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2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1.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等理解積累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抓住關鍵詞語了解周圍環境、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初步感知環境和人物描寫在表現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理清課文思路,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關鍵詞語了解周圍環境、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初步感知環境和人物描寫在表現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節選自作家梁曉聲小說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從課題中你可以讀出,作者筆下的“慈母情”是怎樣的?(題眼:深)
過渡: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這個情到底深在哪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快速默讀課文后,完成這道練習。
二、整體感知
1、做練習: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里噪聲( ),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錢買書,母親用( )的手將錢塞給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著錢跑了出去。
2、完成練習 教學重點字詞
⑴括號里有一個字很難讀:龜jun裂 看圖片理解龜裂。⑵學寫“攥”字
3、齊讀練習題
三、感悟“慈母情深”
1、我為什么會“鼻子一酸”呢?(板:鼻子一酸)默讀課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請用波浪線劃下來。
2、交流感悟
預設(一)“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①請生說說理解。“震耳欲聾”什么意思?
②耳朵都要震聾了!這樣的聲音,迎面撲來,你身在此環境中,會有什么感覺?
但是我的母親呢?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呀。同學們,這樣的聲音停止過嗎?瀏覽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說明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止過呢? 生交流
③體會讀
④小結:師: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親就是在這“震耳欲聾”的環境中工作的。預設(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① 理解:“我的母親”出現三次
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讀讀比較二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②體會讀
預設(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①其中哪個詞語給你快鏡頭的感覺?——立刻。
②你從四個“立刻”中感受到什么?
③體會讀
3、過度:母親就這樣工作,如此賺錢,可當兒子向他要錢,說要買一本書時,母親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預設(四)母親確已將錢塞進我手機里,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①“塞”圈出來
②體會“塞”(課件出示:母親當時的月工資是二十七元,平均每天九角。一元五角對母親來說意味著將近兩天的忙碌,將近兩天的煎熬,將近兩天的震耳欲聾,將近兩天的彎著背……)
師:但是,我的母親還是這樣堅定地,有力地,毫不猶豫地把錢塞到我的手心里,齊讀——
四、拓展伸華
1、母親塞給我的僅僅是錢嗎?是什么?(隨機板書:心血、期望、愛)
2、是的,是愛,是普通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純真的愛。這一切的一切匯成了四個字,讀題。慈母的情,深在那震耳欲聾的`噪聲里;慈母的情,深在那疲憊不堪的眼神里;慈母的情,更深在這堅定地、毫不猶豫地一塞里。讓我們再一次充滿深情地讀。
師:(配樂)就這樣,我鼻子一酸,攥著母親的血汗,攥著母親的疲憊,也攥著母親那無私而又偉大的愛。跨門出去,我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對母親說,此情,此景,我有多少話要對母親說,我有多少情要對母親訴啊。孩子們,拿出筆,請把你的內心獨白寫到練習紙上,可以寫你的悔恨、可以寫你的自責、可以寫你的激動、可以寫你的幸福,可以寫你的決心,可以寫你的懂事……但是,不管你寫什么,在你的話中,“母親”這個詞語不得少于三次。
總結
師:孩子,你長大了。孩子我們一起長大了。那是因為有了四個春風化雨般的字--- (慈母情深。) 那是因為有了這四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字。 (慈母情深。)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后問題。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疚、胛、頹3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描寫,了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耐人尋味的語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一位普通的頂碗少年,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過去了二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我想,這位少年同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劇場,去感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二、出示預習提綱: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熟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為什么說頂碗少年是個強者?并認真體會他是怎樣進行拼博的?
三、匯報展示:
1.學生自主匯報字詞: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深入理解:
(1)頂碗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少年兩次失敗,當時情況如何?觀眾反映怎樣?
少年表現有何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有選擇的朗讀:抓住印象最深的場面,反復朗讀,想象當時的情景,和同學交流感受。
(2)為什么說頂碗少年是個強者?抓住文中描寫少年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
(3)朗讀文中最后一段,體會含義,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體會:人生會有許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卻。要看到光明,要以極大的韌性去戰勝困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4.有感情通讀全文,進一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課外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對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啟發?想一想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你還了解哪些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跡,給大家講一講。
五、反饋檢測:
1.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詞句。
2.選做:寫一寫讀后的感想。
板書設計:
表演頂碗
19頂碗少年
深愛啟迪
課后反思: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最后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3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準備:
常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著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課題“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
2、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為什么用“桂花雨”做題目
4、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4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繪有鯨呼氣時噴水的掛圖一張。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板書課題。
1.同學們聽說過或見過鯨嗎?誰能簡單說說你對鯨的了解?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講的就是有關鯨的知識。板書:鯨
二、檢查預習。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讀課文。
2.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是否讀準了生字的音。
3.“預習”要求把講鯨由于環境變化而逐漸發生變化的句子畫下來,你畫的是哪個句子?
三、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有關鯨的'知識?
(①鯨是很大的動物;②鯨是哺乳動物,鯨的進化過程;③鯨的種類;④鯨的生活習性。)
2.課文可以分幾段?(四段)應該怎樣分段?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出示繪有鯨的外形的掛圖。
2.思考并討論:課文用了哪些方法說明鯨是很大的動物?
(舉數字;和很大的動物——象進行比較;用鯨的舌頭和十幾頭肥豬進行比較;用鯨張開嘴時可以幾個人坐在里面看書的形象化說法。)
3.小結。
作者抓住鯨非常大的這個特點,并運用了舉數字、做比較、舉例子等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
五、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討論:(1)鯨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為什么?(2)鯨是怎樣由在陸地生活逐步適應在海洋生活的?(著重引導理解什么叫哺乳動物,“鰭”的意思是什么,鯨的后肢為什么會退化,課文的第一段為什么用“一頭”而不用“一條”。)
六、小結。鯨的外觀像魚,其實是哺乳動物,這又是鯨的一個明顯的特點。七、作業。
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講鯨的生活習性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二段。說說這兩段分別講了鯨的什么特點。
二、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三、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講鯨的生活習性的?(從吃食、呼吸、睡覺、繁殖生長等四個方面來講的。)
3.齊讀介紹鯨魚吃什么和怎樣吃食物的自然段。
討論:
(1)課文介紹了哪幾種鯨?它們分別吃什么,怎么吃?
(2)體會三種鯨吃食物的方法、過程,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
4.默讀介紹鯨呼吸的自然段。討論:
(1)鯨是怎樣呼吸的?最明顯的特點是什么?
(2)為什么說“有經驗的漁民根據水柱的形狀,就可以判斷鯨的種類和大小”?
5.指名讀介紹鯨睡覺的自然段。
(1)討論:鯨睡覺最明顯的特點是什么?
(聚在一起、圍成一圈、浮在海面上。)
(2)用筆把鯨睡覺的樣子畫一畫。(可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來畫,其他同學在書上畫。)
6.齊讀介紹鯨繁殖生長的自然段。
討論:
鯨的繁殖生長有哪些特點?
