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空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空氣教學設計1
設計意圖:
《空氣在哪里》主要使學生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于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主要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和游戲活動,讓學生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身體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引領學生探究驗證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
2、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認識什么是氣體。
3、培養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喜歡大膽質疑,并敢于想象。
教學準備:
氣球、塑料袋、扇子、卡紙、燒杯、飲料瓶、平底燒瓶、天平、打氣筒、水槽等。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這兒有個謎語,你們想猜猜嗎?請聽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到處跑,動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那關于空氣你想研究什么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空氣到底在哪里好嗎?
(二)想辦法找空氣
1、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粉筆)你們研究過它嗎?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現在老師準備把粉筆放到燒杯里,觀察一下會發生什么現象?
學生討論匯報。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又是什么呢?
生:空氣。
師:對,從粉筆里冒出來的氣泡是空氣,那么還有哪里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
師: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你感覺那里有空氣?
生答。
2、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空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誰能想出辦法找到空氣,讓大家來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覺一下呢?
師:我想咱們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現在,大家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找空氣吧?
3、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空氣了嗎?誰愿意來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用了這么多方法,表現得非常優秀,現在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了嗎?
(三)實驗探究“杯子里有空氣嗎?”
1、師:請大家看看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們里面有什么?
學生猜測
師:杯子里面究竟有沒有空氣?你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師: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交流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好辦法,那么這些辦法能否證明空氣的存在呢?我們還需要怎么辦?
生:做實驗。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不容易找到的儀器,請組長到前面來領取。
組長領儀器。
師: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有創意!我們馬上動手試一試吧!
你們用什么方法證明杯子里面到底有沒有空氣?
2、師:我們通過觀察實驗找到了空氣,并且也想辦法驗證了空氣的存在,現在你對空氣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空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著空氣,空氣能占據空間。那請你們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有沒有氣味?來,用你的小舌頭嘗一嘗:空氣有沒有味道?我們知道空氣無處不在,那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空氣嗎?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圍:空氣有顏色嗎?是啊,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物體。(師適時板書)
師:大家再想想看:空氣跟水、木塊、鐵塊等物體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科學家把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氣體。我們來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卡(出示資料)
(四)自由活動:空氣有重量嗎?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想啊,我們去買水果、買菜都要用稱來稱一稱重量,那么空氣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誰能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空氣到底有沒有重量呢?誰能想出辦法來稱一稱?現在我們來做蹺蹺板的游戲,好嗎?大家看這是什么?對,是天平。我們把天平來當做蹺蹺板。現在我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兩邊,把天平調試平衡,大家看,現在天平兩邊一樣重了。
師:大家注意看仔細了,我在左邊的瓶子里打一些空氣,好,大家看,現在天平怎樣了,誰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對,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也有重量。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探究,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水里面有空氣嗎?其他星球上有空氣嗎?我建議大家課下想想辦法,去進一步了解。好!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空氣在哪里
無處不在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空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鹿、深、汽、癢、呼、吸、喘、專、店”是個生字。
2、積累詞語:“高樓林立、燈火通明、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郁郁蔥蔥、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呼吸”。
4、指導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環境有助健康。
教學重點:
1、能熟練運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并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讀長句子時能做適當的停頓。
教學難點:
區別“汽”與“氣”。
結合課文內容,在媒體創設的情境中,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偏僻的深山、繁華的城市、專賣店”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相關資料(有能力的可制成ppt)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媒體顯示:小花鹿圖及相關文字)
讀詞語,學習生字:鹿
仔細看看畫面,它長得怎么樣呀?
2、可愛的小花鹿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呢?它又看到了什么?
(媒體顯示:課文第一小節)
自由讀,個別讀
3、(媒體顯示:偏僻的深山畫面及文字)這就是小花鹿的家鄉。看,它的家鄉有些什么?誰能介紹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體顯示:一組圖片。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繁華的城市)
理解:繁華的城市
誰來說說,小花鹿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再讀第一節,學習“汽”“樓”“深”
5、揭示課題
a、(媒體顯示:布告: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歡迎光臨! 小花鹿)
b、學生自讀;理解“專賣店”
C、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接龍讀課文,正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4小節
師:小花鹿怎么會有賣空氣這個有趣的想法的呢?原來它剛在城里住了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事。
1、小組合作讀課文2——4節,一名學生演一演醫生。
2、完成填空(媒體顯示:小花鹿在城里才住了幾天,就得了(),它()癢癢的,()干干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么會得空氣污染過敏癥的嗎?(學生交流收集來的關于空氣污染的資料)
4、讀醫生的話,學習:呼吸
5、指導朗讀
四、學習5——7小節。
1、自己讀一讀5--7小節,思考:你覺得小花鹿賣空氣的生意怎么樣?
