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境,體會詩歌的優美語句和深邃內涵。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闊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學習古人昂揚奮發的精神。
3、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重點: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豐富、奇特的想象;背誦、默寫詩歌并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背誦曹操的《龜雖壽》引入《觀滄海》。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 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市)人。善詩歌,其詩大都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潔。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解題
《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滄海”的“滄”字作何解,能否換“觀大海”這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海”就顯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四、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音頻朗讀,學生跟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感知詩意;(出示補充注釋)
臨,來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竦,同“聳”,高。觀,看,統領全篇。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行,運行。若,如同。星漢,銀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畫面,感受形象。
4、理解詩歌大意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向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 )
五、品讀詩歌,感受意境
1、 這首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詩人開闊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
六、賞析詩歌及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2、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3、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賞析一:這四句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賞析二:日月的運行好象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漢是指銀河,燦爛的銀河斜貫天空,遠遠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發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親,表現大海的一種寬闊、博大的胸懷。讓學生思考、討論:1、這是實景,還是虛景,即詩人想象?2、如果是虛景,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想象?(明確:前面幾句描繪了大海的壯麗,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熱愛。目睹這壯麗的山河,激發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達愿望。詩人以大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實際上是詩人寬廣胸懷、豪邁氣魄的寫照。)
七、寫作特點分析:
這首詩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謂詩中有畫,畫中含情,這種寫法,詩人們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詩歌情景是分開的。
曹操這首《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
八、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借景抒情: 實景:海水 樹木 草秋風洪波
虛景:日月星漢 寬闊、博大
情:開闊胸襟 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理想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并能用語言描述化簡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口答
(1)6m減去5m的差;
(2)8b減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與2x的和再加上3。
小結:我們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書店里購買練習本,練習本每本x元,小胖買了3本,小丁丁買了2本。
師: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決問題一: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交流、反饋:3x+2x;(3+2)x 師:你能將式子3x+2x用更簡單的結果表示嗎?為什么是5x?(3個x加上2個x就是5個x。)
板書計算過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們一共要付5x元。
師:式子3x+2x可以用簡單的5x來表示,這就是對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簡,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化簡)
提問:想一想,將3x+2x化簡為5x,運用了以前學習的什么運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小結:以前學習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決問題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師:你能將3x-2x化簡嗎?(3個x減去2個x是1個x)寫出化簡過程。
板書計算過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試一試
化簡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結合律化簡
1、出示:每本練習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亞各買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饋,結合學生反饋板書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結:將33x化簡為9x,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2、試一試
化簡:5x4 34a+6a 三、練習
1、化簡下列各式
剛才的這些算式哪些能化簡,怎么化簡?
6m-5m 8b-5 7x4 5x+2x+3。
再來兩題難一點的
92x-3x (15m+9)3
2、判斷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選擇題
長方形的長是3a厘米,寬是2a厘米,它的周長是( )厘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將一個式子化簡后是12x,原式可能是什么?
課堂小結
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作為本組教材的首篇課文,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恒)在翠湖畔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紅嘴鷗的故事。讀過本文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融,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本文語言明白曉暢,行文脈絡清晰。在整體把握課文的思路,了解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教學本課時還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后續三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和情感的蓄勢。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勝似親人般的真情厚意。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單元導語,明確主題。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懷。這一單元,我們要與動物朋友親密接觸,了解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人與動物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走近《老人與海鷗》的故事,(畫海鷗簡筆畫)了解發生在昆明翠湖邊的這個真實的故事,感受那份別樣的“人鳥情”。