(胎生、幼鯨靠吃母奶、長得很快、壽命很長。)
四、小結。
1.指名分段讀全文。
2.討論。
(1)課文中哪些地方用列舉數字的方法加以說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①表示體重、身長的數字,突出鯨是很大動物的特點;②表示食物重量的數字,突出了鯨的食量大、吃很快的特點;③其他數字,突出了鯨大、生長快、壽命長的特點。)(2)從課文哪些地方知道鯨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胎生、幼鯨吃母奶。)
五、指導朗讀。
想想鯨有哪些特點。讀課文的時候,通過語氣、速度的變化,突出和強調鯨的這些特點。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
“獲”,不要丟掉右下半部的一點;“濾”,右上方是一豎一橫,不要
七、布置作業。
1.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兩遍。
2.把課文讀幾遍。
3.預習《蟋蟀的住宅》。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5
一、情境導入,萌發情感(課件:小姑娘受傷后鮮血直流,暈迷不醒。眾人著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8課《她是我的朋友》,“她”就是(小姑娘)。
小姑娘傷勢嚴重,如果不能補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的。輸血迫在眉睫啊。那是否有人愿意給她獻血呢?請大家用你喜歡的方式讀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老師充滿哀傷和渴求的朗誦,激發學生用心朗讀,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現,體味內心
(一)、有人愿意獻血嗎?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1、出示句子“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2、看到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
根據學生提問,歸納三個問題,其他隨機解決。
(1)“一陣沉默之后”說明了什么?
(2)阮恒舉手時為什么“顫抖”?
(3)他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3、重溫讀書方法: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當我們產生疑問的時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聯系上下文讀書找答案;小組組討論;請教老師或同學等等)
4、請大家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先試著自己運用讀書方法來解決,解決不了,再用其他辦法。(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學習)
5、匯報。
6、指導朗讀。
指名讀,你為什么這么讀?
從同學的朗讀中,老師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輸血前的害怕,猶豫卻又非常勇敢。你能邊做動作邊讀嗎?在座位上試一試。
愿意讀的站起來邊做動作邊讀。
(二)由表及里,洞識內心。
1、終于有個孩子愿意為小女孩輸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過,猶豫過,但仍然數他最勇敢。在輸血過程中,他又是怎樣想的?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讀一讀,把阮恒的神情、動作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
2、提問,出示4個重點句。
重點句1
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重點句2
出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重點句3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重點句4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3、剛才我們學習第5自然段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會學習,不但能發現問題,而且會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試著解決。你們有信心繼續學好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些句子,看又產生什么疑問,自己想想辦法解決。
4、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學習,提問題,解決問題。
5、匯報。
(設計意圖:“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因此,老師努力建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給予學生廣闊的質疑空間,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6、指導朗讀,深入體會阮恒的內心變化。
(1)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想讀好的句子,讀一讀。
(2)同學們讀得真好,請大家推薦一位讀得最好的同學讀一讀。
請同學們看屏幕,邊聽邊仔細觀察小男孩的神情、動作。(配樂)
(3)阮恒在獻血的過程中哭了好幾次,在這些句子中寫他哭的詞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
(4)“啜泣、嗚咽、哭泣、抽泣”
你能把阮恒獻血的過程演一演嗎?老師來讀句子,大家演一演,體會他內心的變化。
師讀,生演。
(設計意圖:新課標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問:你為什么這樣哭呢?
(6)如果你們是醫生,你怎么用輕柔聲音安慰他?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他以為把所有的血都獻給那個小姑娘,讓她活下來,自己就要死了,但他為什么還愿意這樣做呢?
幾名同學講這句話:“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說的時候,他是怎樣想的?你從中想到了什么?
阮恒的這種愛心、對朋友的這種友情(板書)把我們深深感動了。(音樂起)小姑娘得救了,她會對阮恒說些什么呢?小伙伴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樣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十分有益。)
結束語:
讓朋友間的這種愛心和友情永遠留在我們心間,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誼地久天長!
四、作業設計
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
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無恙,他們一起在孤兒院里生活、游戲,還會發生什么事。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一個小故事,要寫清楚她們的神情、動作、語言等。(難度較大)
2.觀察生活中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例,寫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記里,注意寫清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多數學生都能夠完成)
五、板書設計:
18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 獻血
愛心 友情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6
教材分析:
《再見了,親人》一文,作者巍巍以志愿軍的口氣,深情地追憶了與朝鮮人民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表現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閱讀本篇課文,我們不僅要體會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戰士付出的代價,對志愿軍戰士的親情、真情、深情,而且還應深刻地體會到我志愿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奮戰、流血犧牲等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這種偉大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漚歌的!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結合重點句,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結合重點句子,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中朝兩國的偉大友誼。
激趣定標環節:
1、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有幾個親人?這些人都是與你有血脈關系。那么這節課我們要學的課文中,講的是兩國人民之間雖然沒有血脈關系卻勝過親人的感人事跡。讓我一起來學習14課《再見了,親人》。
2、展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1)正確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下自己喜歡的段落。
自學互助環節: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想一想: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從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們是“親人”?
學習方法:放聲讀,劃句子;讀重點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象,體會真情;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1)分小組讀。
(2)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檢查學生小組學習情況。
(4)教師給予補充。
2、想象一下,志愿軍叔叔們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可結合學過的課文來說。
(1)小組交流討論。
(2)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并給于補充。
同學們,還記得上個學期我們學過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中,懂得毛主席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壯烈犧牲,并埋在朝鮮的土地上。
3、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下自己喜歡的段落。
(1)小組內練背,背好后試著背給組里的同學聽。
(2)教師檢查,指導。
點撥講解:
1、對課文內容進行歸納。
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雖然沒有血脈關系,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種感情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朝鮮人民為志愿軍戰士付出很高的代價;中國人民志愿軍為維護朝鮮人民的和平而浴血奮戰。他們的這種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謳歌!
2、結合現在國際情勢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們,現在國際情勢風云變化,國與國之間需要團結互助;我們黎苗在一起讀書,同學之間更需要互相團結,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盛!
測評鞏固:
一、改成陳述句。
1、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為了志愿軍,
大娘失去了 ( ),
小金花失去了 ( ),
大嫂失去了 ( ),
朝鮮人民 ( );
為了朝鮮人民,
志 愿 軍 ( )。
所以說,中朝兩國
人民的友誼是用 ( )凝成的。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文的理解,能夠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概括,并能用漫畫的方法畫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文漫畫的繪制,鍛煉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繪畫表現能力,并在對原作進行繪編的同時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進行漫畫創作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恒則成,靜則勝”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對作文的概括及畫面的組織;創作出“源于原作,高于原作”的漫畫作品。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出示作文。
(1)先仔細通讀一篇作文。
(2)說一說,這篇作文講了什么事情?說明了什么道理?
3、構思。
(1)你覺得這篇作文可以從幾個畫面來介紹?請你說得稍微具體一些。
[我和爸爸在釣魚;我沒有耐心,走開了;爸爸釣到了魚;我繼續釣魚;我最終釣到了魚;得出了一個結論。——六格漫畫或五格等等]
(2)第一自然段你覺得一定要用嗎?
4、編寫腳本。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分好格數,并在每格上寫清這一格介紹的事情或現象。
5、討論。
(1)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完善。
教師根據學生的腳本作一些點評。
(2)思考:能不能給本篇文章進行改編?把你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看到的幽默、有趣的現象與本文結合起來,創作一幅新的漫畫?
