課題。
五、情感朗讀,升華感情
如此艱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難,是什么讓他們的腳步如此堅定?是什么讓他們擁有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的決心?(板書:英勇頑強樂觀主義)是啊,就是這種英勇頑強的樂觀主義精神讓戰士們征服了逶迤的五嶺,征服了磅礴的烏蒙,征服了驚濤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驚心動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譜寫了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學生再讀全詩。
六 拓展
讀者這首詩,咱們從“不怕”體會到了毛澤東豪邁的偉人風度,從“騰細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詩人氣質,從“一暖一寒”領會到了偉人也有喜悅,也有痛心,這就是毛澤東的凡人情懷。在漫漫的長征路上,毛澤東就是帶著他的這份偉人風采、詩人氣質和凡人情懷,寫下一首又一首詩篇。接下來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這是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時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讀。
《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詩人的風格?
課后大家還可以再去欣賞欣賞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長征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毛澤東和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一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走近長征。
1、了解“單元導讀”。
(1)師:(出示毛澤東圖)認識他嗎?沒錯,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這單元,我們將要隨著課文的學習,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
(2)生讀“單元導讀”。了解怎么學?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通過一首長征詩來走近毛澤東。關于“長征”,你們知道的內容有多少?(出示長征示意圖和閱讀“資料袋”幫助大致了解長征。要點: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翻山越嶺,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行軍二萬五千里。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師:因此,可以說,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也可以說,長征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1、師:當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師范讀:背誦全詩)
2、師: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2、4、6、8行一般押韻,大家讀讀這首詩,看看哪些字是韻腳?
3、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找出韻腳。
(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課件出示詩歌《長征》)
指名讀—>全班齊讀。(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著節拍讀)
4、再讀課文,思考:
全詩圍繞哪句寫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導朗讀這一總領句。
(二)讀書思考,查資料批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抓住了這首詩的總領句。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句來學習。“遠征難”詩人是怎么體現的?而“紅軍不怕”又從何看出?請你們再讀詩,畫出相關詞句,借助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關知識,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三、作業。
1、讀詩,思考,批注。
2、抄寫生字新詞。
3、《叢書》一到五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這首詩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2、出示上節課要思考的問題:“遠征難”詩人是怎么體現的?而“紅軍不怕”又從何看出?
二、再讀詩歌,讀悟結合,理解詩意,指導背誦
(一)體會“遠征難”。
1、你是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長征中的“難”?
生答,師板書: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鐵索。
2、從這些詞句中怎么看出紅軍“遠征難”的?
(1)逶迤、磅礴:師板畫并出示課件體會五嶺的長與烏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豐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鐵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難渡。
3、師小結:五嶺、烏蒙山、雪山只是紅軍過“千山”的代表,像這樣難越的高山總共有18座。長征難不難?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紅軍過“萬水”的代表,像這樣難渡的天險有24條。長征難不難?(難!)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萬水千山的“遠征難”。
(二)體會“紅軍不怕”。
1、長征這么難,紅軍怕不怕?(不怕!)從何看出?
(1)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
(2)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飛奪瀘定橋》,理解“寒”(心驚膽寒)。
(4)請生談對“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三)體會感情。
1、師:長征這么難,但在紅軍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紅軍均不怕。此時,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帶領的紅軍的什么精神?請用一個詞來概括。(英勇無畏……)
2、師:是啊,正因為紅軍英勇無畏,所以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了!毛主席說:
三軍過后盡開顏。
從這名詩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毛主席和紅軍勝利后的喜悅)
3、再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三、情感升華,背誦全詩。
1、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你們愿意聽一聽《七律.長征》這首詩譜寫的歌曲嗎?(播放歌曲)
2、你覺得自己有沒有走近毛澤東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樂觀的、英勇無畏的)
3、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七律.長征》來表達自己對毛澤東主席的緬懷及敬佩。
長征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斗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說一說。
2、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⑴ 看注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⑶ 記下不懂的問題。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讀詩句→說方法→說意思→談理解。
紅軍憑著簡陋的裝備,自己的兩只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1個省,走過二萬五千里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閑”。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⑴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練習朗讀。)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讀全詩,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2、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長征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制作課件(長征路線圖、歌曲《長征》、有關長征的電影錄像剪集、圖片)。
2、學生準備:
課前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或故事片,收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導入新課
1、了解作者毛澤東主席:
師: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指名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信息說一說。
2、回顧學過的課文: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
3、簡介本課時代背景:
師: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結合資料袋提供的信息說一說。
(時間、經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斗等。)
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小結(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
二、讀詩文,曉詩意,感悟語言
1、初讀詩文,感知大意:
⑴ 學生自由讀詩文,思考:
這首詩寫了什么?