a、在學生竟到老奶奶的話時,學習“喘”,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指導朗讀老奶奶的話。
b、在學生講到如今城市的'變化時展示我搜集來的綠地圖片并讓學生交流為何空氣會變好。
2、指導朗讀。
五、鞏固、拓展。
1、復習生詞:(媒體顯示:游戲“考考你”)
2、(媒體顯示:告示
如今,城市里的環境好了,人們不用買我的新鮮空氣了。我想改行開別的專賣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寶貴建議!
小花鹿)
3、說說:你覺得小花鹿來上海開一家“什么專賣店”比較好?
反思:
1、在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圖片,讓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著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說說他們感興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學滲透其中。教師在啟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圖片,說一說,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華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對于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說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于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運用直觀的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寓詞語的理解與生動、形象中。
雖說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繁華的城市”這一詞組的理解還是有局限性的,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及相應的文字說明,使孩子自主學習獲得答案,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與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指導朗讀不再生硬。
3、由于課前向學生提出了預習要求,學生把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做成了ppt,在課堂上展示。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課文理解難點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體制作的復習生詞游戲,畫面精美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既彌補了復習生詞的枯燥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達到又一個高潮。
以上四點是我認為我這堂課中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空氣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污染指數是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并明白大氣污染指數、空氣級別與空氣質量的關系;
2、了解當今世界面臨的大氣環境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會污染大氣,被污染了的大氣又會反過來危害人類;并能夠說出防治大氣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學重點:
1、大氣污染指數;
2、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等參與式;
四、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及說明:
(一)課前播放關于環境保護的歌曲《讓綠色聽得見》,烘托氣氛。
(二)教學過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來──“方舟計劃”:使學生認識如果人類再不停止對自然的破壞,人類將失去自己的家園,強化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關注和興趣,同時也使長期以來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學生的關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個題目一步步將話題引向主題,同時從大處著眼,使學生明白目前人類面臨的嚴峻局勢;
3、兩次著名的大氣污染事件(錄像):創設情境,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氣污染指數的教學;
4、大氣污染指數:通過讀圖及圖例了解大氣污染指數的含義及怎樣閱讀空氣質量預報(總結規律以便記憶),了解不同質量的空氣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同時通過讀圖了解我國各城市某一天空氣質量情況,認識到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指導學生讀圖──找規律──分析、查資料──寫論文;
5、我國污染現狀:學生合理推理后,老師用材料引出,引起學生生成對我國大氣質量的了解和憂慮;
6、活動:根據課下收集到的資料,按老師提供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使全體學生明白大氣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時增強演員學生對收集資料的處理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
7、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發散思維,各抒己見,提出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最后通過觀看錄像總結措施,培養學生通過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培養學生總結自己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作業:
任選其一:
1、繪制宣傳畫:以“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為主題,繪制一幅廣告宣傳畫,呼吁人們行動起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將課堂所學發展到課外;
2、分析我國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的原因,并形成小論文,培養學生查找資料并整理成文的能力。
空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么。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布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說不存在什么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 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于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并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并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空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本課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的最后一課,本課通過學生的調查,了解自己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情況,較為全面的了解我們的生產、生活會造成空氣污染。知道空氣污染對我們自身及環境造成極大地傷害,從而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知道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主動探尋凈化空氣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自己生活區域的空氣質量狀況,培養學生的調查、分析能力。
2.通過交流全面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3.向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教育,使學生關心空氣環境,能提出自己凈化空氣的建議。
教學重點:交流認識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提出防止空氣污染、凈化空氣的合理建議
課前準備:
1.連續一周拍攝你熟悉的同一個地點的照片
2.調查家或學校周圍的工廠,廠內有多少煙囪?冒出的煙是什么顏色?有什么難聞的氣味嗎?
3.選擇家或學校附近的某一地點,數一數,在10分鐘內大約有多少輛車經過?有沒有揚起風塵?有沒有煙排出?什么顏色?什么氣味?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4.搜集空氣與人生命關系的資料、空氣污染對人有什么樣損害的資料。
5.教師準備充足的`有關空氣污染的資料,幫助學生充實信息量。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看一段有關我們濟南的新聞!(播放濟南連續多天霧霾天氣中央新聞的視頻)
2.教師問學生,你知道這種現象是怎么造成的嗎?(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有很深的體會)
3.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進行充分的發言。
二、交流匯報、認識到空氣污染的危害
1.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調查,現在請每組先進行一下討論,然后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讓學生有充分的交流時間,整理完善資料及統計方法)
2.引導同學們討論我們生活的空氣主要是怎么變成這樣的?
