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
一、教學內容:
“華容道”是滑塊類游戲中的經典。
這是有一個帶二十個小方格的棋盤,代表華容道。棋盤下方有一個兩方格邊長的出口,是供曹操逃走的。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它們分別代表曹操、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和關羽,還有四個卒。棋盤上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法就是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出華容道。
二、設計意圖:
立足“華容道”游戲,通過引導學生移動板塊來釋放“曹操”的全過程,使學生樂于動手、勤于思考,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有序思考的能力,達到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目的。“華容道”游戲是我國最經典的游戲之一,有著豐富的故事背景和人文理念,學生在玩游戲中能充分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激發愛國熱情。
三、學情背景:
英國教育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說,“充分的游戲機會對于兒童健全的和愉快的發展無疑是必要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玩”可以極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班內現有學生40人,僅有2名學生簡單了解“華容道”這款游戲,占學生總數的5%;其他95%的學生從未聽說過這款游戲。這樣一個小班化的教室,便于開展各類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而“華容道”游戲又是我國四大經典游戲之一,因此,非常有必要引導我們的學生了解和學習這款游戲,來傳承我國經典游戲。在提倡“輕負高質”“凸顯樂學”的今天,借助“華容道”游戲,有利于讓學生從單調、繁復的課業學習中解放出來,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盤上的兩個空格,逐步移動各個板塊,直至把“曹操”移動到下面的出口,從而學會玩“華容道”的游戲。
2、在探索如何釋放“曹操”的復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戰略、戰術技巧。
3、通過玩華容道游戲,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通過玩“華容道”游戲,使學生的左、右手得到協調發展的同時,開發學生的左、右腦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華容道的游戲規則,探索簡單布局——“過五關”的玩法。
教學難點:掌握利用小卒的靈活性來釋放曹操的技巧。
六、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筆記本、筆、華容道棋盤
教師準備:多媒體演示文稿
七、教學過程:
(一)介紹游戲,激發興趣。
孩子們,你們讀過三國演義嗎?三國演義中有一場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戰役——火燒赤壁,還記得嗎?(你能不能用簡短的語言給大家講講這場戰役?)
生講:劉備和孫權兩軍聯合抵抗曹操,周瑜巧設苦肉計,諸葛亮妙計“鐵索連舟”,結果將曹操打得大敗而逃,潰逃到華容道,關羽奉命在此堵截,關羽義薄云天,為了報答曹操對他的知遇之恩,冒著被軍令處死的'危險,在華容道將曹操放走。
師:是啊!“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大義釋曹操”的故事一直被后人傳頌,還被改編成劇本、電影等。更有趣的是人們根據這個故事還發明了一款名揚中外的益智游戲。你想了解這個游戲嗎?這個游戲就叫——華容道(課件)
下面給大家出示的是華容道游戲的一些小資料,課件出示小資料:(研究歷史、布局)
讀了這則小資料你有什么感受?或者說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設計意圖:讓孩子了解華容道游戲的相關知識,并通過談感受、提問題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今天我們要探究的就是過五關這一布局(板書),但是,進行探究之前,我們先要對游戲器具進行深入的了解。
(二)、觀察器具,發現問題。
打開游戲器具,仔細觀察,
1、看看你都發現了那些人物?(五員大將,解釋過五關)
2、再仔細觀察,這10塊板子又有什么不同?
(板子形狀不同、大小不同)
3、探究板子之間的大小關系
師:你能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曹操所占面積的大小是關羽所占面積的2倍)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游戲器具中這么多重要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現對于探究游戲有什么價值呢?你想去驗證嗎?
4、介紹規則
師:但是,每一種游戲都有它的游戲規則,只有深入地了解了游戲規則,我們玩的時候才能夠得心應手。大家先小聲讀一讀游戲規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課件出示游戲規則)
過渡:孩子們,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華容道的知識,也弄清楚了游戲規則,現在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動手體驗一下?
(三)、引導探究,體驗游戲
1、動手操作
師:由于我們要探究的是“過五關”這一布局,動手操作之前先要檢查布局是否是初始布局
生動手體驗。
2、交流操作感受、經驗
師:在釋放曹操的過程中,你遇到問題了嗎?
生匯報出現的各種問題(總結出一種:就是曹操被大將堵住去路,無法移動)
(實物投影演示)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師: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或者有什么想法?
