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 《摩擦力》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1
一、設計思路
1. 設計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實驗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物理也在改變或影響著生產和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處于彈力、重力兩種力之后,又處于力與運動之前,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對前兩種力介紹完的延續又是認識阻力對運動物體影響的鋪墊。本課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
(1)摩擦力的定義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減摩擦的方法
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在阻礙物體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好通過例證講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3.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對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舉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關的例子。但對于摩擦力的認識,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對于摩擦力的種類,怎樣的兩物體間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與什么有關,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時也是動力等,并不知曉。所以,本課在講授、實驗中要注意針對這些難點,設置問題暴露學生認知不足及沖突,而后進行概念轉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會區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等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以及處理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規律的習慣。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摩擦力的概念,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解決辦法: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學生討論等方法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的'實驗方案及其實驗操作
解決辦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用啟發、討論、交流法突破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
(1)演示器材:橡膠棒一個,細毛掃帚一把、軟彈簧一個,木塊、長木板一個
【設計意圖:在學習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時演示,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更形象,直觀】
(2)分組器材:牙刷、測力計、毛巾、棉布、長木板、小木塊各12個,鉤碼72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并體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實驗過程】
2.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本節課全程使用多媒體課件,原因是: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信息豐富,直觀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游戲1:讓一個力氣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過洗潔精水的橡膠棒一端,讓一個力氣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觀察現象。
小游戲2:兩本書盡可能多的錯頁交叉在一起,找兩個力氣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將書拉開?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動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實驗:將一木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用軟彈簧拉,觀察彈簧的狀態。
(2)學生活動:將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對桌面滑動),感受桌面對手有沒有作用?
(3)學生實驗:換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觀察牙刷的狀態
【小結】實驗表明,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接觸面 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動2>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生活中的實例:
(1)推動一張課桌比推動一張講臺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2)汽車制動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結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3)賽車的輪胎很寬,猜想摩擦力是否與 有關;
由上述實例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 、 、 有關。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個因素對摩擦力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我們又該如何判斷摩擦力的變化呢?
信息快遞: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桌面上的物體,使其沿直線勻速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小結3】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xxxxxxxxxxxxxxx和xxxxxxxxxxxxxxxxx等因素有關,與xxxxxxxxxxxxx無關。物體間的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xxxxxx;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
<試一試>把一未開封的桶裝水橫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個費力?
實驗結論:若把滑動變為滾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變xxxxx。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
1.摩擦力對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試一試舉例說明。
2.對于有害摩擦我們應設法 ,而對于有益摩擦我們應設法 。
【小結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練一練: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摩擦,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車的剎車裝置 ;
(2)軸承中裝有滾珠 ;
(3)門與門之間的活頁用久了要涂潤滑油 ;
(4)鞋底的花紋 。
<活動3>說說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著摩擦?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的?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沒有摩擦,世界會變得怎樣?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生活體驗認識阻礙作用。
(2)了解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體驗用彈簧測力計粗略的測量水平運動的物體所受的阻礙作用的過程,領會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對物理的熱愛。
【教學重點】
探究阻礙作用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的關系。
【教學難點】
會用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設計“探究影響阻礙作用大小因素”的實驗方案。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課本、自主設計的PPT課件、多媒體計算機等。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棉布、木板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1、提前把兩本書交疊在一起,找兩個學生到臺前來幫老師把重疊在一起的書分開。
2、播放冰壺運動視頻。
3、提問為什么兩本書不能分開呢?為什么冰壺運動員的鞋底要用不同的材料呢?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能知道其中的奧秘了。
兩個學生到臺前來,手握書脊,向后用力拉書,學生會發現拉不開書,激發學生興趣。
認真觀看視頻
學生會認為很容易就會把書分開,在看到書拉不開以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對冰壺運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知道運動員鞋底的材料不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體會阻礙作用
1、請同學們伸出你的一只手,按壓在桌面上,前后滑動,體會桌面對手的運動有什么影響?
