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雖有嘉肴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能背誦課文。
2、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的1、2兩項。
【學習方法】
朗讀法、交流法
【課前預習】
1、補充資料,了解《禮記》、《學記》的有關知識。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認讀疏通課文中的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古人常讀的《四書五經》指的是什么書?
明確:“四書”為《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2、《雖有嘉肴》就出自“五經”中的《禮記》之《學記》篇。
二、預習檢測
1、聽讀,聽后給下列紅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強(qiǎng) 兌(yuè)命 學(xiào)學半
2、自讀,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字詞。
雖(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處)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強(自我勉勵)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學相長 (教和學互相促進)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推測語氣,大概。)
3、《禮記》簡介: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他的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禮記》全書用記敘文的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它對教育作用、教學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其中許多看法和認識至今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如“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其中“教學相長”就出自本文。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為課文劃分朗讀節奏。
示例: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預設: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節奏鮮明。
3、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解決字詞問題并及時鞏固。
四、當堂檢測(解釋加粗字,并翻譯全句,每生一句)
1、雖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學相長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7、其 此之謂也
明確:(1)雖:即使;嘉:美好;肴:用魚、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 (6)長:促進。
(7)其: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之謂也”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五、鞏固積累
1、全班齊讀,小組竟讀課文。
2、對照原文,譯讀鞏固課文。
六、課堂總結
1、文化常識:“四書”“五經”
2、《禮記·學記》間隔號前為書名,后為篇名。
3、熟讀課文,力求能誦。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禮記》相關知識,積累得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情感目標:
理論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教學重點:
1、積累得點文言字詞,熟讀并背誦課文。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思考討論理解教學相互促進的道理。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知道“四書”“五經”指那些書嗎?它們都是儒家經典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節選其的一篇文章《雖有嘉肴》。
二、學習注解一,了解《禮記》和《學記》的關系及內容。
三、整體感知,疏通字詞,了解文意
1、一讀正字音(點名讀、正音、再讀)
2、二讀明節奏,讀出韻味(上黑板劃節奏、明節奏、齊讀)
3、三讀理解字詞,并疏通全文(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根據注解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不能解釋的字詞句子做上記號,然后個別提出問題,全班交流解決。)
4、再讀課文,進一步感知文意
5、嘗試背誦
6、完成課堂練習并檢查
四、自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章論述了一個什么道理?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從“雖有佳肴”寫起?
2、聯系文章思考,為什么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呢?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有同學問你作業,你將怎么辦?
六、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雖有嘉肴》,文章雖短小,卻靠訴我們一個特別有用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學以致用,在“書山”“學海”不僅要勤用功苦用功,更要學會巧用功妙用功,這樣才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也會有更大的收獲。
七、作業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禮記》、《學記》相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熟讀并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對照注釋翻譯課文;了解類比說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能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2、了解類比說理的方法,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引入。
1、“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是哪幾部典籍?
2、導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
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知作品。
1、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禮記》的資料。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它與《周禮》、《禮儀》合稱“三禮”。
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把孔子的弟子對“經”的解說稱為“傳”或“記”,《禮記》因此而得名,即對“禮”的解釋。
《禮記》的內容分為兩大類:一是關于禮樂的一般理論文章,二是關于禮樂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學記》。
《雖有嘉肴》節選自《學記》。《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統性的教育學論文。據郭沫若考證,《學記》作者為孟子的弟子樂正克。《學記》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都做了比較系統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的闡述。
3、知道題目《雖有嘉肴》的由來。
三、齊誦讀
1、生讀課文,給難字注音,劃分朗讀節奏。
2、出示課件,認讀,把握節奏。
(1)、讀準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強( ) 教學相長( )
兌命( ) 學學半 ( )( )
(2)、把握節奏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3、師范讀、領讀。
4、齊讀。
四、釋文意。
1、生對照注釋試譯文章。
2、出示重點字詞,理解。
3、指名試譯,點撥。
4、同桌互譯,參看譯文。
5、關注特殊詞句。
通假字 《兌命》曰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學相長也
詞類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詞多義:學 其
五、析文章。
1、鼓勵學生質疑。
2、闡釋重點問題。
預設: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用“佳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
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說理”。
(2)、有人說由“說”過渡到“教”不自然,邏輯不嚴密,你是怎樣認為的?
(3)、引用《兌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脈。
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六、明主旨。
1、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它是何意?
2、讀完文章,你有何體會?