3.在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資料的基礎上教師補充自己準備的視頻。(使學生共全面認識到污染源的多樣)
4.教師展示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危害的視頻及資料!(使學生有一個清晰全面的對空氣污染的科學認識)
三、探尋凈化空氣的方法
1.學生例舉眾多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的危害!
2.在學生了解了眾多危害之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考慮,我們該怎樣辦?
3.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談談做法!
四、拓展
1.通過學習指導了空氣污染危害巨大,自己應該怎樣落實行動,制定具體方案。
2.進一步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做好記錄,為提出合理建議積累一手資料。
空氣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放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之后講述,為進一步學習下節課《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打下基礎,做好知識鋪墊。呼吸是人體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動,學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著就必須進行呼吸作用,鼻是用來呼吸的器官,但對呼吸時還有哪些器官參與,這些器官對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較少。所以,教材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即描述結構、資料分析、補充資料。要想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呼吸道是保證氣體順暢通過的結構,但是呼吸道并不僅僅是氣體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肺部的氣體有溫曖、濕潤、清潔的作用,不過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環境中空氣新鮮,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從科學角度認識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要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生活與健康這一主題,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怎樣使自己更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強調學生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以問題意識為先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本節內容提供的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等資料,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分析活動,達到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根據初一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表現為學生心理上的發育還不成熟,思維模式仍然有明顯的形象思維痕跡,對于枯燥的和深奧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過渡的經驗,對交流的本質的分析尚不夠深入,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有的資料,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上著手,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引用資料、圖片,結合運用多媒體,多聯系貼近生活的事例,盡力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說出呼吸道的作用。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關注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五、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
七、課前準備
呼吸系統組成模式圖,直尺,分組,5—6人一組。
八、教學課時
1節課。
九、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播放視頻資料,展示新生兒啼哭的多媒體畫面,并提出問題,引入本章學習的主題——《人體的呼吸》。
問題1:為什么新生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
問題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閉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覺是否也要進行呼吸呢?
師:同學們說得好,嬰兒第一聲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我們每個人一來到人間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呼吸,要不斷的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并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視頻資料,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討論后自由發言。
回答1: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氣。
回答2:憋氣不能呼吸,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進行呼吸。
貼近生活,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課題,自然過渡。
呼吸系統的組成既然我們每個人時時都要進行呼吸,就必須依靠呼吸系統來完成。
1、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名稱。
2、教師出示人體呼吸系統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如何識別圖的方法和技巧。
3、組織學生回答呼吸系統的組成,鼓勵學生參加回答,表達各自的觀點,統一正確答案。
1、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關于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
2、觀察掛圖及教材4——25呼吸系統的組成,根據呼吸的生活經驗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
3、學生自由發言,說出各自觀點,相互評價,形成統一答案。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
呼吸道的作用請同學們試一試,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這三種方式,你們有什么感覺?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區別?
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44——45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氣管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問題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呢?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師:同學們經過認真的學習,效果很不錯。鼻是呼吸系統的起點,有叢生的鼻毛,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粘膜,能夠對吸入的空氣有過濾、濕曖、清潔的作用。請同學們思考:人用鼻呼吸好,還是用嘴呼吸好呢?
師:我們平時要用鼻呼吸,以便減少不清潔空氣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體健康。當然,跑步等運動時,只用鼻呼吸將滿足不了人體對氧的需要量,跑步時要注意掌握呼吸動作的節奏,適當張口協助鼻進行呼吸。
問題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為什么?誰來談談你所查閱到的有關呼吸系統的疾病?
