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善良》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善良》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15個生字,其中會寫“傳、掉、星、助、滅、趕、別、所”8個字。
能力目標: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目標:體會男孩的善良,懂得應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
二、教學重點
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男孩的善良。
四、教具準備
錄音、生字卡片、幻燈
五、教學時數
兩課時
一、質疑激趣,導入全文。
1、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思考: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如:“善良”是什么意思?這個“善良的孩子”是誰?為什么說他是“善良的孩子”)
3、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輕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匯報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1、出示課文第1自然段句子:“有個男孩,他有許多愿望。”
引導學生思考:“愿望”是什么?想想:小男孩會有什么愿望?(小男孩會有什么愿望,學生可以隨意想像,只要合理就行)
2、再讀課文第2————5自然段,找出小男孩與媽媽的對話,練習朗讀,加以理解體會。
1)思考:從他們的對話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嗎?小組討論交流。
2)指導朗讀,著重指導讀問句,注意讀出疑問的語氣,師生分角色讀,激發學生興趣。
3、自讀課文第6—————10自然段,以小組的形式找出小男孩與星星的對話。學生相互交流:從它們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
1)練習朗讀小男孩與星星的對話,在此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對詞句的體會。
思考:句子中“趕緊”去掉后,意思會有什么不同?你可以換一個詞嗎?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趕緊”是馬上的意思,表現了男孩的毫不猶豫,“快”表現了男孩害怕星星熄滅的急切心理,這兩個詞用在這里充分表現了男孩的善良)
練習用“趕緊”說話。指導朗讀。
2)拓展想象:星星知道自己可以回到天空,它會有什么表現?(加上表情或動作加以理解)飛回到天空后,它會對伙伴們說些什么?
3)引導學生扣住課題,體會關鍵詞“善良”(心腸好,關心別人)。
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善良”的理解,可以舉事例來說一說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或在電影、電視、課外書上見過的善良的人。
三、拓展延伸,練習鞏固。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排練課本劇。
3、課外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選一項完成)
星星飛回天空以后,會對伙伴們說些什么?想一想,寫下來。
《善良》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作者對善良的看法。
(2)樹立正確的善良觀念、端正學生的善良態度、學會用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世界和人。
二、教學難點:
樹立正確的善良觀念
三、學習過程:
(一)讀一讀:
首先,學生要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感知,這既符合閱讀的基本規律,同時也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做好這一點,分兩步走:一是上課前讓學生各自至少自讀文章一兩遍,二是講課前學生再閱讀一遍。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1)文章的結構如何?爭取能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2)在文中劃出作者對善良的一些觀點。
(3)你是如何看待善良的?爭取能用生活實例加以解說。
第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把握文章結構,這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一環,是從感知整體到感知局部內在聯系的學習轉移,這個在課堂上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予以點評,同時我也把自己的看法拿出來跟學生交流。我的看法是:全文可從“然而人們還是喜歡善良……”這一段劃開,分成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作者談善良的現象(現狀)和自己對善良的叩問(思考),后一部分作者對善良進行闡釋和表明自己的態度。從“現象”到“闡釋”,從“叩問”到“態度”,可以比較明確地看到作者的寫作思路,也比較有利于我們對文章的理解。當然這樣的劃分并不太符合議論文的一般結構(其實本文也大體上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這一邏輯思維),我所考慮的是是否能給學生一個更好的認識過程,是否能有一種更符合文本的解說方式。
第三,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作者對善良的看法。這個內容,也擬讓學生展示一下自己的閱讀結果,要注意的是作者所批判的觀點和作者所表明的觀點。
第四,欣賞文中的精彩語句。本文語言運用的兩大技巧是排比和對比(我更愿意將其說成是修辭手法的運用,而不是對比論證的使用,在于從修辭的角度講解和學習,學生會有更好的體會,而用“對比論證”來分析,雖然扣緊了議論文的文體特點,但削弱了語言欣賞的效果)。當然還有疑問、設問、語言的準確性等欣賞點。
第五、跳出文本看文本,引發學生對善良進行思考,重在激活學生思維,答案不必求同,
(二)說一說:
觀看喚醒善良:讓人震撼的網絡照片
(1)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頭的老人
我們多少人曾經假裝生活在別處,我們閉上眼睛,以為不會看見。但在這些圖片面前,我們能清楚地聽見自己撕裂的心靈與靈魂的對話。曾經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復蘇。每一張都能給人深深的震撼。
我們只有加快改革和建設的步伐,讓這些成為過去,迎接新的時代。
(2)乞兒!這也是騙子嗎?