2、同學們,現在加大手對桌面的壓力,再試一次,再次體會,有什么感受?
3、現在,請同學們用手壓著桌面向前,但是手相對于桌面靜止,再次體會桌面對手有什么作用。
4、同學們想一下,生活中哪些場景存在這樣類似的阻礙作用。
5、我們發現這種阻礙作用,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請同學們想一下,兩個物體要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有阻礙作用。
桌面在阻礙著手的運動
阻礙作用變大了
桌面還是對手有一個阻礙作用
洗碗、拖地、擦黑板、推桌子、洗臉、穿衣服、拔河、玩滑梯、搓澡
(1)接觸并擠壓
(2)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3)接觸面粗糙
動手操作,體驗滑動時受到阻礙的情況,為認識阻礙作用奠定基礎。
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符合循序漸進的規律,符合學生發展的認知規律
阻礙作用的影響因素
一、阻礙作用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阻礙作用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猜想
(1)可以利用身邊的物體進行小實驗,比如橡皮、一次性手套、鉛筆、鉛筆袋等;
(2)還可以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板書猜想
二、實驗探究
1、提供器材:
A組: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毛巾、棉布。
B組:粗糙程度不同的滑塊、木板、彈簧測力計。
我們猜想的因素有這么多,在實驗的'過程中采用什么實驗研究方法?
阻礙作用的大小用什么測量呢?
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出阻礙作用的大小嗎?
2、組織學生討論:
(1)如何測量阻礙作用的大小?
(2)物塊要滿足怎樣的運動條件?
(3)研究實驗方案并設計表格
把猜想分到不同的組,左邊的組:探究阻礙作用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的關系;右邊的組:探究阻礙作用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的關系。
我們對物塊進行受力分析: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相互抵消,拉力和阻礙作用想要相等的話,物塊需要做勻速運動。
3、宣布開始實驗
指導某組學生采用固定木塊的方法進行實驗,并拍攝視頻,傳到大屏幕上。
4、實驗結束,找學生說實驗結論
板書:壓力越大,阻礙作用越大;接觸面越粗糙,阻礙作用越大。
5、在剛剛的實驗過程中,我發現好多組的同學都遇到一個問題:不容易控制彈簧測力計拉動物塊做勻速運動,大家是不是都遇到這個問題了?怎么解決呢?
既然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不容易控制,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
6、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木塊靜止,合力為零,木塊受到的阻礙作用和拉力相等,即便木板沒有勻速運動,阻礙作用和拉力也相等。
7、大家說這組的方案好不好?能夠想到這個方案很棒,為了減小實驗的誤差,我們還可以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做哪些改進呢?
8、同學們想一下,在剛剛的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有沒有向下的運動趨勢?為什么?
