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師教學設計1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走進唐詩,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
用眼睛去讀,用心靈去讀,用人生去讀。永遠的唐詩,永遠也讀不盡……
他是誰?
他是唐代最偉大現實主義的詩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年代。
他的詩多沉郁頓挫。
后人尊稱他為“詩圣”。
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故被譽為“詩史”。
杜甫
世人對于杜甫還有其它哪幾種稱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為何稱之為杜少陵?
因為杜甫曾經居于長安城南少陵這個地方。
為何稱之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工部。
二、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稱“詩圣”,其詩是“詩史”。因曾居長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官致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在文學史上,他把現實主義傳統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階段,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歌分類:
青年時期《望岳》(25歲,現存最早的杜詩)
《春望》(被安史之亂叛軍所俘,帶回長安)
安亂時期《石壕吏》“三吏”“三別”(《新安吏》、
《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
《垂老別》)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息)
《蜀相》《春夜喜雨》《江畔獨步尋花》
成都時期《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老年時期《登高》《登岳陽樓》《江南逢李龜年》
三、初讀課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四、整體把握: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袞州(今屬山東省)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袞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蕩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1、《望岳》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做具體的解釋。
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
后兩聯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
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2、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
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品讀體會
首聯——遠望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挺拔雄偉橫跨齊魯
頷聯——近望神奇秀麗
巍峨高大
頸聯——細望云氣層出不窮
心胸為之蕩滌
尾聯—望中所感望岳而生登頂之意愿
五、主題分析
詩篇描繪泰山雄偉而磅礴的氣象,以及詩人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抒發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顯示出詩人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極富哲理性,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創作才華。
名師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了解圓明園毀滅的歷史,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體會。
2、過程與方法
(1)搜集相關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屈辱的過去與今天的強大。
(2)以讀激情,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品讀有關語句,領會句子含義;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了解它毀滅的過程,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培養學生愛國情操。
2、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著祖國的強盛與衰敗,進一步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課件出示插圖)誰能告訴大家這是什么地方?
是的,這就是曾被譽為萬圓之園的圓明園。
(板書:圓明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根據個人感受答:美麗、舉世聞名等)
可以說:(指名說,并出示: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既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聽到這么高的評價,作為中國人的我們是多么地自豪啊!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之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齊讀)
(二)朗讀感受,體味輝煌。
那么,圓明園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讓人們如此地贊美它呢?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感受那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吧!
1、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圓明園的'園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讀。)
(根據朗讀板書: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發出感慨漫步園內------
(齊讀)
多美呀!想看看嗎?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出示圖片)
看了這些,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2、除了這些精美而宏偉的建筑,圓明園里還有什么?
(指名讀第四段)
(1)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從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嗎?(2500)
(3)這2500多年中,這圓明園內所擁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測)
(出示資料:舍衛城,自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高達數十萬尊。)
而這只是圓明園中的一座小城,而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圓明園中那么多的珍寶啊,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4)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讓你們開開眼界吧!
(出示圖片,最后定格在銅首上)
這是圓明園那140多個景點內的一個小小的十二生肖噴水池上的3個銅首,2000年的國際市場拍賣價就高達9000多萬人民幣啊!而這只是圓明園眾多寶物中的一點點啊!你覺得這些寶物除了數量眾多,還可以怎樣形容?
(根據回答板書)
(5)誰能用關聯詞說一說?
(6)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當之無愧地說(齊讀)
(出示: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指導讀好這一段)
(三)研讀毀滅,激蕩情感。
可如今,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博物館、這藝術館、這瑰寶、這精華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
(出示圖片)
那是因為(齊讀最后一段)
圓明園被徹底地毀滅了。
(補充課題)
1、誰能告訴大家英法聯軍當年是怎樣毀滅圓明園的?
(指名讀,出示句子: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1)統統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舉個例子或打個比方嗎?
(2)任意破壞、毀掉是怎么破壞、毀掉?
僅僅是這些嗎?老師這里有兩段資料,是一位當年參加掠奪的士兵寫下的。
(出示資料:為了奪取財寶,英法聯軍從四面八方沖進圓明園,有的搬走景泰藍瓷瓶,有的搶走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寶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珠寶,有的在寬大的口袋里裝滿了金條和金葉,有的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鏈。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外,被他們糟蹋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房子里的綢緞、衣服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可超過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砸碎鏡子,另一些人兇狠的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的慘不忍睹。)
2、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段話吧!
(指導朗讀)
3、同學們,不僅如此,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還用火燒。大火(齊讀)
4、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英法聯軍的暴行吧!
(播放《火燒圓明園》片段)
此時此刻,我們還能稱他們為軍人嗎?他們簡直就是一群(強盜),一群無恥的(強盜)!面對著這群強盜,面對著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樣?那就讀出來吧!
(指導朗讀最后一段)
5、大火連燒了三天,整整4320分鐘啊!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只需幾分鐘。想想看,這4320分鐘會燒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齊讀),也沒有了----(齊讀);沒有了-----(齊讀),也沒有了-----(齊讀);不僅沒有了-----(齊讀),還沒有了------(齊讀);那些仿造各地名勝建造的(齊讀)沒有了,還有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都沒有了,那些上自(齊讀)沒有了,下至(齊讀)也沒有了。
(逐條擦掉剛才的板書并敘述)
圓明園什么都沒有了。(激動人心的)圓明園徹底地毀滅了。(指題目)
那么,作者為什么不按著題目直接寫毀滅,而要寫它曾經的輝煌呢?
(這樣的寫更讓讀者感到惋惜和憤怒,起到反襯的作用。)
總之一句話:只有曾經擁有過,才能體會失去的痛苦!也正因為它那么的美好,我們才說
(出示:圓明園的毀滅是----,齊讀)
這圓明園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聯軍就這么輕易地闖了進去,這座世界上最沒的園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燼。難道這樣的損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嗎?
(齊讀)
這把火,燒毀了園林藝術的瑰寶;這把火,燒毀了建筑藝術的精華:這把火,燒毀了耗資5億3千萬兩白銀、歷時151年才建成的萬園之園。這樣的損失是可以估量的嗎?
(生再次讀)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這斷壁殘垣,你又想說些什么呢?請你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圖片,并配樂《二泉映月》,學生寫話)
(交流)
(四)總結升華
在我們祖國逐漸強大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
讓我們永遠記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夢,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我們永遠記住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們要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齊讀)
名師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板書課題:
白楊
1、誰見過白楊?說說白楊是什么樣的?
2、微機出示“資料部分”,認識白楊。
二、檢查預習
1、微機出示“字詞學習”,學習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指導生字的讀音。
3、指導讀描寫“大戈壁”、“白楊”的話和爸爸談論白楊的話。
三、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⑴ 默讀課文想想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 討論解答弄懂環境和氣候的惡劣,點擊:
理解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
2、理解2~3自然段:
⑴ 指名朗讀2~3自然段。
⑵ 微機出示白楊樹的畫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 讀了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愛、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 討論:
白楊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⑶ “一位旅客”指誰?說說“爸爸的神態有什么變化?
