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1
這一單元語文要素: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學寫倡議書。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懂環境之險惡
1、出示詞語:
肆虐盤踞記載
鐵鍬綠波勁挺
價值山川共存日月同輝
指名學生帶讀詞語,然后請學生從這些詞語中任選幾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故事發生在中國晉西北,這里以前的環境如何?指名學生交流[課前自學第二題]。學生用“惡劣”一詞概括環境特點,引導學生發現“惡劣”程度還不夠,惡劣中還有幾分危險,圈出第二自然段“險惡”一詞。老師板書:險惡
二、感受奇跡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引:有一個山野老漢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竟創造了這樣一塊綠洲。學生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2、這兩個自然段具體地介紹了這塊綠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稱之為奇跡。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跡。老師板書:奇跡
3、學生讀句子,想想哪里體現了“了不起”?學生抓住數字,從老人“植樹時間長”“綠化面積廣”兩個角度感受到了老人綠化家園的決心大,成績突出,認為這很了不起。
4、過渡:這些數字概括地介紹了這塊綠洲。老漢創造綠洲真了不起。快速默讀課文,概括地說一說你還從哪些事中讀出了老漢的“了不起”?學生交流概括老人十五年如一日“早出晚歸”“孤獨堅守”“放棄享福”。老師板書:早出晚歸、孤獨堅守、放棄享福
5、學生根據老師的板書說一說“老人在什么條件下,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三、理解“青山不老”
1、過渡:出示第七自然段。青山為證,綠樹為憑。這一奇跡讓作者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2、作者為什么從這一句話中選取了“青山不老”四個字作為文章的題目?默讀課文,想一想,完成[課中共學第一題]。
3、小組交流匯報,全班補充。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來談,一是青山在以老人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護下會長青、常綠。二是老人創造奇跡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傳。學生能聯系課文內容感受到老人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執著精神、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
四、總結拓展
1、小結:再出示第七自然段。不老的既是青山,又是老人的精神,“青山不老”四個字點明了文章主旨。這一個句子,直接概括了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這樣的句子,就稱之為關鍵句。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學會抓住這樣的關鍵句,來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接下來請大家帶著這樣的閱讀方法,完成課后練習。
2、完成拓展閱讀,全班交流。
3、總結。
反思:
1、扶放要有度,在設置教學環節時要考慮學生是否真正需要。課標對第三學段的孩子的閱讀提出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老師扶得太厲害了。老師應該先“放”,讓基礎差一點的孩子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如果孩子說得不完整,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考慮“扶”,引導學生利用詞語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識、技能要重構,學生要經歷一個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在學生匯報“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思維敏捷的孩子交流得頭頭是道,老師也有總結,但基礎較弱的孩子學到了什么程度?老師是沒有完全掌握的。我想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匯報。老師不要急著總結,這個時候應該給學生訂正的時間,學生訂正之后,再請基礎稍弱的學生發言,對照自己先后完成的筆記,說說自己的收獲。把最后的總結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的學習經驗。或者,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識地請不同水平的學生交流,交流過程,步步深入,完成建構。
3、教學要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過程要有步驟,要有設計感。這是朱煜老師經常對老師們強調的,我也時常謹記著這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閱讀提示的要求:說說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條件下創造的,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首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環境對比中引出老人創造的奇跡,再尋找創造奇跡的條件,最后理解題目的含義。前面兩個問題是比較簡單的,于是把重點放在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上,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解決這一重點問題。
4、重視學生的言語實踐。20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最重要的一句話反反復復地說,那就是對語文課程性質下的定義,“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綜合運用的實踐性的課程。”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總是下意識地認為說句子,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很簡單,以為學生會說,往往忽視這一點。跟著朱煜老師的講座和教學視頻學習之后才發現,到了五年級了,還有好多孩子說句子,說課文內容都說不清楚,這才真的明白小學生是需要教的,能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養的,如果之前耽誤了的,不及時去補救的話,這個窟窿就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憑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學生會還是不會,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環節。比如說這節課有個要求“能說出老人在什么條件下,創造了怎樣的奇跡”,別看孩子們六年級了,如果真要說清楚,很多孩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給孩子們搭建了一個支架,根據老師的板書去說,去說清楚,去說明白。
《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2
一、教材簡析
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積累精彩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握關鍵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強決心,進一步增強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把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準備
1、課件,西北地區土地少化和綠色山林的視頻。
2、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狀況的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情導入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教科書光盤)
4、那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青山不老》,請大家與老師一同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2)聯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速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跡”
1、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1)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老農通過15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蕩漾的青山。(驚嘆)
(2)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3、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跡的?
①“大環境”──險惡。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師引讀:(15年啊,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180個月啊,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5476個日子啊,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②“小環境”──艱苦
要創造這樣的奇跡,年輕力壯的人都不一定能堅持,而這位老人已經多少高齡了?(81歲)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這位老人又是在怎樣的小環境下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呢?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說說在你的生活環境中80多歲的老人應該是怎樣生活的?那么這位晉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讀中心句:“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從結果在此體驗奇跡:
一位年過80的老人,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晉西北土地上堅持植樹造林15年,并且還將繼續下去。難怪我們在黃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樣的景致。(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配樂讀。)
3、交流: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①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②指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
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③總結: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華,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同學們,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樹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學到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話想對這位老爺爺說吧,趕快拿起筆寫寫吧!
我想輕輕地對這位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華,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生齊讀)
(五)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小環境──艱苦
奇跡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精神。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么幾個:
一、“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
這一課的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創造的;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教者利用這一課的提示開始了學習的流程,讓略讀課文的教學做到簡約而豐滿。
二、利用文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領,整節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先找找課文中描寫青山的語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樹中,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理解這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足足有48100間我們的教室。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來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在課前理解“老”的基礎上,教者再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更好的語文課。
《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3
【課前準備】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課件出示“老”字。
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須發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詞語。
⑵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①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
板書:
離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板書:
過世
③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④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
板書:
再也出不來了。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預設交流點:
⑴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這段話。
⑵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⑶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⑴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
⑵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并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跡,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4、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決心。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含義。
2、領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1、師: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去感受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出疑問:青山不老什么意思?這也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弄明白的一個話題。在課題上加上一個醒目的問號。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出示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青山不老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課文中是寫誰讓這青山不老的?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干了多少事啊!)齊讀此句話,引導同學想象。(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此時你覺得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樣的形象?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無比崇敬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2、綠色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可對于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么,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呢?大環境:自然條件惡劣;小環境:生活條件艱苦。
3、此時,你認為青山不老僅指樹木蒼翠,綠意盎然嗎?還指什么?你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默讀課文,迅速在書中找一找。理解重點句“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5、回歸課題,理解課題,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6、指導寫法。
(四)暢談感想,深化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巍巍青山常綠
白發老人沉思
1、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些什么?
2、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五)課堂作業
1、讀記詞語。
2、背誦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青山不老》 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優秀的教學設計01-28
青山不老優秀教學設計07-13
青山不老的優秀教學設計10-23
《青山不老》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1-28
關于《青山不老》的優秀教學設計11-16
《青山不老》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01
青山不老優秀的教學設計(精選8篇)11-17
《青山不老》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06-01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