這是一張讓我滿懷酸楚、淚流滿面的照片。請您也仔細看!所有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全家都歡天喜地,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他們沒有生存能力,淪為乞兒不是他們的錯,是世態炎涼的錯,是我們的錯。天下的父母啊,可否把對自己孩子過剩的.愛,分一些給這些需要母愛的幼小的心(3)你聽到嗎?--那是最震撼的吶喊!
(4)安徽省臨泉縣城關鎮劉老家村11歲的劉小環為了能上學,每天去給一家窯廠背磚坯,她每次背16塊,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錢。我們的孩子吃一次麥當勞花如果33元,劉小環要賺這些錢,就要背著80斤重的磚坯走1000趟,負重走140公里。這是個只有11歲的孩子啊......
(5)冷漠
經濟的發展,不代表社會的進步。富足而沒有愛心的世界,是絢麗的地獄。
(三)議一議:善良是什么?
故事一:一個瞎眼的乞丐向詩人雨果乞討,雨果說:“我也很窮,沒有錢給你。”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紙牌上寫了一句話:“春天就要來了,可我看不見她!”于是,被感動的路人紛紛把錢放入乞丐的鐵罐......故事二:俄羅斯偉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詩,叫做乞丐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么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么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舍。
提示:
愛是善良的、溫柔的,同時也是美好的。這里的美好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具有愛心的人本身就是美好的,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是莫大的幸福;另一層是說有愛心的人必然對美好的生活有執著追求。在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自私、冷漠、殘酷,在對于美好的人類生活的追求過程中,愛是克服自私、冷漠、殘酷的有力的內在力量,只有通過它才能真正地走向美。具有愛心的人,雖然渴望美好,渴望與自然、人和所有生命處于和諧的狀態,但絕不意味著他就容忍欺壓、不平和邪惡。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撻丑惡的東西,是具有真正愛心的人所應有的人生態度。沒有對美的深切的愛,就沒有對丑的深切的恨,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
善良是一種健康,善良是一種美麗,善良是我們行走于世間的完美人格。如果你內心的善良曾經沉睡,但愿在今天的震撼后蘇醒。
同是父母所生,同在這天地之間,我們這一生的價值,不該只為追求自己欲望的無止盡滿足。我們的價值,該是有人在無助的時候可以抓住我們有力的手。
有愛心才真美麗,懂善良堪稱真漢子。
未來的社會要變得好,首先要告訴我們的孩子,不要變的冷漠,讓愛永駐心中。特蕾莎修女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如果你被這些圖片震撼,那么讓我們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用我們的眼多關注他們,用我們的心常惦念他們,用我們的手多幫扶他們,用我們的錢多救濟他們,用我們柔軟溫潤的手也去撫摸孤兒的頭,把給自己孩子過于奢侈的消費分一點給那個背磚坯的11歲的劉小環......。
(四)寫一寫
仿照下面的語段,以“善良”開頭另寫一個語段。
風度是大雨中為人撐開的小傘,風度是焦陽下替人遮陰的大樹;風度是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聲,風度是周總理外交中從容的回復;風度是指揮家飄逸的手勢,風度是思想者睿智的頭顱;風度是司儀得體的舉止,是模特優美的款步;風度是卓別林的帽子,風度是王羲之的行書……善良是……
四、課外
向學生推薦閱讀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善良》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善良的作用與內涵,做一個善良的人。
3.理解對比論證的作用。
教學過程
【預習】
1.閱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閱讀時,要想一想作者的話對不對,有沒有道理。
做批注
2.朗讀課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一)方法: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的內容),然后劃分段落,寫大意。
第1段:第一句。
第2段:“善良即愚蠢”
第3段:“以對付毒蛇和惡狼的法則為自己的圭臬”是錯誤的。
第4段:“面對并非毒蛇或惡狼的人卻堅決以對待毒蛇或惡狼的態度對待之”也是錯誤的。
第5段:第一句。
第6段:第一句。
第7段:第一句。
第8段:兇惡與善良的對比。
第9段:善良的內涵。
第10段:第一句。
第11段:兇惡與善良的對比。
第12段:第一句。
第一部分(1-4):駁斥人們對有關善良的錯誤看法:“善良早就過時了”;“善良即愚蠢”。(針對社會生活中善良似乎過時、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闡述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強調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歡善良,相信國人會變得越來越善良。
(二)本文論證的特色:有破有立,破立結合
二、理解善良的內涵
1.作者在文章第二部分闡述了自己對善良的理解與認識,你最認同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說說你的理解和體會。
2.作者認為善良有哪些作用?你認為善良還有哪些作用?