指名學生交流。
⑵ 按照學習提示自讀自悟,同桌之間合作學習:
師:這首詩描寫了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描寫的呢?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⑶ 交流自讀自悟的成果: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
2、精讀詩文,領悟意境:
⑴ 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 詩中哪個詞表現出紅軍英勇無畏?
②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③ 品讀此句詩。
⑵ 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 這樣連綿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② 討論“騰”能否換成“流”?
③ 如此磅礴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④ 討論“走”能否換成“跋”?
⑤ 品讀此句詩。
⑶ 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① 課件出示金沙江的畫面,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② 體會“暖”字表達的情感。
③ 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學生默讀相關資料。
④ 體會“寒”字表達的情感。
⑤ 品讀此句詩。
⑷ 學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 這句詩寫出了紅軍怎樣的心情?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
② 學生討論交流。
③ 品讀此句詩。
三、誦詩文,悟詩情,拓展提升
1、齊讀詩文,體會全詩表達的情感。
2、播放《長征》歌曲。聽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感受。
4、全體起立齊誦《長征》。
【板書設計】
25、七律·長征
毛澤東
遠征難 只等閑
五嶺 細浪 英樂
烏蒙 泥丸 雄觀
金沙江 暖 氣主
大渡河 寒 概義
岷山 開顏
長征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關于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制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介長征知識
1、播放錄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為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二、講讀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掌握好韻律
2、匯報生字詞自學情況,評比自學標兵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匯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匯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2、配樂讓學生仿讀,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體會詩的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么“等閑”
①選取哪些山?怎么難,但紅軍眼里怎樣?
②選取哪些水?怎么難,但紅軍面前又如何?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三、反復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1、出示插圖,結合詩文進一步理解詩義。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節暢談體會。
3、引導學生讀書深情,誦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悅心情和你一樣嗎?
四、適當拓展,推薦愛國讀物
1、長征故事你已經讀過的有哪些?
2、推薦如《豐碑》《草地夜行》等讀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
五、聯系實際,激勵攻堅克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說一說。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長征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用具】
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電子閱覽室上網瀏覽“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
(板書課題)同學們,初見“長征”這個詞,是不是感覺很陌生?因為這是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事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因為有人說: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毛澤東,感受他那博大豪邁的胸襟,走近長征,感受那段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交流查閱關于紅軍長征和詩人毛澤東的有關資料:
1、通過課前預習,你搜集了哪些關于長征的資料?利用課件(地圖)結合學生匯報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路線解詩題。
2、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這次偉大的征程中,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才能。你對毛主席了解多少?
過渡:
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帶領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為我們開創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在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結束時,毛主席潑墨揮毫,用精煉的語言以詩的形式寫下了這首詩,呈現了長征這段驚天動地的壯舉,
二、讀詩文,解“七律”
1、自由練讀詩文。
2、指名學生讀詩文,檢查字音。
3、再讀詩文,解“七律”,體會詩的韻律節奏。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
這首詩文字精煉,內容豐富。想學好這首詩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同學們有信心學好嗎?