生:小卒是大將的二分之一的大小,行動起來非常靈活,能幫曹操順利出逃。
師:你的發現證實了我們探究之前的設想,看來華容道游戲不僅好玩,而且還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數學知識)
3、再玩一次,數步數,生介紹經驗。
介紹:據記載,過五關布局目前最少的步數是36步,你們短時間內就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真了不起!(走步數少的同學演示走法)
4、比賽
下面,我們做一次比賽吧,比一比那些同學能走到36步!
(四)、交流反饋,拓展延伸
游戲總能讓我們樂此不疲,今天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能和xx班同學一起探究華容道游戲,我感到特別開心,咱們的同學思維敏捷,而且回答問題特別積極。華容道這款游戲變化多端、奧妙無窮,他對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華容道游戲的設計原理、所蘊含的數學原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探究。
八、板書設計
華容道
——過五關
大將
2倍
曹操2倍
4倍
小卒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2
設計說明
解決問題的教學應尊重知識的本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它不是脫離生活實際而單獨存在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探索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本教學設計從關注學生已有經驗和引導學生經歷探究估計方法兩方面入手,讓學生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1.重視長度觀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兩個最基本、學生最容易感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那么就可以運用它們進行估測或者實測。上課伊始,復習厘米和米,用手比畫1厘米和1米的長度,讓學生在頭腦中對1厘米和1米有較清晰的認識,為新課的學習作鋪墊。
2.加強估計方法的指導。
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必須建立在準確估計長度的基礎上。由于學生只學習了“厘米”和“米”,因此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簡單推斷。即“13厘米”不對,那“13米”就是正確答案。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學中重在對學生進行估測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經歷觀察、感知、猜想等數學活動的過程,運用單位和數據相結合、借助參照物、利用生活實物等方法進行判斷,避免學生憑空猜測,發展了數學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尺子、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學生尺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師: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誰能比畫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一支鉛筆大約有多長?你的身高大約是多少?
2.導入新課: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時候用厘米作單位,什么時候用米作單位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手比畫1米和1厘米的長度,列舉身邊長度大約是1米及1厘米的物體,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為學生主動構建新知做好了知識、能力與心理上的準備。
⊙探究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7頁例8。
師:(課件出示旗桿)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們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
(學生猜測)
師:這樣猜測范圍太廣了,老師給同學們一個提示: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想法。
(指名回答,說想法)
預設
生1:(單位和數據相結合進行判斷)1厘米只有這么長(用手比畫),那么13厘米就只有這么長(用手比畫),旗桿不可能這么短,所以是13米。
生2:(借助參照物判斷)把旗桿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對比一下,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桿一樣高,所以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生3:(利用生活實物判斷)一支新鉛筆的長度都不止13厘米,旗桿絕對不會這么矮,所以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
師小結:選擇長度單位時,可以利用單位和數據相結合的方法或借助參照物去判斷。表示較短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表示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
2.新知反饋。
師:(課件出示)小明到百鳥館參觀,看見了一只小鳥,這只小鳥的腳印長度是1厘米還是1米?
(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并說說自己思考的方法)
預設
生: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長度不可能和我們的身高一樣,所以小鳥的腳印應該是1厘米。
3.利用所學新知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8(米)。
黑板長3(米)。
小明身高124(厘米)。
課桌高70(厘米)。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3
一、學生情況及教學分析
1.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有關角與直角,正方體與長方體,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經驗。本單元是將這些經驗上升成一個概念,給一個名稱。
2.本單元是學生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基礎,對后續學習和日常生活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讓學生扎扎實實的理解與掌握,并靈活運用。
3.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⑴角與直角
⑵正方體與長方體
⑶長方形與正方形。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直角,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三元素,正方形與長方形。
2、通過動手制作直角。
3、能夠認識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4、能夠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過程與方法:
1、用直角量具去測定和判斷直角。
2、比較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制作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模型。
3、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異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的美。
2、從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測量與判斷直角。比較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異同。
難點:把正方體或長方體所缺的棱和頂點補全。
關鍵:會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4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預習新課
1、判斷:
○ ○○ ○○○
這樣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怎樣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說說是把幾個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
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出示預習單:預習第10頁例3:
1:每2個一份,你是怎樣理解的?在分時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個圈里的數量有什么特點?這樣的分法是平均分嗎? 在平均分時,分別用分一分、擺一擺、圈一圈的方式來解決。
3: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出這道題目的題意。把課本上的空白處填充完整。
可以在練習本上畫一畫,也可用小棒、圓片擺一擺,還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檢測
學生預習完后,多媒體出示檢測題,學生在練習本上自我檢測。
(一)分一分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每4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果。
(二)連一連、圈一圈
10條魚,每個魚缸放2條,需要幾個魚缸?在練習本上畫一畫。說說分的結果。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每幾個一份,求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也是平均分。(板書課題)
學生預習和檢測的過程教師不斷巡視,發現問題以待解決。
三、交流問題
1、學生說一說在預習和自我檢測中遇到的困惑及不會的問題
(先由其他學生解答,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切忌教師接過來又詳細講解一遍)
2、如學生未有問題,教師結合巡視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問:
在平均分時,給定的每份數能改變嗎?怎樣能很快的求出結果(用乘法口訣得出)
四、教師講評 明確知識
針對交流進行引導:
1、8個果凍,每2個一份,實際上是從8里連續減去2,直到分完(沒有剩余,0為止。)
2、在平均分時,你怎樣理解平均分、每份、幾份?