(望著──出神──并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 來──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微笑消失色變得嚴肅起來。)
⑷ 理解爸爸說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① 默讀13~15自然段。
② 說說爸爸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建設邊疆。)
4、講讀第16自然段:
⑴ 齊讀課文。
⑵ 說說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課高大的白楊樹”和“一棵小樹”各比喻什么?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
四、作業
朗讀課文,嘗試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課文分段。
2、討論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車在大戈壁上運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們會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
3、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1、瀏覽課文,概括中心。
2、討論確定中心。
三、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1、同位討論。
2、集體討論訂正。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書寫生字。
2、學生練習寫生字和課后詞。
五、作業
默寫生字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13~16自然段
1、指導分段背誦。
2、借每段開頭一句話背誦。
3、同位互相檢查背誦。
二、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以下各題:
1、辮字組詞。
2、找反義詞。
3、判斷句意。
4、選詞填空。
三、總結學法,鞏固中心思想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3~16自然段。
2、朗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書設計】
高 直
白楊 高大挺秀 生長范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邊疆 |
建設邊疆 喻人
教育子女
名師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聆聽樂曲,學會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意境。
2、從樂曲聲中聽辨各種鳥鳴叫聲,以體驗這種描繪功能,從中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3、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記憶各段主題曲調的順序,提高音樂記憶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
2、能將樂曲進行分段,清楚分辨出樂曲中的各種演奏樂器。
3、能夠用自己的語言生動描繪歌曲的意境,感受歌曲的內涵。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
圖片,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并結識了許多的動物小朋友,同學們還記得嗎?請同學們說說,每一個動物都用西洋樂器不同的樂器音色來演繹,不僅形象還很生動,同學們還記得哪種樂器代表了哪只可愛的動物?聆聽一次。
二、欣賞《森林的歌聲》
導入:《彼得與狼》中的小動物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它們的聲音融合成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去聆聽一個特殊的音樂會,在同學們聽的過程中好好想想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
1、森林中的歌聲來自哪里?是孩子們的歌聲嗎?還是什么歌聲?
2、有多少動物在唱歌,你們見過嗎?
3、聽完樂曲給同學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聽完討論回答。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大家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樂曲在重復演奏每個主題時,有一些小的變化,大家想想是什么樣的變化?這三段主旋律分別用了哪幾樣樂器來演奏?同學們能分辨它們的音色特點來嗎?這三樣樂器的合理搭配給同學們一種怎么樣的感受呢?
生聽完討論回答。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們覺得樂曲的高潮部分在哪一段呢?
生討論回答。
4、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前面提出的問題最后在欣賞這首樂曲,并想想學習了《森林的歌聲》對大自然有一種怎么樣的想法或是情感?
小結:
今天,我們聆聽了來自森林的歌聲,一起演奏了奇妙的森林之歌。森林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妙的音樂,還帶給我們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在我們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不要忘了森林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最好禮物。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森林,那我們的生活環境會是個什么樣呢?我們現在要做的,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愛護樹木,保護森林資源”。
名師教學設計5
【課前透視】
識字3是以對對子的形式呈現,內容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對子情境優美,語言精煉,讀起來瑯瑯上口,利于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
對對子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在極富感染力的語境中教師應該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大自然的實際,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目標】
1、認識霧、霜等13個生字,會寫和、語6個字。
2、借助拼音和插圖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有搜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學會對對子。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關于大自然景物的圖片或課件。
【課時】
兩課時(1.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啟發談話:
同學們喜歡對對子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組對子歌。
2、展示圖片:
(出示大自然景物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說畫面的景色。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大自然。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學生借助拼音朗讀對子,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交流識字情況。
讀文正音,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二、識字
1、出示生字詞:
認識哪個讀哪個?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
2、游戲識字:
開展識字秘訣交流會,看誰的識字方法好。
3、檢查識字:
⑴開火車識字──
將13個生字打亂順序,以小組為單位按順序開火車讀生字。
⑵擺長龍識字──
學生按教師出示的拼音順序把字卡擺成長龍。
(也可擺成其他圖案,如問號、感嘆號、S形等)
⑶幫生字找家──
分別找出帶雨蟲木字旁的字。
⑷猜字謎──
多字少一半(夕)
十日十日(朝)
王二小,白又胖,一屁股坐在石頭上(碧)
利用學生已有識字經驗,在游戲和活動中識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的樂趣。競賽識字,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自主識字能力。
三、朗讀
1、讀文,引導發現課文的特殊呈現方式。
2、師生交叉讀文、拍手練讀、分組競賽讀文。
師生互動讀文,營造融洽的學習氣氛。
四、練習
請你學著文中的樣子,也出幾個對子讓小伙伴對一對,實在對不上你可以幫助他。
拓展延伸,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語言,積累語言。
五、寫字
重點指導和、語、千。
分散寫字任務,提高書寫質量。
第二課時
(或半課時)
〖對話平臺
一、導入
出示大自然的畫面:
你能用學過的詞語描繪一下嗎?說完后把詞語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繪畫:
1、在文中挑選一個或幾個喜歡的詞語,寫在紙上,自己配上畫面。
2、拿出自己的作品在組內交流,大家互相評議,猜猜他畫的是哪些詞語。
借助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挖掘學生個性潛能,增強理解語言能力。
二、練習
1、挑字卡找朋友:
翹舌音朋友──
我是翹舌音朝,我的朋友在哪里?
結構朋友──
我是秀,我有上下兩層樓,我的朋友在哪里?
偏旁部首朋友──
我是昆蟲小蜜蜂,我的朋友遍天下。
反義詞朋友──
我是朝,是一天的開始,我的朋友在哪里?
2、火眼金睛:
兒歌中哪些字是今天學的?看誰找得多?
紅臉兒朝陽出東方,專給小朋友灑霞光。
碧綠的田野禾苗壯,萬紫千紅花兒香。
蝴蝶姐姐花間舞,蜜蜂妹妹采蜜忙。
楊樹搖擺千條枝,桃李傍晚送夕陽。
3、金話筒:
任意選擇書中的詞語說幾句話,看誰用得多,句子說得美。
游戲識字進一步鞏固識字,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寫字
1、認讀李、秀、香,學生觀察描紅:
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發現問題相機引導,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
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體會漢字的結構之美。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盛開,顏色鮮艷。
和風細雨:原指溫和的風細小的雨。現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美。也說山明水秀。
名師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8個生字,認識“皎、凋”兩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和瀏覽課文。
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廣玉蘭幽香、純潔和旺盛的生命力,體會作者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無法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體會第三自然段的構段方式以及句子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從學語文的角度教語文
有學者專家對語文教學提出質疑:“為什么花了那么多時間,上了那么多語文課,學生還是不會閱讀,不會寫作?”我們自己也捫心自問:“我們每天勤勤懇懇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考起試來學生還是不會閱讀、不會寫作?”那是因為,我們備的課、上的課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脫節了。也就是說,我們上課教給學生的內容,并不一定是他們閱讀、寫作時用得上的知識與技能,而他們需要的,我們可能沒有教。
王榮生先生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對語文教學來說,我以為教學內容更為重要、更為關鍵。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那么教師的教學再精致、再精彩,課堂的氣氛再熱烈、再活躍,價值都極為有限。”因此,備一節課,確定教學內容應當是首位的,這也是由語文教學的特性決定的。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通常都是通過教材直接呈現給師生,而語文教材呈現的只是一篇篇課文,但課文并不是我們要教學的內容,它只是我們教學內容的一個載體,語文課的教學內容則隱藏在這一篇篇課文中,需要語文老師用一雙“語文”的眼睛去發現、去挖掘。基于此,本課教學力圖從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推進教學。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昨天我們進行了第四、五單元的測試,今天繼續接下來學習第六單元。還記得第六單元的單元主題是什么嗎?(詠物抒情)
迅速翻翻課本,看看這個單元里都詠了哪些物?(廣玉蘭、夾竹桃、石灰、墨梅)
[從編者的角度,從單元設計的視角切入新的教學,有利于師生共同把握單元教學重點和語言文字訓練點。有些老師反映蘇教版的教材缺乏系統的語文知識和語言文字訓練目標,我以為是老師在備課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致。如果能夠從整套教材、整冊書、整個單元來備課,就會發現編者煞費苦心留下的線索。]
這節課咱們先走進作家陳荒煤寫的這一篇(板書:18廣玉蘭),看到廣玉蘭,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們校園里的白玉蘭。看看(圖片介紹)它與我們校園里的白玉蘭有什么不同?(大致了解)
[我們這兒很少種植廣玉蘭,但是校園里教學樓前卻有五株白玉蘭一直伴隨著孩子們成長,是他們非常熟悉的事物。基于學情,將學生熟悉的事物與新事物建立勾連,既有利于激發閱讀期待,也有利于知識的構建。]
二、認識作者
先來認識一下作者:陳荒煤(出示圖文介紹),今天大家對他可能有些陌生,不過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他,因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前輩,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今天學習的課文只是其中之一。
學生讀后,簡單交流,了解學生閱讀情況:
讀完有什么想說的嗎?