既然彈簧測力計水平放置有誤差,那我們要怎樣放置呢
9、展示改進的測量阻礙作用大小的教具。找同學上來幫助老師完成實驗。
學生提出猜想并說明依據
猜想一: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二: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猜想三:與接觸面積有關
猜想四:與運動速度有關
阻礙作用
回答:控制變量法
回答:彈簧測力計
回答:不能
根據二力平衡知識提出測量拉力的大小就可以求出阻礙作用,實驗過程中要求勻速拉動木塊。
進行實驗操作,收集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報告
不同接觸面積
彈簧測力計示數/N
不加鉤碼
加一個鉤碼
加三個鉤碼
平放
側放
不同接觸面
彈簧測力計示數/N
速度快
速度慢
木塊
砂紙毛面
砂紙鉤面
學生回答:
阻礙作用的大小與壓力有關,壓力越大,阻礙作用越大;
阻礙作用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阻礙作用越大。
阻礙作用的大小與接觸面積和速度無關。
回答,彈簧測力計有向下的運動趨勢,由于自身重力的影響。
回答可以把彈簧測力計豎直放置。
發散思維
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注意指導學生正確實驗,解決實驗中的問題。
鍛煉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斷改進實驗方案。
師生互動,歸納總結實驗結論:
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大,阻礙作用越大;壓力越大,阻礙作用越大。
勻速拉動物塊有難度,學生們都會遇到這一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步步突破這一問題,減小實驗誤差。
探究阻礙作用的方向
阻礙作用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來一起探究一下。組織學生按要求體驗阻礙作用的方向
(1)手按毛刷,讓它在靜止的木板上向右運動。
(2)用手按住毛刷不動,讓木板向左運動。
(3)用手按住毛刷不動,讓木板向右運動。
教師巡視,用手機拍攝一組學生的數據,傳到屏幕上。
通過剛剛的體驗,你們得出阻礙作用的方向是什么?找拍攝組的那組學生回答
板書:阻礙作用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學生可能會回答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小組合作按要求完成體驗,并填寫表格
牙刷底部彎曲方向
受力方向
牙刷運動方向
牙刷相對木板運動方向
回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在第二組實驗中,毛刷沒有動,但是它相對于木板向右運動,毛刷受到的阻礙作用向左
學生實驗過程利用手機投屏到大屏幕上。
毛刷的形變十分明顯,通過實驗,能夠很直觀的看出毛刷的受力方向,從而分析出阻礙作用的方向,結合毛刷和木板的運動情況,分析得出阻礙作用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如何增大和減小阻礙作用
1、是不是所有的阻礙作用都對我們有害呢?
2、哪些阻礙作用對我們是有害的?
3、能不能用剛剛探究出來的實驗結論想出增減阻礙作用的方法?
4、提問學生如果汽車雪地里打滑有什么解決辦法嗎?
5、播放視頻片段:保安大叔用掃把解決汽車雪地里打滑。
6、生活中還有哪些增減阻礙作用的實例呢?
7、播放視頻增減阻礙作用的視頻
8、找學生總結增大和減小阻礙作用的方法。
列舉有益阻礙作用的實例。
擦黑板、自行車剎車、鞋底與地面的阻礙作用、橡皮擦與紙的阻礙作用、削鉛筆時筆與刀片的阻礙作用、擰瓶蓋手與瓶蓋的阻礙作用。
列舉有害阻礙作用的實例。
人拉物體時物體與地面的阻礙作用、機器零件之間的阻礙作用造成機器的損耗、粉筆與黑板的阻礙作用造成黑板的磨損、滑雪時滑雪板與雪面的阻礙作用。
回答兩種增大阻礙作用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兩種減小阻礙作用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阻礙作用:
(1)增大壓力
(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阻礙作用:
(1)減小壓力
(2)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3)滾動代替滑動
(4)接觸面分離
從生活中的實例入手,讓學生們自己總結增大和減小阻礙作用的方法。
課堂檢測
1、大屏幕展示自行車各部分名稱,找出哪些部位存在阻礙作用,分出有益阻礙和有害阻礙,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減小阻礙作用的。
2、組織學生討論,如果沒有阻礙作用會怎樣,播放視頻。
3、我們可不可以給這個阻礙作用起一個名字,同學們有沒有好的想法?
我們就把這個阻礙作用稱為摩擦力。
細分三種摩擦力
我們剛開始上課時兩本書的書頁之間的阻礙作用是什么摩擦?冰壺在運動的過程中受的摩擦是什么摩擦?