3、在平均分時,明確每一題的總數、每份數、份數之間的關系:總數不變,每份數越多,分的份數越少。
4:第10頁“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平均分我們學習了兩種類型,課下要好好總結。
六、針對性作業
1、課本第12頁第5——9題.
2、把12瓶礦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5
【教材解讀】
《認識線段》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由“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引出線段,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二個層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等,讓學生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進一步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三個層次,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說明線段的特點:,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教材教學線段時,要把握好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直觀了解什么是線段,并通過與曲線的對比知道線段“直”的特征,通過量線段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就可以了。教學用尺子畫出給定長度(限整厘米)的線段時,要注意對畫法的指導:畫線段時,要注意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刻度幾。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
3、學會用直尺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問題生成單
我知道
1、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
2、數學書長約( )厘米,寬約( )厘米。圖釘長約(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 )。
4、1米=( )厘米。
我會學
自學課本5頁,完成以下問題。
1、找一條毛線,拉拉看,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邊、書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還有那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4、量出下面線段的長度。
【教學過程】
預設
1、獨立自學
生:自學課本第5、6頁,完成問題生成單。
二、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導入(優教通課件出示圖片)
1、課件出示學生活動場景。
師:觀察課件,說說兩幅圖的區別?
一組同學在跳繩,繩呈彎曲狀;另一組同學在拔河,繩呈直線狀。
師:老師手里有一根毛線,你有辦法使這根彎彎的毛線變直嗎?學生試著動手操作,找學生上前演示。
生:兩手把毛線兩端拉直。
師:這根線用兩手拉直后,兩只手之間的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線段。在數學上,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新知探究
1、認識線段的特征
(1)認識線段是直的
師:老師手上的這根毛線,我把它放松,它還是線段嗎?為什么?拉直呢?
生:線段是直的不能是彎的。
(2)小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線段?
生:線段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有沒有線段?找找看
生: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優教通課件出示)
3、折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1)師:同學們喜歡玩折紙游戲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吧!(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對折,打開)
(2)師:現在紙上有了一條折痕。想一想,這條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拿大小不同的紙來折一折:你有什么發現?
生:通過折紙游戲,明白線段是有長有短的,可以測量長度的。
4、量線段(優教通課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頁這些線段的長度
(1)師:怎么量?(小組合作探究)
生:掌握測量線段的方法。
(2)組織動手量
動手操作量線段。
5、畫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例4(畫線段)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應該怎樣畫呢?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畫法,動手操作。
匯報: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
三、課堂小結
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組織匯報交流。
四、運用拓展
引導思考,組織練習。
1、判斷
(1)判斷哪些是線段。
(2)判斷小朋友說得話對嗎?
