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理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2、能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正確書寫電離方程式;
3、能理解一定條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移動;
4、了解酸堿電離理論。
學習重點:
電離平衡的建立以及電離平衡的移動
學習難點:
外界條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電解質有強弱之分
教材,判斷下列問題的正誤。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弱電解質不能。
2、強電解質溶解度大,弱電解質的溶解度小。
3、強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不可逆過程,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以水合離子形式存在。
4、強電解質中的化學鍵是離子鍵或極性鍵,如NaCl中含離子鍵,HCl中含極性鍵,強電解質中無非極性鍵。
5、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強電解質寫成離子符號。弱電解質寫成化學式。
6、NH3溶于水能導電,并不能說明NH3是電解質,更不能說明NH3是強電解質。
思考:1、怎樣證明一份溶液是電解質溶液還是非電解質溶液?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思考:2、通過實驗3—1知道,相同濃度的鹽酸與醋酸溶液其PH不同。PH不同說明什么?你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是以對弱電解質的電離知識點的初步認識后,學生來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后的講解課。
學情分析:高二班的同學,自學能力較差,需要多次反復練習知識點,學生才能反應過來。學生沒有養成一個預習的習慣,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時間學生好好地閱讀教材。教師不能一味嚼,我們作為一個教師,應該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學會書寫電離方程式,學會判斷強弱電解質;
2、正確理解導電能力與電離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覺地修改答案,并且學會與同學進行交流得出正確的解題思路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審題與思考題目的題意,達到駕馭題目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題目的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培養學生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2、通過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的課堂回饋,達到最佳的教學相長的狀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強弱電解質
難點:利用化學平衡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并書寫電離方程式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黑板
教學方法:
問思式、講練結合。
教學進程(不夠可附頁):設計意圖、偶發事件及處理、思考等
1.小測5in
書寫《學評》p78,學生活動2的4個表達式。
2.進入例題分析p79(由淺及深)
師:你們先前后討論一下昨天晚上安排的練習題哪里不會的,不懂再舉手問我。最后我再總結一下。
生:積極參與討論,并且發現很多的問題。
8in后
師:好,回過頭來。我們這一章這一節的內容中,提出了電解質的分類——強弱電解質。什么是強/弱電解質?書上是怎么定義的?
生:(翻書)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下能夠完全電離的是強電解質;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完全電離的就是弱電解質。
師:那好,給你一個物質,你怎么判斷什么是強/弱電解質?
生:強酸強堿鹽都是強電解質;弱酸弱堿水就是弱電解質。
師:非常好,利用化學平衡的知識,我們就能把這兩種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寫出來了。值得注意的是,弱電解質的電離是怎么啊?
生:可逆的
師:對。既然這是一個化學平衡,那么就肯定會有一個化學平衡常數,我們在這里稱為“電離平衡常數”,其實其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用來判斷電離的限度的。而且也遵循上一章學習的書寫平衡常數的一些規則。
師:大家回憶一下上一章的內容,什么會影響化學平衡的移動?
生:溫度、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
師:非常好,這里的電離平衡也會受以上條件的影響而平衡移動嗎?
師:壓強會對它有影響嗎?
生:(遲疑)
師:大家想一想,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多數存在于溶液中,因此壓強的變化對溶液的體積和濃度的影響大嗎?很顯然是不夠大的,同學們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再根據勒夏特列原理來分析平衡移動。
生:學生們恍然大悟
師:好了,我們來講題目吧,有什么問題的?