1、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思考一下,這首詩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詩。
⑵、體會這句詩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總起全文。
⑶、指導朗讀(有力度、緩)。
2、過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默讀下面的詩句,思考詩句中哪些詞寫紅軍遇到的困難和艱險?哪些詞寫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并克服困難?并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匯報交流:
抓住關鍵詞,相機出示“長征專題學習網站”有關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
五、想詩境,悟詩情
1、讀完詩文,哪些詩句描繪的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撐紅軍縱橫二萬五千里長征?你學到紅軍什么精神?
2、過渡:
紅軍戰士懷著對革命事業無限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在腥風血雨中闖出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你聽,那嘹亮的歌聲催人前進,勝利的旋律使人振奮。播放歌曲《長征》。
3、是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長征,感受長征,再次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長征了嗎?課后還可以閱讀《同步拓展閱讀》,還可以繼續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長征。
長征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長征》是毛主席飽含勝利的喜悅和革命熱情所創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概括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義氣概.短短四句詩成為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學情分析】
由于時間的關系,長征這一段歷史,不僅是學生,連我們很多年輕人都已經產生了距離感,特別是作為廣東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產生價值觀之間的沖突。不能試圖通過這一節課,就讓學生感到紅軍長征所表現出來的不朽。教學時應挖掘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輔以必要的課外課程資源,與文本相輔相成,從而引發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產生情感的共振,以促進學生對詩歌的深層次的感悟。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設計理念】
1、為了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首先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拉近與文本距離。課前可讓學生利用聯網對長征資料進行收集。課上可讓學生匯報對長征的印象,對詩意的理解,從而確定了教學的走向和縱深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課堂的實效。
2、詩作為濃縮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它的內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會的。好的東西是不可能言盡的,在教學中,應允許學生意會可以不言傳。本課教學只要求學生大致了解詩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釋。更主要的是緊扣詩眼,咀嚼涵詠,抓住“難”“不怕”“ 寒”“暖”和“喜”等詞,緊扣詩歌的特點,凸現出語文味。以領悟情感為主線,當學生真正進入到文本背后去發現、去體會語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無畏的豪邁。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認讀三個生字,理解重點詞的意思,了解詩歌的大意。
能力目標:繼續培養抓住詩眼去品悟詩歌語言的精妙,從而體會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體會紅軍長征戰勝種種艱難險阻,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
2、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
1、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信息說一說。(師生交流信息)
教師出示:
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遠征,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的歷史中了。
??埃德加?斯諾 《西行漫記》
2、長征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教師激情引入:同學們,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國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壯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一年的時間里紅這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經受無數次考驗,當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整體感知,了解詩意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把詩句讀一讀。
提示:“等閑、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的寫法和讀音。
2、五年級了,誰能說說有什么方法理解詩句。(如:問同學,上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看看注釋,連詞成句等等。)
3、學生運用方法自學,了解詩歌大意。
三、咬嚼詩眼,品悟詩蘊
1、讀第一句:誰能用一個字說明紅軍長征是怎樣的?(難!)紅軍面對這些難怕是不怕?(不怕)
板書:難 不怕
2、再往下讀:哪些重點詞語讓你感受到了長征的“難”和紅軍的“不怕”。
(1)引導學生裝抓住:“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等重點詞語理解“難”。
(2)引導學生抓:“細浪”“ 泥丸”“ 喜” “心開顏”等詞體會紅軍的“不怕”
(3)這所有的一切所一句詩來概括是什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3、把自己的理解帶進詩句,誦讀全詩。
四、引領提升,直入詩魂
1、這些詞語是如何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 ??“細浪”“ 泥丸”“ 喜” “心開顏”
2、體會五嶺的“難”
(1)教師當場院板畫。問哪一個是五嶺,哪一個是烏蒙。
(2)烏蒙磅礴,給磅礴換一個詞?你知道烏蒙山有多高嗎?4200多米。如果拿我們現在這六屋教學樓來比的話。他相當于800多層。你想要爬上去有多難。你再讀。
(3)五嶺連綿數千里呀!為什么在紅軍眼里是細浪?烏蒙山高4200多米,為什么在紅軍眼里是泥丸?你能會到什么?
