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范文(通用13篇)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的方法。
2.學習準確生動的用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
能力目標:
3.正確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法。
情感目標:
5.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教學難點】
1.領悟比喻、擬人修辭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概括提煉、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老舍于某年離英回國,某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某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自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比較豐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
2.注音
濟(jǐ)南倫敦(dūn)一髻(jì)兒貯(zhù)蓄(xù)水藻(zǎo)著落(zháo)
看(kān)護薄(báo)雪暖和(huo)鑲(xiāng)澄清(chéng)寬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詞
響晴:(天空)晴朗無云。溫晴:溫暖晴朗。
安適:安靜而舒適。著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肌膚:肌肉和皮膚。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水藻:生長在水里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澄清:本課指水清澈見底。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課文,教師點評。
3.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并說出理由。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思考以下問題:
(1)寫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課文。請你運用這種方法自讀課文,找出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述。(溫晴)
(2)文中選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分別突出了這些景物的什么特點?(山景、水色)
劃分段落:第一部分:(1)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為二層)
(第3段)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山景(第4段)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第5段)城外的遠山——淡雅;
水色(第6段)綠、清、亮
四、探究質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從什么角度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了什么手法?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采用對比方式。總起全文,為下文的具體描寫做鋪墊。
北平(大風)寒濟南(無風聲)暖
倫敦(無日)暗濟南(響晴)明寶地
熱帶(日毒)熱濟南(溫晴)溫
2.這里運用對比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奇跡”、“怪事”、“害怕”、引出贊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3.“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為“沒有風的”行不行,為什么?
明確:沒有風聲不等于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十分準確的。
五、作業
1.找出你認為美的句子,讀一讀,背一背。仔細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寫冬天的語句至少一則,古詩詞至少三句以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們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后,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卻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據所讀內容,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結:作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二、研讀精彩語段,學習寫景方法
1.齊聲誦讀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讀第3語段。
三、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對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作簡析。
⑴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醍。
⑵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⑶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學生討論評析:
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濟南老城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
⑵先運用擬人手法,用“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接著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畫”來表現城外遠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運用擬人,“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更寫出了“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外,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四、對比閱讀思考,學習寫景技巧。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征。《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面,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結束語: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為我們描繪了濟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讀出重音和勾連。掌握課后生字詞及課下注解,并能運用。重點理解比擬手法及作用,兼顧品味運用對比、反復、設問、排比的語句。能夠區分實寫與虛寫的語句。會寫200字的家鄉冬景,寫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讀富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理解蘊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讀懂文中的詩情畫意的具體體現。
三、課前預習,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問題,教師點撥,課后閱讀四季寫景文。
【教學安排】
兩教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并識記。
二、作者簡介(略)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作業:
1、學生誦讀,能讀出重音和勾連。
2、出示抄寫本,備查。檢查時關注學生的書寫和標音。教師點撥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認并識記。
3、從文中找出運用比擬的句子,并說說它們對寫景和抒情起到怎樣的作用。(教讀過程中回答)
二、作者簡介(略)
三、解讀課文
1、誦讀全文,注意讀出重音和勾連。(完成積累拓展四)
2、課文主要寫了哪幾種景物,反映了濟南的冬天什么特點?(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運用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對描寫景物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蘊含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冬天的濟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鑒課文寫家鄉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積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閱讀輔助資料
3、預習新課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并細細揣摩、品味。
3、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的寫作特點主要有: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脈絡清楚;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神兼備,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抓住特征,基調一致,色彩和諧。學習這篇文章將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著重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寫法。
五、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對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但前邊剛剛學習了《春》這篇文章,學生對情景交融這種寫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層次的進行描寫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中,將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加深他們對于情景交融寫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從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綠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風,細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熱的,蟬鳴蛙噪,電閃雷鳴……秋天是蕭瑟的,衰草連天,落葉飄零……不知不覺,冬天已悄然來臨,那我們這里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用最恰當的'詞匯來描繪冬天的景象。
(二)識作者(投影)
(三)檢查預習
1、幾個同學讀生字,教師正音。
2、把課下根據對生字的理解編寫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當。
(四)范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播放音樂并呈現畫面)
(五)整體感悟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取了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突出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你覺得作者在描繪濟南的冬天時蘊含著一份怎樣的情懷?
(六)精彩呈現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蘊含的詩情畫意,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學生點評。
(七)合作探究
與《春》進行比較閱讀,談異同點。
(八)經驗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嘆:濟南的冬天真美,真溫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感人?學完之后你有哪些學習心得?請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九)自由暢談
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為什么?
(十)展示才華
仔細觀察我們這里的冬天,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寫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書
陽光
薄雪情景交融抓住特征
溫晴
小山比喻擬人生動貼切
綠水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難點】
根據每一段的特點,快速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導入
1、請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播放教師從網上下載的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并作簡要介紹。
二、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某年離英回國,某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某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2、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體味文章蘊含的感情。
3、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氣候特點的詞語。
明確:溫晴。
(2)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各側重于哪個方面?