(3)學生思考交流。
(4)師生反饋。
6、作業。
(1)根據自己的設想創作漫畫。
(2)人物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可以是“我”和“爸爸”,也可以是某人與某人。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
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在繪畫表現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8、交流反饋。
教學反思:
本課的的第一層目標是讓大部分的同學能夠根據作文的具體內容,從敘事的.角度畫下來,也即是根據故事情節“原封不動”地畫下來;第二目標是讓一部分同學根據本作文,有選擇性地創作漫畫作品,也即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概括出重要的因素,進行漫畫表現;第三層目標是不部分同學創作“源于作文又高于作文”的漫畫作品,也就是說對文本的理解從自己的角度,展開合理的想象,把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或認識用幽默的方法表現出來。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進步。
1、促進了學生漫畫水平的提高。
對于故事性的漫畫來說,一般的表現為連續性的畫面,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一格連續性的畫面都要遵循“構圖美、畫面美、人物一致、人物造型夸張有趣”的漫畫審美標準。漫畫的構圖與畫面雖然簡練,但也要遵循構圖飽滿的審美原則;漫畫相對于兒童畫來說表現力稍顯簡單,但對于物象表現如人物的表現來說,要示也更高,因為對于同一個人物形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表現又要求使人物的造型表現特點相同。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較完整地完成本次作業,對于他們的漫畫水平來說也是一種提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次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學生們大部分完成了作品,雖然在畫面的表現及人物的造型上還有缺點。
2、學生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學生創作的連環漫畫,往往都是較為簡單的一個故事情節,當然這個情節中含有漫畫所要求的幽默有趣的“點”。但對于本課來說,文本本身沒有包含這個“點”,而且文本相對較為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于文本作出一定的概括、取舍,從文本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因此,學生思維的概括性、整體性得到了培養。從學生的作品中,我們發現他們中的部分作品都包含了個人的平時積累。如:六(2)班的周哲浩同學,根據本篇作文,創作了以“張飛、劉備、諸葛亮”為主人公的四格漫畫《釣魚》,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人物造型有個性,故事情況幽默有趣,也含有一定的意思;再如五(1)班的周嘉誠同學的《釣魚》,從故事情況上基本一致,但是后面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回家后的事情等等。
3、多元漫畫的研究。
通過本課的練習,從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創作此類作品的時候,往往以一些有趣、搞笑的作為個人創作的目標。仔細分析了一下,覺得有這幾種可能:一是學生目前普遍喜歡一些純稿笑、有趣的漫畫作品,這一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也有所發現。而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漫畫,學生們可能覺得較難“接受”,有時可能會有“硬套”的感覺。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啟示:漫畫應該走向多元化,不能只守著傳統意義上的漫畫進行研究。二是在純搞笑版的漫畫作品中,作品中各物象特別是人物、動物的表現力較為強烈,特別是人物的表情、動作。如畫人物大哭,學生們很會畫出從人物的眼角處畫兩條長長的折線,而傳統的漫畫表現則是較多的“水滴”而已,也就是前者的夸張性更強。因而,學生們的創作偏于趣味性為多。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8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動物世界”版塊中,這是介紹小動物的說明文,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
(鑒于七年級學生對文體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以下的幾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體會先總后分的結構特點,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
方法與過程目標:體味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和寫作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松鼠的習性特點,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味本文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激發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2、教學難點:
體味說明文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掌握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說明事物的寫法,提高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課件,用直觀展示法帶領學生走進松鼠的世界,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自主合作討論,用比較法、語言品析等方法以品讀帶寫,在學習介紹小動物的語言的同時,感受小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熱愛、保護小動物的感情。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如:邊讀邊想,邊讀邊做批注,體會句子的含義等;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還有所欠缺;并且這是一篇說明文,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雖在此之前的第三單元有所涉及,但都屬于建筑方面較枯燥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
三、教法和學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是一篇介紹事物的科學小品文,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所以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多媒體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結合教學目標,在教法上,充分利用課文充當范文,為學生提供事物說明文寫作仿效的“范本”,以此來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逐步掌握寫事物說明文的思路和方法。
具體做法如下: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品析--后遷移訓練:首先讓學生在激趣視頻導入下明確說明對象、及其特征,并由特征引出總分結構,理清全文思路。使學生對如何學習說明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品讀賞析環節,我采用“對比”引路法,重點賞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特別是本文語言生動性方面,著重抓住關鍵段落進行閱讀品析,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致觀察特征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征的關鍵所在。
2、搭建生活和教材聯系的平臺,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悟,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度。
3、讓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朗讀、閱讀、品讀等方式貫穿使用,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解決問題。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六個部分:
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學習、揣摩探究、課堂小結、遷移訓練
(一)播放視頻,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視頻在此略)
(設計意圖:用視頻導入,既直觀又能激發興趣,學習態度會主動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就很輕松、很用心。并且從視頻內容來說,基本上已將文中松鼠的特征體現出來了。)
(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把握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松鼠是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松鼠討人喜歡的?(漂亮、馴良、乖巧)
2、分析文章結構:總分結構。
(借助每種特征對應的自然段帶出:總說特點及印象—具體介紹特征—補充說明其價值的總分結構,簡單易懂。)
3、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這三個特征?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幻燈歸納,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讓內容清晰呈現;3張幻燈片在此略)
(三)合作學習,品味語言,突出重點
1、體會以下文字與原文句子哪個好,說明理由
它們是警覺的,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這幾個詞語的作用是用來強調觸動之輕、松鼠的警覺度之高,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品味語言: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特點的語句,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按照例句格式理解文中“老是、經常、有人說、好象”等詞的準確性,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比較原文與辭海中介紹松鼠外貌的語句,找出區別
辭海:[松鼠]又稱灰鼠。哺乳綱,嚙齒目,松鼠科。長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巴蓬松。體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
原文: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可看出原文句子巧用擬人等手法比較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4、平實說明、生動說明的語言風格比較和科學小品文語言特點
5、品味語言: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生動性特點的語句,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重點閱讀品析第2自然段語言生動性的特點,讓學生體會用擬人等手法介紹事物的好處)
6、歸納達到生動說明效果的方法:
1.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被說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強;
2.現身說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準確性的基礎上更添真實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讓人接受;
3.適當運用敘述和描寫,可使說明事物栩栩如生,而非枯燥無味。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品味語言”這個環節分為3方面:一是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二是體味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三是了解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的區別,抓關鍵語段進行口頭朗讀體會和深入閱讀品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自覺地為師生、生生、文本之間的互動創造條件,通過對話、想象,將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深入到文章的精髓。”并且借助多媒體課件,采用“對比”引路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學生更易于把握本文的語言特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魅力所在,提高學生在表達和寫作上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四)揣摩探究,激發情感,強化意識
思考:有人說:“課文結尾是全文一個極不和諧的音符”。對于上述觀點,你怎么看?(討論發表完畢,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大家圍繞著結尾“該不該寫松鼠的經濟價值”發表意見,從而激發同學們要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然后“趁熱打鐵”的播放一個耳熟能詳的公益廣告視頻,強化人與動物要和諧共存的環保意識,完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五、課堂小結
1、通過學習《松鼠》,我們認識了松鼠是具有漂亮、馴良、乖巧等特征的討人喜歡的小動物;
2、通過學習《松鼠》,我們還品味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和生動性的魅力,并進一步了解了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的區別;從而提高了我們的表達和寫作能力;
3、通過學習《松鼠》,我們還懂得了人與動物是和諧共存的關系,激發了我們要關愛和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清晰明朗的再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讓課堂教學成為“學有所獲”的有效教學。)
六、遷移訓練
寫作訓練:請同學們任選一種小動物,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它的某種特征。(字數:600字左右)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鞏固成果。作業練習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著本課的重難點,布置學生自行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寫一篇說明文。)
七、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9
設計思路:
小學高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對其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就相應有所提高。不僅能通順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會分段,有中心。還應學會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結合本班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語言平淡,缺乏說服力的問題。設計本課,讓學生學會怎樣利用排比句準確而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怎樣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點。
教學步驟:
步驟一:
師:(小黑板展示一個排比句和一個根據此排比句修改過的陳述句,學生比較。并說一說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愛心——
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人人都關心和愛護他人這個世界將會對美好。
生1: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
生2:我讀排比句似乎更能表達愛心的價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強烈。
生3:后面用了一個省略號似乎還沒有說完。而陳述句是平鋪直敘,感情一般。
師:很好,你們能比較出排比句有這么多好處,那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們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課題)
片段2:
師:仿照下面這個句子,你還能說出更多的句子嗎?友誼像春風,徐徐吹來
友誼像……
友誼像……
友誼像……
生1:友誼像火炭,雪中送來;
生2:友誼像雨水,旱中下來。
生3:友誼像清泉,滋潤心田。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趕快把這個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寫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片段3:
出示多個課文中的排比句,讓學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點。學生歸納出:
1、 幾個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須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構成。
片段4:
師:請補充下列句子,并說說這個排比句還有什么獨特之處?