(4)把這種感情送到詩句中讀一讀。多么豪邁的一件事,對著大家大聲讀。
(5)同學們,要是平時,翻過幾座大山已屬艱難,況且還有敵軍的圍追堵截(教師出資料)
前有阻擊,后有追兵,天上不有敵人的飛機。
(6)看完資料,學生談理解,教師點撥,學生讀第二句詩。引導讀出自己的感覺:輕松,悲壯,無畏。豪邁。
(7)如果你是紅軍你如何對敵人讀這一句詩。面對這萬水千山的困難你如何讀。對著自己無畏的紅軍兄弟你又將如何讀。
3、教師小結: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難嗎?(難)可紅軍卻把它當作平平常常的事!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面對千回百折的長征,請讀出紅軍做出的堅定的回答。
生讀第一句。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板書:難、平常)(字體比上一次板書大一倍)
4.深入感悟“暖”
(1)讀讀第3句,你發現了什么?(有一對反義詞:云崖暖,鐵索寒。)
(2)(師介紹故事。)1935年5月,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云南進發。面對金沙江的懸崖峭壁、滾滾江水,紅軍戰士按照毛主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的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敵人偵察用的兩只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60多人,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到處是歌聲和歡笑聲:“我們一過江,就把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甩到后邊了!” “蔣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撿到了幾雙爛草鞋唄!”
(3)知道這個背景資料,你又會怎么讀? (生讀)
(4)請兩位學生讀資料對話,再談體會。
出示對話:
“我們一過江,就把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甩到后邊了!”
“蔣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 撿到了幾雙爛草鞋唄!”
(5)你讀得很輕快,你為什么這樣讀?
(6)創設不同情境讀這一句
我們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面對窮兇惡極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5、深入感悟“寒”
(1)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心頭暖洋洋的,我們再來看瀘定橋。
(出示瀘定橋圖片──十三根鐵鏈高懸河面圖)
(2)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個詞來表達。(心驚膽戰、魂飛魄散、驚心動魄、望而生畏……)
(3)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到詩句中讀一讀。
(4)影像再現,突破難點。真的是望而生畏,讓我們一起回到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中吧!
(放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
(5)看了這段錄相,你想說什么話?用一個詞也行。(驚險悲壯、高度概括、心驚肉跳,勝利不屬于這支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6)出示資料,學生深刻領會思想感情。
1934年十月,一支軍隊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聞的長征,當時沒有人能想到,這一走,竟然走了13個月零2天,這一走,走了25000 里。最小的戰士只有十一、二歲,長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渡過24條河流,走600里荒蕪人煙的茫茫草地,經過11個省份,前進的代價是生命,路上行軍一共368天,總長25000里的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與圍追堵截的敵人戰斗。
??《長征記》 紅一軍團編 1936年8月 預旺堡
(7)再次引領學生感情朗讀
面對這寒光閃閃的鐵索橋,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面對那些殘暴的敵人,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望著鐵索上的鮮血,面對犧牲的戰友,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8)升華感情: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這個寒僅僅是我們強渡大渡河時,氣溫那么寒冷嗎? 寒,這是因為我們戰士在這里灑過鮮血,寒是因為我們的戰友在此長眠,但是紅軍戰士沒有白白的犧牲,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二萬五千里長征人民會永遠記住的,這些在大渡河上犧牲的這些戰士們。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面對千回百折的長征,紅軍做出了堅定的回答。??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板書:難 不怕(字體更大一些)
6、體會“喜”
(1)“喜”的是什么?喜從何來?(喜的是他們已紅走過了岷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地。因為他們只要走出岷山,就可以勝利地會師了。喜的是他們在一路上奪取了種種關卡,非常開心,戰勝了敵人。擺脫敵人之喜。離解放中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2)這一切怎么不令紅軍欣喜若狂呢。把紅軍所有的喜悅通過你的聲音釋放出來吧!先練練,你可以站起來讀,加上手勢讀,也可以找你的同伴一起讀
(3)全班同學一起來,抒發紅軍的喜悅之情。
五、即興練筆,激蕩詩情
1、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的遠征,它必將永遠銘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點擊課件視頻)在2006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其中有一項獎,他不是頒給了某一個人,而是頒給了一種精神,一個群體。這種精神叫長征,這個群體叫紅軍。很可惜,這個獎沒有頒獎詞。
2、同學們,此時此刻,如果讓你來紅軍戰士寫頒獎詞,你想對自己,或是想對紅軍的先烈們說些什么呢?
