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
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教學方法
1、讀法:反復誦讀,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提問討論:師生互動,解決反饋問題。
3、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古人說“詩言志,歌詠懷”,詩歌是文人抒發感情的一種載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兼文學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這首詩歌當中要言的是何志,抒發何種感情呢?
二 讀
1 品讀詩歌,先從朗誦開始。四言詩節奏:二二節拍,詩歌誦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要有抑揚頓挫之美感。學生自由讀,請一名試誦讀,評。
2 注意個別句子的處理:一般感嘆句、陳述句讀降調,問句讀升調,老師范讀。請學生找出詩文中的問句,加以誦讀體會。
3 再請學生讀,點評。
三 分析
1同學們再集體誦讀一遍,在讀的時候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
從哪里看出來?
生1:標題
生2:意象詞“酒”,還有詩中的“憂”字
生3:“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寫實,結合背景分析
明確詩眼“憂”,找一找。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詩人在“憂”什么呢?同學們討論兩分鐘,有了結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憂人生短暫
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功業未成
生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憂功業未成
小結:詩人心中有憂,何以解憂呢?杜康能解嗎?要解憂,必須求得賢才。同學們找找表明曹操對待人才態度的詩句,體會一下,曹操是怎樣留人的。討論兩分鐘。
生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生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以情感留人
生3: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事業留人
四 小結及課堂作業
憂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成,所以此詩讀來深沉悲涼。古人說“詩言志”,曹操在本詩中所言之志就是想求得賢才來一統天下,解百姓戰亂流離之苦。有一股英雄之氣馳騁期間,所以讀來慷慨激昂。下來,就請同學試帶著這份激昂的感情再一次誦讀全詩,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教學反思
本節課作為微型課來設計,我只選了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目標,即能用普通話流暢地誦讀詩歌; 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主要安排以不同的誦讀貫穿始終:學生自由誦讀、學生代表讀、教師指導誦讀、學生集體讀等等。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逐漸悟出全詩的核心主旨。
引導學生讀的過程基本順利,但在問題的過渡上有些地方還是顯得生澀,比如在安排學生幾輪誦讀之后我拋出問題:這首詩給你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感情?(苦悶,憂愁)從哪里看出來?得出詩眼“憂”字之后,我說了一段過渡語,給人一種跳出詩境之感。在李社教和王衛濤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20分鐘的微型課,快速切入主要環節是關鍵。比如在學生找出“憂”字之后,就應馬上拋出“詩人憂什么?”的問題,得出結論后再問“解憂靠什么?”明確是“人才”
后馬上再問“如何求取人才?”這樣安排環環相扣,講起來順了許多。
另外,我之前的板書設計過于簡單,主要是三個關鍵詞“憂”“求賢”“一統天下”用兩條橫線貫穿起來,事后,李老師幫我重新設計了板書,讓我明白了微型課板書并不是越簡單越好,課堂上講到的重點詞還是得取舍有度地呈現在板書中,這樣,整節課的`重點內容看起來才能一目了然。
當然,除了兩位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各位同行老師為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在這次微型課試講中獲益良多,受益匪淺,謝謝大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一定會以這節課作為范例,在一堂課的結構安排上,在重難點的取舍與把握上,在師生互動的處理上多下功夫研磨,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上出更優質的課!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度。
教學難點:
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句子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二、作者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于曹操的看法。
三、寫作背景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體感知
1、先播放課文錄音,并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詩歌賞析
1、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詩歌,然后對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借此也對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進行講解。
2、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部分引用《詩經》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該部分著重講解詩人采用的藝術手法是比喻,提出問題“作者用明月來比喻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結合對詩歌的翻譯讓學生自行得出這里都是比喻賢才。在此基礎上便可提出問題,這一部分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又是什么?
