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
品讀“煙花三月”:在煙花三月里,孟浩然去了揚州。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描述一下自己心中陽春三月的煙花美景嗎?
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如:百花爭艷,山清水秀……
接下來我們再來感受古代詩人筆下的煙花三月世界:你能否用一句詩句表達所看到的畫面嗎?
課件出示一幅幅煙花三月的美景圖,教師邊放課件邊解說,學生說古詩句;柳是春天的使者,(萬條垂下綠絲絳)再去黃四娘家看看那兒的花,(千朵萬朵壓枝低),嘩啦啦的流水奏響了春天的音符,小鴨子第一個知道,(竹外桃花三兩只,春江水暖鴨先知),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潤物細無聲),是啊,潤物細無聲,春天的覺不知不覺就讓這個小精靈給吵醒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去江南看看那兒的春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4、講講“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設計理念:學以致用,是古詩教學的關鍵。特級教師霍懋征說過,一節好的古詩課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古詩展現。在課堂上設計了用“詩句描繪三月揚州的美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古詩積累的興趣。)
5、指導朗讀第一句詩
這樣的美景武漢也有,揚州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整個長江兩岸一路的繁花似景,一路的春意盎然,帶給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送進這句詩句里,練讀第一句詩。
指名讀,師評,生評、自評相結合進行評價。
過渡:在這個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本應該和老朋友孟浩然一塊去郊游踏青,一塊去(指導學生發揮想象補充兩個好友在一起的情景),一塊去,然而兩個老朋友卻無緣陶醉在這詩情畫意的季節,此時的李白只有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理解感悟第二句詩
1、說說“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
2、孟浩然的小船都走遠了,李白站在那里還沒有離開,再讀這句話看你能感受到什么?(預設學生回答:依依惜別,難舍難分,情深意長)
3、請大家圈出一個最能表達友情深厚的詞或字來進行品讀。
預設:學生圈“孤”
品“孤”
(1)你怎么理解孤帆這個詞語的?
(2為什么李白只看到一片孤帆呢?
預設:(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說明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導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想象練讀:女生讀,男生想象;男生讀,女生想象。
品“遠影”
師:船是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它沒有現代的汽艇或輪船的速度快,從這個遠影中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時間長,可見兩人的感情深)
品“唯見”
師:唯見是什么意思?(只見)只看見江水了還不肯離去,為什么?(不舍得)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啊?(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是啊,只見滔滔的長江水流呀流,伴君到揚州。可見這個“唯見”道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
4、指導朗讀第二句詩
是啊,李白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的小船,他望啊望啊,一直望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請一名女同學來讀,全體女同學讀。
孟浩然的小船不見了,李白登上了黃鶴樓,他踮起腳尖,不停的望啊望啊,依然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指名男同學來讀,全體男同學一塊來讀。
配樂朗讀:同學們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出示flash動畫,在音樂中,小船啟動時全班一起讀最后一句。
(六)總結寫法:
人雖分,情永在,詩中雖然未提起友情兩個字,但字里行間滲透的情卻比這悠悠的江水長,比這滾滾的江水深,比這滔滔的江水遠,詩人巧妙的將對好友的一片真情托付與江水,將請與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設計理念:(語近情遙,含吐不露。是這首詩的特點,李白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讓學生再三品讀!我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時空來到黃鶴樓上,文字符號化為鮮活的畫面。在瑯瑯讀書聲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這一環節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情,教學難點不攻自破。)
(七)作業超市,選擇自由。
1、讀一讀:閱讀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畫一畫:畫出自己想象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畫面。
3、寫一寫:用詩的語言寫一寫你與朋友、親人分別的難舍時刻。
4、學一學:借助資料自學崔顥寫的《黃鶴樓》。
(設計理念:作業的布置也應有創新,注意拓展本課的知識,還要注意作業要能激發學生做的熱情。這樣的作業延伸度廣,可選性強。)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詩歌教學應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同進行的一次審美旅行。詩歌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邃悠遠的意境美,決定了它的教學較其他閱讀課而言更具有藝術性,承載著更多的美學因素。這節課我就極具強化這種特質,引領學生進行美的享受。
一美在課件。
由于我去過黃鶴樓,有一定的經歷,所以我對這首古詩描寫的意境理解的較透徹,并運用去黃鶴樓拍的照片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如:介紹黃鶴樓、黃鶴樓和廣陵的位置。理解煙花三月的美景時做了精美的課件,并配上優美而具有啟發性的解說詞,目的讓學生背誦積累的一些春天的古詩句,以詩解詩。幻燈片上,嬌艷的花朵,綠茵茵的溪水,可愛的小鴨子,柔潤的春雨……把學生帶入美麗的陽春三月的世界,盡享春天的美好。還有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課件,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課件配合下的多形式朗讀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提高了教學效率:學生參與意識強,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美在讀悟結合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再理解后兩句時,讓學生找出具體的字、詞來品讀語言。感悟詩的意境。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三美在評價
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全面,從知識生成的角度,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品質等方面給予學生鼓勵,信心,使學生洋溢在一個處處被欣賞的氛圍中。
課后,我最感遺憾的是自己的講課和學生的閱讀感悟時間相當。盡管評價激勵手段的運用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變熱鬧了,但是個別學習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沒有足夠進行深入思考的時間。怎樣在今后的課堂上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有效訓練,是我今后要著重探索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孤帆盡
黃鶴樓——廣陵(情景交融)
唯見流
板書設計說明:
黃鶴樓是李白送孟浩然的地點,廣陵是李白送孟浩然要去的目的地。中間的橫線表示滾滾的長江水,而水上有只孤帆越來越遠,一直消失在藍天碧水中,這時李白眼里只有滔滔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孤帆”,“盡”,“唯見”,“流”,正是體現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的字眼,把它板出來反復咀嚼品讀,進而理解古詩的意境和所表達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么,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誰送誰、在哪里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板書:送別李白——孟浩然)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搜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注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借助下面的注釋,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說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里的“西辭”你怎么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說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說,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說什么呢?
練習說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么說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說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著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后面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千古傳誦,其中蘊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只有許多,為什么詩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么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舍;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舍、難舍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才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3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說了什么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么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么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范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師:要去哪里?