句子:難道友誼不是你哭泣時一句輕聲地安慰嗎?
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生1:難道友誼不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嗎?
生2:難道友誼不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嗎?
生3:難道友誼不是你摔倒時伸出的一只溫暖的`手嗎?
生4:難道友誼不是雨天為你撐起的一把傘嗎?
……
生:這個排比句他的每個句子都是一個反問句。
師:觀察得真仔細啊!我們都知道,反問是一種修辭手法,那誰還能說一說,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問句之外還能用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比喻,擬人,設問等等。
師:那你能上面這個“排比句+反問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設問句”的句子呢?
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之后回答:
生:友誼是什么?友誼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
教學反思:
一、 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 小學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記敘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 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樸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導入新課
1、魚鉤,釣魚用的鉤子。課文所指的魚鉤是老班長的珍貴遺物。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一個感人故事。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結:
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互相解疑,教師適時點撥
解詞:
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三、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1、快速默讀,標在書上。
2、小組討論后小結。
3、放錄音。
四、默讀課文,劃出文中使你感動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
1、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體會。
2、圍繞老班長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采取讀讀──議議──評評的形式。)
3、小結提問:你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的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揭示中心,讓學生說一說,練習口語表達。)
五、口語交際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怎樣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呢?
1、在小組里練習。
2、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1
一、教材解讀
課文《鄭和遠航》主要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我國古代出色的航海技術。
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鄭和率船隊第一次航行的情況。第六至七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鄭和從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遠航,為促進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貢獻。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理清課文的條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課文,知道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寫出鄭和初次遠航的規模之大,意義之遠的。初步知道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創設情景組織教學,培養學生質疑解疑能力,在交流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5、憑借約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鄭和在航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感受鄭和在克服困難的過程所體現出來的膽略和智慧。體會遠航的意義。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抓住重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四、教學準備
教學用多媒體課件。通過閱讀或者上網,查找有關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準備交流。
五、總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能聯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比較流利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條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有那些的航海家嗎?
在世界上有許多的航海家中,他們在航海的過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
板書課題:鄭和遠航
2、你對鄭和知道多少?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交流……)
3、教師簡介鄭和
二、初讀課文。
(一)明確要求,認真讀書: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讀通順。
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畫出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聯系上下文或者通過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寫出你初讀課文的收獲,記下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進行個別的釋疑解難。)
(二)檢查自學情況,組織交流: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齊讀
碼頭派遣儀器贈送范圍珊瑚
拳頭撕裂桅桿魁梧炫耀鬢發
扶老攜幼驚嘆不已嚴陣以待
鎮定自若人山人海化險為夷
2、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二、再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
課文除了介紹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外,還寫了寫什么內容?
2、交流討論,理清課文的條理。
(課文1—5自然段詳細描述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形。6—7自然段簡要介紹了鄭和其他六次下西洋的情況以及鄭和七次下西洋的意義。)
3、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
三、課堂小結,完成作業。
1、今天我們初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的嗎?(學生質疑)
3、完成書面作業:
(1)描紅,抄寫生字
(2)聯系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化險為夷――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扶老攜幼――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精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次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的重點,練習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主要敘述了鄭和首次遠航的經過情形。)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第一次遠航
二、精讀課文。
(一)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鄭和遠航,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課文中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的一段分為三個部分。用雙//標出。
用自己的話歸納這段的內容。(同桌的同學可以互相探討交流。)
(二)組織朗讀,交流學習收獲
1、討論交流問題: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課文中寫鄭和第一次遠航的一段分為三個部分。
2、指名朗讀課文學習第1-3段——“揚帆起航”。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炸彈圖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
(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什么?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3、朗讀訓練
4、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5、生自由朗讀課文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1)課文那些地方描寫了鄭和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抓住“鄭和”“贈送禮品”、“友好親切”等詞語體會鄭和以及隨行個人員所體現的禮儀。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各國君臣……熱烈歡迎”、“老百姓……爭相觀看,交換特產”、“各國商人……作生意”等,充分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
(2)指導朗讀,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的字里行間做表達的友好情感。(3)找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認真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4)交流,朗讀課文,抓住重點的句子進行朗讀,體會海上風浪的險,海盜之猖獗,體會鄭和指揮若定的那種膽略與智慧。
(5)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海上風浪的驚心動魂,讀出鄭和的鎮定自若。
6、小結;同學們,課文讀到這里,你對鄭和又有了什么認識呢?
(學生各抒己見,進行交流。)
三、朗讀課文第6、7自然段。
1、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談談讀后,你知道些什么?你對鄭和遠航有什么新的認識?
2、交流:重點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
四、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課文重點向我們講述了什么?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4、讀完了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提出來討論的?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師:鄭和是我國杰出的航海家。他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1、書面完成問題:
讀了課文,你知道鄭和是怎樣一個人?
鄭和遠航的意義是什么?
2、課外延伸:利用網絡或者圖書資料,收集有關鄭和遠航的故事,和同學們交流。
附:板書設計
鄭和遠航
揚帆起航規模大信心足
首次遠行友好交往增進友誼
戰勝險情有膽有略鎮定自若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課文內容的投影片。
2.蟬的資料。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金蟬脫殼的起因。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課題:金蟬脫殼。齊讀課題。
2.設問:聽說過“金蟬脫殼”這個成語嗎?說說你的理解。
3.講故事:三十六計“金蟬脫殼”。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考慮:課文中“金蟬脫殼”主要講什么?