2、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3、數一數,下面的圖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4、連接每兩個點畫線段,一共畫出了幾條線段?你能看出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認識線段,“線段”的概念在二年級上學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這幾個環節,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設開放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6
單元備課方案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認識米、認識線段和解決問題。
測量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實際需求,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對長度的量化把握離不開長度單位。同時,長度單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測量”中的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開始,也是學生進行測量活動的開始。
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地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度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部分知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備內容
長度單位
統一長度單位(1課時)→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認識厘米(1課時)→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認識米(1課時)→認識米及米與厘米的關系
認識線段(1課時)→線段的特征及測量;畫線段
解決問題(1課時)→恰當選擇長度單位的方法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
3、知道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4、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建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嘗試估算物體的長度。
2、經歷探索用尺子測量線段長度的過程,會按給定長度畫線段(限整厘米)。
3、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養成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方法的習慣。
2、在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備重難點
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難點
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并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7
設計說明
1、聯系生活實際,發展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因此,本設計通過讓學生調查電視機的價格、比較電視機價格等活動,讓學生比較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2、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它能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自主探究是一種在教師科學指導下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因此在本設計中,為學生充分提供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充滿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調查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前幾天,我們開展了“我是小小調查員”的活動,同學們調查了自己家、親戚家或鄰居家中電視機的價格,有的同學還特地到電器商店做了一番調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調查結果。
(學生匯報調查結果)
2、觀察圖表,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調查結果匯總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提出數學問題。
(2)匯報提出的'問題。
問題一:這些電視機中哪個最貴?
問題二:這些電視機中哪個最便宜?
3、揭示課題:這些電視機的價格不同,那么該如何比較這些價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近似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調查電視機的價格,觀察調查結果匯總表并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要想知道誰最貴誰最便宜,就要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從而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學習新知,探究規律
(一)教學教材90頁例9。
1、初步比較數的大小。
(1)(課件出示例9)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發現并提出問題。
(2)學生匯報。
預設
生1:1號和2號比,哪個貴一些?
生2:3號和4號比,哪個貴一些?
生3:2號和3號比,哪個貴一些?
(3)學生自由選數比較,并討論:如何比較這些數的大小?
(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預設
生1:我比較的是940和1899。因為940<1000,而1899>1000,所以940<1899。
生2:我比較的也是940和1899。我是這樣比較的:因為940是三位數,而1899是四位數,三位數一定比四位數小,所以940<1899。
生3:通過比較我知道了1350<2365,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350<20xx,20xx<2365,所以1350<2365。
生4:通過比較我知道了1899>1350,因為1899>1800,1800>1350,所以1899>1350。
2、合作交流,比較發現,探究規律。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組數,找到這幾組數的不同之處。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8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2.能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先乘除、后加減”的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探索小括號的作用及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中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通過需要幾只船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得到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生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出去玩嗎?都是怎么去的?你們坐過船嗎?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出示情境圖:書中第17頁圖。)
教師行為:看看這幅圖,講一講發生了什么事。
學生活動:說一說圖意、數學信息及問題,相互補充。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表達清楚、說完整。
(評析教師通過與學生親切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同時,還培養學生獨立讀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獨立探索
學生活動:試著獨立解決問題,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教師行為:關注學生參與情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方法。
2.小組交流算法
學生活動: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比較、借鑒、反思。
3.全班交流
教師行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教師行為:看看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說點什么嗎?請與組內同學說一說。
學生活動1: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不同的算式,對每種方法的正誤交換意見,并進行解釋。
學生活動2:指名匯報討論結果,說一說想法與理由。其他小組可以贊成,可以反對,進行辯論。
教師行為:組織學生討論,給予適當點撥。
(評析教師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確定運算順序后,產生請小括號來幫忙的內在需要。)
教師行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號的算式怎么讀呢?
學生活動:認識小括號的學生介紹小括號的名稱及讀法。
4.探索出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學生活動:在本子上脫式計算(29+25)÷9。
教師行為:展示一名學生的書寫,并請這名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是先算小括號里的。
(三)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師行為:加上小括號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號的作用大不大?想一想身邊的數學問題,有哪些能用到它?
學生活動:先獨立想一想,可以相互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評析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及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算一算,比較:94-(25+19),94-25+19。
學生活動:選擇一道題,脫式計算。
(四)實踐活動
留意身邊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號的數學問題,想辦法解決它,并記錄在數學日記中。
(評析教師在教學中能很好地把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去應用它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愿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A.29+25=54(人),54÷9=6(條);B.29+25÷9;C.(29+25)÷9;D.29÷9+25÷9,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隔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退位時前一位上是0的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生經驗:學生已經學過三位數減兩、三位數的筆算以及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解答。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
學程設計
導學策略
調整反思
一、啟動學習(3分鐘左右)
1、計算536—263 214—108
獨立計算,并說說計算過程。
2、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自主探究(8分鐘左右)
1、自主先學,小組交流
出示例題,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導學單:
1、嘗試用豎式計算;
2、思考: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辦?