能讀懂嗎?獲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陳荒煤簡介,讓學生以默讀的方式自主閱讀。這不僅僅是向今天的學生推介作家,豐富學生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訓練閱讀能力,能在短時間內讀懂約500字的陌生的閱讀材料,迅速提取相關信息。因為獲取信息也是閱讀的需要之一。]
三、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昨天已經布置大家預習,我相信大家都去做了。但是誰預習得更認真呢?我得檢查一下。
1.出示易錯的生字新詞:
花蕊圓莖柔嫩
襯托皎潔凋謝
綠油油 林陰道
提醒:凋謝的凋字文中還組了另外一個詞:凋落
林陰道的“陰”不加草頭
2.翻開書95頁,檢查一下生字都描紅了嗎?在描紅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提醒;“漾”字下面“永”字的點不要與上面部分的最后一橫粘連在一起,“涵”字右邊兩點應為“撇”“點”,不要寫成同一方向的兩點。小學生應寫規范漢字。如果有寫錯或被書上誤導的,改一改,再寫一個。(師范寫)
[識字寫字是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任務,雖然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逐漸增強,但是并不意味著老師可以放任不管,變“自主”為“自流”。以檢查方式了解學生預習(自主學習)情況,既可以展示學生預習成果,又可以相機指導易錯字音、字形,為下面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另外,本課課后描紅范字中出現的行楷“漾”“涵”,出現筆畫粘連和筆畫異體現象,容易誤導學生寫不規范漢字,這與國家目前提倡寫中小學生寫規范漢字的精神不相符,因此及時指出并糾正很有必要。]
四、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剛才我們談到這個單元都是詠物抒情,那么這篇文章的作者借詠什么物抒什么情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瀏覽課文,提取相關信息,準備交流。
指名交流:
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課件出示)
師:這句話太重要了。你們的慧眼發現了文章的文眼。文章的眼睛有時在題目中直接出現,有時也會藏在課文當中,尤其是開頭、結尾里常常有所提示,所以我們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眼善于發現它,并借助它來讀懂課文。
齊讀這個句子,看看你讀出了什么?
提示:讀出了作者喜愛廣玉蘭的原因。作者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你來猜猜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些什么?
[抓中心句,并借助中心句讀懂課文,這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我希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強化,直至學生習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結合學生交流,板書:
幽香
我愛廣玉蘭 純潔
旺盛的生命力
師:果真如此嗎?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寫的,是怎么寫的?哪里寫得詳,哪里寫得略?
指名交流,理清條理。
提示:詳寫“旺盛的生命力”,略寫“幽香與純潔”,正印證了中心句: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五、精讀感悟
師:放聲朗讀課文,在字里行間感受廣玉蘭的幽香、純潔和旺盛的生命力。
生讀完,師詢問:廣玉蘭哪個方面的特點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
預設一:學生對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感興趣,則先教學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下節課繼續學習后三個自然段。
預設二:學生對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印象較深,則先教學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下節課再學習前兩個自然段。
[設計方案靈活,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順學而導、以學定教的教學思路。]
生:我最喜歡的是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
[原以為作者詳寫了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學生會對這部分內容印象更深。沒想到學生選擇了前面的部分,幸虧做了兩種預設,于是教學就順著預設一的思路展開。]
師:課文什么地方寫到了它的幽香?
生:第一自然段: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氣中蕩漾。
師;根據這個句子能不能猜測一下,什么樣的香是幽香?
生:是一種淡淡的香味
師:你怎么猜到的?
生:因為文中說“一股淡淡的幽香”,可見幽香的香味很淡。(相機板書:淡淡)
師:對。有時候聯系上下文就可以了解詞語的意思,并不一定都要通過查字典才行。
[“有時候聯系上下文就可以大致了解詞語的意思,并不一定都要通過查字典才行。”這也是我要教給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之一,我認為這是比查字典更實用的解詞方法。]
師:作者喜歡這淡淡的幽香嗎?從哪里看出來?
生: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觀賞一下。
師:這里的觀賞什么意思?
生:就是去欣賞。
生:就是去看的意思。
師:把它改成“看”,好不好?
比較句子:
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觀賞一下。
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看一下。
生:“看”只是隨便地看一下,而“觀賞”是以欣賞的眼光細細地品味。所以用“觀賞”更能表現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師:可見作者用詞精當、準確,看似閑筆,實則用心,遣詞用句都為表現中心服務。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片斷,感受作者“因香識花”的美妙。
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通過換詞比較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落實了《課標》提出“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的要求。]
師:正因為作者每次散步都去觀賞廣玉蘭,所以對廣玉蘭就有了更深的了解。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寫廣玉蘭的純潔的?
生默讀,交流。
生:先寫“五、六月份是廣玉蘭花盛開的季節。在綠油油的葉絲中,花朵是那樣的潔凈、高雅。”再寫廣玉蘭的色彩和質感,最后寫“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
師:通過哪幾個方面來表現廣玉蘭的純潔?
生:色彩,質感。(相機板書:色彩質感)
師:那是怎樣的色彩?(出示廣玉蘭圖)
生:白中帶青
師:你比作家高明,簡簡單單四個字就把廣玉蘭的色彩說出來了,而作者卻不能。他說——
生: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
師:為什么我們班同學都可以用“白中帶青”四個字形容廣玉蘭的色彩,而作者卻不能呢?