3、學生練筆。
4、學生配樂讀自己的頒獎詞。
總結:是啊,神仙也難過的雪山攔不住他們,綿延幾千里的五嶺峰,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攔不住他們,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氣逼人的鐵索橋攔不住他們,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不上他們,因為他們的名字叫紅軍!(配樂齊背全詩,結束。)
六、課后作業
1、朗讀并背誦全詩。
2、謄寫小練筆到作文本上。
長征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要求:通過書本、網絡等資源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經歷等,搜集有關長征的小故事)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一周年,長征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有著講述不完的故事,讓我們走進長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長征路吧。
誰能說一說你知道的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故事?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如《飛奪瀘淀橋》《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等)。
長征是非常艱苦的……講解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行程、主要經歷等(出示紅軍長征的線路圖);
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征,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二萬五千里長征,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又是如何濃縮到一篇只有56字的詩歌中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賞析這首詩——《七律 長征》,詩人就是三軍的統帥、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教師簡要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掃清字詞障礙;指名朗讀詩歌,師生共同評析朗讀節奏:①強調律詩聯內部、聯與聯間停頓的區別,②注意韻腳的韻律感,略點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
2、再讀思考:全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洋溢著一種怎樣的感情?該如何讀?
討論本詩的內容、感情(全詩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洋溢著自豪、喜悅的感情),指導學生從重音、語調等方面讀出感情。
朗讀提示:紅軍/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3、播放朗讀錄音(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
4、學生齊讀課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畫面
(一)、理清思路與結構,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里?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征難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系?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系?
(總分關系,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長征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難點:
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認識大屏幕上的人物嗎?(出示毛澤東圖片),他是人民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大家了解他嗎?(學生匯報) 2.教師板書課題。(長征詩是一個偉大歷史事件的再現) 3.出示長征路線圖,并隨圖介紹
同學們想了解長征路線圖嗎?(一起看大屏幕)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從瑞金、于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1935年1月紅軍攻占貴州遵義城,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我黨的領導地位。此后,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大雪山,走過水草地,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與紅15軍團會師。隨即,紅
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三大主力的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在這激動人心的特殊時刻,毛澤東同志以無比豪邁的心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文體介紹
1、創作背景
2、七律知識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規定。“長征”才是這首詩的題目。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教師指導生字學習。
教師重點點撥:
1、字音: 逶 迤(wēi yǐ) 磅礴(pánɡ bó) 岷山(mín)
2、詞語解釋: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朗讀:
3、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四、朗讀詩歌,感悟詩意
全詩圍繞哪兩行來寫的(板書這句話)
1.學習首聯。
重點點撥:
(1) “等閑”表面上是如同空閑,等于閑置的意思。引申一下就有平常,算不了什么,無足輕重的意思。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2)朗讀(讀出決心與勇氣)
具體從哪些方面寫遠征難及(千山萬水)的代表
2.學習頷聯。
(1)讀一讀這一聯,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語?