3、同桌說說計算過程。
2、全班共學,提煉解法(10 分鐘)
(1)聯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2)學生驗算。
(3)小結。
四、鞏固練習(10分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互相交流、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于已發現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3、做“想想做做”的第4、5題。
(1)看題理解題意,找出其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說出題中的數量關系。
(3)列式解答。
五、課堂檢測反饋。(預設8分鐘)
1、《補充習題》P40~41第4、5、6題。
書本第78頁第3題。
2、每日一題
(1)小汽車已經行駛了709千米,還要行多少千米后正好1000千米?
(2)小紅有152張卡片,小明有134張卡片,小紅給小明多少張卡片后,兩人卡片的張數一樣多?
→交流:第一題是怎么算的?第二題得數的十位上為什么是0?
→引入:今天這節課繼續來學習更復雜的三位數減法。(板書:三位數減法的筆算)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列出算式。
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自主學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有1可退,你們是從哪一位退1的?這個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過1之后,十位上有了幾個十?這時十位上可以退1了嗎?它退過1之后還剩下幾?
→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
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
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學生
回答時板書課題。
→比較:第一組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第二組哪道是隔位退位減,哪道不是?為什么?
→交流:每道題錯在哪里,你是怎樣改正的?
→重點交流第5題
提問:剩下的機票還夠嗎?你是怎么算的?(可以算減法得數,還可以啟發用加法)你這樣算是怎么想的?
→學生當堂作業。
集體評議作業,同桌交換評價。
提供典型錯例,分析、糾錯。
(重點讓學生說清楚計算過程)
【教后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培養會學習、樂學習、敢于表達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小棒20根。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步:準備練習(情境導入)
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平均分”的知識,你們都學會了嗎?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熱熱身。請看大屏幕——講述游戲規則:
請出每組4號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本組同學補充,只加1分。
請出參賽選手。答題。1號加分。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
是啊,小熊貓很高興地把竹筍平均分給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難題了,需要好朋友來幫助,誰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愛心,可是要想幫助它解決問題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知識,要學嗎?(要)
請看大屏幕——小熊貓就是被這6道題難住的,不過,你先別急,答案就藏在書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請把它圈起來,就可以幫助小熊貓了,開始吧!
讀一讀數學書13頁例4,并思考問題:
1、請你用自己的學具代替竹筍試著分一分,到底每盤應放( )個?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過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4、想一想,12、4、3分別表示什么?
5、你覺得除號怎么寫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試著再讀一讀其它算式,如15頁第1題。
第三步: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活動規則:
1、與小組同學分享你的收獲,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小組同學幫助,弄明白后別忘了說聲“謝謝”。小組每人都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小組同學都發言的加合作學習分——5分。
老師巡視。
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哪道題有問題?準備幾號發言。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抽簽決定選題,推薦幾號答題加幾分,答錯扣相應的分數,本組同學補充加1分。
謝謝可愛的孩子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幫助小熊貓解決了問題,不過,常老師想把這道題難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戰嗎?(敢)
請看大屏幕——搶答開始。
第四步:教師點撥講解
你們太棒了!從這些題中我們發現平均分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 “÷”,它就表示平均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
第五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環節——自我挑戰本領強
比賽規則:
老師搖號選答題人,為了我們小組的榮譽,你們可要好好準備呀!自選題目,答對加相應分值。答錯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加1分。
悄悄告訴你,老師的考題就藏在13頁做一做1、2題和15頁2、3題,自己先在書上答題,好好準備一下!
答題——巡視——搖號——選題——加分
我們看看各個小組都得了多少分?