2.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①出示生字詞。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讀。
3.默讀課文,
考慮:課文一共幾小節,應該如何分段
4.指名交流分段,并說出段落大意。
第一局部(1-2)寫叔叔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揭開金蟬脫殼的秘密。
第二局部(3-6)寫金蟬脫殼的過程奇特動人。
第三局部(7)寫蟬兒趴在樹上,準備新的歌唱生涯。
三、指名分段落朗讀
1、指名朗讀
2、學生評價
3、再指明朗讀
四、安排作業。
1.搜集蟬的資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7.金蟬脫殼》。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
2.交流蟬的資料。
二、學習課文第一局部。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
2.出示:“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齊讀這句話。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桿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
①指名朗讀。
②說說你的理解。
5.齊讀第1-2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局部
1.默讀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脫殼前(3)→脫殼中(4)→脫殼后(5)
2.出示:“在金蟬脫殼的過程中,你認為哪種情景最神奇動人”?先將有關的語句圈畫出來讀一讀,再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小組學習。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發現了一只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亮光的蟬蟲……停在那里不動了。”
這是金蟬脫殼前的樣子與第一段中“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桿上”相比較。
⑵按背→頭→腳→尾的順序,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說說閱讀的感受。
抓住關鍵詞語“抽搐”、“裂開”、“極淡的綠色”、“深綠色”、“慢慢地活動”、“抖動”、“伸著”、“仰”、“撲”、“抓”、“抽”等來體會。
⑶金蟬脫殼后又有哪些變化?最讓你驚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點點”—“很快蓋住身子”,顏色“每顫抖一次”,就“由淺而深地變化一次”。)指導朗讀,讀出自身的感受。
四、安排作業
1、把成語補充完整
守株待( )金( )獨立九( )一毛
膽小如( )萬( )奔騰畫( )點睛
2、照樣子寫詞語
枝繁葉茂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扎扎實實地默寫詞語,并有針對性指導。
2、再次品讀欣賞脫殼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
3、再次體會作者表達觀察方法。
4、指導學生完成一些配套作業,并有重點地進行指導。
一、學習第三局部
1.默讀這一局部,想想“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
你看,作者對蟬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入微呀。
學習本文,對于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發?
演示過程,直觀感受:
1.假如你親眼觀察到蟬出殼的完整過程,你的感受會怎樣?想不想看一看?
2.仔細觀察每一張圖片,用自身的話說說蟬脫殼時的變化。(幻燈演示金蟬脫殼的`完整過程,加深學生對金蟬脫殼過程的理解。)
3.齊讀:這真是奇特動人的情景!(板書:奇特動人)
二、總結全文,學法指導
1.課文記錄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作者能將這一難得一見的情景描寫得如此具體、生動,靠的是什么呢?(一雙慧眼善于觀察)
2.對,靠的是仔細的觀察。課文中哪些詞語能表示出作者在“觀察”呢?
幻燈出示:搜索——發現——聚精會神地盯著——仔細地看著
3.前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浦洛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察,觀察,再觀察。”由此可見,觀察是一切發現的基礎。
4.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觀察的重要性,當我們進行觀察時應注意什么?
(1)有順序
(2)有重點
(3)有感情
三、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我們生活在農村,可以觀察到許多動物,比方說公雞打鳴,母雞生蛋,小羊吃草,貓捉老鼠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學會了觀察的方法,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小動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描述,配上圖片,制成動物明星卡。
四、安排作業
小練筆:觀察一種小動物,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脫殼前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簡單的詞語搭配,練習用比喻詞造比喻句,學習名言,閱讀練習,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過程與方法:
以課本為主適當延伸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學習積累,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
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數: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自由讀讀這些詞語搭配
想一想每一個搭配的上下兩個詞語有什么區別
交流:一個指具體事物另一個則不是
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二、讀一讀
自由讀句子
想一想這三個句子有什么共同點?(比喻句)
師:三個句子用了三個不同的比喻詞:好象、像、是
再讀句子
你能用這些比喻詞再造幾個比喻句嗎?
三、讀一讀、記一記
自由讀句子
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練習背誦
四、讀一讀
自由讀短文想想朗讀有什么要求,這些要求如何做到
全班交流
第二、三課時
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寫清楚事情經過
2、能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來寫,有真情實感
3、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4、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寫出人物的`真情實感。
一、談話導入
師:成長過程中,不僅有歡笑,也有淚水,你一定有過流淚的經歷吧,你愿意談一談嗎?
全班交流
師注意點撥:你為什么會禁不住流淚?現在當你回想這件事情,你會怎么想?
二、指導書寫
師巡視輔導
同時選擇典型習作隨堂講評
注意從以下方面引導:
整件事情寫具體,尤其是令你流淚的部分
你當時心里有什么感受?請寫下來,能打動自己的東西才能打動別人
生自由習作、謄寫作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4
一、概述
課名是《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2課時,80分鐘。本課是第二課時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敘述歷史的文章,主要學習內容是生字詞的識記和理解,課文的朗讀與理解,查閱和運用資料,課后小練筆。
通過學習本課,可以使學生記住國恥,深刻體會民族的恥辱,并學會搜集和利用資料理解課文,加深認識和體會。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復習生字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會從課文中提出問題,自主探討;
能在課堂討論中產生豐富的體會和聯想,利用資料和圖片深刻體會歷史恥辱。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片和資料進行聯想和體會;
充分利用默讀,自主體會課文重點句段;
以圖文為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進行討論深化和拓展文本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了解中國歷史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能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將愛國情感很好的表達出來。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西海民族寄校校五年級(1)班的學生,這個班是一個基礎知識學的不太扎實的班,通過半學期以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所掌握,但創新能力及豐富的語文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學生對歷史知識較感興趣,喜歡研究。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太流暢,不能說的具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支架式教學,輔以講授法,啟發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利用圖片和資料為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啟發討論。啟發學生抓住重點句段,交流感受,引導他們講感受表達出來。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新教材
與本課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
六、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學生空寫,師逐字分析:圓(圓滿無缺)明(光明普照)園(皇家園林)師懷著沉痛的心情談話:就是這樣一座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在1860年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板題:毀滅
生齊讀,強調毀滅的讀法。
(二)生自讀,讀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三)組織交流
1、學習第一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從兩個不可估量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之嚴重,它是多么的寶貴,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是這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這樣。
師:從兩個不可估量,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英法鬼子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了人類的文化,很怨恨,他們這種行為是可恥的,簡直是禽獸。
師:帶著這種感情去讀吧。
2、讀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這一切的一切都化為了灰燼,包括哪些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再讀吧,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
師:為什么要這樣輕聲讀?
生:凄涼
師:是什么化為了灰燼(齊讀)還有什么?
生:為它的自豪感,工人的'心血,智慧的結晶,歷史的文物。
師:不僅如此,更是中華民族最高的智慧,最用心的結晶。
再讀這句話。
3、 學習中間的部分
生默讀。
質疑:迅速找建筑宏偉的話,指名讀,其他學生用筆圈。這句話用了多少個有,練讀。
生:8個有。
師:我們一個一個看,圓明園中有什么?第一有(學生答)第二有(學生答)……
師:假如寫出圓明園的所有建筑,還需多少個有?(生答,找根據)
生:“還有很多”,“西洋景觀”并未寫,“天南海北”,“中外名勝”飽覽”“流連”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圓明園,指名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
師范讀,學生體會,
課件出示圖片
師:這就是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漫步其中—美嗎?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化為了灰燼。自己默讀,找問題,還想知道些什么?問些什么?
(1)他們不后悔嗎?
(2)他們的心什么時候才會滿足?
(3)為什么當時的中國人沒管?
(4)為甚讓英法聯軍侵入?為什么當時沒有人去救火?
(5)當時人民為什么那么懦弱,沒有人去救火?
4.課件出示資料
師:什么留下了映像?
生交流:(價值大,景觀多,歷史悠久)
師:面對這把大火,你有什么要說的?