生:他是故意這樣寫的。
生:這是一種側面襯托的手法,用作者語言的貧乏來襯托廣玉蘭色彩的美麗。
生:這樣寫,可以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廣玉蘭的色彩。
生:我覺得用“白中帶青”太生硬了,像作者這樣寫“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就讓人覺得花朵主要是潔白的,但又有一點點朦朦朧朧的青綠色若隱若現地滲透出來,給人的感覺更淡雅,也更美。
[這個環節比我預設的要精彩。原以為當問到“那是怎樣的色彩”時,學生會引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然后引出“所以作者說——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沒想到學生會結合自己的感受說出“白中帶青”這個詞,我臨時調整策略,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說法,他們居然會有這么多獨特的感受和見解,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啊。同樣的寫法,這一段里還有,找出來讀一讀,體會這種寫法。
生讀“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質感……”一句。
師:什么是質感?
大多數學生感到茫然,一生舉手說出“質感”一詞在《詞典》中的解釋:“物體特有性質的真實感。”
師:謝謝你非常認真地預習,通過查詞典弄清詞語的`意思,這點要表揚。不過同學們聽完解釋可能還不太明白,讓我們伸出手來感受一下。
師:摸摸身上衣服的料子,絨布的衣服柔柔的,棉布軟軟的,牛仔褲的面料硬硬的,再想一想:鉆石亮閃閃的,水晶亮晶晶的,珍珠圓潤,玻璃透明,這些都是物品的質地給人的感覺。那么,廣玉蘭的質地又給你怎樣的感覺呢?(出示廣玉蘭圖)
生:柔韌,有彈性。
[預設再一次遭遇生成。原本以為學生會按書上描寫的順序,先說“玉琢冰雕”,這樣我就先引導學生體會玉琢冰雕之美,再來感受“柔韌和有彈性”。沒想到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柔韌而有彈性”,我只好再次臨時調整教學思路。兩次預設的不足,緣于我忽略了廣玉蘭圖片給學生帶來的直接的視覺效果,強于書面文字給他們的印象。所以,無論說色彩還是說質感,他們總是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并不囿于課文的描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師:那么,為什么作者不直接寫廣玉蘭的質感是柔韌而有彈性的呢?
生沉默。也許茫然,也許在思考。
引導啟發:“如果我說:“柔韌而有彈性”準確地形容了花瓣的質感。你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為什么?
生:這樣寫廣玉蘭不夠美,而且也不能表現它的潔凈、高雅。
師:所以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它?
生:玉琢冰雕
師:玉琢冰雕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精致,高貴
生:潔白,純凈
生:純潔、美麗
師:那么,我說:玉琢冰雕這個詞準確地形容了花瓣的質感。你同意嗎?
生:也不同意。
師:為什么?
生:廣玉蘭有玉琢冰雕的純潔、精致、美麗,但又不像玉和冰那么冰冷堅硬。
師:用手摸一摸,能感覺到它——
生:柔韌而有彈性
師:所以作者說——
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師:總之——
生: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
師:連陳荒煤那樣的大作家也只能發出這樣的感慨,可見它的內涵是多么豐富啊!知道什么是內涵嗎?
生:內在品質。
生: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生:就是它的特點。
師:是呀,內涵對一個人來說,是他的素養,他的知識和能力等,對一個物來說,就包括它的品質和特性。課文學到這里,你能用幾個文中的詞語來概括廣玉蘭的內涵嗎?
生:幽香。
生:潔凈、高雅。
生:純白。
生:玉琢冰雕。
生:柔韌、有彈性
師:了不起,短短一節課,同學們對廣玉蘭的內涵已經有了如此豐富的認識。我相信通過下節課的學習,大家對廣玉蘭的內涵一定會有更多的了解。
[這個片斷成功之處在于對“質感”和“內涵”這兩個詞的教學,因為這是兩個十分抽象的詞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也就形成了閱讀過程中的障礙和盲點。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將“質感”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將“內涵”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就化抽象的詞語為具體可感的事物,加深了印象,促進了理解,閱讀質量得以提升。]
六、布置作業:
1.練寫習字冊。
2.背誦第2自然段。
3.朗讀課文2—3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第18課《廣玉蘭》,請用你積累到的文中的詞語說說廣玉蘭給你留下的印象。如:( )的廣玉蘭
生:生生不息的廣玉蘭
生:潔凈、高雅的廣玉蘭
生:散發幽香的廣玉蘭
生:柔韌而有彈性的廣玉蘭
生:玉琢冰雕的廣玉蘭
生:皎潔、清麗的廣玉蘭
生:生命力旺盛的廣玉蘭
生:含羞待發的廣玉蘭
生:剛剛綻放的廣玉蘭
師:老師把同學們剛才說的詞語都放在一首詩,一起來看。
2.出示詩歌,學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誦讀起來:
她幽香清麗、潔凈高雅
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
她的美 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
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
挺立枝頭是她的剛勁
終年不敗是她的豪放
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
向世人展示著
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這一復習鞏固環節,既檢查了學生前一天熟讀課文的情況,又鞏固了學生對本課詞語的積累和運用。而由本課詞語串連的詩句,則將停留在學生腦海中零散的廣玉蘭形象加以整合、提升,在不約而同的誦讀中,激發了學生對廣玉蘭花的喜愛之情。]
二、精讀感悟(3—5自然段)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幽香、純潔的廣玉蘭,但比起它的幽香與純潔,作者更愛它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廣玉蘭那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吧。
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表現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交流:花,葉(相機板書:花葉)
1.師:哪個部分最能表現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生:寫葉子的部分。
師:廣玉蘭的葉子有什么特點呢?默讀第4、5自然段。
師:哪些詞句最能表現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生:富有光澤,密集油亮,終年不敗,透著生氣,透著活潑(相機板書:富有光澤 終年不敗)
生:還有:秋冬時節,許多樹的葉子凋落了,廣玉蘭卻披著一身綠葉,與松柏為伍,裝點著自然。
師: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襯托。用許多樹的葉子凋落來襯托廣玉蘭和松柏一樣不畏嚴寒、四季常青。
2.師:老師這里就有一片廣玉蘭的葉子,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向大家介紹它?指名上臺演示葉子并介紹。
3.出示或遠或近的廣玉蘭樹圖片,展示廣玉蘭葉子的生命力。
4.齊讀第4、5自然段,在朗讀中感受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這部分內容語言淺顯,加之葉子實物的展示對照,學生能較為輕松地讀懂課文。因此,教者對這部分內容作了較為簡略的處理。教學中應抓住語言文字訓練點,突出教學重難點,不應該也沒必要平均使用力氣。]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廣玉蘭的花。默讀第3自然段,看看廣玉蘭的花有什么特點?
生: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
師:那是多么生動有趣的畫面啊,一起來欣賞——(依次出現各種形態的廣玉蘭,邊賞圖邊讀句)
師:有的——
生: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
師:這個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擬人。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
生:含羞
師:你想到了什么?
生:害羞的小姑娘。
師:這就寫出了廣玉蘭就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惹人憐愛。
師:有的——
生: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那里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
師:這個句子把小蜜蜂也當作人來寫了,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迫不及待
師:這個詞寫出了小蜜蜂——
生:想鉆進花苞里去的急切心情。
生;還有“鉆”字也寫出小蜜蜂急切的心情。
師:為什么小蜜蜂那樣迫不及待地鉆進花苞里去呢?猜猜看。
生:也許因為花太香了。
生:也許因為花太美了。
師:這也是一種什么寫法?