問題4: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師小結:痰是由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著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它通過粘膜表面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經咳嗽排出體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隨著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易引起人體疾病的傳播,同時也不文明。
問題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師:人類在長期的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適應環境的特點。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上同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證氣體的通暢,同時對人體吸入的氣體有濕潤,溫曖和清潔的作用。但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親身體驗,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對于“想一想”,讓學生談觀點,不作統一答案,讓學生學完后面的知識,自然能夠科學的解釋。
指導學生認真的觀看并進行討論。
生答:骨與軟骨作支持,使整個呼吸道暢通。
生1:可以清潔空氣。
生2:有濾過空氣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空氣有濕潤的作用。
回答:當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為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濾過,濕潤,溫曖的作用。
生:我們跑步時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夠獲得更多的氧氣。
組織小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塵肺、肺炎等。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疾病,如塵肺等。因此,我們要保護好環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
引導學生根據上面提出問題的討論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完成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的答案。
生:痰是灰塵和粘液所組成的,因為痰中會有病茵,易傳播疾病,所以不能隨地吐痰。
生答:北歐人的鼻鼻端較尖和大,這可能與御寒有關。知識點的自然過渡,進一步讓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同時故設懸念,培養學生動腦的能力。
以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但要落實組內職責,加強課堂紀律的協調管理。
馬上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
充分讓學生產生問題的爭論,從而得出答案。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拔,并進行歸納總結,便于學生理解。
重在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歸納能力,并注重聯系人們的生活實際。
聯系學生的生活常識,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并加強社會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運用。
咽喉的作用
組織學生認真閱讀觀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圖片,并進歸納總結。
1、觀察“吃飯時大家會嗆著”的小漫畫,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
2、演示呼吸與吞咽的關系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測量吞咽與呼吸時厭軟骨與食道之間距離的變化數值。
3、觀察“聲帶拉緊和松開”的圖示,討論聲音的發出。
師:聲音是由喉部之聲帶發出的,呼吸時兩條聲帶是分開的,當兩條聲帶拉緊,中間的空隙縮小時,從肺部呼出的氣流振動了聲帶,就發出了聲音。學生認真地討論回答:吃飯時大聲說笑,就會使會厭軟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
小組為單位,用尺測量吞咽與呼吸時會厭軟骨位置的變化,根據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問題。
生答:人體的發音是從喉部的聲帶發出的。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鞏固練習
1、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內的污物?
2、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敘述這些至少的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病部位的“旅程”。
3、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構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略)對學習知識鞏固訓練。
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
十、課后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和支持者,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識的生成者。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過程,師生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共同體”。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學生的潛能也是無限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只要教師創設合理的情境,就會有意外的收獲。本節課以問題呈現為中心,突出情境創設——閱讀資料——提出問題——交流解答——總結反饋——鞏固訓練的教學環節,使教學過程有序進行,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不是以學會生物學知識為本,而是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興趣,過程,心理和動機,注意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有利于促進學生注動發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文本向人本的轉化。通過閱讀教材和提出問題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學,通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的知識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過合作分析問題和表達交流,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師直接講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腦用嘴說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討論式教學,研究性學習,并能注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不急于成果化。課堂教學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的程度深,參與的形式多,參與的力度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通過歸納總結,鞏固訓練,學以致用的教學環節,讓知識點由學生找出,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張口說。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進行分析提煉,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前提,以轉變學生學習行為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得到健康發展。
空氣教學設計7
空氣占據空間嗎整個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理解兩個科學概念: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而恰恰這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白空氣與其它物質一樣是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要實現這一目標這節課主要安排: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達到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針對這節課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一、空氣占據空間嗎?二、杯中的紙會濕嗎?三、空氣占據空間有變化嗎?三個環節都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驗證,動口解釋。
一、空氣占據空間嗎?
用同學們都熟悉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引入,通過操作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讓學生利用桌上的材料進行充分的實驗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
同時還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
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空氣占據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老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實驗,交流實驗情況重點讓學生解釋: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進一步明確空氣占據空間。
學生有了這兩個充分實驗對空氣也象水、石頭一樣是占據空間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個問題:空氣占據空間有變化嗎?
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對比實驗法,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得到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說。在給學生機會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腦、靈活了他們的手,鍛煉了他們的口,這樣的實驗學生越“玩”越愛“玩”,在玩中求樂,樂中求知,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無限科學知識的向往。
空氣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2)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3)了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學會冷熱空氣對流和風的形成。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
(2)樂于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難點:理解風的成因。
三、教學準備:
蠟燭、火柴、紙蛇、玻璃片、孔明燈、紙套、香、集氣瓶、透明水槽、熱水、冷水、有關孔明燈視頻、 PPT課件。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準備好的孔明燈,提問:老師手拿的這個是什么?面裝的是什么呢?
3 、猜測,點燃孔明燈下面的蠟燭,會發生什么現象?
4 、學生討論、交流。
5 、請兩位同學幫助,點燃蠟燭,升起孔明燈。
6 、談話:你知道孔明燈為什么會上升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板書課題:熱空氣和冷空氣。
(二)研究熱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談話:請同學們說一說,什么是熱空氣,什么是冷空氣。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同時板書:熱空氣)是怎樣流動的。同學們,你們知道空氣受熱后會怎樣流動嗎?