生:揚州
師:什么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里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為什么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么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后,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為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為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后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么?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么?)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嘆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為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著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里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么?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4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工具書、注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了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節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信息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了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于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互動交流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借助注釋等方式了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⑵、引導學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節有助于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并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指名拼音較差的學生拼讀生字、新詞。
2、指名個別讀生字,新詞。
3、觀察要寫的生字,重點指導“陵”。
4、學生練習生字的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課件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想象華美畫面。)板書: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板書:心隨送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聽范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師生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高適的《別董大》。
(理解高適與董大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總結
在家里,我們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愿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愿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收集送別詩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名樓送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目光送
唯見長江天際流。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舍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借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于“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于書本上的注釋,對于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6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系、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向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并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并通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然后,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里,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后,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么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向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浩:這里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聯系孤帆來解釋;
惟:聯系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⑴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⑵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⑶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三月:陽春三月。
下:順流而下。
碧空:藍天。
盡:消失。
惟見:只看見。
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么的?
3、喜歡嗎?為什么?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布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7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著歌來送行,他踏地為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離去。孤帆漸漸消失于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
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并導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注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匯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并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才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匯報。
三、拓展:
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背誦第一首詩。
2、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自主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3、通過朗讀,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兩位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在兩首古詩對比的學習中,初步了解古代送別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的意境。
教學資源:掛圖錄象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李白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學習之前,老師問一下:會讀這首詩的同學請舉手,會背的呢?現在老師考考大家,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誰能背一背呢?既然大多數同學已經會讀會背,那么同學們想一想,這節課大家想解決什么問題呢?
師:對,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就是朗讀感悟、了解意境、體會感情。
師:誰來讀一下詩的題目,聽老師讀一遍,大家齊讀課題。通過讀詩的題目,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詩歌的很多信息,你從題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送別的地點在黃鶴樓,要去的地方是廣陵,是李白送孟浩然),把題目的意思完整地說一遍。[注意強調“之”。“之”的意思是“去”,這種用法和現代漢語是不一樣的。]
二:交流資料,資源共享。
師:那么通過查閱資料,你還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學生可能匯報的內容:
1、關于黃鶴樓的資料:師:百聞不如一見:(播放錄像)這就是有著動人傳說的黃鶴樓,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光顧的地方,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在這里分手的,送別的地方多么富有詩意呀。
2、關于廣陵:舊稱揚州。廣陵在盛唐時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當時的第三大城市,有著“雄富冠天下”的美譽。孟浩然要去的就是美麗繁華的揚州,李白多么羨慕呀!