利用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輪胎和手把上刻有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阻礙作用;
(2)腳踏板凹凸不平,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阻礙作用;
(3)在鏈條部位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分離,來減小阻礙作用;
(4)剎車時用力捏閘,是增大壓力來增大阻礙作用;
(5)車軸處裝有滾珠,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阻礙作用;
(6)車輪做成圓形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阻礙作用;
書頁之間是靜摩擦力
冰壺是滑動摩擦力
當堂鞏固
課堂總結
1、阻礙作用的方向
2、阻礙作用的產生條件
3、阻礙作用的影響因素
師生互動。學生總結,教師整理歸納。
課后作業
1、觀察家里面哪些地方有阻礙作用,是有益阻礙作用還是有害阻礙作用。
2、利用網絡,學習邁克爾杰克遜的太空步,并思考以下問題。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了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系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愿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善于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于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后為什么還能前進?最后為什么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
2)摩擦力產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后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游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量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搜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后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后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
組討論后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xxxx(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xxxx(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xxxxxxxxxx,這是因為xxxxxxxxxxxxxxxx。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是為了xxxxxxxx摩擦,采用的方法是xxxxxxxx;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握杠不能太緊,這是為了xxxxxxxx摩擦,采用的方法是xxxxxxxx。
4)師生共同研究自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自行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摩擦力一節的課堂設計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義的引出是本節的一個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采用了透鏡式教學。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生產中物體受摩擦力的事例,學生討論、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點,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給摩擦力下定義。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節的重點,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通過實驗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評估交流。整個過程全部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教師只起引導組織作用。
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節設計的一個亮點。將辯論引入課堂。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淪。通過辯論學生自己總結得出增、減摩擦力的方法。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結不僅讓學生總結本節學到知識,而且提煉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程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學習從實驗數據歸納簡單的物理學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理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壓力與重力的區別,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對摩擦力的定義采用透鏡式教學模式“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與反駁教學模式。
教具和媒體
教師演示用:小車、彈簧秤、木塊、金屬塊、實物投影
學生演示用:小車、長木板、毛巾、彈簧秤、木塊、金屬塊
【教學過程實錄】
一、復習提問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兩種力?
生:重力、彈力
師: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課
師:請看實驗:老師把小車放在桌面上,此時小車處于什么狀態?當用手推小車時,小車怎樣呢?(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回答)
生:開始處于靜止狀態,后來小車慢慢停下來。
師:為什么運動的`小車會慢慢停下來?
生:小車受到阻力(討論、回答)
師:這個力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摩擦力。
板書:第三節摩擦力
三、進行新課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物體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問題)
生:討論舉例(搜集事例)。
師:(副板事例)運動的小車、汽車、足球等這些物體它們都受到了摩擦力。他們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生:討論回答。
師:點撥、歸納(兩物體是否接觸,在什么位置,是運動還是靜止)。(歸納分析)
(說明:通過摩擦力事例,討論其共同特點,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討論。)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討論一下,給摩擦力下個定義。
生:討論、回答,補充(得出結論)
師:板書定義。
(說明:摩擦力定義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創造性思維程序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定義,對于摩擦力,同學們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呢?(提出問題)
生:(討論,并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作用點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兒?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首先來解決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請同學們看摩擦力的定義,然后討論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板書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并舉例鞏固。)小車在桌面上向右運動時,桌面對小車的摩擦力向左。解決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再來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討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重力、速度、接觸面的面積……(猜想或假設)
師:(副板書)摩擦力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
生:(討論回答)控制變量法。
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首先應該測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測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討論、回答)講桌上展示實驗方案。(其他學生現察進行評估、補充)(設計實驗)
(說明:在測量摩擦力時,物體怎樣運動?為什么勻速?怎樣判斷?教師應及時參與討論,并找出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測量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和接觸面這兩個因素是否有關呢?
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展示實驗方案并進行評估,找出最佳方案。
師:明確了實驗方案,各小組先討論、設計好實驗表格,并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隨后交流。
(說明:在明確了研究目的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完整地設計出方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搜集實驗數據。)(進行實驗)
師:(實物投影展示實驗數據)請同學們觀察這幾組同學設計的表格與你設計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遞給老師,(展示并進行評估)根據這幾組表格的內容,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個別回答并補充)摩擦力與重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重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對剛才的結論,同學們有沒有疑問?(評估交流)
生:思考、討論。
師:(教師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討論)老師對摩擦力和重力有關有疑問,認為不大確切。為什么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做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師生實驗: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并將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輕輕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動的過程中感覺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學談一下體驗。
生:(實驗談體會)手指前進越來越困難(受摩擦力越來越大)。
師:什么原因使摩擦力變大呢?