明確: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遠山。
(3)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明確:暖、綠、清。
四、仔細品讀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請學生速讀第1、2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有關濟南的資料進一步體會:
①為什么稱“小山”?
明確: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
明確: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3、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學生自由探究,然后討論、交流。答案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是個寶地。足見作者對其珍愛。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一句,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溫馨之感躍然紙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帶領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帶著疑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文本中理解、解決問題。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
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某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培養學生相互交流查找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景物的特點。
(四)語言運用與品味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請學生展示朗讀,帶著同學們再品析課文,思考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2.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2)詞語選用上十分講究。
舉例: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設計意圖】
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了解品賞語言的角度。
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五)活動學習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布置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設計意圖】
1.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效果。
2.課堂知識的學以致用。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7
時間:一課時
上課,師生問好。
師:“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孩子寫的一首詠四季的詩。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為此寫了許許多多的詩文。前一段時間我們舉行了古詩文背誦活動。現在哪位同學想為老師和同學們背幾句呀?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其他學生也踴躍發言。)
師:同學們背誦的都是絕句或律詩,容量很有限,是取一個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景的。這一單元我們學習的寫景抒情散文,內容豐富極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這一單元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寫作寫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們先來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投影課題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師:提到冬天,你會有什么感覺?會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別冷;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學紛紛舉手發言)
師: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木蕭條、亙古沉寂是我們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這節課,我們一塊來欣賞一下。
師:首先請大家明確兩個學習重點:
1、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
2、朗讀并背誦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寫景;2、朗讀并背誦精彩的段落)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深情。
(師配樂背誦全文)
同學們,濟南的冬天好嗎?
生:好!
師:好在哪里?
生: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不像我們這里,呼嘯的北風令人受不了。
生: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不像我們這里的冬天,即使有陽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厲害。生:濟南的冬天很溫柔,水不結冰,倒還充滿了綠意。令人不禁想到我們這里的春天。(學生們發言很踴躍)
師: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么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此文的,閱讀這篇文章應注意哪些問題?(朗讀的感情、語速、語調和語氣)
師:在閱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①濟(jǐ)南②倫敦(dūn)③髻(jì)④鑲(xiāng)⑤貯(zhù)蓄⑥水藻(zǎo)(投影生字詞)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的都十分認真。那么你認為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呢?
生:我認為作者心中充滿了感激,濟南的冬天給了他在北平和倫敦不同的特別溫柔的感受。生:我認為作者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寫這篇文章的。在濟南這么溫柔的地方過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悅的;同時,我認為他還為我們中國有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師:那么,你認為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才更能讀出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生:用較輕聲、喜愛和欣賞的語調讀。
師:那請你來讀一下,好嗎?讀你認為讀的最好的地方。
生:讀第一、二、三段。
師:你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好,能把那種如詩似畫的意境和作者喜愛、欣賞的心情讀出來。師:這位同學讀得確實不錯。哪位同學能不看課本,試著背一下,說一、兩句也行。(無人舉手)
師:那就再看一下,只看兩眼。誰來試一下?
(個別學生舉手,試著背誦。其他學生也開始不斷舉起手來。)
生:背第一段。
師:同學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真不簡單。下面聽教師來朗誦第一段,同學們再來感受一下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師:那誰說說濟南冬天最大的特點?
生:溫晴。
(其他同學也表示同意)
師:能說一下你的理由嗎?
生:在這里,作者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了濟南冬天無風、有陽光、溫晴的特點。
師:說的非常好,用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重點。那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寫出你所到過的一個地方的特點?
(無人舉手)
師:那你先想一下。你從小學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學校的感受;你又到別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對于一個久在田野瘋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凈幾的教室里讀書,那是一種幻想:教室里的氣氛是溫馨的,知識的海洋無限遼闊。
生:對于一個久被遺忘的學生來說,能受到老師慈愛的撫摩,那是一種感動:老師的撫摩,是溫柔的、慈愛的。
(師長久無言)
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選取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來描繪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認為還有陽光、村莊。
(其他同學也表示贊同)
師:對。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投影這些詞語)等詞語,色彩鮮明艷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投影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師:濟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師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學能用同樣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生:我認為濟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生:我認為這里主要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的熱愛之情。
生:類似的用法,我們在朱自清的《春》中還學過“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師:同學們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寫陽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結合什么來寫的?生:山。
師: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擬人。
師:那么“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著落。他們從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覺的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這幾句是從哪個角度寫的呢?
生:從人的感覺的角度。
師:好的寫景文,注意調動人自身的各種感官。這一點我們以后再詳細地學習。
師: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同時又可以寫得生動形象。那么哪個同學來總結一下?