3、關于黃鶴樓和廣陵:出示長江圖,標出黃鶴樓和廣陵位置。理解“西辭”“下”意思。
4、關于李白和孟浩然:師: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李白曾寫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
師小結:認真讀詩題,可以從中了解到詩歌的很多內容,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了更多的知識,這對學習古詩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借助注釋,弄懂詩意,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注釋和手中的資料弄懂每句詩的意思,可以和別人交流一下。
1、指名讀第一句:指名說這句詩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句詩。你覺得把這句詩的意思讀出來了嗎?你想想,這黃鶴樓可是兩位好朋友經常飲酒做詩的地方,在這里曾留下他們多少美好的回憶啊!而今天卻成了兩位詩人分別的地方。老朋友要走了,想想該怎么讀?帶著你的感情去讀。聽老師讀。再指名讀,大家一起讀這句詩。
2、指名讀第二句詩,你理解“煙花三月”的意思嗎?(生可能讀書中的解釋)你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詩中的三月按我們現在的公歷來說是四月份,江南已是暮春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這個“煙”字實際上是個比喻,是指繁花似錦的景象,這時的江南,柳絮柳絮隨風飄散,遠遠望去,就像籠罩在煙霧里一樣。因此稱“煙花三月”,是浩如煙海的美景。另外,“下揚州”是說孟浩然順流而下,這里的“下”字讀的更輕快一些。聽老師讀“煙花三月下揚”。自己練習讀讀,再指名讀,全班同學齊讀這句詩。
師:這句詩被一位清朝評論家稱為“千古麗句”,老師還記得《同一首歌》走進揚州的大型演唱會主題就是這句詩,真是千古名句!
3、我們把最后兩句連起來讀,誰來試試?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誰來講講這兩句詩的意思。
(1)品析“碧空盡”和“唯”含義。
師:三、四兩句詩作者描寫了一個感人的場面?你體會到了嗎?(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漸漸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孤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場面,你想說點什么呢?
(2)師: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思潮涌動,多么希望這江水,把深情和祝福帶給老朋友啊!這江水不正是李白對老朋友的一片深情嗎?所以老師建議把“天際流”的“流”字讀得長一些,師范讀。怎么樣,感覺到這種情感了嗎?自己試試讀一讀。如果你還感覺不到,請大家看段短片,相信你會找到感覺的。(播放錄象)一起讀這兩句詩。
4、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是在黃鶴樓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在煙花三月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送老朋友去繁華而美麗的揚州,這樣的離別少一些傷感,多了一些美好。因此,我們可以說李白和孟浩然的離別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李白沒有什么悲傷和痛苦,而是多了向往和羨慕。
五、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比照感悟。
師:是不是所有的送別詩表達的主題都是這樣富有詩意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著名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完全由大家自己學要求:1先讀詩2了解詩的大意3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重點體會兩位詩人在送別好朋友時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一)學生自學
(二)學生匯報
1、指名讀這首詩。
2、說一說詩的大意。拓展:柳:唐代折柳相送的習俗。這首離別詩編入樂府,傳唱不衰,即《陽天三疊》。
3、比較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師: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不同于李白送別好友的時間、地點和背景,王維是在簡陋的客棧,在雨后的清晨送別元二去偏僻荒涼的安西,王維有些舍不得老朋友,對老朋友怎能不牽掛。如果說李白對孟浩然的分別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那么,王維和元二的離別是一種深情體貼的離別。
(三)我們試著把這兩首詩連起來讀一讀。把兩種不同的離別之情讀出來。1指名讀2全體齊讀。
六、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師:離別詩在唐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有所收獲,希望課后同學們再多找些離別詩來讀一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我們找節課再來交流欣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里發生了什么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導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并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通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板書:
名樓送
⑶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借機向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么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孤帆、盡:
①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么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只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只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么,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么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
情永在
⑶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么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里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舍不得離開。
⑸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
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后,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0
一、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非常重視讀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課堂里貫徹“以讀為本自能讀書”的理念,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讀中與文本進行有效對話,領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為情暖人間中的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七言詩描寫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意圖和本課的內容、特點以及我的學生的學情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情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從各個方面解讀作者。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同伴互助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通過想象和移情體驗、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于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品讀詩句,抓關鍵詞理解詩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感情作為教學難點。
(四)教材課型:古詩教學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一)教學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以及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材料。②讀熟課文,預習課文。③積累一些有關描寫春天和送別的古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黃鶴樓課件,理解煙花三月的古詩課件,配樂朗讀的flash課件。
(二)教法與學法:
課堂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力圖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趣,解讀李白。
1、同學們,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昨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讓我們感受到了老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極品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解讀作者李白。