明確:繼續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該部分講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后“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
3、詩人“憂”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4、藝術手法:再前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引用《詩經》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六、課堂總結
最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3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確理解詩人的“憂”,感悟詩人的豪情,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3、學習本詩比興、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解說:《滾滾長江東逝水》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其內容和基調與這首詩的風格、詩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對詩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體感知
[預設互動1]美美地憶
一提起曹操人們便會脫口說出對他的評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漢臣賊子”。周瑜說:“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裴松之認為:“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唐太宗如是說:“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毛澤東詞:“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一于雄。”
魯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由于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就不僅僅是一個“是”還是“非”的問題,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觀點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系統整體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以學激思
請寫出你的疑惑,由組長整合后交老師。
三、合作學習
[預設互動2]美美地讀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摯,境界開闊,慷慨深沉。
[預設互動3]美美地思
1、通過朗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詩人心中之“憂”,他到底在憂什么?是如何解憂的?
第一步:自己誦讀詩歌,尋找問題關鍵。
第二步:小組交流合作,商定問題觀點。
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探討。
板書:憂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禮遇嘉賓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曹操勾畫了統一天下的宏偉藍圖,他的憂不是簡單消極的悲憫,他憂人生的實質是重人生,憂賢才的實質是重賢才,這種“憂”有一股慷慨之氣。
2、觀看《曹操橫槊賦詩》視頻剪輯,思考幾個問題。
(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皎皎如月,何時可輟?
何枝可依?——無枝可依。
海不厭深。——水不厭深。
(2)“輟”和“掇”、“無”與“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們從中可以分別體會出什么心境呢?
點撥:輟,停止。比喻義為:“我對賢人的思念,何時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義為:“皎潔如月的賢才,我什么時候才能擁有呢?”剪輯中呈現的是一個豪情滿懷、壯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動較思念更進一層,更符合曹操那種想坐擁天下賢才的霸氣。顯然,這是劇作者為劇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詩表現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隱憂。
“無”字,展現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沒有可依之枝,即沒有接納他們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現的是亂世當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猶豫中進行一種選擇,而此時的曹操恰似那謙虛的山、博大的海、求賢若渴的周公,成為那可供賢才依托的一枝。
[預設互動4]美美地賞
1、“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負情懷是通過哪些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詩歌典雅耐讀,富于文采,增加詩歌內涵容量。
(2)再次朗讀,并按順序找出用典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詩人念念不忘賢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嗚,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2、比興(在朗讀中找出有關詩句)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喻指賢才并起興,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以此起興流露詩人唯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并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
四、課堂總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未就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我們鑒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我們更應該“及時勉勵”,只因為“時不我待”。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4
一、教學設計的說明
《短歌行》是新課標高中語文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第四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按照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先后學習了《詩經》兩首、《離騷》和《孔雀東南飛》,已經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古典詩歌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這基礎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建安文學的代表作。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這節課應達到以下目標:
體現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應的表現手法,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體現在過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過誦讀、討論、賞析、點撥,領悟詩人在作品中表現的思想感情,引發聯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體現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是體會古典詩歌的意境美和節奏美,教育學生要自覺珍惜時間,要擁有寬廣的胸襟,樹立遠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維目標”,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把握詩歌的主旨,揭示詩人的創作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這首詩,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難點:針對學生在詩歌鑒賞方面表現手法掌握不好的現狀,我們把難點定在探究這首詩的表現手法上。
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②討論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集體探究,得出答案
③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
三、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常山趙子龍于曹營幾十萬大軍中救出吳蜀后主劉禪,曹操在景山頂上看到趙云無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正是曹操的這句話我們看到了趙子龍單騎救主的義舉。這是小說中曹操愛惜人才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曹操的詩作,看看其內心深處是如何渴求賢士的,感受一下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2、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橫掃黃河兩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可是長久以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戲曲舞臺上也常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的形象,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那么我們后世人對曹操的看法真的如曹操自己所言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嗎?我看未必,作為后世人,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地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人們對他的三個評價: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3、背景介紹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萬揮師南下,飲馬長江,想一舉消滅東吳的孫權和蜀漢的劉備。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置酒設樂,歡宴諸將,飲到夜半,忽然聽到烏鴉在悲鳴聲中向南飛去。曹操感此景而持矛吟唱了這首千古傳頌《短歌行》,盡抒了他的內心世界。
4、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朗讀時,讓學生讀出四言詩的音律節奏,體會魏晉詩歌的基本特征。(我認為朗讀是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在創造過程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由此,呈現出每個學生對文章的不同理解。)
第二步:聽音頻朗讀后,找學生仿讀。
第三步:全體學生齊讀。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
說明:本過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讀”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最直接體現。放手讓學生讀,只有讀,才會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古典詩歌語言文字的魅力。
5、鑒賞評價,把握感情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首詩,我將該詩劃分為四個小節,再將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小組一小節,讓學生動起來,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地引導學生,目的是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問1、請每組同學找出他們最欣賞的詩句,并用最短的語言概括一下。
第三組同學答:我們認為最有特點的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句。因為曹操把對賢才的渴望即一將難求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用最短的語言來概括的話,我們認為是“憂之至極”。
問2、很好,剛才第三組的同學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學們再討論一下,除了剛才第三組同學找到的曹操的“憂”外,還有哪些語句反映出曹操的“憂”了?