實驗1:感覺熱空氣
讓學生點燃蠟燭,用手分別放在蠟燭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覺什么地方最熱?(安全教育)
1.學生猜測。
指名學生回答。
2.談話:剛才,哪位同學說得對呢?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驗證。
3.學生分組實驗。
4.學生匯報。
5.提問:熱空氣是向哪里流動的?
6.學生回答。
7. 小結:熱空氣是向上流動的。
實驗2: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1 、講述:把紙蛇放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 、提問:是什么力量使紙蛇轉動的?實驗說明了什么?
3 、小結:空氣受熱會向上流動,熱空氣上升。
(板書:上升↑)
(三)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
談話:空氣受熱為什么會上升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解釋。
學生猜測、交流。
實驗3:認識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
在木棍兩端各掛一只大小相同的紙套,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燒的火柴烤熱另一端紙套內的空氣;移開燃燒的火柴,同時松開扶住木棍的手,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1.提問:為什么底下點火柴的紙套會上翹?
2.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 小結:點燃火柴后,使紙套里的空氣變熱,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就會上升,上升的熱空氣就推著紙套往上升了。
實驗4: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
1 、你想知道冷熱空氣是怎樣對流嗎?
2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完成一個實驗,同學們要按老師的要求跟著一步步的做,不提前也不落后,小心熱水傷到人。
3 、完成實驗后,學生交流討論,匯報并填寫實驗表格。
4 、教師小結:熱瓶里裝的是熱空氣,熱空氣會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氣下沉流向熱瓶補充熱空氣留下的空間,而熱空氣向上流動的過程中遇到冷又會下沉,這樣就形成了冷熱瓶中空氣的循環流動。
在第二次試驗中,熱瓶在上面,熱空氣上升,我們就看不到對流的現象了。
(四)、研究冷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1 、提問:那冷空氣又是怎樣流動的呢?
(板書:冷空氣)
2 、提問:能通過一些事例證明冷空氣下降嗎?
3 、啟發回憶:夏天開空調的房間,冷氣飄向哪里?打開冰箱時,“白氣”向哪個方向流動?
4 、小結:空氣受冷向下流動,冷空氣下降
(板書:下降↓)
(五)熱空氣的利用
1 、你知道“孔明燈” 、 “熱氣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嗎?
2 、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由來及升空原理。
3 、播放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視頻資料。
(六)、模擬熱氣球上升實驗
用準備好的塑料袋,蠟燭等做塑料袋上升實驗,注意不要燒到塑料袋,不要燒到手,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熱空氣及冷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1 、制冷空調及取暖器安裝在房屋的什么位置比較好?為什么?
2 、小組討論并匯報。
(八)、課后作業
請根據本課所學,查找資料,知道“自然界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板書設計:
2 、熱空氣和冷空氣
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
空氣教學設計9
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學理念來自“做中學”。做中學強調孩子們在做的過程中,要動手動腦,要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學會語言的學習、也有知識和思維方法的學習。
《流動的空氣》一課就是要讓學生在小組實驗的學習中認識空氣流動形成風的現象,并且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表達與交流。使三年級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流動的空氣》是小學科學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對空氣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學習這課的。例如:學生已經知道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一定形狀、會流動、透明的氣體,還知道了空氣受熱會上升這一性質。這些都為學生學習這一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實風這種現象,對學生來說很常見,但是怎樣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這種現象呢?這就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就將這一環節利用觀察實驗的方法處理,有助于分散難點。
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處于從低年級向中年級轉變的階段,他們的形象思維占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時要注意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即使是無形的事物,也要借助有形物體把它表現出來,例如:風,只有讓學生真正的觀察到了空氣的流動,才有助于學生對現象的理解與表達。所以,教師在設計這一課時,分為了兩個層次,原因也是考慮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由淺入深。第一個層次是體驗,通過自身的感受認識空氣流動能形成風;第二個層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風形成的原因。利用觀察實驗方法,借助香產生的煙流動的路線,了解形成風時空氣的流動,將看不到的空氣的'流動可視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解釋自然界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因是: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向熱空氣方向流動形成風(由于是三年級的學生對壓力大小的認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不提壓力這個詞)。這樣,在學生親身的感受,親眼的觀察,親自的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了風形成的原因。
教學方式分析
本課以科學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著一個主題:空氣流動形成風,來進行研究。主要分為兩個層次,逐步深入,認識風的形成。第一,學生利用各種方法使空氣流動,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初步認識空氣流動形成風。第二,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認識自然界的風是由于空氣的冷熱差別促使它流動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學難點。這種探究過程的設計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不同的方法使空氣流動,感受空氣的流動能形成風。
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然界的風是由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向熱空氣流動而形成的。
過程與方法
在體驗與觀察實驗中,認識空氣流動能形成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認識科學的存在與周圍世界的聯系,并且喜歡做小研究。
建立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體驗與觀察實驗過程中,認識空氣流動形成風。