(2)哪些詞語說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
(3)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只不過是小小的泥丸在滾動。 (4)修辭提示、朗讀(讀出氣勢)
3.學習頸聯。
(1)如果說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就是萬水的說明。
(2)讀一讀這句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3)朗讀(讀出溫暖和心驚膽寒)
4.學習尾聯。
(1)岷山是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2)通過朗讀表達這種心情。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喜笑顏開。
五、朗讀與小結全詩
1.朗讀
2.主題:本詩是一篇威武雄偉、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六、小練筆
1.示五幅圖片
2.詩中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五幅雄壯圖畫,你能一選其中最喜歡的一幅描繪一下,并說說感受。
七.板書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 細浪 烏蒙 泥丸 金沙 暖 大渡 寒 岷山
盡開顏
英雄主義樂觀主義革命精神
長征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理解“只等閑、逶迤、磅礴、萬水千山”的意思;初步體會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簡單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律詩的特點,能正確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前四句詩句內容,體會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堅韌頑強的的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同學們,長征是什么意思?(漫長的征途)
長征還有一個特殊的意思,你們知道嗎?→出示資料圖片(板書長征)→請學生讀PPT
是啊,正是因為這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洗禮,紅軍才浴火重生,走向輝煌。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紅軍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經受無數次險阻考驗,當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xx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走進長征,感受長征精神。
二、朗讀全詩,感知詩意。
1、投影全詩,請學生自由讀,要求讀的通順,掌握生字詞讀音。
2、詩歌要讀的感人,就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現在我們請同學來讀讀看。
3、學生開火車讀,教師相機指導停頓(出示標明停頓的全詩)→再請學生讀(小組讀、男xx讀等)要求能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4、讀的時候為什么會朗朗上口?
→回憶《泊船瓜洲》、《秋思》→押韻(簡介什么是七律,七律押韻的講究)
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5、本課文押的什么韻?
“an”韻。【韻腳】“難”、“閑”、“丸”、“暖”、“寒”、“顏”
6、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
三、品味詩句,感知詩情
1、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啊,其中的艱難困苦多的難以想象,讓我們來看看革命先輩們的長征路線吧。
長征教學設計 篇13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
教學的難點:理解五、六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我們所研究的課題是《新課程背景下多元化的語文情境教學》。對“情境教學”,我們是這樣界定的: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年齡、認知特點和文本特點,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圖體現課題研究的思路,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按照學習的啟動——感知——理解——鞏固——應用這幾個基本階段,來進行多元化情境的展開研究,主要采取了下列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簡要介紹長征,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
(2)初讀全詩,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3)細讀全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深刻體會紅軍長征途中的“難”以及紅軍戰士的“不怕難”,不僅僅就字就詞孤立地分析講解。
(4)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句,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的戰斗豪情。
(5)拓展延伸,讀讀所收集到的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我向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復習鞏固、背誦詩句,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的戰斗豪情;拓展延伸,讀讀所收集到的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舉行了一個小小的詩歌朗誦會。
我覺得在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有幾個情境的設計,是有可取之處的:
1、創設情境,精心導學。
一個好的導入,便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一節課能否抓住學生的心,導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生相對較為陌生的認知領域,如果能通過情境設計,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將會對教學內容的推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紅軍長征是何等樣的壯舉,然而對當前小學生來說有些遙遠了,單靠老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是無法讓未經風雨的學生體會出長征的艱辛的。因此,我在課前播放了電視劇《長征》的錄像片段,出示了紅軍長征的線路圖,并進行了必要的介紹,給學生帶來了視覺、聽覺上的強烈震撼,增加了學生對長征的了解,進而帶動學生,感動學生,實現語文教學的潛移默化。
2、引導學生融入情境,激發情感。
在情境教學中,如何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與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李吉林老師曾總結出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研讀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我能認真學習、借鑒李老師的這些做法。