它們又展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第一組同學答:第一節詩中還有兩個“憂”字,通過這兩句詩,我們感受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
問3、你們找的很準確,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那么在這兩句詩中,你看到曹操意志的.消沉了嗎?如果不是,那又展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生態度啊?
第二組同學搶答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但聯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這是借酒明志啊!也就是說,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問4、在第二節詩中,作者引用了《詩經》中的詩句,我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作者將《詩經》中的詩句信手拈來有什么意圖呢?
第四組同學答:《詩經》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啊!言外之意是,人才啊,你們都到我這里來吧!
問5、第四組的同學回答得太好了,同學們掌聲鼓勵!有這樣一則材料:曹操平定北方后,幾次下《求賢令》,打破了當時以德行和家世作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為賢,網羅四方名士,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這樣大“喜”的局面,曹操還“憂”什么呢?我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憂”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組同學答: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在我們對“憂“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曹操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對賢才難得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那么我們可以這樣概括:曹操“憂”的就是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
問6、同學們還有哪些詩句沒有理解,可以提一下?
第二組同學問:我們沒有想透作者為什么引用這幾句詩?又為什么把它放在文章的結尾?
師答:好,這個問題同學們問的非常好,因為這四句詩很有探討價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作者引用前人成句,意在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也可以說,在這里曹操向賢才們表達了誠心和自己的廣闊胸襟,這句話等于曹操拍著胸脯向人才保證: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請放心我一定不會“才”滿為患,快來投奔我吧,讓我們一起來干大事吧!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里使用了《韓詩外傳》里的典故,相傳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勵。但不管哪種,結果都是“天下歸心”。曹操最終的夢想是要一統天下,萬民歸心,這就等于為天下賢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動的宏偉藍圖。
問7、同學們體會到這四句詩運用了是什么手法了嗎?
學生甲:是化用典故。詩句都有出處啊!
問8、好的,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其他的手法嗎?