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3、明確主旨。
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4、背誦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語交際。
某班成立了幫扶小組,老師安排曉雨指導若冰的語文學習,可曉雨說這樣影響自己的學習,不同意。假如你是曉雨的同學,你準備怎樣勸說她?(請用上《雖有嘉肴》中出現的成語或句子)
2、積累《學記》中的名句。
(1)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3)教育教學九原則:教學相長、長善救失、啟發誘導、因材施教……
(4)要廣泛交流: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
八、課外練。
1、查閱資料理解積累的《禮記》中的名句。
2、用學過的方法預習《河中石獸》
教學反思
學校搞教學研究月活動,身為新進教師的我自然是要上節匯報課的。思來想去,我選了新入編的課文《雖有嘉肴》。我是新人,它是新課,“新新”相映,“新新”相惜,沒準能給聽者一些新意呢——我當時這么想著。
因為是第一節課,所以很多老師調了課光臨指導,這既給了我動力,亦讓我的那點“表現欲”膨脹起來。
開課前,學生們凌亂地坐著,我便要求學生們將前排坐滿,還聯想起《百家講壇 彭林說禮》中的觀點 “教訓”起他們來:“同學們,古人重禮儀,沒坐滿的位子被稱為‘虛席’,‘虛席’是對主講者的不尊重, ‘座無虛席’是一種禮儀,請做一個知禮之人!”學生立馬填滿了前面的空位。
于是,我便引入課文。我以26日習總去了孔府,談了儒學的重要性說起,又強調了“四書”、“五經”的具體書目,后介紹了《禮記》、《學記》,還順勢介紹了《雖有嘉肴》篇名的由來。接下來誦讀,翻譯,學生在預定的軌道上實實在在地學著。當學生理解了文意后,我讓學生就謀篇布局、文句意思等方面質疑,學生的問題或淺薄,或無厘頭,偶有一兩個切中要害的,我欣喜著,引領者去解決,可一看手表,壞了,只剩十一二分鐘,來不及了。“撤!”我暗地里命令自己,于是我趕緊將預設的兩個問題做了點撥,希望能贏得“寶貴的時間”,完成既定任務。總結、拓展,布置作業,“飛速”完成了。我慶幸自己較完整地展示了課堂的環節,尤其是較有創意的“質疑”和“拓展”。
下課后,我找了兩個同學問了問:“剛才討論得幾個問題你們懂了嗎?”學生苦笑說:“不大明白,我來不及思考。”是啊,我將他們思考的時間“搶”了過來,他們被牽著鼻子,哪有那么多思維的火花呢?于是,我問自己:“課堂是誰的舞臺?”“公開課的目的是什么?”“一堂課非得完成既定任務,來不得一點變通嗎?”
我反省自己: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
教師是也只能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過多的展示勢必撼動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缺乏了表現的機會,缺乏了“綻放”的體驗后肯定是影響注意力的。這節課,我何不在“質疑”、“解疑”上再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呢?何不取消那幾個“有梯度”、“見水平”的預設問題呢?
公開課的目的不應只關注教師素質的檢閱,還應成為學情研究的真實素材。
過多地關注教師素質,只會促使“作秀”、“表演”,而關注學情,課后共同研究學情,則能使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增強。比如這節課中,學生不能提出“‘由學講到教沒有過渡,缺乏邏輯性’的說法正確嗎?”這個問題,教師值得研究;學生看投影的目的就是為了抄筆記值得研究;平日里學生發言積極,大型活動就膽量小了,值得研究;成績最差的張文迪同學大膽發言,正確地回答出問題值得研究……
完不成既定任務又何妨。
絕大多數執教公開課的老師坦承:“這課還得‘回火’,不然孩子沒法吃透”,我也是,明天肯定得講深講透文意,否則學生月考就要“愁斷腸”了。何不上成常態課?何不實實在在地完成前幾個環節?我警醒自己。下次,咱就在教室上課,就盡情地讀,敞開了說,熱烈地討論,不見得不精彩。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會發覺自己課堂中缺漏甚多,惟求循著“人的教育”的初衷不變,惟愿學生們能快樂地馳騁!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4
一、設計理念
中學生的閱讀心理過程常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模式相互作用的過程,不存在必然的先后問題。但是,文言文體決定了學生在這類文體的閱讀理解心理過程的序列——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雖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單元最后一篇,也是中學階段學生學習的第三篇文言文。本著語文教學“活動建構”必須切合語文學科規律,更需要切合學生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規律的原則,本節課教學設計活動安排:“讀、譯、辯、評”,課堂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師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活動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價值觀】
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在生活中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1、學生搜集、整理有關學習的資料,結合自己寫成小短文準備課堂上演講。
2、教師上網搜集、整理從學習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義的(也可寫下水作文),與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準備在課上展示。
二)課上活動
活動一:讀
形式:個體自讀,放聲,讀到基本能背誦下來。
目標:結合注釋,讀得準,讀得暢。
方法:
①虛詞停頓鮮明如“之、焉、也”,讀出文言的意味。
②語氣舒緩,營造古樸氛圍。
再讀
形式:小組競讀。
目標:看誰讀得齊,讀得響,讀得有滋味。
方法:
① 分男女生兩個組。
② 樹立合作意識,齊心協力,不搶不拖。
評比:哪個組讀得好?好在哪里?