教學難點:認識空氣在冷熱差別條件下流動形成風。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空氣教學設計10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 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 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
教學 學生
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活動
復習 空氣中有哪些成分? 提問 回憶
導課 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空氣的過程 演示p燃燒 觀察
新授 一、空氣的組成:(v%)
n2 : 78% 歸納 思考
o2 : 21% 整理
稀有氣體: 0.94% 結論
co2 : 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 氧氣: 指導學生閱讀 通讀
2、 氮氣: p24~26內容 討論
3、 稀有氣體: (主要是用途) 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 給出討論提綱 討論
氣體: co no2 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廢氣) 歸納
粉塵: 沙塵 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排放 )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 回答
(1)禁止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特點:
空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賣、氣、市、院、運、位、買、變、再”這9個生字,掌握“空氣、深山、城市、高樓、城里、醫院、新鮮、老家、老奶奶、過去、發生、變化”等詞語。認識“鼻、病、吸、治、越、店、坪”7個字。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本課內容新穎,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想象小狐貍的心理活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通過演課本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均得以提高。
5、通過讀課文,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小做起,為綠化、美化環境做貢獻。
6、觀察圖畫,想象環境優美的城市,感受環境美給人的美的享受,人們只有在環境優美的城市里,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
了解為什么開始人們都來買小狐貍的空氣,后來為什么不買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小狐貍賣空氣(板書),齊讀,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這個小故事。
二、范讀課文。
邊聽邊想:為什么小狐貍要來城里賣空氣?
三、初讀課文。
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標自然段,勾畫生字新詞并認讀。
2、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新詞,加深印象,區分賣和買。
四、圖文對照,理解課文。
1、自己讀第一段: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結合課本體會“新奇”。
2、指名讀第二段:讀了這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3、小狐貍生了什么病?為什么會生病?讀第三段后指名回答。
(小狐貍得了“空氣污染過敏癥”。因為城市汽車太多,草啊、樹啊相對太少,空氣污染嚴重,所以小狐貍才會生病。)
提問:從小狐貍生病休想到了什么?(人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生病的。)
4、齊讀第四段:仔細看這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小狐貍為什么要賣空氣?
5、讀下面幾個自然段:說說人們為什么都來買小狐貍的空氣?
后來為什么又不買了?
6、觀察圖畫(出示投影):你們看,城市發生了什么變化?
城市變成了什么樣?(完整敘述圖意。)
7、看到城市這么美,草這么綠,花這么鮮艷,你有什么感受?(對,同學們應該用熱情的雙手,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麗。)
8、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演一演“小狐貍賣空氣”。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指名朗讀課文。
二、鞏固生字新詞。
出示寫有生字新詞的幻燈片。認讀一下。
三、自己識記本課生字。
學生自由學習本課生字,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變”上下結構,下面是“又”。
“再”的筆順是:
四、檢查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2、把音節補充完整。
3、談談怎樣記住“賣、院、運、位”這幾個字?
4、板演“氣、市、再”的筆順。
五、指導書寫。
“賣、變、再”不要寫得太長。“市”的一橫要寬一些。“氣”的最后一筆是“”
空氣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興趣
三、課時安排 一節課
四、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 投影器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針對空氣,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與同學有爭論的問題,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關空氣的科普知識小故事。由班長組織進行根據學生興趣進行投票,選出幾個得票高作為同學們學習的課題。課題提出者作為組長,自行組成小組。
2.課堂情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想想為什么風會動?植物為什么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會長得更快?
看圖思考
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見空氣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它們究竟是一種什么物質呢?以下我們就來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請同學們看課本。板書
板書,看書,思考
切入主題
上一堂課已經要求大家去準備了,那現在由各個小組推選一個人起來談談你們討論的結果
根據自己找出的資料,各自談談了他們最想知道的和最有興趣的,并且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
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空間去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
肯定學生的結果,重點講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和有疑問的。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化學家是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裝置圖,課本圖2-2
找圖,看圖
進一步引進內容
由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是: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占1/5;后來陸續發現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
觀看空氣成分示意圖
那你們想不想來親眼看一下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齊聲叫好,期待實驗
初次接觸實驗,增強興趣
教師介紹實驗儀器,操作實驗并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
細心觀看,跟著老師的操作思考
讓學生初識儀器,有利于以后做實驗,增強學生的有意識認知
提問:實驗現象有什么變化?