(記住這筆賬,這種仇恨,華為振興中華的力量)
(四).總結
這把大火不僅燒毀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也燒醒了中國人的崛起發展的決心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 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加作業)
2、評價方式:自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 學生自評:對文本內容基本理解,對教材中的精神領悟較深。
(2) 教師評價:學生興趣濃厚,樂于討論,感悟較深。
1、學生課堂表現評價量表
項目
A級
B級
C級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認真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 參與討論態度認真
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依時完成,有參與討論
上課無心聽講,經常欠交作業,極少參與討論
積極
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閱讀完了
能舉手發言,有參與討論與交流
很少舉手,極少參與討論與交流
自信
大膽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嘗試
不敢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不敢嘗試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于與人合作
善于與人合作,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能與人合作,接受別人的意見
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難以聽進別人的意見
思維的條理性
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條理性差些
不能準確在表達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計劃性,條理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思維的創造性
具有創造性思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
能用老師提供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創造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我這樣評價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師的話:
2、教師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
A(優秀)
B(良好)
C(合格)
選答
學生對統計圖上的信息描述
表達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學生制作統計圖完成情況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本節網絡教學態度
非常投入
較積極
應付式
學生們分工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5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于春的啟示,整首詩就像一幅鈀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后兩句寫的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年的贊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看,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里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載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為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要求】
了解詩詞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為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⑴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結合注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匯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⑵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里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范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里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了解詩意。
3、匯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能力。
⑵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里(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為我們展現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么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后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后,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課文:
⑴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對照注釋,結合畫面,了解詩意。
⑶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匯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⑵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閑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⑴ 配樂朗讀。
⑵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了詩人悠閑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后,你對鄉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翁卷(宋) 范大成(宋)朝張志和(唐)
綠白
鳥雨 生機 耘績 山鷺
閑人少 繁忙 各當家 勞動場景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風細雨 情趣盎然
學種瓜 漁翁不歸
課堂作業設計
1、把下面詩句補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鱖魚肥。
( )箬笠,( )蓑衣,( )不須歸。
2、用自己的話把《漁歌子》第一句的畫面描繪出來
3、快來讀讀下面的古詩,想想描繪怎樣的畫面。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6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于當時一個經濟拮據的家庭,對于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為線索,通過“我”在車間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臺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身、望著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復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復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寫作背景對于現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說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據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著什么?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里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復等寫作方法的強調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衛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梁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關于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梁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二)把握主要內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為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著、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看看你的學習單上的主要內容,逐一對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么學?(看導語提示)
(三)讀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注。(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么?(被燈泡烤著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著,就連耳朵也受著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境。句子: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么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么心情?(難過……)
(5)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么?(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么而疲憊?因什么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現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里?(“我的母親”出現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愿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復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后,將母親“直背、轉身、望”的動作強調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里,也留在我們腦海里,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現了什么?(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么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么的不容易。為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愿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并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為了什么嗎?
補充資料:梁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為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里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為了養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機已經變賣。為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舍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里,你讀懂了什么?(母親很辛苦,為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啊!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么?(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么數落?數落我什么?母親為什么要數落我?(因為我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舍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四)寫話補白,升華情感
1.對于一個經濟如此拮據的家庭來說“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對于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來說,“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么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說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著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后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把相關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肴。那么,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 (學生放談讀書的經歷與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聯系生活放談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發學生閱讀樂趣。)
2、剛才,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預測:為什么要竊讀?是怎么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那么多問題,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4、自學檢測:
⑴ 認讀生字與寫字: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讀 dì;“踮起腳尖”中的“踮” 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 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一些字雖然筆劃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記憶。寫字要認真,注意書寫的習慣。
⑵ 體會詞語的含義: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為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里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里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饑腸轆轆──饑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著肚子站著苦讀中,也幻想著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面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舍──留戀,不忍分離。
三、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復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么記敘“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四、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
2、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鉆過去”,“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
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3、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4、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
5、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
1、她是一個多么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放學后──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饑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為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么感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心:
⑴ 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
(課件演示句子。)
①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表現出作者如饑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⑵ 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課件演示句子。)
① 快樂的是什么?恐懼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聯系生活說一說。)
⑶ 引導學生讀出這種復雜的內心。
2、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后,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系生活,關注體驗。
⑴ “害怕書店老板發現”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為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么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趕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為了讀書,卻慶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著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⑷ “餓得饑腸轆轆”是什么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獲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燈亮起來”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沒吃,卻咽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獲了很多知識,心里非常高興。)
⑹ “我走出書店時”是什么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松,說明她讀完書后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系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寫法
1、引導:
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
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為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
五、布置作業
1、閱讀《竊讀記》節選(發放材料),寫出讀后感。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板書設計〗
貪婪 害怕
開心 樸實而又生動感人
饑餓 依依不舍
麻木 輕松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饑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
2、解釋劃線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板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3、填空:
課文以____為線索,以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 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寫幾條讀書的名言。
【資料鏈接】
1、課外閱讀: 竊讀滋味
孔乙己說:“竊書不算偷。”那我竊讀更不算偷了,所以竊讀之事我但說無妨。
問我為什么要竊讀?家里窮嗎?非也,非也,只因為我要看的書是恐怖小說,與學習無關,沒獲批準購買,只好在媽媽逛商場之際死纏爛打溜進書店竊讀。
竊讀有兩大要點:其一,臉皮厚;其二,要有速度。本人兩樣無一具備,因此常挨營業員白眼。
經常竊讀也積累了些許經驗:
先找到愛看的書,揀個人多嘴雜的地方蹲下。嗨,可別以為我學習認真喔,人家只是為了不讓營業員看到。但呆在一個書架前看書,不被營業員的“火眼金睛”發現可有點難。蹲下之后,就是一場消耗戰了:腿會酸,就站起來,站起來,體力不濟,又蹲下……加上營業員每過30分鐘就會來個大掃蕩,運氣不好頭一個趕你出去,運氣好的見別人被識破了,趕緊放下書,休息去,回來再打持久戰。反正不管怎么樣,都先出去一趟,再厚著臉皮回來吧!回來的時候,多少要遭白眼: “不要坐在書上,不要老是看書,你愛買買,不買走人!”
《讀者》上曾有一篇《竊讀記》說主人公竊讀太久,一個女孩就送了他一本書。唉,我可沒那么好的運氣,而且臉皮也不夠厚,白看多次不好意思,還是見好就收吧。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感渲染,引導學生回味親身經歷的或者看到、聽到的感動的事,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動情點,對人物的特點進行細節描寫,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如何動情點,通過細節書寫“感動”,體驗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板書:感動
2.播放視頻《交易》
3. 在剛才的這段視頻里,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地方?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二、互動交流,感受真情
1.回憶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令自己感動的事,想想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準備與大家交流。
2.學生交流:請幾位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
點撥:根據學生發言,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3.引導評議:哪位同學講述的事情打動你?為什么打動了你呢?
4.小結
(1)每個人講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動的,但為什么有的同學講的就能更打動別人呢?
(2)在我們剛才的交流中,你認為哪位同學評議得最好,好在哪里?
三、從述到寫,說寫結合
1.揭示本次習作題目——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2.從題目上看,我們的習作要以什么為重要的.寫作內容?
3.閱讀范文
夜已經很深了,繁星灑滿了天空,它們不停地對我眨著眼睛。我并沒有睡覺,而是在床上瞇著小眼,仔細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悄無聲息地走進來,用她那細膩而光滑的雙手輕輕地把我的被子蓋好,然后撫摸著我的臉蛋,那感覺好似一陣春風輕柔地撫過我的臉頰,頓時感覺心情無比舒暢。忽然一種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間的母愛竟是如此偉大,如此溫暖!