雖然各組獲得的分數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師為你們驕傲,最后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爭做小組中最受歡迎的人!有信心嗎?我期待著你的進步!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銳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銳角、直角和鈍角。由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銳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后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銳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借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后分類驗證。并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啟發導入
1、(出示游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并與同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匯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游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獲得新知
(一)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匯報結果,并說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滲透方法
1、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臺驗證,并說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說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銳角。和老師一起說:銳角銳角。快找一個銳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說:鈍角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說一說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后,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松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深化發展
1、做角: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給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是什么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么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說一說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么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說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說學生畫,然后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松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獲?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說一
說,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匯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余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并生,學生學得輕松、扎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游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說一說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才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預設,為生成導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只有課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匯報分的結果時,第一組孩子說: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是一類。由于我在備課時就預想過學生可能有兩種分法,所以當這位學生說出這種分法時,我從容地把球扔給學生,然后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這種分法是否有理。(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類)經過激烈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同:角分兩類或者三類都是可以的。這樣更加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當然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因此在圍繞學生發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在變動不已的課堂中發現、判斷、整合信息,適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進程或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現有的數學現實,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作為一線的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讓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煥發勃勃生機。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P97例1及“做一做”
教學內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與組合,這樣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以后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課我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喜歡思考,具有簡單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但是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膽子也較小,思考問題不夠全面,有序性不強。本節內容,學生才開始接觸,但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啟發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歸納以及合作交流,從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嘗試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課件等。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筆。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老師聽說咱班的同學特別喜歡學數學,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數學廣角去逛一逛。
2、數學廣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們走近點吧!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解開嗎?生:有
師:哎呀,大門上的星星鑰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們幫忙安裝上吧!注意,這門上的兩顆星星顏色可不一樣喲。
師:怎樣裝呢?生:紅黃,黃紅。
師:我們裝上試試(紅黃,門沒有反應)生:黃紅!
師:會是黃紅嗎?(引導學生說出“一定是”)還有別的擺法嗎?師:我們來交換一下它們的位置!師:你們可真聰明,大門打開了。
二、探究新知
1、這是誰在哭呢?小麗提醒我們:密碼是由1、2、3其中的兩個數拼成的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不一樣。你認為密碼會是多少呢?
生:隨機說
1)這可有點難度了,你先猜猜可能是幾?(12、23、33等)2)大家這么回答問題你有什么感覺?
3)這么回答很亂,容易遺漏和重復。怎么把組成的兩位數的情況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來呢?請你們小組合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
(課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張數字卡片,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擺數,一人把數寫在練習紙上,最后數出一共擺了幾個兩位數。比一比哪個組寫的最全。
師:誰愿意起來說說你們擺出了幾個兩位數?擺了哪幾個兩位數?
2、匯報總結
同桌兩人匯報記錄的結果,師找具有代表性的寫法,在展示臺上出示:如有學生遺漏的,幫助補上。
①有順序的從這3個數字中選擇2個數字,組成兩位數,再把位置交換,又組成另外一個兩位數。 12、21、23、32、13、31 ②先確定十位,再將個位變動。 12、13、21、23、31、32 ③先確定個位,再將十位變動。21、31、12、32、13、23有順序的寫法可以請學生多說幾遍:“誰聽懂了他們的想法?請其他同學再來說一說?。表揚回答精彩的學生。)
師:看了這么多方法,你覺得哪種寫法好一些,為什么?(有規律)生結:這些辦法很有規律,他們的好處: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全班同學交流,注意突破:在組成兩位數時有數字重復或者遺漏這一難點)
師:超級密碼現在有六種可能,到底是那個呢?獅子大王又給我們新的提示:十位和個位相加是5(將答案縮小范圍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順序也很重要(板書:有序)),并且個位比十位小
揭曉答案:32 。
如果老師換幾個數字0、2、3,你能組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師:你們真是細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為密碼破解達人!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門打開了,里面有什么呢?(課件出示任務)
1、任務一:涂顏色。(教材第97頁“做一做”)
(1)全班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學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獨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評價,理解方法。
師:能說說你是借鑒了黑板上的那種方法嗎?
小結:看來我們今天學習的搭配知識不僅僅是數字,也能在圖形和色彩中運用啊!
2、數學廣角的風景如此美麗,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學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種坐法?請坐的最端正的三名同學到講臺前演示一下。
師:坐在位上的同學也別閑著,我們來當攝影師吧!攝影師除了拿相機照相還得干些什么?