【意圖】進入一個新的主題單元的學習,不能錯失“單元導語”這一學習資源,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能力主題,然后在雙主題的燭照之下進行單元學習,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切實可行之舉。
簡筆畫的引入主要是喚起學生曾經有過的關于海鷗的認知,與課文的學習相互作用,使學生的心空永遠有“海鷗飛翔”,讓“人鳥情”美麗每個學生的生命。二是加強板書的美感,強化文本對海鷗這種動物具有的驚人靈性的禮贊,力圖讓海鷗的形象和精神永遠根植學生的心田,從而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二、課后問題往往是我們學習課文的切入點。學生瀏覽課后題目,出示課后第二題。
◇2默讀課文,說說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
閱讀的較高境界是把一句話可以讀成一個詞,上邊這個思考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重要的詞語,找到他,就找到了我們學習課文的敲門磚。今天,我們就圍繞課后第二題中的一個詞語“意想不到”開始我們的學習。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尋找哪些事情讓你最意想不到?可以勾勾劃劃,可以寫寫簡單的感受。(投影片:提示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都是深入理解語言的好方法。)
【意圖】本課的學習采用倒敘法,因果而溯源。只因本文首先讓人震驚的是海鷗的異常之舉,當然也是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點所在。因而,深入學習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刨根問底,順著文本的情感線索一步步走進文本的內涵。打亂原有的教材順序不是否定教材,而是創造性地“用教材教“,同時更加清晰地了
解教材的敘述方法的深層次意圖。在課尾還要由“亂”而“治”,明了作者組織材料的手法之精到,從讀學寫,受到寫作的啟迪。
語文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第一位的,只有把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漸漸地,學生才會由“要我學”,慢慢成長轉化為“我要學”“我會學”,成為終身受用的能力。本篇課文的學習以課文后的思考題目切入,引導學生與編者的意圖相契合,在單元主題目標的引領之下,找到便捷的學習路徑,從而提高學習效度。
學生課堂之上的自己靜思默想是語文學習的必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自由讀書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享受自由閱讀的樂趣。讀書交流中,他們快樂地與同學分享著自己的收獲,同時也快樂的分享同學的收獲。
三、匯報交流。
1.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
見到久別的老人,海鷗們表現異常令人意想不到:①叫聲:連聲,不住聲,急切地。從這急切地叫聲中你聽出了海鷗的——激動、熱切、疑惑、凄厲、悲愴??②姿勢:上下翻飛,久久地盤旋,海鷗一定在想——今天老人為什么靜立不動呢?為什么看不到他撮起嘴,聽不到他親昵的呼喚了呢?他給我們帶來的美餐呢?不是發生了不測吧???
把我們的感悟化作深情地朗讀。
【意圖】緊扣意想不到,深入語言文字之中,反復把玩品味,走進海鷗的內心,喚起情感共鳴,再把咀嚼出來的語言滋味用深情地朗讀加以再現,親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味十中的語言實踐中得到歷練和成長。
2. 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抓住海鷗的動作,體會海鷗的情感。
①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是想——再細細地看老人最后一眼;瞻仰老人如父親般慈祥的遺容;向老人最后表示自己的感激與懷念??
②紛紛落地,在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這是海鷗們在——對老人表示哀悼;向老人訣別;是海鷗對老人深深地思念才使他們像是有誰無聲地指揮,收起了翱翔的雙翼,出人意料地自動站成兩行,為親如父親的老人守靈,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盡管海鷗不會說人的語言,但他們分明用人類想象不到的動作告訴我們:老人生前待他們如兒女,如今老人去世,他們要做老人的“兒女”,送老人最后一程啊!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讓我們為之動容?就讓我們滿懷深情讀讀這段帶著靈性的語言。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運動能力逐步增強,規則意識也逐漸形成,但合作互助的意識相對較弱,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在游戲中正確運用交往合作的能力,逐步積累合作互助的經驗。我依據班內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體育游戲《跳跳車》,讓他們在自由組合的過程中,不斷嘗試并積累經驗,感受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互助的技能。同時我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游戲材料——米袋,并貼上了四種色彩不同的圖形,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以配對、分類組合等形式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感知圖形,體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鞏固雙腳蹬地跳躍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彈跳力。
2.鞏固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增強同伴間合作互助的能力。
3.感受體育游戲帶來的快樂,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1.貼有各種圖形的米袋數只。
2.場地上畫有大型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圖形。
【活動過程】
一、開汽車進場。
幼兒開車進入場地,找一個地方停下來。
二、以檢查汽車的形式,開展熱身運動。
幼兒隨教師口令,做從頭到腳的熱身準備活動。
三、幼兒取米袋,練習單人跳。
1.幼兒自取米袋,想辦法讓自己跳起來。
2.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四、兩輛圖形一樣的跳跳車組合,練習雙人跳。
1.選一個和你一樣圖形的跳跳車組合,變輛雙人跳跳車。
2.兩人合作自由跳。
3.在場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大圖形,按箭頭所示沿圖形的邊緣跳一跳。
五、四輛不同圖形的跳跳車組合,練習四人跳。
1.四個幼兒組合,變一輛跳跳車,每輛跳跳車要有四個不同的圖形組成,四輛車連起來一起跳。
2.教師與幼兒一起嘗試。重點檢查幼兒的組合情況,引導幼兒的合作互助。
3.游戲《逛大街》。
六、以檢查車的形式,開展放松運動。
幼兒檢查自己的車,從頭到腳做放松運動。
七、以變魔術的形式帶領幼兒整理米袋。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同學們步入學校的大門已近七、八個年頭了,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談一談學習知識時的感受,特別是升人中學以來在求知過程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說得很好,每個人接受新知識都要有一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過程,怎樣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訓來說,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確目標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準確直譯文章,掌握重點實詞。
3.學習本課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家作品情況(見文下注解)并解題《為學》
為——做學——學問。