生:(討論回答)手對桌面所施加壓力不同,壓力大、摩擦力大。
師:因此,我們對上述結論應做怎樣的修改呢?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大小應改為與壓力大小有關。
師: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物體受的重力和它對桌面壓力大小是相等的。有關壓力的知識我們后面再學習。(板書)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師: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利用桌面器材繼續實驗。(提示:研究接觸面積時,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應控制相同。)
(說明:實驗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探究的樂趣。)
師:(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通過實驗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生: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
師:通過實驗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現在老師有一問題:摩擦力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學生討論,舉手示意,教師對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開一個辨論會,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認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師是主持人。正、反雙方在辯論時,一次一人發言,各舉一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自由辯論。)
生:自由辯論。
師:由于時間關系自由辯論此結束,請正反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做總結性發言。(學生代表發言)
師:通過辯論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時大好,有時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處,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設法增大,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要千方百計減小。那么增大和減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討論回答)
師:(板書)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說明:以上將辯論引入課堂,學生興趣高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
(讓學生討論小結)本節課:
(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主要采用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3)在研究問題時,采用了幾種思維程序?
(①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②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說明:小結不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序提煉出來,學生初步學會這些方法并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巨大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題
1.自行車在設計、制造、使用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
2,下雪天,路很滑,易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辦法幫助解決,并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六、作業
以“沒有摩擦力的世界”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5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而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3)認識摩擦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4)經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經歷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過程,學習控制變量的方法。
(5)學習設計表格、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6)通過對摩擦的分析,激發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
2、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積極性高,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但也是比較容易沖動,缺乏耐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激勵性的話語鼓勵他們,讓他們通過各自和團體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務。本節課的意義在于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小組實驗,研究分析生活實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內容,共1課時。本節內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了力、重力的又一個重要的力,并為以后學習有關力的知識打下基礎本節課通過情景體驗,來認識摩檫力,探究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本節課重視科學探究中的猜想和數據分析,有利于養成規范的探究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1、通過手沿桌面滑動等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
2、根據二力平衡,會使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物體運動時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能運用轉換法、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總結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過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車剎車等實例,會說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評價任務:
1、通過“拔河比賽”、“手沿桌面滑動”、“推動牙刷”等方式,評價學生理解摩擦力的定義,檢測目標一的達成度。
2、根據二力平衡測量摩擦力,運用物理實驗方法進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并得出結論,評價學生設計實驗、操作、語言表達能力,檢測目標二的達成度。
3、通過舉例,閱讀課本,會說出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方法,評價學生自學、歸納總結的能力,檢測目標三的達成度。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
環節一
明確目標
情境導入
(3分鐘)
活動一:
1、出示教學目標,明確要求。
2、穿釘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輪鞋的強壯男生進行拔河比賽。
(完成目標一)
1、明確目標。
2、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評價目標一)
環節二
生活體驗
感受摩擦力
(8分鐘)
活動二:
1、學生通過手沿桌面滑動感受摩擦力。
2、教師演示在桌面上推動牙刷,引導學生發現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完成目標一)
1、學生親身感受,認識摩擦力。
2、學生根據教師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義。
(評價目標一)
環節三
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
(25分鐘)
活動三:
1、學生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組選取研究課題。
2、實驗前,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量摩擦力?小組根據課題研究設計實驗方案并分享。
3、各小組進行實驗,分享自己的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對各小組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
5、引導學生思考傳統的實驗裝置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完成目標二)
1、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大膽猜想。
2、引導學生如何測量摩擦力。
3、學生根據研究課題設計實驗。
4、分組實驗,得出結論。
5、引導學生改進實驗裝置。
(評價目標二)
環節四
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鐘)
活動四:
1、引導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現象。
2、學生閱讀課本P25—P26頁,分組討論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標三)
1、通過舉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過閱讀課本和討論,得出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評價目標三)
附:板書設計
第3節摩擦力
1、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
3、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壓力(2)使接觸面更粗糙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3)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4)使接觸面分離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產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直觀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運動,感覺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準備 木板、投影儀、毛巾、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摩擦力演示儀等;
課時安排
1 課時
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視頻:NBA 籃球場上兩名球員相撞后在地板上長距離滑行的視頻
2.觀看圖片:老師在學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蓋受傷的照片
3.提出問題:老師腿受傷是什么惹的禍?——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一、摩擦力
1.學生活動:手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談談感受。
2.對照上面的活動讓學生試探性歸納摩擦力的定義,教師可提示性提問:
(1)談某個力至少需要涉及幾個物理?