生:(……)
著重幫助她們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應用和知道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
板書設計:
物質的導電性只與其自由移動的離子有關,即在溶液中與濃度有關。
教學反思:
學習不能夠僅僅地只靠教師的教,學生也需要理解課本的設計意圖來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只會教師不可能教好一名學生的,只有教會他們怎么學,思路怎么開拓才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于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電解質有強弱之分”、二是“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并存在著電離平衡。要求學生在已經學過化學平衡理論并了解電解質發生電離和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電離常數的知識,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學習這部分內容也為后續學習水的電離、溶液酸堿性、鹽類的水解奠定了知識基礎。
(過渡: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一談我所教授的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有關電解質、化學平衡的知識,為本節課認識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一個可逆過程奠定了基礎。同時,弱電解質的電離的知識屬于化學原理性知識,理論分析是研究、闡述理論問題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對于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也很有幫助。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電解質有強弱之分,能應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以及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了解電離平衡常數,能用電離平衡常數解釋有關離子濃度的問題。
2.通過對電解質概念的學習,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學平衡原理對電離平衡的指導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與方法。
3.通過本節的學習,了解物質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辯證關系。
(過渡: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難點】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過渡: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培訓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同時考慮到化學原理性的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在我的課堂中,我還應用了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
(過渡: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的三個環節來展開:分別是導入部分、新課講授、小結作業部分。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里我會結合學生必修中所學知識提問:什么是電解質,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是什么,不同電解質的電離程度是否有區別?從而引入本節課。
這一導入方式是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既能做到讓學生回憶原來所學知識,又能讓學生對于新知識并不感到陌生,符合教學中“螺旋式上升”的教學原則。
環節二:新課展開
這一環節中包含有以下的幾個知識點:強弱電解質、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電離平衡常數。我會依次展開這幾部分的教學。
強弱電解質
我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鹽酸強,除了濃度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在此基礎上,設置了以下實驗:測定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和醋酸的pH值,對比與鎂條反應的現象有何不同。在學生進行了測定、觀察了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我會提問溶液的pH值的大小與溶液中的哪種離子濃度有關,鎂條與酸反應實質是在與其中哪種離子發生反應。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即可發現,濃度相等的醋酸、鹽酸中,H+濃度并不相同。在這里我會提出這是因為HCl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醋酸不完全電離,溶液中是分子、離子共存的,引出強弱電解質的的概念,并介紹一些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4
第一單元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建立和電離平衡的特征;
2、掌握影響電離平衡移動的因素;
3、掌握電離平衡常數和電離度的概念,并能用平衡常數討論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課前預習】
對于醋酸的電離:CH3COOH CH3COO-+ H+
1)開始時,V電離 和 V結合怎樣變化?
2)當V電離 = V結合時,可逆過程達到一種什么樣的狀態?畫出V~t圖。
【課堂教學】
【交流與討論】根據預習的V~t圖像及已有的化學平衡的知識,請歸納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定義和特點。
【交流與討論】觀察課本P61的表格,根據已有的化學平衡常數及轉化率的知識,歸納和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1)電離平衡常數表達式(K)及意義。
(2)影響電離平衡常數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電離平衡常數與稀溶液的濃度_________,與溫度________,一般來說隨溫度升高,電離平衡常數__________。
(3)電離度α的表達式及意義。
(4)電離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學以致用】
以0.1 mol/L的醋酸溶液為例,當改變下列條件時,下列各項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平衡移動方向 Ka n(H+) c(H+) α
通入少量氯化氫
加入少量氫氧化鈉
升溫
加少量醋酸鈉固體
加入少量冰醋酸
加水
【總結歸納】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課堂鞏固】已知NH3 + H2O NH3 H2O NH4+ +OH-
加入物質 鹽 酸 NaOH溶 液 NH4Cl溶 液 加水 通入氨氣
平衡移動方向
【問題解決】
現有兩瓶醋酸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1 mol/L和0.1 mol/L,那么這兩瓶溶液的氫離子濃度的比值是大于10、小于10、還是等于10 ?
【課后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獲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5
【課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化學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經過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法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精神。教學的核心目標除了使學生真正建構起化學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能力,如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物質在水溶液中的狀態和行為是一個重要的認識領域,很多化學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讓學生進入這個認識領域。電解質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們與人類的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因此認識電解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生分析】
物質在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酸、堿、鹽的水溶液為什么能夠導電?酸、堿、鹽有陰陽離子就一定能導電嗎?這些對學過初中化學的學生來說,都是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同時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化合物進行分類,從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認識化合物。在建立電離的概念時,利用學生已經知道的酸堿鹽溶液具有導電性和陰陽離子的知識。這一節中的概念比較抽象,我們的學生基礎不是很好,這就要求教師盡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實驗、視頻、圖片等直觀教具以及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概念。要注重學生的日常概念對化學概念的影響,教師要運用各種策略引發學生的已有認識,讓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大膽的質疑和假設,在探究體驗中構建概念。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電離、電解質的含義;
2、能準確書寫常見的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電解質知識學習中,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2、通過“質疑”、“歸納”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電解質知識框架中各知識點有序的衍變分析、推導,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中的邏輯美。
2、通過“身邊的化學——電解質與細胞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其實離我們不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命活動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電離及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身體有汗的人為何接觸使用著的電器更容易發生觸電事故?人體在劇烈運動后為何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出汗后體表有更多的鹽分,這些鹽分在汗中起到了導電的作用;人體劇烈運動流汗后,體內的Na+和K+、Cl-伴隨水分一起流失很多,出現電解質濃度失衡、紊亂,產生惡心、肌肉痙攣等癥狀,故需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
【板書】第二節 電解質
一、電解質及其電離
【學生探究實驗】NaOH 溶液 、HCl 溶液 、NaCl 溶液、KNO3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學生匯報】
導電: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KNO3溶液(酸、堿、鹽的溶液) 不導電: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過渡】物理學上根據導電性實驗,將物體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化學上根據一定條件下的導電性實驗,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板書】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里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NaCl、HNO3、NaOH等酸、堿、鹽)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學生思考】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夠導電,在受熱熔化時能否導電呢?