這首詩是誰的作品?(李白)了解李白嗎?來,介紹一下。
學生交流自己預習時搜集到的李白的資料。從各個方面去解讀李白:預設有的學生搜集有關李白生平的知識,有的介紹李白的作品及藝術特色,有的介紹李白的交友,有的介紹李白的生活情況。
預設:學生介紹李白時可能會提到李白的作品,教師幫助學生回憶背誦李白的古詩:如《贈汪倫》《望廬山瀑布》《靜夜思》《望天門山》……
過渡:了解了作者,我們來看詩的題目。
(二)揭題、理解題意
1、請大家看著題目,靜靜的想一想,看你能從題目中發現什么?
預設:學生發現李白送別孟浩然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目的地是揚州
2、課件出示黃鶴樓,老師介紹黃樓樓。
老師邊展示課件,邊介紹: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鵠磯上,自古就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與公元223年,高55米,傳說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了實現以武治國而昌,(今湖北省武昌市這個名字就是由來于此)遂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黃鶴樓的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到此游覽過,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更使黃鶴樓的名聲大噪。好,百聞不如一見,請欣賞。
教師邊出示自己到黃鶴樓所拍照片制成的課件,邊解說黃鶴樓名字的來歷及黃鶴樓的美景。
從題目我們可以知道李白送孟浩然。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目的地是哪?(廣陵即今天的揚州)
3、教師介紹揚州,主要介紹揚州的美。
揚州很美,歷來以風景秀麗著稱,唐代詩人徐凝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很美。
4、看著題目,誰來把題目的意思再來講一講?
過渡: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去了解詩人所處的歷史時代,去體會詩人送別好友的那種真摯感情吧!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所任教的學校是個農村學校,農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生活閱歷和見識少,所以對我國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領悟較少。多媒體教學能把教材中的知識展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又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古詩內容,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三)自讀全詩,讀順讀熟
1、看flash動畫,聽錄音讀古詩。
2、自由的高聲的朗讀古詩,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3、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4、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詩我們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都用到哪些方法?(預設:學生可能要提到;借助注釋去理解字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反復誦讀古詩,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借助圖畫去展開想象,理解意境。)
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來自學古詩,學習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提出來和同桌商量,如果仍有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一塊來解決。
(四)自學古詩,初知大意。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意。
2、小組交流,試著講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同學互相糾正不準確的地方。
3、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4、教師梳理學生的疑難問題。
預設:故人西辭煙花三月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設計理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理,“學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交流感悟,品讀詩句
理解感悟第一句詩
1、理解故人:預設:學生會答到故人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你怎么理解好朋友的?有誰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關系的?這時教師穿插介紹李白和孟浩然的交往史,使學生深入理解“故人”的意思。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游,但這個時候他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省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當時已經詩名滿天下,孟浩然本是襄陽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是個縱情山水間的人。而李白呢也喜歡旅游,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方面,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里獲益不少,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尊敬和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理解西辭
出示課件電子地圖進行講解: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告別。所以西辭的意思就是向西邊告辭。
3、煙花三月:過去人們稱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四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好像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1
教材分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卻余味無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讓我們動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令我們落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催我們奮起……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來體會李白的心路歷程。
二、淺嘗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引出課題:
過渡: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詩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他詩篇的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
背景材料: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李白有一位摯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許人也?“詩仙”李白對他的贊美是“吾愛孟夫子”;“詩圣”杜甫對他的贊美是“清詩句句盡堪傳”。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李白望著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只,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信同學們了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詩句:
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題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著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句。
學生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辭”、“煙花三月”、“下”…
地名:揚州
4。學生質疑:為什么是“西辭”呢?(點名答)
A、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B、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5、讓學生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名答,看書上配圖。
三、品讀古詩。
1、自由讀詩,讀完之后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這首詩。(依依惜別、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過渡: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過渡:如今又將面臨分別,這時候的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會說什么?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著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出示課件)
齊讀最后兩句。讓學生試著理解后兩句是什么意思。
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學生質疑:
a、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么李白卻說是孤帆呢?