比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穩昂揚的朗誦錄音,讓學生比較一下:錄音的誦讀和你們的朗讀有什么樣的區別?我們應該懷著什么樣的感情讀這首詩?通過討論,使學生初步理解了詩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又如,在學生把握了詩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長征》這首詩譜寫的歌曲,讓學生細細地聆聽,盡情地遐想,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這里,我用激昂的音樂渲染了情境,從總體上又使學生體會到了紅軍長征的豪邁的氣勢,為激發學生情感升華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時,我也能充分借助各種教學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講詞析句。其中,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的領悟上,我化了較大的功夫,因為這兩句詩的教學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暖”和“寒”中所表達的情感,學生更是難以理解。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及時地出示了“巧渡金沙江”的資料,使學生體會到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歡快心情;本來有一小段“飛奪瀘定橋”的錄象,可是在五樓演播廳無法播放,于是,我就讓學生回憶電影《我的長征》中的畫面來體會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當然,效果就打了折扣。
3、設計富有趣味的訓練和作業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情有趣的情境,并不是為了追求形式上的生動,而是要使學生在趣味中進行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五幅雄壯畫面,請你拿出紙和筆,選其中最喜歡的一幅,寫寫你的理解和感受。在這里,寫話的目的,是為了進行鞏固。讓學生根據畫面來寫話,顯然要比根據詩句寫話,更能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練習,在學生能力的提高上勢必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4、拓寬情境。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語文的外延就應該有多大。在整節課結束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課后搜集毛澤東評述長征的文章和描繪長征的詩詞,引導學生將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閱讀聯系起來,養成課外學習、研究的好習慣。這樣就可以拓寬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學習語文。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小小朗誦會舉行得比較成功,大多數學生很投入,進一步感受了長征的精神,感受了偉人毛澤東的詩詞成就。
我對自己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經過了反復的考慮,但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史詩,適于朗讀。教學中,我一再地提醒自己要注重朗讀,在讀中感受,也采用了多種讀的方式,可由于自己的朗讀水平有限,指導得不到位,所以,整個班級的朗讀氛圍還是沒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對演播廳課件操作,我還缺乏經驗,總是找不到鼠標,課件的播放幾次問題,影響了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反反復復,始終拿不出一個滿意的板書。在其它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很多缺陷,懇請大家指正。
長征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意思,能聯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1.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
2.準備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巧渡瀘定橋的錄像。
3.準備“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
第一課時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1.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與本詩歌相關的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長征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了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2、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3、學習紅軍指戰員對待困難不屈不饒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學習難點: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教學設想:
預習要求:
1、查找有關影視藝術及紅軍過草地的資料
2、認真朗讀課文,查找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填寫讀書卡
學法設計:基于本文的體裁是劇本,學習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運用朗讀,觀看影片,討論,模擬播音員等方式進行有效地學習。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長征》第22集碟片,影碟機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題導入
上課之前先來測一測大家的IQ(智商),請聽題,四個提示:草地、雪山、二萬五千里、紅軍。答案兩個字。(長征)
請說明理由。
請同學講述紅軍過草地時發生的感人故事。
這樣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滿激情地講述了一個感人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自主積累,展示預習
交流讀書卡(說明摘錄理由并領讀)由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其他同學可補充。
讀書卡
課題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三、自主研讀,合作學習
a)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挑讀段落,四人小組合作,提出問題或尋找亮點。
b)預備題目
①攻占婁山關的英雄周團長,為什么不勇往直前,卻要爬進水塘赴死?
②一副錚錚鐵骨的彭德懷,既然下決心槍殺了自己的戰馬,又為何要“溢出串串淚水”?
③作為導演,可以根據劇本在拍攝時加以修改,請發揮想象,你認為“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給予特寫。
說明:若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能提出一些問題,發現一些亮點,且討論較到位,見解較獨特,理由較充分,預備題可不用。
四、課堂延伸,暢談感受
在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的英雄,有忍痛殺馬的彭德懷、有舍己為人的周團長,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樣呢?請以“走近英雄”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感受。
【長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征》教學設計06-13
長征-教學設計10-05
長征教學設計10-24
語文《長征》教學設計06-14
《長征》節選教學設計11-01
關于《長征》教學設計10-13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長征》07-14
長征教案六教學設計06-13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