師背誦:《關雎》一詩的前四句,讓同學們對比感受。
學生乙:是比興的手法。
總之,重點和難點的解決完全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質疑發問,教者點撥后,自主生成的。實際上,就是學生“悟”出來的。
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從思想內容到藝術特色,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強化理解,遷移訓練
⑴顯示曹操的另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同是曹操的四言詩,試比較二者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此練習的目的是通過比較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其次結合練習題,深入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說明:《觀滄海》一詩中的“碣石”景觀就在葫蘆島市綏中縣。)
⑵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看到了曹操的寬廣的胸襟,遠大的志向以及對人才的渴望,對生命的流逝而功業未就的苦悶。同學們體會到曹操的這些情感后,有什么觸動呢?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我們的目的就是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7、作業布置
①背誦《短歌行》
②評價曹操
8、板書說明:鑒賞過程中的黑體字是板書的內容。“賢才難求”,“功業未就”,“人生苦短”分別寫進“憂”字的左側的偏旁之中,而“思想”二字寫進“憂”字的右側的“橫”之中,“藝術”寫在“思想”的上面的“豎”之中,“憂”的“撇”之中寫上“比興”二字,“憂”的“捺”之中寫上“用典”二字,“憂”的那一“點”里寫上“悟”字。這樣在黑板上顯示出來的便是大寫的“憂”字,“憂”字里面包含了這節課所有的內容。
四、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我們很難說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轉化成了能力。我想:理想的一節語文課,應解決好“兩個關系”,即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1、教師與學生是處在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下兩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個體。相互聯系,是指二者都是同一活動——教學活動的主體,有其共同的目的。整個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學生的配合下完成四十分鐘的教學任務。相互獨立是指教師和學生分別是獨立的個體,思維、習慣、能力、個性、素質都存在其獨特性。如何把這些方面統一起來,并且趨同,有效地加以利用,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在一節語文課上,相對而言,知識既具有固定性,又具有靈活性。通過這些知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節課最終應達到的目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的是教師的引導作用。另外,創造性應貫穿其始終。教師應在知識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靈活地并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發揮其最大的潛力。學生思維的擴展有助于進一步形成分析、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當然,這一關系與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統一在一起的。
就我這節課而言,我認為學生基本上在我的調動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既有的教學思路下,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最閃光的地方就是對曹操“憂”的含義的理解。因為這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橫向的和曹操《觀滄海》一詩的對比,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再度考查。但在教學形式上,思維的張力還不夠,形式還不夠靈活。
經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語文課應關注生活。遠離了鮮活的生活世界,語文課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作為一位教師,我應適時地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以適應學生對知識要求日益提高的現實。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2分鐘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一、導入新課
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有這樣一個人,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張揚的英雄,在中國文學的舞臺上,他是個慷慨豪邁的大詩人。他曾經叱咤風云,他死后功過成敗至今還令人評說不盡。他就是——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樂府詩《短歌行》(幻燈片1)
二、知人論世
下面我們先走進作者,哪位同學來介紹這一人物?
(幻燈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點評: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今天語文課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解題: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幻燈片3)
2、李白邊喝酒邊唱:“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他在《將進酒》中更是高歌“與爾同銷萬古愁”,可謂是豪氣酒氣沖天。喝酒的時候詩人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我們先來聽這首詩的錄音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錄音(幻燈片4)
3、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4、下面就讓大家自讀這首詩。(學生自讀)
5、請二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詩。
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我想現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躍躍欲試吧,想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現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其他同學先自己醞釀一下。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幾句。(請一學生朗讀完后,肯定他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但沒有起伏變化、抑昂揚頓。作者那種慷慨的情感還欠缺些點)
四、品鑒詩歌的思想內容及情感
過渡: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其實,詩歌也有眼睛,即詩眼。詩眼就是最難能體現詩人情感和主旨的詞、句。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幻燈片)
明確:憂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2、全詩當中反復出現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體味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幻燈片)
⑴第一節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憂”的是什么?
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燈片)
人生短暫,時光易逝。
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一憂人生短暫
作者用什么解憂呢?
作者借酒澆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發明造酒的第一人,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憂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的短暫、時光易逝,而自己功業未成。
⑵中國詩人自古就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借著酒盡情揮灑著詩興,寫下了無數美麗的詩篇。(幻燈片)
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思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時孤單的心情
此時明明只有作者一個,他卻說是“三人”之眾。這正是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醉了的人經常說自己沒醉”,咱們也可以說“孤獨的人往往說自己不孤單。”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達的`是邊關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_____對友人的送別之情
由此可見,中國的詩酒文化源遠流長。
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可是酒真能解憂嗎?當然不能。詩歌中說: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李白說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要解憂只有找出“憂”的源頭,詩人還在憂什么呢?我們來看第二節。
第二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幻燈片11)
1、這一節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大家找出是那兩句?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詩句是誰寫的?是什么意思?用這些詩句詩人是要表明什么?(幻燈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其后還有兩句“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縱然我沒有主動到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聯系,給我個音信呢?表達的是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變為思慕賢才,向人才發出了深情的呼喚,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樣思慕你們賢才啊!(幻燈片)“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
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貴賓客,吹笙鼓瑟使賓朋歡悅。”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這里用以表達對賢才的禮遇。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禮遇嘉賓。
3、這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幻燈片14)
用典。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第二節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思——求賢若渴(齊讀第一、二節)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幻燈片15)
思考:這里運用什么手法?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幻燈片16)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也表達了詩人求賢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遠不會止息的。
師:詩人求賢若渴,可是賢才并沒有來歸,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憂?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二憂:賢才
曹操為什么會如此的渴慕人才?我們可以聯系寫作背景來談。
明確: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曹操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剛好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而且當時他已經57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統一全國的大業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為要成就一番大業須有更多的賢才相助。
初唐詩人陳子昂的詩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他追求功業不得,是故“憂從中來”。統一大業首先會憂賢士不至,因為有賢士相助,統一大業自可早日實現。正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幻燈片17)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辭?那么,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呢?