2.教師范讀文章,并指導學生朗讀,讀準下列讀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缽 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對照課后注釋翻譯文章,以段為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出示投影,將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亦——也, 逮——及,趕得上, 怠——懶散,迄——等到, 屏——摒, 常——常規,語——對……說, 缽——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憑借,猶——仍然,還, 鄙——邊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說明為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第二段 講道理說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與聰敏置換。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說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為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總結、擴展
初讀文言文,同學們要加強誦讀,培養語感,要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字音,注意文言實詞的積累。
(五)布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并比較圖片中動植物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
2.能對動植物的身體特征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釋。
3.會查閱和收集有關生物的變異資料。
4.知道變異也是生物體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變異有兩種。體會變異的神奇與奇妙。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對動植物的身體特征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釋。。
2.了解變異有兩種,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三、教學準備:
圖片、照片。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長得不大一樣呢?
變異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生物的變異現象。
2.揭示什么是變異。
出示圖片學生觀察,觀察并比較圖片中孿生姐妹與她們父母的照片。
你怎么找出?的依據是什么?
升學仔細觀察她們差異的地方并交流。初步了解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
比較同學之間外形特征的差異。
揭示什么是變異。
3.觀察比較動物植物等個體見的差異。
仔細觀察金魚、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處。
學生觀察圖片探究動物植物的變異的特征,可以從顏色、外形特征去觀察。
讓學生對這些現象產生興趣。
4.交流有關遺傳的諺語和俗語。
學生交流收集的遺傳的諺語和俗語,提高學生對變異現象的興趣。
5.閱讀資料,認識三葉草的變異現象。
學生閱讀并討論三葉草發生了什么變異。
6.鞏固
遺傳和變異都是生命體繁殖的重要規律,遺傳使物種延續,變異使物種后代發生差異。 什么是生物體的變異?有哪幾種類型。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指導讀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
2.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桑娜和漁夫有那些特點?舉出課文中的具體例子說一說。
3.教師總結:桑娜的特點突出她的勤勞、善良。
漁夫的特點是勇敢、堅強、善良。(樂于助人)
表現漁夫和桑娜的特點上,課文有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1)細致的心理描寫。
(2)人物的語言個性鮮明。
(3)用詞造句的準確。
朗讀并體會共用詞造句之妙。
指導續編:
1.桑娜和漁夫的高尚品質令人感動,我們能否按照我們對這兩位人物的理解,把《窮人》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呢?該怎樣編呢?
2.編寫時還要注意些什么?
⑴小組討論,練習編寫。⑵大組討論交流。⑶教師適時點撥。
三、作業:
1.編《窮人》,用二、三百字寫下來,注意想象要合理。(必做)
2.有感情朗讀課文。(選做)
板書設計:
等待漁夫
桑娜探望西蒙勤勞、善良
窮人抱回孩子樂于助人
漁夫僥幸回來勇敢、堅強
能熬過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教學步驟]
一、師生齊背課文
二、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后,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后說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茍得,惡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說,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么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說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后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鐘之祿,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舍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欲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說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①“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②本文分兩段,結構上不夠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請問我的這種看法對嗎?
師生討論。明確:①“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舍生取義。
②這位同學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來說,賢者舍生取義,行道之人、乞者以義為先,講的都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正面論證;“不辯禮義”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于反面論證。所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應歸入第一段。
(2)教師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說:“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于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于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書章句集注》) 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1.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討論,明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人應該有舍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征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后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于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于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布置作業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八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7篇01-09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五篇02-23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5篇02-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9篇01-2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四篇01-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10篇02-21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6篇01-3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5篇01-12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十篇02-23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10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