生:側面襯托。
師:再看,盛開著的廣玉蘭——
生: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師:這個句子把盛開著的廣玉蘭比作——
生:嬰兒的笑臉
師:因為他們都是那么——
生: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師:那么,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呢——
生: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已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師:從凋謝了的廣玉蘭中你能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嗎?
生:從“挺立枝頭”感受到廣玉蘭雖然凋謝了,但是它的花蕊依然挺立枝頭,很有生命力的樣子。
生:從“孕育著新生命”也可以感受到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花雖然謝了,但是它又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這些種子生根、發芽后,又會長出新的廣玉蘭樹。這也是旺盛生命力的表現。
最后,同時呈現各種形態的廣玉蘭。
師:遠遠看上去——
生: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師:如果說含羞待放的花苞是這個家族的小孩子,那么,剛剛綻放的花朵就像是這個家族的——
生:青年
生:就像大學生
師:盛開著的花朵就像是這個家族的——?
生: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
師:對,他們就像盛開的花朵正在各行各業施展自己才華。
師:而熱熱鬧鬧開過、已經凋謝的,則像是這個家族的——
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
師:這就叫數世同堂(相機板書:數世同堂)。有的花謝了,旁邊一朵正盛開著呢;這一朵剛剛綻放,那一朵又含羞待放。就這樣,不斷地有花謝了,又不斷地有花開著,這就叫——
生:生生不息。(相機板書:生生不息)
師:所以,用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來比喻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廣玉蘭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捧起書,一起讀一讀這個片段,在讀中感受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出示片斷,看看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特點?生交流。
生:這個片段先寫“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再具體寫花開的各種形態,最后再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總寫廣玉蘭花開的樣子。這是總分總結構。
生:開頭與結尾是首尾照應。
生:中間幾句寫花開的具體形態是并列關系的句子。
生:還有,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花開的樣子。
師:的確,本課作者不僅觀察仔細,還運用了多種表達方法,把廣玉蘭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活潑。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運用其中幾種表達方法,看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與平時寫的會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練筆要求:課后第4題
1.仔細觀察你喜歡的一種花,用一段話寫出它的特點。
2.模仿本課有特色的句式。如“說它……吧,又……”
3.至少選用本課兩種表達方法。如總分分構段方式、首尾呼應、側面襯托、對比襯托以及比喻、擬人等修辭。
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講評:重點圍繞是否能靈活運用本課表達方式來評價。
[讀寫結合,從讀學寫,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最有效、最實用的途徑。寫作課上,我們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拓學生寫作思路,但是最后我們卻給予他們這樣的評語:條理不清楚,內容不具體,語言不生動。在我們抱怨學生不會表達、語言干巴之前,不妨反思:我們何曾悉心教會他們懂得如何表達?而這份設計最大的特色就是:閱讀教學在為學生的寫作運用服務。]
六、布置作業。
1、背誦第3自然段
2、摘抄課文中表現廣玉蘭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3、根據講評,修改小練筆。
名師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添畫各種魚類。
2.能用大膽講述自己的想象。
3.初步發展幼兒協作能力。
活動難點:
借助波浪線交織出的圖形進行創意想象,并能大膽添畫各種魚類。
活動過程:
1、PPT課件。
2、畫紙,KT板,藍色記號筆、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ppt出示大海圖片
教師:孩子們,你們看到大海是什么樣子的?看一看你在海面上發現了什么?(波浪)他是什么樣子的?誰愿意來畫一畫?(這種彎彎曲曲的線條就叫波浪線)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嘗試繪畫波浪線。
當大風吹過來時波浪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大的波浪)當風輕輕吹的時候呢?(波浪小小的)他們想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戲呢誰愿意來幫助他們?他們還可以怎樣手拉手?(波浪線越長,我們的海面就會越寬闊,當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波浪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就會像遼闊的大海一樣。)
2、PPT播放海底世界圖片:
大海不光有寬廣的海面,還有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呢?你都看到了什么?
3、出示各種小魚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特征。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魚長什么樣子?你喜歡那一條小魚?為什么?他身上都有哪些圖案呢?
看看這是什么?(海蛇海鰻)他們長什么樣子?海里不光有小魚,還有好多美麗的植物呢?
4、借形象想,添畫小魚等海洋生物(把其中的一幅拿到前面來)
(1)教師引導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大海里有各種各樣的小魚和水草,可真漂亮!孩子們,老師給你們用的可是神奇的畫紙,現在已經有美麗的海洋生物藏在里面了,看一看你們能找到這些可愛的小魚海蛇海鰻和水草嗎?(請2-3幼兒上前回答)你找到了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就會更像了?還有誰發現了他們?(如果幼兒沒找到,老師先示范一下:老師發現了一條美麗的小魚,他的頭在這里,身體在這里,如果我把他畫出眼睛和尾巴,添上魚鰭,大家一下子都能發現他。)
那你們來看一看李老師還能找到什么?(一連串的小魚)
(2)幼兒嘗試添畫海洋生物,教師指導。
教師:孩子們,請你們取一盒顏料回到剛剛才的位置找一找你們的大海里有那些美麗的小魚吧。當音樂停止的時候請小朋友輕輕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巡視指導:你發現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會更像呢?)
5、作品展示
教師:哇,大家發現了這么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啊,誰來講一講那個是你發現的`?你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除了你畫的小魚你還喜歡那一條小魚,我們也來夸一夸小朋友的作品吧!后面還有小朋友的作品呢,他們也想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呢,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結束部分
孩子們,今天你們畫畫開心嗎?問問后面的客人老師我們的話漂不漂亮?現在我們就把這些可愛的小魚帶回去掛到我們的班里好嗎?
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名師教學設計8
13短文兩篇
教學方法指導
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上看,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立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
駁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的論點,然后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否則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點與論據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即所持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點撥法、討論法、質疑法。
相關課件。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鋪天蓋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讀圖已經成為時尚。有人認為,讀圖是造成全民族閱讀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歸讀書,尤其是中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那么我們為什么讀書?應該怎樣讀書?讓我們一起去課文里找答案吧!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論》等。
馬南邨(1912—1966),原名鄧拓,福建閩侯人,新聞記者、政論家、雜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雜文集《燕山夜話》,詩詞集《鄧拓詩詞選》等。
2.生難字詞
(1)字音
狡黠(xiá)咀嚼(jǔjué)詰難(jiénàn)滯礙(zhì)
豁然(huò)相似(sì)曲解(qū)蒸餾(liú)
吹毛求疵(cī)
(2)詞義
【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
【詰難】詰問,為難。
【滯礙】不通暢。
【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詞句。指讀書時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不求甚解】意思是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反復朗讀,在讀中思考問題。朗讀成誦。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談讀書: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性格和彌補精神缺陷。
不求甚解:
第一部分(1):亮敵論: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樹靶子
第二部分(3~4):闡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作批駁
第三部分(5~8):闡明“不求甚解”方法可取——駁論點
第四部分(9):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讀——下結論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談讀書》中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么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后加以歸納。
2.《談讀書》中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一段文字,主要論述了一個什么觀點?作者是怎樣闡述觀點的?
【交流點撥】觀點:讀書能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闡述觀點。
3.《談讀書》介紹了哪幾種讀書方法?