學生舉手發言
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課
解釋現象:瓶內增加水約瓶的1/5,說明消耗了氧氣。板書: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加熱)重點
提出疑問,為什么只消耗氧氣而不消耗氮氣?
肯定學生的觀察仔細,善于思考。現在證明氧氣和氮氣的性質:取一瓶氧氣一瓶氮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聞起味道,然后示范操作的規則,請兩位同學上來自己操作。取兩根帶火星的火柴,分別伸進瓶中,發現氧氣能支持燃燒,氮氣不能
觀察實驗現象
讓學生親眼去觀察,以利于學生從實驗中去解答的自己所產生的疑問
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所包含的氧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學生自由發言
給學生一片天地,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
先由圖片引出,用以來證明前面的學生的回答的正確與還可以補充他們想不到的或沒有見過的。讓學生自己去想各種空氣成分的作用
看圖思考,記筆記
通過生動的圖片講解,有利于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1、氧氣用途:潛水、醫療 ;煉鋼、氣焊; 化工生產 ; 宇宙航行
2、氮氣 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入燈泡、食品防腐); 醫療、麻醉; 超導材料 性質 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 3、稀有氣體 : 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各種用途的電光源;激光技術 ;制造低溫環境 (氦); 醫療麻醉 (氙)
學生認真做筆記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保護空氣: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由討論5分鐘,環境的變化,例如談談郊區的空氣與市區空氣的不同
通過討論,由小組推選一個人回答
關注環境 保護環境 養成環保意識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投影圖片,形成對比
解釋圖片。
回憶自己身邊的環境與圖片中哪個比較相近
形成對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后天》電影片段
通過片段,讓學生懂得如果環境遭到破壞,受害的始終是我們人類。
緩解壓力
3.
課后作業:學生自行分組,設計研究方案,采取調查、采訪、實驗、統計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區的空氣情況,并完成調查報告。
空氣教學設計13
教育理念指導
1 、科學課堂回歸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同時,新課程標準體現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課程要回歸生活。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透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景,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明白科學道理,從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意識到生活中隨時隨處有科學。
2 、注重評價,于細節處導行。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靠“說”靠“教”養成的,而是以各種課堂活動作為載體,以學生的試驗設計、認真觀察、科學記錄、條理表達、樂于合作、善于傾聽、客觀評價等能力的訓練作為切入點,于每一個細節之中,逐步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習慣而長期形成的。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空氣是會流動的嗎》
教學方法:討論、教師演示、學生自主動手實驗
學情分析:學生自三年級學習《科學》以來,初步學習了一些科學常識,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方法。但是本冊四年級的科學學習將進一步深入,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能較差。
教學目標:
1 、探究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實驗學會由看風向來了解冷熱空氣的對流
②會分析風的形成和流動,熱空氣上升
2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②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③了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
②樂于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空氣的冷熱空氣對流形成了風
教學準備:
氣球、蠟燭、紙蛇、水槽、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復習鞏固
提問:上節課我們發現了空氣的什么性質?這節課我們研究什么呢?
2 、進行猜測質疑:
提問:看到這個問題,說說你看到這個課題是怎么想的呢?板書課題《空氣是流動的嗎》
3 、那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我們做個小試驗吧。
二、自主學習
1 、風的形成
(1)分組試驗
提出問題:如果請一個同學來吹個氣球,并且對著臉放掉氣球中的氣,會有什么感覺?
讓學生匯報:
歸納總結:空氣是會流動的
(2)講解:這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風的形成是空氣的流動造成的
(3)驗證試驗結果
提出要求:同學們想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空氣會流動嗎?
(4)鼓勵學生:
祝賀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會流動的,而且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那課題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啊。
2 、空氣的流動
提出問題:自然界中的空氣又是怎么流動的呢?
(1)研究熱空氣的流動,演示P6實驗二
①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②我這里有個會“跳舞”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讓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蠟燭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么?有能說明什么呢?
⑤通過這2個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歸納:熱空氣是上升的
(2)研究冷空氣的流動
①質疑:熱空氣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氣會是怎樣流動的呢?