(2)是否需要接觸?
(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實質:
活動:通過展示用顯微鏡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說明摩擦力的實質是由于接觸面間的凹凸不平產生的
備注:觀看視頻,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
設計小實驗,讓學生體驗摩擦力,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猜想:
通過前面展示的老師在籃球場上膝蓋受傷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動體驗,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與接觸面所受壓力
(2)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與接觸面的面積
(4)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5)………
2.設計實驗
(1)怎樣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活動:根據手中的器材(木塊、砝碼、棉布、長木板、彈簧秤),由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測量摩擦力的方法。
實驗方案:用彈簧秤勻速拉動木塊,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由彈簧秤的示數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設計實驗:
思考:怎樣驗證接觸面所受壓力大小與摩擦力的關系?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摩擦力的關系?
怎樣驗證接觸面的面積與摩擦力的關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學方法?
備注: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猜想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3、動手完成實驗
主要設計表格參考:
表一: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備注: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學生完成實驗數據記錄
4、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備注: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摩擦與我們
問:你認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嗎?
答:有利有弊
問:怎樣減少有害摩擦;怎樣增大有益摩擦?
說一說:汽車在冰面上打滑,我們可以怎么辦?
考一考:以下是駕照交通規則考試的一道試題:
動腦筋:同一水平面上有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想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只利用一個量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試給出實驗的設計方案。
備注:提出與生活有關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四、收獲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五、練習。
書本動手動腦學物理
備注:教師進行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內容。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過程和方法:
⑴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象
⑵能夠做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⑶能夠設計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實驗
⑷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力的研究結果
2、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摩擦現象發生的條件
⑵了解什么是摩擦現象
⑶知道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探究精神
⑵對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現象感興趣
⑶認識到摩擦力會給人們帶來好處,也存在著負面影響,形成利用摩擦力為人們服務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一張、多媒體電腦一套、液晶投影設備一套、PVC管材13套、銼刀13把、砂紙13張
三、教學過程:
1、錄像引入,激趣導思
⑴觀看兩遍錄像。
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⑶發現摩擦現象。
⑷引導學生發現摩擦現象廣泛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經過這一部分的引導,學生聯系上了一些自己曾經切身體驗的生活細節,雖然還不是所要探究的內容,但是經過這個步驟學生已經漸漸進入探究情景,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明確意識今天所要探究的問題。學生的第一次觀察通常是不夠充分的,因此繼續引入第二次觀察,并且提示他們所要注意的內容,讓他們更加明確地帶著問題去觀察。)
(從這一段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小學生的觀察過程中,形象思維成分較多,從觀察到聯系實際,處處體現形象思維,尤其是對摩擦所產生聲音的描述更是維妙維俏,學生能說出這些聲音,其一是因為有平時生活的切身感受,其二說明他們對將要探究的問題充滿興趣的,這正是我們繼續進行教學的著力點。第二次觀察完成后,我們已經可以對學生明確我們今天所要探究的問題了。)
2、引導學生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摩擦力”
[板書:“摩擦力”]
3、引導學生了解產生摩擦力的條件