(學生小聲討論)
生:我認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點;二要運用多種手法。
師:非常好。下面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一下本文的特色。
(學生再讀課文)
師: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布置作業:模仿本文寫法,寫篇短文《校園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情”的特點。接著作者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景、水色。從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到城外遠山,對濟南冬天的山景進行了描寫。文章通過生動而真切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3個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書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情、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樂朗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內容。
3、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濟南暖陽下的山水、古城、村莊所寄托的濃濃愛意。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重難點分析:
·體會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達成的。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文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的妙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地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2、繼續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描寫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應的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同“課堂教學設計Ⅰ”)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朱自清先生絢麗多彩的春景圖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老舍先生描繪的冬天也一樣具有可愛之處。
(二)引導學生閱讀“自讀提示”第二段,以此作為閱讀思考、圈點批注的主要依據。
(三)自讀課文,圈點批注。
教師提出導讀題目,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題目事先寫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你能用第一段的一個詞語說明它的總體特征嗎?
2、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全文的結束語和課文標題有怎樣的聯系,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圈點批注時,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肯定和表揚批注好的,對欠妥的給予指導。學生發表意見后由教師明確:
1、天氣的溫晴;老城的暖和安適;陽光朗照下山的可愛,小雪點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莊的秀麗典雅;水的暖綠明凈。總特點——溫晴。
2、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山景繪水色,全力表現濟南冬天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特點。如把環衛濟南的山比作“小搖籃”,把臥雪的山莊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藍水晶”;擬人的手法把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山水寫得脈脈含情,景與情緊密結合,以景感人,以情動人,產生很強的感染力。
3、結尾“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與開頭的“寶地”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贊美之情,有力地總結了全文。
(四)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劃分課文的結構,教師補充強調。
小資料
(一)作者與課文。
作者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杰出的`語言大師
老舍是滿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個貧民的家庭。1918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先后做過小學教員、中學教員;1924年,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漢文;1930年回國后,曾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積極參加進步文藝界的各項工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老舍正在美國講學,他接到了周恩來邀請他回國的信,便立即動身,于同年12月回國。
老舍自1924年開始創作,發表了不少極有影響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課文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時寫的。出生在北京,又剛從英國回來的老舍,十分喜歡濟南。他曾經這樣說:“從民國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濟南住過四載。在那里,我有了第一個小孩,即起名為‘濟’。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創作,快樂地休息……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反復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盡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贊美,贊美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贊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于字里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云,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么?(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贊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為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么呢?
啟示細致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學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征。
(2)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課后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預習: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學生背書片斷
2、學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后半部分:
2、鞏固生字生詞。
3、完成課后練習二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教學重點
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教學難點
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幅對聯說的是哪個城市的風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詩人劉風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見證老舍先生的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1.看課文解釋①后補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寫該文時,作者就在山東濟南任教。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聽課文朗讀,學生邊讀邊圈點,感受課文:題目限制了地方和時令,濟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寫的呢?先看課文,把有關描寫濟南冬天的詞句劃出來。
2.師生互動,評點第一段
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濟南的冬天”的氣候特點嗎?第一段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寫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補充:統觀全文可以看出“溫晴”“寶地”兩詞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溫晴”偏重特點,“寶地”偏重感覺】
3.老舍先生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來組合成“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畫卷?你能根據文中的描述,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嗎?
1、2、
3、4、
四、體味美
1、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并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特點?
2、推薦一句你認為寫的好的句子,說出推薦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樹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將樹尖頂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比喻貼切得表現了雪后樹的秀
五、精彩語段研習,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一)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
1、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3、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找出相應的例子。
4、本段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三)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小結,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一、復習導入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并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于修辭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表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
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于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征,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征。《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布置作業
1.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基礎落實不夠扎實。生字詞可以讓學生多寫寫。
以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中,使文本朗讀如何和文本內容聯系起來。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3
課標分析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范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學會復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5、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單元。第三單元選編的主要是描繪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賞這些作品是一種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學習這些課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語句。課文中多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注意體會他們的表達效果。
2、教學重點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品味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學情分析
對于這篇文章,我們作為濟南的學生應該引以為豪,對于濟南的天氣我們也非常熟悉。關于老舍,學生們對他有了一個淺顯的了解,雖然說老舍對于孩子們來說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對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過本課學習,讓孩子們對老舍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牢記“著落、髻、看護、鑲、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正確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構建動場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自主學習
活動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濟南、奇跡、倫敦、暖和、著落、髻、看護、鑲、寬敞、水藻、貯蓄、澄清。
3、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畫出優美語句,進行背誦。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三、自主學習,交流探究。
活動二: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的天氣有什么特點?
溫晴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明確:
(第一段對比第二段過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活動二為達成教學目標2。
活動三: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出你欣賞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段。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
b、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c、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e、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按照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形式來表達。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2、3。
活動二:體驗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問:為什么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設計意圖:為達成教學目標4。
五、綜合建模
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作業設置
A、你眼中的濟南是什么樣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筆寫下來吧。
B、選擇課文中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的秋天》為題寫一篇短文。
C、背誦文章的4、5、6段。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4-25
濟南冬天的教學設計01-0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3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5-2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2-2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3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范文06-11
《濟南的冬天》優秀教學設計05-26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推薦】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