生:擺造型,擺位置……
師:要照相了,笑一笑,1、2、3咔嚓!師:趕緊換一種坐法再照。
引導學生第一個位置不動,后面兩人交換位置。做出4種不同的排列方法,讓學生發現規律。
(透過這道題讓學生體會固定位置與交換位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序排列)師:同學們的辦法真不錯,我們這么快就就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了。
3、師:小朋友們,握下手回到座位上吧!每兩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幾次手?哦,同學們有的說3次,有的說6次,
小結:組數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4、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語文知識學的怎么樣?用“讀、好、書”三個字一共有幾種讀法?(要求:不遺漏,不重復)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你們在數學廣角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你們能到做嗎?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
五、板書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3
學習目標: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3、最后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6頁第1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現其他學生的錯誤
五、后教(議一議)
1、學生更正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2)認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不同?(3)認為得數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生更正錯誤
六、練習師: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臺微波爐賣出18臺又運來28臺現在有多少臺?(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參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1、師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比賽2、形式分必答、搶答······
七、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八、當堂作業(練一練)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吧!比誰字體端正并能做全對作業:1、小紅家有公雞25只母雞17只賣了20只還剩幾只雞?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練習:教科書第6頁1、2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4
[教材簡析]認識線段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線段的認識以及用直尺畫線段。線段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觸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觀描述的方式來說明線段的特征,而不下定義。內容大體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通過觀察,比較一根線拉直前后的樣子,引入線段,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是直的”;進而呈現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這些物體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再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第三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他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毛線、直尺或其他可畫線段的工具、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說說這兩幅圖所用的繩子有什么不同?(彎彎的,直直的)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彎彎的,直直的物體。
二:認識線段特征
1,操作:請同學們把毛線隨意的放在桌子上,它是怎樣的?(彎彎的)
提出1:你能把它變直嗎?生操作。
請生說如何操作。
師生共同操作,師說:我們捏緊繩子的兩端,還要....(把它拉直)
談話:現在老師要給小朋友們介紹一個數學新知識。仔細聽: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師:我們認識的新朋友是...(線段)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認識線段。
師操作:(1):一手拿毛線。這是線段嗎?為什么?
(2):怎么樣讓它變成線段?誰來試一試。
(你能指一指線段嗎?從哪到哪是線段?
滲透:從一段指向另一端)
(3)老師拉直毛線的其中一段,這有線段嗎?你能指一指嗎?滲透從哪指到哪?
2,提問:所以你覺得線段有什么特點?
生1:直直的?
還有嗎?生:兩只手
師揭示:線段的兩端有兩只手,我們畫兩條短豎線來表示。
談話:就像兩只手有名字一樣,放在兩端的短豎線,我們把它叫線段的端點。
出示PPT
師:線段直直的,還有幾個端點?(兩個)
操作:同桌之間,用毛線說說線段的特點。
3,生活中的線段(指導學生完整的說:端點在哪?從哪到哪是一條線段)
三:繼續認識線段的特征
操作:折一折,
問:這有新的線段嗎?你能指一指嗎?(端點在哪?從哪到哪?)
生操作:你能這出和我這不一樣長的線段嗎?
請生黑板展示,先說線段端點在哪?從哪到哪是線段?再比較長短。(多請幾位同學)
四人小組討論:把你們折的線段放在一起比較,說說你對線段的特點有什么新的認識?
談話:數學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時需要長長的線段,有時需要短一些的。一會請大家欣賞這些線段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再請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為什么不是?
2,學生獨立完成。
請學生說:
(1)這都是什么圖形
(2)端點在哪?每條線段都是從哪到哪?
五:畫線段
談話:老師想要畫一條線段,你覺得需要什么工具?為什么?
操作:你能試試畫一條線段嗎?
學生展示
PPT出示兒歌,PPT示范,
學生再畫一畫
六:想想做做3,4,5
3,學生獨立完成第3題
提示:學生認真讀題后,完成第3題
你畫了幾條?你呢?揭示:連接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4,師:誰能說說沒兩點是什么意思?
請生獨立完成。
出示錯誤畫法,揭示“每兩點”的意思
總結:三點可以畫3條線段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5
教學內容:
P56~58算得對嗎
教學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驗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ppt、小黑板。
學具:計數器。
教學時間:
xxx
教學過程
二次設計
一、課件導入。
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們去買東西時,怎么判斷售貨阿姨找的'錢是對的呢?
出示p56頁掛圖。提問學生在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共同解決“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對不對?”
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118=256答:應付256元
這位同學算得對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學生反饋,用256減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對的。
教師小結:這種驗證結果是否正確的方法,就是驗算,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錯誤。
2、解決“付給售貨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
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300-44=256,可以用加法來驗算:256=44=300
300256-44+44=256300
3、完成p56頁計算并驗算。
學生獨立解決,讓同學上黑板板書。
三、新知運用
完成p57頁試一試習題
四、鞏固提高
完成p57、58頁“練一練”1~6題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五、小結課堂。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03-24
數學教學設計09-02
數學教學設計05-26
數學教學設計01-21
數學教學設計06-29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3-07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3-30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10
《用數學》教學設計08-07
《趣味數學》教學設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