②結合生活實際推論:生活中,你看到過冷空氣的流動嗎?打開冰箱冷藏室
③的吃結論:冷空氣是下沉的
3 、冷熱空氣的對流
(1)質疑并提出問題: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么能形成風呢?想個辦法,讓我們大家能看到空氣的對呢?
(2)演示P7實驗,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
(3)提問: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你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么對流的.?
(4)了解冷熱空氣對流圖并歸納總結
4 、熱空氣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冷熱不同,它們會怎樣?風是怎么形成的嗎?
(2)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有人發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你知道有什么嗎?
(3)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三、課外拓展
1 、動手制作,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合作制作熱氣球、孔明燈。
2 、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向爸爸媽媽匯報。
設計特色簡述:
本教學設計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我校實際,具體分析學情。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師演示實驗結合小組合作實驗,讓學生自主動手,從中得到實驗結果,學到科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列舉生活實例,從而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合作中、討論中快樂的學習。
板書設計
冷空氣和熱空氣
空氣是會流動的熱空氣上升
冷空氣下沉
熱氣球孔明燈
學生實驗記錄單:
1、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手放在點燃的蠟燭上的感覺:
紙蛇轉動說明:
2 、熱空氣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加熱一只紙杯里的空氣,松開扶住木棍的手后
空氣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認識空氣的組成,學習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進而測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聯系社會生活了解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3、過驗證通風不暢環境中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別和認識空氣質量日報,增強關愛自然的意識和責任。
4、在分析空氣組成基礎上,初步認識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空氣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動植物的重要意義。知道空氣是自然資源。
難點:設計實驗方案,測定不同環境中空氣的成分。
教學內容分析
空氣的成分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陌生的內容,空氣污染對于人類的危害也是學生經常見聞的,而采用科學的方法測定空氣的組成,自己親手做實驗來比較通風不暢的環境與通風良好的環境的空氣的質量,會帶給學生從未有過的體驗,當學生真正認識了空氣的成分,了解了空氣中各種成分的重要用途,他們自然就會把空氣當成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來對待。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三年級的學生認識能力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對于空氣成分的認識,已不在滿足于小學自然課上“知道空氣是物質,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空氣可供給人和動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燒、空氣污染的危害嚴重”等常識,他們將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空氣,要思考空氣的成份是怎樣測定出來的?空氣中的這些成份是哪里來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會導致空氣成分的改變?空氣成分改變會產生什么后果?
教學用品
酒精燈、注射器、玻璃管(內有細銅絲)、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空氣教學設計15
1.結合生活經驗,了解空氣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2.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并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并能用所知一些知識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議。
難點: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并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擴散:取一些白酒于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開瓶蓋,讓酒精擴散。一聞到酒味學生就舉手,引導學生觀察酒精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問題:“酒精能擴散到空氣中,其他的東西也會么?”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表達交流
1.提出問題:既然一些物質分子能夠擴散到空氣中,那么空氣就不是純凈的。結合生活經驗,針對空氣中含有哪些常見成分談談各自的見解。
2.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表達各自的猜想,并向組員闡明猜想的依據。
3.表達交流:選派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匯總報告。教師依據匯報結果給予適當評價,引導,總結,并將學生所匯報的成分進行歸類。
三、實驗與調查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實驗“空氣中的顆粒”可以用雙面膠粘在紙板上,放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氣雜質,引導學生粗略統計一下灰塵的種類和來源。也可以通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段的實驗觀察,分析一天中空氣質量的變化規律,如什么時間段灰塵較多,什么時間段灰塵相對較少,還可以進行交通路口、工廠附近、教室內外、樹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氣顆粒對比分析。對于觀察數據的`記錄,精確要求不能太高,建議用點的密集度來大略表示。
關于汽車尾氣的調查,教材并沒有把調查的內容作統一確定。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關于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這些調查既可以是上網查閱的數據,也可以是調查采訪來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馬路統計車流量等。
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調查或研究的內容,只要是與空氣質量、呼吸健康有關的,都可以用來補充甚至替代書本中的這兩項研究內容。如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調查與分析等。
四、討論
空氣污染物會到哪里去?怎樣才能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9—20頁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認識如何防止空氣污染物侵害人體呼吸系統。
五、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空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空氣 教學設計09-04
《空氣》教學設計03-18
空氣教學設計04-08
空氣教學設計04-27
《空氣》教學設計03-18
流動的空氣教學設計03-31
關于空氣的教學設計06-12
有關《空氣》教學設計06-17
找空氣教學設計07-04
《空氣的性質1——壓縮空氣》教學設計07-10