【設計意圖】 朗讀活動中,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了兩種不同的`形式。前者——個體自讀,旨在熟悉課文;后者——小組競讀,旨在正確、整齊和初步的情感體味。朗讀活動設計體現教學要求的層遞性:只有在學生個體熟讀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效的齊讀,并讀出感情。
活動二:譯
形式:個體自譯;同桌對譯。
目標:對照注釋,譯成白話。不能譯的圈出來質疑研討。
探究:質疑講解。
【設計意圖】 面對學生存在文言詞句理解的水平差異,由個別學生的自主發現,從而引導全班學生的發現學習。課堂上在“譯”的活動中不僅關注這些差異,而且利用學習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個體的自主發現”,并以此為例引發“群體性的自主發現”。
活動三:辯
出示問題組:
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②的體裁是什么?
③的脈絡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學生理解了課文基本內容后,學生的閱讀理解就回歸了常態,既用頭腦中儲存的知識,對所要讀得內容做出預測,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這段文字內部思路,解讀文本。這時,“辯”成為學生深層次理解課文主題的腳手架。
活動四:評
問題思考:從這篇課文內容和語氣看,的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設計意圖】此活動環節關注語文味教學法的亮點——文化開掘。初中學生閱讀理解所加工的信息,不僅來自于學生從課本中獲得的文字信息,還包括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所提供的信息。我設計的這個問題很有難度,讓學生思考回答前,我做了一些鋪墊。“評”為學生準確把握主題構建了一個隱形的支架。
三)課下活動
學生利用網絡教學,搜集的配樂朗讀并聽讀兩遍。
【設計意圖】此活動環節調動學生的感官因素。在目標明確、方法到位、時間充裕的科學安排下,活動感官越多,過程越扎實,活動收獲越大。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熟讀成誦。
2.積累重點文言字詞,準確翻譯文句。
能力目標:
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懂得“教學相長”的道理。
情感態度目標:
4.聯系實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課文并背誦。
2.積累重點文言字詞,準確翻譯文句。
教學難點:
準確翻譯文句,懂得“教學相長”的道理。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古人常讀四書五經,今天我們也來學學五經之一《禮記》中的一段短文《雖有嘉肴》。
二.走進新課
1.師簡單介紹《學記》《禮記》
《雖有嘉肴》節選《學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
2.學習課文
(接下來我們按四邊教學法來學習這篇短文)
(一)達到正確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握節奏,熟讀成誦的目標。
(1)聽錄音
師播放錄音前提出要求:要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并要求在停頓處劃出節奏。
(2)生齊讀
讀后師再點評。對以下幾個字的讀音予以糾正或強調。
自強( qiǎng)教學相長( zhǎng,增長、提高之意,不讀cháng)
《兌命》(yuè,通“說”,指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學學半(xiào,教)
(3)師范讀(要求生依然注意字音和停頓)
(4)生示范讀(要求生聽時把自己認為是重點的文言字詞的圈出來,為下一環節鋪墊)
(二)譯——達到積累重點文言字詞,準確翻譯文句的目標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聽和讀,我們應該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接下來我們一起完成字詞的解釋和翻譯文章的任務。)
①解釋重點文言字詞(出示小黑板)
叫學生來回答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師在大黑板上板書粗體字的`意思,以示強調。讓學生記準重點字詞的意思,為以后的文言文閱讀打下基礎)
(1)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甘美)
(2)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
(3)不知其善(好處)
(4)是故(所以)
(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強(自我勉勵,強,勉勵)
(8)教學相長(教和學互相促進)
(9)學學半(教;學習)
(剛才我們掌握了重點字詞的意思,現在我們來翻譯短文,我們把任務分一分,每個大組負責一句。以句號為準,第一句到第三句分別是一至三組,剩下的三小句由第四組的同學負責。同桌互相討論。最后各組推薦一個代表來翻譯。比比哪組最準確)
②準確翻譯文句
⑴任務平分到各組,可以采取本組同學讀一句,代表來翻譯的形式來完成。最后師生點評)
⑵學生代表翻譯完后,老師再把準確的譯文重述一遍,語速不要太快。
⑶老師再來和學生一起梳理文章思路,同時板書文章層次圖。
(同學們,我們通過剛才幾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對課文內容基本掌握了,接下來,我們再齊讀一遍以熟悉內容)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5-29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8-05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08-09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7篇04-19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7篇)04-19
《雖有嘉肴》教學設計6篇05-29
《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4-22
《雖有嘉肴》教學反思04-22
《雖有嘉肴》說課稿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