深受感動的我思考著:天色已經這么晚了,媽媽并沒有睡覺,為了讓我睡得更加溫暖,更加舒服,媽媽犧牲了她的睡覺時間,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這里。母愛竟是這樣無私!
想到這兒,我再也忍不住“裝睡”的感受了,從床上猛得站起來,媽媽帶著一絲詫異看著我,我說:“媽媽,你為什么不睡覺,而來給我蓋被呢?”“原來你沒睡著呀,媽媽以為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實了,媽媽才能睡踏實呀”。媽媽笑了,笑得格外燦爛,那笑容是多么慈祥啊!
4.交流寫法
5.寫一段令你感動的事的片段,圍繞中心,說你想說的,不用寫開頭和結尾。
四、習作講評與修改
1.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寫的片段,并說出自己寫的最滿意的地方與同學交流。
2.對習作提出建議
文章是否令你感動,感動在哪?
板書設計:
感動
寫法
抓住人物的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活動
敘事中抒情,寫出真實情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9
【學情分析】
這個班的學生大多單純、熱情,但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上課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教材分析】
課文在教材“讀書有味”單元。這個單元以讀書為關注對象,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讀書,了解讀書的好處,掌握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素養的好習慣。《竊讀記》講述了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孩的故事。“我”“竊讀”的經歷一波三折,“竊讀”時的心理、動作描寫更是入木三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驗作者在艱難環境中對讀書的酷愛,對人間真情的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課文注釋掌握“積累”中的7個詞語和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其他生字詞。
(課前預習中完成。)
⑵ 指導學生準確地圈劃有關“我”竊讀時的心理、動作、神情描寫的語句,抓住關鍵字詞,體味“我”竊讀時的百般滋味。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引導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課文注釋來疏通生字詞的習慣。
⑵ 通過指導學生圈劃詞句、抓住關鍵字詞作點評的過程,使學生在邊讀邊品中體味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閱讀指導、質疑答疑,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美好,感悟他人的關愛。
【教學重點】
品讀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揣摩人物復雜的心理。
【教學難點】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領悟文本思想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猜測課題
看到“竊讀記”這個課題,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交流,傾聽。
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文本
讓學生帶著問題速讀文本。然后回答所提的問題。
教師適當進行閱讀指導。
閱讀、思考、討論。
初步感知全文,獲得總體印象。
三、品讀文本
提問:作者在“竊讀”過程中嘗到了哪些滋味?你是怎么知道的?
(閱讀、思考、討論、朗讀。)
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揣摩描寫人物心理、動作、神情的語句。
四、收束文本
少年的“我”在遍嘗“竊讀”的種種滋味中慢慢長大,在文章的'最后,她寫道:“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為什么這樣說?為什么最后才說?閱讀、思考、討論。
挖掘文章主旨。
五、小結
1、提問:
還有什么問題嗎?
2、你最欣賞文中的哪個句子?
3、用PPT展示學生習作片段,請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質疑、討論:
⑴ 深度閱讀。
⑵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體驗離開課堂。
六、布置作業
1、關于作者的介紹,請學生到班級博客上瀏覽。
2、請學生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發到班級博客上去,讓大家分享。
3、請學生以《嗜讀記》、《讀書的`故事》等題目寫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借助網絡,拓展學習時空。
4、閱讀與寫作結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聯系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重點:
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難點:
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認字,說出帶有生字的成語
2、 回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 2——19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板書)
二、精讀感悟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眾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么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 學生匯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于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么?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么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指導朗讀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么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 想粥
(1) 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么分?后來想怎么分?為什么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2) “孥孥”是什么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么?
(3) 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1
[教學目的]
一、知識教學點
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2、 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
1、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方法和背課文的好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小組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四、合作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說一說課文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歷和感受?
五、重點品讀、感悟。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過渡: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對背課文一直是充滿熱情和興趣。第一部分中,因為所背內容簡單有趣,在作者看來背書就像唱歌一樣。可隨著課文越學越多,越來越長,背書的難度不斷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對背書仍然充滿熱情呢?請自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這個問題。
2、生自由讀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為預設的教學板塊,不分先后順序。)
(1)所背課文雋永有趣。
品讀義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廠,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結合文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對《匆匆》的喜愛。
指導學生把感受帶進朗讀。
(2)教師的示范激發了“我”背書的興趣。
扣住“一字不差”體會作者當時的驚奇、佩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匆匆》,讓學生認識到
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導朗讀,突出“一字不差”。
(3)媽媽的激勵。
“媽媽拿著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引導學生關注媽媽的語氣,體會到“平靜”的語氣說明媽媽的分析理智客觀,還要體會到媽媽的責備之情。
“媽媽接著說:‘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啊,就讓背。’說完,她就背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師可以以結合作者引用的媽媽背的孔子名言展開教學:指名讀讀孔子的這句名言;教師給出這句話的譯文;比較古文和譯文,體會背古文的難度較大。
“我聽著很新鮮,看看媽媽,她容光煥發,背得那樣起勁。”理解“容光煥發”,說說為什么媽媽背得容光煥發,那樣起勁。
再指導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4、小結:雖然背書是個艱難的過程,但作者多找積極因素,不斷樹立背好課文的信心,童年的學習生活也因此變得趣味橫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想象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理解植樹造林的意義及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灰椋鳥(生齊讀課題)
如果我們是初次見到灰椋鳥,高興地叫――
看到灰椋鳥遠遠地非來了,和它打個招呼
灰椋鳥棲息了,睡著了,輕輕地讀一下
二、精讀指導
1、學習第1節
(大屏幕出示灰椋鳥圖)請大家看,這就是灰椋鳥,它好看嗎?
作者徐秀娟是怎么認為的?(打開書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作者認為它好看嗎?(板書:不好看)你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讓我們帶著作者的情感讀一下這句。(指名讀、齊讀)
2、學習2、3節
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看了一段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板書:歸林)
默讀課文3-4節,畫出灰椋鳥歸林的有關語句,并寫上自己的感受。
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學生交流:
出示:“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
“投入”換成“飛入”好嗎?你什么時候投入過哪里?這個詞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這段話中,你特別關注了哪些詞語?從中感受到什么?
“數百米”有多長呢?!
橢圓形有多大呢?一只灰椋鳥大約有二十厘米,大約有多少只灰椋鳥呀!
此時的天空中出現什么情景?(看圖)――這就是“排空而至”
能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人有人的語言,鳥有鳥的語言,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它們在傾訴著什么?我們現在好像變成了一只只灰椋鳥,你會說些什么呢?
請說說你今天的見聞……
說說你今天的收獲……
鳥兒們又會怎樣的呼喚,怎樣的`應和呢?老師做先回來的鳥,你們做后回來的鳥,我呼你們,看你們能不能來和我。
我呼:喂――你和――
我呼:好朋友,我在這兒,快來,快來,你和……
我呼:哎,這兒有條大蟲子呢,要來嘗嘗么?
天黑了,快回來睡覺吧!
你認為這僅僅是寫灰椋鳥多嗎?假如你把它當作人來想,我們還能想到灰椋鳥的心情是怎樣的嗎?
不僅此時它們是快樂的,哪怕是夕陽西下,它們也不愿休息。它們在干什么呢?
3、學習第5節
請你自由地讀一讀第5節,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進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指名讀。你從這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為什么是“金紅色”?
作者把灰椋鳥寫得很美,回顧開頭,作者認為灰椋鳥并不好看,板書:美
但是作者現在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后,它們在作者的眼中竟是那么的美!帶著喜歡的語氣讀讀這一節,你有喜歡的句子嗎?