b、為什么又唯見呢?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
指名回答問題a和b。
3、師總結。
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深情朗誦全詩。
(師生同讀)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全班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詩人對話,得到了語言的滋養,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課的課后小練筆是把古詩中動人的友情寫出來,可以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黃鶴樓——→廣陵
李白依依惜別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
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①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②教師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練習: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3、(過渡)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現在你們觀察下,有什么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致,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搜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么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后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范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么?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盡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么意思?
這么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么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后,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里,還有很多關于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5
【設計意圖】
詩的語言的獨特性決定了,在教學古詩時,要充分感受詩的語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簡單的字眼背后的東西,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筆者認為,在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詩中的情景,品悟詩中的蘊涵的深情。讓古詩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畫香氣,且蘊涵深情,是筆者追求的古詩教學的境界。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培養學生多角度欣賞詩的能力。
3、感悟送別的不舍情結。
【課前準備】
收集寫送別的詩句。
【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受離別詩的情
1、喚起對離別的感受:
過渡:有過與人別離的經歷嗎?當時的感受如何?
2、學習古詩:
王維的《渭城曲》。
過渡:古人與友人相別是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學過一首關于送別的詩,詩是王維寫的,詩名叫作《渭城曲》誰來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談感受:你能感受王維的心情嗎?
3、小結啟發:
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難過的事情!
二、揭示詩題、解題
過渡:今天我們又要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
1、出示詩題并讀詩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解詩題:
⑴通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⑵補充介紹“黃鶴樓”、“廣陵”的知識。
三、讀通詩句,初感詩的意境
過渡: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讓我們自己去讀讀!
1、單個自瀆。
2、正音朗讀。
3、齊讀。
四、再讀探索──明詩眼、尋依據
過渡:通過多次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
1、交流肯定所學。
2、小結提示:全文就記述了自己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詩眼:
過渡:本詩是圍繞哪個字寫的?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歸納:
⑴靜態:
①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②送別的地點──黃鶴樓。
③送別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送別的情景──長江天際流。
⑤送別的心情──孤。
⑶動態:
①送別的原因──故人西辭下揚州。
②送別的經過──孤帆遠影。
③送別的結果──長江天際流。
4、理解感知,配樂讀詩句:
過渡:既然詩是圍繞“送”寫,那就讓我們一起送別這樣一位故友,齊讀!
五、煉情品詩意
1、感受詩中的畫意:
過渡: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嗎?
注意引導詩的美:
⑴緩緩西辭,隨江南下,似乎讓你看到了什么?
⑵煙花是什么季節,她讓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孤帆遠去,你還能見到什么?
⑷長江是怎樣在天際流的?
2、感受詩中的情意:
過渡: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哪里讓你感受到了情?
⑴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⑶孤帆遠去,那是孤獨寂寞。
⑷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注意:可畫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對稱結合上),也可邊說詩中畫意邊說情意(結合)。
六、延伸鞏固入詩境
1、過渡:
這樣的別離,真的讓人難過!古詩中有很多“送別”的詩。你找到了嗎?
2、交流:
⑴自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⑵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首詩,解決這是怎樣的別離!
作業:將古詩改寫成現代的散文。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16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注釋或查字典、詞典,了解詩句意思。
2、多誦讀,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了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又一首表現朋友相送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黃鶴樓最早建于三國時期,有“天下絕景”之稱,歷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誦孟浩然的詩,如《春曉》。
之:往,去。
廣陵:地名,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提示:是誰送誰,從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學古詩、自主探究
1、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2、借助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自學古詩,記下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⑴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⑵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蕩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涌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⑷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老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練習背誦。
四、總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五、作業
1、課外閱讀李白、孟浩然寫的其他詩。
2、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完成一幅古詩配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6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2-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9-0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范文11-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精品設計12-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參考12-09
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9-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賞析09-0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09-0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優秀設計09-2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