【交流點撥】文章介紹了選讀、瀏覽、通讀、精讀、代讀(摘要讀)。
4.《談讀書》一文提出讀書有哪些作用?
【交流點撥】讀不同學科的書籍可以塑造人不同的性格,讀書還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5.《不求甚解》一文開始是怎么提出觀點的?
【交流點撥】對一般人認為的“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
6.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包含哪兩方面內容?“不求甚解”有什么內涵?
【交流點撥】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要求:首先要好讀書,其次,每讀書必有所會意。“不求甚解”四字有兩層含義:一要虛心,二是讀書不要固執于某一點,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步驟四深層探究局部突破
分析比較兩篇短文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交流點撥】《談讀書》語言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用語典雅,簡約而富有智慧。《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本課的兩篇短文向我們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方法、作用、態度,我們要深入體會并加以學習,方能有所收獲。
2.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②班門弄斧;③濫竽充數。
【交流點撥】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3.布置作業
五、課后反思
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歸納層次,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去引導他們了解文章的論述思路,學生的參與性和思考積極性都很高,這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兩篇文章語言差別較大,學生也能自主發現和分析,讓我學得本課上得比較成功。
名師教學設計9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發現事物的規律,有主動探究的興趣。
2、通過操作體驗,進一步了解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3、鍛煉分析比較的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數字與籌碼”;數字卡1-10;圖片上印有數量是1-10的物品若干。
2、學具準備:“數字與籌碼”;雪花片若干;圖片上印有數量在20以內的物品若干;1-20的數字卡片;1盒豆豆。
3、《操作冊》第4冊第31-32頁。
三、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好朋友。先讓幼兒在線上報數,并記住自己是第幾,再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當念到與自己相同的數時就跳一跳,當念到最后兩句時,是單數的幼兒一起跳,是雙數的幼兒一起跳。
2、復習10以內單數和雙數。
幼兒用“數字與籌碼”操作:在1-10的`數字下,2個2個地擺放籌碼,將結果記錄下來,并說出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在桌面上先擺好數字卡1-10,并在下面放上雪花片。兩兩排列,觀察比較,說出哪幾個數是雙數,哪幾個數是單數,為什么?
第二組:在印有不同數量物品的圖片上2個2個地圈數,寫出總數,并說出是單數還是雙數。
第三組:做涂色練習。圖片上有20以內不同數量的物體,先點數再為單數雙數分別填上不同顏色。重點引導幼兒知道單數雙數是兩鄰的。
第四組:2名幼兒操作“數字與籌碼”,擺2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單數擺在左邊,雙數擺在右邊,再在傍邊擺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4、游戲活動。
①游戲“手拉手”。將幼兒任意分成幾組,隨意站在一起,教師發出口令,兩組幼兒迅速2人一對手拉手,并迅速報告各組人數是單數還是雙數,看哪一組站得快,報得對。
②游戲“撿豆豆”。幼兒任意從盒中抓一把豆豆,2個2個地放入小碗,看看是幾顆,是單數還是雙數。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報數,說出1、3、5、7、9這幾個單數時,幼兒拍手(是幾就派幾下),說出2、4、6、8、10這幾個雙數時,幼兒跺腳,(是幾就跺幾下),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數和雙數的認識。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完成《操作冊》、《作業紙》
名師教學設計10
設計思路: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在文中不僅精細地描摹了壺口瀑布的磅礴、雄壯的氣勢,更由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貼切地想到了人們的經歷,由對黃河的歌頌涌向對人的歌頌,使讀者受到極大的啟示和鼓舞。
本文語言優美,意境雄渾,感情真摯,設計本課時考慮以誦讀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進一步體驗作者情感,最后通過誦讀強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設計時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強調自主感受,學會合作,輔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了解壺口瀑布的特點;
能力目標: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寫瀑布的妙處;
情感目標:3.學會聯想和引申,領悟作者借自然景觀所表達的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難點:
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通過朗讀表現壺口瀑布雄壯的氣勢,體會蘊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豐富的情感。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和作者的情感。
2.討論點撥法,品讀鑒賞法。
教學準備:
1.請學生課前到圖書館、網上查閱有關壺口瀑布的圖片及資料。
2.解決生字詞,讀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歷代文人贊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天險,壺口最驚人。飛流撼天地,濤聲泣鬼神”,今天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來領略壺口瀑布的雄壯的氣勢。
2.簡介壺口
壺口瀑布位于山西吉縣,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黃河水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于十里龍槽,據說,此景如壺注水,故名“壺口”。這是何等壯觀的巨壺啊,有如神來之手掂起一壺黃水傾天而倒,看那沖天的巨浪咆哮著、翻滾著、噴射著,猛烈地左擊右打兩邊的石壁,狂放地奔騰向前,像濁流化成的利劍,劃開兩岸的河床。走進瀑口,只見激浪滔天,水氣彌漫,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煙之勢。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見高遠奮發的黃河像卷起一陣颶風,急速地從身邊呼嘯而過,仿佛一不留神,就會被激流卷走。夏秋兩季,壺底急升隨風而動的彩虹,使懸瀉天地間的瀑布更具雄渾的美感。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壺口瀑布名字的由來。文章中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在什么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的段落。
三、研讀課文
(一)雨季中的壺口瀑布
1.初次相識,壺口瀑布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中壺口瀑布的語句。作者從哪些角度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雨季的壺口瀑布怎樣的特點?
聽覺: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視覺:霧氣彌漫“像一鍋正沸騰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
感受:急慌慌、心還在不住地跳
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將壺口瀑布的特點描繪出來的?
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的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二)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
1.朗讀課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么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分別寫了什么地方的河水?圈畫出能夠體現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體會其表達作用。(小組交流討論)
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擠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通過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之水波濤洶涌,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奔騰激越的情勢。表現出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充溢著催人奮進的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
龍槽壺口:“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無形的大洞吸著,頓時攏成一束,------一大川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
運用比喻、擬人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點,碎成霧,變成了水的另一種形態。
“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是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非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或------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后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切出一道深溝。”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河水堅強,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
(三)作者為什么再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四)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這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泉、霧所有水的形態------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作者看壺口瀑布,由黃河集納了海、河、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人的各種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這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再次描寫了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有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美之情。
(五)配樂朗讀課文最后兩段,教師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達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黃河的美不在終點,而在充滿陽剛之氣的驚濤拍岸的過程中,作者從威武雄壯、奔騰雄壯的黃河水中不僅看到了祖國錦繡的山河,更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剛強民族精神。
五、板書設計
第一次:
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第二次:
上游:波瀾壯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
龍槽壺口:碎成點,碎成霧瀑布泉、溪
眼前的河水: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切出一道深溝
河——人——中華民族的精神(無堅不摧、堅忍剛強、勇于反抗)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名師教學設計11
【設計意圖】
海洋占據了地球的絕大部分地方,也是我們人類最大的寶庫,我們從海洋中得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們也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如何和海洋相處,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因此設計“美麗的海洋世界”活動,帶領幼兒認識海洋中的生物。
【活動目標】
1、能認識各種海洋生物。
2、能比較海洋和陸地環境的不同。
【活動準備】
1、各種陸地的動物圖片(長頸鹿、老虎、雞等)和海洋的動物圖片(魚、海星、螃蟹等)。
2、多媒體課件、自制陸地、海洋家園展板兩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入場
隨音樂《小鯉魚》做律動入場。
二、談話,觀看影片
1、談話。(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咱們一起去看吧。)
2、觀看影片。
3、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海里的生物)
4、它們生活的`地方和我們生活的地方一樣嗎?(比較海洋和陸地環境)
三、認識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上海洋動物的名字。(鯊魚、
海馬、藍鯨、珊瑚、海星)
2、記住海洋動物的樣子,了解它們的特點。
(幼兒自由說,教師適當的補充)
3、團體活動---選舉最受歡迎的動物。
(1)、(出示五幅海洋動物圖)每個幼兒投票選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海洋動物。
(2)、評出最受歡迎的海洋動物,表示祝賀。
【活動延伸】——幫動物朋友找家
老師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陸地上的。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們把它送回家吧。
名師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愛,有的傻得可愛,有的淘氣得可愛,還有的乖巧得可愛。總之,娃娃都惹人愛。
課文中的風娃娃怎么樣呢?欣賞一下課文插圖,你會看到風娃娃胖乎乎的臉、圓溜溜的大眼睛,長得真可愛。讀讀課文,你又會發現,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以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了,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為什么呢。
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
【學生分析】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借此來明辨美丑,懂得什么事該做,應該怎樣做。
【設計意圖】
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重點難點】
知道風娃娃做了幾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都一定很喜歡娃娃吧?你們自己有玩具娃娃嗎?有什么娃娃?(結合學生的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娃娃有很多種,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今天,咱們要認識一個新娃娃:板書風娃娃,讓學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⑴聽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⑵自由朗讀課文,反復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2、自選板塊,自主研讀。
3、通讀全文,理清線索:
讀全文,看投影,想想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情。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吹大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小樹。
以上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壞事?