出示:“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什么叫“俱樂部”?人們在俱樂部里會干些什么?為什么說……俱樂部呢?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為什么喜歡?“似飛瀑”,“如驚濤”寫出了什么?
置身在這個俱樂部里,作者會發出了怎樣的歡呼?作者僅僅是在為灰椋鳥歡呼嗎?
4、學習第6節
此時,她想大聲告訴全世界的人們:出示最后一節,齊讀。
“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地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欣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就是說:有了——————,有了————————,才有—————。你明白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1、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2、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這兩個詞的意思能不能換?為什么?
(“觀察”是細細地看,看它的樣子、形狀、姿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所以用“觀察”;“觀賞”,好看的東西才能用“賞”,作者走進刺槐林,靠近灰椋鳥,那百鳥歸林的恢宏壯觀,那群鳥啾啾的溫馨和美,那夕陽下聯歡的喧鬧熱烈,一個個場面,怎能不賞呢?)
三、情感升華
是啊,我們要熱愛樹林、熱愛鳥兒,學到這兒,你還覺得灰椋鳥不好看嗎?作者先寫灰椋鳥不好看,再寫它們歸林時的壯觀景象,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鳥又這么地美了,作者情不自禁地為它歡呼,這樣的寫法叫――欲揚先抑(板書)
此時此刻,我們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群鳥兒,它們的名字叫――灰椋鳥(生齊讀課題)。
只有真正愛鳥的人,才能走進鳥的內心。徐秀娟,她心中有愛,眼里有情,才能寫出像灰椋鳥這樣的生命的贊歌,她在徐秀娟為尋找這只飛散的丹頂鶴,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灘涂上尋找失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生命……
看MTV《一個真實的故事》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為鳥兒獻出自己生命的女孩——徐秀娟(板書、齊讀)讓我們像她一樣做個愛鳥、護鳥的人!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3
教材簡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后記敘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困難,當再一次沖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后,通往廣場的路就又多了一條。
課文共有1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及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記敘了小時候父親帶“我”上羅馬教堂的`塔頂,所看到的情景和父親對“我”的教導;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寫“我”在父親教誨的影響下,另辟蹊徑,克服了編織一條毛衣所需時間與交貨約定的時間相差20倍的困難,走出了一條從編織毛衣入手,自己設計、制作和出售時裝的新路;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記敘了又一次另謀出路——舉辦了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不僅使展會如期開幕,還吸引了眾多的訂貨者;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應,寫父親對“窩”從小進行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如果學生把第四部分合并到第三部分,也可以認同)。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系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說說自己以后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方法
自瀆自悟。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課前了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
2、教師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我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我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自認生字,相互交流字詞。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⑴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⑵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⑶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四、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交流自讀疑難:
1、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聯系實際生活,想想通往學校的路止不止一條?試討論討論,又有什么收獲?
2、我大喜過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此時作者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作者為什么而懊惱?用心讀讀作者的心情。
4、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讀讀這句子,說說好在哪里?“河流”一詞蘊含著什么?
五、拓展總結
六、嘗試運用
1、嘗試練筆:
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2、班級交流。演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4
教學目標:
運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交流生活中獲得的啟示,想一想生活中給你以啟示的小事,給你啟發最大的名言警句,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表達練習。
課前準備:
1、留心生活中帶給自己啟示的事情或漫畫。
2、搜集平時在書中和生活中讀到的有啟示意義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引入新課,明確要求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畫引起我們思考,讓我們獲得啟示。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吧!
2、請三位同學閱讀一下書上的要求。
3、明確要求。
說一說生活中讓你受到啟發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經過講清楚,把得到的啟示說明白。
交流給你啟發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說說是什么,再說是怎樣理解的,還可以聯系生活,通過事例來說一說對自己的啟發和幫助。
介紹一幅漫畫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直接寫漫畫給自己帶來的啟示,也可以根據畫意編一個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體會漫畫的含義。
二、自主選擇,分組交流
1、自主選擇交流的內容——從下面的建議中選擇一個角度進行交流:生活中給你帶來啟發的事情;給你帶來啟發最大的名言警句;給自己帶來啟示的一幅漫畫。
2、自己根據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說,再練一練。
3、在小組內和同學進行交流,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傾聽,相互補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
三、全班交流。師生評議
1、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
2、師生評議:不僅要評同學說得怎么好,還要說說自己聽后受到的啟發。
3、教師根據學生發言的不同角度給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師總結。提示積累
看來在生活中會給我們帶來啟示的東西還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圖畫,甚至一件東西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積累和思考。
第二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
在進行口語交際時,同學們有的選擇了一些小事,有的選擇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畫。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學生默讀提示,明確習作要求及內容。
小組互說。打開思路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三、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回憶這組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感情的方法,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四、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根據同學的建議再次進行修改。
五、佳作賞評
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一個啟發。
六、作業
自行修改,并工工整整抄在作文本上。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5
學習目標:
1.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學習難點: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2、請一名學生來介紹《水滸傳》。
3、《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條好漢,你認識幾個?(引出武松,揭示課題,板書:20.景陽岡。)
4、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屏幕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提示:“這酒真有氣力”──這酒很有勁;“篩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武松只顧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亂踢。
2.老師巡視,指導學生養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批注的好習慣。
三、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
1.學習匯報: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8~12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引導學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幾個回合里,描寫雙方動作的詞句進行比較體會。
①男生讀老虎,女生讀武松,看看老虎怎樣,武松又怎樣。一人一句對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武松動作的詞和句子。
適時板書:撲——閃
掀——閃
剪——閃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老虎)
②請左邊這兩組讀老虎,右邊這兩組讀武松,看看這回誰厲害?
適時板書:兜——掄劈
撲——跳退
搭——揪按
掙——按踢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勢均力敵)
③最后誰占上風了?(男生讀武松,女生讀老虎)。
適時板書:沒力——揪打
不動——棒打
3、一字“論”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師提問: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4、品句子,“識”英雄:
a、那只大蟲雙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指導:①“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襯托出武松的勇。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武松的勇敢無畏。
c、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突遇大蟲的“一撲”、“一揪”、“一剪”,他的對策是“躲閃”、“閃在青石邊”、“閃在大蟲背后”、“閃在一邊”……
品“閃”:一段話里連用了許多個“閃”字,能否換成“躲”字呢?
(“閃”既是本能的反應,又是防御的手段,準確刻畫了武松在遭到大蟲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動作。“閃”這個動作,具有突發性,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這樣,充分說明了這一個連一個的“閃”字,絕不是重復、雷同,而凸現了武松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
5、小結:
在描寫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動詞,字字千鈞,虎虎生風,形象生動地凸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過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讀精彩語句。
①學生自主朗讀描寫武松打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并把自己認為寫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讀幾遍。
②小組內交流: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
③全班交流:比一比,讀一讀,看誰最像武松。
7、小組討論:這一部分是通過什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四、縱觀全文,全面認識武松個性。
1.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對話,自己的心理活動。)
2.快速默讀這一部分,畫畫相關的句子,體會武松的性格特點。
3.引導,并板書:
豪爽、倔強、勇敢、酒量驚人、膽量過人。
4.你是通過哪些句子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
5.這些內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關系?(師生交流)
五、課外拓展
1.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
2.一英雄,一故事,籌備開展“水滸傳英雄故事會”活動。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22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7-15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3-01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03-23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30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3-28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3-01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04
五年級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06-23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