生:(幻燈片18)明月當空星辰稀少,烏鵲展翅向南而飛。繞樹飛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棲息。
師: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烏鵲南飛圖。作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烏鵲”比喻賢才,“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個概數,不能翻譯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托,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幻燈片19)。
問題:這兩句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怎樣理解?
比喻、用典(幻燈片20)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借用《管子·形勢解》之語,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原文:“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
“周公吐哺”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到這邊我們就比較清楚作者真正的憂是什么了
三憂:功業未就。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幻燈片22)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板書)
五、朗讀
同學們齊讀,我們再次體會和領悟詩人那憂而發奮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點評)
為了讓大家更能走進歷史情景,品味三國氣息,體會作者內心世界。(幻燈片22)現在我們聽下《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在赤壁大戰前夕橫槊賦詩,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這首樂曲在東漢時期是怎么個唱法已經失傳了,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鮑國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現代人根據當時的情景重新譜曲演唱的})(聽后我們可以感覺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細膩、深沉且復雜,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這慷慨、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來到了我們的身旁。)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幾年以后,十幾年以后,哪個同學成為了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么樣才能吸納人才?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說曹操,對關羽多么的好。送坐騎,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業,可是關羽還是走了。為什么,因為他對劉備的感情更深于曹操。當然,以情對人,總不會吃虧的。要不,關羽不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讓他的青龍偃月刀,喝西北風了。
七、作業(幻燈片23)
學了這首詩,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曾經叱咤風云,幾經起落,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無限風光。作為軍事家,官渡之戰的輝煌難掩火燒赤壁,華容道敗走的凄涼。作為政治家,面對社會動亂、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讓人看到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梟雄姿態。在三國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極度張揚的英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讓我們難以給他的品行下一個準確的定論,到底曹公何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掀開她神秘面紗的一角,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簡介
采用簡歷形式介紹作者主要文學成就,代表作品,詩歌風格。
三、吟詠詩作,整體感知
(1)自由誦讀
張開想象的翅膀,讓自己的思緒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梟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讀。
(2)比較朗讀
生朗讀,學生評價
聽錄音,感受詩歌情感
四、品析詩句,探尋情感
詩言志,歌詠懷,大戰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詩歌中的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情感?憂。
竟然是“憂”,這么一個具有豪邁氣概,有著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你是從何處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問題探討:
1、詩人為何要感嘆人生短暫?
此時的曹操已54歲,憂人生短暫,是感慨自己的壯志沒有實現,感嘆得不到賢士來幫助自己實現統一霸業。面對短暫的人生,人生態度卻未必相同。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種積極進取,為國效力的人生態度,曹操面對人生短暫,他想到的不是及時行樂,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廣招賢士,為我所用,實現一統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嘆自己的人生苦短嗎? 不僅說自己的人生短暫,還告訴那些賢士門,你們的人生也同樣短暫,在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的情況下,為何不來投靠我曹操呢?我幫助你們實現你的夢想。
2、詩人是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3、詩人是如何對待人才的?
(1)“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3)“周公吐哺”
以《鴻門宴》劉邦項羽對人才的態度來拓展,以劉邦評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得出對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對人才,始終是一種尊敬之情,一種近乎謙卑的姿態。
思考:詩人已擁有許多人才,那他為什么還要“憂”?