4、提問設疑,小組研讀:
⑴風娃娃為什么想到幫人們做事?
⑵風娃娃為什么好心辦了壞事?
⑶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在自學的基礎上討論。
5、分塊研讀,反饋交流:
⑴研讀:“做好事”板塊:
(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風娃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后,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里想的,你體會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⑵研讀“做壞事”板塊。
(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風娃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
讀讀學習伙伴話,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么?
⑶請你評價一下,風娃娃是一個怎樣的娃娃?(通過讓學生體會、感受、評價、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風娃娃
做好事:吹風車、吹帆船(可愛)
好心辦壞事:吹風箏、吹衣服、小樹(傻氣)
名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戰國策》的文學常識。
2.結合注釋及積累,明確文言重點字詞含義,疏通文義。
3.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勸諫技巧。
一、導入新課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認識作品,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戰國策》: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它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也是一名十分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先秦齊國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目標導學二:積累文言詞匯,把握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①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當面)
④聞寡人之耳者(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特殊句式】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②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③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④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后置句)
⑤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目標導學三:閱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義
1.本文講述了什么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于納諫的故事。說明了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也告訴我們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建議,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2.鄒忌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蒙騙的?
明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3.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里?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
明確: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4.勸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5.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明確: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目標導學四:把握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刻畫出了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義簡要分析。
明確:(1)鄒忌:課文首先通過“三問”“三思”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實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然后寫鄒忌進諫時的“三比”,表明他是一個忠君愛國、勇于進諫、善于進諫的人。
(2)齊威王:從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位善于納諫的開明君主;從“三賞”可以看出齊威王的明智果斷和興利除弊的決心;而“皆朝于齊”則從側面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顯著。
目標導學五:賞析文章諷諫藝術,把握文章寫作特點
1.鄒忌進諫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請你賞析文本的諷諫藝術。
明確:(1)從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類比國事。鄒忌將“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類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強的說服力。(2)寓治國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語言委婉含蓄,容易讓人接受。鄒忌沒有直言齊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設喻來說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諷諫有針對性,設身處地地為齊威王著想。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現實和齊威王希望修明政治、興利除弊的愿望進行諷諫,讓齊威王欣然接受。(4)運用排比句,增強了說服力。鄒忌在諷諫時,連用了排比句,增強了語言氣勢。
2.本文寫法上有哪些特點?請你做簡要分析。
明確:(1)本文采用了“三疊法”。排比句不僅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更造成一種步步緊逼的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地闡明“王之蔽甚矣”的論點。(2)本文巧妙地運用了設喻(類比)的手法。(3)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反思
本文在教學時首先側重于引導學生關注文言字詞,把握文言現象,強化學生的文言感知能力,深化學生對文言語言的理解,這是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此外,本文在內容上并未過多糾纏,將重心放在對人物形象感知與諷諫藝術手法上,有力地剖析了文章的藝術核心,學生也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古典人文精神與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達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足之處
本文缺少對朗讀環節的強調,而朗讀對培養文言語感幾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本文教學的失誤。
名師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作文課教案
回顧、整合、鞏固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讓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學會更好地表達,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點】整合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卡、學生平時習作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回顧整合
(一)先抑后揚,激趣導入
1、快速瀏覽小作文,評評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厭”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親近的人,怎么會“討厭”呢?不信,我就說幾件他的事給你聽聽。
先說吃飯的時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
要是他外出學習幾天回來,可不得了啦!就像幾年沒見我一樣,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其實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
你們會說:“你一定不愛你爸爸。”我要說:“我最愛的人就是我那?討厭?的爸爸。”
評點與賞析
小作者敢說起他爸爸的“壞話”,看,“不管我想不想吃,愛不愛吃,總是夾著菜往我碗里塞,你們說我能樂意嗎?”外出幾天回來,“沒頭沒腦地親我,胡子把我的臉都扎痛了,我真有點不情愿”,他的這種親法“不大對我的勁兒”。小小年紀就敢說真話,確實不一般。俗話說得好,“童言無忌”嘛。寫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樣,敢于實話實說,怎么想就怎么寫,說真話,吐真情,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是因為這些文章不但有真實具體的內容,而且有真情實感。要想寫出這種生動感人的文章來,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來寫,一方面要敢于在敘述的過程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注:選自《名師點評中國小學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讀“評點與賞析”,說說如此平實的.小作文為什么會被作為示范作文選入作文選。
3、導入,揭題:本節課就來復習“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討厭”的爸爸》非常平實,卻被作為“示范作文”編入作文選,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實話實說,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通過先抑后揚的方法引入,既可引發學生的興趣,又為復習、整合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回顧寫法。
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 什么是內心的感受?