“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處,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設性的有意義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擺脫沒玩沒了的惡斗與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實現健康的起碼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第6段:善良對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她是人的。她屬于人,她屬于歷史屬于文明屬于理性屬于科學。她屬于更文明更高尚更發展得良好的人。她屬于更文明更民主更發展更富強的社會。”(第7段:善良對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
3.第6、7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議論文中運用排比來說理,列舉事例,能夠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
4.作者認為善良有哪些內涵?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善良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遠見,是一種自信,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沉穩,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快樂,是一種樂觀。”(第9段)
三、理解對比論證的寫法
文章將“善良”與“兇惡”進行了對比。找出文中運用對比論證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的,有什么表達效果。
第5段,從力量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第8段,從結果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第11段,從心態的角度對善良和兇惡進行了對比。
對比論證的方法:使“善良”與“兇惡”的對立統一關系更集中、更鮮明,論證更深刻、更有說服力。
《善良》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
2.拼音、識字、寫字,朗讀、領會。
3.懂得做一個善良的人。
教學重點:掌握7個生字的音、形、義,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如何做個善良的人。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啟發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插圖,指導觀察,看圖說話。
2.交待任務,板書課題:22善良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標明自然段。
3.點名學生說一說課文的大概內容。
三、細讀課文,朗讀語感。
1.從課題入手提問: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帶著上面的問題讀課文,然后全班討論交流。
3.理解句子中的詞句:
有個男孩,他有許多愿望。
男孩趕緊對他說……
星星飛回了天空。
4.說一說,講一講。
在你生活中有像小男孩這樣善良的人嗎?
你在電影、電視及課外書中見到過這樣善良的人嗎?
5.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著重對話和問句的朗讀。
6.自由組合,排練情景劇。先出上、中、下三組在全班表演。然后師生共同評議。
四、作業。
1.自學生字新詞。
2.思考課后的作業題。
第二課時
一、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習情況。
1.“使、助、善、神”都是翹舌音。
2.“良”為后鼻音;
“趕、善、愿、緊”為前鼻音。
3.“愿、實”為整體認讀音節。
4.“良”的聲母為“l”,不為“n”。
二、用多種方法識字,然后交流。
1.熟字加偏旁:助別實
2.拆字法:善緊
3.借助形聲字:傳趕愿
神熄
4.借助會意字:滅
三、指導書寫。
傳:第五筆為豎折撇。
掉:右上部分不是十。
助:左邊最后一筆是提。
趕:半包圍結構,走字旁的捺要長平。
所:左右結構,左邊稍大,右邊稍小一些。
四、作業。
課后作業題。
【《善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善良》教學設計01-05
善良教學設計03-11
善良的經典教學設計08-09
善良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善良》教學設想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湘教版《善良的孩子》優秀教學設計01-28
善良(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善良教學課件03-31
善良精品教案設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