曹操一生戎馬倥傯,在漢末風云突變的亂世中縱橫馳騁三十年,于官渡一舉擊敗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紹,當他不斷取得成就的時候,他的政治抱負會逐漸膨脹,相應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大。隨著年事漸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業的心情會更加急迫。雖然已經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來幫助他完成一統天下的畢生奮斗目標。
4、賢士此時是何種境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這里的“烏鵲”比喻賢才。意思是說,就好像月夜里的烏鵲找不到可靠的歸宿那樣,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在四處尋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沒有賢主。
(2)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曹操有憂,但他的憂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短歌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曹操,一個愛才惜才的曹操,一個“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詠,體會情感。
五、鑒賞詩歌藝術手法
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本詩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設問
補充: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它重在事物的相關性。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運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小雅子衿》篇,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
補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
反問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①以“烏鵲”比喻,喻賢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看到了一個求賢若渴的曹操,一個尊重賢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詩歌鑒賞的高度對他的藝術手法進行了分析。此時,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怎樣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業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戲曲舞臺上的曹操是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白臉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個愛才惜才,胸懷宏大志愿的人。
面對這截然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
請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書設計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意象鑒賞并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學方法】誦讀和鑒賞
【教學設想】通過誦讀、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誠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關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他繼承并發揚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始創“以古題寫時事”的詩風,被后人稱為“漢末實錄”。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
三、整體感知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學生讀詩、交流。
四、課文講讀
導析: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
釋憂:詩言志,歌詠懷,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憂”字可總曹公心境。“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憂嗎?通覽《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憂,那么是什么樣的憂愁令這位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舉杯消愁愁更愁”呢?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一憂“人生苦短”。二憂“求賢不得”。三憂“功業未就”。
析結構析詩句:按照詩意分為四節來讀。
分解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激疑:在里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調(風骨)如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調悲涼,慨嘆人生短促和年華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詩洋溢著高昂的情緒,蘊藏著及時努力的思想。而與詩人求賢未得、功業未就有密切關系。
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里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于后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
警醒: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其實,人生苦短,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所以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創造條件,把握現在,服務明天。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設疑:這里引用的哪些詩句?表達了什么內容?運用的是什么手法?
朗讀、討論、交流。明確: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傳給我音信?)曹操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竭誠待以“嘉賓”之禮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即含蓄的表達方式)。
分析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設問:這組詩句與前面詩段是怎樣關聯并發展詩意的?
朗讀、思考、交流。提示: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繼而多樣解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第一種說法: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二種說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比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分析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設疑:前四句詩的內容可作哪些解讀?
討論、交流、小結:是自然環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對戰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同時這也是社會環境描寫(可理解為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后者更貼切一些。
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徬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一些人的關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達理的姿態來吸引和爭取人才。而象這樣一種情味,也是充分發揮了詩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設問:最后四句是怎樣表達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
小結:《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短歌行》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坦蕩胸襟;他有統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開創新局面的進取精神。盡管他也有“憂”,有“很深的憂”,但是他的“憂”是站在國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憂”,這絕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這首詩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摯,婉曲動人;引用《詩經》成句,自然貼切。風格則蒼茫悲涼。
五、作業:《學海導航》習題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在詩歌中“酒”一般被用來表達憂愁思緒,因而有了“借酒澆愁”一說,同學們結合詩人生平及整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達的是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是消極的?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在古典詩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別緒,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因而“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4、詩人借助了很多意象來表達自己“憂”的情緒,他又通過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5、詩歌中“憂”的情緒貫穿全詩,但是同學們朗讀的時候卻情緒激昂,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6、請個別同學朗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學思考曹操借這幾句詩表現什么?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五、板書設計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短歌行》一等獎優秀教學設計(通用8篇)03-23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4-19
《短歌行》優秀教學設計(精選24篇)05-10
短歌行教學設計07-29
短歌行教學設計02-24
《短歌行》的教學設計06-17
《短歌行》教學設計09-24
《短歌行》教學設計03-20
《短歌行》教學設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