2、 你從學過的課文中體會到哪些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1)小組討論,填寫學習卡。
課 題 內 心 感 受 表 達 方 法 (2)班級匯報、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達方法。
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是復習課,對于什么是內心感受,怎樣表達內心的感受,學生在已往的閱讀教學(包括習作練習)中,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可以而且有必要進行比較理性的概括。這個環節通過合作學習,從比較理性的層面,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課程標準精神,又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有利于整合習作和閱讀經驗,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會更好地表達。這是知識的抽象過程。心理學遷移規律(賈德的概括化理論)指出,“一個人只有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的遷移”。根據這一理論,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讀寫方法,有利于讀寫方法的遷移。
二、鞏固運用,綜合提高
(一)重溫課文,深入體會
1、閱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冊)有關課文片段,用“——”畫出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讀讀想想:作者的內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樣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二)嘗試修改,深入體會
1、出示一篇學生習作,想想:是否表達內心的感受,應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反饋。
(三)交流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習作,對照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與同學交流:一是可以說說自己哪個地方做得比較好,自己是怎樣做的
;二是可以說說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評評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見。要求邊對照方法,邊交流評議,邊自主修改。在小組交流時,教師巡回參與交流與指導。
2、集體反饋。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原則本身,學生就可能認為只有這個例子適用于這個原則,其結果就只有很少的遷移效果。因此,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課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習作來印證已概括出來的讀寫方法,使概括化的讀寫方法返回到具體中去,以求加深、加寬對各種事物的認識,為遷移奠定基礎。所以,這個環節安排三個層面的“例證”,力求使知識具體化,為遷移創造條件。第一個層面是重溫閱讀課文有關片段,進一步體會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這是正面例證;第二個層面是嘗試修改一篇習作,這是反面例證;第三個層面是對照方法,重新審視平時習作,交流經驗,互相評議,自我修改,以求嘗試運用、綜合提高。知識的例證過程,是知識的具體化之路,也是知識遷移的必由之路。
三、簡要總結,拓展延伸
1、簡要總結。對照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課的學習體會后,提出在今后的寫作中,應注意表達內心的感受,寫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練習:課后,繼續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②習作練習:課后,請回憶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詩歌、日記、書信等),寫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知識具體化之后,再次進行綜合歸納,并拓展延伸,這是遷移知識的過程。認識的提高是個反復的過程,只有遵循認識規律,反復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認識,遷移知識,運用知識,化知識為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名師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會讀“雜”字,會寫“雜、稀、蜻、蜓”4個生字。正確讀寫“雜興”“菜花稀”“蜻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借助注釋插圖,想象畫面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農村風光。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插圖,想象畫面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中描繪的農村風光,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其他的田園詩。
2.師生提前預習,搜集了解古詩以及詩人的相關資料,自讀古詩,把不懂得知識圈畫出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ppt1)
孩子們,這是一次特殊的開學,我們將用另一種方式一起開始新學期的學習。想必大家已經很久沒有出門感受大自然的懷抱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奔向大自然吧。(ppt2—11田園風光圖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廣闊的田野,五彩繽紛的花朵,藍天白云,金色的麥田,伸向遠方的小路,一片片綠油油的田野,還有在那田間忙作的人們。這些景色,我們在哪兒能看到呢?對,江南。
二、解題得法,了解詩人
1.在江南,這樣的田園景色如此美麗,深深吸引著我們。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南宋大詩人范成大走進農村,感受他眼中的美好的田園生活。(ppt12)
讀讀課題。孩子們,“興”在這里讀第四聲。在文中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ppt13)
對于多音字,我們應該根據它所在句子中的意思來確定它的讀音。(ppt13)再讀讀課題,把字音讀準!(ppt14)孩子們,看看題目中的“雜”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ppt15)
2.我們把目光聚焦詩題。“四時”指一年四季,“田園”指農村,“雜興”指有感而發的興致。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ppt16)
孩子們,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后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讀題目。(ppt17)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只是其中的一首。(ppt18)
3.關于詩人范成大和這首古詩,你們一定在課前預習時搜集到不少資料,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看看我們是否心有靈犀一點通。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ppt19)
三、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首古詩,老師要在識字,寫字和字詞理解三方面強調一下易錯知識。(ppt20)
2.識字方面——要讀準平舌音“雜”,后鼻音“蜻、蜓”。(ppt21)
寫字方面——本首古詩有三個要寫的生字“蜻、蜓、稀”都是左右結構,且左窄右寬,特別是“蜓”字,右邊不要寫成“延”。練習時要注意。(ppt21)
字詞理解方面:(ppt22)
(1)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
(3)蛺(jiá)蝶:蝴蝶的一種。
四、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孩子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在平時的學習中,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借助課文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結合插圖想象畫面;請教老師同學,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ppt23)
2.借助注釋,結合畫面,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再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
3.先來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一二句描寫的畫面你讀懂了嗎?試著說說吧!(ppt24)
金黃的梅子,大大的杏子,雪白蕎麥花,稀稀落落的菜花地。孩子們,這就是江南初夏時節的景色。借助注釋,我們能把意思說完整。如果在說的時候加上自己合理的想法,那會更好。(ppt25)
可以這樣說: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ppt26)還可以這樣說: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ppt27)多么令人向往的景色——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的(ppt28),此時的你面對這樣的美景想說些什么呢?
孩子們,想必此時此刻的你已經對夏季田園美景充滿喜愛之情,那里形美,色美,怎能不讓人喜愛。(ppt29)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喜愛之情。(ppt30)
4.剛才的美景讓我們意猶未盡,再來讀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話又讓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美景呢?(ppt31)
孩子們,“日長”“惟有”的意思你知道嗎?日長就是天長了。惟有就是只有。(ppt31)
夏季一到天會越來越長,江南的夏季村民不在家,會去干什么呢?一定有孩子通過課前預習已經知道了。夏季之時,農民伯伯們已經開始忙碌了,忙碌的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那蜻蜓和蝴蝶飛舞著。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這就是這兩句詩句的意思。(ppt32)
5.此時,你眼前浮現著怎樣的景色,試著說說吧!
夏天白天變(長)了,農民們早出晚歸,在田間辛勤地(播種)、(除草)……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悠閑)地飛舞著。(ppt33)
6.再讀讀三四句,讀懂詩人在寫法上的妙筆了嗎?一句“日長籬落無人過”讓我們看到正午時分幽靜的景象,這是靜景描寫。而那“蜻蜓蛺蝶飛”更顯得田野靜悄悄的,這是動景描寫。這首詩在寫法上運用了靜中有動,動靜相襯的寫作手法。(ppt34)
7.孩子們,詩中的初夏農村景色有形有色,有動有靜,這樣的田園生活多美啊,怪不得作者這么喜愛它,讓我們來齊讀這幅獨特的風景圖吧!(ppt35)配樂
六、總結交流,拓展閱讀
1.今天學習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我們從中體會到了田園之美,自然之趣,勞動之樂。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給大家帶來兩首詩,這兩首詩是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一起欣賞學習。(ppt36)
2.拓展古詩一《夏日田園雜興——其九》宋代范成大(ppt37)
3.拓展古詩二《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ppt38)
4.古代還有許多文人墨客也用自己的筆墨記錄著美麗的大自然。(ppt39)
5.課后,讓我們一起去可以搜集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其他詩篇,閱讀欣賞。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借助注釋,插圖,發揮想象讀懂了古詩。課后仿照剛才學詩的方法,借助注釋,想象畫面,來讀讀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時田園雜興》之一,完成課后練習。(ppt40)
6.古詩文化是我國中華文化的瑰寶,能吟誦,更能吟唱,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聽著《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結束我們的課堂。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黃杏子肥
麥花白菜花稀農忙時節
動靜相襯晝長人稀,蜓飛蝶舞田園景色
【名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名師教學設計02-06
匆匆名師教學設計08-18
《掌聲》名師教學設計02-04
《識字》名師教學設計02-04
名師的《白楊》教學設計12-17
詠柳名師教學設計03-29
《白樺》名師教學設計06-23
《墨梅》名師教學設計07-20
《心聲》名師教學設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