⑴師:我們剛才討論了很多摩擦力的現象,我們能不能從中總結出,摩擦力的產生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⑵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⑶引導學生討論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①需要兩個物體。
②兩個物體要緊密接觸。
③兩個物體要有相對運動趨勢。
(這一段教學說明對于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是困難的,他們在這一個階段必須克服兩個困難:一是思維跨越的困難,二是語言表達的困難。所以,這個階段的.教學急不得,一定要把握好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慢慢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克服思維的困惑,手把手地教會他們將一個自然現象或是科學過程表述出來。而表述這一過程的載體就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這個需要他們進行探究的環節。我們可以發現,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基本達到了要求,這是當前科學教學的一個難點。難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得真正把握好知識和技能與過程和方法之間的聯系,二是得真正把握好教學規律,不能急功近利。)
4、實踐探究,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條件有關系
⑴將pvc管比作“成龍”。
(滲透模擬實驗的探究方法,從錄像向實驗材料遷移。)
⑵想辦法讓管子從滑道上滑下來是不會滑得太快。
⑶引導學生討論。
⑷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實踐。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條件有關系。
⑸滲透對比實驗的科學探究方法:
①對比實驗所采用的材料是不是相同的?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材料?
②兩個滑道的坡度是不是相同的?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坡度?
③為什么管子要同時放下來。怎么放才可以做到“同時放”?
④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⑤什么條件是不相同的(只有管子的粗糙程度不相同,其他條件都一樣),這種實驗我們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是我們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⑥一次改變多個條件行不行?
⑦引導學生反思,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才可以——加深對比實驗的認識。
(以上為教學的主要部分:一是借研究摩擦現象滲透對比實驗的實驗方法。以前我們教實驗方法多是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的名稱,在學生實踐的過程總是手把手地教,生怕學生遺漏了什么“重要環節”,學生實踐的過程還要反復“告訴”學生這是“對比實驗”。
我想,認識“對比實驗”不是一、兩節課可以完成的,應該把這個認識過程當成一個“系列的教學”,然后在每一節實踐課的每一個實踐過程加以認真引導,科學的教學過程不能“心求通而未知其意”,應是“心求通而欲達其意”。從以上教學過程可以發現,通過對教學環節的“細節量化”,學生能深刻了解“對比試驗”的實踐意義、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教比直接“告訴”學生效果好多了。對于我們的教學對象而言,他們只不過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在他們的學習階段至少還得接觸十年,那么我們更該給他們設計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讓他們充分地理解這種實驗方法。
有的教師說,學生已經懂得將pvc管磨粗可以增大摩擦力,那教師還有什么可以教的?我認為其實不然,一是我們本來就不可能“教”會學生科學;二是學生懂得把管材磨粗不一定代表理解了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三是對于這個教學環節,其重點在于如何運用教材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不在于知識本身。小學科學教育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我們正是要通過一些通俗淺顯、方便易得的東西,促使孩子去探究、去鉆研。從中滲透現代的、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寓有深意,這樣才能對未來的科學人才的成長施加良好的深遠影響。)
5、聯系生活事例,運用所學改進生活用品。
⑴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類似的現象呢?
⑵展示生活中的圖片。
⑶找一找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征。
⑷為什么這些物體的表面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狀?
⑸引導學生多尋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⑹玩陀螺。
⑺講一講玩陀螺的體會:陀螺的哪個部分要增大摩擦,哪個部分要減少摩擦?
⑻利用所學聯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改造。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摩擦力》教學設計 摩擦力 教學設計11-20
人教版初中物理 《摩擦力》教學設計08-22
摩擦力教學設計01-26
摩擦力教學設計02-08
《摩擦力》教學設計范文05-19
摩擦力教學設計15篇02-08
摩擦力教學設計19篇05-12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20篇)08-29
《滑動摩擦力》教學設計06-08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通用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