【演示實驗】KNO3晶體以及其熔融狀態的導電性實驗
【實驗結論】KNO3在水溶液中可以導電,在受熱熔化時也能導電
【概念拓展
【問題探究1】為什么電解質的溶液能夠導電?與金屬的導電原理相同嗎?
(教師首先提供問題探究所必需的金屬導電的知識背景,而后進行問題的情景遷移:根據金屬的導電原理,請分析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導電時除了外加電場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內部還有哪些因素?)
【學生討論后歸納】金屬能導電→金屬內部有自由移動的帶負電的電子→鹽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導電→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推論: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分別帶負電和正電的陰、陽離子。
【問題探究2】電解質中有陰、陽離子一定就能導電嗎?
【大屏幕展示NaCl溶于水后的微觀視頻,學生閱讀課本41頁】
【學生討論后歸納】
NaCl晶體:含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動,故不能導電。
熔融狀態的NaCl:受熱熔化后, NaCl晶體中的Na+和Cl--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可以導電。
NaCl溶液:原來在晶體中被束縛的Na+和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離解為可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能夠導電。
【過渡】熔融狀態的NaCl和NaCl溶液都能離解為可自由移動的離子,我們把這樣的離解過程叫做電離。
【板書】2.電解質的電離
(1) 電離定義:電解質在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時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
【過渡】酸、堿、鹽是電解質,自然能夠電離。
(2) 酸、堿、鹽的電離:HCl=H++Cl- NaOH=Na++OH- NaCl=Na++Cl-
(3) 電離方程式:用化學式和離子符號來表示物質電離的式子。
【學生練習】
書寫電離方程式:HNO3、H2SO4、 KOH、Ba(OH)2、Na2CO3、Al2(SO4)3 (三學生板演)
【問題探究3】大家能否從以上三組物質電離后的陰陽離子類型及共同特點入手,給酸、堿、鹽下定義呢?
【學生討論并歸納】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教師講解】
1.強調酸、堿定義中“全部”二字的含義;
2..酸堿鹽的電離特點:酸在水溶液中電離,液態(熔融態)不電離;堿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都能電離;鹽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都能電離。
【課堂小結】
【反饋練習】
1、下列電離方程式中,錯誤的是( )
A.Al2(SO4)3 = 2Al+3 + 3SO4-2B.FeCl3 = Fe3+ + 3Cl-
C.HI = H+ + I- D.Na2CO3 = 2Na+ + CO32-
2.下列物質哪些是電解質?哪些是非電解質?哪些能導電?
①金屬銅 ②固態NaCl③O2④ H2SO4
⑤碳棒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狀態的KNO3⑨葡萄糖 ⑩SO2
3.下列物質能導電的是()
A.熔融的氯化鈉 B.硝酸鉀溶液C.硫酸銅晶體 D.無水乙醇
4.下列物質中,導電性能最差的是( )
A.熔融氫氧化鈉 B.石墨棒 C.鹽酸溶液D.固態氯化鉀
【課后作業】
1、上網查閱“電解質與生命”等資料,寫一篇小論文。
2、電解質的水溶液能夠導電,說明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夠發生電離。那么,電解質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電離?可以通過Internet網在“百度搜索”上輸入關鍵詞“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后記
通過對案例“電解質”教學設計的實施以及學生的反饋情況,教學目標基本實現,教學重難點能夠突破,教學環節流暢有序,教學效果良好。本節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以及多個問題探究讓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電解質、非電解質、電離和電離方程式的概念,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本節課循序漸進,銜接自然,環環相扣,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逐步加深,如在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折兩個概念講解時,先從水溶液中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然后通過加熱固體硝酸鉀的導電實驗,引出熔融狀態下也是電解質導電的條件之一。在探究溶液的導電性實驗時,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看到實驗現象,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這比老師直接講授效果要好很多。當然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學語言不夠簡練,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啟發學生思維,學生評價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
【電解質的電離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離騷的精選教學設計12-19
電離水解大小比較法10-12
《月亮灣》的教學設計【精選】03-25
《蚯蚓的鄰居》教學設計【精選】03-25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精選】03-25
《我為你驕傲》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5
課文翠鳥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03-24
黃山奇石的教學設計【精選】03-24
《i u ü》 教學設計【精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